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前沿论坛
  • 前沿论坛
    李桦;庄笑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DMPK)通过揭示药物的体内代谢处置过程,理解药物药理效应和毒副反应的体内物质基础,是连接药物分子及其性质与生物学效应的桥梁。DMPK人体预测应用模型拟合技术,由人体外试验数据和动物体内外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性质,并与药效动力学和毒性评价相关联,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降低临床失败率和节省资源。经典的异速放大法和体外-体内外推法主要用于预测人体清除率和稳态表观分布容积等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近10年来,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实践,推动了DMPK人体预测在新药研发、药物监管、临床合理和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PBPK模型不仅能预测消除和分布等参数,还能用于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行为的预测,包括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同人群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代-药效预测。作为新药研发的转化科学技术以及个体化用药的指导工具,DMPK人体预测将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 论著
  • 论著
    李宁;房春燕;孟蒂;马娟;王燕;张广学;成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甲醛后肢致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勿动蛋白-A(Nogo-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大鼠单侧后肢sc给予2%甲醛0.1ml引起炎症反应,第3天用热和压力刺激方法,检测大鼠后爪缩爪潜伏期变化,确定甲醛致炎痛敏模型成功。分别在致炎后第3天和第7天取出大鼠PAG,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AG内Nogo-A、CGRP、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LR)和受体调节蛋白1(RAMP1)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PAG内Nogo-A,CGRP,CLR和RAMP1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甲醛致炎第3天,与正常大鼠比较,压力和热刺激方法测定大鼠缩爪潜伏期均显着缩短(P<0.01),并且致炎痛敏大鼠PAG内Nogo-A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CGRP,CLR和RAMP1mRNA表达显着增加(P<0.01).甲醛致炎第7天,CGRPmRNA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但Nogo-AmRNA表达仍低于正常水平(P<0.01),CLR和RAMP1mRNA表达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 甲醛致后肢炎性痛敏大鼠PAG内Nogo-A表达显着下降,CGRP,CLR 和RAMP1mRNA表达升高;并且随炎症的减轻,CGRPmRNA表达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变化可能与大鼠PAG涉及炎症反应或痛觉调制过程有关。
  • 论著
    武扬;曹春明;王汉卿;李子木;孙震晓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降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机制。方法MTT法测定NCTD 5~640 μmol·L-1与人胃癌BGC-823细胞作用24,48和72 h细胞存活率;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测定NCTD 0, 6, 30和60 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24 h PDCD4蛋白表达水平;NCTD 60 μmol·L-1作用20 h后加入MG132 10 μmol·L-1作用4 h对PDCD4蛋白表达的影响;逆转录PCR法测定NCTD 60 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24 h后PDCD4 mRNA表达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NCTD 60 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6, 12和24 h后microRNA-21(miR-21)的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转染miR-21抑制剂对PDCD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NCTD作用后BGC-823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NCTD作用BGC-823细胞24, 48和72 h IC50分别为74.5, 35.0和10.3 μmol·L-1。NCTD 6, 30和60 μmol·L-1作用于BGC-823细胞24 h,PDCD4蛋白分别降低9%, 47%和62%。NCTD对PDCD4 mRNA表达无影响。与NCTD处理组相比,MG132和NCTD共处理对PDCD4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NCTD 60 μmol·L-1作用BGC-823细胞12和24 h后,细胞中miR-2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细胞转染miR-21抑制剂后,可抑制NCTD降低PDCD4蛋白表达的作用。结论 NCTD通过调控miR-21降低PDCD4蛋白的表达。
  • 论著
    王立军;金英;隋海娟;屈文慧;郁盛雪;金迎新;李洪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知母皂苷元(Sar)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1-42)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取出生24 h内SD乳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7 d,先加入Sar 10, 30和100 μmol·L-1作用1 h,然后加入Aβ1-42 50 nmol·L-1作用24 h。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树突的生长;应用Hoechst33258 核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蛋白(SYP)、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活性胱天蛋白酶 3表达。结果 加入Aβ1-42作用24 h,可使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静脉曲张样改变和突起回缩,树突总长度和末梢分枝数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YP和 PSD9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率和活性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Aβ1-42模型组相比,先分别加入Sar 30和 100 μmol·L-1可明显对抗Aβ1-42引起的这些改变,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总长度(μm)和末梢分枝数从277±76和6±2分别增加到359±144和8±3以及370±158和8±3,神经元SYP 和PSD9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神经元凋亡细胞百分率和活性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Sar能够改善Aβ1-42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
  • 论著
    卢英;金英;隋海娟;刘卓;屈文慧;郁盛雪;金迎新;李洪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知母皂苷元(Sar)减轻淀粉样β蛋白(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突触损伤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取出生0~24 h SD乳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7 d。海马神经元分别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 30 μmol·L-1或蛋白激酶B(Akt)特异性阻断剂曲西立滨1 μmol·L-1 1 h后,加Sar 30和100 μmol·L-1作用1 h,再加Aβ1-42 50 nmol·L-1作用24 h。应用突触囊泡蛋白(SY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突触的改变。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SYP、磷酸化Akt(p-Akt)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3β(p-GSK3β)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1-42组培养的海马神经元SYP, p-Akt和p-GSK3β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1)。与Aβ1-42组相比,Aβ1-42+Sar 30和100 μmol·L-1组海马神经元SYP, p-Akt和p-GSK3β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给予LY294002作用后,SYP和p-Ak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给予曲西立滨作用后,SYP和p-GSK3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单独给予LY294002,海马神经元SYP表达无变化,p-Ak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单独给予曲西立滨,海马神经元SYP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Sar通过上调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对抗Aβ1-4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突触损伤。
  • 论著
    吕昕瞳;杨丹莉;邓江;黄燮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参总皂苷(TG)对血管紧张素 (Ang Ⅱ) 所致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培养3 d的乳大鼠心肌细胞加入TG 50, 100和200 mg·L-1,同时加入AngⅡ 0.1 μmol·L-1,作用48 h后行HE染色测定细胞直径,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Fura-2/AM负载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i);实时PCR法检测心肌细胞心房利钠因子(ANF),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mRNA的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N的α-亚基(CnA)和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AngⅡ的作用下,心肌细胞直径由(32±8)μm增加至(79±17)μm,蛋白质含量由每个细胞的(416±9)pg增加至(541±16)pg,ANF mRNA表达由34±5上调至268±36;i明显升高,CaN和ERK1 mRNA以及Cn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TG 50, 100和200 mg·L-1使AngⅡ所诱导增大的细胞直径分别缩小15.3%, 37.7%和51.2%(P<0.05),并使AngⅡ所增加的细胞蛋白质含量分别减少4.0%, 15.6%和19.4%,i显著下降以及 ANF, CaN和ERK1 mRNA表达和CnA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MK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TG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CaN和ER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论著
    李亚男;孙黔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原矛头蝮蛇毒(PMV)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方法 将PMV 0.2 mg·kg-1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给予SD大鼠。注射后0.5, 1, 3, 6和24 h分别取下腔静脉血,制备抗凝全血、抗凝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PRP)。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抗凝全血和PRP进行血小板计数;将抗凝血浆用生理盐水稀释5倍,在412 nm测定血红蛋白含量;采用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试剂盒分别测定抗凝血浆的TT, APTT, PT和FIB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浆酶切发色底物S-2251的活性。给昆明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PMV 0.28 mg·kg-1,在0.5, 1, 3, 6和24 h测定尾部出血时间。结果 给予PMV 0.2 mg·kg-1 30 min大鼠抗凝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至正常对照组的1/3(P<0.01),PRP中血小板计数减少至正常对照组的1/20(P<0.01),抗凝血浆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约6倍(P<0.01);给予PMV 6 h APTT明显延长(P<0.05),3和6 h TT明显延长(P<0.01),1和3 h PT明显缩短(P<0.01);FIB含量和抗凝血浆酶切发色底物S-2251的活性无明显变化。给予小鼠PMV 0.28 mg·kg-1 30 min小鼠尾部出血时间达(2341±742)s,较正常对照组小鼠(81±11)s明显延长(P<0.01),1 h逐渐缩短(P<0.01),24 h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 PMV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
  • 论著
    乔靖怡;周璐;金若敏;姚广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对肝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Wistar大鼠分别ig给予CCl4 0.02,0.05和0.08 ml·kg-1,每天1次,连续10 d。于给CCl4后第1天和第3天采集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以及总胆汁酸的水平,采用ELISA测定血清α-GST, PNP和OCT的水平; 于给CCl4后第10天,测定血清GPT、 GOT、碱性磷酸酶及总胆红素,计算大鼠的肝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模型,分别用ROC曲线分析给CCl4后第1和第3天总胆汁酸、α-GST、PNP和OCT以及GPT和GOT对CCl4致大鼠肝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给CCl4第1天,CCl4 0.02,0.05和0.08 ml·kg-1组PNP均升高(P<0.05, P<0.01),CCl4 0.08 ml·kg-1组GPT和总胆汁酸升高(P<0.05, P<0.01); 给CCl4第3天,CCl4 0.05和0.08 ml·kg-1组GOT, α-GST和OCT升高(P<0.05, P<0.01); 给CCl4第10天,CCl4 0.02,0.05和0.08 ml·kg-1组大鼠肝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肝出现严重的肝细胞脂肪变性(P<0.01)。大鼠血清中GPT、GOT、总胆汁酸、α-GST、PNP和OC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 0.728, 0.878, 0.629, 0.850和0.571。GPT和GOT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总胆汁酸、α-GST、PNP和OCT以及总胆汁酸、PNP和OCT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且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结论 总胆汁酸、α-GST、PNP和OCT可作为CCl4致肝损伤早期的生物标志物,且总胆汁酸、PNP和OCT联合检测在CCl4致肝损伤早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论著
    金惠;刘力锋;邓卫平;刘建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DWP0016对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 体外实验:DWP0016 0.625~10 μmol·L-1作用A549细胞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mRNA水平;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测定总组蛋白H3, 乙酰化H3(Ac-H3),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PTEN,总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2 在体实验:小鼠腋下接种0.2 ml Lewis肿瘤细胞悬液制备肺癌模型,7 d后按照分组分别ip给予DWP0016 12.5, 25和50 mg·kg-1及伏林司他(SAHA)50 mg·kg-1,每天1次,连续8 d。取肿瘤组织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Ac-H3和PTEN的表达。结果 1 体外实验:MTT结果显示,DWP0016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IC50为 2.51 μmol·L-1,SAHA IC50为6.03 μmol·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DWP0016 2.5 μmol·L-1组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及p21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PTEN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上调, Akt的磷酸化水平下调(P<0.05)。2 在体实验:与模型组比较,给予DWP0016 12.5 mg·kg-1移植瘤小鼠的瘤质量显著降低(P<0.05),抑瘤率达42.0%,给予DWP0016 50 mg·kg-1肿瘤抑制率高于SAHA 50 mg·kg-1(P<0.05);与模型组比较,肿瘤组织中Ac-H3和PTEN的表达增加。结论 DWP0016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Lewis肺癌模型小鼠的肿瘤生长,其机制与诱导Ac-H3的表达、激活p21、促进抑癌因子PTEN的转录及下调Akt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 论著
    张巍;朱文赫;李妍;赵行宇;罗军;徐俊杰;姜艳霞;金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胡桃醌及其与顺铂联合用药对宫颈癌HeLa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加入胡桃醌10~200 μmol·L-1或者胡桃醌20 μmol·L-1+顺铂20 μmol·L-1继续培养8 h或24 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 胡桃醌10, 20, 50, 100和200 μmol·L-1与HeLa细胞作用24 h,随着胡桃醌浓度的增加,光镜下HeLa细胞逐渐变小、变圆;HeLa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分别由对照组的(100.0±0.0)%降低至(87.2±5.6)%, (66.2±4.8)%, (54.5±4.9)%, (42.5±6.4)%和(32.0±2.2)%(P<0.05, P<0.01);HeLa细胞G2/M期百分率逐渐增加, 分别由对照组的(7.5±1.2)%增加到(12.9±1.2)%, (16.2±2.8)%, (23.6±3.9)%, (34.2±4.2)%和(52.6±7.8)%(P<0.05, P<0.01)。胡桃醌联合顺铂作用24 h,光镜下脱壁细胞增加,细胞形态变圆,较胡桃醌和顺铂单用组更加明显;联合用药组细胞存活率为(35.0±6.1)%, 较胡桃醌和顺铂单用组((78.2±12.5)%和(58.5±10.9)%)明显降低(P<0.01)。胡桃醌联合顺铂作用8 h, HeLa细胞早期凋亡率为(24.6±5.7)%, 高于胡桃醌和顺铂单用组((6.7±1.5)%和(0.4±2.8)%)(P<0.01)。结论 胡桃醌可抑制HeLa细胞存活,促进HeLa细胞凋亡,与顺铂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 论著
    易剑峰;汤响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芍药苷治疗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是否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有关。方法 Wistar大鼠右足趾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CⅡ)和弗氏完全佐剂制备CIA大鼠模型, 7 d后大鼠背部和尾根部皮下注射CⅡ加强免疫1次。初次免疫后第14天ig给予地塞米松2 mg·kg-1或芍药苷25, 50和100 mg·kg-1,每天1次,连续28 d。初次免疫后第14,21,28,35和42天观察CIA大鼠的足爪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的变化。给药结束后第2天大鼠摘眼球取血,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S)含量;制备血清,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CⅡ 抗体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关节红肿,关节炎指数升高(P<0.01),血中CRH、CS、抗CⅡ抗体、IFN-γ、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IL-4水平下降(P<0.01),ACTH无明显改变。ig给予芍药苷50和100 mg·kg-1可抑制CIA大鼠关节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P<0.05),在第42天关节炎指数由模型对照组的6.4±0.7降至5.6±0.5和5.4±0.7(P<0.05);使模型对照组血清IFN-γ由(21.3±2.5)ng·L-1降至16.6±1.3和(16.1±1.9)ng·L-1(P<0.01),IL-1β由(37.3±4.2)ng·L-1降至32.1±2.9和(31.2±4.1)ng·L-1(P<0.01),TNF-α由(53.9±7.9)ng·L-1降至39.4±6.8和(31.3±6.1)ng·L-1(P<0.01),抗CⅡ抗体由(2.13±0.32)ng·L-1降至1.35±0.58和(1.10±0.42)ng·L-1(P<0.01),IL-4由(26.6±3.0)ng·L-1升至41.9±3.1和(49.1±4.2)ng·L-1(P<0.01);能使血浆CRH的水平由模型对照组的(2.3±0.5)μg·L-1升高至4.9±1.0和(5.3±1.1)μg·L-1(P<0.01),CS由(33±10)μg·L-1升高至47±9和(51±13)μg·L-1(P<0.01),ACTH水平亦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 芍药苷治疗CIA可能与调节PHA轴有关。
  • 论著
    韦桂宁;苏启表;何飞;曾宪彪;牙启康;吕纪华;苏华;卢文杰;何开家;韦宝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拟黑多刺蚁乙醇提取物(EEPR)中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活性部位及其主要化学成分。方法 昆明小鼠分别ig给予别嘌醇0.04 g·kg-1(阳性对照),EEPR 0.128, 0.256和0.512 g·kg-1,EEPR的石油醚部位0.079和0.158 g·kg-1,乙酸乙酯部位0.051和0.102 g·kg-1,正丁醇部位0.052和0.104 g·kg-1和水部位0.042和 0.084 g·kg-1,每天1次,连续12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ig给予等体积含0.3 %吐温-80的水溶液。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p给予次黄嘌呤0.6 g·kg-1。1 h后眼眶静脉丛取血,用磷钨酸比色法测定血清尿酸水平,酶比色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对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的活性部位进行GC-MS分析,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 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别嘌醇0.04 g·kg-1,EEPR 0.256和0.512 g·kg-1可明显降低该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P<0.05),分别由模型组的(464±143)μmol·L-1下降到273±80,346±85和(302±72)μmol·L-1(P<0.05)。EEPR中石油醚部位0.079和0.158 g·kg-1可显著降低该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分别由模型组的(446±139)μmol·L-1下降到328±100和(314±112)μmol·L-1(P<0.05),其他部位各剂量组对血清尿酸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石油醚部位0.158 g·kg-1可明显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由模型对照组的(18±8)U·L-1下降到(11±5)U·L-1(P<0.05)。GC-MS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部位的脂肪酸中,反式十八碳烯酸甲酯占60.77%,十六烷酸甲酯占18.99%,十六碳烯酸甲酯占9.31%。结论 EEPR中石油醚部位可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不饱和脂肪酸为石油醚部位脂肪酸的主要成分。
  • 论著
    胡东华;王宇光;陈志武;马增春;梁乾德;肖成荣;谭洪玲;汤响林;李桦;沈国林;张伯礼;高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及其单味药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别ig给予复方丹参滴丸0.3258 g·kg-1,丹参0.27 g·kg-1,三七0.0528 g·kg-1和冰片0.003 g·kg-1,每天1次,连续28 d,取大鼠肝微粒体,与CYP1A2, CYP2B6, CYP2C12, CYP2C13, CYP2D2和CYP3A1特异性底物探针共孵育,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测定底物的代谢产物,分析CYP1A2, CYP2B6, CYP2C12, CYP2C13, CYP2D2和CYP3A1酶活性,同时用PCR方法检测cyp1a2, cyp2b1/2, cyp2c11, cyp2e1cyp3a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苯巴比妥(阳性对照)对CYP2D2和CYP3A1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对CYP1A2, CYP2B6, CYP2C12和CYP2C13有明显诱导作用(P<0.05,P<0.01);复方丹参滴丸对CYP1A2和CYP2B6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对CYP2D2有诱导作用(P<0.05);丹参对CYP1A2和CYP2B6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三七对CYP1A2, CYP2B6, CYP2C13和CYP2D2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冰片明显抑制CYP1A2, CYP2B6, CYP2C12, CYP2C13和CYP2D2活性(P<0.01),且抑制强度高于复方丹参滴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苯巴比妥对cyp1a2cyp2b1/2 mRNA水平有明显诱导作用(P<0.05);复方丹参滴丸、丹参和三七对cyp1a2, cyp2b1/2, cyp2c11, cyp2e1cyp3a1 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冰片对cyp1a2, cyp2b1/2cyp2c11 mRNA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中各单味药对CYP酶的影响强于全方对CYP酶的影响,其中以冰片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最为显著。
  • 论著
    王镇;刘云;姜国良;曹文芝;随建强;李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用斑马鱼制备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每组500枚1 hpf受精卵(培养1 h的受精卵)分别加入10 ml氟哌啶醇(Hal)0.27, 0.54, 1.08, 2.16和4.32 μmol·L-1,于3, 12, 24, 48, 72, 96和120 h显微镜下观察胚胎发育,统计胚胎的孵化率、畸变率和死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96 hpf幼斑马鱼脑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面积。孵育5 d后,分别将Hal 0.54和1.08 μmol·L-1组的一半幼鱼转移至左旋多巴20 mmol·L-1中孵育2 d,记录5 min幼鱼游泳速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al 0.54, 1.08, 2.16和4.32 μmol·L-1孵育120 h,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明显降低[(81±4)%, (56±5)%, (31±4)%和(8±3)% vs (94±2)%)](P<0.01),胚胎发育迟缓。孵育96 h时斑马鱼胚胎LC50为1.31 μmol·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al 0.54, 1.08和2.16 μmol·L-1组幼鱼DA能神经元面积分别从(10 460±734)μm2减少至7237±1054, 5044±389和(3342±320) μm2 (P<0.01);Hal 0.54, 1.08和2.16 μmol·L-1组7 dpf幼鱼游泳速度从(1.94±0.21)mm·s-1下降至0.96±0.17, 0.64±0.16和(0.38±0.15)mm·s-1(P<0.01),并出现僵直和侧翻等PD症状,转移至左旋多巴20 mmol·L-1中2 d后,Hal 0.54和1.08 μmol·L-1组游泳速度恢复至1.56±0.31和(1.23±0.29)mm·s-1(P<0.01)。结论 Hal使斑马鱼产生类似哺乳动物的PD行为表现,左旋多巴能够改善PD样行为表现, 说明斑马鱼有可能用来制备PD实验模型。
  • 论著
    李雪华;罗卓卡;刘磊;盛晓波;王中越;陈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异丙嗪(PMZ)对清开灵注射液(QKL)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① 豚鼠在体心脏实验:按照QKL 3.1→15.5→31→93 ml·kg-1的顺序累加静脉推注,每组持续5 min,于处理后5 min记录心电图;按照QKL 31 ml·kg-1→PMZ 7.67 mg·kg-1→PMZ 38.35 mg·kg-1的顺序累加静脉推注,每组持续5 min,于处理后5 min记录心电图。② 豚鼠离体心电图实验:按照QKL 3.3→33→66→99 ml·L-1的顺序灌流,每一组灌流持续5 min,分别记录各浓度组给药5 min后的心电图;按照QKL 33 ml·L-1→QKL 33 ml·L-1+PMZ 1 μmol·L-1→QKL 33 ml·L-1+PMZ 10 μmol·L-1→QKL 33 ml·L-1+PMZ 30 μmol·L-1→QKL 33 ml·L-1+PMZ 50 μmol·L-1→QKL 33 ml·L-1,每一组灌流持续5 min,分别记录各浓度组给药5 min后的心电图。③ 记录左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实验:按照QKL 3.3→33→66→99→165 ml·L-1→洗脱的顺序灌流,分别记录每个浓度组的动作电位图形。按照QKL 99 ml·L-1→QKL 99 ml·L-1+PMZ 1 μmol·L-1→QKL 99 ml·L-1+PMZ 10 μmol·L-1→洗脱顺序,分别记录每个浓度组的动作电位图形。结果 ① QKL 31 ml·kg-1明显延长豚鼠在体心电图QRS及QTc间期。合用PMZ 38.35 mg·kg-1进一步延长P-R, QRS间期及QTc间期,并能显著减慢心率(P<0.05)。② QKL 33 ml·L-1延长豚鼠离体心电图QRS间期。合用PMZ 1, 10, 30或50 μmol·L-1呈浓度依赖性延长P-R, QRS间期及QTc间期,并能显著减慢心率(P<0.05)。③ QKL 99 ml·L-1合用PMZ 10 μmol·L-1使豚鼠左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部分消失。结论 PMZ能加重QKL诱发的豚鼠心律失常,临床上应该谨慎使用PMZ抢救QKL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
  • 论著
    施洁瑕;马宏跃;段金廒;范欣生;郭建明;尚尔鑫;唐于平;陈艳琰;钱叶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分析芫花酯甲抑制人肝细胞L02增殖的差异代谢物,并揭示其毒性机制。方法 芫花酯甲0, 2.5, 5和10 μmol·L-1加入L02细胞孵育48 h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细胞代谢物;运用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模型区别对照组和芫花酯甲2.5,5和 10 μmol·L-1作用L02后细胞代谢物的总体差异;计算各组细胞代谢物归一化后的峰面积与细胞毒性强度的相关系数,从而发现并鉴定芫花酯甲损伤L02细胞的差异标志物;采用DAVID数据库分析差异代谢标志物相关基因的信号通路。结果 正常对照组及芫花酯甲2.5,5和 10 μmol·L-1组间的L02细胞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共鉴定出5个细胞代谢物峰面积显著下调,与细胞毒性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53~-0.96;5个代谢物峰面积显著上调,与细胞毒性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72~0.99。代谢物包括磷脂类和脂肪酸类等,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脂肪酸氧化、花生四烯酸代谢和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细胞凋亡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代谢组学方法能够鉴定芫花酯甲诱导人肝细胞L02损伤的差异标志物及其信号通路。
  • 论著
    刘艳;施文荣;洪振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脂毒性及其机制。方法 用含FFA 0.2, 0.4和0.8 mmol·L-1的培养液培养L02细胞48 h,通过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TG)含量检测胞内脂质蓄积,测定培养上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分析肝细胞损伤,锥虫蓝拒染计数法分析细胞存活率,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分析线粒体功能,DCFH-DA法检测活性氧类(ROS)水平,比色法检测总谷胱甘肽和丙二醛(MDA)含量,FITC-AnnexinⅤ/PI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经FFA处理L02细胞48 h后,FFA 0.4和0.8 mmol·L-1组TG含量131±50和(267±71)μmol·g-1蛋白较正常对照组(32±6)μmol·g-1蛋白显著升高(P<0.05),FFA 0.2, 0.4和0.8 mmol·L-1组GPT活性分别为2.05±0.06, 2.78±0.64和(2.43±0.55)U·L-1,较正常对照组(1.10±0.05)U·L-1显著升高(P<0.05)。锥虫蓝拒染法显示各FFA组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变化;FFA 0.4和0.8 mmol·L-1组SDH活性(A490 nm)分别为2.10±0.11和1.95±0.11,均较正常对照组1.46±0.06显著升高(P<0.01);FFA 0.8 mmol·L-1组ROS水平为642±58,较正常对照组559±31显著升高(P<0.01)。FFA 0.2, 0.4和0.8 mmol·L-1组总谷胱甘肽水平分别为176±6, 180±11和(96±4)μmol·g-1蛋白,较正常对照组(202±13)μmol·g-1蛋白显著降低(P<0.05),FFA 0.4和0.8 mmol·L-1组MDA水平分别为33.8±5.5和(50.4±7.4)mmol·g-1蛋白,均较正常对照组(8.08±5.48)mmol·g-1蛋白显著升高(P<0.01)。各组间凋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FFA对肝细胞L02有一定损伤,这种损伤对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亦不会引起细胞凋亡,其细胞损伤机制与肝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范琼尹;薛瑞;李洋;张亭亭;戈含笑;李云峰;胡景鑫;张有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雌性SD大鼠建立单程长时应激(SPS)模型,从表观效度和预测效度2方面考察其是否能作为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方法 雌性大鼠依次连续给予固定束缚(2 h)、强迫游泳(20 min)和乙醚麻醉各1次作为应激因子制备SPS模型,随后连续2周内每天1次ig 给予舍曲林10 mg·kg-1。2周后给予足底电击刺激,次日环境重现,测定呆滞行为时间;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定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开场实验观察爬格次数和站立次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呆滞行为时间明显延长(P<0.01),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舍曲林组大鼠呆滞行为时间显著降低,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 P<0.01); 各组爬格次数和站立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SPS成功诱导建立雌性大鼠创伤性应激障碍动物模型。
  • 综述
  • 综述
    王肖雲;洪浩;李云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维拉唑酮是兼有5-羟色胺1A(5-HT1A)受体部分激动作用和5-HT重摄取抑制作用的双重活性药物。该药物的设计是基于特异性加速5-HT1A自身受体脱敏的原理,以达到加快起效和增强疗效的目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维拉唑酮是重组细胞系和正常组织的5-HT1A受体的高效的部分激动剂,能占有并功能性阻断5-HT转运蛋白的活性位点,抑制5-HT重摄取;在多个动物模型中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活性。维拉唑酮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重度抑郁症的治疗。目前尚无将维拉唑酮与其他抗抑郁药进行直接比较的报道,但现有临床研究已表明该药物抗抑郁的治疗效果与其他抗抑郁药相当。与5-HT重摄取抑制剂一样,维拉唑酮也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但性功能障碍和体质量增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并且起效可能更快速。维拉唑酮全新的抗抑郁机制,为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 综述
    李玉娟;王丹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黑质纹状体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蛋白parkin, PTEN诱导的激酶1和DJ-1通路的变化以及α突触核蛋白的过表达均是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些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综述
    魏朝;郑志兵;李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性毒剂和有机磷农药是乙酰胆碱酯酶的不可逆抑制剂,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目前可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的药物大都为季铵型乙酰胆碱酯酶重活化剂,对外周组织和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中毒具有较好的活化作用,但季铵盐结构限制了血脑屏障通过率,使这类重活化剂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有限。因此,开发可通过血脑屏障的重活化剂是当前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对可通过血脑屏障的重活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综述
    韩福国;戚欣;李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血管破坏剂(VDA)是一类靶向肿瘤血管的抗肿瘤药物,能够快速、有选择地引发肿瘤组织内部既成血管的塌陷,阻断血液供应,从而引发肿瘤组织缺血性坏死。因此,VDA在治疗实体瘤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考布他汀A4(CA4)疗效较好,但同时毒性较大。在寻找更特异性的VDA过程中,研究者合成了一系列CA4的类似物。本文分析了这些CA4类似物的结构,指出二芳基桥链的顺式构型为其特点,而且这些化合物与微管蛋白上的秋水仙碱作用位点结合,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与传统抗肿瘤药物不同的是,CA4类VDA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选择性破坏肿瘤组织的血管系统实现的。同时,本文介绍了CA4类VDA的典型药物、影响CA4类VDA药效的肿瘤因素和宿主因素,以及为增强疗效和降低毒性作用而进行的联合用药情况。虽然CA4类VDA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存在一些缺点,因而有必要继续寻找高效低毒的VDA,同时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指导VDA的临床用药也很有必要。
  • 综述
    金英善;陈曼丽;陶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芍药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传统中药。芍药除含有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外,还包含异芍药苷和4-氧-甲基-芍药苷等多种新的化学成分。芍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抗癌、抗抑郁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也能起到改善和治疗作用。上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芍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更有助于西方国家对中药的认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芍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综述
    林志;崔岚;黄瑛;张頔;杨艳伟;吕建军;屈哲;霍桂桃;黄芝瑛;李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毒性是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最常见的毒副作用。免疫系统是由多个器官、多种细胞和多种分子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与遗传背景、年龄、性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其正常的生理变异范围较大,这对于评估药物所致的免疫毒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较常用的实验动物。了解和熟悉非人灵长类动物免疫系统的特点,有助于正确、客观地评价药物所致的免疫毒性。本文从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的免疫器官(胸腺、脾和淋巴结)及免疫细胞(T和B淋巴细胞)的发育、形态特征和功能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 综述
    杜娆;谢梅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肝细胞内脂质代谢稳态的变化是构成各种形式脂肪肝的基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肝X受体和法尼醇受体信号途径通过对肝细胞内脂肪和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和转运的调控,共同维持着肝细胞内的脂质平衡稳态。本文综述了肝细胞内脂质平衡机制及其调节药物的研究进展,将为临床肝脂质代谢失衡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更有利于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 综述
    刘海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药研发需要对候选药物的代谢途径、每个代谢途径对总清除率的贡献以及参与代谢的酶进行详细研究。候选药物经过肝细胞色素P450(CYP)酶代谢的比例(fm)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在人体水平测定,而肝中某酶亚型的代谢占总的CYP参与代谢的比例(fCYPi)可以用体外酶表型鉴定的方法来测定,这两个参数的乘积fm×fCYPi即为某个CYP酶亚型代谢参与某候选药物体内清除的百分比,对研究体内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综述体外酶表型鉴定的研究方法。
  • 综述
    申云帅;胡建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金属镉、铅、汞、砷和铬是最常见的环境和职业危害因素。不同的重金属对人体损伤的表现不尽相同,但都具有肾损伤特性。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些重金属的肾损伤机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其氧化应激、细胞凋亡、金属硫蛋白、生物膜损伤和细胞内Ca2+平衡失调的几种肾损伤机制。
  • 论著
  • 论著
    龙放;丁文军;邓晓蓓;陈德亮;张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细胞的氧化应激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用采集和处理的2009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 25,50,100和200 mg·L-1暴露处理MLE-12细胞24和48 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双乙酰基二氯荧光素(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类(ROS)自由基生成,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Ⅰ蛋白(LC3Ⅰ)和LC3Ⅱ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体的形成。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比较,PM2.5 100和200 mg·L-1处理24 h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分别降低28%和33%(P<0.01);暴露处理48 h,PM2.5 25~200 mg·L-1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1),并呈浓度效应关系(R2=0.4940,P<0.01)。PM2.5 100和200 mg·L-1处理MLE-12细胞3 h,胞内ROS水平较细胞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升高27.6%和60.7%(P<0.01)。此外,PM2.5 100 mg·L-1处理细胞12,24和48 h及PM2.5 50,100和200 mg·L-1处理细胞24 h细胞自噬标志物LC3Ⅱ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R2=0.9150,P<0.01)和浓度效应(R2=0.6338,P<0.01)关系。PM2.5 100 mg·L-1处理24 h细胞内自噬体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细胞核周边有明显的自噬泡环绕。结论 PM2.5诱导肺泡Ⅱ型上皮MLE-12细胞的氧化应激,并引发细胞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