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19, 33(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申屠路媚,卢敏,王燕,李杰,牟艳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F框/含蛋白7 WD-40 域蛋白(FBXW7)、Ras 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 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的表达与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采用一次性ip链脲佐菌素60 mg•kg-1建立1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2,4,8,12和16周进行检测。HE染色观察大鼠心脏组织形态变化;Masson染色和测定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观察心肌胶原沉积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中FBXW7,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含量;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中FBXW7,RhoA和ROCK1蛋白的表达。结果  显微镜下可见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心肌不同程度局灶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16周时,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沉积面积和胶原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呈递增趋势;2~4周时,大鼠血清中FBXW7含量显著增加(P<0.01),第8 周时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8~16周时,大鼠血清中TGF-β1和CTGF 含量逐渐升高(P<0.01)。Western 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RhoA 和ROCK 1 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2~12周模型组大鼠心肌FBXW7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1),第4 周表达最高,8~16周表达下降,与时间呈负相关(r=-0.988,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FBXW7 和RhoA/Rho激酶参与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靶点。
  • 论著
    林周豪,白永恒,陆红,郭勇,吴存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肌成纤维细胞形成及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白藜芦醇干预组于手术当天ig 给予白藜芦醇20 mg•kg-1,术后第7天取其梗阻侧肾脏进行检测。HE 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体外分别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和成纤维细胞(NRK-49F),各分为3 组:细胞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5 μg•L-1诱导组和TGF-β1 5 μg•L-1+白藜芦醇10 或100 mmol•L-1干预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SMA、细胞外基质成分(Ⅲ型胶原)和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着蛋白的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或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HE 染色显示UUO模型组肾间充质面积扩大(P<0.01),Masson 染色显示UUO模型组胶原累积明显(P<0.05);白藜芦醇干预组上述改变均被抑制(P<0.05),α-SMA阳性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亦被抑制(P<0.05)。体外应用TGF-β1刺激后,与细胞对照组相比,TGF-β1 5 μg•L-1诱导组α-SMA 表达增加(P<0.01),提示细胞表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同时伴随着Ⅲ型胶原过度累积(P<0.01);白藜芦醇干预组上述改变被抑制(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肌成纤维细胞产生过程中,AKT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白藜芦醇干预后,体内外AKT磷酸化升高均被抑制(P<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拮抗AKT的磷酸化,抑制TGF-β1所诱导的NRK-52E和NRK-49F表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进而减少基质累积,缓解肾纤维化。
  • 论著
    王棋,王心正,韩秋影,樊浩,李亭亭,巩伟丽,周涛,李卫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克隆小鼠干扰素γ 受体β(Ifngr2)基因启动子,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其进行功能分析。方法  首先应用欧洲启动子在线数据库(EPD)获得小鼠Ifngr2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包含转录起始位点在内的-1344~+48 的DNA 序列。然后以小鼠MEF 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调取该序列,并进一步插入pGL4.19-luc2CP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通过PCR扩增获得启动子系列截短体并分别插入pGL4.19-luc2CP载体,共获得包含6个不同长度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进一步通过双荧光报告实验检测不同截短体对Ifngr2基因转录活性影响,确定其影响转录活性的关键区域。通过点突变探究潜在转录因子对Ifngr2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小鼠Ifngr2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获得有转录活性的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启动子系列截短分析显示,-132~-97 和-1059~-727包含启动子重要元件。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132~-97区域内存在潜在的NF-κB 结合位点,进而通过点突变实验得到验证。结论  通过构建小鼠Ifngr2基因启动子报告载体并对Ifngr2启动子进行功能分析,发现小鼠Ifngr2基因启动子中的转录因子NF-κB 结合区域,提示NF-κB 在Ifngr2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 论著
    李海霞,刘坤璐,贾培媛,于卫立,武军华,胡涛,王勃,王玉霞,单俊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板蓝根中均一多糖IIP-A-1和IIP-2作为疫苗佐剂的免疫原性。方法  ①分别用钥孔血蓝蛋白(KL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载体蛋白,与IIP-A-1 和IIP-2 分别偶联,制备免疫抗原KLH-IIP-A-1和KLH-IIP-2 及检测抗原BSA-IIP-A-1 和BSA-IIP-2。KLH-IIP-A-1 和KLH-IIP-2(每只家兔300 μg)分别与弗氏佐剂(每只0.65 mL)联用,皮内注射免疫家兔2 次,间隔28 d;第2 次免疫后14 d,分别用KLH,BSA 和BSA-IIP-A-1 或BSA-IIP-2 5 mg•L-1包被酶联反应板,ELISA检测家兔血清中抗IIP-A-1和IIP-2抗体。②IIP-A-1 和IIP-2(每只500 μg)分别im 免疫小鼠3 次,每次间隔28 d;每次免疫后14 d,用BSA-IIP-A-1 或BSA-IIP-2 5 mg•L-1包被酶联反应板,ELISA 检测小鼠血清中抗IIP-A-1 或IIP-2 抗体。③ IIP-A-1和IIP-2 为佐剂(每只200 μg),分别配伍口蹄疫病毒灭活疫苗(Aftosa,每只2 μg)im 免疫小鼠2次;IIP-2(每只200 μg)配伍H1N1病毒裂解疫苗(每只3 μg)im 免疫3次,配伍乙肝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每只2 μg)im 免疫小鼠2 次;每次间隔28 d。末次免疫后14 d,用KLH-IIP-A-1或KLH-IIP-2 2 mg•L-1包被酶联反应板,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IIP-A-1或IIP-2抗体。结果  ① KLH-IIP-A-1和KLH-IIP-2分别与弗氏佐剂联用免疫家兔2次,可产生抗KLH,IIP-A-1或IIP-2抗体,抗KLH滴度≥1∶50 000,抗IIP-A-1抗体滴度≥1∶20 000,抗IIP-2抗体滴度≥1∶100 000。② IIP-A-1和IIP-2分别单独肌注免疫小鼠3次,仅检测出抗IIP-2 IgG1抗体,滴度为1∶1000。③ IIP-A-1 作为佐剂配伍Aftosa疫苗免疫小鼠后,未检测出抗IIP-A-1 IgG1抗体。IIP-2作为佐剂分别配伍H1N1和Aftosa疫苗免疫小鼠后,均可检测出抗IIP-2 IgG1抗体,滴度均为1∶400;配伍HBsAg 抗原免疫小鼠后,检测出低水平的抗IIP-2 IgG1抗体,滴度为1∶100。结论  作为半抗原,板蓝根多糖IIP-A-1和IIP-2连接KLH后,可刺激家兔产生高滴度的抗IIP-A-1和IIP-2抗体。作为佐剂,IIP-A-1无免疫原性;IIP-2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分别与Aftosa疫苗、H1N1病毒裂解疫苗和HbsAg 配伍免疫小鼠,均产生抗IIP-2 IgG1型抗体。
  • 论著
    司甜,杜现礼,刘峰,段小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根据已知线性泛素化底物NF-κB 必需调节蛋白(NEMO)的泛素结合结构域UBAN 构建蛋白探针,在目的细胞中富集线性泛素化底物并应用质谱技术进行鉴定,探索线性泛素化在不同生物学事件中发挥调控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①首先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纯化特异性识别线性泛素链的蛋白UBAN,通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标签将其与GST 琼脂糖微珠连接制成UBAN 探针。随后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阳性底物NEMO和线性泛素化链组装复合体(LUBAC)使之过表达,利用UBAN 探针免疫共沉淀富集NEMO上的线性泛素链,并通过Western 蛋白印迹法验证UBAN 探针与线性泛素化链的结合能力,从而确定体系是否建立成功。② 在293T 细胞裂解液中免疫共沉淀富集线性泛素化底物并对其进行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潜在线性泛素化底物。在293T 细胞中共转染潜在线性泛素化底物极光激酶A(Aurora-A)和LUBAC,用Western 蛋白印迹法鉴定。③ 用siRNA 干扰Hela 细胞LUBAC,并使细胞周期同步化,用Western 蛋白印迹法观察线性泛素化对潜在底物Aurora-A 生物学功能的调控。结果   ① Western蛋白印迹法结果表明,UBAN 探针能够结合NEMO 上的线性泛素链,从而确定体系建立成功。② 质谱鉴定结果显示,免疫共沉淀法富集到包括极光激酶A(Aurora-A)在内的403 个潜在线性泛素化底物;在293T 细胞中共转染Aurora-A 和LUBAC 后,用Western 蛋白印迹法测定结果发现,Aurora-A 具有线性泛素链特征性条带,具有与线性泛素化链结合的能力。③ 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涉LUBAC后Aurora-A 苏氨酸288位磷酸化水平上调,表明其被激活。结论  运用泛素结合结构域UBAN 探针可以实现线性泛素化底物的有效捕捉与富集,在293T 细胞中鉴定到底物Aurora-A 的自激活可能受线性泛素化调控。本研究建立的线性泛素化底物鉴定策略为进一步探索蛋白质线性泛素化修饰的更多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论著
    高锋华,郑焕瑛,王福梅,王艳冰,高亮,徐旭东,王钰,张权,周虹,蒋兴伟,任素萍,于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高原环境对悬浮红细胞(SRBC)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平原SRBC 分别在北京、拉萨和林芝4℃储存35 和42 d,高原SRBC 在拉萨4℃储存35 和42 d,测定储存期末溶血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和细胞存活率等血液质量评价指标,利用细胞外流量分析技术检测红细胞的胞外酸化率,计算基础糖酵解、葡萄糖反应性和糖酵解能力等红细胞代谢指标,综合判定红细胞质量。结果  与平原储存平原SRBC 相比,高原拉萨储存平原SRBC 35 和42 d 血液质量评价指标和红细胞能量代谢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高原林芝储存平原SRBC 除35 d 溶血率升高(P<0.05)和糖酵解能力降低(P<0.05)外,其他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与高原储存的高原SRBC相比,平原SRBC在高原储存35 和42 d后,血液质量评价指标和红细胞能量代谢均无差异。结论  高原环境储存不影响SRBC 质量。
  • 论著
    孟镇锴,李晓旭,瞿文生,吴纯启,钟武,李云峰,王全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研究人肝祖细胞HepaRG 和人肝癌HepG2 细胞体外3D 聚球体在生长形态、功能蛋白表达和在药物肝毒性检测中敏感性的差异,为体外药物肝毒性检测模型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每孔100个细胞的密度分别将HepaRG和HepG2细胞接种于低吸附96 孔板,构建体外3D 肝细胞聚球体。于接种后第3,7,14 和21 天镜下观察各聚球体的形态,拍照并测定其平均直径;采用实时荧光PCR、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蛋白印迹法检测2 种细胞聚球体中6 种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和白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用硫胺素、非阿尿苷、对乙酰氨基酚、苯溴马隆、环磷酰胺、异烟肼和奈法唑酮在2 种细胞聚球体上单次或重复给药,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HepaRG与HepG2细胞聚球体的体积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接种后第7,14 和21 天,HepaRG 细胞聚球体平均直径分别为317.5,334.3 和397.8 μm,均小于同期HepG2 细胞聚球体(P<0.01);实时荧光PCR 结果显示,接种后第7 和14 天,HepaRG 细胞聚球体CYP1A2CYP2B6CYP2C9CYP2C19CYP2E1CYP3A4 和白蛋白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上调261.7,55.7,277.1,9.9,44.3,280.7 和3.9 倍,均高于同期HepG2 细胞聚球体(P<0.01);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接种后第10 天,HepaRG 细胞聚球体中CYP1A2,CYP2B6,CYP2C9,CYP2C19,CYP2E1,CYP3A4 和白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同期HepG2细胞聚球体的2.1,1.6,1.9,1.6,1.6,2.2 和1.9 倍(P<0.05,P<0.01)。重复给药,非阿尿苷、对乙酰氨基酚、苯溴马隆、环磷酰胺、异烟肼和奈法唑酮抑制HepaRG 细胞聚球体细胞存活的IC50分别为3.35,2.42,0.37,7.51,3.92和1.11 mmol•L-1,对HepG2细胞聚球体的IC50分别为36.49,>40,0.87,>20,35.74和2.57 mmol•L-1;单次给药,上述6 种药物对2 种细胞聚球体细胞存活的IC50均>重复给药IC50,同样对HepRG 细胞聚球体的IC50<对HepG2 的IC50结论  与HepG2 细胞聚球体比较,HepaRG 细胞聚球体体积更小,形态保持更加稳定,CYP450 酶和白蛋白表达水平更高,对药物肝毒性敏感性更高,是更为理想的药物体外肝毒性检测模型。
  • 论著
    黎伟,秦俊,文印宪,汪晖,陈廖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检测孕期地塞米松暴露(PDE)致雌性胎大鼠软骨病理变化和地塞米松处理软骨细胞后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地塞米松影响软骨发育的可能机制。方法 ① 在体实验:健康Wistar雌性大鼠自然受孕,PDE 组于孕9~20 d(GD9~20)每天1 次sc 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1。GD20处死母鼠,收集雌性胎大鼠软骨样本。HE和番红O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态;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软骨组织的蛋白聚糖、木糖基转移酶Ⅰ(XylT-Ⅰ)、葡萄糖醛酸转移酶Ⅰ(GlcAT-Ⅰ)、半乳糖基转移酶Ⅰ(GalT-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1受体(IGF-1R)、蛋白激酶B(AKT)和活化蛋白1(AP-1)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XylT-Ⅰ,GlcAT-Ⅰ,GalT-Ⅰ,IGF-1,AKT 和AP-1蛋白表达。② 离体实验:另取GD20 Wistar雌性胎大鼠膝关节制备软骨细胞,分别用地塞米松(100和500 nmol•L-1),IGF-1(100 μg•L-1),IGF-1R 抑制剂NVP-AEW541(1 μmol•L-1),AKT抑制剂MK-2206(1 μmol•L-1)和AP-1抑制剂SR-11302(1 μmol•L-1)处理24 h。DMB染色法检测软骨细胞上清糖胺聚糖(GAG)含量;实时定量PCR 法检测软骨细胞XylT-Ⅰ,GlcAT-Ⅰ,GalT-Ⅰ,IGF-1RAKTAP-1 mRNA 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XylT-Ⅰ,GlcAT-Ⅰ和GalT-Ⅰ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 在体实验:HE和番红O染色结果显示,PDE组雌性胎大鼠关节软骨细胞数减少,表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软骨基质染色着色度浅,着色不均一;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E雌性胎大鼠膝关节组织的XylT-Ⅰ,GlcAT-Ⅰ,GalT-Ⅰ和IGF-1/AKT/AP-1 通路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降低(P<0.05,P<0.01)。② 离体实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雌性胎大鼠软骨细胞上清液GAG含量降低(P<0.05),XylT-Ⅰ,GlcAT-Ⅰ,GalT-Ⅰ和IGF-1/AKT/AP-1通路相关蛋白的mRNA 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地塞米松500 nmol•L-1组相比,IGF-1 可使上述基因mRNA 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F-1 100 μg•L-1处理组XylT-Ⅰ,GlcAT-Ⅰ,GalT-Ⅰ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IGF-1R/AKT/AP-1 各抑制剂处理组XylT-Ⅰ,GlcAT-Ⅰ和GalT-Ⅰ蛋白和mRNA 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与单独SR-11302组相比,SR-11302+IGF-1 处理后,XylT-Ⅰ,GlcAT-Ⅰ和GalT-Ⅰ蛋白和mRNA 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孕期暴露PDE 可致雌性胎大鼠软骨发育不良,其发生机制可能与IGF-1/AKT/AP-1 通路低基础活性介导糖基转移酶低表达所致软骨基质合成不足有关。
  • 论著
    许畅,俞晨晨,李桦,宋远见,车津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SFTN)与右美托咪啶(DEM)联合用药大鼠中的血浆动力学、靶器官分布及其镇静作用和呼吸抑制毒性,分析两药的药-药相互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iv给予SFTN 20.0 μg•kg-1,DEM 25.2 μg•kg-1或SFTN 20.0 μg•kg-1+DEM 25.2 μg•kg-1,于给药后2,5,15,30 min 和1,2,4,6 和8 h采血,用本研究建立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定量检测方法测定血浆中SFTN和DEM浓度;于给药后5,15,30,60 和120 min 取血和脑组织样品,同法测定血浆和脑组织中SFTN 和DEM 浓度。采用WinNonlin 7.0 软件拟合并获得药动学参数。采用清醒大鼠肺功能仪考察两药联合应用后呼吸抑制作用,通过观察翻正反射消失(LORR)持续时间考察其中枢镇静作用。结果  建立并验证了定量检测血浆样品SFTN 和DEM 浓度的LC-MS/MS 方法。大鼠给药后,SFTN 组SFTN 的血浆峰浓度(Cmax),消除半衰期(t1/2)和血浆清除率(Cl)分别为(22.2±2.6)μg•L-1,(2.13±0.69)h 和(2288±446)mL•h- 1•kg-1,SFTN+DEM 组SFTN分别为(15.9±9.4)μg•L-1,(1.22±0.13)h和(3565±743)mL•h-1•kg-1;DEM组DEM分别为(14.0±8.9)μg•L-1,(1.21±0.15)h 和(4235±752)mL•h-1•kg-1 ,SFTN+DEM 组DEM 分别为(9.4±3.5)μg•L-1,(1.08±0.26)h 和(4796±744)mL•h-1 •kg-1。SFTN+DEM组SFTN的脑/血浆Cmax比值为0.49,是SFTN 组(0.45)的1.3 倍;SFTN+DEM 组DEM 的脑/血浆Cmax比值为16.9,是DEM 组(1.42)的12 倍。SFTN,DEM 和SFTN+DEM 组大鼠LORR 持续时间分别为37±13,41±5 和(104±24)min,SFTN+DEM 组LORR 持续时间相比SFTN 和DEM 组显著延长(P<0.01)。SFTN+DEM 组大鼠呼吸功能被抑制程度与SFTN 组相比无明显加重,但抑制时间有一定延长(P<0.05,P<0.01)。结论  SFTN与DEM 联合用药存在一定的药-药相互作用,可能通过增加脑组织DEM 暴露水平而延长镇静作用和呼吸抑制作用的持续时间,临床应用时应关注两药联合应用可能导致的药效或副作用的协同作用。
  • 综述
  • 综述
    刘昊,李新颖,罗龙龙,马远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是一类免疫抑制性受体,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细胞表面。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T 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等免疫检查点分子类似,LAG-3分子在活化的T 细胞中表达上调,抑制T 细胞过度活化以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抗原的持续刺激使T 细胞过度表达LAG-3 等抑制性分子,造成局部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LAG-3 发挥抑制作用的下游信号通路及其与其他抑制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初步临床数据证实,抗LAG-3和抗PD-1抗体具有协同治疗肿瘤的效果。然而,值得一提的是,LAG-3具有与其他任何免疫负性调控分子完全不同的胞内结构域,表明LAG-3分子具有独特的分子机制。目前,至少有7 种靶向LAG-3的抗体药物和1 种LAG-3-Fc融合蛋白进入临床研究。可以预见,针对LAG-3分子的靶向药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稿约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稿约
    2019, 33(1): 7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