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学术争鸣
  • 学术争鸣
    蒋 宁,张永祥,杜冠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 “中药药理学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思路研讨会” 于 2016年8月5日在山东省滕州市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永祥教授主持会议, 刘建勋教授和李林教授 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会委员参加了研讨。与会专家围绕中药药理学研究与 创新中药研发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本文整理了部分专家关于中药药理学研究与创新中药研 发的思路和方法, 以期为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论著
  • 论著
    杨晓雯,王士奇,宋觉敏,卢学春,刘晓燕,张树卓,闫海涛,马晓芸,郑建全,魏晓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 (Clog) 对结肠炎相关结肠癌 (CAC) 形成过程的影响及其 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 BALB/c 小鼠分为 5 组,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Clog 12.5,25.0 和 50.0 mg·kg-1组。 CAC模型组首先1次ip给予氧化偶氮甲烷 (AOM) 10 mg·kg-1, 1周后, 每天饮用 〔2.5%葡聚糖硫酸钠 (DSS) 1周+生理盐水2周〕 3个周期建立CAC模型。自给予2.5% DSS饮用水起, Clog 12.5, 25.0和50.0 mg·kg-1 每天ig给药1次至模型建立结束。记录小鼠的体质量, 临床症状, 小鼠结肠肿瘤的数目和大小, HE染色评价 肿瘤的异型性。在 CAC小鼠早期炎症阶段, 测量小鼠的结肠长度, HE染色和 Ki67染色分别评价结肠组织 病理变化和结肠组织上皮细胞的增殖水平。在肿瘤形成与发展阶段, Ki67染色评价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增殖 水平,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mRNA的表达,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趋化因子 (C-X-C结构域) 配体2 (CXCL2) 及其受体CXCR2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Clog 12.5 mg·kg-1可缓解 小鼠的临床症状, 减小结肠肿瘤平均直径(P<0.05), 降低肿瘤异型性(P<0.05)。在 CAC 早期炎症阶段, Clog 12.5 mg·kg-1可缓解小鼠临床症状 (P<0.05) 和体质量下降 (P<0.01), 增加结肠长度 (P<0.01), 减轻结 肠组织炎症损伤 (P<0.05), 降低上皮细胞增殖水平 (P<0.05); 在CAC肿瘤形成与发展阶段, Clog 12.5 mg·kg-1 可降低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增殖水平 (P<0.05), 减少结肠组织TNF-α mRNA水平、 CXCL2和 CXCR2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 (P<0.05)。结论 Clog可缓解CAC早期炎症阶段的炎症发展, 抑制结肠肿瘤的形成。其抗 肿瘤作用可能与减少CXCL2与CXCR2的表达有关。
  • 论著
    姜河海,年 寅,张阿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七根总皂苷 (RPNS) 对电压依赖性钙离子和钾离子通道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电极 电压钳检测 RPNS 0.01, 0.06, 0.1, 0.6, 1 及 4 g·L-1对表达在爪蟾卵母细胞的 Cav1.2 的作用; 检测 RPNS 1 g·L-1对 Cav2.1, Cav2.2, Cav3.1, KCNH2, KCNQ1, KCNQ1/KCNE1及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的作用。 结果 双电极电压钳实验表明, RPNS对 Cav1.2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 其 EC50为 0.048 g·L-1。 与细胞对照组相比, RPNS 1 g·L-1对Cav1.2, Cav2.2和Cav3.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其峰值电流的抑制率分 别为 (57.1±8.6) %,(17.2±0.7) %和 (50.2±7.7) % (P<0.01); 对BK通道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对其峰值电流激 活率为(37.9±2.7) %(P<0.01); 对 Cav2.1, KCNH2, KCNQ1 和 KCNQ1/KCNE1 通道无明显作用。结论 RPNS明显抑制 Cav1.2和 Cav3.1, 激活 BK通道, 但对 Cav2.1, Cav2.2, KCNH2, KCNQ1及 KCNQ1/KCNE1 无明显作用。
  • 论著
    聂金兰,黄权芳,谭实美,林 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满天星异荭草苷对人肝癌 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满天 星异荭草苷 5, 10, 20, 40, 80和 160 μmol·L-1 作用于 HepG2细胞 24, 48和 72h后, 用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 率。满天星异荭草苷5, 10和20 μmol·L-1作用细胞48 h, 检测细胞内乳酸脱氢酶 (LDH) 的释放量; 作用24 h, 荧光探针H2DCF-DA测定细胞内活性氧 (ROS) 含量, 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 比 色法检测胱天蛋白酶 3, 8和 9的活性, RT-PCR检测 Bcl-2Bax mRNA的表达; 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 Bcl-2, Bax和细胞色素 c蛋白的表达。结果 满天星异荭草苷浓度依赖性地(5~160 μmol∙L-1)抑制 HepG2 细胞存活, 作用24,48和72 h时IC50分别为62.7±9.1, 47.2±11.4和 (18.2±7.5) μmol∙L-1。与细胞对照组相 比, 满天星异荭草苷5, 10和20 μmol∙L-1能明显提高LDH水平和细胞凋亡率 (P<0.05), 10和20 μmol∙L-1可 显著促进ROS的产生, 降低线粒体膜电位, 并增强胱天蛋白酶3和9的活性; RT-PCR和Western 蛋白印迹 结果表明, 满天星异荭草苷能明显降低 Bcl-2 mRNA 和蛋白的表达, 但升高 Bax mRNA 和蛋白表达(P< 0.05), 降低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 (P<0.05)。结论 满天星异荭草苷抑制HepG2细胞增殖, 促进其凋亡, 该作 用与线粒体凋亡途径密切相关。
  • 论著
    郭 明,樊 君,陈 渊,陈茂青,徐 凯,边平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黄芩苷(BC)金属离子钴、 铜和镍(Co2+, Cu2+和 Ni2+)配合物(BMC)对 Kv1.4 和 Cav3.2 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 稳定转染法获得分别装载各种离子通道(hERG, Kv1.2, Kv1.3, Kv1.4, Kv1.5, Kv1.6, Kv1.7, Kv1.8, Kir1.1, Kir2.1, KCNQ和 Cav3.2)的 HEK293细胞或者 CHO细胞, 应用全细胞 膜片钳技术检测BC及 BMC (BC-Co, BC-Cu和 BC-Ni) 对各离子通道的影响。全细胞膜片钳法检测不同浓 度 BC-Co和 BC-Cu对稳态表达 Kv1.4和 Cav3.2离子通道的细胞上离子通道电流变化的影响。结果 获得 了稳定表达各离子通道的 CHO 细胞或 HEK293 细胞模型。BMC 对各离子通道均有一定影响, 尤其对 Kv1.4和 Cav3.2的影响最为明显。BC-Co, BC-Cu和 BC-Ni(10 μmol·L-1)对 Kv1.4的抑制率分别为 91%, 76%和-10%, 对 Cav3.2 的抑制率分别为 43%, 57%和-14%, 表现为金属离子的类效关系。BC-Co 对 Kv1.4 和 Cav3.2 的 IC50 分别为 1.69 和 0.81 μmol·L- 1; BC-Cu 对 Kv1.4 和 Cav3.2 的 IC50 分别为 1.66 和 0.58 μmol·L-1。结论 BC-Cu和BC-Co对Kv1.4和Cav3.2离子通道有浓度依赖性地明显影响。
  • 论著
    吴春燕,闫长会,傅风华,关勇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浓度氯吡硫磷(毒死蜱, CPF)染毒撤除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毒性的延迟效 应。方法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经CPF 10和30 μmol·L-1连续染毒72 h, 或连续染毒48 h后更换无CPF的 培养液继续培养 24 h, 运用 CCK-8 试剂盒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存活; 用神经元核(NeuN)、 5-溴脱氧尿苷 (BrdU) 和β Ⅲ微管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不同发育阶段神经元数量。结果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经 CPF 10 和 30 μmol·L- 1连续染毒 72 h, 与正常对照组相似, 未检测到明显神经元死亡; 而 CPF 10 和 30 μmol·L-1连续染毒48 h撤除后24 h,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出现细胞破裂、 突触断裂现象, 且海马神经元数 目明显减少 (P<0.05), 神经元的存活率明显下降 (P<0.05), BrdU和β Ⅲ微管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 减少 (P<0.05)。结论 CPF 10和30 μmol·L-1染毒撤除后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毒性具有延迟效应。
  • 论著
    赵 红,宋玉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醋酸铅对瞬时受体电位 A1(TRPA1)通道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内钙荧光成像系统检 测原代培养的小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上 TRPA1(mTRPA1)通道和外源性表达在 HEK293 细胞上的 人源TRPA1 (hTRPA1) 和mTRPA1通道介导的细胞外钙内流; 应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外源性表达在爪蟾 卵母细胞上的hTRPA1通道介导的电流。结果 醋酸铅3.0和10.0 μmol·L-1 对TRPA1介导的小鼠DRG神经 元外钙内流的抑制率分别为 (36.7±4.1) %和 (79.4±3.1) %; 醋酸铅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爪蟾卵母细胞上hTRPA1 通道介导的电流, 醋酸铅0.3, 1.0, 3.0, 10.0 和30.0 μmol·L-1对+80 mV处电流的抑制率分别为 (1.0±0.7) %, (11.6±0.8) %,(57.7±3.2) %,(93.6±2.6)% 和(93.2±2.7) % ,其IC50为2.4 μmol·L-1。结论 TRPA1通道是铅 的内源性作用靶点, 低浓度醋酸铅可抑制TRPA1通道。
  • 论著
    王延琳,赵 建,黄春倩,王和枚,丁日高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经全氟异丁烯(PFIB)染毒后其肿瘤坏死因 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1β(IL-1β)、 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 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和 MMP-9 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改进的组织块种植法分离培养大鼠PMVEC, 细胞经鉴定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5个 PFIB染毒组 (n=3)。正常对照组为静息状态细胞; 染毒组行PFIB暴露 (浓度200 mg·m-3, 持续5 min) 染毒 后 0.5, 1, 2, 4 和 8 h 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ELISA 检测 TNF-α, IL-1β, ICAM-1, MMP-2 和 MMP-9含量, 明胶酶谱法分析MMP-2和MMP-9酶活性。结果 ① 依据细胞生长的形态特征、 特异性抗原的 表达和植物凝集素结合实验鉴定, 采用肺组织块原代培养法获得的细胞均符合PMVEC的特征。② 与正常对 照组比较, PMVEC经PFIB染毒后2 h细胞裂解液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 (P<0.05), 4 和8 h明显回落。细 胞培养上清液中 TNF-α含量变化趋势与细胞裂解液中 TNF-α变化趋势类似, 仅发生时间稍滞后。③ PFIB 染毒后PMVEC激活并合成IL-1β的时间稍滞后于TNF-α, 但达峰与持续时间与TNF-α相似。④ PFIB染毒 后PMVEC培养上清液中ICAM-1含量持续保持于较低水平。⑤ PFIB染毒组细胞裂解液中未检测到MMP-2 活性, 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 MMP-2含量与活性。PFIB染毒组的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均 未检测到MMP-9表达与活性。结论 PFIB染毒刺激存活的PMVEC合成并释放大量TNF-α, IL-1β, MMP-2 和结合型ICAM-1。
  • 论著
    周丽屏,陈 纠,郭嘉明,刘移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 (CBZ) 在中毒患者不同生物检材中的主要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方法 通 过收集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1例 CBZ中毒患者服用 CBZ约 6 h后的胃液、 血液及尿液, 以未服用 CBZ的正 常人体液作为对照,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 用 NIST98谱库检索系统对所得质谱图进行图库检索, 并根据质谱裂解规律及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图谱解析, 鉴定CBZ代谢物结构, 推断其代谢途径。结果 在CBZ 中毒患者胃液中检出亚氨基茋(M1) 1种代谢产物, 血液中检出 M1、 9-甲基吖啶(M2)、 9-丙基-9, 10-二氢化 吖 啶(M4)及 未 知 代 谢 产 物 M3 共 4 种 代 谢 产 物 ,尿 液 中 检 出 M1、 M2、 M4、吖 啶(M5)、吖 啶 酮 (M6)、 9, 10-二氢吖啶 (M7)、 10, 11-环氧卡马西平 (M8)、 9-吖啶甲醇 (M9)、 10, 11-二羟卡马西平 (M10)、 2- 甲基-吖啶酮(M12)、 4-甲基-吖啶酮(M13)及未知代谢产物 M3和 M11共 13种代谢产物。 M3和 M11代谢 产物结构仍需进一步分离及鉴定。在胃液、 血液和尿液中, CBZ的代谢物形式存在较大差异, 且仅极少量以 原药形式在尿液中排出。结论 经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图库检索, 筛查鉴定出中毒患者体内CBZ的13种 代谢产物, 并推断其代谢途径。
  • 综述
  • 综述
    许赫雷,吴纯启,董延生,李 曼,谢丽华,王全军,王茜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细胞癌复发率高、 易转移和化疗耐药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临床研究发现, 这很大程度上归 咎于肝癌干细胞 (CSC) 或肿瘤起始细胞的存在或残留。本文将重点围绕肝CSC特点, 主要临床表征, 自我 更新信号通路Wnt/β联蛋白、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物3、 NANOG、 膜联蛋白A3/Jun激酶和四跨膜蛋白L6家 族成员 5/CD44讨论, 并针对信号通路中潜在靶点的药物治疗进行分析, 以期为寻找选择性靶向肝 CSC自 我更新信号的药物提供依据。
  • 综述
    邓 红,吴纯启,江 涛,王全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生物组是一新兴研究领域, 其研究涉及人类健康、 农业、 生物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其中, 肠道微 生物组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 肠道菌群与消化道疾病(炎症性肠病)、 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 病)、 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征)等有关。中药常作为补益药而长期大量服用, 其口服进入胃肠道后, 肠道菌 群可影响中药药理和毒理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生物组的基本概况、 常用的检测技术及其与何首乌所致 肝毒性、 黄芩直接作用于肠道、 泽泻所致肾毒性及小柴胡汤所致肺炎等为代表的几种毒性作用间的关系。

  • 综述
    舒婧娴,黄志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 药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环境药理学是一门深入探讨环境 中药物来源及其转化的新兴学科。研究发现, 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可通过制药工业、 医院、 农业生产等多个 途径进入环境。环境中的药物不仅可影响生态系统导致细菌产生耐药, 还能影响生物膜菌群平衡。环境中 的药物还可通过诱导基因表观遗传学的变化, 从而使机体易受疾病的侵害。内分泌干扰物的富集则可干扰 人类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我国对环境药物产生污染的关注刚刚起步, 环境药理学的学科发展有助于阐 明药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有利于我国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
  • 综述
    靳 溪,席 超,刘 恺,刘 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ADD45α作为细胞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家族成员,参与细胞周期阻滞、 细胞凋亡和细 胞衰老等调控, 在多种因素诱导的细胞应激及DNA损伤应答调控网络中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多种转录因 子和蛋白参与GADD45α基因的转录调控。GADD45α蛋白通过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在基因组稳定性相关 的细胞应答调控中发挥作用。基于GADD45α的细胞调控特性构建的遗传毒性检测系统被应用于外源化合 物的体外遗传毒性评价, 为遗传毒性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GADD45α在遗传毒性检测应用中 的分子原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