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刘清华;胡松年;银 巍;苏兴文;张晓伟;李晨吉;邱鹏新;颜光美
    2006, 20(2): 8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非标准化尖吻蝮(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毒腺cDNA文库,随机挑取克隆测序,分析金属蛋白酶基因。方法 以Trizol试剂提取新鲜尖吻蝮毒腺总RNA, 以superscriptⅡ反转录酶合成cDNA第一链并以DNA聚合酶Ⅰ连续合成第二链。双链DNA经过含EcoRⅠ酶切位点接头加接,末端磷酸化并以 XhoⅠ内切酶酶切,按照< 0.25 kb, 0.25~0.5 kb, 0.5~1 kb, 1~2 kb 和>2 kb 5个片段大小分别回收,随后与pBluescriptⅡ SK (+) 载体相连转化E.coli  DH10B,构建成尖吻蝮毒腺cDNA文库。随机挑取克隆5′端测序,共获得8696条高质量表达序列标签,经过序列拼接和聚类,这些序列在经过功能注释后最终被聚类成2855个基因聚类。其中,发现一个由74个克隆组成的基因聚类(Agkihagin)为新的金属蛋白酶基因。经反转录和巢式PCR扩增该基因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结果 构建好的文库含有2.048×106个重组子,新的金属蛋白酶开框读码序列全长1827个核苷酸,编码608个氨基酸,属于 PⅢ型金属蛋白酶。其Zn2+结合模序HEMGHNLGIDH和去整合素模序DECD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结论 该文库符合建库标准库容要求,为构建尖吻蝮毒腺基因表达谱和筛选新的目的基因提供了有效平台;克隆的金属蛋白酶基因与GenBank中其他蛇毒金属蛋白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87%,为研究蛇毒金属蛋白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 论著
    叶春玲;袁振宇;任省华;叶 涛;钟 玲;蒋家华
    2006, 20(2): 96-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F(PGF)促进NIT-1β细胞葡萄糖刺激性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NIT-1β细胞胰岛素分泌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Ca2+i结果 葡萄糖浓度为16.5 mmol·L-1时,PGF 5 μmol·L-1或钾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20 mmol·L-1均使NIT-1β细胞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而先给予TEA后再加PGF或先给PGF再加TEA均不能使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增加。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1时,PGF不能使胰岛素分泌增加,预先给予20 mmol·L-1 TEA 再应用PGF,胰岛素分泌显著增加。60 mmol·L-1 KCl和250 μmol·L-1二氮嗪使细胞膜处于最大去极化状态时,PGF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16.5 mmol·L-1葡萄糖浓度下,预先给予氯通道阻断剂4,4′-二异硫氰酸水合茋-2,2′-二磺酸 (DIDS),PGF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另外,16.5 mmol·L-1葡萄糖下, 5 μmol·L-1 PGF引起NIT-1β细胞[Ca2+i升高, 而预先给予60 mmol·L-1 KCl和250 μmol·L-1二氮嗪后再给予PGF不能引起细胞[Ca2+i升高;在DIDS作用下,NIT-1β细胞[Ca2+i显著降低,恢复静息期后给予PGF,细胞[Ca2+i再次降低。结论 促进细胞膜去极化在PGF增强胰岛素分泌中起着重要作用。 PGF可能通过激活氯通道, 增强NIT- 1β细胞膜去极化,升高细胞[Ca2+i,促进高浓度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
  • 论著
    张振明;葛 斌;许爱霞;蔡曦光
    2006, 20(2): 10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女贞子多糖(PFLL)是否有抗衰老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 维生素E(Vit E) 200 mg·kg-1·d-1组, PFLL 100,200及400 mg·kg-1·d-1组。小鼠颈背部sc 5% D-半乳糖1 mg·kg-1·d-1, 7周,制备衰老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sc等量注射用水。同时按分组ig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量溶剂(只含防腐剂泥泊金),每日1次,给药7 周。分别用TBA比色法、亚硝酸盐法、DTNB法及Sohal等法测定心、肝、肾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脑中脂褐质(LF)含量。结果 衰老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较正常对照组下降,脑组织中LF升高,心、肝、肾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及GSH-Px活力下降。与模型组比,PFLL和Vit E抑制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下降, 其量效关系呈正相关;对抗心、肝、肾组织中MDA升高及脑组织中LF升高, 其量效关系均呈负相关;抑制心、肝、肾组织中SOD及GSH-Px活力下降,其量效关系均呈正相关。结论 PFLL具有抗衰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免疫功能,清除氧自由基和活性氧,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力有关。
  • 论著
    谷淑玲;尤文彬;马 行;彭 冰;戴体俊
    2006, 20(2): 9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与γ-羟基丁酸(GHB)受体在羟丁酸钠(SO)对脑缺血的保护中何者更重要,为临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方法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H-R模型组、SO 1 ,10 和100 μmol·L-1组;NCS-382 (GHB受体拮抗剂) 100 μmol·L-1组、荷包牡丹碱(Bic, GABAA受体拮抗剂) 100 μmol·L-1+saclofen(Sac, GABAB受体拮抗剂) 100 μmol·L-1(Bic+Sac)组、SO 100 μmol·L-1+NCS-382 100 μmol·L-1(SO+NCS-382)组、SO 100 μmol·L-1+Bic 100 μmol·L-1+Sac 100 μmol?L-1(SO+Bic+Sac)组和SO 100 μmol·L-1+NCS-382 100 μmol·L-1+Bic 100 μmol·L-1+Sac 100 μmol·L-1(SO+NCS-382+Bic+Sac)组。用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及TTC染色法检测脑组织损伤。结果 模型组LDH释放率为(41.5±8.1)%,明显高于对照组(n=6, P<0.01);TTC染色的A490 nm值为0.030±0.008,显著低于对照组(n=6, P<0.01)。SO 1, 10和100 μmol·L-1组的LDH释放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n=6, P<0.05, P<0.01, P<0.01);TTC染色的A490 nm值则明显升高(n=6, P<0.05, P<0.01,P<0.01)。单用GHB受体阻断剂NCS-382,或联合使用GABAA与GABAB受体阻断剂Bic+Sac, LDH释放率和TTC染色的A490 nm值均接近模型组(n=6, P>0.05)。SO+NCS-382组LDH释放率较SO 100 μmol·L-1组明显升高(n=6, P<0.01);SO+NCS-382组和SO+Bic+Sac组TTC染色的A490 nm值较SO 100 μmol·L-1组显著降低(n=6, P<0.01, P<0.05);而SO+NCS-382+Bic+Sac组LDH释放率和TTC染色的A490 nm值都与SO 100 μmol·L-1组有明显差异(n=6, P<0.01),且较SO+Bic+Sac组更明显(n=6, P<0.01),但与SO+NCS-382比较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阻断GHB受体比阻断GABA受体对SO对大鼠海马脑片H-R损伤的保护作用影响更大。
  • 论著
    吴 涛;柳 刚;李学刚;高 蕾;亓同刚;关广聚
    2006, 20(2): 102-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NF-κB及明胶酶B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中的作用及虫草菌丝能否用于治疗。方法 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和虫草菌丝组制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共8周,开始制模10 d时,虫草菌丝组灌胃给虫草菌丝生理盐水悬浊液4.95 mg·g-1·d-1, 共46 d。4周及8周末取24 h的尿液,记尿量,查尿蛋白、尿红细胞和血肌酐。4周末各组各处死8只, 8周后全部处死。取两侧肾脏,分别应用微波修复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肾组织NF-κB及明胶酶 B蛋白质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和虫草菌丝组NF-κB及明胶酶 B蛋白质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虫草菌丝组肾小球、肾小管NF-κB蛋白表达减少〔(49.0±3.7)% vs (68.4±9.2)%〕,〔(39.7±6.8)% vs (78.7±9.0)%〕;肾小球的明胶酶 B蛋白表达〔(18.0±2.6)% vs (28.3±8.6)%〕亦减少;肾组织NF-κB和明胶酶 B的基因表达也减少。结论 NF-κB及明胶酶 B的过度表达可能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虫草菌丝可以抑制NF-κB活性和调节明胶酶 B的表达。
  • 论著
    罗红军;李 慧;罗文鸿
    2006, 20(2): 120-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进一步了解血浆氨基脲敏感型胺氧化酶(SSAO)活性与内源性甲醛的生理学与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大鼠和兔血浆中SSAO活性和静脉给予甲胺后甲胺及其代谢产物甲醛浓度。结果 小鼠、大鼠和兔血浆中SSAO活性分别为(4.1±1.0),(2.0±0.3)和(325.8±3.9)μmol·h-1·L-1。3种动物单次iv甲胺后,甲胺的分布和代谢迅速。小鼠单次iv 4.2 mg·kg-1甲胺后甲醛浓度在代谢初期缓慢上升,在20~40 min达峰后缓慢消除。而大鼠单次iv 4.2 mg·kg-1甲胺后血浆甲醛浓度无明显改变。兔单次iv 2.3,9.6和36.8 mg·kg-1甲胺后,甲胺AUC与剂量不成比例,Cl随剂量增加明显减少,呈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甲醛在兔体内消除较快,甲醛AUC与甲胺剂量的比值和全身清除率Cl无明显差异,但ke随给予甲胺剂量的增大而减少,t1/2显著延长。结论 甲胺在3种动物间代谢情况相似,其代谢产物甲醛则明显不同。甲胺给予剂量的不同可能导致甲胺代谢动力学的改变,进而可能影响甲醛的代谢。
  • 论著
    唐 甜;杨 静
    2006, 20(2): 112-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大黄素治疗皮肤创伤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皮肤切除伤创伤模型,同时滴加绿脓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黄素(100~200 μg·g-1)敷于创面,每天1次,连续7 d或14 d。观察创面面积、创面细菌数量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生化测定创面组织蛋白和羟脯氨酸(OHP)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TGF-β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分析Smad 2, 3, 4和7表达。结果 大黄素(100~200 μg·g-1)随药物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创面愈合百分率和降低感染创面表面细菌数;创面组织蛋白和羟脯氨酸的含量也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病理结果显示,大黄素200 μg·g-1明显促进创面炎性渗出物吸收、肉芽组织形成和表皮增生。随大黄素浓度的增加,与基质对照组相比,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均有显著差异;对Smad 4蛋白表达无影响,大黄素150和200 μg·g-1使Smad 7蛋白表达降低;大黄素200 μg·g-1使Smad 3和Smad 2表达增加,其他剂量则无影响。与rhEGF组相比,大黄素100和(或)150 μg·g-1组使Smad 2和Smad 3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大黄素促进实验性皮肤创面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与TGF-β1 和Smad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论著
    蔡华英;胡兴越;蒋 红
    2006, 20(2): 125-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丙烯酰胺是否能抑制肉毒毒素肌注后的神经芽生,以延长其治疗肌肉过强活动疾病的疗效。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肉正常对照组、丙烯酰胺组、肉毒毒素组和毒毒素+丙烯酰胺组。每只大鼠右肢腓肠肌分别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5 U或生理盐水1次(0.2 mL),肌注后d 3, 6, 9, 12, 15, 18及21分别ip 3%丙烯酰胺或生理盐水,每次0.1 mL。肌肉注射肉毒毒素后1, 2, 3, 4, 6, 8, 10及12周的8个时间点评定大鼠右后肢肌力,观察单纤维肌电图和形态学计数神经纤维。结果 肉毒毒素组右后肢肌力下降,单纤维肌电图纤维密度测定和病理形态神经纤维计数结果均显示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后神经芽生现象;单纤维肌电图动作电位平均连续差结果提示出现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异常,12周可基本恢复正常。加用丙烯酰胺可延缓芽生高峰的时间和抑制芽生程度,并延缓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恢复。结论 应用丙烯酰胺可抑制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后神经芽生,延迟肌力恢复。
  • 论著
    张洪霞;钟才高;徐顺清;李华文
    2006, 20(2): 144-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6价铬(Cr (Ⅵ))在不同暴露水平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有无差异。方法 L-02肝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 Cr(Ⅵ) 24 h。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化学比色法检测SOD,CAT活性与GSH含量;RT-PCR检测p53, caspase 3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含量。结果 Cr(Ⅵ)诱导L-02肝细胞凋亡率浓度依赖性增加(r=0.997),6~12 μmol·L-1 Cr(Ⅵ)处理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表现DNA特征性梯形条带;SOD与CAT活性和GSH含量均下降,Cr (Ⅵ)处理组GSH含量与CAT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9 μmol·L-1 Cr(Ⅵ)处理组细胞p53 mRNA,caspase 3 mRNA,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与SOD活性、CAT活性呈负相关(r分别为-0.952和- 0.885);p53 mRNA表达与caspase 3 mRNA表达正相关(r=0.890);p53蛋白表达与GSH含量呈负相关(r=-0.929)。结论氧化损伤即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平衡的破坏在Cr(Ⅵ)诱导肝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低浓度水平Cr(Ⅵ)诱导细胞凋亡具有p53和caspase 3依赖性,但在较高Cr(Ⅵ)处理水平,不排除非p53及caspase 3途径的存在。
  • 论著
    刁汇玲;周春仙;余艳柯;杨 军
    2006, 20(2): 131-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DNA损伤剂2-乙酰氨基芴(2-AAF)是否可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及γH2AX作为检测DNA损伤的一个新的特异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用2-AAF处理中国仓鼠CHL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γH2AX焦点的形成,并通过中性彗星实验验证DNA损伤的程度。结果 0.1,1,5和20 mg·L-1的2-AAF 都可使细胞核内γH2AX 焦点数量及有γH2AX焦点生成的细胞数量增加,但只有20 mg·L-1 2-AAF处理的细胞才出现明显的彗尾增长及有彗尾的细胞数量增加。另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家族抑制物渥曼青霉素可抑制2-AAF诱导的γH2AX焦点形成。结论 2-AAF可通过激活 PI3K家族成员使H2AX磷酸化,进而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γH2AX检测DNA损伤的敏感性优于彗星实验,因此,γH2AX有可能成为衡量DNA损伤程度的良好指标。
  • 论著
    高利宏;敖 林;胡 冉;刘晋祎;黄明辉;杨梦苏;曹 佳
    2006, 20(2): 138-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毒理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肝脏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构建的小鼠毒理基因芯片和环磷酰胺及异环磷酰胺致Balb/c小鼠肝毒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相点小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变化,结合层次聚类和生物信息数据库检索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初步功能分析。结果 两种药物作用后引发小鼠肝脏多种基因表达改变,分析发现类似的表达谱变化趋势如蛋白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上调,抗氧化相关基因失衡,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异常改变等均存在于两种药物组,提示两种药物存在多种共同的肝毒性效应机制。结论 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有共同的肝脏毒性分子机制。
  • 综述
  • 综述
    郭家彬;盛治国;彭双清
    2006, 20(2): 157-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柔比星(Dox)为临床常用的广谱、高效抗肿瘤药物,用于恶性淋巴瘤、实体瘤等多种癌症的治疗。然而,心脏毒性严重限制其临床应用。Dox诱发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其具体机制至今尚不清楚。Dox可明显上调心脏组织中ROS及TNF-α水平,引起心肌细胞内钙负载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活化钙信号、p38 MAPK、PI3K/Akt等多条信号途径。充分理解这些信号途径在Dox介导心脏毒性过程中的作用对于防治Dox心脏毒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近年来Dox致心脏毒性的可能信号途径作简要综述。
  • 论著
  • 论著
    安文华;钟玉绪;应翔宇;时辉宁;应 莺
    2006, 20(2): 152-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芥子气染毒后小鼠耳廓皮肤蛋白质组的改变,探索芥子气皮肤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5 μL(160 g·L-1)芥子气经小鼠耳廓内侧皮肤染毒,于染毒后6和24 h制备蛋白样品,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蛋白样品,ImageMaster 5.01软件处理双向电泳图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差异蛋白点的肽质量指纹谱。结果 正常对照组、染毒后6 和24 h组分别检测到1442,1451和1158 个蛋白质点,各组蛋白质的匹配百分比为64.5%~82.0%。共鉴定了15个差异蛋白,主要与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能量代谢等相关。染毒后的表达上升的蛋白有载脂蛋白A-I和前白蛋白;表达下降的蛋白有:过氧化物氧还酶6、超氧化物歧化酶、羰基还原酶3、肌动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Mu2和 Δ3,5,Δ2,4-二烯酰辅酶A异构酶;6 h时表达上升, 24 h时下降的蛋白有:丙糖磷酸异构酶、脂肪酸结合蛋白、微丝结合蛋白-1、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和蛋白突触结合蛋白样蛋白-3的剪接同工型4。6 h表达下降,24 h表达上升的蛋白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钙粒蛋白B仅出现于染毒后6 h组,对照组与染毒后24 h组没有出现。结论 芥子气染毒能诱导小鼠皮肤蛋白表达谱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