过刊目录

  • 全选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张 倩;胡剑江;周秋丽;王新月;王 毅
    2011, 25(增刊): 112-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鹿茸蛋白胃肠道吸收离体实验方法,为实现鹿茸蛋白在体分析检测及活性示踪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提取鹿茸蛋白,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对其进行荧光标记,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非变性电泳检测荧光蛋白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稳定性及变化过程,并通过半离体肠囊外翻实验研究荧光蛋白透过肠壁的吸收情况。结果 鹿茸蛋白混合物在人工胃液和肠液中荧光和蛋白含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但是主要成分基本保持稳定,分子量分别为45, 25和17.8 ku的蛋白带可透过肠囊壁吸收。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鹿茸蛋白混合物胃肠道吸收的离体实验方法,验证了鹿茸蛋白在离体半离体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吸收情况,为进一步实现鹿茸蛋白的在体活性示踪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同类物质的吸收、分布、代谢检测建立筛选模型。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冯章英;周丹;刘艾林;杜冠华
    2011, 25(增刊): 50-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筛选发现具有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中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优化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抑制剂和丁酰胆碱酯酶 (butyrylcholinesterase, BuChE) 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对样品库中10 000余个中药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 通过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模型的初筛和复筛,发现17个中药提取物具有AChE抑制活性,其中金花小檗和紫花地丁的提取物活性较强,并发现 23个提取物具有BuChE抑制活性,其中金丝梅、葫芦叶、钩藤、骆驼蓬、黑种草籽的活性较强。另外还发现金花小檗和骆驼蓬的提取物具有AChE和BuChE双重抑制活性。讨论与结论 通过胆碱酯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首次发现了多种中药的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为增加中药临床应用的适应症提供依据,为中药活性物质研究和防治老年痴呆疾病的新药研发奠定实验基础。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赵文娜;余静洁;苏 琪;何 姣;谢人明;孙文基
    2011, 25(增刊): 83-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cxbml@nwu.edu.cn苦木 (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 ) Benn)为苦木科 (Simaroubaceae) 苦木属植物,以苦味著称,固有“苦树”、“苦胆”之名, 《中国药典》收载的苦木药材为苦木的干燥枝和叶。具有清热祛湿,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毒蛇咬伤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其中广东和广西的山区资源比较丰富,生长在山坡、山谷及村边较潮湿处,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分布,药源丰富。苦木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苦木苦味素类、生物碱类,其次为挥发油、三萜、甾醇、皂苷、香豆素、醌类等。本文综述了苦木中所含的主要生物碱类成分和苦味素类成分及苦木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菌消炎、抗癌、降压、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转氨酶、抗疟、抗蛇毒作用以及保护胃黏膜,治疗胃黏膜损伤和胃溃疡等作用,为苦木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周 禹;程肖蕊;顾 为;聂爱华;周文霞;张永祥
    2011, 25(增刊): 127-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发现一种新型活性高、选择性好,能通过血脑屏障且可口服吸收的β-分泌酶(BACE1)抑制剂,并评价其做为抗阿尔茨海默病(AD)候选药物的成药性。方法 以GSK188909为阳性化合物,在体外分子、细胞水平以及整体动物水平,分别观察化合物Ⅸa对BACE1活性抑制作用和对Aβ40水平的影响,采用HTRF法测定BACE1活性,采用AlphaLISA法测定Aβ40,采用LC-MS法检测Ⅸa的血药浓度及脑组织分布,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化合物Ⅸa在体外分子水平抑制BACE1的IC50为6 nmol·L-1,抑制BACE2的 IC50为186 nmol·L-1,提示其对BACE1表现出较强的靶点选择性(IC50 BACE2/IC50 BACE1=31);Ⅸa在细胞水平抑制APP/BACE1双转CHO细胞分泌Aβ40的IC50为65 nmol·L-1;Ⅸa 在整体动物水平单次灌胃给药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血浆Aβ40水平具有降低作用(~27%),上述作用均基本与阳性化合物GSK188909相当。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Ⅸa的血浆消除半衰期、药物达峰时间、平均滞留时间均较阳性化合物延长,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均大于阳性化合物,而进入中枢的量显著强于阳性化合物。结论 Ⅸa是一个新的具有高生物活性、高选择性并且可通过血脑屏障的非肽类BACE1抑制剂,有作为防治AD药物的潜在开发价值。
  • 新药研究与开发
    周 婷;徐 峰
    2011, 25(增刊): 127-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乳腺癌化疗常用药物紫杉醇、多柔比星逆转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ADM和敏感株MCF-7作用效果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氟西汀联合多柔比星、紫杉醇对MCF-7和MCF-7/ADM细胞毒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凋亡相关蛋白P53, Bcl-2表达;Real-time PCR, 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多柔比星或紫杉醇在低浓度下联合氟西汀对MCF-7细胞有增强细胞毒性作用;高浓度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 而对MCF7/ADM细胞作用72 h之后,细胞毒性明显增强,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P<0.05)。流式结果显示氟西汀联合多柔比星提高耐药株细胞凋亡率,而对敏感株作用前后无差异;联合紫杉醇对耐药株及敏感株细胞凋亡率均显著提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氟西汀联合多柔比星引起MCF-7/ADM细胞p53蛋白表达上调及Bcl-2表达下调,P-gp表达无差异;MCF-7细胞P-gp, Bcl-2表达下调和p53蛋白表达上调;联合紫杉醇引起MCF-7/ADM和MCF-7细胞P-gp和Bcl-2蛋白表达下调。Real-time PCR和RT-PCR结果显示, MCF-7细胞几乎无MDR1基因表达,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F-7/ADM细胞MDR1基因高表达,氟西汀联合紫杉醇引起MDR1基因表达下调,而联合多柔比星结果却相反。结论 氟西汀可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其逆转功能通过下调P-gp及MDR1基因或者下调Bcl-2蛋白以及上调P53蛋白等来实现。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王新群;陈飞虎;陈慧慧;吴繁荣
    2011, 25(增刊): 65-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动物转移模型。方法 NOD-SCID小鼠给予2.5 Gy的X线全身照射后,24 h内腹腔接种3×106个NB4细胞,待小鼠出现衰竭体征濒临死亡时,处死解剖检查。结果 接种细胞约3周后,小鼠腹部隆起有腹水形成,此后动物逐渐消瘦,活动受限,平均生存期约(34.5±1.6)d,病理学检查肝、脾等内脏器官转移率100%;流式细胞仪检查肝、脾、肾、肺的CD45, CD33等抗原可知肝的浸润性15.23±0.91、脾浸润性4.415± 0.54、肾浸润性20.30±2.6、肺浸润性2.853±0.19。结论 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接种于NOD-SCID小鼠腹腔,能较好地重现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转移过程,为人类白血病生长、转移机制及抗转移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杨 霖
    2011, 25(增刊): 85-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药黑绛丹对大鼠Ⅳ°放射性皮炎的疗效及创面组织形态学和胶原变化的影响。方法 60Coγ射线6000 cGy一次照射雌性Wistar大鼠,建立Ⅳ°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黑绛丹、rhEGF、Trolox和生理盐水治疗,并以同批次正常大鼠为空白组,分别于大鼠Ⅳ°放射性皮炎模型建立后第1, 6, 11, 16, 21天测量创面面积,在第11, 21天各组麻醉6只大鼠进行创面组织取材并进行HE染色、维多利亚蓝+丽春红S双重组合染色和1%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学及胶原变化。结果 第6, 11, 16, 21天,黑绛丹组创面面积小于模型组和Trolox组,大于rhEGF组(P<0.05)。21 d治疗后,黑绛丹组创面组织炎症细胞少于模型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较模型组增多。结论 黑绛丹能加速大鼠Ⅳ°放射性皮炎创面的愈合,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促进弹力纤维和胶原的修复。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苏光悦;王 芳;张菁菁;马朝辉;王建宇;杨静玉;吴春福
    2011, 25(增刊): 38-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两个经典行为绝望模型实验,考察小柴胡汤是否有抗抑郁作用;采用高效液相结合电化学检测方法考察小柴胡汤对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连续灌胃给予小鼠小柴胡汤(0.8, 2.3, 7, 21, 63 g·kg-1)14 d。记录小鼠的体重、自主活动、悬尾不动时间、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考察小柴胡汤对小鼠体重、中枢兴奋、抑郁行为等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结合电化学检测方法,考察小柴胡汤对小鼠大脑皮质和纹状体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 (5-HIAA)和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 行为学结果表明,小柴胡汤(0.8, 2.3, 7, 21, 63 g·kg-1)对小鼠体重增长和自主活动均无显著影响。小柴胡汤(7, 21 g·kg-1)能显著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小柴胡汤(2.3, 7 g/·kg-1)能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神经递质检测结果表明,小柴胡汤(0.8 g·kg-1)可显著增加小鼠纹状体DA含量,小柴胡汤(7, 21, 63 g·kg-1)可显著降低小鼠皮质5-HT与5-HIAA的比值。 结论 小柴胡汤具有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强单胺能神经系统的代谢功能有关。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谢加力;李 俊;黄 成;黄 艳;章圣朋;林 珍
    2011, 25(增刊): 64-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内质网应激与TRAIL在HSC-T6细胞凋亡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以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作为内质网应激诱导剂,熊去氧胆酸(UDCA)为内质网应激抑制剂。以不同浓度的thapsigargin诱导HSC-T6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同时,应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将CHOP基因沉默,并给予JNK抑制剂SP600125,MTT法检测thapsigargin对HS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thapsigargin对HSC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各组TRAIL受体DR5和胱天蛋白酶8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DR5及胱天蛋白酶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hapsigargin诱导HSC发生内质网应激后,发现其标志性蛋白CHOP可诱导TARIL受体DR5的表达明显上调。并且siCHOP及JNK抑制剂SP600125的应用,均可使HSC细胞中DR5的表达随之减少。提示CHOP和JNK可能是调节DR5表达的潜在因子,对于TRAIL受体DR5的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李 玲;王珍珊;李振宇;邓晓兰;李 慧;景 贤;欧阳冬生
    2011, 25(增刊): 95-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杜仲木脂素对高血压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实验随机分为5组:正常血压大鼠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SHR)、卡托普利组、依帕司他组、杜仲木脂素组。以肾功能、形态学及醛糖还原酶表达量的改变,作为研究评价指标。结果 ① 系膜细胞数目比模型组明显要少(P<0.05);② 依帕司他和杜仲木脂素能明显降低SHR功能指标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的活性及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P<0.05);③ 各组大鼠Ⅲ型胶原容积分数分别为:0.98±0.27, 2.23±0.39, 1.43±0.49, 1.23±0.22, 1.51±0.51;④ 与SHR组比较,依帕司他组和杜仲木脂素组病理指标肾皮质微血管外Ⅲ型胶原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⑤ 依帕司他和杜仲木脂素明显降低A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杜仲木脂素对高血压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肾脏醛糖还原酶有关。
  • 中药药理
    贾广成;周玉枝;任艳玲;秦雪梅
    2011, 25(增刊): 97-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配伍的谱效关系,寻找与抗抑郁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以阐明相关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① 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A与有效部位B4采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配伍研究,以配伍后的组份及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采用小鼠悬尾、强迫游泳等模型观测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配伍对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筛选最佳配伍比;② 采用GC-MS法对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配伍组份进行指纹图谱研究,运用选择离子法(SIM)对采集的色谱峰进行定量并结合标品、提取分离、质谱库等对化学成分进一步鉴定;③ 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将药理数据与选择离子峰面积相关联,寻找与逍遥散抗抑郁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结果 ①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当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配伍按生药量计,有效部位A与有效部位B4均为92 g·kg-1时,可明显缩短小鼠悬尾、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P<0.01),显示抗抑郁作用最佳。② 指纹图谱研究共摘选出34个色谱峰,在每一张色谱图中,34个色谱峰的峰面积之和均大于总峰面积的90%,其中,通过标品、提取分离、质谱库等鉴定了23个化学成分。③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苍术酮(13号峰)、蒿本内酯(15号峰)、棕榈酸(21号峰)、白术内酯Ⅰ(23号峰)、白术内酯Ⅱ(25号峰)为与逍遥散抗抑郁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结论 本研究综合运用药效筛选与化学分析以及相应地数理统计,初步阐明了逍遥散抗抑郁的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新型抗抑郁组份中药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药药理
    胡增峣;刘 港;黄 晏;周文霞;张永祥;乔善义
    2011, 25(增刊): 97-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JD-30是本课题组从中药复方当归芍药散(Danggui Shaoyao San,DSS)中分离、提取的一个活性部位,前期的研究证实JD-30对多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动物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突触可塑性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JD-30对AD关键病理分子之一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形成、聚集及沉积的影响,为阐明JD-30抗AD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体外,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JD-30对Aβ空间结构的影响;同时,给予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prone-8,SAMP8)JD-30(7~28 mg·kg-1)2个月,取脑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Aβ免疫组化染色和刚果红染色。结果 JD-30体外应用可抑制Aβ纤维状结构的形成,对已经形成的Aβ纤维状结构亦有解聚作用;灌胃给予JD-30后,SAMP8脑切片的Aβ免疫组化阳性染色面积和累积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其刚果红阳性染色面积亦明显降低。结论 JD-30可以抑制Aβ聚集,可以降低动物脑内的Aβ含量和沉积,提示JD30可能通过影响Aβ的聚集或沉积发挥抗AD的作用。
  • 中药药理
    何 姣;赵文娜;苏 琪;谢人明;孙文基
    2011, 25(增刊): 98-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的慢性特发性炎症反应,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病情轻重不一,易复发,病程迁延不愈,可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亦有发生癌变的潜在可能性,因此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传统中医将其归属于“肠癖”“泄泻”“久痢”“滞下”等范畴,认为脾胃功能障碍是本病的病因,脾胃虚弱、肾阳不足、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采取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对本病进行治疗,临床治疗包括:辩证施治、名方验房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药灌肠治疗以及中西药结合等疗法。近年来,已上市销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成药种类繁多,但对相关作用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阻碍了中成药的临床推广;治疗方法过多,没有规范的诊疗体系。今后应加强其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机制研究,并在考虑体现中药治疗“整体性”特点的思路下开展体内过程的研究。
  • 中药药理
    罗小文;顾 健;张 娥;李佳川;樊利娜
    2011, 25(增刊): 98-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藏药绿萝花不同提取部位的降血糖活性。方法 分别采用四氧嘧啶小鼠糖尿病模型、肾上腺素、高浓度葡萄糖致小鼠高血糖模型,以及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观察绿萝花的降血糖活性。结果 绿萝花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均能明显或部分降低上述不同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空腹血糖,而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 藏药绿萝花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尤以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疗效较佳。
  • 中药药理
    2011, 25(增刊): 102-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药药理
    2011, 25(增刊): 103-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药药理
    2011, 25(增刊): 104-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药药理
    2011, 25(增刊): 102-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王丽芬;甄宏涛;姚琬静;卞 芳;周 帆;毛晓芳;姚 平;金 肆
    2011, 25(增刊): 60-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双氧化酶1(dual oxidase 1,Duox1),是气道上皮细胞中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的主要亚型,能够催化其底物产生过氧化氢,引起细胞生理和病理反应,其作用的发挥需结合调节亚基P47(P47phox)等产生生物学效应。由于脂筏在Nox的激活中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Duox1的激活是否依赖于脂筏聚集并探索其机理。方法与结果通过蔗糖梯度超速离心法从气道上皮细胞中分离出脂筏层,并进行免疫印迹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在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细胞后,Duox1和P47phox转移到脂筏层中。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到脂筏簇集到细胞膜上,与Duox1和P47phox发生共定位。给予刺激后,细胞内Duox1和P47phox分别与鞘磷脂的水解产物神经酰胺发生了共定位的现象。在给予脂筏干扰剂甲基-β-环糊精(methyl-β-cyclodextrin,M-β-CD)或酸性鞘磷脂酶(acid sphingomyelinase,ASMase)抑制剂地昔帕明(desipramine,DES)后,TNF-α引起的Duox-1和P47phox在细胞膜脂筏区中表达增加的现象被抑制。TNF-α刺激引起的活性氧生成也可以被M-β-CD和DES抑制,促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活化也能被M-β-CD和DES所抑制。同时,活性氧的产生及NF-κB的激活也能被Duox1或ASM酶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所抑制。结论 这些结果显示气道上皮中Duox1介导的氧化还原信号是一个依赖于ASM酶激活产生的神经酰胺导致脂筏簇集的过程。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2011, 25(增刊): 103-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江 晟;陈飞虎;荣 超;胡 伟;张晨晨;葛金芳
    2011, 25(增刊): 59-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siRNA技术诱导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ASIC1a表达沉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化学合成法合成特异性荧光短链ASIC1a siRNA-FAM,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盒将ASIC1a siRNA转染入关节软骨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ASIC1a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的效果。结果 ASIC1a siRNA能顺利转入软骨细胞,q-RT-PCR检测软骨细胞中ASIC1a mRNA的表达量,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特异性siRNA后ASIC1a蛋白表达受到抑制,最大抑制率为96.4%,远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siRNA介导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ASIC1a表达沉默模型是研究酸敏感离子通道对软骨细胞代谢影响的可靠模型。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何鑫;胡金凤;苑玉和;陈乃宏
    2011, 25(增刊): 48-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饮食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方法 选用6个月龄,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空白组:正常饮食;高胆固醇饮食组:含5%胆固醇的饲料喂养,饮水正常。造模5个月,检测各组总胆固醇水平和体重。采用八臂水迷宫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检测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元的数目及脑中的乙酰胆碱的水平,比较各组脑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Aβ,tau蛋白及p-tau蛋白的含量。 结果 ① 高胆固醇饮食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与空白对照比较明显升高(P<0.001), 并且体重明显增加(P<0.001)。② 八臂水迷宫实验中,高脂模型组学习能力和长期记忆能力受到严重的损伤。③ 高胆固醇饮食组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元的数目减少且脑中的乙酰胆碱的水平下降。④ 高胆固醇饮食组皮质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Aβ,tau蛋白及ptau蛋白的含量显著性增加。 结论 高胆固醇饮食造模成功的高胆固醇饮食组的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胆碱能功能紊乱,增加了皮质中Aβ,tau蛋白,造成阿尔兹海默病样的病理变化。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陶 辉;李 俊;黄 成;张 磊;黄 艳;卞尔宝;李政通;李 浩;吕雄文
    2011, 25(增刊): 66-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 5-AzadC)对PDGF-BB刺激的HSC-T6 cells增殖与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 cells,PDGF-BB 10 ng·ml-1刺激细胞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5AzadC孵育48 h,MTT法检测5AzadC对HS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5-AzadC对HSC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方法测定各组α-SMA,CollagenⅠ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5-AzadC各剂量组不同程度抑制HSC的增殖,给予5-AzadC后α-SMA和CollagenⅠ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5-AzadC可抑制HSC-T6增殖,从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并抑制α-SMA及HSC的CollagenⅠ的合成,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吴鹏飞;胡壮丽;;杨远坚;王〓芳;;陈建国;
    2011, 25(增刊): 49-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巯基化合物DTT, β-ME等对于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作用,探索改变巯基氧化还原状态影响突触功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离体脑片场电位记录,WESTERN BLOTTING,BS3法检测膜蛋白水平。结果 1) 巯基化合物DTT, β-ME(50 μmol·L-1)急性孵育脑片,可以显著增加高频刺激引起的海马区的LTP;2)DTT, β-ME(50 μmol·L-1)急性孵育脑片,可以明显抑制低频刺激引起的海马区LTD;3)DTT, β-ME (50 μmol·L-1)急性孵育脑片,可以增加突触后NMDA受体的功能;4)巯基氧化剂DTNB(100 μmol·L-1)可以损伤高频刺激引起的海马区LTP;5)DTT, β-ME (50 μmol·L-1)急性孵育脑片,可以增加突触后AMPA受体的上膜,但不影响突触后AMPA受体总的表达,提示其影响了突触后AMPA受体的膜转运; 6)DTT(50 μmol·L-1)急性孵育脑片,不影响突触后PKA, PKC、ERK1/2等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7)DTT, β-ME(50 μmol·L-1)急性孵育脑片可以逆转衰老引起的海马区LTP损伤;8)经典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不可以逆转衰老引起的海马区LTP损伤;9)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100 μmol·L-1~1 mmol·L-1)急性孵育脑片,不影响海马区的LTP;10)DTT(50 μmol·L-1)急性孵育脑片可以逆转过氧化氢(200 μmol·L-1)引起的海马区LTP损伤。 结论 巯基化合物DTT, β-ME等可以调节海马区突触可塑性,主要机制为直增强了NMDA受体的功能,并影响了AMAR受体的膜转运。提示巯基类药物可能在治疗学习记忆障碍相关疾病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 精神神经药理
    2011, 25(增刊): 53-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2011, 25(增刊): 54-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2011, 25(增刊): 54-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陈建国;;王芳;;胡壮丽;;王伟;吴文宁
    2011, 25(增刊): 53-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两大机能系统的结合点,在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和内环境恒定中起重要的作用。许多能量代谢调节激素如瘦素(leptin)、胰岛素(insulin)和开胃素(orexin)等对离子通道的调节,影响影响突触传递,递质释放和信号转导过程,介导“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的联动调控过程,也参与调节其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本实验室研究发现,orexin-A增加下丘脑NPY神经元L-型钙电流,进而钙依赖性地激活下丘脑AMPK,影响食欲行为。L-型钙通道阻断剂也能抑制orexinA诱导的AMPK激活、摄食增加。Leptin通过不同的受体后信号级联通路差异性地调节下丘脑NPY神经元和POMC神经元钙电流及BK电流。进一步实验发现,leptin的作用不只是局限于能量代谢调控,还可减少动物基础状态下以及应激状态下焦虑样行为,该作用与其激活杏仁核区域NMDA受体,削弱杏仁核突触传递易化,促进恐惧记忆消散有关。因此,通过调节能量代谢激素及其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干预衰老发生发展和治疗情感障碍性疾病的新策略。
  • 精神神经药理
    2011, 25(增刊): 57-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2011, 25(增刊): 53-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2011, 25(增刊): 55-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黄 灿;许杜娟;夏 泉;苏 勇
    2011, 25(增刊): 70-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黄芪皂苷Ⅱ(ASⅡ)逆转人肝癌细胞Bel-7402/FU耐药与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为肝癌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及耐药逆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Western-blot检测ASⅡ作用于耐药细胞Bel-7402/FU后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ERK, JNK, P38的磷酸化情况。ERK/MAPK的抑制剂PD98059, JNK/MAPK的抑制剂SP600125,P38/MAPK的抑制剂SB202190分别作用于Bel-7402/FU后, 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mdr1基因和P-gp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RH123在细胞内蓄积和贮留情况。阻断剂处理后再加入5-氟尿嘧啶(5-FU), MTT法进一步检测Bel-7402/FU增值抑制情况。结果 经ASⅡ作用后,P-gp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ERK, JNK, P38的磷酸化程度明显降低。用MAPK通路阻断剂阻断通路后,mdr1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P-gp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减少,同时RH123在细胞内的蓄积和贮留明显增加。结论 ASⅡ能够减少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FU中P-gp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ERK, JNK, P38的磷酸化程度;阻断MAPK通路的活化能抑制mdr1基因和P-gp蛋白的表达以及P-gp的功能,且使Bel-7402/FU细胞对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增加。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马爱妞;龚 念;卢金淼;黄金路;郝 彬;郭 杨;王永祥
    2011, 25(增刊): 115-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生物活性玻璃是目前唯一既能促进骨组织的生长、骨缺损的愈合,又能促进软组织生长愈合的人工无机合成材料,已成功应用于临床10多年。本文研究生物活性玻璃胃倍生对实验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首先,在三种小鼠急性胃溃疡实验动物模型上(水浸-应激性胃溃疡,吲哚美辛诱导的胃溃疡和利血平诱导的胃溃疡)进行了胃倍生抗急性胃溃疡的量效关系研究,并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胃溃疡药物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西咪替丁和硫糖铝进行比较;其次,在大鼠乙酸性慢性胃溃疡模型上进行了胃倍生治疗慢性胃溃疡的量效关系研究,并与铝碳酸镁和奥美拉唑进行了比较;接着,应用IL-1β诱导的大鼠乙酸性慢性胃溃疡复发模型,考察了胃倍生和奥美拉唑对大鼠慢性胃溃疡复发的预防作用;最后,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法(ICP-AES)检测了胃倍生单次和连续多次灌胃大鼠的吸收情况。结果 灌胃胃倍生对水浸-应激性胃溃疡的最大抑制作用(Emax)为60%,与奥美拉唑(68%)相当,弱于西咪替丁(75%)和硫糖铝(94%),但优于铝碳酸镁(44%);灌胃胃倍生对吲哚美辛诱导的胃溃疡的抑制作用较弱,仅为13%;对利血平诱导的胃溃疡的最大抑制作用为29%,次于硫糖铝(38%)、奥美拉唑(47%)和西咪替丁(58%)。但重要的是,每日灌胃胃倍生对大鼠乙酸性慢性胃溃疡的治疗与奥美拉唑相当(胃倍生的Emax为64%,奥美拉唑为66%),强于铝碳酸镁(44%),而从三种药物治疗慢性胃溃疡的ED50上看,胃倍生所需剂量最小,ED50仅为0.4 mg·kg-1·d-1,奥美拉唑为1.3 mg·kg-1·d-1,铝碳酸镁为1.0 mg·kg-1·d-1。同时连续灌胃胃倍生(3 mg·kg-1·d-1)对IL-1β诱导的大鼠乙酸性慢性胃溃疡复发的抑制作用为50%,与10 mg·kg-1·d-1的奥美拉唑相当;此外,胃倍生无论单次灌胃、还是7 d连续给药,均不吸收。讨论 口服生物玻璃胃倍生对慢性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优于铝碳酸镁;同时胃倍生口服不吸收,潜在的毒性作用会大大低于奥美拉唑,具有良好的成药前景。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李晋奇;佘姝娅;王 勤
    2011, 25(增刊): 95-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甘草酸软膏抗炎、止痒,治疗慢性湿疹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右旋糖酐40致小鼠搔抓模型,以及2,4-硝基氯苯反复刺激建立的慢性湿疹豚鼠模型,研究甘草酸软膏抗炎、止痒、治疗慢性湿疹的药效作用。结果 甘草酸软膏可以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可以延长右旋糖酐致小鼠搔抓的潜伏期并减少搔抓次数,可以减轻慢性湿疹豚鼠模型耳廓的肿胀,并对耳廓皮肤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 甘草酸软膏对慢性湿疹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7-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0-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9-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常慕君;王勇;肖军花;王嘉陵
    2011, 25(增刊): 26-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二苯乙烯苷(THSG)对糖尿病(DM)小鼠胃肠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ig给予THSG 10, 30和60 mg·kg-1,每天1次治疗链尿佐菌素诱导的DM小鼠8周。亚甲蓝法检测胃排空率(GE)及小肠推进指数(GPI)变化;生物化学法检测回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胱天蛋白酶3, p-ERK和PPAR-γ蛋白表达。结果 ① DM组小鼠较正常组出现胃排空明显延迟而肠推进加快;THSG(10, 30, 60 mg·kg-1)可逆转DM小鼠GE减少,并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GPI。② THSG剂量依赖性地缓解DM小鼠回肠组织MDA含量升高及GSH-Px活性降低。③ THSG 60 mg·kg-1显著抑制DM小鼠回肠组织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的增多及p-ERK和PPAR-γ蛋白表达的降低。结论 THSG对DM小鼠胃肠功能紊乱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促增殖抗凋亡和上调PPAR-γ表达有关。
  • 心脑血管药理
    曹性玲;黄志华;李良东;黎晓;曾雪亮;曾靖
    2011, 25(增刊): 27-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大豆苷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在缺血后10 min,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经舌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从舌下静脉注射等体积不同浓度的大豆苷元(15或75 mmol·kg-1)。缺血1.5 h,再灌注24 h后,取大脑切片后行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取血清,酶法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取脑组织,制成10%匀浆,测定缺血侧脑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大豆苷元治疗后大鼠脑梗死体积降低;(2)模型组大鼠血清LDH活性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大豆苷元治疗组大鼠血清LDH活性降低;(3)模型组大鼠组织TAOC, CAT, 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大豆苷元治疗组大鼠T-AOC, CAT, 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 (1)大豆苷元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LDH的释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大豆苷元可增强大鼠抗氧化系统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提示大豆苷元可能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28-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0-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28-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1-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29-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李佳;贾庆忠
    2011, 25(增刊): 47-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BW-200生理无线遥测系统记录脑电图(EEG),分析戊四唑致癫痫前后EEG的变化,为药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取雄性SD大鼠3只,体重180~220 g,麻醉固定备皮,于前囟(后3 mm,右4 mm),(前1.5 mm,右4 mm)处植入发射子,电极一端与硬脑膜接触。手术后24 h记录大鼠脑电图作为正常参考值。手术恢复3 d后,腹腔注射PTZ 按照50 mg·kg-1剂量造模,连续记录30 min,比较造模前后脑电图Delta(δ), Theta(θ), Alpha(α), Beta(β)波形的差异。 结果 造模前大鼠脑电图δ, θ, α, β波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5.9±4.8, 19.2±2.3,19.5±4.3,45.2±4.6,无尖波、棘波、棘慢复合波出现。造模后高幅棘波、棘慢波增多,尤其是宽大棘波频发,表现为δ, θ波20.7±7.4,24.7±3.8 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与造模前正常参考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P<0.01),α波变化比例不明显18.8±3.2 (P>0.05),β波分布比例显著减少35.9±7.5 (P<0.01)。 结论 PTZ致痫后伴随癫痫症状发作同时,动物脑电图发生明显变化,棘慢波增多,且Theta, Delta慢波比例增加,Beta快频率波比例减少。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2-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29-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29-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0-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0-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孙成春;贾 暖;董玉波;吕伟伟;王 倩;舒 鹤
    2011, 25(增刊): 118-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地高辛起效快,浓度易于测定,临床应用广泛,是唯一经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估的洋地黄制剂(DIG试验)。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可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我院2001年~ 2010年10年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帮助。利用治疗药物监测(TDM)的Access数据库,对我院10年的地高辛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共监测地高辛2200例/次,其中男1541例,女659例;年龄为 1~99岁,平均年龄(76±19)岁。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测定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我院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除了因住院病人逐年增加外,还与医生对地高辛TDM的信任度提高有关。2200份地高辛血样来源于全院包括门诊在内的23个临床科室,基本上覆盖了各专业的临床科室,可反映全院临床科室使用地高辛的概况。在2200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中,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为1513例次,占68.8%;低于下限的为372例次,占16.9%;高于上限的为315例次,占14.3%。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及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症状。个别患者有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在监测的病例中,占绝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1754(79.7%)。以>80岁的年龄组例数最多,共898 例(40.8%)。各年龄组的平均地高辛血药浓度值比较近似,无显著差异。地高辛治疗作用和中毒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但临床上个体差异较大。地高辛药效不足、药效适当及出现中毒反应之间的血药浓度有部分重叠,提示洋地黄中毒不仅取决于血清药物浓度,其影响因素较复杂,有生理、病理的因素,也有药物相互作用的原因。在开展地高辛TDM的同时,临床药师的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给出监测结果,而应深入临床,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分析结果,提供高效的药学服务。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2-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2-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3-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3-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3-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2-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吴荣荣;魏振满;韩 晋
    2011, 25(增刊): 116-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在肝移植方面的血药浓度的控制情况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TAE方法检测肝移植患者他克莫司全血浓度,观察他克莫司理想治疗窗并分析异常血药浓度形成的原因,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结果 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检测107例血样,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为(8.58±4.97)ng·ml-1,术后2~3月血药浓度为(10.40±6.0)ng·ml-1,以后血药浓度逐渐降低,与参考值相比,43.1%的患者血药浓度在参考值范围内,27.3%的患者血药浓度低于参考值,20.4%的患者血药浓度高于参考值。结论 肝移植术后FK506血药浓度的基本维持在推荐参考值范围低限,同时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可达到获得满意的免疫抑制治疗效果。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4-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4-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刘红艳;王海燕;李云鸿;蒋袁絮;余建强
    2011, 25(增刊): 48-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OMT)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采用机械刺痛法、热板法和冷板法,观察OMT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分析其镇痛作用与GABA转运体-1(GABA transporter-1,GAT-1)的关系。 结果 ip给予OMT 160, 80和40 mg·kg-1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0.05, P<0.01);OMT 160和80 mg·kg-1可延长小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P<0.05, P<0.01);OMT 160, 80和40 mg·kg-1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小鼠的冷缩足反射次数(P<0.05, P<0.01);OMT 35 mg·kg-1不能增强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但OMT 35 mg·kg-1与阈下剂量的GAT-1抑制剂NO-711合用,可以增强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0.01)。结论 OMT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GAT-1有关。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3-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4-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4-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3-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徐尚福;杨天华;吴 芹;范振海;余丽梅
    2011, 25(增刊): 87-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150 mg·kg-1·d-1环磷酰胺3 d,制备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实验分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100和50 mg·kg-1·d-1组,黄芪多糖腹腔注射给药7 d;眶静脉取血测外周血血常规,右侧股骨计数骨髓细胞数,并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及骨髓细胞中造血干细胞百分率,左侧股骨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骨髓细胞钙敏感受体(CaSR)mRNA水平。结果 ①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髓细胞数及骨髓和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Lin- Sca-1+ c-kit+细胞,LSK细胞)也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在外周血及骨髓细胞中LSK细胞明显增多,骨髓细胞数显著增高,且明显改善骨髓腔组织的形态学变化。② 外周血的血常规结果显示,模型组的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与正常组比较均被明显抑制,而给予黄芪多糖的高、低剂量组不同程度的改善了外周血象。③ 模型组中,骨髓的CaSR mRNA水平表达均显著增加,而黄芪多糖可降低其表达。结论 ①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骨髓抑制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并可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向外周动员、分化为外周血细胞,改善血象。②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骨髓抑制时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机制与CaSR有密切关系。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孟静茹;王 慧;贾 敏;马 雪;桑国军;薛小燕;侯 征;罗晓星
    2011, 25(增刊): 115-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脂质体包裹的靶向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药基因mecA的硫代寡聚脱氧核苷酸(PS-ODN853)能否有效逆转MRSE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mecA mRNA为靶点设计合成PS-ODN853;薄膜分散法制备新型的包裹PS-ODN/PEI纳米微粒脂质体;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计数菌落数(CFU);微量法测定细菌生长曲线;液体稀释法测定给予PS-ODN853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MRS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S-ODN853对mecA表达的影响。结果 给予脂质体包裹的PS-ODN853后,苯唑西林明显抑制了MRSE的生长(P<0.01),MRSE的菌落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给药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苯唑西林、头孢哌酮和头孢噻吩等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MRSE的MIC值均显著降低。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脂质体包裹的PS-ODN853能明显抑制mecA的表达,并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效应。结论 脂质体包裹的抗mecA的PS-ODN853能够选择性抑制MRSE耐药基因mecA的表达,有效的逆转MRSE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恢复其敏感性。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2011, 25(增刊): 132-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王 培;缪朝玉
    2011, 25(增刊): 13-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缺血性脑卒中是造成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有效的治疗药物非常少。寻找新的治疗靶标将有助于发展新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简称Nampt)是哺乳动物细胞内NAD+合成的限速酶,控制着细胞内的NAD+浓度,决定着细胞在应激下的命运。目前,关于Nampt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作用,仍是空白。本研究将对此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整体动物和离体细胞的结合,主要使用大、小鼠的大脑中动脉堵塞模型(MCAO)和原代神经元细胞进行研究。运用了多种药理学和基因干预手段,例如Nampt的特异性酶抑制剂FK866、Nampt的酶产物NMN、慢病毒介导的Nampt过表达和RNA干扰等开展研究。使用免疫荧光双染、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术、细胞活力、LDH释放、MAP2染色、脑室及脑局部微注射、免疫共沉淀、TUNEL染色等多种技术。最后,利用AMPK-2和SIRT1基因敲除动物,对Nampt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 Nampt在脑中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细胞。在MCAO模型和缺氧缺糖处理的原代神经元细胞上,Nampt显著上调。在易卒中型高血压大鼠上,长期服用FK866可加速脑卒中的发生。FK866加重MCAO模型的脑损伤和缺氧缺糖导致的神经元损伤。这些作用可被Nampt酶产物NMN补充所逆转。使用慢病毒在脑局部或者在神经元上过表达Nampt,可减轻MCAO或缺氧缺糖导致的神经损伤。AMPK激活有神经保护作用。而过表达Nampt可进一步增加缺血或缺氧缺糖导致的AMPK激活,RNA干扰Nampt则可以抑制AMPK激活。AMPK的化学抑制剂Compound C可取消Nampt的神经保护作用。此现象在AMPK-2敲除动物的神经元细胞上得到进一步证实。Nampt与AMPK共表达于神经元细胞,但二者之间却无直接相互作用。Nampt可通过控制NAD+合成来调控SIRT1的去乙酰化能力。AMPK的上游激酶LKB1,其乙酰化和细胞内的重分布均可受SIRT1调节。最后,在SIRT1和AMPK-α2的基因敲除动物上,Nampt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取消。结论 Nampt可通过其酶活性,控制NAD+的合成,影响SIRT1的活性,调节LKB1的去乙酰化和细胞内重分布,最终调控AMPK的激活,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 心脑血管药理
    王晓良
    2011, 25(增刊): 14-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α-羟基戊基)苯甲酸钾(dl-PHPB)是抗脑缺血一类新药丁基苯酞(dl-NBP)的前体化合物,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dl-NBP已作为治疗急性脑缺血Ⅰ类新药上市,但因其理化性质(油状)和制剂(不能直接静注)的原因,不能直接用于急性期重症病人。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合成了dl-NBP的前药dl-PHPB。
    1. dl-PHPB作为前药的体内外转化研究
    dl-PHPB与大鼠血清体外温孵研究发现,转化为dL-NBP非常迅速且完全,20 min内几乎完全转化,如将血清60℃预先灭活1 h,转化dl-PHPB的能力显著下降,最大仅为20%。此外,观察了PH值对转化的影响,酸性环境下dl-PHPB转化迅速,而PH大于9时则非常稳定,说明dl-PHPB在酸性环境条件下或血清酶的作用下可快速完全的转化为dl-NBP。大鼠及犬的在体研究中发现,dl-PHPB静注后,在较短时间内(数分钟)就难以测到,而转化为dl-NBP的血清药时曲线与静脉dl-NBP的药-时曲线基本一致。口服给药后,其相对生物利用度在大鼠和犬分别提高约50%和100%,主要因为dl-PHPB的肝脏首过效应明显低于dl-NBP。
    2. dl-PHPB的药效学研究和机制研究
    在治疗急性脑缺血,减少脑梗赛体积方面与dl-NBP相等,在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方面与dl-NBP及阿司匹林相似,Dl-PHPB还可明显增加梗塞区周边组织的脑血流,改善脑供血。此外dl-PHPB具有明显的保护线粒体作用,改善线粒体膜电位,激活线粒体酶,抗氧化损伤等多种作用。因而dl-PHPB作为dl-NBP的前药,克服了dl-NBP的某些不足,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临床使用优势及良好的安全性,将造福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该药已于2009年8月获S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现已完成口服给药Ⅰ期耐受性试验,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该药已获中国、美国、欧盟等11个国家及地区的专利授权。并分别得到药物重大专项 “十一五”和“十二五”(已批准)临床前及临床阶段的资助。为了加速该药的产业化,已进行了dl-PHPB的市场转化,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dl-PHPB的开发为我国前药的研究打下较好基础和积累了较多经验。
  • 心脑血管药理
    潘琳娜;吕 青;郭莲军
    2011, 25(增刊): 17-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聚肌胞poly(I∶C)对大鼠大脑皮质-胶质细胞混合培养氧糖剥夺诱导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出生1~2 d的Wistar大鼠,采用体外原代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皮质胶质细胞混合培养。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损伤组,TLR3特异激动药poly(I∶C)给药组。神经细胞放入95%N2和5%CO2混合气体的厌氧培养箱中培养3 h致使细胞氧糖剥夺损伤,poly(I∶C) 氧糖剥夺损伤前24 h预给药。收集细胞培养液,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ELISA方法测定培养液中致炎细胞因子IL-6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氧糖剥夺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LDH释放明显增多,培养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6的表达增加,poly(I∶C)100 μg·ml-1预处理可增加细胞活力,抑制LDH释放量,并抑制培养液中氧糖剥夺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IL-6表达。结论 poly(I∶C)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炎症调节作用有关。
  • 心脑血管药理
    彭礼飞
    2011, 25(增刊): 16-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前抗凝抗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FXI是最近得到关注的、具有出血副作用小的抗栓治疗新靶点。在临床上,FⅪ水平升高是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fⅪ先天缺乏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减少。同时,与FⅧ、FⅨ、凝血酶、fⅩ、fⅦ、TF及FⅤ等因子缺乏者易出血甚至不能长期存活相比较,人类缺乏FXI仅引起温和出血。在动物模型中,fⅪ缺陷鼠能健康存活,对止血功能没有影响而且能显著减少用不同机械及化学方法引起的血栓形成,而TF、fⅦ、fⅤ、fⅩ、凝血酶等因子缺陷鼠则不能存活;fⅦ及fⅨ缺陷鼠虽能存活,但出现类似于人类fⅦ及fⅨ缺乏导致的血友病症状。由上可见,针对fⅪ的药物既能抗血栓形成,而且与作用于其他凝血因子靶点的药物相比较,还具有出血副作用小的优点。目前针对FⅪ靶点的分子包括抗fⅪ抗体、反义核酸、类肽物(peptidomimetics)、一些化学小分子抑制剂及一种海绵分子Clavatadine A。在包括灵长类的实验动物中,应用上述分子能阻止各种动、静脉血栓的形成而不影响出血时间,即出血副作用小。总而言之,已有的数据强烈支持FⅪ作为抗栓治疗新靶点,且具有出血副作用小的特点。作者课题组也已获得一种选择性抑制FⅪa多肽,目前在对其进行成药性初步研究。
  • 大会报告
  • 大会报告
    秦伯益
    2011, 25(增刊):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古代有3000多年医学实践历史,产生过诸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伟大的医药学家。他们都有高尚的从医目的,进行完美的医教研结合,是优秀的全科医生,有良好的医患关系。而这些优良的医学人文精神都是当前缺乏的,也是医疗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应予解决的问题。
    中国医学人文的欠缺既有社会因素,也有现代医学发展中带来的新问题。社会问题中以政治文化、市场文化、官场文化、世俗文化、市侩文化的影响和干扰为主。现代医学的进步是巨大的,它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但由于人们的不自觉,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全科医生明显不足,基层医疗服务乏力,无法满足病患要求;诊断手段越来越先进,医生的诊病技术越来越依赖于器械,与病人的关系逐渐疏远;医疗市场化加剧了医生和医院的功利性,治病救人的崇高目的被弱化,医患关系紧张;临床和基础研究越来越脱节,成果转化周期延长。
    医疗体制改革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不能再扩大这些分歧。医学人文是整个社会人文的反映,提高医学人文必需同时提高整个社会人文,尤其是医学教育的人文素养。当务之急是应该呼唤大学精神的回归,呼唤医学人文的回归。在医学教育的布局上既应培养大批基层全科医生,也应培养高层尖端医学专家。医疗体制改革应大力克服政府失责,市场失范所造成的被动局面。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陈 磊;郭亦杰;周继鹏;李慕朋;王 英;李元建;陈小平
    2011, 25(增刊): 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新的风险因子。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DAH1)是代谢灭活ADMA的主要酶。多种药物可通过影响体内DDAH1的活性和或ADMA的水平而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发现DDAH1的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 通过直接测序对中国汉族人群DDAH1位点SNP进行发掘和分析;构建报告基因载体,分别在HUVEC和HepG2细胞中对3-UTR区SNP的功能进行分析;原代培养15根新生儿HUVEC,测定HUVEC细胞DDAH1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内外ADMA水平及ADMA代谢活性;real time PCR测定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DDAH1 mRNA表达。结果 共发现DDAH1位点46个遗传多态性,其中常见多态42个,3′-UTR的 rs233113 A/T多态位于潜在的miR-660结合位点,rs233112A/G多态位于潜在的miR-218和miR-455-5p结合位点;在HUVEC和HepG2细胞中,携带rs233113 A质粒报告基因活性显著下降(P<0.05),此作用可被miR-660抑制剂所逆转;携带rs233112G等位质粒报告基因活性显著降低(P<0.01),miR-218和miR-455-5p对携带rs233112两种等位质粒的报告基因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对携带rs233112A等位报告基因抑制作用更明显;携带rs233113 T等位个体PBMC中DDAH1 mRNA表达显著升高,但rs233112不同基因型间DDAH1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与rs233113AA基因型HUVEC相比,携带rs233113 T等位HUVEC细胞内DDA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ADMA代谢活性增强(P<0.05),细胞内ADMA的浓度显著下降(P<0.01),但培养液上清中ADMA的浓度无差异(P>0.05)。讨论 DDAH1 rs233113多态性可通过影响DDAH1 miR-660相互作用而发挥功能,是心血管疾病易感性和遗传药理学研究重要的候选SNP位点。
  • 大会报告
  • 大会报告
    刘昌孝
    2011, 25(增刊):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全新分子实体作为新药的研发是一个长期的,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转换研究可以将新候选药物分子的基础实验室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评价和临床应用广泛联系在一起,从而建立新的开发模式。进而,研发周期可以被缩短,并且可以加快向临床推广的速度。在全新研发过程和临床试验中,药物代谢和药物处置的属性特征(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是用以评价候选药物成药可能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整个全新的研发模式里,药代动力学研究对于全新分子实体在转换研究过程中的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实验室到临床,从临床到市场的转换研究方式对于提高效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其中每一步都涉及大量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某一种化学实体成药可能性,早期失败,早期出局等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因此,药代动力学评估在药物发现,设计,研发过程中对于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并进一步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是有着重要价值的。
  • 大会报告
    侯云德
    2011, 25(增刊):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传染病不仅影响到广大人民的健康保障,而且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乃至国家的安全;所以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刻不容缓,特别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人口城市化,全球交通普及化,尤其显得重要。
    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放在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结核上是十分正确的,我们要依靠科技力量,降低上述三病二率,提高对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建设,特别是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控制能力。
    控制艾滋病的重点,要在我国最严重的高发区,采用先进的技术阻断传播途径,对感染者通过联合治疗,控制传染源;在“十二五”期间,降低新发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各达到50%;为在“十三五”期间基本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奠定基础;控制乙型肝炎的重点是研究疫苗免疫策略,推广疫苗接种,加强现有慢性乙肝的联合治疗研究,提高HBsAg的阴转率;在“十二五”期间,基本控制母婴传播(30岁以下人群的HBsAg的携带下降到3%以下),去掉我国乙肝大国的帽子(全国所有人群的HBsAg携带率下降到5~6);在“十二五”研究的基础上,在“十三五”期间在我国基本控制乙肝在我国的流行。这样,乙肝疫苗是我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共同研究的成果,在我国能够贯彻实施,使我国控制乙肝的经验就可以推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为造福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控制结核的重点,要研究早期诊断的新技术,及时诊断,同时研制新疫苗,及时治疗,特别是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缩短病程,使在10年内基本控制肺结核在我国的流行。
    提高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控制能力重点要搞好我国覆盖3000万人口的总和示范区,建设好遍及全国代表地区的网络监测实验室,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要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及时早期诊断,早期提出控制方案。对肺炎、腹泻、脑/膜炎,发烧出血、发烧出疹等五大症候群群,约300个病原体能在72 h内,作出诊断,并要在一周内提出有关控制特定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控制方案,包括消毒、群众预防、早期诊断、疫苗研制和治疗药物等,提交卫生部领导为最终作出决断,提供科学依据。为此,要在“十一五”期间内进行量此有组织、有领导的“实弹演习”,并在“十三五”中能够推广实施。
  • 大会报告
    2011, 25(增刊): 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大会报告
    2011, 25(增刊): 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王 丽;米 宁;辛晓明;周延萌;高永峰;高允生
    2011, 25(增刊): 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静脉给药剂量、给药速度与小鼠血药浓度、毒性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均分为10组。其中9组分别以10, 20和30 s的给药速度尾静脉注射阿奇霉素442, 645和847 mg·kg-1,对照组同法给予生理盐水。观测小鼠心电图、心率、毒性潜伏期(t)、呼吸停止时间(t呼停)和死亡时间(t);小鼠死亡后即刻心脏取血,HPLC法测定血清阿奇霉素浓度;分析给药方法与血药浓度及各项毒性反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 小鼠静脉注射阿奇霉素后的tt呼停t随给药剂量增大或给药速度加快而缩短;② 各给药组小鼠心电图均出现Q-T间期延长、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脏麻痹、停搏而死亡,心律失常随剂量增大或给药速度加快而加重;③ 血清阿奇霉素浓度随给药剂量增加或给药速度加快而升高,血药浓度与各项毒性反应指标均存在相关性,随着血药浓度增加,各项毒性反应时间逐渐缩短。结论 阿奇霉素的毒性反应与给药剂量及注射速度密切相关,心脏毒性可能是其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提示临床应用阿奇霉素时宜控制给药速度,不宜过量或给药速度过快。
  • 心脑血管药理
    刘岩松;徐 丹;鄢友娥;梁 赅;汪 晖
    2011, 25(增刊): 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基于NMR的代谢组技术证实孕期咖啡因暴露所致的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鼠血代谢谱变化,并利用ELISA和RT-PCR等技术,检测胎血GC和胎组织(肝脏和骨骼肌)糖、脂代谢通路的变化,探讨上述变化与胎鼠高糖皮质激素(GC)暴露之间的内在联系,解析孕期咖啡因暴露所致的子代神经内分泌代谢编程改变以及成年后代谢综合征易感性增加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孕11~20 d给予咖啡因20~180 mg·kg-1·d,检测胎血和羊水代谢谱、胎肝和骨骼肌GC代谢相关糖、脂代谢通路的变化,包括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胰岛素信号通路,脂联素和瘦素信号通路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孕期咖啡因暴露所致的IUGR胎鼠血浆代谢谱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葡萄糖增加但乳酸减少,饱和/不饱和脂肪酸大多减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但极低密度脂蛋白减少,必需和(或)非必需氨基酸大多减少,蛋白分解产物增加;进一步证实,胎鼠外周血GC浓度升高,外周组织(如肝脏和骨骼肌)GC活化代谢增强,IGF和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脂联素和瘦素信号通路增强,主要发生在受体前或受体水平。结论 孕期咖啡因摄入可引起胎血代谢谱特征性变化,其发生机制主要与母源性高GC暴露有关,咖啡因也可通过高表达胎鼠外周组织11-HSD-1/GR模式,增强高GC所致胰岛素抵抗相关糖、脂代谢通路的宫内编程改变。
  • 心脑血管药理
    张 锋;陆远富;吴 芹;龚其海;聂 晶;石京山
    2011, 25(增刊): 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用出生1~2 d SD大鼠进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药物作用12, 24, 36和48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采用实时RTPCR (real time RT-PCR) 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 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BDNF和GDNF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 assay)检测药物对星形胶质细胞中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能够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BDNF和GDNF mRNA的表达,并且促进上清液中BDNF和GDNF的释放;此外,白藜芦醇能够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中CREB信号通路的激活。讨论 白藜芦醇的神经保护作用很可能与其促进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 心脑血管药理
    钟诗龙;;孙 硕;王 玲;郑志伟;麦丽萍;陈志红;周颖玲;陈纪言;余细勇;
    2011, 25(增刊): 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PCI术后患者需要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也常需联合使用beta受体阻滞剂。CYP2C19ABCB1是影响氯吡格雷活化和吸收的基因,ADRB2是beta受体阻滞剂的作用靶点基因。本课题研究CYP2C19*2, ABCB13435T>C, ADRB2∶27 Glu>Gln基因变异的交互作用对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出现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 从广东省人民医院入选478名PCI术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汉族病人,随访时间点为1, 3, 6月和1年。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基因型。结果 (1) 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携带CYP2C19*2患者的出现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风险显著大于不携带CYP2C19*2的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突变的危险比(HR)为2.308(95%CI:1.049~5.079),P=0.0377。左总干发病、高血压病和总胆固醇对MACE事件有显著影响,HR分别为2.826(1.273,6.273), 2.627(1.059,6.522)和0.665(0.472,0.937)(P=0.0106, 0.0373和0.0198)。(2) 在6个月内有59例患者出现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2.3%。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结果显示CYP2C19*2基因变异对1, 3和6月内的出血事件有显著影响,携带野生基因型的患者出血明显增多(P=0.0227,0.0345和0.018)。(3) 观察到5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5例患者均为CYP2C19*2突变型携带者。(4) ABCB1∶3435T>CADRB2∶27Glu>Gln基因变异对MACE和出血事件无显著影响,与CYP2C19*2也无显著交互作用。结论 CYP2C19*2变异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出现MACE和出血事件有显著影响。ABCB1∶3435T>CADRB2∶27Glu>Gln基因变异对CYP2C19*2的作用无显著影响。
  • 心脑血管药理
    王珍珊;李 玲;李振宇;邓晓兰;李 慧;黄 琪;王俊杰;欧阳冬生
    2011, 25(增刊): 1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和杜仲木脂素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及分化后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为其应用于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HK-2细胞在体外与高糖、高糖+不同浓度依帕司他、高糖+不同浓度杜仲木脂素共同培养48 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反映转分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素(E-cadherin)及反映细胞外基质分泌指标胶原蛋白Ⅰ(ColⅠ)和纤连蛋白(FN)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α-SMA, E-cadherin, ColⅠ, F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 高浓度葡萄糖可诱导HK-2细胞形态由鹅卵石铺路石样向梭形长条样转变,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和木脂素可明显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2) α-SMA, E-cadherin, FN和ColⅠ mRNA对葡萄糖诱导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其中α-SMA在50 mmol·L-1培育48 h增加最明显,而FN, ColⅠ的增加则以20 mmol·L-1培育48 h最显著。(3) 分别加入1, 10 mol·L-1依帕司他,α-SMA mRNA分别为:2.01±0.28和0.93±0.37,与对照组(2.38±0.26)相比,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和P<0.001);0.1, 1, 10 mg·L-1木脂素能降低α-SMA mRNA表达(2.19±0.33;1.93±0.98;1.57±0.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4) 分别加入1, 10 μmol·L-1依帕司他后 E-cadherin mRNA分别为:2.71±0.86和1.97±0.67,与对照组(0.94±0.42)相比,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和P=0.033);木脂素0.1, 1和10 mg·L-1 E-cadherin mRNA分别为:1.77±0.37, 2.63±0.41和3.61±1.05,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1和P=0.004)。甘露醇50 mmol·L-1能显著升高α-SMA(2.88±1.30,P =0.016)、E-cadherin(2.00±1.29), ColⅠ(1.62±0.33,P =0.019), FN (2.10±1.11,P =0.036)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依帕司他及木脂素能拮抗高糖诱导的HK-2细胞的转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醛糖还原酶有关。

  • 心脑血管药理
    王笑笑;杨静玉;张丽佳;赵思奇;连国宁;殷 军;吴春福
    2011, 25(增刊): 12-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考察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与LPS联合应用对N9小胶质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Griess法,对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抑制LPS活化的N9小胶质细胞NO释放作用进行了药效学研究;DCFH-DA荧光探针检测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对LPS活化的N9小胶质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RT-PCR法考察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对LPS活化的N9小胶质细胞内IL-1β, IL-6, TNF-α, iNOS, COX-2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3~100 μmol·L-1)能显著抑制LPS激活的N9小胶质细胞 NO生成,五味子醇乙对活化的小胶质细胞NO释放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五味子醇甲。二者能显著降低LPS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内IL-1β, IL-6, TNF-α, iNOS, COX-2 mRNA表达;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3~100 μmol·L-1)显著抑制LPS活化的N9小胶质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均无NO清除作用。此外,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30-100 μmol·L-1)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而保护大鼠皮质、海马神经元。结论 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对LPS诱导的细胞内ROS产生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影响ROS生成相关酶类的表达或活性而实现的。
  • 心脑血管药理
    王保奇
    2011, 25(增刊): 14-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观察TGFβ-SMAD传导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卡托普利治疗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中的50只采用间断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的方法,建立VMC心肌纤维化模型,另外10只注射不含病毒的Eagle′sMEM液作为正常对照组。两个月后模型制作成功。存活的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每日灌胃给药一次。45 d后结束,制作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1的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心肌smad2/3,smad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感染CVB3后,感染CVB3后,小鼠心肌出现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间可见纤维化和钙化,Masson染色可见心肌胶原纤维明显增多。TGFβ1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smad2/3蛋白表达也升高,而smad7表达减少,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阻断TGFβ-Smad通路可能是卡托普利抑制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 心脑血管药理
    王 文;艾厚喜;张 丽;李 林
    2011, 25(增刊): 15-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特点,是威胁人类健康三大主要疾病之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包括自由基机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机制、兴奋性氨基酸机制、一氧化氮和炎症反应机制等。国际上针对每一种再灌注损伤机制筛选和研制了近百种动物实验有效的脑保护药物,然而无一种药物试验临床有效,这与研究种属差异以及没有考虑脑功能整体性有关。美国神经障碍和脑卒中国家研究所脑卒中项目组对过去20年基础与临床研究作了回顾和总结,提出脑卒中研究焦点应该是神经血管单元,缺血性脑损伤研究和治疗中应把脑组织为一个整体来综合考虑。对“神经血管单元”这个概念在脑损伤后治疗与康复过程进一步延伸和干预靶点具体化,我们提出神经血管稳态重构(NSR)假说,我们以MNG对缺血性脑损伤干预为对象,从2007年开始提出神经血管稳态重构假说进行研究,先后有8个硕士研究生参与该假说探索,目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皮质和纹状体神经和血管发生死亡或者凋亡,神经元丢失,血管破坏,血脑屏障破坏,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莫诺苷能够增加神经营养因子NGF, BDNF, VEGF表达,激光共聚焦荧光双标显示能够增加神经和血管再生,免疫组化表明增加神经元和血管数目,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促进血脑屏障重建,促进损伤部位恢复和重构,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和运动动能,具有神经血管稳态重构作用,这些作用和机制是通过Wnt信号通路实现的。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37-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37-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缪朝玉
    2011, 25(增刊): 18-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04年以来,我们对脂肪因子(adipokines or adipocytokines)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第一,外膜脂肪调节血管的物质基础。我们找到了血管外膜脂肪调节血管生长功能的第一个物质:visfatin (Cardiovasc Res 2009; 81:370380)。提出了外膜脂肪释放的多种脂肪因子可调节血管平滑肌生长,肥胖等因素可引起外膜脂肪功能紊乱,促生长与抑生长因子失衡,从而导致血管增生性疾病(Br J Pharmacol 2011 Apr 6 Epub ahead of print)。第二,脂肪因子作为脑卒中防治新靶点。我们确认了visfatin可作为脑卒中防治新靶点,阐明了visfatinSIRT1AMPK是一条新的神经保护通路(Ann Neurol 2011; 69:360374,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11 Jan 22 Epub ahead of print)。建立了以visfatin新靶点为导向的高通量筛选系统(Anal Biochem 2011; 412:1825),发现了一些新结构类型的visfatin活性化合物。第三,脂肪因子调节胰岛素敏感性。我们总结并提出了脂肪因子可作为干预胰岛素抵抗的新靶点(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11 in press)。阐明了限食可通过leptin受体介导的STAT3通路,使中枢肥胖基因FTO表达下调,从而发挥体重控制和胰岛素增敏作用,这些为限食预防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延长寿命提供了新的见解(Mol Med 2011; 17:52332)。
  • 心脑血管药理
    罗大力;陈丽红;张 超;于新凤
    2011, 25(增刊): 19-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细胞内钙信号参与细胞内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以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研究细胞内钙信号的形式,形成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其调控将具有明显的生理和药理学意义。方法 在心肌细胞和非肌细胞通过钙探针,细胞和组织免疫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钙信号在细胞内发生的形式,分布,机制和调控。结果与讨论 1. 在心肌细胞:整体细胞内钙信号为ryanodine受体和L钙通道介导的钙瞬变;局部钙信号(钙火花和钙波)可被ryanodine受体和三磷酸肌醇(IP3R)受体共同调控。同时,IP3R除肌浆网外,还分布在心肌细胞核和细胞间缝隙连接处,并调控核钙的释放和细胞间通讯。三磷酸肌醇/IP3R作为自主独立系统调节核钙稳定,其过度激活还可由于核钙的增高诱发整个细胞钙活动。2. 在非肌细胞(HEK293和Jurkat细胞):强刺激钙信号主要由IP3R介导的较快钙释放和容积性机制介导的持续性钙内流,生理性相关刺激则诱发持续性钙震荡。蛋白激酶C(PKC)激活使其二种亚型(PKCα和PKCβ)由细胞浆分布转位在细胞膜,内质网和细胞核,并显著抑制多种刺激剂诱发的细胞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而在心肌细胞PKC对钙的调控作用则明显不同。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39-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39-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39-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明章银;向继洲
    2011, 25(增刊): 18-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Src家族激酶(SFK, Src Family Kinase)中有7种(Src, Fyn, Lyn, Hck, Yes, Lck和Fgr)在血小板上表达,本实验主要研究Lyn和Fyn在血小板激活中的作用及与PE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敲除小鼠,从腹主静脉取血,分离血小板,洗涤血小板,在血小板聚集仪上用胶原相关肽(CRP)37℃刺激洗涤后的血小板,比较不同组别小鼠的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反应;采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法检测Lyn对PECAM-1和Fyn磷酸化的影响及与下游分子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野生型比较,Lyn单敲除和PECAM-1单敲除小鼠血小板的反应性增强;但在PECAM-1敲除后,Lyn的野生型和基因敲除型小鼠的血小板的反应性增强的现象消除;在Lyn敲除后,也未见PECAM-1的野生型和基因敲除型小鼠的血小板的反应性的不同。Lyn敲除后,PECAM-1的胞内区的ITIM磷酸化降低,募集的SHP-2亦减少;同时Fyn-C末端酪氨酸位点(pY527)磷酸化降低,而416位酪氨酸位点(pY416)磷酸化增高。结论 结果提示Fyn的不同位点酪氨酸的磷酸化参与了Lyn对血小板活性的调节,而Lyn参与了PECAM-1胞内区ITIM的磷酸化,从而负性调节血小板的活性。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祖 勉;高 丽;刘艾林;杜冠华
    2011, 25(增刊): 78-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细胞水平抗流感病毒活性模型,评价一系列黄酮衍生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以发现新型抗流感病毒活性化合物,为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已建立的细胞水平的抗流感病毒筛选模型,对100个黄酮衍生物进行活性筛选;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活性化合物对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上清中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考察A549细胞感染病毒后,活性化合物对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细胞核内表达和核定位的影响;利用已建立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测定活性化合物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利用ELISA法测定活性化合物对A549细胞感染上清中炎性因子IL-6生成的影响。结果 细胞水平筛选结果发现,2个化合物J27113和J27116对流感病毒A/PR/8/34(H1N1)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27.4±2.24和23.54±6.71 μg·ml-1;realtime PCR实验结果显示,J27113和J27116在无显著细胞毒性的剂量范围内(10 ~ 100 μg·ml-1)可剂量依赖性降低病毒感染后细胞内HA的相对表达量;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J27113和J27116 30 μg·ml-1可降低病毒感染后细胞内NP的核内表达和核定位。此外,化合物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J27113和J27116对流感病毒A/PR/8/34(H1N1)神经氨酸酶具有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35.06和37.97 μg·ml-1。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的细胞上清中IL-6为2070.3 pg·ml-1,较溶剂对照组上升了37.3倍,J27113和J27116 30 μg·ml-1给药时,细胞上清中IL-6含量较模型组分别下降58.0%和71.3%。J27113和J27116 在3~30 μg·ml-1浓度,可抑制IL-6的生成,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J27113和J27116在细胞水平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在细胞内的HA和NP表达,以及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J27113和J27116还可以抑制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后炎性因子IL-6的生成,减轻炎症引起的细胞损伤,保护细胞。J27113和J27116的抗病毒和抗炎作用为研发新型抗流感病毒新药提供实验依据。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乔海灵;杨 静;郜 娜;张跃文;黄晨征;田 鑫;贾琳静
    2011, 25(增刊): 67-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临床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研究了10余个基因近40个位点的多态性。在抗原识别阶段,HLA DR9基因可能为其易感基因,且与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荨麻疹的发生密切相关;DR14.l基因与IgE抗体的产生有关,且与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荨麻疹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增值和分化阶段,IFNR1多态性位点的88G/A, 18CA基因型分别为过敏反应和荨麻疹的保护基因;IL-10启动子区域1082G/A位点的GG型基因、G/A位点的GG和GA型基因分别与IgE/IgG抗体、IL-10的产生有关。在效应阶段,IL-4Rα Q576R位点的AA基因型、STAT6 in2SNP3位点的CC基因型可能与过敏反应相关;IL-4Rα Q576R位点等多个基因位点与多种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关;L-4Rα Q576R和I75V位点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综上所述,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并非单一基因所控制,而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免疫应答的每一阶段均有不同基因调控过敏反应的发生。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林艳艳;马洪新;卢 燕;聂 克
    2011, 25(增刊): 91-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水貂呕吐模型观察小半夏汤的止呕作用。方法 (1) 顺铂呕吐模型:成年雄性水貂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蒸馏水15 ml·kg-1 ig、昂丹司琼2 mg·kg-1 ip、小半夏汤6 g·kg-1 ig,1 h后顺铂7.5 mg·kg-1 ip。(2) 阿朴吗啡呕吐模型:分组同 (1),阳性药改为甲氧氯普胺4 mg·kg-1 ip,1 h后阿朴吗啡1.0 mg·kg-1 sc。(3) 硫酸铜呕吐模型:预处理同 (2),0.5 h后硫酸铜40 mg·kg-1 ig。观察水貂呕吐潜伏期及6 h内的呕吐次数。结果 小半夏汤能够延长三种经典催吐剂所致的水貂呕吐潜伏期,能够减少顺铂和阿朴吗啡所致水貂呕吐次数,止呕效果与昂丹司琼及甲氧氯普胺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不能减少硫酸铜所致的水貂呕吐次数。结论 小半夏汤对顺铂和阿朴吗啡导致的水貂呕吐具有较强的止呕作用,对硫酸铜导致的水貂呕吐作用较弱,其机制尚待研究。
  • 中药药理
    庞来祥;王 博;郭晓珍;程 静
    2011, 25(增刊): 100-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健脑生智口服液的抗老年痴呆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制老年痴呆大鼠模型,测定Y型电迷路测试记忆成绩即每次大鼠逃入安全区的正确反应次数和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以及脑组织一氧化氮(NO)、脑蛋白含量。结果 健脑生智口服液能显著增加大鼠Y型电迷路正确反应次数;升高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和脑蛋白含量,降低脑组织AchE活性和NO含量。结论 健脑生智口服液具有抗老年痴呆的作用。
  • 中药药理
    高琳娜;唐千淇;毕明刚
    2011, 25(增刊): 101-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ICA)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10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采取8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10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模型SAMP10组,阳性药多奈哌齐1 mg·kg-1组,ICA 50, 100和200 mg·kg-1组,每组12只,以12只同月龄抗快速老化小鼠SAMR1为正常对照。灌胃给药30 d,通过Morris水迷宫、SMG-2迷宫、小鼠跳台仪检测ICA对SAMP10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通过比色法测定皮质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以及M-胆碱能受体结合力(MCBC)来探讨ICA对SAMP10胆碱能系统的作用。结果 ICA可以改善SAMP10的空间探索能力以及定位航行能力,缩短SAMP10在SMG-2迷宫的潜伏期,提高其在跳台实验中的被动反应能力,增加SAMP10大脑皮质Ach的含量,提高SAMP10皮质中MCBC以及ChAT的活性,但对SAMP10皮质中的AChE活性作用不明显。结论 不同剂量的淫羊藿苷可不同程度的改善SAMP10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系统的改变相关。
  • 中药药理
    2011, 25(增刊): 101-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药药理
    孟红旭;姚明江;刘建勋
    2011, 25(增刊): 91-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双参通冠方含药血清中确定的化学成分单独和配伍使用对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和穿孔膜片钳技术对急性分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进行记录。结果 1) 双参通冠方含药血清中确定的15个单体成分中,丹酚酸A、丹酚酸B、延胡索乙素、人参皂苷Re、脱氢紫堇碱、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也能够浓度依赖性的抑制L型钙通道,其中丹酚酸A、丹酚酸B、延胡索乙素、人参皂苷Re量效关系显著。2) 丹酚酸A、丹酚酸B、延胡索乙素、人参皂苷Re配伍使用时,两成分配伍对L型钙通道的抑制作用强于单独使用的效应,三成分配伍强于两成分配伍,四成分配伍作用强于三成分配伍;丹酚酸A与延胡索乙素配伍组合产生协同作用,丹酚酸A与丹酚酸B组合和丹酚酸A与人参皂苷Re组合产生拮抗作用。3) 丹酚酸A和延胡索乙素通过抑制PKA通路产生抑制效应,但作用PKA通路的环节不同; 丹酚酸B和人参皂苷Re通过偶联抑制性的白蛋白(Gi)产生抑制效应;人参皂苷Re还激活NO-PKG通路抑制钙通道电流。讨论 针对共同的细胞转导通路的不同作用环节,可能是丹酚酸A和延胡索乙素配伍协同作用的机制;PKA与PKG通路之间的交叉效应可能是丹酚酸A与丹酚酸B组合和丹酚酸A与人参皂苷Re组合产生拮抗作用的原因。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伊利夏提·肖开提
    2011, 25(增刊): 61-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1) 研究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体内对肺癌增殖和转移的影响。(2) 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EGCG抗肿瘤侵袭的新靶点,并对已经发现的差异蛋白α烯醇化酶(ENO1)在肺癌肿瘤转移中的参与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1) 在体实验:建立C57雌性小鼠Lewis肺癌模型,观察EGCG在体内对肺癌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采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对对照组和给药组(50 mg·kg-1,ig, 21 d)荷瘤小鼠血清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并结合免疫印迹的方法对蛋白质组学结果进行进一步确定。(2) 体外实验:利用免疫印迹检测方法检测不同剂量EGCG对Calu-3细胞中ENO1的表达的影响;利用wound healing及transwell实验方法检测0.1, 1和10 μmol·L-1给药剂量的EGCG对Calu-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1) EGCG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原位瘤的生长和转移。(2) EGCG 50 mg·kg-1给药剂量给药之后,肿瘤组织中血清白蛋白(下调)、钙网织蛋白、ENO1、βcatin样蛋白2、Cystatin-B、硫氧还蛋白6种蛋白表现稳定的表达变化。(3) EGCG 10 μmol·L-1对Calu-3细胞迁移和侵袭有显著性抑制作用。(4) EGCG不会引起Calu-3细胞中ENO1表达的变化。结论 (1) EGCG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Lewis肺癌小鼠原位瘤的生长和转移并引起肿瘤组织蛋白质谱的变化。(2) EGCG可能通过影响ENO1向细胞膜的转位抑制Calu-3细胞系迁移和侵袭。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叶威良;宦梦蕾;肖 飒;崔 晗;杨文娟;刘道州;程 颖;万 宁;腾增辉;张邦乐;周四元
    2011, 25(增刊): 61-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合成具有酸敏特性的叶酸-氨基己酸-多柔比星连接物,并观察其抗肿瘤活性以及肿瘤细胞对连接物的摄取。方法 首先将叶酸与氨基己酸连接,然后利用腙键与多柔比星连接,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鉴定其结构;将连接物置于pH 7.4, pH 6.6, pH 5.0的缓冲液中于37℃水浴孵育,采用液质连用方法测定多柔比星的释放情况;采用MTT法观察连接物对叶酸受体表达阳性的人口腔上皮样腺癌KB细胞及叶酸受体表达阴性肺癌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KB细胞及A549细胞对连接物的摄取。结果 在氮羟基琥珀酰亚胺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叶酸-氨基己酸-多柔比星连接物,波谱分析提示为目标产物。连接物在pH 7.4的缓冲液中比较稳定,而在pH 5.0的缓冲液中能够迅速释放出多柔比星。与游离多柔比星相比,连接物对KB细胞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性,而且细胞毒性作用能被外源性游离叶酸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而连接物对 A549细胞的毒性弱于游离多柔比星,而且外源性游离叶酸对其细胞毒性没有显著影响。KB细胞对叶酸-氨基己酸-多柔比星的摄入量明显高于A549细胞。结论 叶酸-氨基己酸-多柔比星在血液环境中稳定,能经叶酸受体介导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可在肿瘤细胞溶酶体或内涵体中释放出多柔比星,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乔海霞;杨玉梅;徐继辉;覃建民;张 东;李月玲
    2011, 25(增刊): 91-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扎冲十三味片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大鼠连续灌胃给药1个月后,用WX-84型恒温彩色微循环显微仪和BI-2000E医用图象分析仪观察记录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的口径、血流速度及毛细血管开放的数目;用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用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仪测定血栓形成时间;用LBY-BX红细胞变形仪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红细胞膜聚集力。结果 扎冲十三味片可使肠系膜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增加,微动脉出入口径增大;可使大鼠凝血时间及血栓形成时间延长;对红细胞变形和聚集能力影响不大。结论 扎冲十三味片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尚不能证明具有改变红细胞变形能力和红细胞膜聚集力的作用。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荣 超;陈飞虎;江 晟;胡 伟;张晨晨;吴繁荣
    2011, 25(增刊): 67-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伴有关节软骨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炎症导致关节局部组织酸化,关节腔内滑液pH显著下降。组织蛋白酶K (cathepsin K) 是一种酸性的蛋白内切酶,在关节软骨的破坏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不同胞外pH环境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与胞外酸化的关系。方法 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从大鼠关节软骨中分离软骨细胞;细胞传代培养后分为4组分别在pH 5.5, pH 6.0, pH 6.5, pH 7.4不同的胞外酸化环境下培养3h,MTT法检测软骨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蛋白酶K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pH 7.4组比较其他各组软骨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其中pH 5.5, pH 6.0与pH 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pH 5.5和pH 6.0组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且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凋亡率明显高于pH 7.4组(P<0.01);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与酸性程度成正相关。结论 胞外酸化环境下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凋亡,并且酸性环境能增加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这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关节软骨的破坏发生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王 青;赵睿君;李小芹;吴春福;杨静玉
    2011, 25(增刊): 60-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对U87细胞趋化作用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对甲酰肽受体(formyl peptide receptor, FPR)的影响。方法 趋化实验证明F2和fMLF是否作用在同一受体FPR上。F2对FPR的基因调控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采用RT-PCR, Western Blot和高内涵系统检测。FPR-siRNA沉默表达FRP的U87细胞。F2单独作用于U87细胞能否上调MAPKs的磷酸化。结果 趋化实验表明F2诱导的U87细胞迁移被fMLF抑制,提示F2和fMLF是作用于同一受体FPR;同时,抗FPR抗体可以抑制F2诱导的U87细胞趋化,并且F2诱导的FPR-siRNA-U87细胞趋化也显著下降。此外,F2可能通过促进受体内吞使得细胞表面的FPR表达下调,并通过FPR上调MAPKs的磷酸化,进而影响U87细胞的趋化。结论 F2对U87细胞的趋化活性是由FPR介导的。而FPR介导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存活、生长及血管发生,可作为一个开发新型抗胶质瘤药物的分子靶点。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关永源;王 觅;周家国
    2011, 25(增刊): 25-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Cl-是细胞外液及胞浆中的主要阴离子。通过Cl-通道的Cl-跨膜转运参与了多种细胞的生理功能。已证实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上,存在Ca2+激活及容积调节性Cl-通道。目前对CaCC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仍未解决。有学者提出内皮粘附蛋白(bClCA2),Tweety及bestrophin可能是该通道的候选基因。2008年三个不同实验室同时提出TMEM16A是CaCC的分子基础。在同一时期有人提出bestrophin在血管平滑肌上是cGMP依赖的CaCC。我们采用脑血管平滑肌细胞(BVSMC)对CaCC分子基础及高血压状态下的功能与调节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沉默/过表达bestrophin或bestrophin特异性抗体导入均不影响CaCC电流;在BVSMC上有内源性TMEM16A表达; 沉默TMEM16A或电极导入TMEM16A抗体均可阻断CaCC电流; 过表达可增强CaCC电流,说明TMEM16A是BVSMC的CaCC的分子基础。 随高血压发展CaCC电流及TMEM16A内源性表达逐渐减弱,二者变化呈正相关,CaCC电流密度与脑血管重构呈负相关; CaMKⅡ活性随血压升高而增强,其抑制CaCC作用随血压升高逐渐增强。TMEM16A下调可促进AngⅡ引起BVSMC的增殖和G1到S转换, 这些作用可能与增加CyclinD1及CyclinE表达相关, 而与CDK2, p21CIP, p27KIP等的表达无关。我们的研究表明TMEM16A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CC的分子基础,高血压过程中TMEM16A表达下调可以促进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参与了脑血管重构过程。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蔡宏达;许 盈;刘 铭;杨 渐;俞昌喜
    2011, 25(增刊): 83-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钩吻素子对大鼠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成功建立了大鼠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基础上,以动物痛阈、关节炎症程度、血清抗CⅡ抗体和关节组织病变等为指标,于建模后21 d开始灌胃给予钩吻素子15, 3和0.6 mg·kg-1,每天1次,连续10 d,观察其对CIA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CIA模型组大鼠于建模21 d开始持续处于痛敏状态,钩吻素子可显著升高其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作用呈剂量依赖性;CIA模型组大鼠关节于建模后21 d始持续处于炎症状态,钩吻素子可显著减少CIA模型大鼠后足容积,降低其关节炎指数,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模型组大鼠血清CII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钩吻素子对CIA大鼠CⅡ抗体水平升高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HE染色显示,钩吻素子可改善模型鼠踝关节的组织损伤,显著降低CIA大鼠踝关节病变程度评分。结论 钩吻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彭有梅;程铁峰;王 宁;张 艳;马 方;江金花;王庆端
    2011, 25(增刊): 113-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2′-氟-4′-叠氮-核苷类似物(FNC)浓度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质谱联用(LC-ESI-MS)分析方法,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FNC 1.25, 2.5和5.0 mg·kg-1和尾静脉注射FNC 5.0 mg·kg-1,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LC-ESI-MS法测定FNC血药浓度,用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求算FNC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果 FNC在0.01~2.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 定量限为10 ng·ml-1,提取回收率在87.5%以上,日内和日间的RSD均小于15%。灌胃给予FNC 1.25, 2.5和5.0 mg·kg-1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β分别为( 4.463±1.22), (4.035±0.98)和( 4.665±0.86 )h;V/F分别为( 2.550±0.43), (2.267±0.36)和( 2.721±0.38)L·kg-1cmax分别为(0.286±0.02), (0.537±0.01)和(1.061±0.01)μg·ml-1;AUC0-∞分别为(1.687±0.35), (3.037±0.29)和(5.769±0.25)μg·h·L-1。FNC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3.99%。结论 本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FNC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杨宝学
    2011, 25(增刊): 129-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尿素是尿液中含量最丰富的溶质,占尿中溶质总量的40%~50%,尿中尿素浓度可高达血浆尿素浓度的100倍以上。尿素是参与尿浓缩机制的主要溶质,其以肾内尿素循环机制,通过逆流倍增和逆流交换过程,浓度由外髓向内髓组织逐渐增加,和氯化钠一起形成肾皮质至肾髓质的渗透压梯度,从而使肾能够有效地浓缩尿液使水和某些溶质有效地被回吸收。尿素通道(urea transporter, UT)是特异性通透尿素的膜通道蛋白。目前已经克隆了7个成员。其中有4个尿素通道在肾不同部位表达,UT-A1和UT-A3在肾集合管上皮细胞表达,UT-A2在肾髓袢降支细段表达。UT-B定位于肾直小血管降支内皮细胞。UT-A1, UT-A2, UT-A3和UT-B介导肾内尿素循环相应部位的尿素通透性,在肾内尿素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与尿浓缩机制。我们应用基因打靶技术在小鼠进行UT-B单敲除和UT-A2/UT-B双重敲除,产生两个尿素通道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缺失尿素通道的小鼠未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发育异常。尿素通道敲除不影响肾小球滤过率、肾重量以及尿中尿素以外其他主要溶质(Na+, K+, Cl-)的清除率。但其尿浓缩能力发生了明显改变:尿量增加、尿渗透压降低、尿尿素和血尿素浓度比值仅为野生型小鼠的50%。UT-B在肾直小血管介导的尿素转运占肾总尿浓缩能力的三分之一。因此,选择性敲除尿素通道可阻断肾内尿素循环通路,降低尿浓缩能力,在不影响Na+, K+, Cl-的情况下,产生尿素选择性利尿作用。因此,尿素通道蛋白抑制剂可作为利尿药,在不明显影响机体电解质平衡的情况下可产生尿素选择性利尿作用。尿素通道蛋白抑制剂作为利尿药的优点是不影响体液电解质平衡,适合高血压等慢性病病人长期使用。本研究以UT-B为药物作用靶点,应用体外红细胞UT-B抑制剂筛选模型,已从小分子化合物库中发现化学结构全新的新型尿素通道抑制剂候选化合物,其有效剂量低于微摩尔水平,在有效剂量范围内未见细胞毒作用。初步的体内实验发现该化合物可显著增加大鼠尿量,降低尿尿素水平,同时降低尿渗透压,表明其具有明显的尿素选择性利尿作用,提示该化合物具有极高的药理学研究和药物研发价值。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黄志华;黎 晓;李良东;薛进华;曾 靖
    2011, 25(增刊): 24-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染料木素磺酸钠(genistein sulfonate sodium, GSS)对谷氨酸所致体外培养的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18 d SD孕鼠皮质区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发育成熟后,用终浓度为50 mol·L-1的谷氨酸制作兴奋性毒性损伤模型,造模同时给予GSS处理,取0, 3, 6, 12, 24 h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分别测上清及细胞裂解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计算LDH释放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REAM及NR1蛋白的含量。结果 氨酸损伤模型组LDH释放率升高,DREAM及NR1蛋白含量降低;给予染料木素磺酸钠处理后,LDH释放率降低,DREAM蛋白含量升高,NR1蛋白含量降低。结论 GSS对谷氨酸所致体外培养的皮质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GSS上调DREAM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调控NMDA受体亚型NR1的表达及功能有关。
  • 心脑血管药理
    于新凤;李 辰;景 鲜;孟庆莉;罗大力
    2011, 25(增刊): 1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阐明缝隙连接对心肌细胞间通讯以及钙信号的影响,探讨在小鼠心衰模型中connexin-43与钙信号的关系。方法 乳鼠心肌细胞处理缝隙连接抑制剂或基因干扰connexin-43蛋白表达,通过钙探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信号特征的改变,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蛋白表达、定位和调控机制。结果与讨论 缝隙连接抑制剂Heptanol, gap27以及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抑制剂2-APB显著抑制了乳鼠心肌细胞钙瞬变和钙火花的频率、幅度,并且抑制了缝隙连接和半通道的通讯。同样,过表达和基因干扰connexin-43也影响了钙信号特征和细胞间通讯。在小鼠心衰模型中,connexin-43表达降低且分布改变,同时心肌细胞钙信号特征明显减弱,这说明connexin-43在心衰钙瞬变和钙火花的改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心脑血管药理
    薛小燕;罗焕敏;
    2011, 25(增刊): 13-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的神经营养作用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 (1)体外无血清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化学染色法进行神经元鉴定;(2)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加入不同浓度PCA,用MTT法检测PCA 16,32,64 和128 μmol·L-1对皮质神经元的毒性作用,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渗漏量的测定,有突起神经元数目与平均突起长度定量分析,MAP2, BDNF mRNA半定量分析以及MAP2 mRNA定量分析,观察原儿茶酸对皮质神经元的神经营养作用。(3)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应用相应的工具药K252a(Trk受体拮抗剂)、ZM241385(特异性腺苷A2a受体拮抗剂)、GO6976(PKC抑制剂)、PD98059(MAPK抑制剂)及LY294002(PI3K抑制剂),观察它们对PCA促进皮质神经元的存活及突起生长是否有拮抗作用;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p-Akt及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1) 经两种不同的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和MAP-2)鉴定,确定所培养的细胞绝大多数为神经元;(2)不同浓度的PCA对皮质神经元的存活率没有影响,不具有细胞毒作用。与溶媒对照组相比,PCA 16,32和64 μmol·L-1)的PCA组神经元细胞活力增强,LDH渗漏量减少,有突起神经元数目增多,神经元突起增长,MAP2, BDNF mRNA表达量增加,神经网络更发达,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3)PCA+ZM241385组和PCA+LY294002组有突起神经元数目和平均突起长度与PCA组相比均显著性减少,而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CA+K252a, PCA+G6976及PCA+PD98059组有突起神经元数目和平均突起长度与PCA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性增加。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PCA能明显增加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Akt的磷酸化表达水平,而总Akt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I3K抑制剂LY294002 能够抑制PCA诱导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的Akt磷酸化,而不影响总Akt表达水平。结论 PCA 16,32和64 μmol·L-1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ZM241385与LY294002可以阻断其神经营养活性,而K252a, GO6976及PD98059的阻断作用则不明显,说明PCA的神经营养活性作用是通过腺苷A2a受体活化间接激活Trk受体,从而激活下游的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的。
  • 心脑血管药理
    陈高勇;石刚刚
    2011, 25(增刊): 27-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无外钙条件下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ERK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来模拟体内的心肌I/R损伤。将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无外钙对照组(0CaN)、无外钙H/R(0CaH/R)组、0CaH/R+ F2组、0CaH/R+PD组和0CaH/R+U组,PD和U分别代表ERK抑制剂PD98059及U0126。除0CaN外,其余各组均制作H/R模型,缺氧2 h复氧1 h,所用缺氧液和复氧液均为不含钙离子且加入了钙离子螯合剂EGTA的无钙液,F2, PD和U分别加至缺氧液和复氧液中。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ERK和ERK蛋白的表达水平,以p-ERK和ERK的比值反映ERK的激活程度。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CCK-8法)、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观察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与0CaN组相比,0CaH/R组ERK表达无明显变化,p-ERK表达显著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LDH活性明显增高。与0CaH/R组相比,0CaH/R+F2组、0CaH/R+PD组、0CaH/R+U组ERK表达无明显变化,p-ERK表达下调,细胞存活率增加,LDH活性下降。结论 F2能通过非L-型钙通道依赖的机制保护H/R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这与其抑制H/R所致p-ERK表达增高密切相关。
  • 心脑血管药理
    冯贻东
    2011, 25(增刊): 26-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5/6肾切除引起肾衰后而产生的心肌肥厚与心力衰竭模型建立的探索,为研究肾源性心衰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措施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模型组做5/6肾切除制造慢性肾衰模型。到第8周眼内龇取血,取血清测量血清内的钙,磷,肌酐,尿素氮。收集大鼠的24 h的尿液测量尿液中的蛋白含量。测定血清尿酸的浓度并行左心室插管术测量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及左心室最大压力上升速度(dp/dtmax)和下降速度(-dp/dtmax) ,来评判心功能的变化。取心脏剪取左心室称重测量心指数包括左心室重、全心重、左心室/全心、左心室/体重、全心/体重,评判左心室的重构程度。并且做病理切片证实。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除血清磷模型组下降外,各项指标模型组均比空白组上升明显,并且肌酐的含量明显的高于正常组,提示肾衰的造模的成功,肾脏进入非代偿期。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左心室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均有上升,最大收缩与舒张速度的绝对值均下降。体重正常组的明显高于模型组,除左心室以外,全心重量,左心室比全心重量,左心室比体重,全心比体重模型组均比空白组要高。提示心脏左心室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肥厚重构。结论 利用5/6肾切除肾衰间接建立心衰模型的方案,可为研究肾源性心力衰竭提供一种简单、可靠、易行的方法。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8-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柏志全;李华荣;张海峰;朱林燕;陈丽新;王立伟
    2011, 25(增刊): 72-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藤黄酸(gambogic acid,GA)是中药藤黄的主要活性成份,其有显著的抗癌作用和低细胞毒性。本研究探讨氯离子通道在藤黄酸诱导低分化鼻咽癌CNE-2Z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 33342染色法分析细胞凋亡,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氯电流。结果 藤黄酸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CNE-2Z细胞增殖,其IC50为3.08 μmol·L-1;可诱导细胞凋亡,藤黄酸8 μmol·L-1处理细胞24 h后凋亡率达 (44.40±2.04)%;NPPB能明显抑制藤黄酸诱导的细胞凋亡,使凋亡率降至(20.80±2.24)%(n=3, P<0.01);藤黄酸诱发CNE-2Z细胞产生一个有明显外向优势的氯电流,NPPB则可显著抑制藤黄酸诱导的氯电流。结论 藤黄酸可能通过激活氯离子通道而诱导CNE2Z细胞凋亡。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刘佳莉;苑玉和;秦海林;于金倩;孙建栋;陈乃宏
    2011, 25(增刊): 95-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北柴胡有效部位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抗抑郁机制。方法 北柴胡10 kg, 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正丁醇部位用5%NaHCO3水溶液萃取,水洗至中性,即得有效部位。本文体内采用抑郁药初筛的行为绝望模型:小鼠悬尾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以及利血平拮抗模型;体外采用培养U251细胞的方法,观察北柴胡有效部位对小鼠悬尾、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对利血平拮抗诱导的运动不能、体温降低、眼睑下垂的影响,以及对皮质酮损伤U25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北柴胡有效部位能显著缩短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对利血平诱导的运动能力下降、体温降低、眼睑下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并能拮抗皮质酮诱导的神经毒作用,提高U251细胞存活率。结论 北柴胡有效部位能显著缩短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北柴胡有效部位能明显改善利血平诱导的小鼠体温下降,提示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影响单胺类递质的代谢过程有关;北柴胡有效部位对U251细胞皮质酮模型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胶质细胞功能障碍有关。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李 瑾;朱海波
    2011, 25(增刊): 131-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新结构类型化合物2′,3′,5′-三-O-乙酰基-N6-(3-羟基苯基)腺苷(WS070117)通过激活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发挥调血脂作用,但其如何激活AMPK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试图从分子水平阐释WS070117激活AMPK的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32P同位素标记法分别从分子和细胞水平检测WS070117对AMPK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内AMPK磷酸化表达。分子对接技术模拟WS070117与AMPK的相互作用。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体外表达纯化AMPK调节性γ亚基,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等温滴定量热(ITC)、核磁共振转移饱和差谱(STDNMR)、圆二色谱(CD)等技术分别从动力学、热力学、小分子结构及蛋白质结构等不同角度解析其相互作用的生物化学本质。结果 在细胞水平WS070117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使HepG2细胞内AMPK活性升高,促进其α亚基Thr172磷酸化表达。在分子水平WS070117呈剂量依赖性激活AMPK,使其活性增加91.5%,EC50=327.3 μmol·L-1。分子对接实验表明WS070117以疏水、静电和氢键相互作用与AMPKγ蛋白结合,结合位点数为2。SPR实验表明WS070117与AMPKγ蛋白有特异性瞬时弱相互作用,结合速率常数、解离速率常数及平衡解离常数分别为987.4 M-1s-1, 0.006582 s-1和6.6 μmol·L-1。ITC实验得出WS070117与AMPKγ蛋白结合的焓变、熵变、结合位点数及平衡解离常数分别为-1590±138.1 cal·mol-1, 18.3 cal/mol/deg、2.56±0.158和6.9 μmol·L-1。STD-NMR实验揭示与AMPKγ蛋白结合后WS070117上嘌呤环、苯环和乙酰基上的氢化学位移发生改变,以上实验结果与分子对接结果相一致。CD实验进一步表明WS070117结合可引起AMPKγ亚基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改变,使其α螺旋含量最大减少13.5%,苯丙氨酸构象发生改变。结论 WS070117以其嘌呤环、苯环和乙酰基通过疏水、静电和氢键瞬时弱相互作用诱导AMPKγ亚基构象发生改变,促进AMPKα亚基Thr172磷酸化表达,从而激活AMPK。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鄢良春;张婷婷;赵军宁
    2011, 25(增刊): 84-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有毒中药苍耳子(炒)水提物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效应谱及剂量-反应关系表现特点和作用规律。方法 大鼠一次灌胃给予苍耳子(炒)水提物最大浓度药液,观察大鼠给药后的毒性反应,测定最大给药量;大鼠灌胃给予苍耳子(炒)水提物90,30,9 g(原生药)/kg,相当于药典推荐临床最大用药量的540,180和54倍,连续给药3个月,恢复15 d,观察大鼠在此期间的一般状况,检测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进行系统尸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苍耳子(炒)水提物的最大给药量为168.80 g(原生药)·kg-1,相当于药典推荐临床最大用药量的1012.8倍。全部动物给药后均出现活动减少、静俯、流涎、竖毛、闭目等症状,4h后逐渐恢复正常,第2天上述症状均消失。长期毒性试验中,各组大鼠一般状况未见明显异常变化,血液学指标HGB, HCT, MCHC呈一过性变化,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差异。血液生化学指标显示,各给药组在3个月时CK值均明显升高,Crea值有所降低,在停药后有所恢复。ALT, CHOL, TG, K+, Na+,和Cl+在给药期间呈一过性变化,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各组大鼠系统尸解,肉眼观察主要脏器未见异常病变。高剂量组肝脏系数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停药后有所恢复。各组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异常病变。结论 苍耳子(炒)水提物长期给药对大鼠的血液生化有一定影响,对大鼠肝脏系数有可恢复的影响,对大鼠一般状况、血液学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影响。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徐汉友
    2011, 25(增刊): 113-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更好地防治结核病,特研究总结防治结核病的重要新策略。方法 总结结核杆菌的组织病理和生化结构特点,及当前防治效果的特点,提出防治结核病的重要新策略,重视防治结核病疫苗的重要作用。结果 从多种途径研究开发防治结核病的疫苗,对未来结核病的防治将起到重要作用,提出了研究开发防治结核病疫苗的几种新途径。结论 防治结核病的重要新策略--重视防治结核病疫苗的新途径开发应用,本文提出的几种开发防治结核病疫苗的新途径,将是未来结核病有效防治的突破口,应该引起重视,本文的研究结果值得参考。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江泽斌;陈一村;石刚刚
    2011, 25(增刊): 96-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海滩牵牛(Ipomoea stolonifera, IS)属于旋花科牵牛属植物,其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热带的沿海沙滩。在潮汕地区,人们常用它治疗风湿病,特别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疗效。目前,尚未有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系统研究。本实验中对IS有效部位(EFIS)进行了药理和化学方面的研究,对其抗炎活性和可能存在的抗炎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① 按不同的极性,不同的PH值,对海滩牵牛提取物分段进行活性筛选,通过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试验确定了EFIS,并对它进行系统的抗炎免疫活性研究。② 利用溶剂萃取法、聚酰胺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RP-HPLC法,对EFI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揭示了EFIS抗炎的物质基础。结果 ① IS有效部位是NaHCO3萃取部位,EFIS对炎症病理过程中的渗出、水肿、白细胞聚集和肉芽组织增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说明EFIS对疼痛以及对急、慢性炎症各个阶段有良好的抑制作用。② 通过对EFIS的分离提取得到了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解析方法确定了他们的结构,其中3个为香豆素类,2个为多酚类,1个为环内酯。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改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 1. IS 是具有抗炎活性的潮汕地方草药,其有效部位为NaHCO3部位,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MPO, NO, TNF-α, IL-6, PGE_2及LTB4有关。2. EFIS中含有具有抗炎活性的香豆素,酚酸类化合物,为其具有的抗炎活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王 宁;冯国清
    2011, 25(增刊): 25-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巴戟天糖链(MO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管腔结构数及对ERK1/2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促血管生成效应和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3~8代状态良好的HUVEC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H/R)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培养组,缺复氧模型组(H/R),H/R+阳性药物组,H/R +MOO 50, 150和450 mg·L-1后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干预24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状态后,① 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MOO对体外内皮细胞的迁移作用;② 采用小管形成实验检测MOO对内皮细胞细胞形成管腔结构的影响;③ 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MOO对内皮细胞中ERK1/2及p-ERK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 与H/R模型组相比MOO各剂量组对HUVEC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的细胞形态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MOO各剂量组显著增加了(G2+S)期的细胞比例(40.79±9.06, 45.40±2.56, 60.63±2.13 vs15.28±4.07,P<0.05)。② 与H/R模型组相比,MOO各剂量组可明显增加缺氧复氧损伤内皮细胞的迁移数目H/R模型组。③ MOO大、中、小剂量组细胞培养6 h即可见有细胞间的相互连接形态,18 h在martrigel表面形成完整的管腔样结构,并随着浓度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管腔结构增多。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细胞在18 h后才开始相互连接,24 h未能在基质胶表面形成完整的管腔样结构;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处理MOO各剂量组小管形成面积显著大于H/R模型组(1.59±0.08, 1.68±0.23, 1.98±0.16 vs1±0.09,P<0.05)。④ 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减少(0.288±0.079 vs0.447±0.014,P<0.05);与模型组相比,MOO各剂量组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0.361±0.199, 0.507±0.146, 0.566±0.066 vs0.288±0.079,P<0.05),巴戟天糖链对各组ERK1/2的磷酸化水平与用药剂量正相关。结论 ① 巴戟天糖链可以显著减轻H/R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细胞增殖。② 巴戟天糖链能有效促进H/R损伤的内皮细胞迁移和小管形成,促进HUVEC的血管发生。③ ERK1/2蛋白的磷酸化参与了巴戟天糖链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杨秀颖;杜冠华
    2011, 25(增刊): 84-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高通量筛选技术使天然产物的大规模系统活性研究成为可能,可以达到快速准确了解中药活性组分及药理作用的目的。通过样品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评价可以帮助预测动物毒性作用,同时在药物开发早期去除可能的毒性成分。本研究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天然产物提取物样品库中的样品,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评价了常用中药单味药提取物成分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系NIH3T3生长的影响,以其获得常用中药对正常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方法 将中药单味药分别采用石油醚,乙醇,水三种提取方法获得相应提取物,共获得573个样品。将NIH-3T3细胞以3000每孔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细胞培养液为180 μl含10% FBS的RPM1640培养基。次日细胞长成单质后,加入20 μl的待测药物,37℃ 5%CO2条件下继续培养36 h。MTT测定细胞活力,以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相对于对照孔的细胞数作为细胞增殖与抑制的比率。结果 14.5%样品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达到50%以上,而抑制率大于80%的样品占4.5%。其中抑制率大于90%的样品包括:竹黄乙醇提取物,三条筋石油醚提取物;山楂水提取物;三台红花乙醇提取物;粉葛石油醚提取物;寄生石油醚提取物;草果药水提取物;苏木水提取物;金花小孽乙醇提取物;木贼草乙醇提取物等。结论 中药提取物的成分比较复杂,多种提取物具有抑制正常细胞生长的作用,在研究中药提取物的药理作用时要注意其可能产生的细胞毒作用影响。
  • 中药药理
    徐懿乔;梁世霞;谢笑龙;刘 杰
    2011, 25(增刊): 86-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复方黄黛片(Huangdai Tablets, HDT)与雄黄是对白血病有效的现代中药制剂,但因其含砷,安全性被质疑。本实验旨在观测复方黄黛片、雄黄对肝肾的急性毒性,并与砷酸钠(As5+)进行比较性研究。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20 g左右,雌雄各半。一次性灌胃分别给予复方黄黛片600 mg·kg-1(临床用量的6倍)、雄黄30 mg·kg-1、砷酸钠44 mg·kg-1,除空白组外各给药组总砷含量基本相同。给药8 h后取血及肝肾,进行组织砷蓄积量、肝肾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As5+组在肝肾中砷蓄积量大幅增加,而复方黄黛片组、雄黄组砷蓄积量无明显增加;As5+组AST, ALT, BUN升高,毒性敏感基因表达明显升高,肝肾组织的病理损伤严重,复方黄黛片组和雄黄组无明显改变。结论 复方黄黛片与雄黄的毒性远低于砷酸钠;用总砷的含量来衡量复方黄黛片及雄黄的毒性是欠合理的。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杨晓燕;曾繁典;陈国俊;Guy SALAMA
    2011, 25(增刊): 1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成年女性长QT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TdP。但在青春期前,体内性激素显著增高前(男孩<14岁,雄兔<42日龄),雄性发生TdP的风险明显高于相应的雌性个体,该心律失常表型的性别差异在青春期后发生逆转。已有研究提示雌激素是影响TdP易感性的重要因素。L型钙通道(L type calcium channel,Ca-L)功能上调可能与LQTs时心律失常易感性以及EAD发生率的性别差异有关。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雌激素调控Ca-L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主动脉逆流灌注和消化酶解方法,获得单个家兔心室肌细胞。根据实验需要,采用雌激素等不同试剂孵育心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电压钳模式下记录ICa-L,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单细胞实时定量RT-PCR方法分析Cav1.2α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水平,以探讨雌激素对Ca-L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在电流钳模式下记录动作电位,并以多非利特诱发EAD,以研究雌激素调控Ca-L功能对LQTs时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结果 雌激素孵育24 h后显著增加ICa-LP<0.05),孵育48 h和72 h后,ICa-L电流密度(P<0.01)进一步增加,但雌激素不改变Ca-L的通道动力学特征。家兔生理浓度范围内的雌激素(0.1~1 nmol·L-1)可浓度依赖性的增加ICa-L,而孕激素无此作用。雌激素受体依赖性的上调ICa-L,其作用主要由雌激素受体α介导的。雌激素孵育24 h后Cav1.2α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雌激素与转录抑制剂和翻译抑制剂共同孵育后,其上调ICa-L的作用被抑制。雌激素孵育24 h后,多非利特诱发心肌细胞发生EAD是风险增加,且这一作用是雌激素受体依赖的。结论 雌激素而非孕激素可直接上调心肌Ca-L功能,其作用可能是经基因组机制调控的,雌激素上调心肌Ca-L功能的作用与长QT综合征时雌性TdP易感性增加有关。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鄢良春;张婷婷;赵军宁
    2011, 25(增刊): 84-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有毒中药苍耳子(炒)水提物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效应谱及剂量-反应关系表现特点和作用规律。方法 大鼠一次灌胃给予苍耳子(炒)水提物最大浓度药液,观察大鼠给药后的毒性反应,测定最大给药量;大鼠灌胃给予苍耳子(炒)水提物90,30,9 g(原生药)/kg,相当于药典推荐临床最大用药量的540,180和54倍,连续给药3个月,恢复15 d,观察大鼠在此期间的一般状况,检测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进行系统尸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苍耳子(炒)水提物的最大给药量为168.80 g(原生药)·kg-1,相当于药典推荐临床最大用药量的1012.8倍。全部动物给药后均出现活动减少、静俯、流涎、竖毛、闭目等症状,4 h后逐渐恢复正常,第2天上述症状均消失。长期毒性试验中,各组大鼠一般状况未见明显异常变化,血液学指标HGB, HCT, MCHC呈一过性变化,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差异。血液生化学指标显示,各给药组在3个月时CK值均明显升高,Crea值有所降低,在停药后有所恢复。ALT, CHOL, TG, K+, Na+,和Cl+在给药期间呈一过性变化,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各组大鼠系统尸解,肉眼观察主要脏器未见异常病变。高剂量组肝脏系数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停药后有所恢复。各组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异常病变。结论 苍耳子(炒)水提物长期给药对大鼠的血液生化有一定影响,对大鼠肝脏系数有可恢复的影响,对大鼠一般状况、血液学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影响。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侯金才;刘建勋;张 鹏;韩 笑;李 丹;王秀辉
    2011, 25(增刊): 24-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模拟脑缺血时脑组织内的缺氧再灌注病理过程,探索缺氧复氧对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TLR4通路的影响和黄芩苷的干预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采用缺氧复氧的方式制备模型,用黄芩苷25, 50 mol·L-1和100 mol·L-1进行干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胶质细胞TLR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 I-кB, P38, ERK蛋白,免疫荧光双染观察MyD88和NF-кB; 结果 缺氧复氧激活了TLR4通路,并通过MyD88依赖途径激活了TLR4和下游蛋白MyD88, NF-κB, ERK, I-κB和p38;黄芩苷高剂组明显抑制了通路中TLR4, MyD88, NF-κB, ERK与p38蛋白的活性和I-κB蛋白的降解;讨论 缺氧复氧激活了小胶质细胞的TLR4通路,黄芩苷可能通过对TLR4通路蛋白的抑制降低了小胶质细胞的活性,发挥抗炎效应,促进脑缺血的恢复。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杜海燕;徐 波;武彩霞;李 敏;冉福香;林 阳;崔景荣
    2011, 25(增刊): 71-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一种新的生物碱CS-1对A4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对细胞中EGFR通路中重要分子的调控作用,探讨CS-1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方法 采用SRB法检测CS-1对EGFR高表达的A4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利用HCS技术研究CS-1对A431细胞的细胞毒性;利用流式细胞术及HCS技术研究CS-1对A43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利用HCS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研究CS-1对A431细胞的EGFR细胞内化活性,对细胞中ERK MAPK, Akt, STAT3, CyclinD1蛋白的表达量及核蓄积的影响。结果和结论 CS-1对A4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很强,CS-1 0.5 μmol·L-1作用24 h既表现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CS-1 8 μmol·L-1作用24 h后,才对A431细胞表现出细胞毒作用(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线粒体膜电势降低),提示细胞毒作用可能不是CS-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主要机制之一。细胞周期分析发现,CS-1可使A431细胞发生周期阻滞,高浓度时阻滞在G1期,低浓度时阻滞在S期,且随时间推移,逐渐阻滞在S期早期;CS-1可抑制EGFR细胞内化,从而抑制其活性;CS-1可抑制ERK MAPK发生核转位,同时抑制Akt, STAT3, CyclinD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蓄积,这些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12 h时作用最强,24 h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总之,化合物CS-1可能通过抑制EGFR通路中上游分子EGFR细胞内化,从而抑制了其下游三个通路中重要分子ERK MAPK, Akt, STAT3的活性,进而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进一步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CS-1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宦梦蕾;崔 晗;滕增辉;周四元;梅其炳
    2011, 25(增刊): 70-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得到高效低毒肿瘤靶向的新型递药系统,本文通过腙键将聚乙二醇(PEG)与阿霉素(DOX)连接得到具有酸敏特性的PEG-DOX腙键连接物。核磁共振图谱确定产物结构,高效液相色谱考察其酸敏特性;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肿瘤细胞MDA-MB-231内的摄取路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水平;MTT法评价药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建立裸鼠MDA-MB-231肿瘤细胞荷瘤模型,评价药物的体内肿瘤抑制活性。结果显示PEG-DOX腙键连接物结构明确,纯度高,在pH=5的偏酸性环境下呈现出明显的酸敏释药特性,24 h后阿霉素累积释放达80%;细胞水平实验证实PEG-DOX腙键连接物被肿瘤细胞摄取后首先分布于酸性的细胞器中,水解释药后到达作用靶点细胞核; PEG-DOX腙键连接物细胞内药物蓄积量明显高于游离阿霉素组 (P<0.01);体外抗肿瘤活性优于阿霉素;在体实验结果显示PEG-DOX腙键连接物可显著延长动物存活时间,抑制肿瘤生长,呈现出良好的肿瘤靶向性。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杜荣辉;;王〓婷;毛娉婷;谭仁祥
    2011, 25(增刊): 49-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植物雌激素的半合成衍生物GS14对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并进行初步的机制探讨。 方法 用人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法(E-Screen), 检测GS14的雌激素样活性;给ICR小鼠行卵巢切除术(Ovx)后,分别给予GS14(0.1,1及5 mg·kg-1,ip),17β雌二醇0.1 mg·kg-1作为阳性对照药。给药4周后,分别采用Morris 水迷宫和Y-maze观察GS14对小鼠长期及短期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检测海马区AchE的含量,Golgi-Cox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棘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考察GS14治疗前后海马区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及其磷酸化的改变。 结果 E-Screen实验表明,GS14有雌激素样作用;Ovx小鼠经GS14治疗后, 在水迷宫中搜寻平台的平均路径及潜伏时间显著缩短(P<0.05), 主动逃避电击的次数明显增多(P<0.01),海马区AChE含量增加;Golgi-Cox染色显示GS14中段树突棘数增加(P<0.05);GS14治疗使Ovx小鼠脑中CaMKⅡ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 GS14有雌激素样作用,对卵巢切除术小鼠的学习记忆有明显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CaMKⅡ的磷酸化实现的。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许焕丽;杜冠华
    2011, 25(增刊): 63-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寻找高效低毒的肿瘤化疗增敏剂是提高化疗药物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拟探讨木犀草素对低剂量5-氟尿嘧啶抗肝癌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 phenyl)-2H-tetrazolium (MTS)/phenazine methosulfate (PMS) 法检测不用浓度的木犀草素与5-FU单药及联合作用后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金正均法判断两药相互作用指数(q)。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以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的凋亡率和周期的变化;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以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 Bax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木犀草素(25, 12.5 μmol·L-1 )可显著增强低剂量5-FU的抗肿瘤作用(q>1.15)。木犀草素与低剂量5-FU联用后,阻滞于S期的细胞数显著增加,且联用后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单药组或阴性对照组的凋亡率;联用后Caspase-3的活性显著高于单药单药组或阴性对照组;Western blot表明,联用后活化的Caspase-3蛋白、Bax及p53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 木犀草素与低剂量5-FU联合作用后产生的抗肿瘤作用要远远高于单独应用木犀草素或低剂量5-FU时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如Caspase-3蛋白、Bax及p53等有关。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刘 港;胡增峣;王 涛;杨 胜;周文霞;张永祥
    2011, 25(增刊): 94-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背景和目的 当归芍药散(Danggui Shaoyao San,DSS)原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当归、芍药、川穹、茯苓、白术和泽泻六味药组成,原方主治多种妇科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DSS还可用于治疗多种内、外科疾病。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DSS对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AD患者的运动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目前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激活引发的脑内炎症反应在A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以DS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活性成分芍药苷对脑内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为全面阐明DSS抗AD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代表神经炎性反应的细胞模型--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反应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DSS活性成分芍药苷对LPS激活小胶质细胞的作用。结果 ① 芍药苷在25~100 μg·ml-1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地抑制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的激活,降低其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并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② 芍药苷在100 μg/ml时能明显地抑制LPS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其TNF-α的分泌。③分芍药苷能够明显抑制小胶质细胞中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和NF-κB的核转移。结论 DSS的活性成分芍药苷可通过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炎性反应,芍药苷是DSS中具有抑制神经炎性反应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6-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6-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田 硕;何国荣;宋俊科;辛文妤;张 丹;王夙博;杜冠华
    2011, 25(增刊): 104-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并确证LC-MS法检测猴血浆中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黄芩苷的分析方法,并用于研究黄芩素在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LC-MS分析以6-羟基黄酮作为内标,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 column (2.7 μm,2.1 mm×50 mm)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22∶78,V/V),流速0.3 ml·mim-1,柱温40℃。质谱采用ESI源,选择离子检测模式(SIM)进行负离子检测。猴灌胃给予50 mg·kg-1黄芩素,于给药前和给药后多点取静脉血,测定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黄芩苷的血药浓度,用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在建立的LC-MS条件下,黄芩素和黄芩苷线性关系良好,二者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8.8%,回收率大于61.5%,没有基质效应,在样品保存和处理过程中均比较稳定。猴口服黄芩素后,黄芩素cmax=(237.14±203.77)ng·ml-1Tmax=(1.58±0.20)h,AUC(0-t)= (469.05±106.65)ng·ml-1·h;黄芩苷Cmax=(3362.89±1409.74 )ng·ml-1Tmax=(3.83±0.41)h,AUC(0-t)=(18744.03±4448.37)ng·ml-1·h。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LC-S方法简便、灵敏、可重现,适用于猴血浆中黄芩素及其代谢产物黄芩苷的定量分析,并应用于猴口服黄芩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颜 慧;宫泽辉
    2011, 25(增刊): 40-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斑马鱼是一种新型模式动物,近年来其行为模型在精神神经药理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实验利用自行设计的斑马鱼行为视频跟踪分析系统与T迷宫装置,建立了斑马鱼学习记忆模型,并考察了不同化合物处理对于斑马鱼学习记忆及位置偏爱的影响。 方法 利用斑马鱼行为视频跟踪分析系统及T迷宫装置,在迷宫右臂通向偏爱营养丰富区(enriched chamber,EC),视频记录鱼从起点到进入EC区的潜伏时间以及在EC总的停留时间。在全部测试后,再按顺序进行8, 24, 48和96 h测试。同时考察预先给予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及成瘾性药物吗啡、甲基苯丙胺处理后,斑马鱼行为的变化。结果 斑马鱼经过多次训练后,与首次测试相比,进入EC区的潜伏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在EC区的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5);药物预处理后,MK-801处理使得潜伏时间不随训练次数增多而缩短;吗啡处理组虽然潜伏时间有缩短趋势,但在营养丰富区的停留时间却无明显变化,而预先给予甲基苯丙胺处理后,斑马鱼表现出持续的刻板转圈行为,认识行为显著受损(P<0.05)。 结论 多次训练会使斑马鱼产生记忆,MK-801处理影响斑马鱼的学习认知功能,而吗啡长期处理会改变斑马鱼的位置偏爱,结合斑马鱼其他行为模式,可用于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及新药快速筛选。
  • 精神神经药理
    徐江平;毕炳添;林焕冰;程玉芳
    2011, 25(增刊): 42-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对学习记忆及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相关分子的影响,阐明CRP与淀粉样蛋白-β(Aβ)的调节关系及其机制,探讨CRP与AD早期发病的关系,为研究AD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特异性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经双侧脑室给予CRP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和被动避暗测试分别观察CRP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长期记忆能力的影响,并采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海马和皮质组织中Aβ相关分子。以PC12细胞模拟体外培养的神经元,观察CRP的细胞毒性及其对Aβ和相关分子的调节关系。测定1, 2, 3月龄AD转基因小鼠脑组织Aβ, CRP和CRP相关分子的水平,分析Aβ和CRP的变化规律,探讨CRP在AD发病早期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 结果 CRP显著延长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和所需游泳路程,缩短大鼠90 s内停留在目的象限的探索时间,提示CRP导致大鼠的空间参考记忆损伤。CRP明显缩短大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表明CRP导致大鼠的长期记忆受损。CRP显著提高皮质组织中APP蛋白表达和海马组织中APP和BACE-1蛋白表达;同时,CRP明显提高皮质组织中APP,PS-1,PS-2,内源性CRP mRNA表达和提高海马组织中APP和内源性CRP mRNA表达。细胞实验显示,CRP对PC1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并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地提高Aβ1-42蛋白表达和APP,BACE-1,PS-1,PS-2 mRNA表达。CRP 抑制剂能有效抑制CRP诱导的细胞毒性以及Aβ1-42和Aβ生成相关基因的上调,但不能有效降低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CRP和Aβ1-42的水平均在老化过程中不断升高,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时CRP相关因子血清淀粉样物质P,补体C1q和TNF-α的mRNA表达也随老化过程不断上调,但补体C3 mRNA表达没有改变。 结论 CRP能导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APP,BACE-1和PS,进而促进内源性Aβ大量生成,最终导致认知功能障碍。CRP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Aβ生成以及APP,BACE-1,PS-1,PS-2 mRNA表达,最终产生细胞毒性。CRP和Aβ在AD转基因小鼠发病早期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CRP可能是AD发病早期的重要触发因子,CRP可能成为治疗AD的一个新靶点。
  • 精神神经药理
    李明凯;孙艳;Noboru TOMIYA;Toby C. CHAI;罗晓星
    2011, 25(增刊): 38-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本文研究了多胺在OA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临床获取人OAB和对照组膀胱上皮组织并进行组织培养,在培养的膀胱上皮细胞(BUC)上,利用高压液相检测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的细胞内水平,特异性抑制多胺合成酶后对多胺水平的影响;细胞内显微测钙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分别观察多胺对胆碱能受体激动诱导的BUC内钙动员及乙酰胆碱释放的作用。 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OAB细胞内多胺水平明显增加 (腐胺:0.5±0.15 vs 0.16±0.03 nmol·mg-1, 亚精胺:2.4±0.21 vs1.01±0.13 nmol[DK]·mg-1, 精胺:1.90±0.27 vs 0.86±0.26 nmol·mg-1, P<0.05)。M胆碱能受体特异性激动剂oxtotremorine在OAB细胞上能明显增加细胞内钙动员(205.10%±18.82% vs 119.54%±13.01%, P<0.05),而抑制细胞内多胺合成后,钙动员在OAB和对照组细胞上均明显减少(OAB: 43.40% ±6.45%, 对照组:38.82%±3.5%)。oxtotremorine在OAB细胞上能刺激更多的乙酰胆碱释放(9.02±0.1 vs 7.04±0.09 μmol·L-1, P<0.05)。 抑制细胞内多胺合成后明显减少OAB和对照BUC释放乙酰胆碱。 结论 多胺在OAB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抑制细胞内多胺合成将为临床治疗OAB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精神神经药理
    于晓彦;张 莉;黄中麟;黄华康;时丽丽;杜冠华
    2011, 25(增刊): 41-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lA)对1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 腹腔注射,一周后测血糖,空腹血糖>11 mmol·L-1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血糖升高4周后,根据血糖和周围神经症状随机分组,分为正常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组、阳性药依帕司他(epalrestat)组、丹酚酸A低剂量组(0.3 mg·kg1)、丹酚酸A中剂量组(1 mg·kg-1)、丹酚酸A高剂量组(3 mg·kg-1),每日灌胃给药,每周以热板测量热缩足潜伏期(TWL),以电子机械刺痛仪测量机械缩足阈(MWT)。给药8周处理动物,测定坐骨神经肌肉传导速度,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变化,检测血液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组坐骨神经超微结构有明显损伤性改变,坐骨神经肌肉传导速度在给药8周时明显降低,TWL在给药1~5周明显降低,给药6~8周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MWT在给药2~8周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坐骨神经超微结构损伤性改变有所减轻,丹酚酸A 0.3 mg·kg-1在给药1~5周可明显升高TWL,依帕司他及丹酚酸A 1 mg·kg-1在给药2~8周可明显升高MWT,依帕司他及丹酚酸A 1 mg·kg-1在给药8周时可明显升高坐骨神经肌肉传导速度;丹酚酸A 1 mg·kg-1可明显降低血浆中AGE含量。 结论 丹酚酸A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AGE实现的。
  • 精神神经药理
    薛 瑞;金增亮;何新华;袁 莉;郑建全;仲伯华;李云峰;张有志
    2011, 25(增刊): 4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双重重摄取抑制剂(SNRIs)的抗抑郁活性、起效速率优于5-HT重摄取抑制剂,不良反应低于三环类药物,加之其可有效缓解抑郁并发的慢性疼痛等躯体症状,目前已成为临床主流抗抑郁药物。阿姆西汀是具有强效抗抑郁活性的新型SNRIs类化合物,我们前期研究发现S-(-)-阿姆西汀的抗抑郁活性和镇痛活性优于R-(-)-阿姆西汀,本研究从药效学、药理作用机制和初步毒理学等方面对S-(-)-阿姆西汀的抗抑郁作用开展临床前研究。 方法 ① 药效学评价:采用小鼠悬尾试验、小鼠强迫游泳试验、大鼠强迫游泳试验、小鼠育亨宾毒性增强试验、大鼠利血平降温试验、大鼠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模型等多个模型,评价S-(-)-阿姆西汀抗抑郁活性;② 机制研究: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试验,检测S-(-)-阿姆西汀对大鼠前额皮质SERT(5-HT转运蛋白)、NET(NE转运蛋白)及DAT(DA转运蛋白)的亲和力,及其对大鼠前额皮质粗制突触体5-HT、NE的重摄取抑制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LPC-ECD)方法,检测S-(-)-阿姆西汀对利血平化小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法,评价S-(-)-阿姆西汀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和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影响;③ 初步毒理学研究:采用小鼠灌胃方式评价S-(-)-阿姆西汀评价的急性毒性;采用CCK-8试剂盒比色法检测S-(-)-阿姆西汀对HepG2细胞和SH-SY5Y细胞的毒性。 结果 ① 药效学评价:S-(-)-阿姆西汀急性给药在多个动物模型中显示强于度洛西汀抗抑郁活性,且有效剂量范围内无中枢兴奋作用;S-(-)-阿姆西汀慢性给药可逆转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所出现的开场活动减少、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延长、蔗糖偏嗜度降低等抑郁样表现;② 放射性配基结合试验结果表明,S-(-)-阿姆西汀与SERT和NET亲和力高〔Ki值分别为(1.58±0.88)和(1.45±0.52)nmol·L-1〕,对5-HT和NE重摄取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2.1±0.3)和(1.3±0.3)nmol·L-1〕和作用均衡性忧于度洛西汀,对DA转运蛋白和脑内大多数G蛋白偶联受体的亲和力低;HLPC-ECD检测结果表明,S-(-)-阿姆西汀可显著提高利血平小鼠海马5-HT含量,降低5-HIAA/5-HT比值,对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无影响; S-(-)-阿姆西汀可显著增加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颗粒数,提示其具有促神经元再生作用;S-(-)-阿姆西汀可逆转慢性应激所致大鼠血清皮质酮升高,提示其对应激引起的HPA轴功能亢进具有调节作用;③ 初步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S-(-)-阿姆西汀急性灌胃给药LD50与度洛西汀接近,对HepG2细胞和SH-SY5Y细胞的毒性低于度洛西汀。 结论 S-(-)-阿姆西汀是一种结构全新的5-HT/NE双重重摄取抑制剂,在多个抑郁模型中显示明确的抗抑郁作用,且抗抑郁活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度洛西汀,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 精神神经药理
    李炎坤;王芳;;王伟;陈建国;
    2011, 25(增刊): 42-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AQP4是一种水通道蛋白,广泛表达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脑内水的稳态。最近发现AQP4也参与调节胶质细胞的功能,而胶质细胞除了对神经元其支撑作用外,还参与调节突触可塑性。本文研究了AQP4对杏仁核突触可塑性和恐惧记忆的影响及机制,以期发现AQP4新的病理生理功能。方法 采用场电位技术记录AQP4 野生(WT)鼠和敲除(KO)鼠离体脑片杏仁核的LTP;采用行为学方法测试WT鼠和KO鼠杏仁核依赖的恐惧记忆;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WT鼠和KO鼠杏仁核区GLT-1的变化。 结果 ① 电生理学结果显示,与WT鼠比较,KO鼠杏仁核的基础突触传递(输入输出反应和双脉冲易化)没有明显改变,但LTP明显受损(WT:137.9±6.6 %,n=11;KO:111.1±5.1 %,n=13;P<0.01);② 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WT鼠相比,KO鼠的自发活动和痛阈并没有明显改变,但杏仁核依赖的恐惧记忆明显受损(WT:48.1±4.8%,n=8;KO:32.0±3.6%,n=8;P<0.01);③ Western blotting 检测发现,KO鼠杏仁核GLT-1表达明显下调(P<0.01);④ 头孢三嗪(Cef)上调KO鼠杏仁核GLT-1的表达,并逆转LTP和恐惧记忆的损伤。结论 AQP4通过改变GLT-1的表达从而调节杏仁核的LTP和恐惧记忆。
  • 精神神经药理
    刘息芳;李春莉;张奋;江晓妹;张景海;吴春福
    2011, 25(增刊): 44-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重组蝎镇痛活性多肽AGAP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于Na+通道的可能的镇痛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醋酸扭体法研究AGAP的镇痛作用;原代培养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MTT法考察AGAP(3 nmol·L-1~3 μmol·L-1)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研究AGAP(3 nmol·L-1~3 μmol·L-1)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电压门控Na+通道的影响。结果 AGAP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1.0 mg[DK]·kg-1和2.0 mg·kg-1的抑制率分别为25.5%和69.8%;AGAP(3 nmol·L-1~3 μmol·L-1)不影响原代培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存活率;AGAP 1 μmol·L-1能显著抑制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Na+通道电流的幅度,抑制率为51.4%;AGAP(10 nmol·L-1~1 μmol·L-1)能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河豚毒素非敏感型(TTX-R)Na+通道电流,抑制率为80.2%。结论 AGAP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且显著抑制原代培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Na+电流以及TTX-R Na+电流。提示AGAP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TX-R Na+通道实现的。

    
  • 精神神经药理
    韩文妍;杜萍;王芳;亓佳;宋明;吴春福;杨静玉
    2011, 25(增刊): 44-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激诱导成瘾性条件性位置偏爱的重现已被认为是易复吸的关键环节。本研究讨论神经肽催产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和背侧海马(DHC)内局部注射对束缚应激引起的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重现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甲基苯丙胺建立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在偏爱完全消退后应用束缚应激重新引起位置偏爱,并通过局部核团注射催产素考察mPFC和DHC在束缚应激过程中VGLUT2,GLT1,NR2B, ERK1/2,CaMKII, CREB的表达情况。 结果 束缚应激能够显著引起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重现,mPFC和DHC内注射催产素能够显著抑制束缚应激引起的偏爱重现,并且内侧前额叶皮质内注射催产素的作用能被特异性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所拮抗。应激诱导的位置偏爱增加mPFC 和DHC内VGLUT2, ERK1/2, CREB的表达,抑制mPFC 内CaMKII的表达。mPFC和DHC内注射OT能够显著下调和上调VGLUT2, ERK1/2, CREB和CaMKⅡ的蛋白表达,阿托西班能够显著拮抗mPFC和DHC内注射催产素对VGLUT2, CREB和CaMKⅡ,但对海马内催产素引起的ERK1/2的下调无影响。结论 束缚应激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重现能够激发mPFC和DHC内谷氨酸转运体和ERKCREB通路的激活。mPFC和DHC内注射催产素能够显著抑制应激诱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为进一步研究成瘾性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了证据
  • 精神神经药理
    王芳;杨静玉;范艳霞;赵亚男;彭珍;张玮;郭荣;吴春福
    2011, 25(增刊): 45-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了苹果多酚对乙醇所致的慢性中枢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大鼠长期饮用含乙醇水溶液的方式制备乙醇慢性中毒大鼠模型。Y迷宫、新物体辨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考察苹果多酚对乙醇所致学习记忆损伤的改善作用。通过检测MDA和NO含量,SOD, GSH和T-AOC活性考察苹果多酚对乙醇所致氧化损伤的改善作用。尼氏染色考察苹果多酚对乙醇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Y迷宫、新物体辨别和Morris水迷宫均显示苹果多酚可显著改善乙醇慢性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同时苹果多酚显著改善乙醇所致的海马中MDA和NO含量的升高及GSH和T-AOC活性的降低,显著改善乙醇所致的皮质中SOD和T-AOC活性的降低。苹果多酚能不同程度减少乙醇所致的大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损伤。 结论 苹果多酚能显著改善长期乙醇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精神神经药理
    王虹;李瑞晟;任映;朱志慧;孙海芸;杨金铎;王蓬文
    2011, 25(增刊): 45-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和记忆保持能力,评价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以及海马葡萄糖转运子1(glucose transporter 1, GLUT1)和葡萄糖转运子3(GLUT3)表达的影响,从脑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姜黄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3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灌胃3个月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Morris水迷宫撤台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中剂量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大、中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GLUT1阳性细胞增加(P<0.05);姜黄素中剂量组GLUT3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1),姜黄素大剂量组GLUT3阳性细胞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姜黄素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和记忆保持能力,影响脑葡萄糖代谢有关的GLUT1和GLUT3蛋白的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郑立运;江金花;张 艳;臧利敏;赵雪洁;王庆端;
    2011, 25(增刊): 126-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讨新型核苷类化合物WJ08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 选用能合成和分泌乙肝病毒颗粒和表达所有HBV抗原标志物的HepG2.2.15细胞为模型,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化合物WJ08细胞毒性;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WJ08对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影响。WJ08浓度设定分别为1, 0.2和0.04 μmol·L-1,并以20 μmol·L-1拉米夫定作为阳性对照,检测3, 6和9 d细胞上清中HBsAg, HBeAg含量。结果 WJ08对HepG2.2.15细胞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42.97 μmol·L-1; HBsAg和HBeAg抑制率:药物浓度为1 μmol·L-1时,第3天为24.20%, 6.67%,第6天为31.83%, 7.15%,第9天为36.21%, 19.80%;药物浓度为0.2 μmol·L-1时,第3天为10.92%, 3.32%,第6天为23.70%, 6.49%,第9天为33.99%, 15.12%;药物浓度为0.04 μmol·L-1时,第3天为9.89%, 2.87%,第6天为10.67%, 4.85%,第9天为13.68%, 15.26%;阳性对照拉米夫定HBsAg和HBeAg抑制率第3天为7.22%, 4.88%,第6天为13.92%, 7.06%,第9天为28.52%, 13.82%;在药物浓度为0.04~1 μmol·L-1范围内,药物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与药物的浓度呈正相关,随天数的增加抑制率增强,且其抑制效率略高于拉米夫定。结论 WJ08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核苷类抗乙肝病毒化合物。
  • 新药研究与开发
    张令强
    2011, 25(增刊): 127-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寻找促进骨形成治疗骨质疏松的新策略。方法 鉴定调控骨形成及成骨细胞活性的基因,通过RNAi技术干扰相关基因表达,达到促进骨形成、增强骨量的目的。同时,研发一套特异性靶向成骨细胞的siRNA递送系统,实现组织特异性递送,减少对其他组织器官的负效应。结果 鉴定到CKIP-1(casein kinase 2 interacting protein-1)蛋白具有骨形成抑制功能,CKIP-1基因敲除小鼠具有年龄依赖的骨密度和骨量显著增加、成骨细胞活性上升等表型,其机制是CKIP-1结合并增强泛素连接酶Smurf1的活性,促进Smad1/5蛋白降解,抑制BMP通路的信号转导,从而负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及激活。进而设计并筛选出靶向CKIP-1并可在小鼠、大鼠、恒河猴、人等多物种成骨细胞中高效敲低CKIP-1表达的siRNA,可促进成骨表型基因表达和成骨细胞的矿化结节。建立了基于DSS6-liposome的骨组织特异性siRNA递送系统,与化学修饰后的CKIP-1 siRNA融合,可实现成骨细胞的靶向性运送,在大鼠体内高效抑制CKIP-1表达、促进成骨标志基因表达、显著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对于正常大鼠及卵巢切除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均显示类似的显著效应。结论 发现了CKIP-1负调控骨形成的重要生理功能,提出通过RNAi技术敲低CKIP-1基因表达、促进骨形成可能成为骨质疏松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 新药研究与开发
    2011, 25(增刊): 133-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新药研究与开发
    2011, 25(增刊): 134-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新药研究与开发
    2011, 25(增刊): 134-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任丹阳;李 俊;黄 成;李 荣;王亚丽;徐 涛;黄 艳
    2011, 25(增刊): 66-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5,7,3′-三乙酰橙皮素(5,7,3′-teiacetyl hesperidin, TAHP)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 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大鼠AA模型;选取6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来氟米特(LEF)对照组;TAHP低剂量组;TAHP中剂量组;TAHP高剂量组。采用多发性关节炎指数评分(PI)法对大鼠关节炎症程度进行评分;足容积法测量继发侧足肿胀度;免疫后28 d取材,观察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产生IL-6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组织中JAK2, STAT3及其磷酸化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I评分:低剂量TAHP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TAHP组低于中、低剂量组(P< 0.01)。LEF组低于3组TAHP组(P<0.01); 致炎后d 12,大鼠继发性关节炎出现,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TAHP(33, 66和132 mg·kg-1),连续12 d,从致炎后d 20开始,TAHP(66和132 mg·kg-1)对AA大鼠继发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TAHP能减轻关节滑膜、软骨和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TAHP各剂量可不同程度的降低AA大鼠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JAK2/ STAT3信号通路在关节滑膜组织中蛋白表达明显。结论 TAHP对AA大鼠继发性炎症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以及血清IL-6水平来发挥抗关节炎作用的。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吴国胜;郭佳杰;鲍娇琳;徐文珊;陆金健;陈修平;王一涛;
    2011, 25(增刊): 88-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灵芝的醇溶酸性成分(ESAC)抗乳腺癌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ESAC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检测MCF-7细胞周期情况;彗星电泳和γ-H2AX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DNA损伤情况;Hoechst染色、DNA片段分析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凋亡。结果 ESAC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细胞的生长,与前面已经报道的灵芝粗提物相比,ESAC可以有更好的抑制率。在MCF-7和MDA-MB-231细胞中48 h的IC50分别为100 μg·ml-1和60 μg·ml-1。在MCF-7细胞中,我们发现ESAC可以介导DNA 损伤。引起浓度和时间点依赖的G1期周期阻滞。同时能够介导细胞凋亡。总之,在乳腺癌细胞中,ESAC可以通过DNA损伤、G1期周期阻滞和凋亡来发挥抗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ESAC可以引起乳腺癌细胞MCF-7的DNA损伤、G1期阻滞和凋亡。
  • 中药药理
    王一涛;李绍平;李铭源;郑 颖;燕 茹;张庆文;胡元佳;陈修平
    2011, 25(增刊): 89-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质量系统评价,是利用多學科的前沿技術,分別从中药基源、药效物质基础、中药分析、药效评价、代谢与代谢组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药物传输、信息工程等多方面评价中药,有效解决在药效物质不清的情况下,建立符合传统中医药实践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P将中药学、化学、分析、药理、药代、代谢组学、毒理、药剂学和信息工程等多学科的前沿关键技术联用或者整合成七个关键技术群(包括:中药物质基础关键技术群、中药多成分分析关键技术群、中药药效学评价关键技术群、中药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群、中药代谢关键技术群、中药传输关键技术群、中药信息关键技术群),建立系统评价关键技术平台。基于此,利用建立的系列技术群,对莪术、三七、黄芪、当归、葛根、丹参、淫羊藿、黄连、延胡索、虎杖等十余种常用地道中药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学术进展。
  • 中药药理
    王丽娜;龚其海;吴 芹;陆远富;石京山
    2011, 25(增刊): 89-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金钗石斛多糖(Noble dendrobium polysaccharides, ND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模型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NDP(40, 80, 160 mg·kg-1·d-1)预防性给药7 d后,侧脑室注射20 μg LPS溶液制备大鼠学习记忆减退模型。制模后继续给药10 d。制模后第5天开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辨别学习记忆能力,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 IL-1β, TGF-β1, iNOS, COX-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实验其校正潜伏期明显缩短;海马组织中TNF-α, IL-1β, TGF-β1及iNOS, COX-2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NDP各剂量组均可明显缩短大鼠在定位航行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空间探索实验中的校正潜伏期,且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 IL-1β, TGF-β1及iNOS, COX-2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结论 NDP可减轻LPS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其作用机制与其抗神经炎症作用有关。
  • 中药药理
    宋 军;蒋 浩;邓居桥;赵军宁
    2011, 25(增刊): 89-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中国药典收录的四种不同基源郁金单次给药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测定其LD50或最大耐受量。方法 KM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禁食不禁水12 h后,分别给予黄丝郁金、温郁金、桂郁金水提物和绿丝郁金不同浓度水提物,观察给药后的毒性反应情况,连续观察7 d,记录动物体重变化、一般状况、死亡情况及中毒反应等。对濒死及死亡动物应及时进行大体解剖,其他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进行大体解剖,当发现器官出现改变时,则对改变的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黄丝郁金和桂郁金最大耐受量分别为90.1 g(原生药)/kg和150.0 g(原生药)/kg,分别相当于药典推荐临床最大用药量的540.6倍和900.0倍。给药后少量动物出现闭眼、竖毛及活动减少等症状,1 h后逐渐恢复正常。2. 温郁金LD50=80.98 g(原生药)/kg,相当于药典推荐临床最大用药量的485.9倍,95%置信区间为(68.88,98.52)g(原生药)/kg。绿丝郁金LD50=78.33 g(原生药)/kg,相当于药典推荐临床最大用药量的470.0倍,95%置信区间为(69.94,88.02)g(原生药)/kg。给药后动物出现闭眼、竖毛及活动减少等症状,持续10 min左右,然后转为俯卧、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和紫绀,最后抽搐死亡,死亡时间约为30 min左右。肉眼解剖发现肝脏变黑,死亡可能与肝损伤有关。没死亡的动物症状持续2 h后消失。以上各组未死亡动物连续观察7 d,外观、精神、行为活动、分泌物、排泄物均未出现明显异常,试验前后体重呈增长状态。试验结束时肉眼解剖未见明显病理变化。讨论 从上述急性毒性结果来看,各不同基源郁金单次灌胃给药急性毒性反应不同,以温郁金毒性最大,其次为绿丝郁金,再者为黄丝郁金,最后为桂郁金。表明不同基源郁金其毒性有一定差别。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2011, 25(增刊): 55-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2011, 25(增刊): 56-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2011, 25(增刊): 56-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2011, 25(增刊): 57-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2011, 25(增刊): 57-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方莲花;郭 晶;杨海光;陈若芸;王洪庆;李家春;范麒如;王振中;吕 扬;萧 伟;杜冠华
    2011, 25(增刊): 71-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桂枝茯苓胶囊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桂枝茯苓胶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HeLa和C33A两种人宫颈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s)活性,用二苯代苦味肼基 (DPPH) 清除率方法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桂枝茯苓胶囊的多种溶剂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人宫颈癌细胞生长抑制活性。对Hela细胞的抑制强度最大者为正丁醇部分-30%乙醇洗脱物,IC50为(7.09±1.25 )mg·L-1,对C33A细胞的抑制强度最大者为乙酸乙酯部分丙酮洗脱物,IC50为(5.14±0.70)mg·L-1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在体外显示不同的抗肿瘤活性,抑制PTKs活性以及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2011, 25(增刊): 58-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王亚丽;李 俊;黄 艳;黄 成;于明哲;任丹阳
    2011, 25(增刊): 64-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在博莱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C组)和模型组(M组),每组24只。M组气管一次性滴注BLM(5 mg·kg-1),C组则滴注等量0.9%生理盐水,进行造模。两组动物均于造模后的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分别随机处死8只,各组取动物肺组织行病理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Masson三联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和细胞凋亡情况,并评价成模效果。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内质网标志性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Bip)、转录因子GADD153/CHOP的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博莱霉素成功诱导了大鼠的肺纤维化,TUNEL法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较多,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多,28 d时尤为明显。RT-PCR, 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GRP78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弱,而CHOP表达则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结论 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了变化,表明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过程。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刘素娜;张晶敏;张 艳;江金花;王 宁;王庆端
    2011, 25(增刊): 64-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新型抗肿瘤化合物2′-氟-4′-叠氮-核苷类似物(FNC)对H22移植性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用换代第7~8 d的H22细胞接种于KM小鼠右腋下,每只动物接种5×106个细胞,24 h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FNC 1, 2, 和3 mg·kg-1剂量组,连续尾静脉用药8 d,剖瘤称重计算抑瘤率。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中cyclinD1, cyclinE及Rb mRNA的表达,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FNC对cyclinE和磷酸化R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FNC对H22实体瘤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抑瘤率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FNC各剂量组cyclinD1 mRNA的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大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NC各剂量cyclinE mRNA的表达都高于空白对照组,并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大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FNC各剂量Rb mRNA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FNC各剂量组cyclinE蛋白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且中剂量和大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FNC各剂量组磷酸化Rb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低于空白对照组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FNC在体内具有抗肿瘤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性。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cyclinE,干扰并阻滞cyclinE的翻译过程,抑制抑癌基因Rb的磷酸化,进而阻滞细胞于G1和S期达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是FNC抗肿瘤机制之一。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李 媛;刘善文;李华荣;马文波;潘廷才;朱林燕;叶文才;王立伟;陈丽新
    2011, 25(增刊): 72-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丹参酮ⅡA是常用中药丹参的主要提取物之一,近年来报道丹参酮ⅡA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本研究观察丹参酮ⅡA对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氯通道的激活作用并分析其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为进一步阐明丹参酮ⅡA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氯电流,细胞外高张刺激或氯离子通道阻断剂分析电流的特性。结果 细胞外灌流1 nmol·L-1的丹参酮ⅡA激活CNE-2Z细胞产生一个具有明显外向优势的电流,平均氯电流密度从(4.8±0.6)pA/pF增大至(71.0±16.1)pA/pF (钳制电压为+80 mV)和(- 5.6±0.9) pA/pF增大至(- 54.2±13.7)pA/pF (钳制电压为+80 mV) (n=8,P<0.01) ,该电流没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失活,电流的翻转电位为(-5.9±0.2)mV,接近氯离子平衡电位。高张灌流液可以迅速完全抑制丹参酮ⅡA激活的氯电流,在±80 mV电压钳制下其抑制率分别为(97.0±3.2)%和(96.5±4.2)% (n=5,P<0.01);氯通道阻断剂NPPB在±80 mV电压钳制下对该电流的抑制率分别为(75.8±11.3)%和(76.8±10.3)% (n=6,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激活鼻咽癌细胞膜上的容积敏感性氯通道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2011, 25(增刊): 73-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2011, 25(增刊): 74-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2011, 25(增刊): 73-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2011, 25(增刊): 74-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2011, 25(增刊): 75-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2011, 25(增刊): 75-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2011, 25(增刊): 76-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2011, 25(增刊): 76-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2011, 25(增刊): 77-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2011, 25(增刊): 78-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2011, 25(增刊): 135-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袁桂艳;曲婷婷;王本杰;魏春敏;张 蕊;郭瑞臣
    2011, 25(增刊): 111-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氨脒和乙酰氨脒浓度,并考察其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以乙腈-0.01 mol·L-1醋酸铵(含0.3%氨水)=80∶20(V/V)为流动相,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速0.8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 μl,API-ES源,正离子模式,喷雾气(N2)压力50 psi,干燥气(N2)流速11.0 L·min-1,干燥气温度为350℃,毛细管电压4000 V,选择性监测质荷比(m/z)为178(氨脒)、220(乙酰氨脒)和370(氨磺必利,内标),碎片电压均为110 V。8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400 mg三苯双脒肠溶片,于药前(0 h)和药后0.5,1,2, 3,3.5,4,4.5,5,6,8,12,24和36 h抽取肘静脉血4 ml,5000 rpm离心5 min,取血浆-20℃保存,备测,采用DAS2.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氨脒和乙酰氨脒分别在1~800 ng·ml-1和0.5~5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0.1881X+0.0092和Y=0.6658X+0.0155,最低定量限为1 ng·ml-1和0.5 ng·ml-1,绝对回收率为81.47%~84.05%和83.64%~86.71%,相对回收率为100.89%~101.41%和97.88%~110.68%,批内、批间变异(RSD)均小于8%,-20℃冷冻24 h及7 d和反复冻融稳定,RSD均小于8%。志愿者单次口服400 mg三苯双脒肠溶片后,氨脒和乙酰氨脒的半衰期t1/2分别为5.38±2.15和(7.09±2.06)h,达峰时Tmax 5.25±1.25和(7.13±2.42)h,峰浓度cmax 449.38±136.41和(148.30±117.13)ng·m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 4655.04±1113.24和(1904.93±976.81)ng·ml-1·h,AUC0~∞分别为4768.90±1158.38和(1989.49± 1014.42)ng·ml-1·h。结论 本文建立的HPLC-MS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符合化学药品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要求,适于人体内氨脒和乙酰氨脒血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三苯双脒肠溶片400 mg,代谢物氨脒和乙酰氨脒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w=1/cc的一室模型,吸收、分布迅速。
  • 临床药理
    张 丹;黄 超;张天泰;杜冠华
    2011, 25(增刊): 112-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DL0309含量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13 400 rpm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氮气吹干,50 μl甲醇复溶,13 400 rpm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进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SB-C18(5 μm,4.6×250 mm,USA),柱温 40℃。流动相由0.1%磷酸水溶液:乙腈(65∶35 V/V)组成,流速为 1 ml·min-1,检测波长为286 nm, 248 nm, 230 nm。取SD大鼠108只,230~250 g,雌雄各半,口服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150, 300和600 mg·kg-1,HPLC测定DL0309及代谢产物水杨酸的血药浓度,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另取18只SD大鼠,230~250 g,雌雄各半,口服灌胃给药300 mg·kg-1,于给药后2, 6, 10 h断头处死大鼠,测定DL0309及水杨酸组织分布情况。结果 DL0309在0.5~32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8。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值均小于10%,回收率大于80%。水杨酸在0.25~5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4(T=1/C)。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回收率大于90%。DL0309给药600, 300和150 mg·kg-1剂量后,各组的T1/2和AUC分别为15, 5, 15 min和10.574, 6.4644, 2.9999 μg·ml-1·h。检测代谢产物水杨酸的血药浓度,各组T1/2和AUC分别为6, 8, 6 h和7445.65, 1086.38, 843.53 μg·ml-1·h。DL0309在胃及小肠中有少量分布,水杨酸在胃、小肠、睾丸、卵巢、肾、肝、脾等组织中有少量分布。结论 本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DL0309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DL0309口服给药后,原型药血药浓度AUC与给药剂量呈线性关系(r=0.98),表明在研究的计量范围内,原型药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是线性的,并在胃、肠等组织中有少量分布,代谢产物水杨酸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不呈线性关系,其在大鼠体内分布较为广泛,尤其是肝、肾、睾丸、卵巢等组织中。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张 玉;谢克让;郭会彩;王相冲;王永利;苏素文
    2011, 25(增刊): 16-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对阿霉素致大鼠急性心脏损伤模型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阿霉素组、盐酸小檗碱5 mg·kg-1, 10 mg·kg-1及20 mg·kg-1组,每组10只。各组均采用灌胃方法给药。对照组及阿霉素组均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每日一次,连续10 d。于第8天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i.p.阿霉素20 mg·kg-1。第10天给盐酸小檗碱30 min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上清测定血清中心肌酶和抗氧化酶(SOD, CAT及MDA)的含量。并将心脏称重,一部分心脏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一部分制成10%的匀浆。 结果 阿霉素组大鼠血清中AST, CK及CK-MB均较对照组升高,血清和心肌组织中CAT及SOD水平下降,MDA水平升高。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心肌间质水肿、淤血,伴大量炎细胞浸润。盐酸小檗碱中、高剂量组均可降低血清中AST, CK及CK-MB水平,甚至可使CK及CK-MB恢复到正常水平。3个剂量组均可升高血清和心肌匀浆中CAT和SOD水平,降低MDA水平。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缓解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的炎细胞浸润和水肿现象,以大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 结论 小檗碱可对抗阿霉素急性中毒大鼠的心脏损伤,以大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其机制与其可增强心肌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张均田
    2011, 25(增刊): 39-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任何新药研究都应采用合适的模型、方法,要求达到灵敏、客观、可重复,符合国际标准,能跟上当前世界上普遍接受的理论学说。目前我国神经药理研究中开展较为普遍的两项研究是认知研究和脑卒中研究。这两项研究多数尚部够规范,技术方法未跟上国际发展趋势,现提出来跟同行讨论切磋。
    [HTK]1. 认知研究[HTSS][STBZ]
    认知功能不限于学习、记忆,还包括注意、感觉、推理、判断等心理功能以及早已储存在脑中的知识与经验,故研究范围广泛,需采用的模型、方法、指标甚多。评价认知功能的方法基本上是两种,即行为学方法和电生理学方法。
    1.1〓行为学方法[HTSS][STBZ]
    (1) 行为学研究中最好同时采用奖励性和惩罚性行为模型,因二者在驱力、强化性质和生物学意义上有所不同。主动回避性条件反射比被动回避性条件反射更值得采用。
    (2) 行为学实验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动物个体差异大,往往做不出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很难重复,给评价药物效果带来困难。克服的办法:多采用几种实验方法或模型,考察不同方法或模型所得结果是否一致,在作用性质和方向上能否相互吻合,是否有共同趋势,尽可能采用符合发病机制和接近临床情况的模型,选择合理、客观的指标,把环境因素、时间因素、人为因素降至最低。实验结果自己能重复出来,别人或别的实验室也能重复出来,最好能求出剂量效应关系或者其作用规律(如有的药物剂量效应关系呈倒U型)。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如果药物有效,就一定有其作用机制,否则,药物的有效性就值得怀疑。
    (3) 如何研究学习、记忆获得、巩固和再现的影响
    训练前给药:训练前几天或几周给药可观察对长期学习效应的影响。训练前几小时至几分钟内给药可观察对记忆获得的影响。
    训练后给药:训练后立即或短时间的给药可观察对记忆巩固(由短记忆巩固成长记忆)的作用。训练后几天连续给药可观察对记忆维持的作用。
    重测验前给药:经训练动物于重测验前几小时至几分钟内给药可观察对记忆再现的影响。
    以上给药方案不是绝对的,有些学习、记忆实验,动物需经多次或多天训练才能学会执行某一操作,药物的效果可能是对学习、记忆获得和记忆保持综合作用的结果。
    1.2〓电生理实验也即LTP检测[STBZ][WTBZ][HTSS]
    国内多数实验室尚未能把行为学和电生理学试验结合起来研究。LTP检测的重要性可从两方面来看。
    从方法学考虑,LTP检测相当稳定,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重复性好,一次试验所需动物为6~10只,而行为学试验需10~15只。技术并不复杂,几天的训练即可掌握该技术,成套设备约需一、20万元人民币。现向大家推荐一种新仪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IRDIC),可用来记录海马突触效能的变化。如对schaffer侧枝CA1通路传递效能的记录。该仪器优点:① 可使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在细胞形态和活性可视情况下更为准确地放置。② 电极内置荧光染料,可观察细胞和突触形态变化。③利用该仪器,采用不同染料剂结合细胞内记录,可选择性记录不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以及不同受体的特征。
    从生理学和作用机制考虑,LTP是神经可塑性的最早证明,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最新研究进展表明,在AD、CD、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帕金森氏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患均有明显的突触丢失。由于神经元与神经元、神经环路和神经网络之间的联系均有赖突触的存在。突触丢失会中断信息的传递,并引起突触前后膜数以千计的受体、离子通道、蛋白质功能丧失,导致神经精神功能失调,记忆缺失,故国际上一些知名科学家提出“突触丢失=AD”,从无数实验和理论上证明突触完整及其功能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合理、客观地评价认知功能,必须把行为学试验和电生理学试验结合起来研究。这一研究包括:① 突触效能可塑性研究: 可采用海马切片、麻醉和清醒大鼠整体脑内记录LTP包括基础突触传递和利用高频电刺激诱导LTP等方法,观察药物对LTP诱导和维持相的作用。② 突触结构可塑性研究: ① 利用电镜和突触蛋白及抗体观察药物促突触新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② 采用形态和生化、分子生物学技术寻找发现脑内突触丢失情况,找出导致突触丢失的毒素及抑制毒素释放的药物。
    [HTK]2. 脑卒中研究[STBZ][HTSS]
    2.1〓脑缺血模型[STBZ][HTSS]
    国际上大制药公司在开发脑缺血新药研究中,采用比较多的脑缺血模型,如全脑缺血、栓塞性缺血,局灶性缺血,后者又有阻断中脑动脉引起大脑皮层和基底核缺血,利用3硝基丙酸 引起前脑缺血,利用内皮素1引起纹状体缺血。给药方式,重视治疗给药,缺血后24, 48, 72 h给药,尽可能把时间窗拖后。在测定脑缺血的同时,对脑温和血压进行监测,以防出现假阳性。药物能否预防脑卒中,可采用有脑卒中自发倾向的高血压大鼠进行试验。以上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参考。
    2.2〓脑血流分布测定[STBZ][HTSS]
    临床对脑缺血的治疗首先是恢复血流量,故血流量的测定及给药后血流量恢复情况要进行评定。血栓形成是影响血液流通的主要障碍,是否能把血栓溶解从而打通血流至关重要。血栓形成的方法很多,将吸有50%三氯化铁(FeCl3)10 μl滴在小片滤纸上,敷在该段大脑中动脉处放置30 min后,可使大脑中动脉形成血栓。该法操作不复杂,成功率高,并较为接近临床,适合药效学评价。
    2.3〓引起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四大危险因素[STBZ][HTSS]
    包括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生成增多、兴奋毒和线粒体损伤,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反馈。通常用Fura2/AM来测定细胞内钙水平;自由基检测主要有O2,-OH,NO及过氧化亚硝酸;兴奋毒主要检测谷氨酸释放和NMDA活化情况;线粒体损伤可从线粒体膜肿胀、ATP含量、P/O、RCI、复合体Ⅰ~Ⅳ的活性等来进行评价。
    2.4〓脑缺血后神经元、血管损伤的治疗[STBZ][HTSS]
    理想的治疗途径是增加海马神经发生和血管新生。已有一些中药成分具有这两方面作用,十分有研究的必要。脑缺血可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可在此基础上观察药物能否进一步增加神经干细胞增殖并转化为新的神经元,同时观察对血管新生的影响,后者对恢复脑血流有重要作用。虽然脑卒中常规研究中不包括这两项测定,但做了可能有创新性发现。
    2.5〓脑卒中治疗新策略靶向神经血管单元[STBZ][HTSS]
    长期以来脑卒中研究重视血管和神经损伤,2001年美国国立神经病学和脑卒中研究所召集神经科学家讨论,强调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周细胞、基底膜、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及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脑卒中生理病理学的重要性,并将这一动态结构复合体称之为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y)。神经血管单元这一概念将脑卒中置于一个整合的组织反映的关联之中。上述所有的细胞及基质成分参与组织损伤的过程,而并非只是神经元或血管参与病理反应。这一概念扩大了我们的研究思路,给中风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
    神经血管单元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血脑屏障(BBB)、小胶质细胞及维持脑组织完整性的细胞外基质。不难看出BBB是神经血管单元的核心结构。本文将重点介绍BBB的组织结构、化学组成、生理病理学和药物对BBB通透性改变,超微结构、紧密连接(TJ)及TJ跨膜蛋白Claudine Occludin、链接粘附分子、胞质附着蛋白20,cingulin, TH6以及炎症因子、MMP2和MMP9的检测。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2011, 25(增刊): 133-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朱 旭;肇丽梅;孙亚欣;邱 枫;何晓静
    2011, 25(增刊): 116-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1名应用头孢他啶治疗敏感菌感染性腹膜炎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给药剂量和用药间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方法 患者,62岁,主诉:“呼吸困难1个月,双下肢浮肿10 d。”收入院。高血压病史40年,7年前患心肌梗塞,3年前肾功衰竭,规律腹膜透析至今。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①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② 心功能不全,心功能 Ⅲ期;③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④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⑤ 肺部感染。入院后第7天行腹膜透析后出现腹痛、发热、冷战症状,腹水检查结果显示,液体呈脓样混浊;细胞总数5500×106 L-1;白细胞计数,5300×106 L-1;中性粒细胞数:0.95;淋巴细胞数:0.05;红细胞数:200×106 L-1,补充诊断为医院感染性腹膜炎。经验性腹腔灌注头孢替唑和头孢哌酮进行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治疗7 d后突然出现腹痛症状加重。腹水血细菌培养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长。腹水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对头孢他啶敏感。根据药敏实验的结果改用头孢他啶1.0 g,日1次,与1.5%腹透液2 L一起进行腹腔灌注治疗,连用7 d。患者腹痛症状逐渐好转,出院前最后一次腹水检查结果:液体呈黄色透明,细胞总数:60×106 L-1;白细胞计数:50×106 L-1;红细胞计数:10×106 L-1。并嘱患者继续用药7 d。头孢他啶在体内不代谢,血浆半衰期(t1/2)约2 h,24 h约有给药量的80%~90%以原型通过肾小球滤过而排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头孢他啶时,t1/2可延长至14~30 h,由于药物清除减少,可以引起头孢他啶在体内蓄积,药物谷浓度过高和体内持续时间过长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浆中头孢他啶谷浓度和腹膜透析液中头孢他啶的浓度,对患者用药进行监测。结果 患者血浆中头孢他啶谷浓度维持在28 μg·ml-1左右。有研究显示头孢他啶对常见致病菌的MIC范围为0.06~32 μg·ml-1。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体内浓度多高于85 μg·mlI-1。因此,将该尿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定为头孢他啶1.0 g,日一次,腹腔灌注给药,达到了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浓度范围。结论 临床上应用头孢他啶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进行TDM,监测结果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卢丹丹;宿艳敏;张江华;尹智炜;任雷鸣
    2011, 25(增刊): 47-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三种品系雌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学习记忆能力。 方法 采用BALB/c小鼠、昆明小鼠和C57BL/6小鼠,将每种小鼠按照雌雄分组,进行定位航行实验(6 d)、空间搜索实验(1 d)和工作记忆实验(4 d)。 结果 于定位航行实验的d 3或d 4开始,C57BL/6小鼠和雌性昆明小鼠的定位航行平均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或P<0.01);雄性昆明小鼠和雌性BALB/c小鼠的定位航行平均潜伏期仅在d 6显著缩短(P<0.05)。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定位航行平均速度显著快于同性别BALB/c小鼠(P<0.05或P<0.01)。C57BL/6小鼠和雌性昆明小鼠的定位航行有效搜索策略百分比随训练天数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或P<0.01);雄性昆明小鼠的有效搜索策略百分比随训练天数增加呈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定位航行实验d 1的第一次训练相比,仅雌性C57BL/6小鼠d 4~d 6的第一次和第四次定位航行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与定位航行实验d1的第一次训练相比,BALB/c小鼠每日第四次定位航行速度显著减慢(P<0.01),其中雄性BALB/c小鼠d 4~d 6的第一次定位航行速度亦显著减慢(P<0.01)。空间搜索实验结果表明,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穿越平台路程比率和穿越平台时间比率均显著高于同性别BALB/c小鼠(P<0.05或P<0.01);雌性BALB/c小鼠的穿越平台时间比率显著高于雄性小鼠(P<0.05);C57BL/6小鼠与昆明小鼠之间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实验期间,BALB/c小鼠和雄性昆明小鼠的体重未见显著增长(P>0.05)。 结论 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具有良好的空间参考记忆能力,三种品系雌性小鼠的空间参考记忆能力均优于雄性小鼠。BALB/c小鼠对水迷宫实验的承受能力不佳。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谢人明;张 红;范引科;赵丽娜;朱 砂;余静洁;赵文娜;孙文基
    2011, 25(增刊): 87-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妇科养荣胶囊对哺乳期大鼠泌乳作用的影响。方法 对生育后的雌性大鼠服用妇科养荣胶囊,每日测定仔鼠体重,以每窝仔鼠体重总和减去前一天体重总和为母鼠泌乳量,实验1周后,眼眶取血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结果 妇科养荣胶囊可显著增加仔鼠体重,中、高剂量组于第4 , 7, 10, 17, 21日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第10, 14, 17日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养荣胶囊可显著增加母鼠乳汁分泌量,低剂量组于第19, 20日,中剂量组于第6, 7, 19, 20日,高剂量组于第7, 15, 19, 20 日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升高血清泌乳素水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养荣胶囊具有提高乳汁分泌和增强幼体发育的作用。
  • 中药药理
    金满文;韩 毅;王 妍;陈 雷;何 婷;沈纪中;辛 欣;李先辉;胡 燕
    2011, 25(增刊): 96-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五甲基槲皮素全面防治实验性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论证“整体考量2型糖尿病及其前因后果”的抗糖尿病药物研发新理念。材料与方法 整体动物试验采用肥胖小鼠(谷氨酸钠或高脂饮食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自发性GK和乳鼠腹腔注射STZ诱发的);细胞模型主要采用3T3-L1;检测指标包括机能、生化、形态、分子生物学各水平。结果 ① TJ-427改善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减肥(主要表现为内脏脂肪减少、改善糖耐量和高胰岛素血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② TJ427改善2型糖尿病:降低糖尿病动物的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和血清甘油三酯,减轻胰岛损伤。③ 保护重要脏器: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减轻肾脏纤维化;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保护缺血-再灌大鼠心脏;改善大鼠压力负荷型心脏重构和纤维化;改善糖尿病大鼠(GK)的认知功能。④ 多靶点作用机制:全面上调PPARs(αβγ)和脂联素表达;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抗氧化;抗炎等。结论 五甲基槲皮素防治2型糖尿病的特点为全面、优效、高效、多靶点。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刘 李;刘晓东;俞蕴莉
    2011, 25(增刊): 59-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文以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中的二糖酶为靶点,从体内和体外两部分系统研究胰岛素对肠黏膜上皮细胞中二糖酶活性和表达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65 mg·kg-1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胰岛素治疗组(10 IU·kg-1, i.p., b.i.d.)和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同时设立正常给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周监测血糖、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治疗5周,处死各组大鼠,分取肠黏膜,测定各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二糖酶的活性和表达。体外实验利用Caco-2细胞模型考察了胰岛素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和表达的影响;并利用特异的抑制剂从胰岛素主要的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点: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PKA、PI3K/Akt、PKC和MAPK考察胰岛素通过何种信号通路影响Caco-2细胞中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和表达。结果 体内结果显示胰岛素治疗使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体重和摄食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胰岛素治疗显著降低糖尿病导致的二糖酶活力增加并恢复正常,相反长期给予胰岛素使正常大鼠各肠段二糖酶的活性和表达升高。细胞结果发现胰岛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Caco-2细胞中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和表达;Q-PCR结果也显示胰岛素不仅降低Caco-2细胞中的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复合体(SI complex)的表达,而且降低调控SI complex的重要因子CDX2的mRNA水平,PKA, PI3K/Akt, PKC抑制剂均不能影响胰岛素对二糖酶活性的抑制,而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和MAPK抑制剂能逆转胰岛素对二糖酶活性和SI complex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讨论 胰岛素通过对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抑制CDX2的表达,进而抑制SI complex的转录,导致下游产物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降低。糖尿病导致的体内低胰岛素水平可能是小肠二糖酶活性和表达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施水娟;宋必卫
    2011, 25(增刊): 66-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BAPTA-AM抗PC12细胞凋亡作用,探讨该作用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谷氨酸、毒胡萝卜素及A23187/CaCl2诱导PC12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活力;LDH, MDA, NO试剂盒评价膜通透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AnnexinⅤ-EGFP/PI, Hoechst 33342/PI双重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hodamine 123荧光染色测定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胱天蛋白酶8, 胱天蛋白酶9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内、外源性凋亡通路激活情况; Fura 2-AM法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 谷氨酸20 mmol·L-1明显诱导PC12细胞凋亡和胞内Ca2+超载,BAPTAAM 0.5~50 nmol·L-1能减轻谷氨酸所致的细胞损伤与凋亡,表现为受攻击细胞的活力提高,LDH的释放减少,脂质过氧化减轻,细胞凋亡减少,线粒体跨膜电位维持及胱天蛋白酶8, 胱天蛋白酶9激活受到抑制。BAPTA-AM亦可抑制毒胡萝卜素15 μmol·L-1激活内质网通路所致的细胞凋亡, A23287/CaCl2致能拮抗BAPTA-AM的作用。结论 BAPTA-AM通过抑制内源性(线粒体)、外源性(死亡受体)与内质网凋亡通路的激活发挥强大的抗凋亡作用,其机制与逆转胞内Ca2+超载有关。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吴 菲;陈飞虎;洪凡青
    2011, 25(增刊): 65-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探究探讨新型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神经母细胞瘤体外增殖及分化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ATPR作用SHSY5Y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吉姆萨染色法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分化标志物NSE;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ATPR作用后Trk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ATPR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HSY5Y细胞增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趋于成熟分化;NSE水平上升;细胞G0/G1期表达量增加,S期减少,细胞周期进程受影响,细胞阻滞在G0/G1期。功能性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表达量增加。结论 ATPR对SHSY5Y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何 鑫;胡金凤;苑玉和;陈乃宏
    2011, 25(增刊): 48-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饮食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选用6个月龄,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空白组:正常饮食;高胆固醇饮食组:含5%胆固醇的饲料喂养,饮水正常。造模5个月,检测各组总胆固醇水平和体重。采用八臂水迷宫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检测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元的数目及脑中的乙酰胆碱的水平,比较各组脑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Aβ,tau蛋白及p-tau蛋白的含量。结果 ① 高胆固醇饮食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与空白对照比较明显升高(P<0.001), 并且体重明显增加(P<0.001)。② 八臂水迷宫实验中,高脂模型组学习能力和长期记忆能力受到严重的损伤。③ 高胆固醇饮食组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元的数目减少且脑中的乙酰胆碱的水平下降。④ 高胆固醇饮食组皮质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Aβ,tau蛋白及p-tau蛋白的含量显著性增加。结论 高胆固醇饮食造模成功的高胆固醇饮食组的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胆碱能功能紊乱,增加了皮质中Aβ,tau蛋白,造成阿尔兹海默病样的病理变化。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0-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1-1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1-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2-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2-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3-1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3-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蔡 轶;喻珊珊;叶建涛;刘培庆
    2011, 25(增刊): 2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Sirtuin家族作为Ⅲ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衰老及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研究首次证实SIRT6能够阻断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由于SIRT6的酶活性依赖于NAD,因此我们推测干预NAD的合成过程可能会影响心肌肥大。Nmnat是NAD合成的关键酶,在体外心肌肥大模型中我们通过筛选发现Nmnat2表达水平变化最为明显。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Nmnat2在心肌肥大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腹主动脉缩窄诱导的SD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于术后第4周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变化,测定心重指数,取心脏标本行HE染色,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mnat2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体外建立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检测Nmnat2, SIRT6的蛋白表达;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试剂盒分别测定Nmnat2的NAD合成活性及SIRT6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表面积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肥大相关基因ANF, BNP, β-MHC表达。采用质粒转染在心肌细胞中过表达Nmnat2,利用siRNA干扰序列沉默Nmnat2基因表达,观察对于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SIR6的影响。结果 ① SD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心室腔明显减小,室壁厚度明显增加,收缩期左室内径缩小,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脏呈现典型的向心性肥厚改变,模型组Nmnat2蛋白水平及酶活性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② 在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中,Nmnat2的蛋白水平和酶活性相比对照组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下调。③ 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过表达Nmnat2野生型质粒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同时抑制肥厚因子ANF, BNP及β-MHC的mRNA水平升高,过表达Nmnat2酶突变体则无此效应。④ 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利用siRNA干扰序列沉默Nmnat2基因后,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加,肥厚因子ANF, BNP及β-MHC的mRNA水平升高。⑤ 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过表达Nmnat2野生型质粒之后,SIRT6 mRNA、蛋白表达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明显上调;RNA干扰Nmnat2能够下调SIRT6的蛋白表达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⑥ RNA干扰SIRT6后,Nmnat2对于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的保护作用被取消。结论 ① 在心肌肥厚过程中,Nmnat2的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均明显降低。② 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过表达Nmnat2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而这种作用依赖于其NAD合成酶活性,沉默Nmnat2表达,能模拟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提示心肌细胞中Nmnat2可能具有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③ SIRT6参于了Nmnat2对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的保护作用。
  • 心脑血管药理
    刘俊田
    2011, 25(增刊): 2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而临床尚无有效而特异性的药物治疗。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血管壁对各种损伤的一种异常反应,具有经典炎症变性、渗出及增生的特点。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各个阶段,可能是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致病机制的共同环节或通路。炎症机制不但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类型包括生物性炎症、免疫性炎症和化学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而在进展期主要表现出慢性增生性炎症的特点。炎症反应中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粘附分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现已证明,多种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具有抗炎作用,抗炎治疗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新途径。
  • 心脑血管药理
    李运曼;吕 鹏;方伟蓉;耿晓函;杨启钏
    2011, 25(增刊): 2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抗脑缺血新药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XQ-1H)的溶栓、抗脑缺血作用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阐明XQ-1H的PAF拮抗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大鼠颈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研究XQ-1H的溶栓作用;大鼠脑卒中、实验性弥散性完全性脑缺血模型研究XQ-1H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XQ-1H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时间窗;研究XQ-1H对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PAF的拮抗作用。结果 XQ-1H显著减轻血栓重量,抑制脑卒中大鼠体重减轻,改善神经功能;显著缩短四动脉结扎再灌所致弥散性全脑缺血大鼠的脑电图恢复时间及翻正反射恢复时间,降低脑匀浆伊文思蓝含量。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 h内给药,XQ-1H显著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减轻脑梗死率,降低脑含水量。XQ-1H对Na2S2O4及PAF所致大鼠皮质神经元存活有较好的保护作用;XQ-1H显著抑制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并且对PAF受体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拮抗作用。结论 XQ-1H具有显著的溶栓、抗脑缺血保护作用,其脑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窗为1 h。进一步研究表明,XQ-1H脑缺血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拮抗PAF实现。
  • 心脑血管药理
    孔令雷;胡金凤;苑玉和;陈乃宏
    2011, 25(增刊): 23-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并确定CKLF1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阻死模型,采用RTPCR, 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CKLF1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的表达及分布;侧脑室给予CKLF1抗体及其拮抗剂C19片段,观察CKLF1在脑缺血中的作用。结果 RT-PCR及Western结果显示在脑缺血大鼠皮质及海马组织中,CKLF1的表达变化具有时间依赖关系,再灌3 h后表达开始增加,随再灌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增加,2 d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7 d时接近正常水平,对侧皮质和海马中CKLF1的表达没有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LF1在缺血脑组织中的分布具有空间特异性,主要分布于皮质、海马、丘脑及下丘脑,2 d时表达达到高峰;给予CKLF1抗体及其拮抗剂C19片段能够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脑梗死体积,改善行为学评分。结论 CKLF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中的表达变化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异性,选择性阻断CKLF1能够改善缺血性脑损伤,提示CKLF1可能是脑缺血治疗的新靶点。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4-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4-1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5-1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5-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6-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宋小强;刘 瑜;史东东;张京玲;金大庆
    2011, 25(增刊): 23-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Alismol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及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Griess法测定NO。Western Blot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iNOS, COX-2, IL-6、IL-1β、TNF-α及上游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变化。ELISA法检测PGE2和IL-6,IL-1β,TNF-α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胶质细胞内ROS生成。用MTT法检测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Alismol能明显抑制NO和PGE2的生成,减少炎症介质IL-6,IL-1β,TNF-α的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内ROS的产生。Alismol还能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时NF-κB入核与IκB的降解以及Akt的磷酸化。Alismol能有效的抑制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引起的神经元损伤。讨论 Alismol对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的抑制作用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产生相关。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6-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辛文妤;黄 超;张 丹;孙 岚;张天泰;杜冠华
    2011, 25(增刊): 87-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DL0309是从民族药滇白珠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炎、镇痛作用。本实验研究DL0309的抗炎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DL0309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毒性作用。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分别设空白对照组,LPS处理组(模型组),2, 10, 50 μmol·L-1 DL0309处理组;加入终浓度为0.5 μg·ml-1的LPS进行造模,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继续培养24 h,分别采用Griss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ELISA法测定TNF-α、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RAW264.7细胞中iNOS, cox-2 蛋白的表达,以及phospho-NF-κB p65,NF-κB p65,phospho-p38, JNK, ERK MAPK,p38, JNK、ERK MAPK的表达。结果 DL0309≤50 μmol·L-1浓度范围内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作用,能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NO,TNF-α、IL-6的生成,下调LPS诱导RAW264.7细胞中iNOS和cox-2 蛋白的表达,抑制 LPS刺激NF-κB和MAPKs的磷酸化活化。结论 DL0309可能是通过影响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下调iNOS和Cox-2 蛋白的表达,抑制炎症介质NO, TNF-α和IL-6的生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 中药药理
    邓居桥;鄢良春;赵军宁;蒋 浩;
    2011, 25(增刊): 99-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妇炎宁颗粒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以30%的苯酚糊剂作为致炎剂注入大鼠单侧子宫建立慢性盆腔炎模型,予以妇炎宁颗粒2.5, 5和10 g(生药)/kg及妇科千金片进行治疗,观察药物对模型大鼠子宫肿胀率、免疫器官脏器系数以及血清T-SOD, MDA, IL-2, TNF-α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妇炎宁颗粒及妇科千金片均可以明显抑制感染子宫肿胀率,妇炎宁颗粒可明显增大胸腺系数、脾脏系数,降低大鼠血清TNF-α, MDA水平,升高T-SOD, IL-2水平(P<0.05)。讨论 妇炎宁颗粒对慢性盆腔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7-1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8-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鲍岩岩;刘建勋
    2011, 25(增刊): 27-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犬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 用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犬 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结果 分离犬冠状动脉后,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原代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8d后细胞细胞呈“峰-谷”状态,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为平滑肌细胞,纯度为100%。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得到细胞数量大、纯度高,是一种稳定的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法。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蒋 宁;李思迪;周文霞;张永祥
    2011, 25(增刊): 68-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mice, SAM)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NIM)网络的变化特点,观察六味地黄汤(Liuwei Dihuang Decoction, LW)全方及三补(SB)、三泻(SX)组分对SAM NIM网络的影响,从NIM网络角度研究LW的配伍规律。方法 选择12月龄雄性SAM的快速老化亚系SAMP8及抗快速老化亚系SAMR1,给与SAMP8 LW全方(10 g·kg-1), SB(6.4 g·kg-1)和SX(3.6 g·kg-1)连续2个月后,采集血清和组织样本。采用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分别检测反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酮(CORT)水平及反映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功能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黄体生成素(LH)和血清睾酮(T)水平。[3H]TdR掺入法研究脾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① SAMP8与SAMR1比较,反映HPA轴功能的下丘脑CRH、垂体ACTH和血清CORT水平均显著升高;反映HPG轴功能的下丘脑GnRH和垂体LH水平显著升高,血清T水平显著降低;反映免疫功能的ConA和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均显著降低。② LW可显著降低SAMP8下丘脑CRH和垂体ACTH水平、降低血清CORT水平;SB可显著降低CRH和ACTH水平;SX可降低CRH和CORT水平。③ LW可显著降低SAMP8下丘脑GnRH和垂体LH水平、显著升高血清T水平;SB可显著降低LH、降低GnRH水平、升高T水平;SX可降低LH水平、升高T水平。④ SB和SX能显著提高SAMP8的细胞免疫功能,LW和SX可增加体液免疫功能。结论 SAMP8存在HPA轴功能亢进、HPG轴功能和免疫功能的紊乱,提示SAMP8出现了NIM的平衡失调。LW及其各组分可不同程度地调节SAMP8的NIM紊乱,其中LW的作用效果最佳,SB和SX通过配伍可达到相互协同或相互制约,产生了LW的综合作用,体现了LW配伍高度的科学内涵。LW及各组分调节NIM网络失衡的作用效果和作用环节不同,SB表现出与全方相似的作用,而SX与全方的作用差别较大,它们作用的差异可能与LW的配伍规律密切相关。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黄晏;周文霞;张永祥
    2011, 25(增刊): 49-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NMDA受体亚型NR2A或NR2B的拮抗剂在Aβ致LTP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脑片LTP实验技术方法,以成年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不同药物处理对正常海马片、NMDA处理海马片、β-淀粉样蛋白(Aβ)处理的海马片及NMDA和Aβ联合处理海马片Schaffer侧支-CA1区通路的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结果 NR2A拮抗剂对LTP具有明显抑制作用,NR2B拮抗剂对LTP没有明显影响。200 nmol·L-1Aβ可对LTP的诱发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NR2B拮抗剂对Aβ有诱导的LTP损伤没有保护作用。NMDA 1 μmol·L-1可对LTP的诱发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NR2B拮抗剂对NMDA诱导的LTP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NMDA 1 μmol·L-1对Aβ致LTP损伤没有明显的影响。NMDA 1 μmol·L-1联用NR2B拮抗剂对Aβ致LTP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结论 单独应用NR2B拮抗剂对Aβ致LTP损伤没有明显影响,NR2B拮抗剂合用NMDA可明显改善Aβ所致LTP损伤。以上结果提示,Aβ所致LTP损伤不是通过NR2B直接介导,抑制NR2A受体可能是Aβ抑制LTP的机制之一。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严尚学;张小丹;王晶晶;魏 伟
    2011, 25(增刊): 62-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TACI-Ig对ConA活化淋巴细胞的染色质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样小鼠模型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ConA活化淋巴细胞的染色质诱导SLE样小鼠模型,TACI-Ig(3.75,7.5和15 mg·kg-1)sc给药8周,HE染色法检查动物脾脏病理改变,计算动物的脾脏和胸腺指数,[3H]TdR掺入法检测LPS和ConA诱导的B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 B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TACI-Ig能明显改善模型小鼠的脾病理变化;显著降低小鼠升高的脾指数,降低LPS诱导的脾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对胸腺指数及ConA诱导的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无明显影响;显著降低脾脏总B淋巴细胞(CD19+)、活化B淋巴细胞(CD19+CD21+,CD19+CD23+)、成熟B淋巴细胞(CD19+IgD+)及早期B淋巴细胞(CD19+IgM+)百分比,升高脾脏活化Th淋巴细胞(CD4+CD25+)百分比,对记忆B淋巴细胞(CD19+CD27+)及Th淋巴细胞其他亚群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活性染色质可诱导小鼠红斑狼疮样症状,TACI-Ig可能通过调节T, B淋巴细胞功能而发挥对其治疗作用。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卢 燕;聂 克
    2011, 25(增刊): 92-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连翘为传统的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抗病原体、抗炎、解热、保肝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近年人们对其镇吐止呕、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研究较多。我们实验室观察到,连翘对阿朴吗啡、硫酸铜、顺铂以及运动病所致的大鼠异食癖以及上述三种经典催吐剂所致的水貂呕吐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止吐作用,并观察到其止吐作用与抑制5-HT释放有关。呕吐的发生主要与5-HT3受体、H1受体、M受体、D2受体等受体有关。我们利用上述受体激动剂作为工具药,观察到连翘能够抑制豚鼠离体回肠自发运动,能够拮抗上述受体激动剂对肠平滑肌的兴奋或抑制作用。说明连翘止吐可能通过中枢和外周多种机制而发挥作用,具有多靶点的特点。有文献报道,连翘乙醇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连翘精油、连翘乙醇提取物等还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鉴于连翘具有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作用和抗肿瘤活性,因此,连翘提取物有望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一定突破。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王夙博;陈芊茜;杜立达;方莲花;吕 扬;杜冠华
    2011, 25(增刊): 110-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沙利度胺HPLC检测方法,以固体给药形式研究不同晶型沙利度胺对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建立HPLC检测条件:色谱柱Agilent XD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24∶76,v/v);流速1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21 nm。大鼠按20 mg·kg-1给予不同晶型的固体药物,给药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眼内眦取样检测。结果 在0.15~10 μg·ml-1范围内,沙利度胺浓度与峰面积比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最低检测限为0.05 μg·ml-1,平均绝对回收率78.75%。大鼠固体灌胃沙利度胺后,α晶型达峰浓度和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β晶型(P<0.05)。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准确,适用于沙利度胺血药浓度的检测。大鼠对沙利度胺α晶型的吸收好于β晶型,证明大鼠对沙利度胺的吸收因药物晶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周雅君;向继洲;刘 慧;马 嵘;明章银
    2011, 25(增刊): 82-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对小鼠洗涤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及解聚作用,寻找血小板负性调节的分子靶点。方法 1. 聚集作用的研究:制备小鼠洗涤血小板, Nef孵育5 min,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做对照,采用Helena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胶原、胶原相关肽(CRP)及U4661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加入CRP 30 s, 5 min时P-ERK/ERK变化。2. 解聚作用的研究:给予CRP激动洗涤血小板至血小板完全聚集后,加入Nef观察血小板聚集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加入Nef 30 s, 5 min时P-ERK/ERK变化。结果 Nef 3 μmol·L-1能明显抑制胶原、CRP及U46619诱导的洗涤血小板聚集。Nef 3 μmol·L-1抑制CR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为(99.5±1.17)%(P<0.01);Nef 3 μmol·L-1对CR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解聚率为(44.4±11.5)%(P<0.01)。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P-ERK/ERK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减少;在血小板解聚过程中,P-ERK/ERK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多。结论 Nef可明显抑制胶原、CRP及U4661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抑制聚集的分子机制与ERK的磷酸化减少有关,其解聚的分子机制可能与ERK磷酸化增多有关。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潘夕春;周 红
    2011, 25(增刊): 126-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脓毒症的发生与单核/吞噬细胞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识别菌体成分后导致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密切相关,因此研究TLRs识别病原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对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获得新的先导化合物进行脓毒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寻找人TLR9识别CpG ODN的结构域,并研究该结构域结合CpG ODN的重要氨基酸位点。方法 人工合成人TLR9的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片段LRR2, 5, 8, 11多肽,生物传感器检测其与CpG ODN的亲和力,激光共聚焦检测LRR多肽对CpG ODN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内化的影响,ELISA检测LRR多肽对CpG ODN诱导腹腔巨噬细胞NFκB活化及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确定与CpG ODN结合的LRR;采用表面电荷分析初步确定该LRR与CpG ODN结合的氨基酸位点,并合成突变多肽进行功能验证,最后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人TLR9与CpG ODN相互作用细节。结果 仅LRR11与CpG ODN具有高亲和力;LRR11在体外可显著抑制CpG ODN内化及CpG ODN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F-κB活化、细胞因子释放;LRR11的5个正电荷位点R337, K338, K347, R348和H353形成2个正电荷区域,5个位点突变均可降低LRR11与CpG ODN的结合,其中R337, K338影响最大;分子对接表明R337和K338通过氢键与CpG ODN结合,而K347, R348和H353虽然不直接与CpG ODN结合,但可影响人TLR9与CpG ODN结合面的形状。结论 LRR11是人TLR9结合CpG ODN的重要结构域,5个正电荷位点尤其是R337, K338是关键结合位点。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陈 敏;何 丹;冯九庚;唐 容;洪 涛;蒋丽萍
    2011, 25(增刊): 23-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Cx43基因,在整体模型上观察其对血管再狭窄的抑制作用。方法 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慢病毒感染效率;HE染色测定血管形态;免疫组化观察Cx43蛋白阳性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Cx43蛋白表达量。结果 病毒感染组新内膜及中膜观察到大量荧光。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28 d模型组和NC-GFP-LV组新内膜明显增厚,新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 (NA/MA)显著增加(P<0.01),Cx43蛋白阳性表达密度增加,Cx43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Cx43-RNAi-LV治疗组新内膜增生明显减轻,NA/MA显著降低(P<0.05),Cx43蛋白阳性表达密度明显降低,Cx43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RNA干扰沉默Cx43基因后,能显著抑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所诱导的血管再狭窄。
  • 心脑血管药理
    姚明江;刘建勋;张 鹏;王建辉;杨 斌;王光蕊
    2011, 25(增刊): 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中药黄芩、栀子等有效组分配伍注射液(BG)对内毒素所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LPS组),生理盐水组(NS组),清开灵组(QKL组),地塞米松组(DXM组),清热解毒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BGL, BGM, BGH组)。LPS组颈外动脉注射LPS(1 mg·kg-1)建立感染性脑损伤模型,NS组用同法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BGL组、BGM组、BGH组及QKL组在注入LPS后立即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0.3 ml/100 g体重),DXM组在注入LPS后立即尾静脉注射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0.2 ml/100 g体重),LPS组及NS组在同时间点注入生理盐水0.5 ml。注入LPS 前及注入LPS后6 h各测量一次体温。感染性脑水肿模型建立6 h后,取各组脑组织标本,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甲酰胺法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B)水平,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TNF-α, IL-6含量。结果 LPS组体温、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高于NS组(P<0.01),皮质及海马区存在广泛的神经元、胶质细胞损伤,血清TNF-α及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有效组分配伍注射液(BG)可明显减小模型大鼠体温差(P<0.05),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P<0.05,0.01),改善脑组织神经元、胶质细胞损伤,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P<0.05)。结论 清热解毒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对LPS致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过度产生有关。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张 蕊;;苑玉和;陈乃宏
    2011, 25(增刊): 39-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通路的退变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伴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即路易小体形成,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破坏及尾状壳核中DA含量减少。该病典型临床症状为静止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受损。PD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严重限制病人的活动能力及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病人生存期明显缩短。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与遗传、环境因素、感染、衰老、氧化应激、过多的自由基形成及神经生长因子缺乏有关,是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PD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细胞基因移植治疗,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广泛。PD模型的建立对阐明其发病机制,发现药物作用靶点,新药研发与筛选,以及新药评价与用药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建立的PD模型有体内实验动物模型和活体细胞模型。本文就目前有关PD的药效学评价新方法和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精神神经药理
    陈红霞;夏辉;薛瑞;张有志;李云峰
    2011, 25(增刊): 52-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5-HT1A受体在YL-0919快速起效抗抑郁中的作用。方法与结果 1)快速起效抗抑郁作用的验证:采用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嗅球切除抑郁模型和大鼠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发现YL-0919较之于阳性对照药物氟西汀具有强效、快速的抗抑郁作用。2)5-HT1A受体在YL-0919抗抑郁效应中的作用:在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上,YL-0919(2.5 mg[DK]·mg-1, ig)显著地缩短悬尾不动时间,5-HT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 (0.3 mg·kg-1, sc)能够完全取消YL-0919的抗抑郁作用,提示5-HT1A受体是YL-0919抗抑郁作用的关键靶点。3)YL-0919对突触前5-HT1A受体的选择性作用:投射至纹状体和前皮质的5-HT神经主要来自中缝背核,对5-HT1A自身受体的调控反应比较敏感,而投射至腹侧与背侧海马的5-HT神经主要来自中缝中核,对5-HT1A自身受体的调控反应较弱。比较YL-0919对前皮质和海马部位5-HT含量的影响,可以间接反映YL-0919对自身受体的选择性作用。应用清醒大鼠脑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方法,检测正常大鼠急性给予YL-0919对前皮质和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发现,单次给予YL-0919(2.5 mg·kg-1, ig),大鼠前皮质5-HT及其代谢产物5-HIAA的增高幅度比海马内5-HT及其代谢产物5-HIAA的增高幅度大,提示YL-0919对中缝背核5-HT1A自身受体可能有直接作用。4)YL-0919对突触前5-HT1A受体的选择性作用:根据激动剂内在活性的高低,激动突触后5-HT1A受体除了产生抗抑郁作用外,还可以产生5-HT综合征(如缓慢摇头、前肢踏步样行为和颤抖等),升高血浆皮质酮水平,降低体温等副反应。通过检测动物是否出现以上改变,能够反映药物对突触后5-HT1A受体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YL-0919在抗抑郁有效剂量范围内,不引起小鼠5-HT综合症,对小鼠的体温无明显影响。提示YL-0919对突触后5-HT1A受体可能无直接作用。 结论 YL-0919抗抑郁作用具有更快速的特点,这可能与其激动突触前5-HT1A受体有关。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吴 艳;李春英;贾旭峰;何 颖
    2011, 25(增刊): 15-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椒苯酮胺(PPT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缺血1 h后给药,继续缺血1 h后再灌注24 h,以尼莫地平(2 mg·kg-1)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通过生化指标检测、细胞游离钙浓度测定,分析其作用机制。 结果 PPTA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神经损伤症状;显著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水肿程度;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PTA能降低脑组织MDA, NO, NOS, MPO含量,提高大脑SOD, GSH-Px活力,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讨论 椒苯酮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提高脑组织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减轻钙超载的病理过程有关。
  • 心脑血管药理
    邓江;罗洁;张洁;吴芹;黄燮南
    2011, 25(增刊): 25-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杜仲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杜仲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00, 400, 800 mg·kg-1·d-1, 12 mg·kg-1·d-1,预处理14 d),用尼莫地平(Nim, 12 mg·kg-1·d-1)作阳性对照。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TTC染色测定梗死范围,并检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杜仲提取物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障碍(P<0.05);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含水量,并缩小脑梗死面积(P<0.05);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而SOD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杜仲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自由基清除有关。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周 青;曹性玲;吴丽珍;眭荣燕;麻海娟;黄志华
    2011, 25(增刊): 83-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 SLT)水提物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醋酸制备小鼠疼痛模型,以15min内发生扭体次数为疼痛定量指标;将小鼠置于(55±0.5)℃热板上制备小鼠疼痛模型,以小鼠舔后足反应潜伏期为痛阈指标观察SLT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制备小鼠耳廓肿胀模型,以鼠耳廓肿胀程度作为观察指标;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FA)制备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以原发性及继发性关节炎大鼠足跖肿胀作为观察指标观察SLT的抗炎作用。结果 SLT(4和8 g·kg-1)均能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延长小鼠舔后足潜伏期;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CFA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中,对原发性及继发性关节炎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关节腔中PGF2含量,缓解造模处理所致的体重增加抑制。结论 佛甲草水提物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2011, 25(增刊): 78-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吴晓东;郭玉忠;张 虹;韩正涛
    2011, 25(增刊): 71-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粘附、运动、侵袭能力和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人工基底膜上用细胞计数法观察TPA对A549细胞粘附能力和细胞运动情况,应用Transwell实验观察TPA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CXCR4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TPA 8.12 nmol·L-1处理A549细胞3 d后与对照组相比相对粘附能力降低73.91%,侵袭能力降低52.27%。对照组细胞在人工基底膜上可以排列成典型的网格状形态,而TPA1.62 nmol·L-1, 8.12 nmol·L-1处理A549细胞3天后均不能形成。TPA处理A549细胞24h后CXCR4阳性表达率、荧光强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处理5d后分别收集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 CXCR4阳性表达率分别降低52.57%, 27.14%,荧光强度分别降低22.84%, 16.46%。结论 TPA具有降低肺癌A549细胞粘附、运动、侵袭能力和减少CXCR4表达的作用。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杨万枝;吕雄文;管文婕;翟丹丹;王 和;代雪飞;李 俊
    2011, 25(增刊): 62-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咖啡因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采用酒精每天2次灌胃,连续12周,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咖啡因5,10和20 mg·kg-1组、阳性对照药秋水仙碱组0.1 mg·kg-1组,在常规造模的同时按相应药物给药剂量灌胃给药;12周末处死大鼠Collagenase Ⅳ原位肝灌注分离大鼠HSC,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的增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SMA的表达,Real 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1(Ⅰ)前胶原和a1(Ⅲ)前胶原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放射疫分析法测定HSC内cAMP含量,RT-PCR法测定PKA和CREB mRNA水平。结果 咖啡因5,10和20 mg·kg-1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HSC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明显降低HSC中α-SMA的表达和Ⅰ型及Ⅲ型前胶原mRNA水平咖啡因 10和20 mg·kg-1显著降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HSC内cAMP含量,并且能明显下调PKA和CREB mRNA水平。结论 咖啡因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HSC增殖和活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SC内cAMP-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熊筱娟;白庆云
    2011, 25(增刊): 62-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乌索酸对猪血清致大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大鼠按体重均衡、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和乌索酸30, 60, 120 mg·kg-1 3个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ip猪血清,0.5 ml/次/只, 2 次/周,连续4周。第4周开始ig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NS。末次给药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3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清,按试剂盒测定说明书要求,测定ALT, AST, BUN, HA, CK, LDH, SOD, ALB, GLB, TP, A/G,取血后处死,剖取同一位置小块肝脏称重,用生理盐水制成10%肝组织匀浆,测其中SOD, TG, HYP含量。另取肝脏切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按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标准和评分标准进行计分。结果 乌索酸能使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 AST, LDH, HA, BUN水平降低;使肝均浆SOD水平提高,增加肝损伤大鼠TP, ALB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和TG值,明显改善肝损伤引起的A/G比值倒置,减少大鼠肝纤维化病变积分。结论 乌索酸对猪血清致大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韩秀珍;黄彩虹;程艳娜;刘兆鹏
    2011, 25(增刊): 69-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海藻糖衍生物Brartemicin具有高选择性抗肿瘤侵袭转移能力,本课题对Brartemicin分子经优化设计构建的结构多样性的海藻糖衍生物的抗肿瘤侵袭转移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MTT法检测36种海藻糖衍生物对人结肠癌细胞SW620的生长抑制作用;划痕实验测定海藻糖衍生物JYL-008和JYL-010对SW62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JYL-008和JYL-010对SW620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结果 海藻糖衍生物系列对SW620细胞均无明显细胞毒作用,有些化合物甚至能促进细胞增长。划痕实验显示YL-008和JYL-010能一定程度减弱细胞迁移能力, Transwell实验显示经JYL-008处理后, SW620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当JYL-010浓度为4 μmol·L-1时对SW620的侵袭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海藻糖衍生物系列对SW620细胞基本无细胞毒作用, 化合物JYL-008和JYL-010具有一定的抗SW620细胞迁移能力,并能明显降低SW620细胞的侵袭。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2011, 25(增刊): 76-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李晶晶;周玉冰;张 艳;郑立运;王 宁;江金花;王庆端;
    2011, 25(增刊): 69-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背景与目的 乙型肝炎是一种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用于抗HBV的核苷类药物需长期服药,且仅能抑制病毒的复制而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同时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寻找新型、安全、高效的治疗药物是目前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价新型核苷类药物FNC的体外抗HBV效果,并对其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FNC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酶联免疫吸咐(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FNC对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用药第九天后FNC对HBV DNA拷贝数的影响;通过RT-PCR检测FNC对HBV P基因的影响。结果 FNC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374.12 μmol·L-1;对所分泌的HBsAg和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24 μmol·L-1,0.7 μmol·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1558.83, 534.46;对细胞上清液和细胞内HBV DNA的IC50为0.11 μmol·L-1,0.20 μmol·L-1,TI值为3401.09, 1870.6。与正常对照细胞组和阳性对照组3TC相比,FNC对HBV P基因mRNA抑制作用优于3TC。结论 FNC在体外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和对细胞内HBV DNA的复制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FNC对HBV P基因mRNA表达的抑制有关。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苏定冯
    2011, 25(增刊): 16-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尼古丁α7受体(简称α7受体)是由5个 亚单位组成的离子通道型受体。该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较多研究,但在心血管系统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α7受体被认为是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关键点。本文综合报告我课题组最近完成的五项研究工作:(1) 山莨菪碱抗休克作用由α7受体介导。阐明了山莨菪碱抗休克的分子机制;(2) 高血压的器官损伤由α7受体介导;(3) 心肌梗死的血管新生由α7受体介导;(4) 脑卒中的细胞凋亡由α7受体介导;(5) 7受体是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靶分子。这些研究结果提示,α7受体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新靶点。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38-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36-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38-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姚 晖;张继平;邓虹珠;姜晓刚;梁 颖;黄志恩
    2011, 25(增刊): 86-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哈蟆油(OR)对D半乳糖所致雌性衰老大鼠肝脏组织p16, p21和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OR延缓雌性大鼠机体衰老机制。方法 SPF级SD雌性青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D-gal组)、维生素E(VE组)、哈蟆油高剂量组(OR-H组)、中剂量组(OR-M组)、低剂量组(OR-L组),每组8只,D-半乳糖颈背部sc给予42 d,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另取雌性青年大鼠8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组。第3周开始ig给药,给药时间30 d。给药结束后,免疫组化法检测p16和p21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cyclinD1表达。结果 雌性衰老大鼠肝脏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16和p21多为胞浆表达,弥漫性、灶性分布均有。D-gal组p16和p21阳性细胞积分与空白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D-gal组相比,OR-M和OR-L组,p16阳性细胞积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OR各剂量组p21阳性细胞积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肝脏组织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D-gal组肝脏组织cyclinD1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OR各剂量组cyclin D1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表达均升高(P值均<0.01),OR-H组尤为明显。结论 OR可降低肝脏组织p16, p21蛋白的高表达。同时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1蛋白的表达,促进衰老雌性大鼠肝细胞增殖。OR延缓雌性衰老作用可能通过调控肝脏p16,p21和cyclinD1信号通路来促进有关增殖调控蛋白表达发挥延缓衰老作用。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薛小燕;白 卉;侯 征;周 颖;桑国军;达 飞;孟静茹;马 雪;李明凯;罗晓星
    2011, 25(增刊): 113-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1, 2, 3, 4代氨基末端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PAMAM)体内外的抗菌活性,为开发PAMAM类抗菌药物奠定研究基础。方法 测定1, 2, 3, 4代PAMAM对5株标准菌株和7株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耐药性实验评估PAMAM G2.0对ESBLsEC和ATCC 29123的耐药性,MTT法评价PAMAM对GES-1的细胞毒性,构建BALB/c小鼠的ESBLs-EC脓毒血症模型,观察PAMAM G2.0对小鼠生存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小鼠血液培养物菌落计数和小鼠肺脏、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PAMAM G2.0对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 PAMAM G2.0, G3.0和G4.0对12株细菌的MIC均在6.25~12.5 μg·ml-1,PAMAM G1.0 的MIC约为50 μg·ml-1;ESBLs-EC和ATCC29213对PAMAM G2.0不易产生耐药;PAMAM细胞毒性随代数及浓度增加而增加;动物实验结果表明PAMAM G2.0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P<0.01),提高小鼠生存率(P<0.01),抑制小鼠血液内细菌的生长繁殖(P<0.01),并显著减轻ESBLs-EC对小鼠脏器的损伤。结论 PAMAM体外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且细胞毒性低,体内抗菌效果可靠,因此,低代数的PAMAM和修饰后的高代数PAMAM是抗菌药物开发的重要先导化合物。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廖明阳
    2011, 25(增刊): 129-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药研发是一项耗资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决定新药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据FDA估计,约有30%的新药因安全性因素而导致研发失败。如果能及早发现药物毒性,淘汰不宜开发的药物,可为给制药公司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最初,药物毒理学家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仅局限于中后期参与药物的临床前毒性评价,不能积极主动地指导和协调新药开发的前期工作,导致许多有很好开发前景的药物由于毒性或其它安全性因素而中途夭折;即使经过结构改造后最终进入医药市场,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人为地拉长了新药研发的周期。因此, 为了提高新药早期毒性的科学预测性应该在新药发现阶段即对NCEs进行毒理学与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相结合的筛选和优化的发现毒理学研究模式,通过综合分析药效学、药代学及毒理学的各项指标,评价系列NCEs的研发前景,从中筛选出毒性小的选出候选新药进行后续研究。其研究的思路是将药物毒理学研究贯穿于新药发现阶段、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上市后监督与跟踪的整个过程中。这就是全程式新药安全性研究评价新模式。
    1. 全程式新药安全性研究评价新模式的特征
    全程式新药安全性研究评价新模式的首要特征是重视发现毒理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顾名思义,发现毒理学是指在新药发现阶段所开展的各种毒理学筛选和机制研究。其具体实施过程为:在化学家合成出一系列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ies,NCEs)后,药理学家和毒理学家同时采用快速、低耗、高通量的筛选系统,进行NCEs的药理活性和毒性的同步筛选,找出真正有苗头的候选化合物。在此基础上,确定NCEs的临床前毒性作用机制和定量构效关系(QSAR),以此指导化学家合成毒性较低的系列化合物;最后毒理学家再按照该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选出合适的体内动物实验模型,对有苗头的化合物做体内毒性评价。按照上述药物开发模式可尽快得到药物的安全性资料,并且这些资料与后期临床试验的相关性更为紧密。这样使药物研发的费用降低,周期缩短,减少动物用量。
    全程式新药安全性研究评价新模式的第二个突出的变化是强调新药上市后的监督再评价。近年来,有多种药物因特异质药物反应而撤出市场或被迫标识"黑框"警告,如抗糖尿病药曲格列酮、抗肝炎药非阿尿苷等。这些特异质药物反应具有以下特点:①不可预测性;②发生率低,约占全部用药患者的0.01-5%;③无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④难以用实验动物模型复制;⑤一般在药物上市后才被发现。因此,FDA在批准某些药物上市时,明确要求进行上市后的Ⅳ期临床试验,以便发现那些因发生率过低、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无法发现的毒性反应。
    全程式新药安全性研究评价新模式的第三个特征为强调不同阶段毒性研究之间的联系和参照。一方面前期的毒理学研究结果对后期研究的设计如动物种属的选择、检测指标的确定、特异性标志物的选定等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后期研究的结果则可以确定所发现的毒性是种属特异性的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2. 全程式新药安全性研究评价新模式的应用
    2.1 早期毒性优化筛选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在药物开发早期进行替代性毒性筛选和优化,不仅可以在正式的GLP安评实验前了解先导化合物的毒作用特征、结构效应关系,而且可以为其结构的优化和改造提供毒理学依据。针对目前影响新药开发的常见毒理学终点,对各种技术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技术操作的难易程度、成本核算等作全面细致的评估,并将其应用到在研新药的开发进程之中。研究结果表明:本所建立的早期替代性毒性优化筛选体系涵盖一般毒性、长期毒性、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CYP450的诱导和抑制等多种生物学终点;并具有较高的测试通量、特异性和敏感性、样品用量低等特点。并对系列化合物进行了优化筛选。
    对于经过PLOTs系统筛选出的候选化合物新药,利用基因组技术和代谢物组学技术进行毒理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从而形成"反向毒理学"(Reverse Toxicology)的药物毒作用机制研究的新型模式。反向毒理学属于发现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伴随着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研究而产生的,又称之为预测毒理学或演绎型毒理学,其最终目标为单纯分析转录组谱、蛋白质组谱或代谢物图谱即可推知中毒表型。
    预测毒理学的基本假设为:除快速坏死之外,任何体内外的毒性相关终点都涉及基因或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或代谢产物的差异。其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建立基因表达参照数据库,即分析作用机制已知的模式毒物的基因差异表达谱(指纹),找出不同作用模式的毒物所引起的独特性基因表达模式;建立毒理基因组学的标准实验条件和稳定的数据分析软件;比较未知毒物和模式毒物诱发的基因差异表达谱,确定未知毒物的中毒表型。
    运用组学技术对候选新药进行机制研究的优势在于:
    (1)在NCE处理细胞(人或动物的细胞)或动物前后分析基因表达和代谢成分的差异,可以在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之前就能预测出该候选新药的毒副作用机制和潜在的毒作用靶器官;弥补物种间的差异,更好地预测药物在人身上的毒性作用和作用机制。
    (2)基于毒理机制设计相应的实验系统,可在临床前研究中选择更为合适的动物模型、设立理想的观察指标。
    (3)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弥补体外实验的不足,在对机体无任何创伤的情况下(测定尿液)进行毒理机制的研究。通过对候选新药毒理机制的研究可为新NEC的合成、临床前和临床中研究指标及实验模型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2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阶段
    按照GLP 规范要求,必须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规范的管理体系;合格的工作人员;严格的质量保证;标准的操作规程;系统的档案管理;实用的应用软件;齐全的实验设施;配套的仪器设备,对不同类型新药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
    2.3 上市后的与药物安全性监督与跟踪相配套的药物毒理学研究
    新药上市后的再评价应该是对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的经常性工作。其原因为:
    A: 进一步进行新药上市前未能进行或未完善的研究。如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异常者等)的安全性研究;药品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长期用药(甚至终身用药)研究等。
    B: 提供某些老品种药继续使用、减量生产或淘汰的科学依据。
    C: 在进行新老品种药物的对照研究时,根据其优缺点差别,提出合理用药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D:临床试验与临床应用的差异:仅靠Ⅰ~Ⅳ期临床试验并不能全面评价临床新药罕见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新药上市后临床应用与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之间,不良反应种类及出现率存在着明显差异。例如“拜斯汀事件”,在拜斯汀上市后,从数百万例以上的临床应用中发现了50余例患者因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和肾功能不全而死亡。然而,在此之前Ⅰ~Ⅳ期临床试验均未发现这一严重问题。实际应用中,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适应证放宽,再加上剂量加大,并与吉菲贝齐合用,是导致“拜斯汀事件”的综合原因。在长期临床药物应用中,类似“拜斯汀事件”的现象时有发生。如阿斯咪唑,即息斯敏可引起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氨基比林引起严重的粒细胞减少症等,这些药品因可造成药源性疾病,已先后在欧美等国撤市。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关永源;王觅;周家国
    2011, 25(增刊): 25-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Cl-是细胞外液及胞浆中的主要阴离子。通过Cl-通道的Cl-跨膜转运参与了多种细胞的生理功能。已证实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上,存在Ca2+激活及容积调节性Cl-通道。目前对CaCC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仍未解决。有学者提出内皮粘附蛋白(bClCA2),Tweety及bestrophin可能是该通道的候选基因。2008年三个不同实验室同时提出TMEM16A是CaCC的分子基础。在同一时期有人提出bestrophin在血管平滑肌上是cGMP依赖的CaCC。我们采用脑血管平滑肌细胞(BVSMC)对CaCC分子基础及高血压状态下的功能与调节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沉默/过表达bestrophin或bestrophin特异性抗体导入均不影响CaCC电流;在BVSMC上有内源性TMEM16A表达; 沉默TMEM16A或电极导入TMEM16A抗体均可阻断CaCC电流; 过表达可增强CaCC电流,说明TMEM16A是BVSMC的CaCC的分子基础。 随高血压发展CaCC电流及TMEM16A内源性表达逐渐减弱,二者变化呈正相关,CaCC电流密度与脑血管重构呈负相关; CaMKⅡ活性随血压升高而增强,其抑制CaCC作用随血压升高逐渐增强。TMEM16A下调可促进AngⅡ引起BVSMC的增殖和G1到S转换, 这些作用可能与增加CyclinD1及CyclinE表达相关, 而与CDK2, p21CIP, p27KIP等的表达无关。我们的研究表明TMEM16A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CC的分子基础,高血压过程中TMEM16A表达下调可以促进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参与了脑血管重构过程。
  • 心脑血管药理
    余细勇
    2011, 25(增刊): 1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首先在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中观察促炎细胞因子MIF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接着建立糖耐量受损大鼠模型,探讨糖耐量受损状态对大鼠的心肌功能、糖代谢、炎症因子以及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同时以高浓度葡萄糖模拟糖耐量受损的餐后高血糖因素,建立高浓度葡萄糖条件心肌凋亡模型。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糖耐量受损的高血糖因素致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并探讨MIF是否参与此凋亡过程,以及可能的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调控形式。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引起的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患者MI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高浓度葡萄糖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能在一定程度说明糖耐量受损大鼠模型心肌功能异常机制。MIF的互变异构酶活性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2)表达和JNK磷酸化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糖耐量受损引发心功能异常的发病机制可能牵涉“高糖压力 → MIF → JNK”通路以及组蛋白甲基化酶的改变。深入研究MIF在炎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桥梁作用,可望为探索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病并发症风险的潜在靶点开辟新的途径。
  • 心脑血管药理
    骆海坤;李国风;李兰芳;张勤增;张建新
    2011, 25(增刊): 12-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H2S对脑缺血大鼠皮质、海马、纹状体中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从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途径探讨H2S对大鼠脑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缺血后给予高(5.6 mg·kg-1)、中(2.8 mg·kg-1)、低(1.4 mg·kg-1)剂量H2S的供体硫氢化钠治疗。24 h后断头取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皮质、海马、纹状体中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 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后脑梗死体积约为35%,与缺血模型组比较,H2S 高、中剂量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明显缩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皮质、海马、纹状体中Asp, Glu含量显著增加,Gly, GABA含量显著降低(P<0.01);H2S 高、中剂量组Asp, Glu的含量明显降低,Gly, GABA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H2S可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其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及升高抑制性氨基酸含量有关。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程军平;周 宁;迟晓丽;王 涛;周文霞;刘克良;张永祥
    2011, 25(增刊): 132-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新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对大鼠血清睾酮的抑制作用及对组胺释放的影响,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寻找睾酮抑制作用强、持续时间长、毒性作用小、安全性高的候选药物。方法 〓采用Beckman Coulter微粒体化学发光法动态测定单次皮下给药后大鼠血清睾酮的含量变化,评价化合物的药理活性;采用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的荧光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化合物对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作用大小,评价化合物的潜在不良作用。结果 通过采用500 μg·kg-1单次皮下给药的方式对近200个化合物对大鼠血清睾酮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有80余个化合物在给药后8 h具有明显的睾酮抑制作用,其中6个化合物的睾酮抑制作用时间可持续48 h,1个化合物的睾酮抑制作用时间可持续72 h;采用2000 μg·kg-1单次皮下给药方式评价了34个化合物对大鼠血清睾酮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有26个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睾酮抑制作用,其中1个化合物的睾酮抑制作用时间可持续17 d,2个化合物的睾酮抑制作用时间可持续15 d,8个化合物的睾酮抑制作用时间可持续7 d;100余个化合物的促组胺释放评价结果显示,体外促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IC50大于1000 μg·ml-1的化合物有19个,大于100 μg·ml-1的化合物有15个,其中有2个化合物既具有明显的睾酮抑制作用,又具有组胺释放作用小的特点。结论 发现了既具有明显的睾酮抑制作用,又具有低组胺释放作用特点的化合物,为新型GnRH拮抗剂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候选药物。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解丽君; 李立萍;郝 娜;张勤增;张建新
    2011, 25(增刊): 1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 信号途径的激活在大鼠2型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心肌纤维化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20只Wistat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只)和2型糖尿病模型组(DCM组,12只)。以高脂饮食喂养4周诱导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30 mg·kg-1)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造模后空腹血糖≥16.7 mmol·L-1的大鼠入DCM组,继续高脂饮食喂养12周。实验末,Powerlab/8s多导生理仪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Masson染色测定心肌胶原含量,免疫沉淀和Western印迹检测JAK2的磷酸化和磷酸化STAT1 (phosphoSTAT1, p-STAT1) 和p-STAT3的水平;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DCM组大鼠-dp/dtmax明显降低(P<0.05), HR, MAP, +dp/dtmax无明显差异(P>0.05);DCM组心肌胶原含量、TGF-β1 mRNA 表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DCM组p-JAK2, p-STAT1和p-STAT3表达例明显上调;经相关分析,DCM组大鼠心肌p-JAK2表达相对含量与心肌TGF-β1 mRNA呈正相关关系(r=0.643, P<0.05),与心肌胶原含量正相关(r=0.67, P<0.05)。结论 JAK/STAT 信号蛋白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中表达,JAK/STAT信号途径的激活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连泽勤;朱海波
    2011, 25(增刊): 131-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2′,3′,5′-tri-O-acetyl-N6-(3-hydroxylaniline) adenosine (WS010117)是我所合成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本研究对其调血脂作用靶点进行初探。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诱导的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评价WS070117对高血脂症状的改善作用。通过体外高脂肪酸诱导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析WS070117对脂代谢途径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代谢组学和虚拟分子对接初步确认WS070117的作用靶点,并通过体内/体外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确认,针对靶点设计siRNA干扰,反向验证WS070117作用靶点与脂代谢的相关性。结果 WS070117改善高脂饲料诱导的金黄地鼠血清脂质紊乱,抑制脂肪肝形成和脂肪组织脂肪堆积。研究显示,WS070117通过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和促进脂肪酸氧化,缓解细胞脂肪变性,降低细胞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表明WS070117促进细胞能量生成,降低细胞内脂质含量,提高保护肝细胞功能的代谢物生成。分子对接结果显示,WS070117与AMPKγ亚基上AMP模拟结合腔具有较高结合活性。WS070117激活HepG2细胞内AMPK活性,提高AMPK磷酸化水平,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WS070117通过激活AMPK,抑制其下游分子乙酰CoA羧化酶(ACC)活性。WS070117提高脂质变性细胞中AMPK磷酸化水平,与金黄地鼠肝细胞AMPK磷酸化升高一致,提示WS070117改善脂质代谢与提高AMPK活性相关。根据AMPKγ亚基设计siRNA干扰后,WS070117不能提高细胞内AMPK活性,对肝细胞脂肪酸氧化和脂质从头合成的影响也消失。结论 作为新结构类型AMPK激动剂,WS070117激活细胞内AMPK,抑制下游分子ACC活性,实现其调节脂质代谢紊乱作用。WS070117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新结构类型、新作用机制调血脂药物,有进一步开发价值。
  • 新药研究与开发
    李 飞;杨宝学
    2011, 25(增刊): 131-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尿素通道蛋白(urea transporter,UT)为靶点,从小分子化合物库中筛选出高效、特异的尿素通道蛋白抑制剂,通过药理学研究开发新型利尿药。方法 利用UT-B抑制剂红细胞筛选模型,通过初步筛选、二次筛选及其类似物的多轮筛选获得线索化合物,采用停流(stopped-flow)方法研究候选化合物体外作用特点,进而通过体内药效学评价,确定其利尿作用。通过分析其对肾脏各部分渗透压、尿素和离子水平的影响,肾膜通道蛋白的表达情况,血中抗利尿激素及醛固酮水平,揭示其利尿作用原理。结果 初步研究发现线索化合物A04在体外对尿素通道蛋白UTB抑制的半数有效剂量在微摩尔水平,且在有效剂量范围内没有明显细胞毒性。初步体内药效学研究发现,大鼠体内给予A04可增加尿量,降低尿渗透压和尿尿素浓度。讨论 尿素通道蛋白是特异性通透尿素的跨膜蛋白,在尿浓缩过程起重要作用。前期工作发现尿素通道蛋白基因敲除可引起尿素选择性利尿,但不引起钾丢失,也不影响体液电解质平衡。因此,我们提出尿素通道蛋白抑制剂可研发成为新型利尿药的科学假说,其优势在于“利尿作用不影响电解质平衡”。A04有望开发成为新型利尿药,并可作为工具药建立尿素通道蛋白化学敲除动物模型。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宋小强;刘 瑜;史东东;张京玲;金大庆
    2011, 25(增刊): 23-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Alismol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及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Griess法测定NO。Western Blot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iNOS, COX-2, IL-6、IL-1β、TNF-α及上游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变化。ELISA法检测PGE2和IL-6,IL-1β,TNF-α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胶质细胞内ROS生成。用MTT法检测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Alismol能明显抑制NO和PGE2的生成,减少炎症介质IL-6,IL-1β,TNF-α的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内ROS的产生。Alismol还能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时NF-κB入核与IκB的降解以及Akt的磷酸化。Alismol能有效的抑制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引起的神经元损伤。讨论 Alismol对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的抑制作用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产生相关。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吴婷妮;李 俊;余长柱
    2011, 25(增刊): 111-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菊花、野菊花黄酮含量。方法 建立菊花、野菊花中9种黄酮类化合物-蒙花苷、木犀草苷、金合欢素、表儿茶素、儿茶素、香叶木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山奈酚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优化的缓冲溶液是硼砂20 mmol·L-1磷酸二氢钠50 mmol·L-1,pH=9.6,检测波长是330 nm,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大药用菊花(贡菊,杭菊,亳菊)和来自主产区(安徽六安、湖北、安徽亳州)的三种野菊花的含量测定。结果 不同产地的菊花、野菊花,同产地的菊花和野菊花之间黄酮含量差异很大。结论 不同产地的菊花、野菊花,同产地的菊花和野菊花药理作用各有侧重,临床用药时应区别对待。
  • 临床药理
    张 倩;胡剑江;周秋丽;王新月;王 毅
    2011, 25(增刊): 112-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鹿茸蛋白胃肠道吸收离体实验方法,为实现鹿茸蛋白在体分析检测及活性示踪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提取鹿茸蛋白,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对其进行荧光标记,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非变性电泳检测荧光蛋白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稳定性及变化过程,并通过半离体肠囊外翻实验研究荧光蛋白透过肠壁的吸收情况。结果 鹿茸蛋白混合物在人工胃液和肠液中荧光和蛋白含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但是主要成分基本保持稳定,分子量分别为45, 25和17.8 ku的蛋白带可透过肠囊壁吸收。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鹿茸蛋白混合物胃肠道吸收的离体实验方法,验证了鹿茸蛋白在离体半离体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吸收情况,为进一步实现鹿茸蛋白的在体活性示踪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同类物质的吸收、分布、代谢检测建立筛选模型。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程肖蕊;周文霞;张永祥
    2011, 25(增刊): 51-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Ⅰ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1)作为主要的突触囊泡膜谷氨酸(Glu)转运体,其功能在于将突触囊泡外的Glu转运进入囊泡内,影响着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在谷氨酸神经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揭示VGLUT1在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L-氨酸50 mmol·L-1诱导PC12细胞凋亡,使用Slc17a7-entivirus载体使VGLUT1在PC12细胞中表达,以DAPI 进行细胞核染色,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染料JC-和Fluo- NW钙测试试剂盒分别检测L-氨酸对过表达了VGLUT1 的PC12细胞的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和静息态钙离子浓度。 结果 GLUT1的过表达可使L-氨酸导致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可减轻L-氨酸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损害,并且可使L-氨酸导致的胞内静息态钙离子浓度升高的现象发生一定程度的逆转。 GLUT1可对抗过多谷氨酸导致的细胞兴奋性毒性。
  • 精神神经药理
    陈扬;谢晓慧;陈志达;尹铁梅;郭莲军
    2011, 25(增刊): 52-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取纯化天然植物米邦塔仙人掌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Opuntia Milpa Alta,MAPs),研究其对小鼠全脑缺血所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方法 应用本实验室分离提取的米邦塔仙人掌多糖,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bilateral occlusion of both common carotid arteries,2VO)所致的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其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成年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MAPs治疗组(400, 200和100 mg·kg-1,i.p. 手术前 3 d,术后15 min,24 h再次给药),模型组及治疗组持续缺血10 min复灌48 h开始观测各组的学习记忆及运动障碍行为学变化,48 h后取脑,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 染色观察皮质细胞形态改变。 结果 MAPs可剂量依耐性改善小鼠全脑缺血复灌引起的肢体运动活动能力,病理切片观察到可减少皮质神经元缺血所致的病理性改变。 结论 提取纯化的米邦塔仙人掌多糖对在体小鼠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试验结果显示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2011, 25(增刊): 124-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张甘霖;李 萍;刘晓霓;韩 晓;刘 欣;梁代英;王笑民;杨国旺;于明薇;朱晓新
    2011, 25(增刊): 82-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月龄SAMP8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给与褐藻多糖硫酸酯 200 mg·kg-1、褐藻多糖硫酸酯100 mg·kg-1、石杉碱甲3.86 μg·kg-1、生理盐水0.2 ml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个月,另设5月龄SAMR1雄性小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Morris水迷宫及足电击跳台实验观察各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被动回避反应能力;并检测与学习记忆功能相关的海马、皮质中组织蛋白酶B、D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SAMP8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被动回避反应下降;给予石杉碱甲及褐藻多糖硫酸酯大剂量干预后能够改善小鼠空间记忆能力(P<0.05),表现出改善空间学习能力的趋势,对被动回避反应没有影响。各组药物均能促进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结论 褐藻多糖硫酸酯能够提高SAMP8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其作用可能与促进组织蛋白酶D表达有关。
  • 中药药理
    杨丹莉;冷 嫚;夏 文;吴 芹;龚其海;聂 晶;金 凤;王井洪
    2011, 25(增刊): 85-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痛风舒缓胶囊(TFSHC)对腺嘌呤和盐酸乙胺丁醇所致大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别嘌醇组(0.064 g·kg-1),TFSHC低剂量组(0.15 g·kg-1)、高剂量组(0.45 g·kg-1)。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他4组连续7 d给予腺嘌呤和盐酸乙胺丁醇制造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同时别嘌醇组和TFSHC组分别用相应药物干预7 d,7 d后检测各组血尿酸值和血肌酐值。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血尿酸值明显升高(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TFSHC低、高剂量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尿酸值(P<0.05),别嘌醇显著降低大鼠血尿酸值(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的血肌酐值明显升高(P<0.01),提示该高尿酸血症模型可能对肾脏有损害;与TFSHC组比较,别嘌醇更能显著降低大鼠血尿酸值;与模型组比较,TFSHC低、高剂量组有降低血肌酐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别嘌醇有进一步升高血肌酐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别嘌醇组比较,TFSHC低、高剂量均有降低血肌酐的趋势,且高剂量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FSHC对腺嘌呤和盐酸乙胺丁醇所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尽管不如别嘌醇明显,但其却无别嘌醇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的缺点,因此该药值得进一步研发。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2011, 25(增刊): 123-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周玉冰;;王亚峰;张 艳;郑立运;杨小昂;王 宁;江金花;马 方;王庆端;
    2011, 25(增刊): 79-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建立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病毒体外细胞模型,评价盐酸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 hydrochloride,CH)对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表达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首先从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进一步通过PCR技术扩增出HBV全基因。然后将该HBV全基因定向克隆至pHY106新型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建立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病毒体外细胞模型。将不同浓度的CH加入细胞上清液,每2 d更换一次培养液,药物作用6 d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及细胞。ELISA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上清液中HBeAg与HbsAg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内HBV DNA含量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探讨CH抗HBV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药物作用后细胞内宿主热应激蛋白HSc70 mRNA的变化。结果 CH作用6 d后,细胞上清液中HBeAg的表达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内HBV DNA的含量也呈浓度依赖性的降低。CH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内HSc70 mRNA的表达水平,且与细胞上清液中HBeAg及细胞内HBV DNA的含量的下降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CH能够有效抑制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与表达,抑制宿主细胞HSc70的表达可能为其发挥抗HBV作用机制之一。
  • 中药药理
    周伟玲;刘艾林;杜冠华
    2011, 25(增刊): 79-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毒易变异的特点,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时行感冒”范畴。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应用中药清热解毒、祛风扶正、抗感染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可达到抗流感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中药抗流感病毒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已有大量报道 ,包括黄酮类、蒽醌类、酚酸类、生物碱、萜类、多糖类、挥发油等,已部分揭示中药抗流感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虽然中药治疗流感疗效肯定、毒副作用较小、具有多靶点作用有自身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但是中药抗流感多靶点作用环节研究还不够明确,对流感病毒导致的细胞凋亡机制报道也较少。究其原因,目前我们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抗病毒中药的筛选以及整体的药效学研究上,而筛选模型尚未全面涉及细胞、分子和动物三个水平,相应的模式生物较少,对于大批量样品的评价也很少能实现高通量筛选。因此,在遵循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还应开展深入的实验研究以及大量的临床观察,探究中药抗流感机制,以期建立新的筛选模型,为中药抗流感提供技术平台和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
  • 中药药理
    圣朋;李 俊;黄 成;谢加力;何 勇
    2011, 25(增刊): 80-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夏枯草三萜酸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CCl4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夏枯草三萜酸62.5, 125和250 mg·kg-1及联苯双酯0.2 g·kg-1组,每组10 只,灌胃给药6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一次性腹腔注射CCl4(0.1 ml·100 g-1),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不禁水16 h,腹股动脉取血,处死大鼠,剖取肝脏。观察夏枯草三萜酸对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水平的影响以及对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计算肝指数并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RT-PCR, 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CYP2E1表达变化。结果 夏枯草三萜酸各剂量组可减弱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 AST的活性,降低肝匀浆MDA的水平,升高SOD的水平,此外,RT-PCR,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夏枯草三萜酸能明显降低大鼠体内CYP2E1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夏枯草三萜酸对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2011, 25(增刊): 122-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药理
    2011, 25(增刊): 122-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药理
    2011, 25(增刊): 123-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谷霄龙;贾庆忠
    2011, 25(增刊): 50-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疼痛是由于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体内或体外)产生的感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疼觉产生、传导的神经通路上分布着许多与疼痛调节有关的离子通道,例如影响痛阈的离子通道:TRPV1, Nav1.5, Nav1.7, Nav1.8, Nav1.9, KCNQ, K2P, KV1, HCN;分布于伤害性感受器上对不同刺激信号敏感度的离子通道:对热刺激敏感的TRPV1, TRPV4, P2X3,冷刺激敏感的TRPM8, TRPA1,酸敏感的ASIC1, ASIC2, ASIC3,机械牵张敏感的TRPV4, TRPC,对炎症介质(缓激肽、5-HT、腺苷)敏感的TRPV1, TRPA1, P2X3, P2X4, P2X7, 5-HT3, Nav1.8, Nav1.9, KCNQ, CaCCs(钙激活的氯通道);氨基酸调控的离子通道AMPA, NMDA, KA, GABAA, GlyR;神经递质或调质作用的离子通道nAch, P2X;促进神经递质释放的Cav2.1, Cav2.2, Cav3.1, Cav3.1;与伤害性感受器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和兴奋传导有关的离子通道KIR3.1, KIR3.2, Kv1, Kv4, KATP。疼痛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其产生和传导过程中涉及的离子通道活动最多,研究与之有关的离子通道,为我们了解和认识疼痛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进一步寻找更有效的通道调节药物减轻疼痛有重帮助。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蒋 浩;赵军宁;邓治文;邓居桥;吕 鹏;
    2011, 25(增刊): 120-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选、优化促胃动力中药处方配比与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处方中各药的配伍剂量及提取工艺筛选, 以小鼠小肠推进率为药效考察指标,确定促胃肠动力复方的最佳配比用量和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 促胃肠动力中药配伍剂量厚朴5 g、枳实20 g,提取工艺厚朴水提、枳实醇提,为较佳药效组合。验证实验证明优化后复方具有明显的促进正常小鼠小肠推进作用。结论 本方法可同时从同一配伍的不同配比中优选最佳配伍剂量和提取工艺,为促胃肠动力中药合理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中成药处方二次开发优化筛选方法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 临床药理
    丁俊杰;焦 正;王 艺
    2011, 25(增刊): 121-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最大后验贝叶斯法(MAPB)估算个体药动学参数的优化设计,为药动学研究的优化采样设计和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吡格列酮为模型药物,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获得群体药动学参数。WinPOPT软件进行D优化采样设计,获得1~4点的采样方案。蒙特卡罗法产生模拟数据集,对估算方法进行评估。考察完整采样设计(13点)和稀疏采样设计(1~4采样点)对MAPB个体药动学参数估算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并与多元线性回归(MLR)法比较。结果 随采样点数量的下降,ClV的MAPB估算准确性和精密度均下降;随ClV个体间变异增高,2点D优化设计MAPB估算ClV的精密度下降;随残差变异增高,MAPB估算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均下降。与MLR比较结果显示, MAPB 2点D优化方案和MLR的2点估算AUC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较接近。但在最佳采样点前后调整1 h采样,MAPB估算准确性和精密度优于MLR法。结论 MAPB法估算AUC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与MLR较为接近,且可估算其他药动学参数,并具有采样的灵活性。
  • 临床药理
    2011, 25(增刊): 121-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于明薇;王笑民;杨国旺
    2011, 25(增刊): 85-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鸡血藤提取物(SSCE)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死亡的途径。方法 用不同剂量SSCE(0~320 mg·L-1)处理MCF-7细胞,MTT法测定SSCE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MDC荧光染色强度及分布,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微管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微观结构变化。结果 SSCE作用24, 48, 72 h,80, 160, 320 mg·L-1剂量组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抑制效果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在SSCE 40, 80, 160 mg·L-1三个剂量组中,药物抑制效果随剂量增加而增强。SSCE 80, 160 mg·L-1作用1, 3, 6, 12 h,MDC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SSCE 160 mg·L-1组MDC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SSCE 80 mg·L-1组(P<0.01)。SSCE 80 mg·L-1作用1, 3 h,LC3-Ⅱ/ LC3-Ⅰ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SSCE 80 mg·L-1作用6, 12 h及SSCE 160 mg·L-1作用1, 3, 6, 12 h,LC3-Ⅱ/ LC3-Ⅰ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透射电镜显示SSCE 80, 160 mg·L-1作用12 h,MCF-7细胞自噬小体数目增多。结论 SSCE可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并能通过自噬途径诱导细胞死亡。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姜 敏;王小琼;胡 珂;高小翼;何 凌;朱 金;余慧强
    2011, 25(增刊): 114-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含药胃镜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与普通胃镜胶比较, 用随机、双盲、两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120例病人分为2组: 试验组60例, 对照组60例; 所有病人在胃镜检查前口服1瓶(7 ml)试验用胃镜胶, 观察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胃镜胶口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胶祛泡性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胶在润滑性能、局部麻醉功能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统计学上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胃镜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和6.7%(P>0.05)。结论 含药胃镜胶具有普通胃镜胶同样的安全性,且润滑性能、局部麻醉功能更优。
  • 临床药理
    侯 征;周 颖;薛小燕;李明凯;达 飞;孟静茹;马 雪;张慧楠;罗晓星
    2011, 25(增刊): 114-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随着留置静脉导管、人工瓣膜、人工关节等侵入性操作的增多,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院内感染成为临床工作中棘手的难题,研制有效控制MRSE的新药物迫在眉睫。方法 测定thanatin衍生物DS7对MRSE的最小抑菌浓度、杀菌曲线、平板克隆形成单位。通过溶血实验、稳定性试验、耐药性试验评估其毒性、稳定性和耐药性。构建MRSE败血症模型,观察其对小鼠生存时间、存活率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DS7对MRSE表面形貌、菌内超微结构的变化及细菌分裂情况。结果 DS7对阳性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对MRSE作用最强。在2%和10%血浆中,DS7在128 μg·ml-1时均不引起溶血;在血浆中十分稳定;不易对DS7产生耐药性。DS7能够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提高小鼠的生存率。DS7作用后,MRSE出现多种异常分裂形式,菌体明显变长。结论 DS7具有高效、低毒、稳定和不易产生耐药的优点;主要通过扰乱细菌正常分裂而抑制细菌生长。
  • 临床药理
    范琳琳;焦 正;邱晓燕;钟明康
    2011, 25(增刊): 117-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肾移植患者中进行药动学监测是一种有效的指导免疫抑制剂使用的手段,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由于相同的药物浓度亦可产生不同的药物效应,且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是不同的,故PK监测不能准确预测免疫抑制剂在免疫细胞中的效应、反映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此外,移植术后常多药联用进行抗免疫排斥治疗,药动学监测亦无法整体评价患者联合用药或非药物相关因素在免疫系统中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流式细胞术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及移植免疫研究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免疫药效学在肾移植患者中监测。该理论是对药动学监测的延伸和补充,弥补了药动学监测方面的不足,可对肾移植患者免疫状态进行准确的动态评价。本文综合比较了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和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手段,如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斑点实验,全血CD4+ T细胞ATP量测定(Clex Immukonw)等在免疫药效学监测中的优缺点。同时列举了T, B淋巴细胞表面及胞内生物标志物(IL-2, IL-10, TNF-α, sCD30, CD69, CD71, CD40)的检测手段及应用实例,以及抗免疫排斥药物(如钙神经蛋白抑制剂、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霉酚酸)特异性生物标记物的检测方法和应用实例,为临床准确评价肾移植患者的免疫状态提供个体化给药的依据。
  • 临床药理
    屠 舒;孙 斌;毕京峰;魏振满
    2011, 25(增刊): 117-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是鉴定某种药物的个体化给药的诸多影响因素及基因在治疗中的作用。在药物治疗前对病人进行前期的研究来确定个体对不同类型药物的代谢能力。治疗药物检测所需要考虑的变量包括体重,性别,年龄等。检测所得的数据用来指导有效的药物治疗。药物基因组学与TDM在安全用药中是重要的因素。对药物基因组学的观测有助于设计和生产适合每个人的基因组成的药物,但是,药物基因组学更多的被用来区分那些有基因治疗风险的病人。TDM在提高药物治疗有效率及降低药物毒性方面是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对病人检测结果的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医生达到用药的最优化。但是由于要定期收集血样,所以TDM费用较多。所以药物基因组学和TDM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是个挑战。重组DNA技术推进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并且奠定了个体化治疗的基础。在未来的10年中,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将因为靶向治疗而产生飞跃性的变化。
  • 临床药理
    马张庆;洪宗元;汪五三
    2011, 25(增刊): 119-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莫达非尼(modafinil,MOD)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进行联合研究,以阐明其关联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莫达非尼120 mg·kg-1对小鼠灌胃给药,采集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样本,用HPLC检测血浆药物浓度,分析平均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并计算药动学参数。以小鼠自主活动计数为药效学指标,观测 MOD 120 mg·kg-1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内小鼠自主活动量(计数)的变化,分析其与血浆药浓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MOD在小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1/2αt1/2β, Tmaxcmax, AUC(0-∞)分别为0.42 h, 3.10 h,1.00 h, 41.34 mg·L-1和142.22 mg·L-1·h。MOD使小鼠自主活动明显增多,持续约4 h,且与血浆药浓呈同步变化 (P<0.05),二者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口服相同剂量莫达非尼,小鼠血浆药物浓度与其自主活动量呈同步变化,二者间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监测血浆药物浓度可以预估药效的发挥。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2011, 25(增刊): 136-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马 雪;孟静茹;贾 敏;罗晓星
    2011, 25(增刊): 114-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exendin-4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60只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雌二醇组25 μg·kg-1·d-1组,exendin-4 0.1, 1和 10 μg·kg-1·d-1组。手术后2周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6周后,观察各组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骨代谢相关血清及尿液生化指标、骨生物力学特性及骨转换指标。结果 Exendin-4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OVX引起的大鼠体重增加;显著增加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改善其生物力学特性中的骨应力和弹性模量等内在特性,增强机械强度;同时可以改善大鼠股骨干骺端骨小梁微结构的破坏,包括增加骨组织容量,增加骨小梁的数量、厚度以及连接密度,降低骨小梁间隙和SMI指数。Exendin-4还可以降低尿中脱氧吡啶啉的浓度,升高血清中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ALP活性,并减少尿液中Ca和P的流失。结论 Exendin-4对大鼠去卵巢所致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 临床药理
    彭 辉;郭家彬;彭双清
    2011, 25(增刊): 118-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安全性药理学的核心组合实验是研究受试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潜在影响,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是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给药后机体的运动功能、行为改变、协调功能、感觉/运动反射和体温等的变化。ICH S7A推荐安全性药理实验中采用FOB或者Irwin′s方法评价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功能观察组合试验(Functional Observation Battery, FOB)是由Irwin’s法优化发展而来,试验人员通过观察机体行为、感觉/反射等功能的改变,对相应的指标进行量化评分,评价药物对机体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影响。观察指标的设计一般采用20~50个观察指标,包括笼内观察、开放场观察、手持观察、操作性观察等。笼内观察指标包括饮水、进食、清醒、绕笼内运动、竖毛、发声、理毛、攻击同笼动物等,开放场观察指标包括体态、步态、自主运动、排尿、排便、皮肤颜色、刻板症、尾巴体位、兴奋、跳跃、流泪、抽搐、扭体症状等,手持观察指标包括抓握难易程度、身体张力、腹部张力、瞳孔反射、眼睑反射、突眼等,操作性观察指标包括翻正反射、声音反射、体位被动反应、夹尾反应、瞳孔反应、接触反应、逼近反应等。观察指标的先后顺序要考虑到试验操作对动物的胁迫大小,将胁迫性小的指标排在前面观察,胁迫性大的指标观察靠后。对各项观察指标要进行分值细化,一般设0~8分,对正常、异常状态的程度给予特定分值,对中间程度可酌情打分。观测时间一般包括给药前和给药后3~5个时间点,给药前的观察评价必不可少,通过给药前自然状态的观察可降低操作人员对状态判断的失误性。对所有动物同一个时间点的观测不能持续时间太久,若是动物数量太多,可酌情增加观测人员或分批次进行。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在观察评价中的影响,参与FOB试验的观察人员都需要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观测者操作上要减少对动物的胁迫性,同时不同人员之间要加强经验交流,保证评分尺度的一致性。控制观测环境对于FOB试验的规范性和重复性同样重要,温度和光照条件必须保持不变,以避免对体温的干扰;试验前24 h内尽量不要换笼内垫料,垫料的改变会诱导动物探究行为的增加,会掩盖轻微兴奋的存在;观察完成的动物不要直接放回原笼中,以减少试验完成的动物对其他待观察动物的影响。完整的FOB试验指标可达60项,包含了一般体征、自主体征和精神方面,获取信息多、使用动物少、评价迅速、指标可量化等优点使其成为安全性药理试验的有力工具。国外已经有将FOB试验与其他的检测设备联合起来量化相关的指标的文献报道,如抓力、运动路程、最大运动速度、活动时间等指标。目前国内大部分GLP实验室对FOB检测指标较单一,完整体系的FOB观察组合试验不多见。FOB 观察组合试验能够大大降低新药将来在临床应用中的神经系统副作用,如惊厥风险、镇静、共济失调、震颤等,尽早发现潜在毒性,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人力资源浪费。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刘晓东;刘 李;俞蕴莉
    2011, 25(增刊): 92-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小檗碱治疗糖尿病已得到广泛地临床和动物实验认可,其作用机制一般认为促进糖的利用,胰岛素释放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然而小檗碱的口服吸收差,血药浓度低,其峰浓度低于10 ng·ml-1,难以达到体外细胞促胰岛素336 ng·ml-1~3360 ng·ml-1和促进糖利用1500 ng·ml-1的浓度。因此,用经典药动学理论不能解释小檗碱的降糖作用。鉴于胃肠道除了消化和吸收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分泌多种胃肠激素如类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等。我们提出肠道黏膜系统是小檗碱的作用靶点,通过影响糖消化酶(如二糖酶)活性和GLP-1释放发挥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本文综述我们在SCI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小檗碱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症状和胰岛素水平,这种改善与促进肠道GLP-1的释放、胰高血糖素原(proglucagon)mRNA和肠道L细胞的数目有关。小檗碱也提高正常大鼠的GLP-1和胰岛素水平。用NCI-H716细胞研究显示小檗碱能够促进NCI-H716细胞分泌GLP-1,这种作用与上调proglucagon mRNA和细胞PC1/3mRNA (促进proglucagon转化为GLP-1酶)表达,促进GLP-1的生物合成有关。PKC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小檗碱介导的促NCI-H716细胞分泌GLP-1的过程。以二糖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为靶点研究显示小檗碱能够逆转糖尿病引起的大鼠肠道粘膜细胞中二糖酶的活性,其作用机制不同于阿卡波糖,与抑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复合物(SI)mRNA的表达有关。小檗碱也能降低正常大鼠肠道黏膜细胞中二糖酶的活性和SI mRNA的表达,同时降低负荷蔗糖引起的血糖升高。Caco-2细胞结果显示小檗碱也能抑制二糖酶(蔗糖酶和麦芽糖)的活性及其SI mRNA的表达,其作用涉及PKA通路。上述结果提示小檗碱通过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系统,促进GLP-1释放和抑制二糖酶活性与表达,从而间接的发挥防治糖尿病作用。其成果可以解释尽管小檗碱口服吸收差,但仍然表现良好的降血糖作用的科学问题。对其他中药及其复方难吸收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许建华;余 靖;刘 洋;张连茹;黄慧卿;黄秀旺
    2011, 25(增刊): 63-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姜黄素新衍生物4-(4-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姜黄素(C086)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抑制作用,比较C086、姜黄素(Cur)以及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对含野生型bcr/abl的32D细胞(32Dwt),含bcr/abl不同点突变(Y253F, Q252H, T315I)的32D细胞(32DY253F, 32D Q252H, 32D T315I)的作用,并研究C086抗CML作用与其下调p210bcr/abl激活的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C086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及Dami、MEG-01等其它白血病细胞以及32Dwt, 32DY253F, 32D Q252H, 32D T315I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C086处理K562细胞24 h后,Annexin V-FITC/PI荧光染色法检测调亡率。观察C086对来源于CML的CD34+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086对K562细胞p210bcr/abl蛋白含量、p-STAT1, p-STAT5, p-Erk1/2, PKC, Hsp90, Hsp70的影响。结果 C086对K562等人白血病细胞均有很强的增殖抑制作用,呈量效、时效关系;不同浓度(1, 2和4 μg·ml-1)的C086可诱导K562细胞调亡,而且比姜黄素(Cur)敏感; C086可明显下调p210bcr/abl和PKC蛋白含量,这一作用与抑制hsp90有关,对p-STAT1, p-STAT5, p-ERK1/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Y253F, Q252H, T315I 等bcr/abl点突变细胞对STI571可产生显著的耐药,STI571对32DY253F, 32D Q252H, 32D T315I细胞的耐药性分别是32Dwt细胞的15.0, 18.0和169.0倍,而C086对上述bcr/abl点突变细胞的耐药性分别是32Dwt细胞的1.0, 1.5和0.9倍,与其母体Cur相似,但IC50均比Cur低2.6~3.9倍。结论 姜黄素衍生物C086有显著的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活性的作用,其作用与其抑制Hsp90,下调p210bcr/abl蛋白及其激活的信号途径有关。对Y253F, Q252H, T315I 等bcr/abl点突变细胞仍然敏感。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2011, 25(增刊): 135-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张 蕊;李 荣;宋浩静;滕燕妮;刘晓燕;袁桂艳;魏春敏;王本杰;郭瑞臣
    2011, 25(增刊): 105-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市售制剂为参比制剂,以血糖和胰岛素药效学参数为评价指标,对试验制剂进口伏格列波糖片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分析。方法 试验分三周期进行,Ⅰ期单纯蔗糖负荷试验,Ⅱ期和Ⅲ期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双周期双交叉口服给药后进行蔗糖负荷试验。健康志愿者70名,男性,按体重配对后随机分为两组,试验各周期口服蔗糖前取2个时间点样本,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均值为基础值;口服蔗糖后采集7个时间点样本,测定各血糖和胰岛素浓度,Ⅱ期和Ⅲ期在服用蔗糖前10 min分服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0.6 mg,清洗期3 d,每周期试验前后均进行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试验期间观察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计算各周期血糖和胰岛素AUC0-t,ΔCmax为实测Cmax与基础值之差。对单独服糖周期的血糖和胰岛素AUC0-t和ΔCmax与服用参比制剂或试验制剂后服糖的血糖和胰岛素AUC0-t和ΔCmax进行有效性、生物等效性及基础值有无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1)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与单独服糖比较,给药后血糖和胰岛素AUC0-t和ΔCmax有显著性降低(P<0.01),两制剂均有效。(2)方差分析和(1-2α)置信区间分析结果表明,90%置信区间内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血糖及胰岛素AUC0-t比值和ΔCmax比值范围均满足在0.8~1.25范围内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标准,两制剂基于血糖和胰岛素AUC0-t及ΔCmax评价生物等效。(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周期基础血糖及胰岛素浓度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11名服用参比制剂受试者和5名服用试验制剂受试者出院后出现轻度腹胀或腹泻,可能与试验药物有关,未服药治疗;实验室检查个别项目超出参考范围,但经医生诊断无临床意义;3名受试者因感冒导致发热,未服药治疗。结论 伏格列波糖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具有生物等效性,试验期间未见严重不良事件。
  • 临床药理
    高 梅;陈芊茜;田 硕;张 丽;张恒艾;于晓彦;吕 扬;杜冠华
    2011, 25(增刊): 107-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由于药物的不同晶型状态可以严重影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药物毒副作用及药品质量等,所以研究固体化学药物的晶型及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控制药物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奥美拉唑(omeprazole)系第一代苯并咪唑类质子泵抑制剂,其在临床应用时发现国内外不同厂家的制剂药效不一,价格也悬殊较大。为了探索奥美拉唑药效与晶型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血浆样品中奥美拉唑的HPLC测定方法,对奥美拉唑三种晶型(晶型C, D, E)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 实验取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 200~270 g,随机分成 3 组,每组6只,分别一次性灌胃给予奥美拉唑晶C、晶D、晶E 200 mg·kg-1。于给药后2 min, 5 min, 15 min, 30 min, 45 min, 1 h, 2 h, 3 h, 4 h, 6 h, 8 h, 12 h和24 h,由眼眶静脉丛取血于肝素化试管中,离心,取血浆0.2 ml用于HPLC分析。以采血时间为横坐标,以样品峰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为纵坐标制作吸收曲线,对三种晶型进行比较。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XDB-C18(5 μm,4.6×250 mm,USA),柱温 30℃,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 V/V),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302 nm,乙萘酚为内标,血样以乙酸乙酯提取,进样量30 μl,峰面积比定量。结果 奥美拉唑与乙萘酚在上述测定条件下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5 min和7.3 min,二者可以完全分离。低、中、高3种浓度奥美拉唑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5.80±4.1)%,(95.43±2.4)% 和(95.64±3.1)%。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RSD均小于5%。本法在0.025~25 μg·ml-1间线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025 μg·ml-1,相关系数r=0.9998。大鼠口服奥美拉唑三种晶型后均在5~15 min第一次达峰,2~4 h第二次达峰,表明奥美拉唑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可能存在肝肠循环,至12 h接近最低检测限。峰值比较晶C>晶D>晶E,表明奥美拉唑C晶型的吸收优于D和E晶型。利用专业软件Kinetica 5.0对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并进行两两比较。晶型C与晶型D的AUC值之间无显著差异,并且显著优于晶型E;晶型C的Cmax值显著高于晶型D和E。结合T1/2Tmax的结果分析,晶型C具有较好的吸收特性。讨论 以上研究结果为临床上不同奥美拉唑制剂药效不一的现象提供了实验依据。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优势晶型作为原料开发相应制剂,将是控制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的一种有效策略。
  • 临床药理
    秦 娣;李 俊;李 荣;陈昭琳
    2011, 25(增刊): 108-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7,3′-三乙酰橙皮素(TAHP)在大鼠血浆中活性代谢物橙皮素的浓度,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单剂量灌胃给予大鼠3个剂量的TAHP,血浆样品经β-葡萄糖醛酸酶水解后用HPLC法测定。采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0.5%冰醋酸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结果 橙皮素在0.05~2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各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 均小于10%。TAHP(50, 100和200 mg·kg-1)的代谢物橙皮素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h):1.13±1.30, 1.80±1.30和3.17±0.41;cmax(mg·L-1):0.90±0.13, 1.65±0.34和4.27±0.84;AUC(0-t)(mg·h·L-1):7.57±1.51, 17.84±1.81和61.67±19.04。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适用于TAH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单剂量口服TAHP3个剂量组的代谢物均呈线性关系,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
  • 临床药理
    孙加琳;杨世颖;吕 扬;杜冠华
    2011, 25(增刊): 108-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4种不同晶型卡马西平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特点,探讨药物晶型对于药物吸收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固体灌胃法给予SD大鼠不同晶型卡马西平固体原料,用HPLC法测定血浆卡马西平的浓度,以奥卡西平为内标,计算其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对四种晶型样品进行差异比较及机制探讨。结果 固体灌胃给予四种晶型卡马西平后,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值存在明显差异,测定值如下:cmax分别为8.76,13.18 ,16.26和9.42 μg·ml-1,差值最大可达86%;Tmax分别为8,1.5,1.5和1 h,达峰时间差距很大;AUC0→t分别为119.14,129.85,162.37和62.44 μg·ml-1·h,最大差距能达到160%;t1/2分别为4.56,2.52,5.76和1.60 h,能达到近三倍的差距。四种晶型卡马西平的平衡溶解度无差异,溶解速率差异显著。结论 不同晶型卡马西平经固体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晶型Ⅲ最为突出,在吸收速度和程度上都优于其他三种晶型,这可能与溶解速率不同有关。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何 蔚;周钰梅;陈伟伟;黄贤华;廖 芳
    2011, 25(增刊): 24-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花椒毒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短暂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损伤模型,缺血后1 h和12 h两次腹腔注射给予花椒毒酚2.5,5和10 mg·kg-1,再灌注24 h,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行为缺陷评分、脑水肿和脑梗死范围,分别用分光光度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法和放免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NF-κB p65和p-p38的表达及血清中IL-1β的含量。结果 花椒毒酚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行为缺陷评分,减轻脑水肿和降低脑梗死范围,降低脑组织中MPO的活性,抑制ICAM-1, NF-κB p65和p-p38表达,降低血清中IL-1β的含量。结论 花椒毒酚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抗脑缺血作用的机制之一。
  • 心脑血管药理
    杨 驰;郑咏秋;刘建勋
    2011, 25(增刊): 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丹皮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模型组,阳性药组,丹皮酚高、中、低剂量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ACO)后立即十二指肠给药,缺血1 h再灌注24 h, 给予各组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评分,测定脑匀浆NO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ERK1/2通路磷酸化的水平。结果 丹皮酚各剂量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的降低脑组织NO含量(P<0.01),并抑制海马组织pERK1/2表达(P<0.05)。结论 丹皮酚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O生成,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丹皮酚影响p-ERK1/2的表达,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袁秉祥
    2011, 25(增刊): 128-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投入和长周期使新药产业步入发展瓶颈,国际社会正努力寻找新的药品研发模式:基于模型新药研究;固定剂量复方药品(FDCs)等。FDCs是改善和提高药物整体疗效的多活性组分药固定剂量制剂,其研发除了遵循新药研发的普遍规律,还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理论和多因素、多水平分析技术。
    1. 药物相互作用发生在:① 共靶点,包括竞争性抑和受体增敏或脱敏;② 多靶点,靶点可以是药物信号接受器(受体等),也可以是信号蛋白或效应蛋白;③ 多环节,各单药可影响机能过程或代谢途径的多个环节或多个部位;④ 多效应的协同或拮抗,针对疾病症状、生化变化和合并症发挥协同或拮抗效应;⑤ 影响体内过程;⑥ 其他。
    2. FDCs研发技术要求:① 组方论证,包括合理性和最佳性,用药物相互作用理论论证FDCs改善疗效的理论基础,并论证组方的不可分离和最佳成药性;② 单药应是作用明确、机制清楚、临床疗效好、安全范围广、性质稳定、体内过程相似的上市药品,最好无专利保护,单药剂量应低于或偏低于单用剂量;③ 拆方分析贯穿FDCs研发全过程(临床前和临床研究);④ 全面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⑤ 定量分析,包括多因素、多水平分析和拆方研究;⑥ 组方大小,2~3个组分较常见;⑦ 国际尚未制定出统一的FDCs注册法规。
    3. FDCs研发技术路线是:基础临床基础临床或临床基础临床的反复过程。
  • 新药研究与开发
    赵 艳;尹智炜;任雷鸣
    2011, 25(增刊): 128-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多沙唑嗪增强5-HT诱发兔离体胃体纵行平滑肌收缩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纵行切取兔胃体上部胃大弯旁开1 cm处全肌层标本,去除黏膜,制备胃体纵行平滑肌标本。将肌条固定于含改良K-H液并充95%O2和5%CO2气体的浴槽中(37±0.5)℃。结果 多沙唑嗪3~30 μmol·L-1显著增强5-HT 0.03~30 μmol·L-1诱发的胃体纵肌收缩反应,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对映体的作用与多沙唑嗪相同。同浓度多沙唑嗪对卡巴胆碱及组胺诱发的胃体纵肌收缩反应无增强作用;酚苄明、阿托品或河鲀毒素对多沙唑嗪增强5-HT诱发的收缩反应无显著影响。在KCl预收缩的胃体纵肌标本,同浓度5-HT或多沙唑嗪均无明显的舒张效应。5-HT3受体阻断剂昂丹司琼对5-HT诱发的胃体纵肌收缩反应无显著影响,5-HT1激动剂乌拉地尔对胃体纵肌无明显作用。吲哚美辛1 μmol·L-1完全抑制5-HT诱发的胃体纵肌收缩反应。结论 多沙唑嗪选择性增强5HT诱发的兔离体胃体纵肌收缩反应;该增强效应与药物阻断α受体无关,且不具有手性药物的药效学立体选择性特征。5-HT诱发的收缩反应与5-HT1及5-HT3受体无关,但与前列腺素合成密切相关。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李 妤;何 婷;姚红锐;陆 瑶;柳 军;尚 靖
    2011, 25(增刊): 94-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及中药治疗中复杂的多靶点问题不仅贯穿于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的全过程,更是中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如何通过科学量化指标筛选有效部位,同时兼顾中医药理论多靶点,弱活性协同作用的整体性和特殊性,这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筛选中的共性技术,本研究通过多靶点角度探讨毛菊苣降脂药效物质基础,对中药有效部位的活性筛选提出新的思路。方法 以血清药理学方法对毛菊苣粗提物进行筛选;用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高脂模型验证所获入血成分的降脂药效;采用标准酶法测定入血成分对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影响;尼罗红荧光染色法测定HepG2细胞内脂滴的含量;ELISA, Western Blot等方法法测定对HepG2细胞内PPARγ, CD36, FATP5等指标的影响;以生物计算为指导开展成分间协同作用研究,并以所获得的降脂有效入血成分和计算结果为指导,提取了毛菊苣有效部位,考察了毛菊苣提取物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的降脂效果影响。结果 发现毛菊苣粗提物中有6个入血成分,其中CG-4, CG-10, CG-14可显著降低细胞内甘油三酯与脂滴的含量,同时均能明显降低CD36, FATP5的含量,增加 PPARγ的含量;所获得毛菊苣有效部位可以有效改善高脂模型大鼠肝脏和血中的甘油三酯、脂滴含量,降低肝脏内CD36, FATP5的含量,增加 PPARγ的含量。结论 以多靶点筛选思路为指导分离毛菊苣有效部位,体内外研究显示有较好的降脂活性,提示毛菊苣降脂的作用可能是多个组分的协同作用,明确了毛菊苣降脂的有效物质基础。对中药有效部位的活性筛选思路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黄 超;辛文妤;张 丹;张天泰;杜冠华
    2011, 25(增刊): 69-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DL0309为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从民族中药滇白珠提取的活性化合物,本课题对DL0309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建立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给予不同剂量DL0309,通过观察15 min内的扭体次数评价其镇痛作用;建立巴豆油合剂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给予不同剂量DL0309,通过观察耳肿胀程度及注射足趾肿胀程度,评价DL0309的抗炎作用。结果 DL0309在巴豆油合剂致耳肿胀模型中,中剂量(400 mg·kg-1)组和高剂量(800 mg·kg-1)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均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且高剂量(800 mg·kg-1)组作用效果优于阳性药组;DL0309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中,高剂量组的抗炎效果与阳性药组相近,与模型组相比均有良好的抗炎效果;DL0309在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中,低(200 mg·kg-1)、中(400 mg·kg-1)、高(800 mg·kg-1)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DL0309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结论 以上结果显示DL0309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刘建军;许 慧;王晓宇;林梅英;汤文建;张群林;陈飞虎
    2011, 25(增刊): 93-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鬼针聚炔苷(BPC)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0.2% 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水飞蓟素为阳性对照, 鬼针聚炔苷12.5, 25和50 mg·kg-1灌胃给药6 d, 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计算肝指数、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学法观察NF-κBP65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鬼针聚炔苷能够显著降低血清ALT, AST的含量;提高肝组织中SOD, GSH-Px的水平,降低MDA, NO的含量;能明显改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可以显著减少NF-κBP65的表达。结论 BPC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抑制NO产生,及抑制NF-κB表达等有关。
  • 中药药理
    刘庆山;张梓倩;段云霞;方 亮;何宏珉
    2011, 25(增刊): 93-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民族大复方是指我国少数民族医学中应用的方剂,一般用药超过十味或数十味。当前存在组方复杂、药效物质基础难以阐明等关键科学问题。探索民族大复方白脉散有效成分组并阐明其物质基础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首创闪式柱色谱线性梯度洗脱法对民族大复方粗提物进行划段分离,制备白脉散色谱组分75个,从而获得白脉散“全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组分进行色谱表征。建立DPPH自由基清除模型、神经元损伤保护模型和MMP-9抑制模型对大复方全组分进行快速筛选,并筛选多个组分组成有效成分组,在动物和细胞水平验证其活性。结果 确证了复方抗脑缺血通过多组分发挥作用,其中组分F2~5~F2~18清除自由基活性高于依达拉奉分;组分F2~12~F2~21等组分抗细胞氧糖剥夺损伤活性高于银杏叶提取物。F2~15在30~70 μg·ml-1范围内具有神经保护活性,在40 μg·ml-1时活性最高,可显著抑制OGD/R引起的神经元严重损伤,使细胞活力提高、乳酸脱氢酶漏出减少、细胞形态得到改善、凋亡与坏死细减少。F2~15可降低原代神经元胞内瞬时钙超载和活性氧水平,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通过降低促凋亡蛋白Bax和凋亡执行蛋白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作用于钙超载线粒体凋亡的神经元损伤通路各个环节,从而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有效成分组在动物水平也表现出明显的神经保护活性。结论 本实验创新性地将闪式柱色谱分离技术与高通量筛选技术相结合,在有效成分组理论指导下探索民族大复方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杨 晓
    2011, 25(增刊): 9-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组织稳态失衡是许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对于组织稳态遗传调控机制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我们实验室近年来一直研究TGF-β/Smad4信号通路维持组织稳态抑制疾病的生理功能和机制。利用组织特异性条件基因敲除技术,发现了Smad4通过调节组织干细胞动员和自我更新、细胞增殖和分化、细胞-细胞间相互作用,抑制皮肤癌、食管癌、骨质疏松、心肌肥厚、颅内出血等疾病的重要生理功能和机制。通过对脑血管内皮细胞Smad4基因敲除导致颅内出血小鼠模型的表型分析,阐明了脑血管内皮-周细胞相互作用维持血脑屏障和脑血管稳态的重要生理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为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和成人脑中风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模型。此外,我们最近的工作还揭示了受TGF-信号调节的非编码小RNA调节成肌分化和心脏稳态的功能和机制,并证明miR-27b可作为治疗心肌肥厚的靶分子,为理解TGF- β信号维持组织稳态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新的表观遗传机制。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刘凌佳;王 强;李宗葳;石晓医;金大庆;谭小月;龚俊波;张京玲
    2011, 25(增刊): 111-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衍生物,即可溶性更高,成本更低的厄贝沙坦氢溴酸盐在药效学方面与厄贝沙坦的比较。方法 正常的Wistar大鼠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实验大鼠分四组,每组6只,非高血压组,SHR组,SHR+厄贝沙坦组(厄标组)和SHR+厄贝沙坦氢溴酸盐组(厄氢组)。给药前1周、给药两周及停药后1周分别测定血压。给药剂量为厄贝沙坦氢溴酸盐60 mg·kg-1;厄贝沙坦60 mg·kg-1的剂量,SHR组给溶剂阿拉伯胶。停药2周后取肾脏进行HE染色形态学观察。结果 SHR大鼠给药前血压均为200 mmHg左右,SHR组的血压与给药前一致,而厄氢组和厄标组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基本降至140 mmHg左右,两组血压没有差异,停药后,厄标组血压很快恢复到给药前水平,而厄氢组血压虽有回升,却仍低于给药前水平。讨论 在给药期间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溴酸盐的降压作用基本一致,但停药后厄贝沙坦氢溴酸盐比厄贝沙坦药效持续时间更长,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王媛媛;张 琦;彭 洋;吴艳娜;宋君秋;刘艳霞
    2011, 25(增刊): 2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Captopril, Cap)对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该作用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 建立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T-SOD和Mn-SOD活力以及MDA含量;Hoechst 33258染色、caspase-3活性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9c2细胞PI3K/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高糖组比较,Cap10μmol·L-1及100 μmol·L-1均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82.81%±2.03%, 82.65%±2.55% vs 54.68%±2.28%, P<0.01);使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显著降低(250.9±8.8, 237.0±15.0 vs 631.7±19.5, P<0.01);T-SOD(17.99±1.89, 16.44±2.11 vs 10.92±1.45, P<0.01)及MnSOD活力(8.431±1.16, 8.153±1.09 vs 5.232±0.921, P<0.01)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1.333±0.083, 1.383±0.034 vs 4.062±0.068, P<0.01);Hoechst染色均能减轻细胞核凝聚,减少细胞碎片、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253.5%±11.4%, 271.1%±15.1% vs 520.8%±20.1%, P<0.01)。Cap 10 μmol·L-1及100 μmol·L-1均显著增加高糖损伤的H9c2细胞p-Akt蛋白的表达(P<0.01),当用LY294002(PI3K/Akt的抑制剂)预处理后,Cap的作用则被取消。结论 卡托普利可以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心脑血管药理
    杨 轶;刘居理;杨 敏
    2011, 25(增刊): 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变化的细胞器,在细胞中不断融合与分裂,形成紧密连接的线粒体网络。融合时可以形成长杆状、线状并紧密连接的立体线粒体网络;分裂时则可以形成颗粒状、点状散在分布的线粒体。这种融合与分裂的变化主要通过发动蛋白家族成员控制,并且越来越多的调控机制在逐渐被阐明。对于哺乳动物,控制线粒体融合的蛋白主要有Mfn1, Mfn2, Opa1;控制线粒体分裂的蛋白主要是Drp1;此外,线粒体外膜蛋白Fis1和Mff也参与了线粒的分裂。在这些蛋白的精确控制下,线粒体可在不断变化的生理环境中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这不仅对于线粒体的遗传以及维持其功能至关重要,还影响着细胞的生存状态。该变化过程参与了诸多生物学过程,如能量代谢、细胞的钙稳态、细胞凋亡等。研究表明,一旦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功能出现缺陷或其平衡受到干扰,会导致诸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本文主要对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生物学过程以及近些年有关该过程与心脏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郭 涛;寻 园;程 静;田会萍;庞来祥
    2011, 25(增刊): 101-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痘美乐颗粒治疗痤疮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测定小鼠睾酮含量及性器官系数,观察痘美乐颗粒对雄激素的影响;测定小鼠子宫指数,观察痘美乐颗粒对雌激素的影响;采用小鼠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模型,观察药物抗炎的作用;测定出血和凝血时间,评价药物的活血化瘀作用。结果 痘美乐颗粒能降低血清睾酮含量,减少精囊和前列腺系数,增加雌性小鼠子宫指数;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缩短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结论 痘美乐颗粒治疗座疮的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激素分泌,抗炎并有效缓解炎症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关。
  • 中药药理
    鲍娇琳;郭佳杰;陈修平;王一涛
    2011, 25(增刊): 100-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定葫芦素B(Cucurbitacin,CuB)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究产生MTT假阳性的原因。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uB(0-10 μmol·L-1)对PC12细胞的作用;显微镜形态观察、直接细胞计数和台盼蓝染色测定CuB处理后PC12细胞的增殖。JC-1染色、Hoechst33342染色、细胞周期实验以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CuB可显著“促进”PC12细胞增殖;明显诱导PC12细胞形态改变,降低PC12细胞数量。CuB对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影响,不诱导凋亡小体形成。此外,CuB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 Bcl-2, Caspase-7, -8, -9, PARP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对于PC12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讨论 在PC12细胞,CuB处理会产生MTT假阳性陷阱。CuB对PC12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无关。
  • 中药药理
    杨国旺;于明薇;王笑民;许炜茹
    2011, 25(增刊): 88-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以益气活血解毒为治法的临床有效方剂--化瘀丸对肿瘤生长及血栓形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造模后24 h随机分组并开始给药,实验分5组:模型组(无菌水10 ml·kg-1,ig,0.9%NaCl 10 ml·kg-1,ip)、低分子肝素组(无菌水10 ml·kg-1, ig,低分子肝素注射液100 u·kg-1, ip)、环磷酰胺(CTX)组(无菌水10 ml·kg-1, ig,CTX 50 mg·kg-1(1, 6, 11, 16 d), ip、化瘀丸组(化瘀丸4 g·kg-1,ig,0.9%NaCl 10 ml·kg-1,ip)、空白对照组(无菌水10 ml·kg-1, ig,0.9%NaCl 10 ml·kg-1, ip)、1 次/d,给药12或19 d。定期观察各组小鼠体重及肿瘤生长情况,接种后13, 20 d处死小鼠,检测瘤重、肺转移数, 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P-选择素、内皮素-1水平。结果 化瘀丸组小鼠瘤重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抑瘤率分别为34.97%(13 d)和31.52%(20 d),肺转移抑制率为83.25%(20 d)。20 d化瘀丸组小鼠血清ET-1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P-selectin, ET-1水平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并显著低于CTX组(P<0.01)。结论 化瘀丸作用于Lewis肺癌荷瘤鼠,具有一定抗肿瘤生长作用,并能降低荷瘤鼠异常升高的血栓形成相关因子水平。
  • 中药药理
    刘善文;李 媛;李华荣;马文波;朱林燕;叶文才;王立伟;陈丽新
    2011, 25(增刊): 99-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近年来发现传统中药小檗碱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癌作用,然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我们的前期报道氯通道参与H2O2及抗肿瘤药物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本项目拟研究小檗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氯通道的作用,从离子通道的角度阐明小檗碱的抗癌机制。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W480细胞电流,通过改变细胞容积及应用氯通道阻断剂分析小檗碱诱导氯电流的生理学及药理学特性。结果 SW480细胞在等渗液中有微弱且稳定的背景电流;细胞外给予10 nmol·L-1的小檗碱可诱发SW480细胞产生氯电流,潜伏期为(115.6±21.7)s;在±80 mV电压钳制下其平均电流密度可达(85.8±4.6)pA/pF和(-71.9±3.5)pA/pF;该电流对细胞容积改变敏感,细胞外高渗(渗透压约440 mOsm·L-1)使细胞皱缩可完全抑制该电流(n=4,P<0.01);氯通道阻断剂NPPB, Tamoxifen能显著地抑制该电流;NPPB对外向和内向电流的抑制率分别为(83.1±3.6)%和(82.9±2.7)% (n=5,P<0.01);Tamoxifen对外向和内向电流的抑制率分别为(95.6±1.2)%和(94.9±2.6)% (n=5,P<0.01)。结论 小檗碱可以激活结肠癌细胞(SW480)氯通道,氯通道很可能是小檗碱抗肿瘤作用的新靶点。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李朋梅;刘峻瑒;赵 莉;刘 晓;张相林
    2011, 25(增刊): 119-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霉酚酸能够非竞争性地结合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临床将其前体药物霉酚酸酯作为免疫抑制剂,广泛运用于器官移植患者。由于霉酚酸酯治疗窗窄,毒性反应较多,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较多,个体生物利用度变异较大,在临床运用时就有必要对其体内暴露量进行监测,使暴露量维持在治疗窗范围内,以降低毒性提高疗效。本文就临床使用的霉酚酸酯暴露量监测方法做一综述。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魏尔清;张纬萍;卢韵碧;方三华
    2011, 25(增刊): 43-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缺血、脑外伤等脑损伤后,脑内继发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花生四烯酸的5-脂氧酶产物半胱氨酰白三烯(LTC4, LTD4, LTE4),通过其受体(CysLT1和CysLT2受体)对炎症反应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我们已经报道CysLT1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脑外伤的保护作用,并研究了其表达分布、与细胞损伤的关系。近年来,对CysLT2受体与脑损伤的调节作用做了研究,得到一些新的发现。(1) 局灶性脑缺血后CysLT2受体脑内表达、分布特点 利用本实验室制备的CysLT2受体多克隆抗体,我们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该受体表达分布的时间和空间特点。在缺血中心区,CysLT2受体表达呈双峰特点,即12(6~24)h和14(7~28)d分别有两个表达高峰;急性期(24 h)主要分布在受损的神经元;后期(14 d)集中在增多、增大的小胶质细胞。在缺血周边区,24 h后CysLT2受体表达逐渐增高,主要分布在后期(14 d)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但在该区小胶质细胞的分布较少。这些结果提示,CysLT2受体主要介导急性期神经元缺血损伤、后期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调节。(2) CysLT2受体介导缺血性损伤后的小胶质细胞激活 缺氧缺糖(OGD)和LTD4(0.1~1000 nmol·L-1)可激活大鼠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形态改变、数量增加、吞噬功能增强。应用CysLT2受体shRNA慢病毒载体抑制其表达,可减轻OGD和LTD4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程度;并减轻混合培养中的小胶质细胞激活以及神经元OGD损伤程度。此外,CysLT2受体shRNA不仅抑制小胶质细胞CysLT2受体表达,还增加CysLT1受体表达,提示两种受体亚型间存在协同作用。(3) CysLT2受体介导星形胶质细胞导缺血性损伤及AQP4表达增高 OGD 4 h诱导较严重缺血损伤后,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AQP4以及CysLT2受体表达增高,CysLT2受拮抗剂Bay cysLT2可抑制OGD诱导的细胞损伤和AQP4表达增高。AQP4 siRNA抑制AQP4表达,可减轻星形胶质细胞OGD损伤。这些结果提示CysLT2受体介导星形胶质细胞缺血损伤后AQP4增高,而增高的AQP4介导细胞损伤。(4) CysLT2受体信号转导特点 在稳定转染hCysLT2受体的HEK293细胞,通过基因干预、抑制剂/拮抗剂等方法,发现LTC4或LTD4激活CysLT2受体后,诱导ERK1/2磷酸化,继而激活即早蛋白Egr-1,最后诱导炎症因子IL-8表达和释放增加。因此,表明CysLT2受体激活后,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过ERK1/2→Egr-1→IL-8途径。(5) CysLT2受体拮抗剂筛选 在高表达CysLT2受体的C6细胞,以LTD4(1 mol·L-1)诱导细胞内钙增高为指标,对系列合成化合物进行CysLT2受体拮抗活性的筛选,发现化合物DXW-1, 2, 13, 23, 29, 30能抑制LTD4诱导的细胞内钙升高,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由于长期缺乏商品化CysLT2受体选择性拮抗剂以及针对动物的特异性抗体(最近才开始问世),CysL2受体研究一直滞后。我们的研究表明,CysLT2受体在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起主要调节作用,并初步阐述了其信号转导特点,该受体亚型可能是新的脑缺血治疗靶点,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宋浩静;卜凡龙;魏春敏;袁桂艳;刘晓燕;王本杰;郭瑞臣
    2011, 25(增刊): 104-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进行Beagle犬单次多剂量(0.68, 2.73, 10.92 mg·kg-1)静脉点滴银杏内酯B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Beagle犬多次多剂量(7.35, 14.7和29.4 mg·kg-1)的毒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采用LC-MS法测定银杏内酯B经时血浓度,DAS2.0程序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及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cmax和AUC0-∞与剂量呈正相关外(R2分别为0.992,0.9996),MRT和t1/2无显著变化。在0.68至10.92 mg·kg-1范围内银杏内酯B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性别差异。毒代动力学结果果显示,静脉滴注7.35和14.7 mg·kg-1 GB,cmax和 AUC0-∞与剂量呈线性相关,但MRT和t1/2与剂量无关,但29.4 mg·kg-1剂量组的MRT和t1/2发生改变,cmax和AUC0-∞与剂量呈无相关,可能因毒性作用产生beagle犬药物代谢动力学发生改变。7.35和14.7 mg·kg-1剂量组连续静脉滴注180 d与滴注首日相比cmax和AUC0-∞明显增大,说明连续点滴银杏内酯B后可能在体内发生明显蓄积,但是29.4 mg·kg-1剂量组cmax和AUC0-∞与首日相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且组内个体差异较大。结论 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银杏内酯B在0.68~10.92 mg·kg-1药物代谢动力学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且药代动力学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毒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连续给药后银杏内酯B在beagle犬体内出现蓄积,且较高剂量可能对beagle犬产生毒性作用,影响其体内药物代谢过程,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潘振伟;王 宁;吕延杰;杨宝峰
    2011, 25(增刊): 17-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心肌纤维化是慢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重构、心功能逐渐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microRNAs是一类新的心血管疾病调控分子,同时也在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关键调控作用。本研究拟探讨miR-101a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和离体成纤维细胞培养模型,应用定量PCR、Western blot、组织学检测、超声、心功能检测以及腺病毒在体转染等技术和手段评价miR-101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结果 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四周后,定量PCR检测发现其心肌组织中miR-101a和miR-101b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向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后,miR-101a和miR-101b的表达量也明显降。向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中转入miR-101a后,其细胞数与胶原合成均受到抑制;同时转入AMO101a(miR-101的抑制剂,为其反义序列)后,miR-101a的抑制作用消失。同时,过表达miR-101a显著抑制了其靶蛋白c-Fos及其c-Fos下游蛋白TGFβ1的表达。应用siRNA技术干扰掉c-Fos或表达载体过表达c-Fos蛋白后,miR-101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消失。我们应用腺病毒载体将miR-101a过表达至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四周后,超声与血流动力学检测表明miR-101a治疗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增加,心室变化速率加大。另外,miR-101a治疗组大鼠梗死边缘区间质纤维化明显减弱,胶原量降低;c-Fos和TGFβ1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本研究表明,miR-101a的表达下调是慢性心肌梗死大鼠间质纤维化的原因之一,其机制与抑制c-Fos和TGFβ1通路有关;过表达miR-101a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 心脑血管药理
    朱海波
    2011, 25(增刊): 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手段对国家重大专项资助项目--调血脂创新候选药物WS070117分子机制进行探究,为其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和微量核磁波谱技术发现WS070117进入体内经酯酶水解很快转化为代谢产物M1。采用国际通用32P同位素标记、表面等离子共振、分子热动力学检测、园二色谱和核磁饱和差谱等技术探究其分子药靶。结果 WS070117在细胞内转化为磷酸化M1,在嘌呤环、苯环及乙酰基三个位点以疏水、静电和氢键等作用方式与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调节性γ亚基活性位点直接结合,通过别构激活和/或抑制磷酸酶对AMPKα亚基T172去磷酸化,使 AMPK活性增强,进而抑制AMPK信号通路下游反应元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合成调控蛋白--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促进脂肪酸氧化并抑制脂肪酸合成,AMPK特异性抑制剂Compound C或siRNA干扰AMPKγ亚基可抑制上述作用。采用高效液相、特异性抑制剂等技术手段证实受试品在细胞水平激活AMPK与其上游调控元件LKB-1, CaMKK及细胞AMP∶ATP 比值无关。讨论 WS070117通过直接激活作用使细胞内AMPK活性升高,促进其信号下游分子元件活性改变,从而发挥调血脂作用。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60-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黄正明
    2011, 25(增刊): 160-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马蹄金是旋花科植物(Convolvulaceae)马蹄金属植物(Dichondra J.R et G.Forst.) 的全草,主治急、慢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等症。本项目组从马蹄金中分离得到了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的单体马蹄金素,并对马蹄金素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100余个以马蹄金素为先导化合物的Y系列衍生物。通过体外、体内筛选实验证实其中一个衍生物Y101的疗效可靠,具有可重复性。“抗乙型病毒性肝炎新药Y101的研究开发”这一项目曾多次类为国家基金课题,如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和“十一五”基金课题等。该课题主要由天津药物研究院、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解放军302医院三方共同参与研究。本课题在体外以2.2.15细胞为对象研究Y101进行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用ELISA的方法测定Y101对2.2.15细胞HBsAg, 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47.09%和20.98% ;用RTPCR的方法对细胞内HBV DNA和cccDNA表达量进行测定,抑制率分别为83.4%和75.8% ;用同位素标记法对鸭乙肝病毒DNA多聚酶(DHBV RCs DNAP)的活性进行检测,发现Y101对该多聚酶活性无影响。体内实验以北京雏鸭为对象,半点杂交法测定鸭血清中DHBV DNA表达量,对DHBV DNA最高抑制率可达51.2%。从以上实验结果可推测出: Y101明显具有良好的抗乙肝病毒的活性,其抗乙肝病毒的作用不是通过抑制DNA聚合酶,而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细胞内cccDNA表达。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孙黔云;王彩娥;叶巧玲;鲍 娟
    2011, 25(增刊): 109-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眼镜蛇毒PⅢ型金属蛋白酶Atrase B对补体、血小板、内皮细胞的作用和机制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和潜在应用。方法 对目标蛋白的抗补体活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的作用、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以及抗补体介导急性肺损伤的作用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 Atrase B能有效抑制补体激活,其机制在于酶切补体的B因子和C6。Atrase B能有效抑制瑞斯托霉素、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机制在于酶切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而基于其结构中存在的RGD和类RGD结构,Atrase B也能抑制ADP, AA, PAF, collage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Atrase B能明显抑制补体激活引起的血小板膜P-selectin、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表达和血小板聚集。高剂量的Atrase B能诱导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和失巢凋亡。Atrase B通过抑制补体减少中性粒细胞在急性肺损伤组织中的聚集, 并明显降低TNF-α,ICAM-1和MPO的含量,从而有效减轻急性肺损伤。结论 眼镜蛇毒PⅢ型金属蛋白酶Atrase B具有多种基于其结构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目标蛋白在眼镜蛇毒中的生物学功能和意义,其抗补体与抗凝的作用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临床药理
    宋俊科
    2011, 25(增刊): 109-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HPLC-ECD测定丹酚酸A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150 mm ×416 mm,5.0 μm) 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1 NaH2PO4水(35∶65),流速为0.9 ml·min-1,检测电位为0.4 V,柱温为35℃。根据法拉第定律Q=nFN,色谱峰的峰面积应该与丹酚酸A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建立方法,进行丹酚酸A的绝对含量测定。结果 丹酚酸A进样量在6.25~20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可计算出丹酚酸A的含量。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可对丹酚酸A的含量进行测定。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8-1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8-1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9-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覃旺军;张敏;文睿婷;刘青;李语玲;王燕婷;梁建辉
    2011, 25(增刊): 46-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提示,单针吗啡诱导行为敏化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能被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干预的易损期,并与伏核中热激蛋白70(Hsp70)有关。本实验旨在对上述方面作一系统研究。 方法 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于实验第1天被注射吗啡(20 mg·kg-1, i.p.)或生理盐水。于第8天使用低剂量吗啡(5 mg·kg-1, i.p.)激发,测量自主活动。基因转录抑制剂AD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CHX被用于测量行为敏化形成的蛋白质合成依赖性,热休克蛋白70(hsp70)特异性抑制剂PES用于评价hsp70在敏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使用Western Blot测定急性吗啡对小鼠伏核处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 单针吗啡(20 mg·kg-1, i.p.)能够诱导C57BL/6J小鼠产生行为敏化反应;② AD或CHX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单针吗啡诱导行为敏化的形成,有效时间为吗啡给药后2 h或4 h;③ PES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单针吗啡诱导行为敏化的形成;4)单针吗啡(20 mg·kg-1,i.p.)给药0.5~1 h后,小鼠伏核处Hsp70的表达水平迅速增高,在4h后恢复正常水平。 结论 单针吗啡诱导行为敏化的形成期由新蛋白质合成依赖性的不稳定期和新蛋白质合成非依赖性的稳定期组成;热休克蛋白70在不稳定期发挥重要的作用。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5-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6-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7-1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王芳;杨静玉;范艳霞;赵亚男;彭珍;张玮;郭荣;吴春福
    2011, 25(增刊): 45-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了苹果多酚对乙醇所致的慢性中枢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大鼠长期饮用含乙醇水溶液的方式制备乙醇慢性中毒大鼠模型。Y迷宫、新物体辨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考察苹果多酚对乙醇所致学习记忆损伤的改善作用。通过检测MDA和NO含量,SOD, GSH和T-AOC活性考察苹果多酚对乙醇所致氧化损伤的改善作用。尼氏染色考察苹果多酚对乙醇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Y迷宫、新物体辨别和Morris水迷宫均显示苹果多酚可显著改善乙醇慢性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同时苹果多酚显著改善乙醇所致的海马中MDA和NO含量的升高及GSH和T-AOC活性的降低,显著改善乙醇所致的皮质中SOD和T-AOC活性的降低。苹果多酚能不同程度减少乙醇所致的大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损伤。 结论 苹果多酚能显著改善长期乙醇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4-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5-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6-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57-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6-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7-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2011, 25(增刊): 37-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果 伟;李文标;郭桂欣;孙 川;张 军;荣 璋
    2011, 25(增刊): 117-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国内主要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治疗药物监测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院组织结构、人员情况、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年样本数量、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等。调查对象为我国大陆地区三级和部分已开展TDM工作的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问卷回收后先进行真实性判断,再对无虚假作答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时间为2010年6-12月。共收集到58家医院信息,收回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问卷47份,回收率81.0%。受调查医院共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品种36个,2009年单个医院测定样本量超过4000例次的品种有氯氮平和另外五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锂浓度是最普及的检测项目。仅有55.3%的医院开展了室内质控,90%医院对于已开展的TDM项目既未进行室间比对,也未进行室间质评。结论 国内主要精神病专科医院已较为广泛地开展了精神药物TDM。未来应通过强化质量控制、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式促进TDM工作向深入发展。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范宝妍;朱海波
    2011, 25(增刊): 125-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中药调脂复方(专利申请尚未获批)是用于改善浊湿体质患者冠心病症状的临床验方。本研究对中药调脂复方五种组分(1~5号)调节脂代谢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高脂血症金黄地鼠为模式动物,造模两周后口服给予受试品,四周后动物取材,以生化试剂盒方法、病理切片、核磁共振代谢组学及快速蛋白分离技术检测生物样品内的脂代谢相关物质含量。结果 中药调脂复方的三种组分(2号、3号和4号)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的作用。肝脏病理切片观察可见,中药组较模型组脂肪变性减轻,脂滴明显减少。核磁共振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浆和肝脏中脂类以及乳酸、乙酸、丙氨酸等内源性代谢物含量升高,而胆碱类化合物、甜菜碱、牛磺酸、N-氧化三甲胺、葡萄糖及糖原含量降低,中药调脂复方2号、3号和4号组代谢物含量均有向正常回归的趋势。脂蛋白快速分离和荧光检测结果表明,3号组分有提升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运载胆固醇的能力。讨论 本研究应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和脂蛋白快速分离及荧光检测技术,对中药调脂复方的血脂调节作用进行全面精确的描述和评价,结果表明中药调脂复方3号组分对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减轻肝脏病变具有最明显的治疗效果。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冯 梅;向继洲;刘 慧
    2011, 25(增刊): 2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旨在研究EGFR是否参与了肾性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并初步探讨其参与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的“两肾一夹”(2K1C)Goldblatt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血压、左心室重量指数、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检测血管和心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以及主要的下游信号分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① 术后2周2K1C大鼠收缩压急剧升高,术后3周趋于稳定,至6周末实验结束时血压维持在150 mmHg以上,表明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建立成功。② 高血压大鼠左室重量指数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5),心肌Masson染色显示间质及血管周围的胶原增生明显。③ 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免疫组化和心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EGFR表达增强并伴ER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升高程度呈相关性。结论 EGFR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下游的MAPK/ERK通路有关。
  • 心脑血管药理
    刘建勋
    2011, 25(增刊): 2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病及神经损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居前列,社会影响和医学意义重大,目前缺乏系统和完整的符合中医药特点,靶向性明确的中药药效学评价的方法与体系。近年来,本课题组从靶向筛选、科学配伍、动物模型建立等方面,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损伤相关疾病药物的药效学评价技术及方法进行系列创新研究。
    在国家“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资助下,课题组在整体、细胞、分子水平建立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内)先进水平的脑血管病及神经损伤新模型、新方法和新技术,如:首次以"血脑屏障靶向活性筛选"的新思路,筛选治疗脑病的有效中药,以脑脊液药理和细胞间液药理的全新概念探索中药的作用机理与物质基础;首次建立生物微球致多发性脑梗塞及多发梗塞性痴呆新模型、自然衰老大鼠与APP转基因小鼠痴呆模型联合应用及小干扰RNA脑内注射等技术进行中药药效及机理研究;首次从自噬和神经发生、G蛋白偶联受体、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JNK信号通路等角度,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干预脑微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元凋亡及基因表达谱等的作用及机制。补充、完善了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神经损伤相关的中药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方法和技术,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的药理学研究体系,搭建了其药物药效学研究、评价平台,为提升我国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神经损伤中药药效学评价及研究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 心脑血管药理
    袁天翊;郭 晶;王夙博;方莲花;吕 扬;杜冠华
    2011, 25(增刊): 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实验旨在筛选ROCK1特异性抑制剂,进而评价其对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ELISA对115个化合物进行ROCK1抑制活性筛选;利用体外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进行缺氧及缺氧再灌注试验,采用MTT法及进行细胞上清LDH含量检测,观察115个化合物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在ROCK1抑制剂筛选中得到6个抑制率在50%以上的化合物(10 μg·ml-1);在心肌细胞缺氧模型中得到19个较好抑制LDH释放、8个增高细胞存活率的化合物;在心肌细胞缺氧再灌模型中得到33个抑制LDH释放、7个增高细胞存活率的化合物。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其中5个化合物既有对ROCK1较强的抑制作用,又对心肌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 经筛选得到5个对ROCK1抑制率大于50%的化合物,且它们在心肌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中表现出较好的保护作用,其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心脑血管药理
    曾国华;廖文娟;何 明;黄起壬
    2011, 25(增刊): 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研究油茶皂苷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阴离子交换蛋白-2 (AE2)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细胞株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 3组:① 正常对照组,② 高浓度葡萄糖组, ③ 油茶皂苷10 μmol·L-1处理组(SQS-10)除对照组外,均建立高糖损伤模型。MTT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ROS、线粒体膜电位及氯离子浓度的变化;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 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检测AE2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SQS处理后能显著提高HG损伤内皮细胞的存活率,且ROS水平下降、线粒体膜电位升高,氯离子浓度以及细胞凋亡率下降; AE2蛋白及mRNA的表达下调。结论 SQS有对抗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内皮细胞内氯过载进而下调AE2表达有关。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闫智勇;左长英;陈 冲;李少华;陈朝勇
    2011, 25(增刊): 60-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蜘蛛香总黄酮对肝癌H22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左腋皮下接种建立肝癌H22小鼠模型,予以高、中、低剂量蜘蛛香总黄酮灌胃,并设置模型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给药10 d后,解剖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应用小鼠全基因组基因芯片考察蜘蛛香总黄酮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蜘蛛香总黄酮中、低剂量组的平均瘤重明显下降(P<0.01或P<0.05),各组抑瘤率分别为45.32%, 30.06%, 25.97%。同时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组JAK/STAT信号通路中有9个基因表达同时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其中IFNA2的表达发生了上调,而CCND2, IFNG, IL10RA, IL20RB, IL2RB, PIK3CG, STAT1和STAT4的表达发生了下调。结论 蜘蛛香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肝癌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相关。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李 烨;王文敬;赵 明;彭师奇
    2011, 25(增刊): 67-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双吲哚乙酸甲酯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体内抗癌活性。本研究通过观察其对4种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化合物的小鼠急性亚急性毒性,进行其抗癌特异性研究。方法 采用HepG2, Bel7402, Huh7, Bel7402/5FU分析双吲哚甲酸乙酯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采用L02细胞分析化合物的体外肝细胞毒性;小鼠腹腔给药观察化合物体内给药的急性、亚急性毒性。结果 双吲哚乙酸甲酯类化合物对各种肝癌细胞系的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MMIA不同,Compound-1, -5, -7对L02细胞增殖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小鼠给予三种系列化合物后(100, 400和800 mg·kg-1),肝指数均显著的降低(P<0.05),但血清转氨酶的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进一步观察小鼠给予系列化合物(500 mg·kg-1)后24, 48和72 h,血清转氨酶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别。MMIA在小鼠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中均未显示显著的毒性反应。讨论 双吲哚乙酸甲酯类化合物对肝癌细胞及肝癌耐药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抗癌特异性。进一步的研究将深入探讨MMIA抗癌活性、抗肝癌特异性机制。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管文婕;吕雄文;杨万枝;张 磊;黄 成;李 俊
    2011, 25(增刊): 98-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咖啡因(caffeine)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中腺苷A2A受体介导的cAMP-PKA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给予不同浓度的caffeine,腺苷A2A受体拮抗剂ZM241385, 腺苷A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共同培养1 h后, 除正常组外给予终浓度为200 μmol·L-1的乙醛刺激, 48 h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细胞内cAMP含量,RT-PCR检测每组细胞中PKA活性,Ⅰ型前胶原氨端肽(procollagenⅠ N-terminal peptide, PⅠNP)、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rocollagenⅢ Nterminal peptide, PⅢNP)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affeine及ZM241385可显著降低乙醛刺激的HSC内cAMP含量,并且能明显下调PKA活性,以及ProcollagenⅠ, ProcollagenⅢ mRNA,CTGF蛋白过度表达,而CGS21680的作用则相反。caffeine及ZM241385合用CGS21680与单用CGS21680相比,作用可有所逆转。结论 caffeine能显著降低乙醛刺激的HSC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CTGF的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对腺苷A2A受体cAMP-PKA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 中药药理
    李世刚;陈 燕
    2011, 25(增刊): 99-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小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研究资木瓜多糖(CSPS)对小鼠AA病理改变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SPS高、低剂量(分别为400,200 mg·kg-1)组、阳性药醋酸泼尼松(PAT,5.6 mg·kg-1)组,每组10只。各组均于造模前1 d开始给药,2次/d,连续3 d;再于造模后第8天继续给药,2次/d,连续16 d。正常对照组、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小鼠足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建立AA动物模型,检测小鼠足爪的肿胀度,测定脾、胸腺、肝脏的指数, 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 IL-1β,IL-4的水平。结果 CSPS能有效减轻AA小鼠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肿胀,抑制免疫脏器指数的升高,抑制AA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AA小鼠脾细胞TNF-α,IL-1β的产生,提高IL-4含量。结论 CSPS对AA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1β释放,促进抗炎因子IL-4表达有关。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任惠霞;张 平;程 钢;夏 泉;黄赵刚
    2011, 25(增刊): 125-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正交实验法优选亮菌多糖的水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的回流提取方法,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物的多糖含量,以亮菌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料水比(A)、提取次数(B)、提取时间(C)、提取温度(D)4个因素对亮菌多糖提取的影响,采用L9 (34)正交设计表设计试验,统计分析结果,以获得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是提取温度,其次是料水比,再次是提取次数,最后是提取时间。结论 亮菌多糖的较优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3在100℃下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 中国药理学会-香港药理学会双边学术交流
    2011, 25(增刊): 140-1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张岫美;刘慧青;魏欣冰;傅风华;安 杰;孙 霞;王姿颖;娄海燕;宋宁宁;刘 睿
    2011, 25(增刊): 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对仍缺乏对其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且缺少对大多数患者安全有效而治疗方法及药物,因此,防治脑缺血的药物是持续研究的热点。我们近年以整体动物实验、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脑缺血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受体、细胞因子、酶,以及核转录因子等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某些化合物和传统中药的活性成份或其改构化合物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作用机制。
    1. 提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失调学说并研究作用于RAS系统的药物的治疗作用
    我们的研究证明,AngⅡ主要通过激动AT1受体,激活NAD(P)H氧化酶诱导产生活性氧,进而活化NF-κB促进ICAM-1, VCAM-1及E-selectin等的表达,引起BMEC损伤,破坏血脑屏障,参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可通过抑制MPO活性及ICAM-1的表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发挥到保护脑血管的作用。氯沙坦以及新型的高选择性,高亲和力非肽类AT1受体拮抗剂化合物EXP-2528可通过提高细胞自身的抗氧化活性,抑制AngⅡ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的增加、IκBα降解及NF-κB的活化等作用,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 提出神经血管单元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受体LRP1相互作用导致NVU通透性增加的细胞内机制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是NVU的核心结构,其结构基础是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细胞外基底膜以及星形胶质细胞与基底膜间的接触,其重要功能是调节物质从血管进入脑组织的通透性,从而保持神经元活动的微环境。
    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是美国FDA唯一批准的用于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后进行溶栓治疗的药物。研究表明,在缺血脑组织中内源性tPA活性增加,具有神经血管毒性作用,这与它的溶栓作用无关,而是tPA作为细胞因子在发挥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tPA通过与其相应受体LRP1结合,诱导LRP1胞外段脱落进入基底膜,这一过程伴随着神经血管单元通透性增加并形成血管周围水肿。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中,tPA增加导致LRP1激活,使LRP1胞内段(ICD)释放并进一步磷酸化Akt而激活pAkt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引起了NF-κB的活化,然后由NF-κB控制的基因,例如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开始其活化作用,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肿胀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终足与基底膜分离并形成血管周围水肿,最终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这一作用与tPA的底物纤溶酶原p无关,因为我们发现在plasminogin基因敲除小鼠,这种作用仍然存在。研究结果对血脑屏障调节的分子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3. 深入研究了几种中药活性成分和改构化合物对多种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1) 羟乙葛根素和乙酰葛根素的抗脑缺血作用:通过体内外实验全面系统的阐明了羟乙葛根素和乙酰葛根素对MCAO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证明其保护作用与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谷氨酸释放、减少NMDA受体NR1亚基的表达及抑制细胞内钙超载等有关。
    (2) 羟基红花黄色素A脑血管保护作用机制:通过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脑血管保护作用机制,证明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能通过减少MDA生成,提高SOD活性,增强脑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发挥脑保护作用。 
    (3) 丹皮酚的抗脑缺血作用:应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损伤模型证明,丹皮酚可显著降低大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损伤时细胞死亡率,减弱NMDA受体结合力,降低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NO 含量、NOS活性的升高。并证明,丹皮酚可明显改善大鼠皮质区细胞损伤,减少TLR4的表达、降低血清中IL-6含量,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率。丹皮酚减轻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程度,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内TLR4表达有关。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何泱;孙晓燕;姚婧璠;潘光鑫;张晓飞;贾庆忠
    2011, 25(增刊): 48-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对热痛和炎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影响,比较其镇痛疗效,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在热板致痛模型上筛选痛阈合格小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灌胃给予阿司匹林0.1, 0.2和0.4 g·kg-1,布洛芬0.2, 0.8 g·kg-1和阳性对照品罗通定0.04 gkg-1,溶剂对照组给予0.5%CMC-Na,并于给药后30, 60和120 min用PL-200型热痛仪测定小鼠舔后足掌时间作为痛阈,比较各给药组与溶剂组区别。在醋酸(0.6%)致炎性疼痛动物模型上,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临床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0.2 g·kg-1、布洛芬0.16 g·kg-1、双氯芬酸钠0.03 g·kg-1、罗通定0.04 g·kg-1,溶剂组同上,比较造模20 min内各给药组与溶剂组小鼠发生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扭体抑制百分率。 结果 热痛模型上,阿司匹林、布洛芬各剂量对小鼠痛阈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罗通定能显著延长小鼠痛阈(P<0.01);炎性疼痛模型上,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罗通定四种受试药物均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扭体抑制百分率分别为68%, 48%, 53%和43%。结论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对小鼠热痛无显著治疗作用,而对醋酸致炎症疼痛敏感有效,中枢性镇痛药物罗通定对上述两种疼痛模型均有效。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崔 晗;王晓娟;宦梦蕾;张伟东;张邦乐;周四元
    2011, 25(增刊): 107-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九节龙皂苷Ⅰ由川产九节龙中提取而得,体内外研究已证实其对多种肿瘤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抗肿瘤作用明显。目前关于九节龙皂苷Ⅰ的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尚不清楚。本文建立了九节龙皂苷Ⅰ在大鼠血浆的液相/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2~300 ng·ml-1,日间日内精密度均符合要求,检测方法灵敏,选择性高,专属性好。结果显示口服九节龙皂苷Ⅰ后在大鼠小肠内容物中可同时检测到九节龙皂苷Ⅰ原型药物及M1, M2, M3和M4四种代谢产物,而血浆中仅检测到M3 和M4两种产物;静脉给予1.5 mg·kg-1九节龙皂苷Ⅰ后,平均滞留时间MRT为3.2 h,总清除率为2.8 L·h-1·kg-1。提示九节龙皂苷Ⅰ口服给药后首先须在胃肠道内经代谢转化为皂苷元后才能吸收进入血浆,四种代谢产物中M3和 M4为可能的药理学活性成分。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李玉洁;陈 颖;杨 庆;翁小刚;邹丽娟;李 丹;朱晓新
    2011, 25(增刊): 80-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针对AS及其炎症反应的关键细胞成分,观察参莲提取物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TNFα诱导内皮细胞炎症损伤体外模型,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参莲提取物对HUVEC细胞骨架成分和胞浆游离钙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信号通路阻断观察参莲提取物对AS主要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1. 参莲提取物各剂量组可显著抑制HUVEC F-actin高表达和胞浆游离钙异常增高。2. 参莲提取物可抑制NFκBmRNA和蛋白高表达现象,对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未见显著影响。NFκB通路阻断剂PDTC可完全逆转参莲提取物对F-actin表达的抑制作用,PPARs通路阻断剂GW9662未见显著影响。3. 参莲提取物对NFκB p50炎性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减少IκB蛋白降解,对NFκB DNA结合活性无明显作用。蛋白酶体特异性抑制剂MG132可逆转参莲提取物对F-actin表达的抑制作用,IKK激酶特异性抑制剂Parthenolide无显著影响。结论 参莲提取物可有效防止炎性因子诱导下的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其作用主要与NFκB通路有关,其对IκB的调控主要是影响蛋白酶体对IκB的降解,与IκB 蛋白磷酸化活化无关。
  • 中药药理
    陆远富;吴 芹;张 锋;李利生;刘 杰;石京山
    2011, 25(增刊): 92-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不同的形式的汞化合物对肾脏转运体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应用安宫牛黄丸3000 mg·kg-1, 朱砂300 mg·kg-1, 甲基汞2.6 mg·kg-1和氯化汞32 mg·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44 d后,检测小鼠肾组织汞的含量以及肾脏转运体mRNA表达情况。结果 甲基汞和氯化汞灌胃给药44 d后,其肾组织总汞含量分别达121和35 μg·g-1,而朱砂和安宫牛黄丸分别为3.7 和0.9 μg·g-1。氯化汞和甲基汞引起肾基底外侧膜摄取转运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6倍)和3 (17~60倍)以及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4c1(3~8倍)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同时也引起肾刷状缘外排转运体如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4(3倍), 多药耐药蛋白(Mdr)1b (3~6 倍)和多药及毒性化合物外排转运体(Mate)2(3~11倍)mRNA表达水平增高;与之相比,氯化汞和甲基汞降低刷状缘摄取转运体如 Oat2 (6%~50%) 和 Oatp1a1(15%~50%)mRNA表达水平,而氯化汞、甲基汞和朱砂引起尿酸转运体(Urat)1 mRNA 表达水平增高。讨论 肾脏转运体是介导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肾脏分泌和重吸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排泄发挥着重要影响,实验发现:不同的汞化合物,引起肾汞蓄积不同;同时也发现:不同汞化合物反复暴露可引起小鼠肾转运体mRNA的表达改变。但肾脏转运体的改变是否是肾汞蓄积的机制之一,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 心脑血管药理
  • 心脑血管药理
    周家国;关永源;杨 慧;汤勇波;吕晓飞;刘 捷
    2011, 25(增刊): 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前期在证明ClC-3是平滑肌细胞容积调节性氯通道的重要组分的基础上,发现ClC-3氯通道参与调控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该通道的活性与高血压脑血管重构进程呈正相关。对ClC-3氯通道的抑制作用是他汀类药物逆转高血压脑血管重构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1)在内皮细胞,TNF-α在等渗条件下可激活一氯离子电流,该电流依赖于ClC-3氯通道的表达。2)氯通道阻断药,siRNA沉默ClC-3蛋白表达以及Clcn3基因敲除均可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及VCAM-1表达,同时抑制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3)Clcn3基因敲除可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的活化。4)降低胞内氯浓度促进TNF-α诱导的ICAM-1、VCAM-1表达以及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5)胞内氯浓度降低可增强TNF-α诱导的IKKβ磷酸化,进而促进IκBα磷酸化及降解,并最终增加p65由胞浆至胞核转位。上述结果提示ClC-3氯通道是防治血管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
  • 心脑血管药理
    牛 非;;胡金凤;陈乃宏
    2011, 25(增刊): 18-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H03对于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产生的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CH03(1.5,3和6 mg·kg-1)组和阳性药组(edaravone,6 mg·kg-1)。采用MCAO线栓法造模。MCAO 1 h后,舌下静脉给药,再灌24 h后,行为学评分;腹腔静脉取血,静置,离心取血清,检测TNF-α和IL-10;同时,分离MCAO模型大鼠右侧大脑,生理盐水匀浆,用于检测GSH-Px, CAT, T-SOD和MDA活力。结果MCAO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行为学评分明显增加,而低、中、高剂量CH03组行为学评分较假手术组有所降低(P<0.05);血样和组织匀浆检测表明,模型组较假手术组TNF-α含量及MDA活性显著增加,IL-10含量及GSH-Px, CAT和T-SOD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而低、中、高剂量CH03组TNF-α含量、MDA活性较同期模型组表达显著降低,IL-10含量、GSH-Px、CAT和T-SOD活性较同期模型组表达显著升高,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 低、中、高剂量CH03组可以改善MCAO模型大鼠行为学评分,并降低TNF-α含量及MDA活性,提高IL-10含量及GSH-Px, CAT和T-SOD活性,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脑缺血后炎症瀑布对脑神经元及细胞的进一步损伤。
  • 心脑血管药理
    曾 靖;黄志华;李良东;肖 海;黎 晓;曾雪亮
    2011, 25(增刊): 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3′-daidzein sulfonate sodium,DS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DD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行为评分、脑梗死范围、神经元坏死指数和脑水肿实验;DD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症因子实验;DD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抗氧化实验;DD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基因表达谱实验;DD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DD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cl-2, Bax, Caspases等基因表达实验。结果 DDS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行为评分、缩小脑梗死范围、减轻脑含水率及减少炎性细胞浸润;DDS可降低血清及脑组织中致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升高血清及脑组织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增强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区IL-10的表达;DDS可降低血清及脑组织中MPO的活性、降低血清TXA2的含量;DDS对血清或脑组织SOD, GSH-Px的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DDS明显降低血清LDH活性;DD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具有保护作用;DDS能够显著改变1869个基因mRNA的量,其中mRNA的量上调的有1084个基因,下调的有785个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涉及多个方面,如细胞凋亡调控基因、氧化应激基因、炎症相关基因、神经生长基因。结论 DD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心脑血管药理
    张建新;刘 芳;李兰芳;张勤增;丁艳艳;张新艳
    2011, 25(增刊): 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硫氢化钠(NaHS) 低、中、高剂量组和缺血+炔丙基甘氨酸(PPG)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检测血浆中H2S含量、心肌组织CSE活性;测定心肌线粒体活力、膜肿胀度及线粒体总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血浆H2S含量和心肌组织中CSE活性降低;心肌线粒体膜肿胀,线粒体活力下降;线粒体中MDA含量明显升高,ATP酶、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缺血组比较,缺血+NaH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H2S含量和心组织中CSE活性均升高;缺血+NaHS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减少,膜肿胀度减轻;缺血+NaHS低、中、高剂量组线粒体活力有所恢复,ATP酶、SOD、GSH-Px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PPG可部分减弱H2S的心肌保护作用(P<0.05或P<0.01)。结论 H2S可增强线粒体ATP酶、SOD、GSH-Px的活性,降低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从而起到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 心脑血管药理
    李春莉;黄文淑;刘息芳;张景海;吴春福
    2011, 25(增刊): 22-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重组蝎毒活性多肽ANEPIII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建立体外损伤模型,考察ANEPⅢ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应用膜片钳的全细胞记录模式研究ANEPⅢ(3~3000 nmol·L-1)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影响;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考察ANEPⅢ对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结果 ANEPⅢ可显著提高海马和皮质神经元谷氨酸损伤后细胞存活率;对BayK8644、谷氨酸、NMDA诱导的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i)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剂量依赖地降低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高压激活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电流幅值。讨论 ANEPⅢ对海马和皮质神经元谷氨酸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电压门控L型钙离子通道以及配体门控钙离子通道,拮抗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从而降低大鼠海马和皮质神经元兴奋性有关,这可能是ANEPⅢ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
  • 心脑血管药理
    罗大力;陈丽红;张 超;于新凤
    2011, 25(增刊): 19-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细胞内钙信号参与细胞内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以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研究细胞内钙信号的形式,形成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其调控将具有明显的生理和药理学意义。方法 在心肌细胞和非肌细胞通过钙探针,细胞和组织免疫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钙信号在细胞内发生的形式,分布,机制和调控。结果与讨论 1. 在心肌细胞:整体细胞内钙信号为ryanodine受体和L-钙通道介导的钙瞬变;局部钙信号(钙火花和钙波)可被ryanodine受体和三磷酸肌醇(IP3R)受体共同调控。同时,IP3R除肌浆网外,还分布在心肌细胞核和细胞间缝隙连接处,并调控核钙的释放和细胞间通讯。三磷酸肌醇/IP3R作为自主独立系统调节核钙稳定,其过度激活还可由于核钙的增高诱发整个细胞钙活动。2. 在非肌细胞(HEK293和Jurkat细胞):强刺激钙信号主要由IP3R介导的较快钙释放和容积性机制介导的持续性钙内流,生理性相关刺激则诱发持续性钙震荡。蛋白激酶C(PKC)激活使其二种亚型(PKCα和PKCβ)由细胞浆分布转位在细胞膜,内质网和细胞核,并显著抑制多种刺激剂诱发的细胞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而在心肌细胞PKC对钙的调控作用则明显不同。
  • 心脑血管药理
    吕延杰;蔡本志;艾 静;杨宝峰
    2011, 25(增刊): 19-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向多种组织分化的潜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在梗死性心脏疾病,BMSCs能明显改善心脏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为BMSCs是否能够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产生影响。方法 共培养大鼠BMSCs和新生乳鼠心肌细胞;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膜电流;蛋白印迹法检测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功能。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钙激活钾电流,(KCa), 瞬时外向钾电流(Ito), 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同干细胞培养6 d, 9 d时,乳鼠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缩短,无论是APD50还是APD90;共培养后,心肌细胞Ito电流增加,并且通道的激活、失活及通道的恢复时间有所改变;干细胞分泌高浓度的bFGF和IGF,并且bFGF能够增加Ito电流的表达;干细胞移植后,明显改善了心肌梗死心脏的心脏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室壁运动、和厚度;干细胞移植明显改善了梗死心肌中Kv1.5, Kv2.1, Kv4.2, Kv4.3, Kir2.1通道蛋白的表达。结论 干细胞移植改善了梗死心肌的心功能并且能够使降低的Kv1.5, Kv2.1, Kv4.2, Kv4.3, Kir2.1的表达明显恢复,干细胞通过分泌bFGF增加了乳鼠心肌细胞Ito的表达并参与了APD调解。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段晶晶;徐 峰
    2011, 25(增刊): 106-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5-氟尿嘧啶(5-FU)和环磷酰胺(CPA)在抑郁模型大鼠的体内药动学。方法 连续8周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实验动物抑郁模型,分2组,分别给予5-FU和CPA。另设2组对照组,分别给予5-FU和CPA。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SD大鼠在给药后不同的时间点血浆中5-FU和CPA的浓度。采用DAS药物动力学软件计算相应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5-FU在抑郁组和对照组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主要参数:cmax分别为38.34±3.13和(46.73±3.46)mg·L-1t1/2α分别为0.18±0.09和(0.28±0.05)h;t1/2β分别为1.10±0.43和(4.15±3.48)h;AUC0→∞分别为20.36±1.82和(26.85±2.68)mg·L-1·h;MRT0→∞分别为0.80±0.22和(2.68±2.26)h;CL分别为1.45±0.09和(1.10±0.09)L·h-1。CPA在两组大鼠体内药动学主要参数:cmax分别为13.23±1.16和(16.30±1.44)mg·L-1t1/2α分别为0.89±0.07和(0.21±0.17)h;t1/2β分别为7.52±3.13和(1.66±0.42)h;AUC0→∞分别为32.34±3.92和(55.40±10.84)mg·L-1·h;MRT0→∞分别为1.70±0.18和(1.97±0.20)h;Cl分别为0.48±0.04和(0.34±0.04)L·h-1,显示5-FU和CPA在抑郁组和对照组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存在差异(均有P<0.05)。结论 抑郁模型大鼠对5-FU与CPA的代谢可能有影响。

  • 临床药理
    陈 汇
    2011, 25(增刊): 107-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转化医学致力于突破基础医学及药物研发和临床医学间的屏障,通过双向的连续的(B to B)过程,以期填补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间的沟堑,实施以满足疾病治疗需求为目的的转化研究。转化医学理念对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近年来尽管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但新药研发高投入低产出、尤其是临床试验的高失败率引人深思。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实践转化研究,要认识因种属差异导致药物代谢的差异问题,实施转化就是要借助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高通量筛选和药物代谢分析等各种新技术,为新药研发创建新的模型和方法以便促进转化;利用和发展人源化的动物模型用以描述人的药动学特征及表型多态性,为解释不同基因型个体对药物反应的差异性提供有用工具;探索生物标记物或药物靶标并建立适于转化的药动/药效模型,用于表征和预测人类疾病发展过程和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为实现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的快速转化提供有效机制、途径和方法。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都霞;陈玲;林蒙蒙;王林;潘建春
    2011, 25(增刊): 46-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的拮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雌性ICR小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手术应激组、白藜芦醇组(15, 30, 60 mg·kg-1)、丙咪嗪组、17β雌二醇组,采用去卵巢法建立围绝经期模型,再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各药物干预组连续给药3周。通过强迫游泳实验和开野实验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BDNF/Bcl2蛋白表达,以分光光度法检测脑内SOD活性和MDA含量。 结果 与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比,手术应激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开野实验中水平活动和竖直活动均有下降,海马区BDNF/Bcl2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减少,以及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白藜芦醇30和60 mg·kg-1能明显改善小鼠行为学异常,增加海马区BDNF/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 白藜芦醇能拮抗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小鼠的行为异常,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加SOD活性和减少MDA含量有关。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围绝经期抑郁; 海马; 神经保护; 抗氧化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新药研究与开发
    何 新
    2011, 25(增刊): 124-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一种用于同步评价缓控释制剂释放/吸收特征的仿生系统,该仿生系统不但可以连续模拟人体生理状态下胃肠道pH变化,而且能够动态模拟缓控释制剂从胃移行至肠道崩解、释放,继而在肠道跨膜吸收的过程。考察缓控释制剂在仿生系统中释放度跨膜透过率Beagle犬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初级体内外相关性;基于转化医学模式,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整合和转换体内外研究信息,解决体外体内预测的一致性问题,完成从动物模型到人生物利用度评价的转化研究,提高缓控释制剂的成药性。
  • 新药研究与开发
    赵 瑞; 杜冠华
    2011, 25(增刊): 124-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抗抑郁药被WHO列为21世纪最需迫切开发的药物之一。为找到起效更快、毒性更小的药物,高通量、简便灵敏的筛选模型必不可少,本实验采用基于细胞株的荧光检测方法,建立了灵敏、可靠的5-HT转运体(SERT)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 RBL-2H3细胞是一种可以分泌5-HT并且具有SERT的细胞株,很好的模拟了5-HT能神经元的生理状态;ASP与单胺类转运体结合进入细胞内,并发出黄色荧光;当存在其他可与转运体结合化合物,同ASP进行竞争时,进入细胞内的ASP数量减少,通过比较荧光强度的变化,筛选作用于5-HT转运体的重摄取抑制剂。取6×108 L-1细胞悬液加入96孔板,每孔0.1 ml,待细胞贴壁生长良好时加入待筛样品10 μl,在37℃孵育1.5~3 h后,避光每孔加ASP染料10 μl(终浓度100 μmol·L-1),在37℃孵育1 h,以D-Hanks液洗2次,在激发波长475 nm,发射波长605 nm处读数,进行结果统计。结果 通过建立的5HT转运体抑制剂筛选模型,筛选了样品库编号为J21508-J21532;J25201-J35360共1万余样品,选择抑制率在40%~70%之间的样品356个进行复筛,每样品做3个重复,按照以上标准选择3个重复均符合阳性条件的样品结合MTT法,从中选择出具有一定的浓度剂量依赖性且毒性较小的化合物11个。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灵敏并且模拟了生理状态下的神经突触前膜,实验采用荧光检测克服了以往采用放射性实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为大规模开展筛选实验提供很好参考。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2011, 25(增刊): 122-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药理
    汝继玲;何晓静;孙亚欣;邱 枫;肇丽梅
    2011, 25(增刊): 105-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CBZ)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癫痫药物,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该药个体差异大,安全范围窄。目前关于ABCB1基因多态性与CBZ血药浓度相关性的研究少有报道。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ABCB1基因多态性对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入组无合并用药、肝肾功能良好的口服卡马西平癫痫患者275例,男175例,女100例,年龄2~74(14.28±9.37)岁。在服药达到稳态后采集血样,应用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经典的酚氯仿法提取样本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检测SNP位点C1236T, C3435T的基因型,PCR-测序法鉴定SNP位点G2677T/A的基因型。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各SNP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应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是否有差异。结果 为了消除卡马西平用药剂量不同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基因型与血药浓度/日公斤体重剂量(C0/D)的关系。结果显示C1236T, C3435T的TT, CT和CC基因型对应的调整后血药浓度(C0/D)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2677T/A组TT, AT, AA, GT, AG和GG对应的调整后血药浓度均值差别有显著性(P=0.009)。突变型TT, AT, AA和野生型GG对应的调整后血药浓度(C0/D)分别为0.89±0.61, 0.75±0.39, 0.49±0.16和0.58±0.26。TT基因型与GG基因型对应调整后的血药浓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虽然ABCB1基因SNP位点C1236T和C3435T的基因型多态性对口服卡马西平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没有影响,但SNP位点G2677T/A的TT基因型对应的调整后血药浓度(C0/D)显著高于GG型。提示ABCB1基因SNP位点G2677T/A的基因多态性对口服卡马西平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有影响,TT基因型的患者可适当减少药物使用剂量。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齐孟和;云彩麟;胡金凤;宁 娜;陈乃宏
    2011, 25(增刊): 90-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黄皮叶提取物对D-基半乳糖(D-GaIN)联合脂多糖(LPS)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黄皮叶提取物对C57BL/6小鼠进行灌胃,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双环醇300 mg·kg-1)、黄皮叶提取物低剂量组(600 mg·kg-1)、黄皮叶提取物中剂量组(1200 mg·kg-1)、黄皮叶提取物高剂量组(2400 mg·kg-1)及正常对照组,给药组造模前灌胃给药7 d,其他组给予生理盐水对照,最后一次给药后1 h,腹腔一次性注射D-GaIN(700 mg·kg-1)/LPS(10 μg·kg-1)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于24 h后摘除眼球取血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胆红素水平,以及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生化指标,并取肝脏做肝组织切片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以评价黄皮叶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黄皮叶提取物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D-GalN/LPS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中血清的ALT及AST含量(P<0.01),降低总胆红素,NO,LDH,GSH-Px等指标水平(P<0.05),病理切片观察到模型组肝组织大片坏死、淤血,黄皮叶提取物高剂量组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降低,中剂量组也有一定改善,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讨论 本实验发现黄皮叶提取物对D-GalN/LPS所致急性肝损伤的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岑彦艳;李小丽;刘 丹;蒋为薇;周 红
    2011, 25(增刊): 109-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新型放射増敏剂硫代寡核苷酸CpG ODN 107在小鼠体内血药浓度,并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内标法,血浆样品经Oasis HLB SPE柱净化富集后,以Agilent Extend-C18柱(150 mm×2.1 mm, 3.5 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05%氨溶液水=20∶80,流速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以负离子方式检测,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监测(MRM)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pG ODN 107的血药浓度在20~5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平均提取回收率在95.56%~104.72%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RE为-9.94%~11.24%。将该检测方法用于CpG ODN 107单次静脉注射(15 mg·kg-1)后在小鼠体内的动力学研究,经DAS药代动力学统计软件处理其体内过程符合三室模型,表观分布容积为0.795 L·kg-1,总清除率cl为0.005 L·min-1·kg-1t1/2αt1/2βt1/2γ分别为5.1,31.0和145.8 min。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可定量小鼠血浆中CpG ODN 107含量,适用于药动学研究。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孙芳玲;李林;王文;张兰
    2011, 25(增刊): 46-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Ca2+是在细胞增生、有丝分裂、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舒张、基因转录及信号传导等方面均发挥作用的信号分子。对神经系统来说,细胞内钙稳态与钙信号系统既是人脑神经网络整合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又是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C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神经元内钙稳态失调,钙离子浓度的病理性增加,以及大脑认知等功能钙信号通路中重要因子包括离子通道、G-蛋白偶联受体、泵及酶等的差异表达,进一步诱导或加速了神经细胞内蛋白表达和磷酸化的异常、神经细胞联系的减少和细胞坏死,最终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随着神经生物学、病理学、分子遗传学、药理学等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可以通过调控胞内钙信号及相关蛋白活性,来保护和修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AD和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和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靶点。本文主要介绍神经系统钙信号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李利生;陈 澜;王安斌;龚其海;杨丹莉;石京山
    2011, 25(增刊): 106-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大鼠肝微粒体P450及其部分亚型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月龄大鼠间的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将6月龄和18月龄SD雄性大鼠分别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淫羊藿苷组(6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4周。钙沉淀法提取肝微粒体,Real time RT-PCR法测定淫羊藿苷对CYP2E1, CYP3A mRNA表达的影响,一氧化碳还原差示光谱法测定肝微粒体P450总含量,比色法测定苯胺4-羟化酶(反映CYP2E1)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反映CYP3A)活性。结果 淫羊藿苷可抑制大鼠CYP2E1 mRNA的表达,降低CYP2E1活性;对6月龄大鼠CYP3A mRNA的表达和CYP3A活性有诱导作用,而对18月龄大鼠未见明显影响,存在月龄差异;淫羊藿苷可增加6月龄和18月龄大鼠的肝微粒体P450总含量且不同月龄大鼠之间未见明显差异。讨论 临床上多种药物合用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在代谢过程中发生率最高,90%以上的药物是通过肝药酶进行代谢的,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该酶的含量或活性会逐年降低,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还发现,ICA能够增加P450总含量,不存在月龄差异,提示临床上各年龄段人群ICA合用其他药物时可能加速后者的代谢,缩短作用时间。经CYP2E1代谢的药物较多(如对乙酰氨基酚、茶碱等),淫羊藿苷对各月龄大鼠的CYP2E1均具有抑制作用,可减慢经CYP2E1代谢的药物的代谢速度,作用时间延长。CYP3A与药物代谢关系密切,临床约60%的药物经CYP3A代谢,ICA对6月龄大鼠CYP3A具有诱导作用,而对18月龄大鼠未发现类似影响,因此,对该亚型的影响应结合年龄加以分析。
  • 精神神经药理
  • 精神神经药理
    宋睿;苟红艳;苏瑞斌;吴宁;李锦
    2011, 25(增刊): 43-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成瘾是一种长期使用成瘾性药物诱发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脑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但是对于药物成瘾,特别是精神兴奋剂成瘾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近年来研究表明,多巴胺D3受体(D3R)阻断剂最有希望成功地用于治疗药物成瘾和复吸。动物实验表明,D3R阻断剂或部分激动剂,如SB-277011A, NGB2904, BP-897等,能显著降低成瘾药物的奖赏效应及抑制复吸的发生;但是上述化合物由于存在选择性不高(可能导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灵长类动物中半衰期短(主要经肝脏P450酶代谢)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因此,克服目前D3R配体存在的缺点、获得新的选择性D3R阻断剂是当前防复吸药物研发的热点。YQA14是本课题组设计合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合物,离体研究表明,YQA14是迄今为止选择性最高的D3R阻断剂;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YQA14在人中的代谢稳定性可能较好。YQA14突破了当前D3R阻断剂研究的瓶颈问题,因此我们对其药效学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大鼠脑内电刺激奖赏、自身给药、条件性位置偏爱和行为敏化等成瘾和复吸模型中的研究显示,YQA14本身没有致依赖潜能、也不影响自然奖赏;能够显著减弱或抑制可卡因的奖赏效应,具体表现为显著抑制可卡因引起的奖赏增强的效应、抑制自身给药的觅药行为、条件位置性偏爱的形成和表达以及行为敏化的形成和表达;更为重要的是YQA14 能够显著抑制药物及相关环境线索诱导复吸行为的发生,而且在有效剂量范围内不引起镇静或厌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中,YQA14 选择性抑制WT小鼠的可卡因成瘾行为,对D3-/-小鼠无效,证实其通过在体阻断D3R 发挥抗可卡因成瘾和防复吸作用。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发现,新型高选择性D3R阻断剂YQA14具有抗可卡因成瘾和防复吸的药理学作用,而且起效剂量优于SB-277011A,有希望成为治疗可卡因成瘾的候选药物,我们已经申请了国际发明专利。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苏 琪;赵文娜;何 姣;谢人明;孙文基
    2011, 25(增刊): 90-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止血药应用历史悠久,且资源分布广泛,常见的就有300余种,其药性有寒、热、温、凉之别,如将其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在其研究中发现了大量的止血活性成分。本文对不同种类中药止血药药理作用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做以总结,包括其止血作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除止血作用以外的药理作用的研究方法。止血作用的研究中主要采用西药的药理研究方法,如测量其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数量、血浆复钙时间等。其他药理作用如保肝、抗肿瘤、镇痛、镇静、降血脂等。但在中药止血药的药理作用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少符合中医药临床用药理论的药理模型,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甚少,缺乏不同止血药的横向对比,以及中药止血药特色--化瘀止血药“止血不留瘀”的机制研究和炭药药理作用,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想法。
  • 中药药理
    陈维霞;张伟云
    2011, 25(增刊): 81-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冬虫夏草无性型真菌菌丝体中分离的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多糖组分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M2型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首先于培养的Ana-1小鼠巨噬细胞中加入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的培养上清,诱导Ana1细胞成M2型巨噬细胞。之后在M2型巨噬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虫草菌菌丝体多糖作用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清道夫受体(SR)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TNF-α, iNOS, IL-12p40和IL-10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核中NF-κB含量变化。结果 M2型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的SR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NF-α, iNOS 和IL-12p40的mRNA水平显著提高,IL-10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H22细胞上清诱导后细胞核中NF-κB含量降低,但加入多糖作用12 h后,Ana-1细胞核中NF-κB含量又回升。结论 该多糖可增强Ana-1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和NO的能力,抑制其分泌抗炎性细胞因子。H22细胞上清可抑制Ana-1细胞中NF-κB的激活,而该多糖使细胞中NF-κB重新被激活。因此,该多糖可调节巨噬细胞从M2型向M1型转变,并且NF-κB的激活可能是其调节巨噬细胞表现型的关键。
  • 中药药理
    张小丽;惠爱武;陈 萍;朱胤龙;陈瑞明
    2011, 25(增刊): 81-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稀针嗜兰孢孔菌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检测免疫器官重量及体内碳粒扩清能力和采用给予地塞米松25 mg·kg-1制备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稀针嗜兰孢孔菌0.24, 0.12和0.06 g·kg-1检测。结果 ① 稀针嗜兰孢孔菌0.24, 0.12和0.06 g·kg-1与造模组比较,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② 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稀针嗜兰孢孔菌0.24 g·kg-1与造模组比较,吞噬指数K值显著升高(P<0.01),对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具有明显的激活和增强作用。③ 稀针嗜兰孢孔菌0.24和0.12 g·kg-1与造模组比较,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 稀针嗜兰孢孔菌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陈小欢
    2011, 25(增刊): 110-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紫杉醇的浓度,同时通过动物实验比较紫杉醇脂质体和普通的紫杉醇注射液的药动学差异。方法 采用蛋白沉淀的方法处理血浆,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检测血浆中药物的浓度,人血浆药物浓度的测定按照标准选取临床上9名晚期癌症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分别在给药后0 min,15 min,30 min,45 min,1 h,1.5 h,2 h,4 h,6 h,8 h,12 h肘静脉采血,经适当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血样分析。动物实验部分,选取健康的SD大鼠,分为紫杉醇脂质体组和普通紫杉醇组,分别给药后0 min,5 min,15 min,30 min,45 min,1 h,1.5 h,2 h,4 h,6 h,8 h,12 h眼眶静脉丛采血,经过适当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 本实验所采用的蛋白沉淀方法具有较高的回收率,重复性较好,精密度高。通过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得出的药动学参数可以分析得出紫杉醇脂质体与普通紫杉醇注射液相比具有半衰期延长,达峰时间延迟,AUC增大。结论 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取样量少,操作简单,分离完全,结果可靠,回收率高,适用于临床紫杉醇的血浆中药物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且紫杉醇脂质体与普通紫杉醇注射液相比有更好地吸收,且具有缓释的特性。
  • 临床药理
    焦 正;陈 冰;钟明康
    2011, 25(增刊): 120-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逐步进入临床实践,以协助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随着TDM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逐步显露出一些局限性。例如,TDM主要强调药物浓度的测定,以是否达到经验性的浓度范围作为判断标准,而未考虑药物的效应,因此还不能真正达到个体化用药的目标。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目标浓度干预”(Target Concentration Intervention, TCI)。该理论是TDM的延伸,克服了TDM的一些缺陷,为个体化给药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方法和策略。其特点在于可利用所有的患者和疾病信息、综合考虑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行为,可分析和解释检测浓度和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计算达到目标效应所需的药物剂量。本文通过与TDM比较,详述TCI的理论和特点,包括目标浓度、目标效应、变异、药动学和药效学、群体研究的计算方法等。同时,列举了抗感染、抗癫痫药物治疗和器官移植领域应用TCI进行个体化给药的实例,以及常用的计算软件工具包,向国内同行介绍TCI的理论和方法,以期推动TDM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 中药药理
  • 中药药理
    郑娇娇;白雪婷;石刚刚
    2011, 25(增刊): 81-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海柳是粤东海域特有的一种海洋生物--黑角珊瑚,潮汕当地喜欢将其制成烟嘴来减轻吸烟的危害。历代本草都有关于海柳药用价值的记载,而目前对于其所含成分及生物活性了解甚少。本研究拟提取海柳挥发性成分(BCE),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CO2-SFE)技术对海柳中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提取;然后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S)和气质联用(GC-MS)对海柳中所含多种无机元素及其提取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初步鉴定;采用体外DPPH法、邻菲罗啉法测定BCE的抗氧化活性;Kirby-Bauer (KB) 纸片扩散法测试BCE的抗菌活性;建立小鼠被动吸烟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观察雾化吸入BCE(0.3 mg·ml-1, 1.5 mg·ml-1, 3 mg·ml-1)对烟雾损伤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并检测肺组织匀浆后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通过GC-MS分析BCE,共鉴定出15种化学成分,包括:磷酸三乙酯、丁羟甲苯、雪松醇、棕榈酸、角鲨烯、胆甾醇等。ICPS测出海柳中含有P, Ca, Mg, S, B, Si, Fe, Cu, Zn, Ba等13种无机元素。体外抗氧化实验显示BCE有清除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的作用。BCE还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最小抑菌浓度MIC为73 μg·μl-1)和表面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MIC为37 μg·μl-1)等革兰氏阳性菌,但对革兰氏阴性菌没有明显作用。被动吸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呈现典型的炎症病理变化,包括肺泡充血,肺泡腔和血管壁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等肺损伤性病变;而BCE雾化吸入能够明显减轻肺损伤程度;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各组剂量依赖地降低MPO和MDA水平,提高 SOD的活性(P<0.05)。结论 海柳中含有大量挥发性成分,并且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对吸烟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临床药理
  • 临床药理
    林玮玮;王长连;王华燕;焦 正;马春来;刘亦伟;郭仙忠;黄品芳
    2011, 25(增刊): 119-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基于定量给药的癫痫药物治疗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方法 筛选国内多中心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的稳态谷浓度数据,建立适合癫痫患者个体化给药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利用建模中心外数据验证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结合相关资料,编写癫痫教育材料和癫痫用药日记,指导患者用药。结果 马西平最终模型基本信息为: Ka(h-1)=1.2, Cl(Cl/F)(L/h) = 0.074×TAMTKMXP0.41×WT0.267×1.42(如合用苯妥因钠,否则为1)×1.18(如合用苯巴比妥,否则为1)×0.84(如年龄>65岁,否则为1),VV/F)(L)=1.21×WT;丙戊酸最终模型为:Ka(h-1)=1.9, Cl(Cl/F)(L/h)= 0.102×(WT/60)0.696×TAMTBWS0.197×1.37(如合用卡马西平,否则为1)×1.25(如合用苯妥因钠,否则为1)×1.12(如合用苯巴比妥,否则为1),V(V/F)(L)= 8.32×(WT/60);其中,Ka为吸收速率常数,Cl为表观清除率,V为表观分布容积,F为生物利用度,TAMTKMXP, TAMTBWS为卡马西平、丙戊酸的日剂量(mg·d-1),WT为体重(kg)。经建模中心外数据验证,所建模型预测能力较强。本研究编写的癫痫教育材料涵盖了癫痫患者需要了解和注意的基本信息,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患者做好日常生活的管理,对患者的癫痫控制带来帮助。本研究编写的《癫痫用药日记》可以帮助患者自我监控病情与疗效。每天记录用药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初步建立的临床药学服务项目包括定时给药、定量给药、癫痫健康教育、癫痫用药日记等四个部分。结论 临床药学服务有助于医疗团队,提高癫痫药物治疗质量。
  • 临床药理
    陈 冰;杨婉花
    2011, 25(增刊): 121-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万古霉素(vancomycin)是目前是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耐药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能够提高万古霉素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证实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AUC)与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 concentration, MIC)的比值(AUC/MIC)与药效相关。近年来将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PPK)与TDM相结合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多数万古霉素PPK模型主要是采用常规监测数据的回顾性研究,其中一室模型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新生儿、儿童、成人、不同疾病状况,均能很好地满足模型拟合及药动学参数估算的需要。万古霉素药动学参数受到体重、年龄、肾功能、合并用药等因素的影响。在建立PPK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最大后验Bayesian估计法对药动学参数进行个体化估算,只需采集稀疏的血药浓度数据和病理生理数据就可准确预测药动学参数。将PPK方法与TDM结合,应用Bayesian反馈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药动学参数;特别是随着药动/药效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加有助于临床医生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疗效同时减少耐药性的出现或避免药物毒性,使万古霉素在临床的使用更为合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 抗肿瘤及免疫药理
    邓志婷;冯 腾;戚 欣;王 鹏;宋春丽;陈雪红;李英霞;耿美玉;李 静
    2011, 25(增刊): 68-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本课题组前期大量筛选获得的CA4类似物MDS-11及其前药MDS-11P的靶向既成血管的抗肿瘤成药性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SPR技术、体外微管聚集实验、Westernblot分析及细胞水平免疫荧光研究MDS-11与微管的结合情况及其功能;体外内皮管腔培养及大鼠动脉环培养实验研究MDS-11对既成管腔的破坏作用;采用磷酸酯化的方法制备了MDS-11的前药MDS-11P;采用HE 染色、抗体免疫组化、Hoechst33342尾静脉注射染色方法观察MDS-11P体内肿瘤血管的破坏作用;小鼠肝癌及裸鼠人肺癌A549移植瘤模型观察MDS-11P的抗肿瘤作用。最后对MDS11P的早期毒理、药代及分布、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MDS-11可以剂量依赖地与微管结合并抑制微管的聚集;MDS-11可以迅速破坏HUVEC形成的管腔,而对动脉环生长的血管破坏较小;单剂量一次MDS-11给药能引起肿瘤内部血管明显减少并导致肿瘤细胞大面积坏死;多剂量连续给药发现MDS-11P可以明显抑制小鼠肝癌及裸鼠人肺的生长,抑瘤率与CA4P组无明显差别(P=0.23),且小鼠体重较CAP组明显增加, 表现出更好的耐受性;MDS-11P在小鼠上最大耐受量为1200 mg·kg-1,体内MDS-11P可迅速转化为MDS-11,并在体内作用后迅速消除,安全范围大。药物在心脏中分布较少,以原型代谢为主。讨论 与CA4P相比,MDS-11P是一个结构新颖,靶向肿瘤既成血管、成药性较好的抗肿瘤候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