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23, 37(5):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谭小翠, 李 硕, 高安然, 董华进, 赵 倩, 张 杨, 王 萧, 张有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心阳片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原低氧致右心衰竭(RVF)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心阳片(270 mg·kg-1)组和模型+卡托普利(30 mg·kg-1)组(阳性对照),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置于模拟海拔5500 m的低压氧舱内,采用慢性低压低氧诱导RVF大鼠模型。从造模第1天开始ig给药,每天1次,持续21 d。用PE导管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含量,计算右心肥厚相关指数,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右心组织病理改变;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大鼠直肠粪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右心组织
    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舒张末压(RVEDP)和右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 p/d  tmax)显著升高(P<0.01),而右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 p/d  tmin)降低(P<0.01),血清BNP含量升高(P<0.01),右心肥厚指数和纤维化程度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心阳片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肠道菌群测序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升高(P<0.05),阿克曼菌科、粪厌氧棒杆菌属和罗氏菌属菌群丰度降低(P<0.05);心阳片处理可逆转RVF模型大鼠上述肠道菌群的异常变化(P<0.05),且粪厌氧棒杆菌属和罗氏菌属菌群丰度与RVSP、+d p/d   tmax、血清BNP含量及右心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模型组右心组织GPR43和IL-6蛋白表达水平及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阳片组GPR43和IL-6蛋白表达及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心阳片可改善低压低氧所致RVF模型大鼠右心结构和功能,抑制心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丁酸产生菌的相对丰度及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 论著
    吴宁霞, 应 帅, 葛 文, 李 雅, 阮玉婷, 王伟民, 李 玉, 张 婧, 邱 文, 王迎伟, 赵晨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促进PC9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用IL-17 50 μg·L-1刺激PC9细胞0(细胞对照),1,2,3,6和12 h,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印迹法分别检测PC9细胞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构建pIRES2⁃MEF2C及其对照质粒pIRES2-EGFP和MEF2C短发夹RNA(shMEF2C)及其对照质粒shCTR,分别转染PC9细胞48 h(shRNA质粒转染后加IL-17刺激3 h),即分pIRES2-EGFP和pIRES2-MEF2C组或shCTR,shCTR+IL-17和shMEF2C-4+IL-17组,同上检测MEF2C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另构建PD-L1启动子全长(pGL3-PD-L1-FL)和不同截短的pGL3-PD-L1-1~pGL3-PD-L1-4质粒。先将pGL3-PD-L1-FL与pIRES2⁃MEF2C共转染PC9细胞48 h或与shMEF2C-4共转染48 h加IL-17刺激3 h,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测定PD-L1-FL启动子活性(分组同上)。此外,将对照pGL3-basic和pGL3-PD-L1-FL及pGL3-PD-L1-1~pGL3-PD-L1-4截短启动子质粒分别转染PC9细胞48 h再加IL-17刺激3 h或与pIRES2⁃MEF2C共转染PC9细胞后再测PD-L1启动子活性。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相比,IL-17刺激2 h,MEF2C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3 h达峰(P<0.01)。与pIRES2⁃EGFP组相比,pIRES2⁃MEF2C组PD-L1 mRNA(P<0.05)和蛋白表达(P<0.01)及启动子活性(P<0.05)明显升高;与shCTR组相比, shCTR+IL-17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P<0.01),但shMEF2C-4+IL-17组则明显低于shCTR+IL-17组(P<0.01)。此外,与pGL3-basic组比,IL-17刺激或过表达MEF2C可增加pGL3-PD-L1-FL,pGL3-PD-L1-1,pGL3-PD-L1-2和pGL3-PD-L1-3启动子活性(P<0.05,P<0.01),但pGL3-PD-L1-3和 pGL3-PD-L1-4启动子活性则显著低于pGL3-PD-L1-FL组(P<0.05,P<0.01),提示PD-L1启动子这2个区域含有MEF2C的结合部位。结论  IL-17通过上调MEF2C表达促进PC9细胞PD-L1表达,其机制可能与MEF2C结合PD-L1启动子的相应部位有关。
  • 论著
    余悦华, 严亦舒, 赵 岩, 孙震晓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去甲斑蝥素(NCTD)联用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① EG和NCTD与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作用48 h。给药方案:EG和NCTD分别单用(终浓度均为60 ~ 960 μmol·L-1)、同时联用( EG+NCTD,1∶1同时给药,终浓度分别为30 ~ 480 μmol·L-1)、序贯联用方案Ⅰ(EG→NCTD,EG作用24 h后除去EG,加入NCTD继续作用24 h,终浓度均为60~960 μmol·L-1)和序贯联用方案Ⅱ(NCTD→EG,NCTD作用24 h后除去NCTD,加入EG继续作用24 h,终浓度均为60 ~ 960 μmol·L-1)。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相应的联合指数(CI)值,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应。随后利用反向找靶技术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两药联用潜在的关键靶点。流式细胞术分析EG和NCTD单用及NCTD→EG序贯联用对HepG2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3)和活化CASP3蛋白表达。② 建立肝癌H22移植瘤小鼠模型,设模型对照(给予PBS)、5-氟脲嘧啶(5-Fu)阳性对照(30 mg·kg-1)、EG单用(4 mg·kg-1)、NCTD单用(4 mg·kg-1)、两药同时联用(EG+NCTD,各 2 mg·kg-1 )及序贯联用(NCTD→EG,NCTD 4 mg·kg-1 6 d,EG 4 mg·kg-1 6 d)组,均ip给药,每天1次,共12 d。末次给药后24 h小鼠称重后处死,剥离移植瘤组织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  ① EG和NCTD单用、同时联用及2种方案序贯联用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和A549细胞存活(P<0.0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协同作用。EG和NCTD单用及同时联用三者比较,NCTD单用IC50最低,同时联用未表现出更好的作用。与两者单用比较,NCTD→EG序贯联用IC50最低。基于反向找靶及PPI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CASP3,表明两药联用可能涉及细胞凋亡通路。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表明,与EG和NCTD单用组相比, NCTD→EG序贯联用明显增加HepG2和A549细胞凋亡率(P<0.01),且活化CASP3蛋白表达增加(P<0.01),而CASP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② 肝癌H22移植瘤模型小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NCTD单用、同时联用、NCTD→EG序贯联用和5-Fu阳性对照组瘤重均显著降低(P<0.05),抑瘤率分别为42.4%,47.8%,50.4%和69.0%;EG单用抑瘤作用不明显。同时联用组小鼠体重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5-Fu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EG与NCTD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 论著
    贺千羽, 尹逊哲, 张佳馨, 李 畅, 郭向宇, 姚 池, 刘作家, 郭 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紫草素联合G9a抑制剂CM-272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紫草素(0.03125~4.0 μmol·L-1)和CM-272(0.0625~8.0 μmol·L-1)单独作用于A549细胞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C50值;紫草素(0.5,1.0和2.0 μmol·L-1)与CM-272 (0.25 μmol·L-1)联合作用于A549细胞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用CompuSyn软件计算联用指数(CI),确定两者协同作用最强的浓度。紫草素(0.4 μmol·L-1)和CM-272(0.05 μmol·L-1)单独或联合作用于A549细胞16 d,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紫草素(2.0 μmol·L-1)和CM-272 (0.25 μmol·L-1)单独或联合作用于A549细胞24 h,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Seahorse XF糖酵解压力测试试剂盒检测细胞糖酵解和最大糖酵解能力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激酶B(Akt)和p-Akt,自噬相关蛋白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细胞色素c(Cyto-c)和活化胱天蛋白酶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紫草素和CM-272单用抑制A549细胞存活的IC50值分别为3.175和0.241 μmol·L-1,紫草素2.0 μmol·L-1与CM-272 0.25 μmol·L-1协同作用最强(联用指数为0.512)。与细胞对照组相比,紫草素(0.4 μmol·L-1)和CM-272(0.05 μmol·L-1)单用组A549细胞克隆数降低(P<0.01);与两者单用组相比,两者联用组细胞克隆数进一步降低(P<0.01)。与细胞对照组相比,紫草素(2 μmol·L-1)和CM-272(0.25 μmol·L-1)单用组A549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与两者单用组相比,两者联用组A549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升高(P<0.01)。与细胞对照组相比,紫草素(2.0 μmol·L-1)和CM-272(0.25 μmol·L-1)组糖酵解和最大糖酵解能力显著降低(P<0.05),两者联用组与两者单用组相比糖酵解能力和最大糖酵解能力进一步降低(P<0.05)。与两者单用组相比,两者联用组活化胱天蛋白酶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P<0.01); mTOR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 LC3-Ⅱ/ LC3-Ⅰ比值显著上升(P<0.05),p6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紫草素联合G9a抑制剂CM-272可协同抑制A549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活化促凋亡蛋白、降低细胞糖酵解能力及调控自噬有关。
  • 论著
    吴孟瑶, 张雪婷, 程倩倩, 张纪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B细胞特异性表达tdTomato蛋白的荧光报告基因小鼠。方法  在Gt(ROSA)26Sor(Rosa26)位点插入1个由CAG启动子驱动的报告基团,其LoxP侧翼设计有STOP盒,可阻止tdTomato荧光蛋白表达,经与CD19-Cre工具小鼠交配繁殖获得tdTomatoCD19-Cre小鼠,Cre重组酶特异性识别LoxP序列,删除STOP盒,从而使B细胞特异性表达tdTomato荧光蛋白。利用PCR进行基因型鉴定。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脑膜免疫荧光分别检测野生型对照组小鼠和tdTomatoCD19-Cre荧光报告基因小鼠脾和脑膜B细胞中tdTomato红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  基因型为tdTomatoF/-CD19-Cre+或
    tdTomatoF/FCD19-Cre+的小鼠为B细胞特异性表达tdTomato天然红色荧光蛋白的荧光报告基因小鼠。而对照组小鼠基因型为tdTomatoF/-CD19-Cre-或tdTomatoF/FCD19-Cre-。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对照组小鼠相比,tdTomatoCD19-Cre荧光报告基因小鼠脾中表达tdTomato荧光蛋白的B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增加(P<0.01);在非B细胞群中仅检测到少量的tdTomato+细胞。且在滤泡型B细胞、边缘区B细胞、T1 B细胞、T2 B细胞和成熟B细胞等B细胞亚群细胞表面tdTomato荧光蛋白均能稳定表达(P<0.01),百分比分别为(88±8)%,(80±9)%,(86±9)%,(92±6)%和(89±7)%。通过与CD45共定位,在tdTomatoCD19-Cre荧光报告基因小鼠脑膜中也检测到tdTomato红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B细胞特异性表达tdTomato荧光蛋白的荧光报告基因小鼠模型,且tdTomato荧光蛋白可在外周免疫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稳定表达。
  • 综述
  • 综述
    黄家安, 杨 帆, 王月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淋巴管新生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高糖引起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增多和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是促进淋巴管新生的重要因素。全身高血糖和脂质肾毒性促使肾组织内慢性炎症的发生,从而促进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增加,刺激肾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同时募集巨噬细胞增加促炎因子和TGF-β的分泌。研究表明,TGF-β,IL-1β和TNF-α均可损伤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其分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EGF-C),而VEGF-C是诱导淋巴管新生主要细胞因子之一。此外,由于新生的淋巴管通透性强、无序性扩张等特点导致淋巴液外流增多,致使免疫细胞抑制炎症失败,加剧肾慢性炎症,从而进一步促进DN的纤维化进程。
  • 综述
    杜 悦, 张翔飞, 曾 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酰胺是鞘磷脂信号通路代谢的中心分子,可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细胞生命活动及多种炎症反应。神经酰胺的合成主要有从头合成途径、鞘磷脂代谢途径和补救途径,其代谢途径主要涉及神经酰胺酶和神经酰胺激酶。神经酰胺与多种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本文主要综述神经酰胺与不同炎症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旨在为炎症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综述
    张世诚, 于媛媛, 张 烜, 孔 丽, 周冰雪, 朱月霞, 刘佳婷, 沈金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褐藻硫化多糖是褐藻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含有硫酸基的海藻多糖,基本结构由L-岩藻糖和硫酸取代基组成,主要以分子聚合物的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支链结构和主要基团等分子结构特性可影响多糖的药理活性。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可增加褐藻硫化多糖抑制癌细胞增殖活性。借助硫酸基团负电荷,褐藻硫化多糖可与病毒蛋白结合,降低病毒的黏附性;支链多或支链硫酸化程度高使支链空间位阻小,褐藻硫化多糖易与小分子物质结合,发挥药理活性。褐藻硫化多糖在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抗癌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如可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和NF-κB等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因子一氧化氮生成,发挥抗菌和抗炎活性。本文旨在综述褐藻硫化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结构特性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分析提取方法对其结构的影响,以及其结构特性与药理活性的关系,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 综述
    伍 敏, 金 虹, 李可欣, 汪晓寒, 郭家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过量使用可导致严重肝损伤。肝富含线粒体,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线粒体在APAP诱导的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APAP诱导的肝损伤与其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基-对苯醌亚胺(NAPQI)密切相关。NAPQI可与肝线粒体蛋白共价结合,生成APAP-蛋白加合物,影响氧化还原稳态,导致线粒体结构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肝损伤。线粒体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金属离子稳态、质量控制及炎症反应等多种作用机制参与APAP诱导的肝损伤。应用天然产物或化学物对线粒体损伤进行干预,可有效减轻APAP诱导的肝损伤,提示靶向调节线粒体损伤可能成为防治APAP诱导肝损伤及相关药物发现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