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25, 39(10):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陈杉珊, 赖苗军, 周漪颖, 刘慧珍, 王方敏, 王雨婷, 周文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孤啡肽受体(NOPR)激动剂Ro 64-6198对大鼠海洛因奖赏效应、奖赏动机和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进行海洛因奖赏效应、奖赏动机测试、线索诱导复吸、海洛因引燃诱导的复吸测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固定比率1强化程序训练海洛因0.05 mg·kg-1自身给药,建立稳定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溶剂组(1% DMSO,sc)和Ro 64-6198(0.3、1和3 mg·kg-1,sc)处理组,每组6只,分别sc给予相应药物,30 min后进行奖赏效应测试,恢复1 d训练后再次随机分组,在累进比率程序下进行奖赏动机测试,处理同奖赏效应测试。在完成奖赏效应和动机测试后,大鼠戒断14 d,并进行连续3 d消退训练。第31天进行条件性线索(CS)诱导的复吸测试,将大鼠随机分为溶剂组(1% DMSO,sc)、Ro 64-6198(0.3、1和3 mg·kg-1,sc)处理组,每组6只,测试前30 min sc给予溶剂或相应药物。第32天,大鼠随机分为溶剂组(1% DMSO,sc),海洛因引燃组,Ro 64-6198(0.3、1和3 mg·kg-1,sc)处理组,每组6只。除溶剂组外,各组在测试前10 min ip给予海洛因0.5 mg·kg-1,进行海洛因引燃诱导(0.5 mg·kg-1,ip)的复吸测试。在另一组CS诱导的复吸测试中,将大鼠随机分成溶剂组(1% DMSO,sc)和Ro 64-6198 1 mg·kg-1单独处理组、SB-612111 1 mg·kg-1单独处理组、Ro 64-6198和SB-612111联合处理组(各1 mg·kg-1,sc),每组6只,分别sc给予溶剂或相应药物,30 min后进行CS诱导的复吸测试。复吸测试结束后,取腹侧被盖区(VTA)组织,将组织分为空白组、溶剂组(1% DMSO,sc)和Ro 64-6198 1 mg·kg-1处理组,每组3只,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VTA中NOPR及磷酸化CREB(p-CREB)的定位与表达水平,分组及处理同Western印迹法实验。结果  急性给予Ro 64-6198 3 mg·kg-1可降低海洛因摄入量及动机断点值,Ro 64-6198 0.3、1和3 mg·kg-1能显著降低完成最后一针的有效鼻触数。在复吸行为测试中,Ro 64-6198 1和3 mg·kg-1显著抑制CS和海洛因引燃诱导的复吸行为,Ro 64-6198 1 mg·kg-1的抑制效应在联合给予NOPR 1 mg·kg-1拮抗剂SB-612111后消失。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溶剂组相比,Ro 64-6198 1 mg·kg-1处理使线索暴露后VTA中p-CREB及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溶剂组相比,Ro 64-6198 1 mg·kg-1处理使酪氨酸羟化酶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中NOPR及p-CREB表达水平升高,而小清蛋白阳性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中NOPR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NOPR激动剂抑制海洛因奖赏效应、奖赏动机及由条件性线索或海洛因引燃所诱导的复吸行为。NOPR激活可能通过调节VTA的CREB/BDNF信号通路,介导海洛因复吸行为。
  • 论著
    王罡贻, 王志媛, 曹丹旎, 吴 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羟基酪醇羟丁酸酯(HTHB)对急性睡眠剥夺致小鼠认知能力下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雄性 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HTHB 30、60和120 mg·kg-1组、正常+HT 19.25、38.5和 77 mg·kg-1组、睡眠剥夺(SD)模型组、SD+HTHB 30、60和120 mg·kg-1组及SD+HT 19.25、38.5和77 m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给药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转棒睡眠剥夺仪建立72~96 h急性睡眠剥夺模型。在Y迷宫与新物体识别实验中评估多剂量效应后,选取有效剂量HTHB 60 mg·kg-1和HT 38.5 mg·kg-1,在视觉 辨别任务中对正常对照组、正常+HTHB 60 mg·kg-1组、正常+HT 38.5 mg·kg-1组、SD 模型组、SD+HTHB 60 mg·kg-1组和SD+HT 38.5 mg·kg-1组进行测试。小鼠的认知行为学检测包括:采用Y迷宫自发交替实验 检测空间工作记忆,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物体识别记忆,采用两项选择视觉辨别实验检测视觉辨别认 知加工能力;生化指标检测包括:采用ELISA检测海马组织活性氧(ROS)水平,采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法检测 海马组织ATP含量。结果  HTHB及羟基酪醇对正常状态小鼠的活动水平和空间工作记忆、物体识别记忆、 视觉辨别认知加工能力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自发交替率显著降低、新物体识别 指数显著降低、视觉辨别正确率在睡眠剥夺48和96 h时间点显著降低,海马组织ROS水平显著升高、ATP 含量显著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模型+羟基酪醇38.5和77 mg·kg-1组小鼠自发交替率显著升高,而其他检测 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模型+HTHB 60和120 mg·kg-1组小鼠自发交替率显著升高、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升 高,模型+HTHB 60 mg·kg-1组视觉辨别正确率在48和96 h时间点显著升高、海马组织ROS水平显著降低、 ATP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HTHB能够改善急性睡眠剥夺所致小鼠空间工作记忆、物体识别记忆、视觉辨别认 知加工能力下降,增强线粒体抗氧化及能量代谢可能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机制之一。
  • 论著
    石英贤, 李 硕, 黄雨龙, 成 昕, 单定夺, 张有志, 王恒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菊苣多糖对低压低氧暴露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菊苣多糖 150、300和600 mg·kg-1组。每天ig给药1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菊苣多糖组给予相应药物。预给药14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放置在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模拟7 000 m海拔高度)中建立低压低氧模型,期间继续给药,每天记录小鼠体重。造模7 d后,通过跑步机疲劳实验评估运动耐力;HE染色观察肺、肝和骨骼肌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中乳酸和尿素氮及肝和骨骼肌中糖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骨骼肌组织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OXⅣ)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模型+菊苣多糖 600 mg·kg-1组低压低氧暴露小鼠运动耐力显著提升,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明显恢复,肺、肝和骨骼肌组织的病理损伤减轻,血清中乳酸和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肝和骨骼肌中糖原含量、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骨骼肌中p-AMPK、PGC-1α和COXⅣ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菊苣多糖通过减少小鼠代谢产物累积、增加糖原储备及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显著缓解高原低氧导致的疲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有关。
  • 论著
    王建宇, 林芮汁, 赵欣然, 魏雅婧, 王 淋, 赵秀丽, 杨 军, 王永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肺组织磷脂及其磷脂酶A2(PLA2)分解产物溶血磷脂和脂肪酸对小鼠的急性肺损伤效应。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① 溶剂对照组和PLA2组;② 溶剂对照组、甘油磷脂二油酰基磷脂酰丝氨酸(DOPS)组、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丝氨酸(DPPS)组、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OPE)组、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组和1-硬脂酰基-2-油酰基磷脂酰胆碱(SOPC)组;③ 溶剂对照组、脂肪酸棕榈酸组和油酸组;④ 溶剂对照组、溶血磷脂1-油酰基-sn-甘油-3-磷酸丝氨酸(18∶1 LysoPS)组、1-十八烷酰基-sn-甘油-3-磷酸丝氨酸(18∶0 LysoPS)组、1-十六烷酰基-sn-甘油-3-磷酸丝氨酸(16∶0 LysoPS)组、1-十六烷酰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16∶0 LysoPE)组和1-十六烷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16∶0 LysoPC)组;⑤ 溶剂对照组、PLA2组、DPPC组、棕榈酸组、16∶0 LysoPC组、16∶0 LysoPS组和18∶1 LysoPS组。小鼠麻醉后,溶剂对照组、PLA2组和其他实验组分别雾化给予PBS、2.1 μg·kg-1 PLA2 PBS溶液和2.5 mg·kg-1相应物质的PBS溶液50 μL。记录分组①小鼠的死亡时间,绘制生存曲线;于给药后1 h取分组①②③④小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于处理后2 h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分组⑤小鼠肺组织血流量,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气,采用全身体积描记系统检测小鼠肺功能;于处理后6 h采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分组⑤小鼠血细胞。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LA2组肺组织表现出严重病理变化,并伴有大量炎症浸润和肺间质增厚,240 min内小鼠全部死亡;各甘油磷脂组小鼠肺泡结构清晰,肺泡壁完整且连续,肺泡腔透亮,肺泡间隔偶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各脂肪酸组小鼠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溶血磷脂16∶0 LysoPE和16∶0 LysoPC组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但18∶1 LysoPS、18∶0 LysoPS和16∶0 LysoPS组肺组织出现斑块状出血、肺泡间质性水肿、肺泡壁厚度增加、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等病理改变。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6∶0 LysoPS组和18∶1 LysoPS组HE结果病理评分增加;16∶0 LysoPS组肺损伤面积百分比显著升高。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6∶0 LysoPS组血流平均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LA2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下降;16∶0 LysoPS组和18∶1 LysoPS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上升;16∶0 LysoPS 组呼气时间、呼吸末压力和增强呼气间歇显著上升,潮气量、呼气量和分钟潮气量显著下降; 18∶1 LysoPS 组分钟潮气量显著下降;各脂质和PLA2雾化后小鼠血中,除16∶0 LysoPS组的中性粒细胞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外,其余炎症细胞浓度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肺组织磷脂及其PLA2分解产物脂肪酸均不引发小鼠严重肺损伤,而分解产物溶血磷脂,尤其溶血磷脂酰丝氨酸,能引发较为明显的肺损伤。
  • 论著
    黄雨龙, 李 硕, 石英贤, 苏贵新, 张金水, 郑志兵, 邓 云, 张有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sGC003改善小鼠高原肺水肿(HAPE)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地塞米松4 mg·kg-1组(前6 d ig给予生理盐水,第7和第8天 ig给予地塞米松4 mg·kg-1)、模型+利奥西呱10 mg·kg-1组(造模前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模型+sGC003 5和10 mg·kg-1组(造模前 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第7天给药1 h后,气管滴注脂多糖 4 mg·kg-1,置于低氧环境诱导HAPE模型。造模24 h后,测定小鼠呼气时间、吸气末间隙,以及增强呼气间歇和呼吸频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sGC、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磷酸鸟苷(cGMP)、IL-6和IL-1β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W/D和IL-1β水平及呼气时间、吸气末间隙、增强呼气间歇,以及血清IL-1β、HIF-1α和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呼吸频率、血清sGC和cGMP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模型+地塞米松4 mg·kg-1组和模型+sGC003 10 mg·kg-1组呼气时间、吸气末间隙、增强呼气间歇、肺组织W/D和IL-1β水平及血清中IL-1β、HIF-1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模型+地塞米松4 mg·kg-1组呼吸频率和血清sGC水平显著升高;模型+sGC003 10 mg·kg-1组呼吸频率、血清sGC和cGMP水平及肺组织VASP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模型+利奥西呱10 mg·kg-1组肺组织W/D、血清IL-1β和HIF-1α水平显著降低,血清sGC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sGC003可改善HAPE小鼠模型肺功能,通过激活sGC/cGMP通路抑制肺组织炎症,降低肺水肿程度。
  • 论著
    孟 繁, 任梦杨, 邢昊楠, 高秀丽, 郑爱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b(Lamp2b)修饰对工程化外泌体疫苗黏膜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构建Lamp2b-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融合蛋白质粒,并转染小鼠树突状细胞系DC2.4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Lamp2b-RBD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评价Lamp2b-RBD细胞阳性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Lamp2b-RBD细胞定位;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子示踪分析仪分别测定外泌体的形态和粒径分布;Western印迹法验证外泌体中标志蛋白〔分化群抗原9(CD9)、CD63、程序性细胞死亡6相互作用蛋白(Alix)、高尔基体蛋白亚家族A成员2(GM130)〕和Lamp2b-RBD重组蛋白表达。体内实验:①将雌性BALB/c小鼠分为Lamp2b-RBD-Exo组和脂质纳米粒(LNPs)组,通过气管给药进行黏膜免疫,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肺组织滞留能力;②将雌性BALB/c 小鼠分为安慰剂组(PBS组)、Lamp2b-RBD-Exo气管给药组、Lamp2b-RBD-Exo肌肉注射组,于第0和第14天进行接种,第7和第21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RBD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肺泡灌洗液中RBD 特异性IgA和IgG 抗体的滴度。结果  体外实验:Lamp2b-RBD的阳性细胞率为71.16%,Lamp2b-RBD基因表达量较细胞对照组上调1 979倍,且Lamp2b-RBD重组蛋白成功表达在细胞膜;提取的工程化外泌体形态规整,粒径大小约124 nm,高表达阳性标记物CD9、CD63和Alix,不表达阴性标记物GM130,每109个外泌体携带3 009 pg RBD蛋白。体内实验:给药4 h后,Lamp2b-RBD-Exo组和LNPs组小鼠肺组织均出现荧光信号,24 h后LNPs组荧光信号转移至肝,Lamp2b-RBD-Exo组荧光信号由气管向细支气管及肺组织扩散,分布与滞留能力显著优于LNPs组;免疫7 d后,Lamp2b-RBD-Exo气管给药组和Lamp2b-RBD-Exo肌肉注射组均能诱导RBD特异性的IgG抗体滴度,免疫21 d后,Lamp2b-RBD-Exo引起更高水平的RBD特异性免疫应答,其血清中IgG滴度达1∶8 100,肺泡灌洗液IgA滴度达1∶300;Lamp2b-RBD-Exo肌肉注射组未在肺泡灌洗液中未检测到RBD特异性的IgA抗体滴度。结论  Lamp2b-RBD修饰可成功负载RBD蛋白并增加工程化外泌体在肺实质部位的滞留能力,诱导抗原特异性黏膜免疫应答。
  • 综述
  • 综述
    张宝丹, 唐婧姝, 彭 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炎症通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过度激活在阿尔茨海默病、缺血性脑卒中、创伤性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驱动神经元损伤。NLRP3炎症小体由NLRP3受体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和胱天蛋白酶1组成,经经典途径或非经典途径活化后会释放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并诱导细胞焦亡。临床证据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与β淀粉样蛋白共定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单核细胞NLRP3特异性上调,脑卒中患者血清NLRP3水平与梗死体积正相关,提示其可作为关键治疗靶点。本文对NLRP3炎症小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和靶向NLRP3炎症小体的神经系统疾病候选新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其靶向策略包括直接抑制剂、上游调控剂和下游阻断剂。但由于血脑屏障、模型局限性和脱靶毒性等挑战,靶向NLRP3炎症小体小分子抑制剂的临床转化仍存在局限性,而纳米载体、AI辅助设计及新靶点探索目前研发的突破方向。未来需结合类器官模型与精准分型,推动其临床转化。
  • 综述
    钱冰露, 袁 铖, 刘明睿, 董佳豪, 吴 昊, 刘应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腺苷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嘌呤核苷,在血管舒张、炎症调节、纤维化和病毒感染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肺动脉高压状态下,腺苷通过多靶点发挥扩张血管作用;在支原体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疾病中,腺苷主要通过腺苷A2A和A2B受体介导炎症进程,发挥双重调节作用,提示调控腺苷受体是治疗肺部疾病的潜在关键靶点。多种腺苷衍生物,如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单磷酸阿糖腺苷、可缓解气道狭窄的环磷酸腺苷,以及参与调控纤毛稳态和抗肺纤维化的N-6甲基腺苷,均与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靶向激动腺苷A2A受体或拮抗腺苷A2B受体可精准干预特定肺部疾病;联合用药、调控腺苷代谢及基因编辑技术可为肺部疾病治疗提供新方向。本文系统综述腺苷及其受体和衍生物在肺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旨在为肺部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稿约
  • 稿约
    2025, 39(10): 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