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17, 31(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李 锐,邹 双,高征征,刘彦隆,张宏宇,肖 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新型生物材料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团聚体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聚乙烯精氨酸天冬氨酸甘油二酯(PEAD)、肝素和bFGF 按50∶10∶1(m/m/m)的比例混合,制备成bFGF团聚体。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该团聚体中bFGF含量,ELISA法检测团聚体中bFGF释放速率。雄性SD 大鼠ip 给予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继续饲养8 周使之发生外周神经病变,随机分为空载体组、bFGF治疗组和bFGF团聚体治疗组。bFGF治疗组每天im给予bFGF 200 μg•kg-1,连续3 d;bFGF团聚体治疗组一次性im 给予含等量bFGF 的团聚体12.2 mg• kg-1;空载体组给予等体积的空载体(PEAD+肝素)。每周测量后肢足步印迹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的行为学评分。给药后第30天处死大鼠,收集两侧坐骨神经,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DAPI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组织内细胞凋亡,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水平。结果  PEAD、肝素和bFGF 按50∶10∶1 配比制备的bFGF 团聚体结合bFGF 良好;ELISA 释放曲线结果表明,该团聚体可缓释bFGF。大鼠行为学评价和病理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载体组大鼠SFI 显著减小(P<0.01),神经纤维排列紊乱且内部脱髓鞘情况严重,而且组织内部细胞凋亡明显,Ki67 和PCNA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空载体组比较,bFGF 治疗组和bFGF 团聚体治疗组SFI 升高(P<0.05,P<0.01),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和内部脱髓鞘现象改善,组织内部细胞凋亡减少,且Ki67和PCNA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bFGF 治疗组相比,bFGF 团聚体治疗组SFI在治疗后第28 天升高更加明显(P<0.05),神经纤维排列规整,脱髓鞘现象基本消失,组织内部细胞核的荧光强度与形态基本接近正常,Ki67 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新型生物材料PEAD 能有效地结合bFGF 并缓控其释放。该团聚体治疗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病变效果可能优于单纯bFGF给药。
  • 论著
    郑丹丹1,姜 楠1,胡扬扬2,杨健华1,董亮君1,王 琦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双孢菇胞内多糖(IPS)和胞外多糖(EPS)对伴刀豆凝集素A(Con 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预先ig 给予IPS 或EPS 100,200 和400 mg•kg-1,每日1 次,连续12 d,末次给药后4 h尾静脉注射Con A 25 mg•kg-1制备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8 h 后眼球取血,取肝、脾和胸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CD4+和CD8+T 淋巴细胞百分比。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1),肝、脾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先给予IPS 100,200 和400 mg•kg-1及EPS 200 和400 mg•kg-1小鼠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1),肝、脾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血清GOT 和GPT 活性及TNF-α和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1);预先给予IPS 及EPS 200 和400 mg•kg-1小鼠血清GOT 和GPT 活性及TNF-α和IFN-γ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肝组织SOD 活性降低(P<0.01),MDA 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先给予IPS 及EPS 200 和400 mg•kg-1 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 水平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脾细胞中CD4+T 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下降(P<0.01);预先给予IPS 和EPS 400 mg•kg-1 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变化不明显。镜下观察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预先给予IPS和EPS能减轻Con A引起的病理变化。结论  双孢菇IPS和EPS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调节免疫系统平衡有关。
  • 论著
    黄 旭,张 浪,郝 吉,程 卓,冯天辉,舒广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石见穿多糖(PSSC)对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胺(GaIN)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ALF)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SSC 30 和100 mg•kg-1给药组。给药组每日1 次,连续给药1 周。给药结束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ip 给予LPS 10 μg•kg-1和GalN 700 mg•kg-1,制备小鼠ALF 模型。HE 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用试剂盒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及肝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DCFH-DA 荧光探针法检测肝组织活性氧(ROS)的相对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 的含量;胱天蛋白酶3活性测试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匀浆中胱天蛋白酶3的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杂乱,胞质皱缩,细胞边界模糊,可见较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和明显的肝组织内出血,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1);MDA 和ROS 含量分别升高至正常对照组的2.2倍和4.3倍(P<0.01),GSH 含量下降至51%(P<0.01),抗氧化酶SOD,CAT 和GSH-Px 的活性分别降低至74%,36%和42%(P<0.01),TNF-α,IL-1β 和IL-6的水平有明显提高(P<0.01),胱天蛋白酶3 活性升高至正常对照组的5.3 倍(P<0.01)。与模型组相比,PSSC 组小鼠存活比例明显升高(P<0.01);小鼠肝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1);MDA 和ROS 含量升高(P<0.01),GSH 含量下降(P<0.01);TNF-α,IL-1β 和IL-6 的含量降低(P<0.01);胱天蛋白酶3活性降低(P<0.01)。结论  PSSC对LPS和GalN 联合诱导的小鼠ALF 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降低肝氧化应激、抑制肝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相关。
  • 论著
    赵海洲,陈永星,李 楠,杨 旭,李赛男,刘文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丁氟螨酯对人经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加入丁氟螨酯0.03,0.06,0.125,0.25,0.5,1,2,2.6,4,6,8 和16 mmol•L-1处理SH-SY5Y 细胞48 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DCFH-DA 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JC-1 标记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Hoechst 33258 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碘化丙啶(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38 蛋白(p-P38)和磷酸化Jun 激酶(p-JNK)表达水平。结果  与溶剂(DMSO)对照组相比,共孵育48 h后,丁氟螨酯≥0.06 mmol•L-1时可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且随浓度增高细胞存活率有降低趋势,IC50为2.6 mmol•L-1;丁氟螨酯1,2,4 和6 mmol•L-1组细胞ROS 水平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Hoechst 33258 染色结果显示,丁氟螨酯2,4 和6 mmol•L-1组SH-SY5Y 细胞出现颗粒状荧光,细胞核固缩和崩解;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丁氟螨酯2,4 和6 mmol•L-1组细胞凋亡率由DMSO对照组的(0.7±0.1)%分别上升至(6.7±0.1)%,(72.4±8.6)%和(90.7±3.2)%(P<0.01);丁氟螨酯4 和6 mmol•L-1组G1期细胞较DMSO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Western 蛋白印迹结果表明,丁氟螨酯4和6 mmol•L-1组p-JNK表达均升高(P<0.01),丁氟螨酯6 mmol•L-1组p-P38表达水平增加(P<0.01)。结论  丁氟螨酯可能通过氧化损伤、激活P38蛋白和JNK蛋白诱导SH-SY5Y细胞G1期阻滞和凋亡。
  • 论著
    任思嘉1,2,徐焕华2,李 明2,郝斐然2,马增春2,汤响林2,梁乾德2,谭洪玲2,肖成荣2,王宇光2,高 月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麦冬皂苷D′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 的细胞毒性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寻找其临床安全使用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麦冬皂苷D′ 0.1,1,5,10,20,25和50 μmol∙L-1作用于H9c2细胞24 h。MTS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其IC50;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高内涵免疫荧光筛选检测细胞核数目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活性氧生成、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麦冬皂苷D′ 0.1,1,5,10,20,25和50 μmol∙L-1作用于H9c2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8.9%,106.3%,91.9%,61.0%,24.8%,24.7%和24.2%,IC50为9.9 μmol•L-1;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细胞皱缩;高内涵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细胞核数目减少(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麦冬皂苷D′ 0.1,1,5 和10 μmol•L-1显著升高活性氧生成量(P<0.05),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5),升高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  麦冬皂苷D′对H9c2 心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激活细胞凋亡通路有关。
  • 论著
    裴林国1,3,张 郦1,鄢友娥1,夏利平1,徐 丹1,2,汪 晖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经历出生后早期追赶性生长和后期慢性应激的孕期咖啡因暴露(PCE)子代成年雌性大鼠代谢综合征(MS)的易感现象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于孕11 d 每天ig给予咖啡因120 mg•kg-1至分娩,子代雌性大鼠4 周龄(PW4)~PW24 给予高脂饮食,并于PW38~PW40 给予2 周不可预知性慢性应激,分别检测血糖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皮质酮、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实时定量PCR 技术检测肾上腺组织的甾体合成急性调节蛋白、P450 侧链裂解酶、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类固醇11β-羟化酶和类固醇21β-羟化酶,以及肝组织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2 和葡萄糖转运体2(GLUT2)mRNA 表达。HE 染色观察肾上腺、胰腺和肝组织形态。结果  PCE子代雌性大鼠PW1时体质量为(10.5±1.0)g,显著低于对照组(13.9±2.8)g(P<0.01),这种低体质量持续至PW40(P<0.05,P<0.01),但体质量增长率在PW4~PW16 处于高水平(P<0.05,P<0.01)。同时,血糖〔(5.9±0.3)mmol•L-1〕水平和血清胰岛素水平〔(100±31)mU•L-1〕、胰岛素抵抗指数(26.3±5.7)和血清LDL-C 水平〔(0.55±0.05)mmol• L-1〕及LDL-C/HDL-C 比值(0.87±0.11)分别高于对照组〔血糖:(4.3±0.3)mmol•L-1;血胰岛素:(45±4)mU•L-1;胰岛素抵抗指数:8.3±0.9;LDL-C:(0.38±0.04)mmol• L-1;LDL-C/HDL-C 比值∶0.66±0.07〕(P<0.05,P<0.01)。PCE 组肝组织GLUT2 mRNA 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PCE 组肾上腺束状带变薄,胰腺胰岛面积变小,而肝组织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PCE子代成年雌性大鼠MS 易感性增加,主要表现为以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多脏器结构及功能异常,其发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的宫内神经内分泌代谢编程紊乱有关。
  • 论著
    李 洁1,2,舒 恒3,姜永珊3,吴敬敬4,金 强4,胡晋红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8种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体外对羧酸酯酶2(CES2)活性的抑制作用,并对CES2强抑制剂进行草药-药物相互作用(HDI)风险预估。方法  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FD)作为CES2的特异性荧光探针底物,加入人肝微粒体(HLM),将8种五味子来源的化合物单体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酚、五味子酯戊、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戈米辛J、戈米辛G 和戈米辛O,分别与FD在37℃条件下共同孵育10 min,以DMSO作为对照,荧光酶标仪测定孵育液中FD代谢产物荧光素的生成量,计算残余活性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进一步进行体内的HDI风险预估。结果  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酚在100 μmol•L-1浓度下可使CES2残余活性分别降至DMSO对照组的14.5%和15.3%(P<0.01),其IC50为8.06 和8.91 μmol•L-1,其余6种木脂素对CES2抑制作用较弱;HDI风险预测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或五味子酚与CES2底物共用时,引起药物暴露水平分别增加11.24倍和0.40倍。结论  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酚对CES2具有强抑制作用,联合使用五味子相关中药制剂时,需要警惕HDI风险的发生,防止出现血药浓度大幅增加而诱发药物不良反应。
  • 综述
  • 综述
    张晓琳1,2,雍 政2,苏瑞斌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类经典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已有大量研究阐述了阿片受体的功能,除调节疼痛、依赖和情绪外,阿片受体还介导多种生理效应,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及病理活动。已发现4种主要的阿片受体亚型(μ,δ,κ 和ORL1),它们在作用特点和脑区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决定了其所介导生物效应的不同。基于阿片受体不同亚型功能的差异,开发相应特异性靶向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的新方向。本文综述了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 综述
    张译元,肖 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衰老是一种不可逆的生长停滞现象,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应激触发。目前,在细胞衰老研究中涉及的检测指标包括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端粒和端粒酶、衰老相关的异染色质灶、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活性氧簇以及肿瘤抑制基因p53和p16等。这些检测指标在衰老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各具特点,同时优缺点并存。本文综述几种常见的细胞衰老检测指标,并对其准确性、可信性、特异性和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
  • 综述
    彭文婷,孙妩弋,厉歆然,孙家昌,魏 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又称为7-α 螺旋跨膜蛋白受体,是己知的3 类涉及跨膜信号转导的膜受体之一。GPCR与G蛋白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对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有广泛的调控作用。大量研究表明,GPCR通过调节下游某些信号的转导途径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参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趋化因子受体、前列腺素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和血管紧张素受体等GPCR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在HCC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靶向GPCR的HCC治疗前景予以展望。
  • 综述
    徐 翔,崔志峰,丁东栋,朱廷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筛选和开发新型低毒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各方法的优势。本文综述了酵母“正筛选”模型,酵母报告基因高通量CNI 筛选模型和钙调磷酸酶(CaN)活性检测法3 种常用的筛选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多方法联合。其中,酵母“正筛选”模型利用生长圈来代替抑菌圈,有效避免了抑菌化合物造成的“假阳性”;酵母报告基因的高通量筛选模型有较高的筛选效率,适合于大量样品的初步筛选;CaN 活性检测法具有作用靶点明确和抑制效率直观准确的优点。本文旨在为筛选和开发新型、低毒的CNI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