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24, 38(3):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崔 霞, 何 微, 肖智勇, 王 莹, 刘 峰, 周文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破坏剂5,6-二甲基黄嘌呤-4-乙酸(DMXAA)对小鼠Lewis肺癌(LLC)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2种小鼠肿瘤模型(LLC异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和转移型LLC小鼠模型),评价DMXAA对LLC转移的抑制作用。LLC异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含1% DMSO的生理盐水,ip,2天1次)、模型+苏尼替尼组(30 mg·kg-1,ip,2天1次)和模型+DMXAA组(25 mg·kg-1,ip,给药1次)。首次给药后每隔1天测量小鼠移植瘤体积,并绘制移植瘤体积生长曲线和小鼠体重变化曲线;给药后2和5 d剥瘤称取瘤重,并将瘤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表达,计算α-SMA/CD31荧光强度比值,表示移植瘤组织血管表面周细胞覆盖率;哌莫硝唑(pimonidazole)染色检测瘤组织低氧程度。转移型LLC小鼠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含1% DMSO的生理盐水,ip,1周2次)、模型+苏尼替尼组(60 mg·kg-1,ip,1周2次)和模型+DMXAA组(25 mg·kg-1,ip,给药1次)。首次给药后2和5周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小鼠体内肿瘤转移,并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模型+苏尼替尼组和模型+DMXAA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减小(P<0.05,P<0.01);模型+苏尼替尼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P<0.05),而模型+DMXAA组则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苏尼替尼对LLC转移无影响,而给药后2周DMXAA明显抑制LLC转移(P<0.01)。给药后5 d,模型+苏尼替尼组和模型+DMXAA组移植瘤组织中周细胞覆盖率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苏尼替尼组瘤组织低氧面积无明显变化,模型+DMXAA组瘤组织低氧面积显著降低(P<0.01)。结论  肿瘤血管破坏剂DMXAA显著抑制小鼠LLC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和改善瘤组织低氧微环境有关。
  • 论著
    陈美桦, 徐含翠, 王林旭, 罗 洪, 齐 琦, 王 勃, 段小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eEF1A1)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1)复制的影响,以确定一个广谱抗病毒新靶点。方法  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BJ-5ta)中转染小干扰RNA (si-eEF1A1)抑制eEF1A1表达,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与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效率,制备eEF1A1基因沉默的细胞模型。用VSV感染细胞模型,检测细胞内VSV的基因拷贝数和蛋白水平;用HSV-1感染细胞模型,检测细胞内HSV-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用聚胞苷酸〔poly(I:C)〕或脱氧核糖核酸钠盐(HT-DNA)分别转染细胞模型,RT-qPCR检测干扰素β(IFN-β)、趋化因子10(CXCL10)和干扰素刺激基因56(ISG56)的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和TANK结合激酶1(TBK1)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EF1A1基因沉默组eEF1A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eEF1A1基因沉默的细胞模型构建成功。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EF1A1基因沉默组的VSV基因拷贝数下降70%~80%,VSV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HSV-1的mRNA水平下降50%~60%,HSV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poly(I:C)或HT-DNA刺激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EF1A1基因沉默组的IFN-β、ISG56和CXCL10的mRNA水平以及IRF3与TBK1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eEF1A1调控VSV和HSV-1病毒复制,提示eEF1A1对RNA病毒和DNA病毒具有潜在的广谱调控作用,且可能不通过胞内核酸识别激活的免疫通路。
  • 论著
    张菊云, 陈绵雄, 华炳红, 蒙绪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毛兰素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slit同源蛋白2(Slit2)/轴突导向受体蛋白1(Robo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持续饲养雄性SD大鼠8周,ip给予链脲佐菌素35 mg·kg-1制备DN大鼠模型。将DN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及模型+毛兰素10,20和40 mg·kg-1组(ig给予毛兰素,持续8周),每组10只,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ig给予0.5%羟甲基纤维素钠,持续8周)。尿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和血肌酐(Scr)水平,PAS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31(CD31)和足细胞标志蛋白(PCX)表达水平,Western 印迹法检测肾组织Slit2和Robo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PG、Scr和24 h尿蛋白水平以及肾组织CD31、Slit2和Rob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新增肾小球毛细血管,并出现肾小球肥大和系膜面积扩张,存在非管状CD31染色,缺少相邻PCX染色,以及部分CD31管状区域染色也缺乏相邻的PCX染色。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毛兰素10,20和40 mg·kg-1组大鼠FPG、Scr和24 h尿蛋白水平及肾组织CD31、Slit2和Rob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肾组织新增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球肥大和系膜面积扩张现象减轻,CD31管状区域染色与PCX足细胞区域染色基本相邻。结论 毛兰素可能通过抑制Slit2/Robo1信号通路而抑制D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 论著
    王子晗, 莘裕辰, 楼 凯, 沈方敏, 王钰婷, 鲍欣怡, 章璐冰, 张 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Art)对氟化钠(NaF)所致骨细胞MLO-Y4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NaF(2 mmol·L-1)与MLO-Y4细胞共孵育 48 h,构建MLO-Y4细胞损伤模型。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NaF 组及NaF+Art 0.25,0.50和1.00 μmol·L-1组(Art预孵育2 h后,加NaF继续孵育12或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钙黄绿素乙酰甲酯(calcein-AM)染色观察细胞活性。 化学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DCFH-DA染色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oechst33342染色和Annexin-V/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Lyso-Tracker和Mito-Tracker染色观察自噬泡形成和线粒体形态,荧光素酶法检测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线粒体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LC-3、p62、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和E3泛素-连接酶(Park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比较,NaF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LDH含量、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凋亡率和自噬泡形成明显增加(P<0.01),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增加(P<0.01),LC3在线粒体中的表达增加且LC-3Ⅰ向LC-3Ⅱ转换增加(P<0.01),SOD活性、MMP水平、ATP水平和P6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与NaF 组比较,NaF+Art 0.25,0.50和1.00 μmol·L-1组细胞活性和存活率显著增加(P<0.01),LDH含量、ROS水平、MDA含量、细胞凋亡率和自噬泡形成明显减少(P<0.05,P<0.01),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下降(P<0.01),LC3在线粒体中的表达下降且LC-3Ⅰ向LC-3Ⅱ转换减少(P<0.01),SOD活性、MMP、ATP水平和P6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  Art对NaF所致MLO-Y4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水平有关。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周 驰, 阚洪爽, 杨雅元, 孟祥雯, 欧阳昌汉, 杨晓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以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基因启动子为响应元件的新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建的心肌纤维化防治药物筛选方法。方法  体外扩增小鼠FAP基因启动子片段,克隆至psiCHECK2质粒替换HSV-TK启动子,获得新的重组质粒psiCHECK2-FAP。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核酸酶Hind Ⅲ消化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并纯化片段测序验证;将psiCHECK2-FAP瞬时转染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培养24 h后,分别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 μg·L-1,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1 μmol·L-1或棕榈酸(PA)100 μmol·L-1处理0,12,24和48 h,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将psiCHECK2-FAP瞬时转染至MCF细胞培养24 h后,达格列净(Dapa)1 μmol·L-1预处理1 h,再分别添加TGF-β1(5 μg·L-1),Ang Ⅱ(1 μmol·L-1)或PA(100 μmol·L-1)处理24 h,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荧光素酶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MCF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和Col Ⅲ的蛋白表达。结果  Hind Ⅲ将psiCHECK2-FAP切成2个片段且条带大小符合预期,测序结果与理论序列完全一致。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1,Ang Ⅱ和PA组均可显著增加MCF细胞中Col Ⅰ和Col Ⅲ表达(P<0.05,P<0.01);分别与TGF-β1,Ang Ⅱ或PA组相比,Dapa干预后则显著降低Col Ⅰ和Col Ⅲ表达(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1,Ang Ⅱ或PA均可显著增加荧光素酶活性(P<0.05,P<0.01),24 h达最大值;分别与TGF-β1,Ang Ⅱ或PA相比,Dapa干预后则显著降低荧光素酶活性(P<0.05,P<0.01)。结论  以FAP基因启动子为响应元件的新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在MCF细胞中对促心肌纤维化因子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为心肌纤维化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策略。
  • 综述
  • 综述
    顾 馨, 许宇佼, 孙家锐, 刘蕴瑶, 强 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成纤维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器官中,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重塑,介导组织损伤修复、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等生理病理过程。在组织纤维化、自身免疫病和肿瘤患者的病灶中均发现大量激活的成纤维细胞,其主要通过分泌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参与组织纤维化,影响肿瘤微环境,同时还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在自身免疫病和肿瘤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调控成纤维细胞激活能够有效延缓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成纤维细胞激活标志物为靶标能够监测相关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进程。因此,以成纤维细胞为靶点的治疗药物和诊疗手段有望在组织纤维化、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临床诊疗中实现新突破。

  • 综述
    朱晨雨, 程文栎, 张文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NA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转录后修饰类型,其种类多样,包括1-甲基腺苷(m1A)、5-甲基胞苷(m5C)和N6-甲基腺苷(m6A)等,可作用于相应靶点,发挥特定生物学功能,且动态可逆。外源环境因素可诱导机体发生氧化应激、炎症、自噬和细胞周期失调等,并受到特定RNA甲基化修饰调控,出现表观遗传毒性效应,而这些改变作为新的关键分子事件,参与调控细胞衰老进程,影响衰老及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RNA甲基化与细胞衰老的关联将为衰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方向。
  • 综述
    邢浩宇, 孙洁芳, 董慧胜, 高千龙, 潘琪霏, 马 茜, 李 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阳离子脂质体在基因治疗和基因沉默领域被广泛应用,其数量繁多,结构多样,有优化和改善基因递送行为的功能,随着基因治疗研究的逐渐深入,新型阳离子脂质体也被不断开发。阳离子脂质体主要有4个组成部分,即亲水的阳离子头部、疏水的脂质尾部、连接键以及辅助脂质,每个部分的结构对基因递送中阳离子脂质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具有重要影响。可电离阳离子脂质细胞毒性较低,已有产品上市。本综述可为阳离子脂质体的设计提供一个概念框架,为阳离子脂质体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 综述
    王洪麦, 夏晴晴, 盖祥云, 王金宇, 赵悦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动脉高压(PH)是由于内皮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肺血管重构,进而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目前临床药物治疗虽可显著改善PH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管重构和右心衰竭问题,故亟待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内皮细胞在低氧刺激后可获得间充质表型,即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ndMT在PH肺血管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低氧条件下诱导EndMT的信号通路有:① 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TGF-β/BMP)信号通路,该通路是由Smad介导,低氧通过抑制或诱导下游介质Smad的磷酸化水平,从而调节EndMT相关基因的表达;② Notch信号通路,低氧可增强Jagged/Notch信号通路促进EndMT过程;③ 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低氧增加β联蛋白表达,激活Wnt信号通路,调节EndMT调控基因的表达。低氧诱导的EndMT作为重要致病因素在PH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以期为肺血管重构的改善提供新研究方向,并为PH的防治提供新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