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17, 31(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热点群议
  • 热点群议
    胡薇薇,侯雪芹,廖儒佳,张汉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逐年 增加,目前已是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三大病因。由于AD 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 全明确,因此,抗AD 相关药物研发进展缓慢,其前景不容乐观。发展有效的抗AD 药物成为当前AD 研究领 域的热点和难点。近日,由海内外众多神经精神药理研究领域的华人科学家组成的“神经精神科学微信群” 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指出,对AD 主流病理假说的误导以及目前抗AD 药物筛选平台的问题均可 导致新药开发的误区。我们应从整体观、大数据的角度重新审视AD 病理及治疗策略,寻找多靶点全方位的 综合治疗手段,并可根据AD病理过程的更上游因素将病程分型。此外,AD患者脑内线粒体的损伤和功能障 碍,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造成AD样的病理改变等,为A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 论著
  • 论著
    万强,杨玉萍,杨雪,陈洪涛,万蝉俊,徐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川芎嗪(TMP)对PM2.5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PM2.5 20,200 和400 mg•L-1染毒培养VSMC 24 h,MTT 法检测VSMC 存活,ELISA 法检测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含量,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蛋白印迹法检测VSMC 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蛋白表达。分别加入TMP 20,200 和2000 mg•L-1及JNK 抑制剂SP600125 10 μmol•L-1检测TMP对PM2.5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2.5 200和400 mg•L-1处理组A570 nm显著升高,VCAM-1和ET-1分泌增加,NO分泌降低,p-JNK及FGFR-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PM2.5 20 mg•L-1处理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与PM2.5 200 mg•L-1处理组比较,PM2.5 200 mg•L-1+TMP 200 和2000 mg•L-1预处理组A570 nm显著降低,VCAM-1及ET-1分泌降低,NO分泌增加,p-JNK和FGFR-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M2.5 200 mg•L-1+TMP 20 mg•L-1预处理组无显著变化。与PM2.5 200 mg•L-1+TMP 2000 mg•L-1预处理组比较,PM2.5 200 mg•L-1+TMP 2000 mg•L-1+SP600125 10 μmol•L-1抑制剂组可进一步增强TMP 对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P<0.01)。结论  TMP可能通过下调JNK 磷酸化,并调节VSMC内FGFR-1蛋白表达及VCAM-1,ET-1和NO含量,抑制PM2.5诱导的VSMC增殖。
  • 论著
    汤纳平,陈洁,王雁,葛帅,马璟,梅其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研究血清微RNA-122(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miR-122用于早期药物肝毒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PAP,1250 mg•kg-1,ig)、α-萘异硫氰酸酯(ANIT,150 mg•kg-1,ig)、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D,自由摄食)以及四氯化碳(CCl4,50%,ip)分别制备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胆汁淤积模型、脂肪肝模型以及肝纤维化模型,用于评价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H,2.5 mg•kg-1,iv)和庆大霉素(GM,80 mg•kg-1,im)分别制备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和肾损伤模型,用于评价miR-122 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清和肝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浓度,采用实时定量PCR 检测血清miR-122,并采用HE 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与溶媒对照组相比,肝细胞损伤模型、胆汁淤积模型、脂肪肝模型和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miR-122明显升高(>2倍)的时间分别为给药后1.5 h,3 h,2 周和4 周,均早于传统生物标志物GPT,GOT和TBIL〔给药后6 h,12 h,3 周和6 周均未见明显升高(<2倍)〕,同时其升高幅度(最大升高倍数分别为235.8,202.7,73.8 和600.3倍)也高于传统生物标志物GPT,GOT 和TBIL(GPT最大升高倍数分别为9.5,3.9,2.5和6.6倍,GOT为6.0,2.4,1.4和3.5倍,TBIL为2.6,2.3,1.2和1.8倍)。在心肌损伤模型中,GOT活性明显升高(2.1倍),而血清miR-122无明显改变;在肾损伤模型中,血清miR-122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清miR-122可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且与传统肝损伤生物标志物如GPT,GOT和TBIL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论著
    陈海清,胡勇,戚勇,王久存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依鲁替尼长期给药对姥鲛烷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方法  6周龄雌性BALB/c小鼠ip给予姥鲛烷0.5 mL制备SLE小鼠模型。4周后,根据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和体质量均匀分为模型组、依鲁替尼30 mg•kg-1治疗组和泼尼松10 mg•kg-1治疗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28周。每4周测定1次体质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DS-DNA抗体、抗单链DNA(S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水平,评估关节炎红肿等症状的评分及发病率;生物化学法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液尿蛋白水平评估肾功能。给药28周后处死小鼠,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集心、肝、脾、肺和肾,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生物化学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估肝功能;HE 染色观察后足和肾组织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免疫复合物IgG沉积。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抗DS-DNA,SS-DNA和组蛋白抗体及IL-6,IFN-γ和TNF-α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升高,关节炎症状严重(P<0.01),后足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严重(P<0.01),肾和脾显著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依鲁替尼治疗28周可减缓SLE 模型小鼠体质量下降,降低抗DS-DNA,SS-DNA 和组蛋白抗体水平(P<0.01),减轻小鼠关节红肿等症状(P<0.01),并降低关节炎发病率,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6,IFN-γ 和TNF-α水平(P<0.01);后足关节病理观察显示,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破坏和骨吸收减轻(P<0.01);肾组织病理观察显示,炎症细胞浸润和IgG免疫复合物沉积减少,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水平降低(P<0.01),血清GPT和ALP活性亦降低(P<0.01)。结论  依鲁替尼给药28 周对SLE 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未见明显副作用。
  • 论著
    刘玲,黄紫乐,慎会娜,王静,刘沐辰,花昌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新型一氧化氮(NO)供体O2-(2,4-二硝基苯基)1-〔(4-乙氧羰基)哌嗪-1-yl〕偶氮-1-鎓-1,2-二醇(JS-K)对H22 荷瘤小鼠肿瘤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皮下接种H22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氟尿嘧啶(5-FU)组、JS-K 0.75 和1.50 mg•kg-1组。JS-K 组和模型组小鼠每3 d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JS- K或生理盐水,连续14 d(共给药5 次);5- FU组每天1 次ip给予5-FU 20 mg•kg-1。给药后第15天将小鼠处死,分离胸腺、脾和完整瘤体,并称取其质量,计算抑瘤率和脏器系数。比色法检测瘤组织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以及乳酸和ATP 水平;Western 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己糖激酶Ⅱ(HK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JS-K 0.75 和1.50 mg•kg-1组瘤质量显著下降(P<0.01),抑瘤率分别为23.9%和50.3%。JS-K 0.75和1.50 mg•kg-1组小鼠胸腺系数和脾系数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JS-K 1.50 mg•kg-1组瘤组织中HK,PFK,SDH,PK 和ATPase活性较模型组的〔22.6±3.7,14.4±2.6,(10.5±2.6)U•g-1蛋白,(12.9±3.2)kU•g-1蛋白和(0.70±0.10)mmolPi•g-1蛋白•h-1〕分别下降了42.0%,26.6%,23.3%,22.7%和21.7%(P<0.01,P<0.05);JS-K 1.50 mg•kg-1组瘤组织中ATP 水平较模型组下降16.6%(P<0.01);JS-K 0.75和1.50 mg•kg-1组瘤组织中乳酸水平较模型组分别下降38.7%和59.4%(P<0.01)。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JS-K 1.50 mg•kg-1组瘤组织中HIF-1α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JS-K 0.75 和1.50 mg•kg-1组HKⅡ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JS-K 能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糖酵解和有氧氧化途径从而调节肿瘤能量代谢有关。
  • 论著
    闫雪莹,杨淋清,吴德生,刘素纯,袁建辉,刘建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消毒剂三氯异氰尿酸(TCCA)对斑马鱼胚胎及幼鱼的发育毒性。方法  选择受精后2 h的斑马鱼胚胎进行染毒:① 将胚胎置于含有TCCA 50,100,150,200,250 和300 mg•L-1的培养液中暴露48 h,检测半数致死浓度(LC50)。② 将胚胎置于含有TCCA 0,10.4,20.8 和41.7 mg•L-1的培养液中暴露96 h,分别于暴露后48,72和96 h检测胚胎死亡率、畸形率和心率,采用羟胺法于暴露后2,4和6 h 检测胚胎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HE 染色观察暴露后7 d幼鱼头部组织病理结构。结果  TCCA暴露48 h,斑马鱼胚胎LC50为166.9 mg•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暴露后96 h,TCCA 41.7 mg•L-1组斑马鱼胚胎死亡率和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TCCA各剂量组心率显著下降(P<0.05);暴露后72 h,TCCA 41.7 mg•L-1组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20.8 和41.7 mg•L-1组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心率显著下降(P<0.05);暴露后48 h,TCCA 41.7 mg•L-1组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心率显著下降(P<0.05)。TCCA暴露4 和6 h,20.8和41.7 mg•L-1组SOD 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TCCA暴露7 d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斑马鱼幼鱼均出现脑和眼部间隙变大及眼部视网膜分层不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  TCCA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毒性作用,能引起胚胎发育早期SOD活性下降,造成幼鱼视网膜组织结构损伤。
  • 论著
    魏爱丽,龙隆,李微,丁锐,陈伟,王莉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氮芥HN-3对不同来源细胞的毒性表型特征。方法  HN-3 100,300和450 μmol•L-1分别作用于原代人胚表皮角质细胞(HEKf),原代成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a)和人肺成纤维细胞(HLF)0.5,2,4,6,8,24 和48 h 后,采用基于细胞成像的多参数分析技术,检测HN-3对细胞存活、细胞核、细胞骨架(微丝和微管)、线粒体膜电位(MMP)、氧化应激、核膜通透性(NMP)、磷酸化组蛋白、溶酶体、自噬、细胞周期和凋亡等参数的影响。结果  HN-3引起不可逆性的细胞损伤,表现为存活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在存活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前,从0.5 h开始,细胞内活性氧和磷酸化组蛋白水平即显著升高,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降低(P<0.01)。HEKf细胞内溶酶体在0.5 h时减少,而HDFa和HLF细胞内溶酶体则分别在0.5和2 h升高,并伴有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蛋白表达升高。伴随存活细胞数量减少,HEKf细胞核亮度升高,核面积减少,微丝、微管亮度和面积减少,MMP 显著降低(P<0.01),溶酶体亮度有增加趋势;与此相反,HDFa和HLF细胞表现为核面积增加,微丝、微管亮度和面积增加,MMP显著升高(P<0.01),但溶酶体亮度增加,且HLF细胞LC3B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同时,3种细胞均有NMP增高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增加,G2期阻滞。此外,HEKf细胞出现早期和晚期凋亡,HDFa细胞出现早期凋亡。结论  HN-3诱发早期的细胞损伤效应包括DNA损伤、氧化胁迫和溶酶体损伤,晚期导致MMP 失衡、NMP增加、G2期细胞周期阻滞;此外,HN-3特异性地诱导HEKf细胞核固缩、细胞骨架蛋白核聚集和细胞凋亡;诱导HDFa和HLF细胞核肿胀和细胞骨架松散,并最终导致HDFa细胞早凋和HLF细胞自噬性死亡。
  • 论著
    林妮妮,郭磊,陈佳,谢剑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T-2毒素在不同种属动物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差异性。方法  将T-2毒素与小鼠、大鼠、比格犬、猴和人肝微粒体37℃孵育不同时间,孵育液经蛋白沉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比较T-2毒素在不同种属动物中代谢动力学参数及代谢产物生成量的差异。结果  T-2毒素在人肝微粒体中半衰期(t1/2)<1 mim,在小鼠和猴肝微粒体中为2~4 min,在比格犬肝微粒体中为13 min,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为39 min。5种动物对T-2毒素的肝清除能力可分为3组,即人、比格犬和大鼠为1组;猴和小鼠各为1 组。其中小鼠组对T-2毒素的肝清除率是人、比格犬和大鼠组的3~4倍。不同种属的肝微粒体对T-2毒素的亲和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2毒素在小鼠肝微粒体中的亲和力最高,其余依次为人、比格犬、大鼠和猴。酶的转化速率以在猴肝微粒体中最大,大鼠和比格犬中略小,而人和小鼠肝微粒体中酶转化速率仅为猴肝微粒体中转化速率的1/106。T-2毒素在猴肝微粒体中主要代谢产物为3′-OH-T-2和新茄病镰刀菌烯醇,在人和大鼠肝微粒体中为T-2三醇和HT-2毒素,在比格犬肝微粒体中以HT-2毒素和3′-OH-T-2毒素为主,在小鼠中则以T-2三醇和3′-OH-T-2毒素为主。T-2毒素在小鼠、大鼠、比格犬和人肝微粒体中主要以水解代谢转化为主,而在猴肝微粒体中则以羟基化代谢为主。结论  T-2毒素的代谢参数、代谢产物及其生成量、代谢途径均存在种属差异性。
  • 论著
    王建霞,王宏伟,杨锡琴,黄忱,罗芸,金大智,冯晓燕,张贺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克隆艰难梭菌毒素C(tcdC)基因并构建TcdC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  从艰难梭菌标准株(ATCC43255)基因组DNA 中扩增获得tcdC基因的部分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GST-TcdC/L和IL1-TcdC/L融合蛋白,前者用作免疫抗原,后者用作检测抗原。采用SDS-PAGE法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并通过Ni 柱纯化IL1-TcdC/L融合蛋白,Q 柱纯化GST-TcdC/L融合蛋白。将纯化的GST-TcdC/L融合蛋白于兔背部皮内多点注射,每只1 mg,4周1次,共3次。最后1 次免疫后2 周,采血分离血清。用IL1-TcdC/L 蛋白包被酶联板,采用ELISA 法检测多抗血清效价;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多抗特异性。结果  SDS-PAGE结果表明,所表达的2 个融合蛋白与预期分子质量一致。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TcdC 多克隆抗体效价>1∶6.4×104。Western 蛋白印迹实验显示,制备的TcdC/L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艰难梭菌中的TcdC蛋白。结论  成功克隆了艰难梭菌tcdC/L基因并进行了原核表达,成功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tcdC基因在艰难梭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 综述
  • 综述
    赵自芳,高腾,尹毅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α5 亚基γ-氨基丁酸A 受体(α5GABAAR)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主要分布在海马,通过调控氯离子外向电流对海马神经元产生抑制性效应。大量研究表明,该受体兴奋性的改变会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一些病症如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疼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唐氏综合征等的发生。而其变构调节剂则能治疗或改善这些病症。本文对α5GABAAR 的生理功能、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以及一些变构调节剂的功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王磊,冯伟兴,赵媛媛,华丽妍,王雪莹,陈多娇,李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相互作用诱发的不良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联用药物数目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上升。采用传统方法评估联合用药风险效率低、成本高,而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可采用低成本和高通量的方式对海量生物学和医学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获取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从文献挖掘、数据挖掘和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等方面系统综述了利用药物生物信息学挖掘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并对联合用药风险研究的潜在研究方向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