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19, 33(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王 静, 程肖蕊, 周文霞, 张永祥, 王淑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海马组织间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的昼夜节律变化和增龄变化。方法  采用微透析技术,分别在12∶00,16∶00,20∶00,24∶00及次日4∶00和8∶00采集3,6,9,12,15和18月龄快速老化亚系小鼠(SAMP8)和抗快速老化亚系小鼠(SAMR1)海马组织间液,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化学方法测定组织间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水平。结果  ① 昼夜节律:与同月龄SAMR1相比,SAMP8海马组织间液中NE、DA及其代谢产物HVA和DOPAC、5-HT及其代谢产物5-HIAA浓度的昼夜节律发生紊乱。② 增龄性变化:3~18月龄SAMP8 海马组织间液中NE总含量增龄性变化与SAMR1相似。3~12月龄SAMP8 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总含量增龄性变化与SAMR1相似;DA代谢产物HVA总含量除3月龄外,6~18月龄与SAMR1相似。3~18月龄SAMP8 5-HT总含量增龄性变化,除18月龄外,与SAMR1相似;5-HT代谢产物5-HIAA总含量除6月龄外,与SAMR1相似。结论  与同月龄SAMR1相比,SAMP8 海马组织间液中NE、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和HVA、5-HT及其代谢产物5-HIAA水平的昼夜节律发生紊乱,增龄性变化与SAMR1基本相似,提示单胺类神经递质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是导致SAMP8中枢学习记忆功能进行性快速衰退的机制之一。
  • 论著
    邢发萍, 杨 柳, 韩欣研, 石海莲, 黄 菲, 吴 辉, 吴晓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物(RAE)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糖蛋白(MOG35-55)诱导雌性C57BL/6小鼠建立EAE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模型+RAE 125,250和500 mg·kg-1组。模型+RAE组于造模前2 d ig给予RAE,每天1次,共23 d。给药的同时采用双盲法记录神经功能评分及体质量变化;HE和劳克坚劳蓝(LFB)髓鞘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炎症浸润和脱髓鞘情况;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脾CD4,CD11b和CD11c阳性细胞百分比;Western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α)、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α)、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Bax、Bcl2、活化胱天蛋白酶3及钙离子结合衔接分子1(Iba1)等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增高(P<0.01),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P<0.01);在给药第3周,模型组相比,模型+RAE 125 和500 mg·kg-1组EAE小鼠的发病症状明显改善,体质量降低减轻(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脊髓组织炎症浸润、脱髓鞘现象明显(P<0.01),模型+RAE组脊髓组织炎症浸润及脱髓鞘明显改善(P<0.01);模型组脾CD4,CD11b和CD11c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1),模型+RAE组其增高得到逆转(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脊髓NF-κB通路蛋白磷酸化及Iba1,Bax和活化胱天蛋白酶3等蛋白表达均增加,PI3K/Akt通路蛋白磷酸化及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降低(P<0.01);模型+RAE 125 mg·kg-1组上述蛋白表达的变化明显被逆转(P<0.05,P<0.01)。结论  RAE能有效缓解EAE小鼠的发病症状,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浸润和脱髓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周边炎症细胞激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炎症以及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相关。
  • 论著
    张 毅, 孟祥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阿格列汀(Alog)对2型糖尿病(DM2)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联合链佐星诱导制备DM2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DM2组、Alog 5 mg·kg-1组和DM2+Alog 治疗组,同时设正常大鼠对照组,每组10只。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及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累积;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Ⅰ型和胶原Ⅲ型含量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分析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Ⅰ型、胶原Ⅲ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受体Ⅱ(TβRⅡ)、TGF活化激酶1(TAK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磷酸化c-Jun氨基端激酶(p-JNK)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2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明显,胶原纤维大量沉积,胶原Ⅰ型与胶原Ⅲ型表达明显增多(P<0.05);心肌组织中胶原Ⅰ型、胶原Ⅲ型、TGF-β1、TβRⅡ、TAK1、P38-MAPK和p-JNK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DM2组相比,DM2+Alog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胶原沉积明显减少(P<0.05);心肌组织中胶原Ⅰ型、胶原Ⅲ型、TGF-β1、TβRⅡ、TAK1、P38-MAPK和p-JNK的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  Alog对DM2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GF-β1/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 论著
    姚 健, 信红亚, 曾贵荣, 石镇港, 吴莉峰, 徐永兴, 袁湘中, 王 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中药康莱特注射液(KI)或康莱特胶囊(KC)联合放化疗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96只,其中84只背部接种Lewis肺癌细胞,瘤体积达到200 mm3且无破溃时,按瘤体体积兼顾体质量分为7组,分别为:荷瘤模型组、放疗组(Rad)、放疗+5 d顺铂2 mg·kg-1组(Rad+Cis×5)(iv给药)、放疗+5 d KI组(Rad+KI×5)、放疗+5 d KI+11 d KC 1.4 g·kg-1组(Rad+KI×5+KC×11)、放疗+16 d KI组(Rad+KI×16)、放疗+顺铂2.0 mg·kg-1+5 d KI+11 d KC组(Rad+Cis+KI×5+KC×11),KI均按13 mL·kg-1  iv给予,KC按1.4 g·kg-1 ig给予。另取12只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采用225 Cx放疗系统进行瘤体放疗,放疗强度为2 Gy·d-1,连续照射5 d,给药期间测量瘤大小,计算瘤体积。末次给药后解剖取瘤组织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16 d后,血液生化仪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gb)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 CD4+和CD3+ 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骨髓涂片观察巨核细胞、红细胞系和粒细胞系变化,取胸腺、脾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对胸腺、脾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Rad+Cis+KI×5+KC×11组小鼠死亡率明显低于Rad组(P<0.05);明显降低给药第6~15天瘤体积(P<0.01),且明显低于Rad 组和Rad+Cis×5组第12~15天瘤体积(P<0.01);能明显降低小鼠瘤重(P<0.01),且明显低于Rad 组和Rad+Cis×5组(P<0.05);对骨髓造血抑制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明显升高小鼠RBC数量和Hgb 含量,能增加小鼠骨髓有核细胞(P<0.01),明显增加小鼠胸腺指数,降低脾指数(P<0.05),升高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百分比(P<0.05),且对免疫器官胸腺和脾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KI或KC联合放化疗对Lewis肺癌小鼠具有增效抑瘤、增效减毒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免疫有关。
  • 论著
    张 瑜, 温 娟, 聂 刚, 李向云, 唐慧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异氟烷(Iso)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24只,单次ip注射链佐星60 mg·kg-1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72 h后空腹血糖>16.7 mol·L-1认为造模成功。糖尿病模型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肾I/R损伤组,2% Iso预处理+肾I/R损伤组(大鼠置2% Iso麻醉箱中预处理30 min,再进行肾I/R损伤模型制备)。肾I/R损伤手术后24 h,检测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和肌酐(Cr),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评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кB(NF-кB)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糖尿病模型大鼠肾I/R损伤组的BUN和Cr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凋亡程度明显升高(P<0.01);TNF-α和NF-кB表达显著增高(P<0.01)。Iso预处理后显著抑制了BUN和Cr的升高,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凋亡程度(P<0.01),明显抑制TNF-α和NF-кB的表达(P<0.01)。结论  Iso预处理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UN,Cr,TNF-α和NF-кB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凋亡有关。
  • 论著
    潘邦伦, 章华颖, 姜丽丽, 林翰超, 方小娟, 姜 力, 李 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交联聚异丁烯(xPIB)-人工晶状体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免疫相容性。方法  用阴性对照丙烯酸酯(100%浸提液)、阳性对照苯酚214 mg·L-1及xPIB(25%,50%,75%和100%浸提液)分别处理RAW264.7细胞 24~120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阴性对照丙烯酸酯(100%浸提液)、阳性对照脂多糖(LPS)10 μg·L-1和xPIB(100%浸提液)分别处理RAW264.7细胞24和48 h,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中性红摄取实验检测细胞吞噬能力,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2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80、CD86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水平,并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IL-6,IL-12p70及TNF-α蛋白水平。最后,RAW264.7细胞分别与丙烯酸酯和xPIB晶状体共孵育24和48 h,并用阳性对照LPS 10 μg·L-1刺激丙烯酸酯表面的RAW264.7细胞24和48 h,用显微镜观察黏附在晶状体表面的细胞形态并统计其数目。结果  xPIB 25%,50%,75%和100%浸提液处理RAW264.7细胞24~120 h,与细胞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差异;xPIB(100 %浸提液)刺激RAW264.7细胞24和48 h后,与细胞对照组相比,RAW264.7细胞上清NO含量,吞噬中性红颗粒的能力,IL-1β、IL-6、IL-12b、TNF-α、CD80、CD86和iNOS mRNA水平及IL-1β,IL-6,IL-12p70和TNF-α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RAW264.7细胞分别与丙烯酸酯和xPIB晶状体共孵育24和48 h,在丙烯酸酯表面黏附的RAW264.7细胞处于静息状态,细胞呈圆形,无伪足结构;在xPIB表面黏附的RAW264.7细胞也处于静息状态,但细胞数目明显少于丙烯酸酯表面(P<0.01);而阳性对照LPS 10 μg·L-1处理RAW264.7细胞24和48 h后,细胞处于活化状态,胞浆中出现空泡,边缘伸出伪足。结论  与丙烯酸酯晶状体材料相比,xPIB晶状体材料对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和吞噬能力无影响,亦未诱发炎症反应,提示xPIB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和免疫相容性。
  • 论著
    郝 刚, 陈 莉, 俞蕴莉, 王 吉, 王猛猛, 屈昱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莫西沙星(Mox)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血清胆汁酸谱和血糖的影响,评价胆汁酸代谢谱改变与Mox引起血糖波动的相关性。 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Mox 40 mg·kg-1给药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每天ig给予,连续7 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ig给予溶媒(0.25% CMCNa)。给药7 d后颈动脉插管取血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及血清中15种胆汁酸浓度。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大鼠血清中15种胆汁酸浓度,以2,2,3,4,4-5氘代石胆酸为内标,采用Xterra RP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多反应监测。以初级胆汁酸与次级胆汁酸比值、结合型胆汁酸与游离型胆汁酸比值、12α羟基化胆汁酸与12α未羟基化胆汁酸比值以及胆汁酸疏水性指数为参数,分析Mox引起的胆汁酸代谢谱改变与其所致血糖波动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6.0±0.7 mmol·L-1)相比,模型组GK大鼠空腹血糖(15.7±2.1 mmol·L-1)显著升高(P<0.01);Mox给药7 d后能进一步升高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空腹血糖(22.0±6.0 mmol·L-1)(P<0.05)。模型组GK大鼠血中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的比值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 (1.9±0.6 vs 10.1±2.6,P<0.01),结合型胆汁酸/游离型胆汁酸的比值较正常组大鼠显著降低(0.10±0.02 vs 1.5±0.4,P<0.05),疏水性指数较正常组大鼠显著升高 (0.31±0.08 vs 0.22±0.05,P<0.05),而12α羟基化胆汁酸/12α未羟基化胆汁酸的比值较正常组大鼠无显著差异(2.2±1.1 vs 3.0±1.0)。Mox能显著增加模型组GK大鼠血中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游离型胆汁酸以及12α羟基化胆汁酸/12α未羟基化胆汁酸的比值(分别为6.3±1.4,4.5±1.4和6.2±2.8)(P<0.05),而对疏水性指数的影响不明显。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结合型胆汁酸/游离型胆汁酸比值与血糖的相关系数r值为0.784(P<0.01),12α羟基化胆汁酸/12α未羟基化胆汁酸的比值与血糖的相关系数r值为0.624(P<0.05),提示Mox引起的结合型胆汁酸/游离型胆汁酸以及12α羟基化胆汁酸/12α未羟基化胆汁酸比值的改变与血糖波动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Mox能引起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血糖进一步升高,改变胆汁酸代谢谱中结合型胆汁酸与游离型胆汁酸的比值以及12α羟基化胆汁酸/12α未羟基化胆汁酸的比值可能是Mox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
  • 综述
  • 综述
    刘 丽, 乔国芬, 李柏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基础与临床的统计学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常血压还是高血压的发病率,成年男性均明显高于同龄女性,这种性别差异在绝经期后消失。我们经过近20年的研究发现,成年雌性大鼠结状神经节及孤束核中不仅分布有传统分类的髓鞘化A型和非髓鞘化C型内脏感觉/压力感受器神经元以外,还特异性分布一种髓鞘化Ah型神经元,它的电生理学特性、化学敏感性以及离子通道表达均与A型和C型有所不同。在体和离体研究结果显示,Ah型神经元具有以下功能特征:① 仅分布于成年雌性大鼠,神经兴奋性依赖于雌激素的存在;② 属于髓鞘化纤维,传导速度室温下2~20 m·s-1,但动作电位复极期有类似于C型驼峰切记;③ 动作电位除极阈值、除极速度、动作电位时程以及放电频率均不同于A和C型;④ 同为髓鞘化纤维,Ah型对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物质敏感;⑤ 虽表现有除极期驼峰,Ah型对辣椒素不敏感,同工凝集素B4表达阴性;⑥ Ah型功能性表达Nav1.7,Nav1.8和Nav1.9;⑦ Ah型对血管紧张素Ⅱ高度敏感,并高表达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参与降压作用;⑧ Ah型对血清素高度敏感,可能与其高表达血清素Ⅲ型受体有关,下行抑制心脏疼痛感受,参与无痛心绞痛的发病过程;⑨ Ah型对组胺高度敏感,并高表达组胺Ⅱ型受体,与哮喘发病的性别差异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成年雌性大鼠髓鞘化Ah型内脏感觉神经元/压力感受器神经元,独立存在并不同于A和C型,是构成与内脏感觉/主动脉压力反射传入通路性别差异相关生理功能的神经解剖学基础,为合理解释上述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揭开了新的一页。
  • 综述
    易鑫尧, 郭婷莉, 张 萌, 郁 叶, 颜文慧, 陈莉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紊乱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综述介绍了哺乳动物中蛋白激酶PINK1和E3泛素连接酶Parkin(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并论述了其在DN发生时肾各细胞发生的紊乱以及相应的紊乱机制。其机制涉及线粒体形态动力学异常、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以及由于PINK1和Parkin表达降低所引起的线粒体自噬受抑制等。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能缓解自噬流受阻,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减轻细胞内氧化应激状态,从而改善线粒体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最终在治疗DN中起重要作用,旨在为研究DN提供新的方向。
  • 综述
    孙亚奇, 陆启荣, 刘爱梅, 刘振利, 王 旭, 潘源虎, 袁宗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代谢诱导的毒性反应是导致候选化合物在药物开发中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毒性预测方法是毒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对由药物代谢物诱导的毒性体外预测方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计算毒理学方法、肝样细胞模型、高通量芯片模型和三维细胞培养法等。计算毒理学基于计算机技术、生物信息学以及现有的实验数据对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代谢毒性进行预测,它能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新药开发成功率,但高度依赖于现有的实验数据。高通量芯片技术利用生物化学以及细胞培养技术对一系列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筛选和检测,此模型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三维细胞模型可模拟体内细胞的生长微环境,很好地表现出细胞在体内的生理状态,尤其是对中空纤维三维生物反应器以及器官芯片系统技术的开发,使得体外预测药物代谢与毒性更加准确真实,但需要在细胞活力和稳定性、关键代谢以及信号通路等方面对平台进行比较。基于计算毒理学方法、肝样细胞模型、高通量芯片模型和三维细胞培养等模型的研究将为代谢物毒性体外预测提供参考。
  • 综述
    邵 雪, 洛文靖, 王海学, 王庆利, 任欣怡, 宫新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制品进入机体后可能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药抗体(ADA)。开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ADA检测方法是免疫原性评价的基础,其中桥连法应用最广。桥连法检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可溶性靶点分子对ADA检测的影响会因其存在形式、基线水平、给药导致的浓度改变或代偿性变化等而产生差异,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进而影响药物免疫原性风险的评估。本文重点讨论ADA检测中可溶性靶点分子的潜在干扰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ADA检测方法开发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