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17, 31(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前沿论坛
  • 前沿论坛
    邢宇,刘鑫,林园,张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檗碱是从传统中药黄连和黄柏中提取出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在我国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小檗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心脏保护、降血糖、调节脂质代谢以及免疫抑制等。多年以来,小檗碱用于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其临床应用潜力不断被开发,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肿瘤、腹腔黏连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等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针对小檗碱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为小檗碱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 中药毒理学前沿——民族药
  • 中药毒理学前沿——民族药
    高 丽,彭玲芳,赵春梅,符德欢,王京昆,朱兆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5 卷集《云南民族药志》收载了云南25 个少数民族常用的1040 种民族药用植物和多民族用药经验,其中有多个民族记载的有毒药材147种(剧毒5种,大毒14种,有毒57种,小毒71种)。为保障民族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云南民族药志》中收载的30种常用有毒民族药材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及生药学系统研究。本文选择其中代表性的山乌龟、金刚纂、云南蓍、老虎芋和柳兰5种民族药材,归纳总结其民族用药经验及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5种民族药材均有一定毒性;药效实验结果表明,山乌龟具有镇痛作用,金刚纂具有抗炎作用,云南蓍具有镇痛作用,老虎芋具有镇痛及镇咳作用,柳兰具有镇痛及抗炎作用。
  • 中药毒理学前沿——民族药
    张兰兰,韩 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维吾尔医药学是我国民族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药的重要补充。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维吾尔药的现代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维医根据维吾尔药药性,将药物分为热性药、湿性药、寒性药、干性药、干热性药、湿热性药、湿寒性药和干寒性药。根据药性的强弱分为4 级,药性三级或四级的大多数药物被认为具有毒性。本文主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颁发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1998年)收录的三级和四级药材的药性与毒性进行概述。
  • 论著
  • 论著
    赵凡凡,周玉枝,常艳芬,高 丽,秦雪梅,杜冠华,张 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研究D-半乳糖(D-Gal)致衰老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动态变化,并探究差异代谢物和行为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大鼠连续sc 给予D-Gal 100 mg•kg-1 10 周,并分别在第0,14,28,42,56 和70天收集每只实验鼠的尿液,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实验大鼠6 次尿液样本进行核磁共振(NMR)数据采集并结合多元统计进行分析。第70天开始采用Morris 水迷宫检测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处死并制备脑切片,HE 染色观察海马病理改变。结果  对第0,14,28,42,56 和70天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尿液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造模2~4周时,两组的代谢谱无差异;造模6~8周,两组大鼠逐渐不同;造模10 周时,两组完全不同。采用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寻找两组之间的差异物,在第10周发现,乳酸、丙氨酸、α-酮戊二酸和胆碱等12个峰面积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将差异代谢物和穿越平台次数、潜伏期以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组中含量显著性升高的差异代谢物胆碱、乳酸和二甲基甘氨酸与穿越平台次数具有显著性负相关(r=-0.90,-0.50 和-0.52;n=10),甲酸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呈显著性负相关(r=-0.51,n=10);胆碱和甲酸与潜伏期呈显著性正相关(r=0.72 和0.53;n=10);而模型组含量显著性降低的差异代谢物肌酸和牛磺酸与穿越平台次数具有显著性正相关(r=0.89 和0.71;n=10),而丙氨酸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n=10);牛磺酸、丙氨酸和肌酸与潜伏期呈显著性负相关(r=-0.66,-0.50 和-0.85;n=10);进一步验证了差异代谢物与行为学指标的相关性。结论  D-Gal 诱导的衰老大鼠尿液代谢谱变化和其学习记忆能力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尿液代谢谱变化规律,可作为D-Gal致衰老大鼠模型成功与否的评价指标之一。
  • 论著
    高 颖,张梦丹,李 莎,薛书银,黄惠丽,谢 铭,陈可塑,刘福明,陈 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合用生脉注射液潜在的致心律失常风险及其机制。方法  ① 豚鼠在体实验:1 倍临床剂量的阿奇霉素(38.2 mg•kg-1)或生脉注射液(4.6 mL•kg-1)颈外静脉缓慢推注;或1倍临床剂量阿奇霉素缓慢推注5 min 后加生脉注射液缓慢推注。记录给药前后的心电图。② 豚鼠离体实验:离体心脏按1,5 和10 倍临床浓度,即阿奇霉素41.5→207.5→415 mg•L-1顺序灌流,或生脉注射液5→25→50 mL•L-1顺序灌流;或阿奇霉素+生脉注射液(均1倍临床浓度)灌流。上一浓度组灌流结束后随后灌流下一浓度组,每组灌流持续5 min,分别记录各组给药5 min 后的心电图。③ 细胞实验,酶解法分离制备豚鼠单个左心室肌细胞,按1 倍临床浓度阿奇霉素(41.5 mg•L-1)→阿奇霉素+生脉注射液(均1 倍临床浓度)顺序灌流,每组灌流持续5 min,分别记录各组给药5 min 后的动作电位、L 型Ca2+及Na+电流。结果  ① 在体实验:心电图显示,1 倍临床剂量阿奇霉素或生脉注射液均未能引起心电图明显改变,而阿奇霉素合用生脉注射液(均1 倍临床剂量)显著降低心率(P<0.05),延长P-R(P<0.05)及QRS(P<0.05)间期。② 离体实验:心电图显示,1,5 和10 倍临床浓度阿奇霉素浓度依赖性降低心率(P<0.05),延长P-R(P<0.05)及QRS(P<0.05)间期,5 倍临床浓度还能显著延长QTc 间期(P<0.05),洗脱能部分逆转上述变化。1,5 和10 倍临床浓度生脉注射液浓度依赖性地降低心率(P<0.05),延长P-R(P<0.05)间期,对QRS 及QTc 间期无明显作用,洗脱能部分恢复上述变化。而阿奇霉素合用生脉注射液(均1 倍临床浓度)显著降低心率(P<0.05),延长P-R(P<0.05)及QRS(P<0.05)间期。③ 细胞实验:1 倍临床浓度阿奇霉素对豚鼠单个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幅值及复极50%(APD50)及90%(APD90)时程无明显作用。而阿奇霉素合用生脉注射液(均1倍临床浓度)显著降低动作电位幅值(P<0.05),缩短APD50P<0.05)及APD90P<0.05)。同样,阿奇霉素1倍临床浓度对L 型Ca2+及Na+电流无明显抑制作用,阿奇霉素合用生脉注射液(均1 倍临床浓度)显著抑制L型Ca2+P<0.05)及Na+P<0.05)电流。结论  阿奇霉素或生脉注射液在临床上使用存在一定心律失常的风险,两者合用其风险进一步加大。抑制L 型Ca2+及Na+电流是两者合用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之一。
  • 论著
    刘清华,李 瑜,曹晓娜,张 莉,翟旭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4 种5-羟色胺4型(5-HT4)受体激动剂西沙必利(cisapride),扎考必利(zacopride),莫沙必利(mosapride)和2〔1-(4-胡椒基)哌嗪〕基苯并噻唑{ 2-〔1-(4-Piperonyl)piperazinyl〕benzothiazole,BZTZ}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内向整流钾通道(IK1)功能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其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律的影响,从而评估其致心律失常的风险。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观察4 种激动剂对胶原酶分解的成年SD大鼠心室肌细胞膜IK1和HEK293细胞异源表达的Kir2.1通道电流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4种激动剂孵育大鼠心室肌细胞24 h后IK1主要亚单位Kir2.1通道蛋白表达的变化。将麻醉大鼠的心脏取出进行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分别观察4种激动剂给药30 min内离体心脏节律的变化,全程记录心电图。结果  在大鼠心室肌细胞,BZTZ,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0.1~10 μmol•L-1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K1。在相同浓度(1 μmol•L-1)时,BZTZ 对IK1的抑制效应最强(P<0.01),其次为西沙必利,莫沙必利最弱。扎考必利可激动IK1 (P<0.01)。在Kir2.1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扎考必利激动Kir2.1通道电流(P<0.01),而莫沙必利无明显影响。在大鼠离体心脏,BZTZ和西沙必利1 μmol•L-1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期前收缩数分别达到159±28 和(61±13)次(P<0.01),室速发生率分别为50%(P<0.05)和25%,室颤发生率分别为37.5%和12.5%。莫沙必利和扎考必利对心律均无明显影响,不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扎考必利还可抑制西沙必利和BZTZ 诱发的心律失常。4种激动剂的促心律失常风险等级依次为BZTZ>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和扎考必利。结论  IK1可能作为5-HT4受体激动剂致心律失常副作用的独立风险因子和筛选安全5-HT4受体激动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的新靶点。
  • 论著
    罗晓平,于之伦,邓 超,张晶晶,王峥涛,窦 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黄芩素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肠炎实验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n=10):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NBS)和黄芩素组(TNBS+黄芩素20 mg•kg-1)。黄芩素组于造模前2 d ig 给予黄芩素,每天1 次,共9 d。测量结肠长度,并取结肠组织进行HE 染色,进行组织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评分;ELISA 测定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体外制备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 炎症细胞模型,黄芩素(10,25 和50 mmol•L-1)给药干预,Griess试剂法测定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介质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诱导型NO 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 表达;Western 蛋白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NF-κB(PI3K/AKT/NF-κB)通路磷酸化蛋白(p-PI3K,p-AKT,p-p65和p-IκB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缩短,组织病理损伤,炎症细胞浸润,组织TNF-α含量增高;黄芩素给药组上述症状得到显著改善(P<0.05)。与细胞对照组相比,LPS 模型组细胞NO分泌、炎症介质(TNF-α,IL-6,IL-1β,iNOS,COX-2 和MCP-1)mRNA表达及PI3K/AKT/NF-κB通路磷酸化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给药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P<0.01)。结论  黄芩素可减轻TNBS 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症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 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和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 论著
    李 静,刘衍杰,桑晓红,王 婷,刘 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没食子提取物(TGE)对IgA 肾病(IgAN)模型大鼠血清、尿液及肾组织IgA 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gAN模型组、TGE 75,150 和300 mg•kg-1治疗组,每组10 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联合造模,持续12周。从第13周开始,ig给予TGE,正常对照组及IgAN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4周。第12周末及第16周末用BCA 法测定24 h尿蛋白;第16周末,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及尿液IgA 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按牛津分型对肾组织病理进行评分,免疫荧光法测定肾组织IgA 免疫复合物沉积。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AN 造模大鼠在12周末24 h尿蛋白升高(P<0.05);在16周末,IgAN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和尿液IgA水平、血清SCr和BUN水平、肾组织牛津病理评分和IgA 沉积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与IgAN模型组相比,TGE各给药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和尿液IgA水平以及血清SCr水平降低(P<0.05),TGE 150和300 mg•kg-1组血清BUN水平和肾组织IgA含量下降(P<0.05),仅TGE 300 mg•kg-1组牛津病理评分中有明显减少。结论  TGE可减少IgAN模型大鼠血清、尿液及肾组织IgA水平,对IgAN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
  • 论著
    陈 叶,蔡聪捷,韦日明,乔 伟,胡婷婷,王 平,冯乐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小球细胞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关系及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缓解糖尿病肾小球细胞炎症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 动物实验:C57/BL6自发性糖尿病小鼠和C57/BL6野生型小鼠,均采取普通饲料喂养,当自发性糖尿病小鼠血糖>(34.2±1.9)mmol•L-1并出现明显肾组织损伤时,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免疫共聚焦法检测肾小球细胞Nampt、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和BMP7 的表达。② 细胞实验:葡萄糖200 mmol•L-1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HBZY-1细胞,在不同时间(24,48和72 h)以及不同浓度NMN(50,100和200 μmol•L-1)处理24 h时后,免疫印迹法检测Nampt和BMP7的表达;葡萄糖200 mmol•L-1处理HBZY-1细胞96 h,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 p65 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应用NMN 100 μmol•L-1和Nampt特异抑制剂FK866 10 μmol•L-1作用HBZY-1细胞24 h后,免疫印迹法检测HBZY-1 细胞Nampt,BMP7 和NF-κB p65表达。结果  ① 动物实验:自发性糖尿病小鼠肾小球明显萎缩,肾小球细胞Nampt和NF-κB p65的荧光强度比野生型小鼠明显升高(P<0.05),而BMP7和SIRT1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② 细胞实验: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显示,葡萄糖200 mmol•L-1培养48和72 h,HBZY-1细胞Nampt表达增加(P<0.01),BMP7表达下降(P<0.01,P<0.05)。葡萄糖200 mmol•L-1条件下加NMN 50,100 和200 μmol•L-1作用24 h,各组BMP7表达均增加(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比较,葡萄糖200 mmol•L-1处理HBZY-1细胞,NF-κB p65和α-SMA的荧光强度升高(P<0.01);NMN干预后,与葡萄糖200 mmol•L-1处理组比,Nampt 和NF-κB p65 表达降低(P<0.01),BMP7表达增加(P<0.01);加FK866后,Nampt 表达降低(P<0.01),NF-κB p65表达下降,BMP7表达虽然有上升趋势,但其表达增高没有NMN组明显。结论  严重糖尿病状态下,通过抑制内源性Nampt过表达能够上调BMP7,从而缓解肾小球细胞炎症纤维化作用,NMN可能通过干预Nampt影响细胞BMP7表达。
  • 论著
    杨慧海,王露露,何晓凤,孙 航,刘芳芳,张 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梅花鹿鹿茸总蛋白(SVPr)对小鼠肾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 组,即正常对照组(ig 蒸馏水)、模型组(ig 蒸馏水7 d,第7天ip给予顺铂25 mg•kg-1造模,随后ig蒸馏水3 d)及SVPr 5,10和20 mg•kg-1给药组(ig给予SVPr 7 d,末次给药2 h后ip给予顺铂25 mg•kg-1,随后ig 给予SVPr 治疗3 d)。用试剂盒方法测定小鼠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胱天蛋白酶3、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HE 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SVPr 5,10 和20 mg•kg-1可显著降低SCr,BUN,MDA,TNF-α和IL-6的水平及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和Bax表达(P<0.05,P<0.01),增加SOD,CAT和GSH的活性及Bcl-2的表达(P<0.05,P<0.01);改善肾组织病理变化。结论  SVPr改善顺铂诱导的小鼠肾毒性,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 论著
    贾玉玲,崇立明,李 雷,马爱翠,陈 颖,周 莉,孙祖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给予不同比例苯甲酸雌二醇(E2)和丙酸睾酮(T)诱导SD 大鼠前列腺炎,探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表达的变化。方法  SD大鼠无菌条件下去势后,颈背部分别sc给予E2 0.25 mg•kg-1+T 0.25,0.5和1.0 mg•kg-1,连续给药30 d。取血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检测E2,T和双氢睾酮(DHT)激素水平。HE染色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中TNF-α,COX-2 和MIP-1α 的表达。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E2 0.25 mg•kg-1组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80±7)ng•L-1P<0.01〕;E2 0.25 mg•kg-1组和E2+T 0.25 mg•kg-1组血清T 水平显著下降〔111±6 和(111±5)nmol•L-1P<0.05〕。与去势对照组相比,E2 0.25 mg•kg-1组血清E2明显升高〔(80±7)ng•L-1P<0.01〕,其他各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假手术组和去势对照组前列腺组织结构完整、腺腔和间充质无炎症细胞浸润;E2 0.25 mg•kg-1组前列腺腺腔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间充质未见炎症细胞浸润;E2+T 3个剂量组间充质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假手术组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前列腺基质细胞胞浆内TNF-α,COX-2 和MIP-1α 均为阴性表达或极少量表达,去势对照组和E2 0.25 mg•kg-1组TNF-α,COX-2和MIP-1α均为强阳性表达,E2+T 3个剂量组TNF-α,COX-2和MIP-1α 呈弱阳性表达。结论  雄激素具有抑制雌激素引起的去势SD 大鼠前列腺炎及炎症因子TNF-α,COX-2 和MIP-1α 表达的作用。
  • 论著
    严 明,张 云,刘珂舟,孙永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线粒体自噬的诱导作用,探讨CdTe QD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理特性。方法  原代培养的HUVEC 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后与CdTe QD(0.1~100 mg•L-1)共孵育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Mitotracker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术观察线粒体断裂情况;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Te QD对HUVEC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Western 蛋白印迹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 轻链3Ⅰ/Ⅱ(LC3Ⅰ/Ⅱ)、膜突蛋白样BCL2 作用蛋白1(Beclin1)、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的激酶1(PINK1)和动力相关蛋白1(DRP1)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鉴定,原代培养的HUVEC>95%为血管内皮细胞。MTT 结果显示,CdTe QD作用于HUVEC 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发现,CdTe QD导致HUVEC胞内线粒体大量断裂。流式细胞术检测染色结果表明,CdTe QD 0.1,1和10 mg•L-1使HUVEC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膜电位较高的HUVEC比例分别由正常对照组的(91.8±0.6)%下降至(90.2±1.1)%,(84.4±0.9)%和(78.1±1.3)%(P<0.05,P<0.01)。Western 蛋白印迹结果显示,CdTe QD 10 mg•L-1诱导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LC3Ⅰ比值PINK1和DRP1的水平升高(P<0.05,P<0.01),CdTe QD 1 mg•L-1还造成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和DRP1表达显著上升(P<0.05,P<0.01)。结论  CdTe QD可诱导HUVEC 线粒体损伤并激活线粒体自噬。
  • 论著
    龙 隆,李菲菲,刘洪英,王莉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适于高通量筛选的激活素受体样激酶4(ALK4),ALK5 和ALK7 抑制剂的筛选模型。方法  利用Bac to 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ALK4激酶结构域(ALK4kd),ALK5kd和ALK7kd及Smad2和Smad3 蛋白的病毒表达系统,转染Sf9 昆虫细胞,表达目的蛋白;通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亲和柱纯化,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分别以纯化的ALK4,ALK5,ALK7激酶片段与纯化的Smad3 和ATP 构建ALK4,ALK5,ALK7激酶活性测定体系,优化各反应底物浓度及反应条件,建立适于通量化分析的筛选模型;以已知ALK激酶抑制剂SB431542为工具分子,检测其对激酶的抑制活性,确证筛选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经酶切和PCR鉴定,所得重组Bacmid均正确。转染Sf9昆虫细胞后纯化获得相应目的蛋白。经条件优化,反应体系中激酶和底物蛋白Smad3最佳浓度均为10 mg•L-1,ATP最佳初始浓度为10 nmol•L-1。所得ALK4,ALK5 和ALK7激酶抑制剂筛选体系的Z′因子分别为0.71,0.51 和0.74,符合高通量筛选要求。已知SB431542在所建模型上对ALK4kd,ALK5kd 和ALK7kd 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2,188 和91 nmol•L-1结论  成功构建了ALK4,ALK5 和ALK7激酶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模型。
  • 综述
  • 综述
    赵 蕾,武嫣斐,向 欢,张丽增,秦雪梅,田俊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进行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抑郁症、焦虑症和高血压等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本文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2 方面对其科学概念、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和药理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为心理亚健康的识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 综述
    孙安琪,江海鹏,巨修练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体内可产生内源性甲醛,当甲醛生成-清除系统平衡被破坏,将导致内源性甲醛的异常积累,从而引发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研究表明,内源性甲醛也是心脑血管疾病致病因子之一,多酚类化合物可作为甲醛的捕获剂通过清除内源性甲醛起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 综述
    刘 欣,张倩倩,王圣霞,张旺信,张汉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酒精使用障碍(AUD)是威胁人类健康乃至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AUD 而死亡的人数约330 万。AUD 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和社会性问题,但其神经行为学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因此,建立有效和可靠的酒精饮用动物模型对AUD 机制的探讨非常重要。本文从动物品系和造模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可能对造模结果造成偏差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对AUD 的动物行为学研究有所裨益。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著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著
    刘新秦,郑 刚,苏 鹏,曹宇鹏,刘 杨,刘明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建立体外血脑脊液屏障(BCB)模型,研究铅诱导BCB 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Z310 细胞建立BCB 体外细胞模型,分别加入Pb(AC)2 2.5,5.0 和10.0 mmol•L-1,暴露24 ,48 和72 h。采用跨内皮电阻(TEER)检测法及葡聚糖法检测BCB模型通透性;Western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BCB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闭合蛋白表达及分布。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相比,Pb(AC)2 2.5,5.0和10.0 mmol•L-1暴露48 h 对Z310 细胞存活率和密度均无明显影响。暴露后第12 天,与细胞对照组比较,Pb(AC)2 5.0 和10.0 mmol•L-1组TEER值明显降低(P<0.05),葡聚糖通过率显著增高(P<0.05)。Western 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Pb(AC)2 各浓度暴露48 h后,ZO-1和闭合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铅暴露能够破坏BCB模型的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有关。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著
    董伟家,李希宁,夏志恒,张于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孕期尼古丁暴露对子代大鼠心射血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尼古丁暴露组孕鼠从妊娠第4~20天每天sc 尼古丁6.0 mg•kg-1,连续17 d,正常对照组sc 生理盐水。检测孕21 d胎鼠、出生后15和90 d雄性仔鼠的体质量和心脏质量。心电图记录90 d雄性仔鼠的心率;多普勒超声仪检测仔鼠心射血功能,包括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长轴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和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电镜检测心肌超微结构,Masson 染色定性检测心肌胶原蛋白的沉积,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心肌组织Ⅰ型胶原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仔鼠比较,孕期尼古丁暴露组21 d胎鼠和15 d雄性仔鼠心脏质量和体质量下降(P<0.05,P<0.01),但90 d 雄性仔鼠的心脏质量和体质量无明显差异。尼古丁暴露组90 d雄性仔鼠心率升高〔366±10 vs(418±10)min-1〕(P<0.05);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CO,FS 和EF 明显降低(P<0.01),IVSd和LVPWd明显增加(P<0.05,P<0.01);电镜观察显示,心肌纤维紊乱,细胞外基质增加;Masson染色显示,心肌胶原蛋白沉积;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显示,心肌组织Ⅰ型胶原蛋白水平升高〔0.59±0.09 vs(0.40±0.05)μg•g-1组织〕(P<0.01)。结论  孕期尼古丁暴露可导致成年雄性仔鼠心肌组织Ⅰ型胶原蛋白水平升高,心肌纤维化,心射血功能下降。这些病理变化可能导致其心血管疾病易感性增加。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著
    李丹丹,汤响林,龙 隆,许龙龙,谭洪玲,梁乾德,肖成荣,王宇光,马增春,王莉莉,高 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研究生首乌醇提物(RPM)和制首乌醇提物(RPMP)的肝毒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RPM(终浓度10,25,50,100,200和300 mg•L-1)和RPMP(终浓度10,50,100,300,600和1200 mg•L-1)作用于HepG2细胞3~24 h。采用CellTiter-GloTM荧光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HepG2细胞存活率;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进行HepG2细胞计数,并检测线粒体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内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转录激活因子4(ATF4)水平及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Western 蛋白质印迹法验证HepG2细胞SOD2 和ATF4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相比,RPM 300 mg•L-1作用24 h 使HepG2细胞存活率下降约48 %(P<0.01),而相同浓度RPMP 对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RPM 和RPMP 均能降低MMP(P<0.05),并升高GSH,ROS,SOD2和ATF4水平(P<0.05)。与细胞对照组相比,RPM 200 mg•L-1作用3 h SOD2水平显著升高(P<0.05),6 h ATF4水平显著升高(P<0.05);RPMP 300 mg•L-1作用6 h ATF4 水平显著升高(P<0.05),24 h SOD2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RPM 和RPMP 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RPM 的细胞毒性强于RPMP,两者的肝毒性可能主要与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导致的细胞凋亡有关。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著
    褚天雪,邢立国,袁 娟,戴 维,王 媛,龙新宇,刘 亭,左代英,吴英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纳米氧化锌(ZnO-NP)对小鼠腹腔源巨噬细胞(Ana-1)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ZnO-NP 2.5~160 mg•L-1与Ana-1细胞作用24 h 后,MTT法检测Ana-1细胞的存活率;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Ana-1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对ZnO-NP的摄取;锌离子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的锌离子;乙二胺四乙酸( EDTA)螯合锌离子,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ZnO-NP 在2.5,5,10和20 mg•L-1浓度范围内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na-1细胞存活(r=0.905,P<0.05);ZnO- NP 20 mg•L-1组细胞存活率为细胞对照组的27.9%,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样改变;ZnO-NP 40,80和160 mg•L-1组细胞摄取的ZnO-NP比细胞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EDTA 2.5 mmol•L-1能够明显降低细胞内的自由锌离子,改善ZnO-NP 10 mg•L-1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螯合锌离子后,ZnO-NP对Ana-1细胞的毒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ZnO-NP可浓度依赖性增加Ana-1细胞的毒性,引起凋亡样改变,其毒性可能与其进入细胞并释放锌离子有关。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著
    黄冬妍,吴双双,朱 婧,毛晓燕,李 雷,吴建辉,孙祖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环境暴露剂量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老年大鼠前列腺的促增生作用及机制。方法  32只1.5岁龄老年雄性SD 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ig 给予DEHP(30,90和270 μg•kg-1)或溶媒,每天1次,连续4周。于末次给药24 h后将大鼠麻醉,而后①腹主动脉采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和泌乳素(PRL)水平;②处死后取前列腺,分叶,称重、测量体积,计算脏器系数;③制作前列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改变,并利用显微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前列腺上皮高度变化。结果  与溶媒对照组比较,DEHP 270 μg•kg-1组前列腺系数、背侧前列腺质量和背侧前列腺系数均显著增加(P<0.05);DEPH各剂量组腹侧前列腺上皮高度明显升高(P<0.01);DEHP 270 μg•kg-1组背侧前列腺上皮高度明显升高(P<0.01);DEHP各剂量组E2,PRL 和T水平均无显著改变,但DEHP 30和270 μg•kg-1组E2/T 比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  低剂量DEHP 对老年大鼠前列腺具有促增生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影响内源性激素的相对水平有关。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著
    宋殿荣,张 崴,赵丽颖,郭 洁,李会娟,杜文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联合应用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和胚胎干细胞(ES)实验模型,评价双黄连的胚胎毒性。方法  利用胎盘组织薄片培养技术与尤斯(Ussing)扩散池实验相结合建立人胎盘屏障体外模型。于胎盘屏障母体侧给予双黄连0.2,0.4,0.8,1.6,3.2,6.4 和12.8 g•L-1,于药后60 min分别取母体侧和胎儿侧培养液作为含药上清,与ES(D3 系)和BALB/c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共培养10 d,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别计算两侧含药上清抑制ES 和3T3细胞存活的IC50。利用悬滴-悬浮-贴壁方法,体外培养ES向心肌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 检测心肌细胞特异基因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β-MHC)的表达,表示ES 向心肌细胞的分化率,分别计算抑制ES细胞分化的IC50。根据胚胎毒性评价标准,预测双黄连的胚胎毒性。结果  胎盘屏障母体侧双黄连抑制3T3 细胞存活及ES细胞存活和分化的IC50分别为1.97,0.84 和0.48 g•L-1;根据胚胎毒性评价标准判定,双黄连在母体侧具有弱胚胎毒性。胎盘屏障胎儿侧双黄连抑制3T3细胞存活及ES细胞存活和分化的IC50分别为3.19,2.57 和0.95 g•L-1;根据胚胎毒性评价标准判定,双黄连透过胎盘屏障后,在胎儿侧无胚胎毒性。结论  母体侧给予所测试浓度范围内的双黄连透过胎盘屏障后,无明显胚胎毒性。以透过胎盘屏障的含药上清作为受试物检测药物的胚胎毒性,对于评价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更具有科学性,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参考价值。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著
    徐 诚,张春兰,邵文涛,顾爱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纳米氧化锌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及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对纳米氧化锌材料进行表征化处理。斑马鱼胚胎在受精后4 h(4 hpf)暴露纳米氧化锌颗粒0.5,2.5,5.0 和10.0 mg•L-1 24~96 h,计算胚胎存活率,并于胚胎17 hpf 时间点,收集并用实时定量PCR 测定中胚层脊索同源(noto),T 盒16(tbx16),过短同源a(ta)和tbx6 mRNA表达;观察斑马鱼72 hpf心率。将心肌细胞标记红色荧光蛋白Tg(cmlc2:nuc-dsRed)的斑马鱼交配取胚胎,染毒纳米氧化锌2.5和5.0 mg•L-1,计数72 hpf胚胎心肌细胞数目。大鼠心肌细胞(H9c2)与纳米氧化锌0,0.1,0.5,1,5.0和10.0 mg•L-1共培养24 h,Alamar Blue 方法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化学发光法和Seahorse仪分别检测细胞ATP和耗氧率水平。结果  纳米氧化锌在双蒸水中的粒径分布为(331±3)nm。48 hpf 的斑马鱼胚胎纳米氧化锌LC50为21.81 mg•L-1。暴露纳米氧化锌2.5 mg•L-1后,17 hpf 斑马鱼胚胎的心脏发育关键基因noto,ta和tbx6表达降低(P<0.05)。72 hpf 斑马鱼暴露纳米氧化锌5.0 mg•L-1,心率为153 min-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降低12.6%(P<0.01),心肌细胞数目减少15.5%(P<0.01)。纳米氧化锌0.5 mg•L-1可引起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活力降低(P<0.05)以及线粒体出现空泡化现象。与细胞对照组相比,细胞ATP 减少25.7%(P<0.05),耗氧率减少27.2%(P<0.01)。结论  低剂量纳米氧化锌暴露对斑马鱼心脏发育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心率降低和心肌细胞数目减少,这些变化可能与心脏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减少以及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有关。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著
    陈 颖,王 茉,宋 捷,詹 扬,景莉君,陈书芹,贾晓斌,韦英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补骨脂水煎液(WD)和醇提物(EE)促骨骼发育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将受精后3 d(3 dpf)斑马鱼幼鱼暴露于泼尼松龙(PN)25 μmol•L-1和WD 或EE 0.1,1,10 和100 mg 生药•L-1,以及依替膦酸二钠(ED)30 mg•L-1溶液中,隔天换液至9 dpf处死。茜素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斑马鱼头骨骨矿化面积和骨密度,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9 dpf斑马鱼骨保护素(OPG)和NF-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表达。另将1 dpf斑马鱼胚胎置于EE 10,20,30,35,40,50 和60 mg 生药•L-1、WD 10,50,100,125,150,175,200 和500 mg 生药•L-1、补骨脂素(PS)12.5,25,50,100,200 和400 μmol•L-1及补骨脂酚(BK)1,5,10,25和50 μmol•L-1溶液中,光镜检测3 dpf斑马鱼胚胎形态,观察记录给药后2~9 dpf胚胎或幼鱼死亡数,SPSS软件计算4,6和9 dpf LC50;另用速率法检测6 dpf斑马幼鱼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EE 0.1 mg 生药•L-1和WD 1 mg 生药•L-1能显著增加斑马鱼头部骨骼染色面积和骨密度(P<0.01),提示增加骨矿化量;且WD和EE 1 mg生药•L-1均上调OPG mRNA、下调RANKL mRNA 表达水平(P<0.01),OPG/RANKL 比值显著提高(P<0.01)。EE,WD,PS 和BK可致斑马鱼心包、卵黄囊肿大,GOT活性降低(P<0.01),WD和PS的LC50值分别为EE和BK的4~7倍和4.3~20倍。结论  EE较WD促骨骼发育活性强,且毒性更大,提示脂溶性特征性成分可能是起效或致毒的关键成分。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著
    林立红,余 洋,李晓磊,李 娜,庞亚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2-氟-6-三氟甲基吡啶(JJBD)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方法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JJBD,单次ig给予SD大鼠[14C]JJBD 10 和100 mg•kg-1(放射性剂量均为3.7 GBq•kg-1),用液体闪烁计数分析仪(LSC)测定大鼠血浆、组织、胆汁、粪便、尿液和笼具清洗液等样品的总放射性,用WinNonlin软件按非房室模型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SD大鼠单次ig 给予JJBD 10 和100 mg•kg-1的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22 548±1579 和(203 395±27 586)h•μg Eq.•L-1;半衰期(t1/2)分别为15.8±1.0和(14.1±0.9)h;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0±3.0 和(6.0±5.0)h;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1450±355 和(7776±1703)μg•Eq.•L-1。JJBD主要分布于脂肪、肝、肾和胃肠道中,大部分组织在染毒后4 h JJBD 达到峰浓度,在肌肉、胸腺、全脑、性腺和脾中未见JJBD分布。染毒后0~168 h,JJBD主要从尿液排出,占染毒量的43.1%;部分从粪便排泄,占染毒量的29.7%;笼具冲洗液占染毒量的9.97%。0~72 h 大鼠胆汁的总排泄量占染毒量的28.1%。结论  单次ig给予SD大鼠JJBD后,JJBD能够快速吸收入血,缓慢消除,不存在蓄积风险;JJBD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广泛,但在脑中未检出,无法通过血脑屏障;大部分JJBD可经粪尿排泄。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综述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综述
    张 勇,吴献贤,张海莹,杜智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氧化二砷(As2O3)是一种古老的毒性药物,现已经作为一种新药被应用到临床。As2O3对多种肿瘤都显示出很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研究表明,As2O3对各个阶段的APL 患者都起到缓解作用,As2O3已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APL。但As2O3的临床应用却由于其毒性作用受到限制,其中以心脏毒性作用最为显著。本文将对As2O3抗治白血病作用和毒性作用做一综述,为As2O3在临床上应用提供依据。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综述
    鹿奎奎,凌 敏,卞 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气细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直径≤2.5 μm 的颗粒物,也称为PM2.5,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PM2.5成分复杂,粒径小,表面积大,可携带大量的化学物质、细菌和病毒等到达肺泡并在肺泡中沉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系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损伤是PM2.5致呼吸系统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从人群流行病学、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3 个部分综述PM2.5致呼吸系统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损伤机制的主要研究进展。人群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表明,PM2.5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在动物实验中主要体现在气道损伤,引发哮喘和肺组织等器官损伤,细胞损伤机制主要包括细胞信号通路改变,各种类型的DNA损伤、免疫损伤、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等。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综述
    葛 帅,汤纳平,付立杰,马 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导致药物研发终止或从市场撤回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可预测、高通量的临床前检测系统以评估临床潜在的肝毒性是药物研发的迫切需要。基于细胞成像的高内涵筛选(HCS)技术,允许同时检测多个细胞参数,通过实时监测多种信号通路阐明细胞损伤的机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已有多种肝细胞模型用于高内涵毒性筛选。本文介绍了HCS 技术,回顾了近年来利用高内涵成像技术获得的药物肝毒性资料,探讨了其在肝毒性机制探索中的应用,以及高内涵成像技术在DILI研究中的作用。
  • 中国毒理学会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综述
    张丹燕,贾龙略,郭江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研究表明,生物体在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致癌物质和重金属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会发生异常表达。本文主要从lncRNA 与微RNA(miRNA)的关系、不同有毒外源化学物质暴露后生物体特异lncRNA 表达差异及相关毒理学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环境毒理学中应用lncRNA 进行生物监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