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21, 35(11):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胡高波, 邱惠萍, 金 湛, 姜莉苑, 姚水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冬凌草甲素(Ori)对乳腺癌MCF-7细胞氟维司群(Ful)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MCF-7细胞在含Ful(终浓度为1 μmol·L-1)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12个月,压力筛选MCF-7耐药细胞,制备耐药细胞株MCF-7/Ful。MCF-7和MCF-7/Ful细胞分别加Ful 0,2,4,8和16 μmol·L-1,孵育48 h,计算MCF-7/Ful细胞耐药指数(RI)。MCF-7/Ful细胞用Ori 5 μmol·L-1+Ful 0,2,4,8和16 μmol·L-1联合孵育48 h,计算IC50,根据Ful单独用药和与Ori联合用药的IC50值计算逆转倍数。MCF-7/Ful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Ful 8 μmol·L-1组、Ori 5 μmol·L-1组和Ful+Ori组,作用24 h,彗星实验检测细胞拖尾长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吖啶橙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Western印迹法检测γ-H2AX、Bcl-2、Bax、胱天蛋白酶3、胱天蛋白酶9、周期蛋白D1表达、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cdc2)磷酸化水平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Ⅰ比值。结果  MCF-7/Ful细胞RI为8.67,Ori对MCF-7/Ful细胞耐药逆转倍数为4.2;彗星实验结果显示,Ful联合Ori能够使MCF-7/Ful细胞拖尾现象更加明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Ful联合Ori能有效地阻滞MCF-7/Ful细胞于G0/G1期(P<0.05),MCF-7/Ful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吖啶橙染色结果显示,Ful联合Ori能促使MCF-7/Ful细胞呈现橙红色,表现出明显的自噬现象;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Ful联合Ori显著上调γ-H2AX蛋白表达(P<0.01);显著降低Bcl-2表达(P<0.01),升高Bax、胱天蛋白酶3和胱天蛋白酶9蛋白表达(P<0.01);显著降低周期蛋白D1表达(P<0.05),cdc2磷酸化升高水平(P<0.01);LC3Ⅱ/Ⅰ比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  Ori能够逆转乳腺癌MCF-7/Ful细胞获得性耐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MCF-7/Ful细胞产生DNA损伤,进而引起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自噬。
  • 论著
    张 晗, 李 雪, 刘元林, 刘伟江, 王 洋, 白海涛, 张金霞, 苏菲娅, 袁福临, 李 露, 孟广雨, 郑荣秀, 张 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miR-148a-3p调控1型辅助性T(Th1)细胞极化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6周龄小鼠的脾单个核细胞,经免疫磁珠阴性分选获得初始CD4+(naïve CD4+)Th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naïve CD4+Th细胞CD62L表达水平。用小鼠白细胞介素12(IL-12)和IL-2及抗小鼠IL-4,CD28和CD3ε单克隆抗体的混合因子体外诱导naïve CD4+ Th细胞向Th1细胞极化,同时在诱导体系中加入miR-148a-3p模拟物,诱导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素γ(IFN-γ)和CD4双阳性(IFN-γ+CD4+)细胞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h1细胞极化相关基因IFN-γ、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IL-12受体β1(IL-12Rβ1)、IL-12Rβ2、STAT4和T细胞介导的转录调节因子21(Tbx2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Th1细胞极化关键转录因子STAT4和磷酸化STAT4(p­STAT4)蛋白表达水平。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148a-3p对IL-12/IL-12Rβ1/IL-12Rβ2/IFN-γ通路分子IL-12Rβ1,IL-12Rβ2,Tbx21和STAT4的调控靶标序列,用双荧光素酶载体psiCHECK2分别构建IL-12Rβ1,IL-12Rβ2,Tbx21和STAT4的3′UTR序列(psi-wt)及靶标点突变(psi-mutant)序列的克隆载体。将psi-wt和psi-mutant载体分别与miR-148a-3p模拟物共转染至人宫颈癌HeLa细胞,转染36 h后裂解细胞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  经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的naïve CD4+ Th细胞高表达CD62L,表明naïve CD4+ Th细胞分离成功;诱导后Th1细胞极化百分比为(71±5)%,miR-148a-3p模拟物转染后Th1细胞极化百分比下降至(61±3)%(P<0.05)。miR-148a-3p模拟物转染可下调Th1极化关键转录因子STAT1(P<0.01),Tbx21(P<0.01)和STAT4(P<0.01)mRNA表达水平,同时IL-12/IL-12Rβ1/IL-12Rβ2/IFN-γ通路的关键受体IL-12Rβ1(P<0.05)和IL-12Rβ2(P<0.01)及调控Th1极化关键细胞因子IFN-γ(P<0.01) 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下调。miR-148a-3p模拟物转染可显著下调Th1极化过程所必需的STAT4和p-STAT4蛋白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48a-3p靶标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构建含其psi-wt和psi-mutant序列的克隆载体;经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证实,miR-148a-3p可靶向下调IL-12/IL-12Rβ1/IL-12Rβ2/IFN-γ通路的多个关键分子STAT4(P<0.01),Tbx21(P<0.01),IL-12Rβ1(P<0.01)和IL-12Rβ2(P<0.01)表达。结论  miR-148a-3p通过靶向抑制IL-12/IL-12Rβ1/IL-12Rβ2/IFN-γ通路中STAT4,Tbx21,IL-12Rβ1和IL-12Rβ2蛋白表达抑制Th1细胞极化。
  • 论著
    陈学军, 崔雅岚, 王 陈, 石 童, 张瑞华, 徐建富, 李丽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三邻甲苯磷酸酯(TOCP)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人脑类器官的神经毒性。方法 培养约60 d的人脑类器官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TOCP 1,5和10 mmol·L-1组,每组3个,孵育24 h。CTG法测定人脑类器官细胞存活率,TUNEL法检测人脑类器官细胞凋亡,倒置荧光显微镜实时记录人脑类器官的钙震荡信号,比色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OCP 5和10 mmol·L-1组人脑类器官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TUNEL显色表明,TOCP 5 mmol·L-1组人脑类器官细胞凋亡增加(P<0.01);TOCP 5 mmol·L-1组人脑类器官细胞出现钙震荡信号紊乱,表现为荧光强度持续增强、震荡幅度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OCP 1,5和10 mmol·L-1组人脑类器官H2O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10 mmol·L-1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各组NO水平无显著变化。TOCP 1,5和10 mmol·L-1组T-AOC显著降低(P<0.05,P<0.01),GSH含量下降(P<0.05,P<0.01);TOCP 5和10 mmol·L-1组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TOCP诱导人脑类器官细胞凋亡,降低人脑类器官的细胞存活率,具有显著神经毒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人脑类器官的钙稳态,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加剧,从而介导了细胞凋亡等损伤发生。
  • 论著
    孙明利, 漆 璐, 罗向东, 刘慧娟, 王 瑜, 张 薇, 王兴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仿制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元唐(受试制剂)和原研药格华止缓释片(参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空腹单次po给药的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6例健康受试者在空腹单次po给药(500 mg)后进行随机、开放、两周期、两交叉试验。第1周期给药后,7 d清洗期后进行第2周期交叉给药。每周期给药0 h(给药前30 min 内)和给药后36 h内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脱蛋白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用非房室模型计算各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并分析生物等效性。采用SAS 9.4软件统计分析2种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试验过程中,2例受试者脱落,34例受试者完成试验。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0→t 5.3±1.5和(5.1±1.4) h·mg·L-1,AUC0→∞5.4±1.5和(5.2±1.4) h·mg·L-1,最大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0.82±0.22和(0.79±0.23) mg·L-1;三者的几何均值之比(90%置信区间)分别为103.2%(96.2%~110.8%),103.1%(96.3%~110.4%)和104.6%(96.3%~113.7%),均在生物等效区间(80.0%~125.0%)范围内。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给药顺序、给药周期和剂型对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等效性无显著影响。药物耐受性好,不良事件具有自限性,2种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种类、严重程度和转归无显著差异。结论  2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空腹单次给药条件下生物等效,安全性良好。
  • 论著
    张亚昆, 高 俊, 韩秋影, 潘 欣, 李爱玲, 李 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额颞叶痴呆疾病相关9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72基因(C9orf72)内六核苷酸GGGGCC重复序列非常规翻译产物二肽重复蛋白聚-脯氨酸-精氨酸(poly-PR)、聚-甘氨酸-丙氨酸(poly-GA)和聚-甘氨酸-精氨酸(poly-GR)对线粒体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首先将重复4次的人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Ⅷ线粒体定位序列(4mt)分别插入到含二肽重复50次的pEGFP-C1-PR50,-GR50和-GA50质粒上,将该重组质粒经测序和双酶切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293T细胞二肽重复蛋白PR50,GR50和GA50表达水平。随后将上述重组质粒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HeLa细胞,通过四甲罗丹明甲酯(TMRM)和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荧光探针(MitoSOX)染色,用宽场荧光显微成像检测二肽重复蛋白PR50,GA50和GR50对HeLa细胞线粒体形态、数目、膜电位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通过慢病毒感染HeLa细胞和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R50,GA50和GR50的细胞系,用ATP检测试剂盒检测PR50,GR50和GA50对细胞内ATP水平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带有线粒体定位序列的4mt-EGFP-C1及4mt-EGFP-C1-PR50,-GR50和-GA50重组质粒。Western印迹法鉴定结果显示,二肽重复蛋白PR50,GA50和GR50在293T细胞中表达正确。线粒体功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与4mt-EGFP-C1对照组相比,PR50和GR50过表达可使HeLa细胞线粒体形态改变,线粒体数目显著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P<0.01),氧化应激反应增强(P<0.05,P<0.01),ATP水平下降(P<0.05);而GA50过表达则对线粒体功能无影响。结论  富含精氨酸的二肽重复蛋白PR50和GR50进入线粒体,可损伤线粒体生物学功能。
  • 综述
  • 综述
    陈叶青, 吴梦薇, 徐 驰, 刘景根, 方剑乔, 邵晓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痛情绪是指痛诱发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目前研究仅发现强啡肽(DYN)/κ-阿片受体(KOR)系统参与调控慢性疼痛所致痛情绪的产生,但神经痛相关痛情绪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谷氨酸都可能与DYN/KOR系统互相调节,参与神经痛相关痛情绪的调控。此外,DYN/KOR系统对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和腹侧被盖区-伏隔核环路兴奋性的调控作用也可能是神经痛相关痛情绪的机制之一。本文通过综述DYN/KOR系统与情绪相关递质的关系、与痛情绪密切相关的脑区以及与痛感觉和痛情绪的相关信号通路,为整体研究DYN/KOR系统在痛情绪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 综述
    马瑞敏, 叶 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组学技术的应用,代谢组学已成为临床研究和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从代谢物角度对肺纤维化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一些脂类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在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同时这些代谢物与疾病诊断、临床表型和预后具有相关性。本文对肺纤维化过程中脂类代谢物(溶血磷脂酸和相关磷脂)和氨基酸类代谢物(犬尿氨酸、L-精氨酸、微囊藻毒素、趋化因子和芥子酸)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阐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探讨相关生物标志物及选择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 综述
    梁晓晖, 石海莲, 吴晓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炎症与肿瘤的病理进程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糖代谢。葡萄糖主要通过糖酵解、线粒体有氧磷酸化等途径代谢生成ATP。有些肿瘤细胞倾向于通过糖酵解获能,而有些肿瘤细胞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对细胞生长和氧化应激也发挥重要作用。炎症促进糖代谢重编程介导“炎-癌转化”的分子机制涉及炎症介质和炎症因子异常表达。中药中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皂苷、黄酮、生物碱、多酚和醌类等可显著抑制炎症,并能调控肿瘤糖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本文就“炎-癌转化”与肿瘤糖代谢重编程之间的关系和抗炎中药及单体成分靶向肿瘤糖代谢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为抗炎中药靶向肿瘤糖代谢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彭 辉, 张 丽, 何 俊, 梁 佳, 郭家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肝病变,已成为药物研发失败或药品撤市的重要原因。有害结局路径(AOP)作为将化学物质致毒的分子起始事件和一系列关键毒性反应到最终有害结局串联起来的框架,为化学物毒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提供了新工具。近年来,AOP在DILI等肝损伤评估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和应用,目前AOP知识库已收录25条肝损伤相关AOP。本文介绍AOP的内涵和基本框架,重点综述了肝损伤相关AOP的分子起始事件,代谢酶功能异常、线粒体损伤、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等关键事件,以及肝纤维化、脂肪变性、胆汁淤积和肝癌等有害结局,并从AOP网络和定量AOP介绍未来AOP的发展趋势,为建立并完善更多的肝损伤相关AOP提供数据资料和研究思路,以期推动AOP在DILI等肝损伤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综述
    邵 雪, 王庆利, 温 泉, 黄芳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眼毒性反应及机制较为复杂,在药物研发早期阶段通过靶点特异性筛选、分子结构和药代特征优化等手段,对降低候选药物可能引起的眼毒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已上市药品的说明书,对不同适应证领域的经全身和眼球局部用药所引起的眼毒性反应进行梳理。常见的药物眼毒性反应包括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角膜炎)和视网膜病变等,可引起眼毒性的代表性药物涉及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等多个适应证,其导致眼毒性的机制可能与多巴胺受体、毒蕈碱型胆碱受体、离子通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免疫反应等有关。本文对药物眼毒性反应、具有眼毒性的代表性药物及其眼毒性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以期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在药物开发过程中重视对眼毒性反应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