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方 勇;吴金民;卢 瑜;Jennifer M. DZIADYK;潘宏铭;范伟民
    2004, 18(1):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NF-κB在紫杉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小白菊内酯对紫杉醇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人乳癌BCap37细胞和人表皮KB细胞为研究对象,用5, 10和20 μmol•L-1小白菊内酯预处理细胞,以DNA凋亡梯状条带、DNA含量、MTT、细胞甩片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法检测它对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靶点。结果 通过检测DNA凋亡梯状条带、DNA含量和细胞生存率,20 μmol•L-1小白菊内酯能显著抑制紫杉醇所诱导的BCap37和KB细胞凋亡,但不影响紫杉醇诱导肿瘤细胞G2/M期阻滞。EMSA实验表明小白菊内酯能抑制紫杉醇诱导激活NF-κB。结论 小白菊内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来抑制紫杉醇所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而紫杉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过程可能与G2/M期阻滞无关。
  • 论著
    杜正清;孟紫强
    2004, 18(1):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铅对神经系统有损害作用,钠通道是神经元产生和传递电信号的重要枢纽,故研究铅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钠电流(INa)的影响。方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 醋酸铅可浓度依赖地抑制INa,1,10,50和100 μmol•L-1 醋酸铅对INa的抑制率分别为(8.2±0.8)%,(20.9±2.6)%,(51.8±4.8)%和(66.4±5.7)%。此外,它还与电压呈依赖关系,50 μmol•L-1 醋酸铅可使INa的激活曲线显著右移,但不改变斜率因子,还可使INa的失活曲线显著左移。结论 铅可抑制INa的激活过程,可促进INa的失活过程。铅改变了细胞膜的电压感应,这可能是铅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机制之一。
  • 论著
    罗焕敏;肖 飞
    2004, 18(1):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AlCl3)联合使用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60 mg•kg-1•d-1)和灌胃AlCl3(5 mg•kg-1•d-1)每天1次,连续90 d。给药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生化指标测定、RT-PCR及常规HE染色和Aβ1-4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D-半乳糖和AlCl3对小鼠学习记忆、胆碱能系统及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β位点APP内切酶(BACE)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海马、皮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D-半乳糖和AlCl3共同作用导致小鼠学习记忆力减退;脑内ACh含量下降,AChE活性升高;APP, PS1和BACE基因表达增强;海马和皮质老年斑形成。结论 D-半乳糖和AlCl3联合使用可使小鼠产生类阿尔茨海默病变,该方法可用于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

  • 论著
    王玮琴;周慧君;陈欢欢;吴国东
    2004, 18(1):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研究青蒿琥酯成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可能性,观察其对新生血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大鼠主动脉环无血清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迁移等实验,检测青蒿琥酯对新生血管增殖与迁移的抑制作用。结果 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表明,青蒿琥酯有较强的血管增殖抑制作用,对微血管作用强于大血管;大鼠主动脉环无血清培养实验表明,青蒿琥酯能明显推迟血管新生,减少新生血管数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迁移实验表明青蒿琥酯对内皮细胞具有增殖和迁移抑制作用。在这些体内外实验中,青蒿琥酯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青蒿琥酯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有关。
  • 论著
    张维文;张贵平;罗健东;钟蓓华;区慧坚
    2004, 18(1): 37-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眼镜王蛇毒中酸性磷脂酶A2组分Ⅰ(命名为APLA2-Ⅰ)抑制动脉血栓形成的能力,观察将其开发成抗血栓药物的可能性。方法 模型组大鼠舌下iv PBS,3组APLA2-Ⅰ预治疗组大鼠分别舌下iv APLA2-Ⅰ 1.0,0.5和0.1 mg&#8226;kg-1。各组给药30 min后,用40% FeCl3诱导大鼠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监测远端腹主动脉压,记录最低腹主动脉压和血栓形成时间,测量血栓面积及血栓重量。采用大鼠体外血浆凝块回缩实验观察APLA2-Ⅰ对血浆凝块回缩的影响。用小鼠尾动脉出血实验观察APLA2-Ⅰ对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预iv APLA2-Ⅰ 1.0,0.5及0.1 mg&#8226;kg-1可抑制FeCl3诱导的大鼠血栓形成后的腹主动脉压下降,使最低腹主动脉压从(4.0±0.5)kPa(模型组)分别增高至(7.7±1.0), (6.8±0.8)和(5.4±0.7)kPa;使血栓形成时间从(31±4)min(模型组)分别延长至(60±7), (53±5)和(49±6) min; 使血栓面积从(1062±139)μm2(模型组)分别减少至(724±74), (785±96)和(910±126)μm2;使0.5 cm长血管内血栓重量从(5.2±0.6)mg(模型组)分别减少至(3.5±0.5), (3.8±0.5)和(4.6±0.6)mg(P<0.05, n=10)。体外实验显示APLA2-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血浆凝块回缩。小鼠ip APLA2-Ⅰ 1.0,0.5和0.1 mg&#8226;kg-1 1 h后,尾动脉出血时间从(1.4±0.4)min(对照组ip PBS)分别延长至>10, >10和(7.5±1.8)min (P<0.01, n=10)。结论 APLA2-Ⅰ能抑制FeCl3诱导的大鼠动脉血栓的形成。
  • 论著
    李俊杰
    2004, 18(1):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乙醇脱氢酶3(ADH3)基因型对乙醇体内氧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扩增反应测定ADH3基因型, 将22名健康受试者分为ADH31-1, ADH31-2和ADH32-2 3组。受试者一次po 0.3 g&#8226;kg-1乙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4 h内唾液和全血中的乙醛浓度经时过程。结果 ADH31-1组的乙醛唾液cmax为(12.5±2.3)μmol&#8226;L-1,AUC为(1.4±0.4)mmol&#8226;min&#8226;L-1;ADH31-2组唾液cmax为(9.4±1.7)μmol&#8226;L-1,AUC为(1.1±0.3)mmol&#8226;min&#8226;L-1;ADH32-2组唾液cmax为(8.7±2.2)μmol&#8226;L-1,AUC为(0.93±0.19)mmol&#8226;min&#8226;L-1。ADH31-1组的唾液中乙醛浓度显著高于ADH31-2和ADH32-2组,但全血中的组间差异不如唾液中明显。结论 基因型为ADH31-1的个体在摄入乙醇后唾液中乙醛量显著增加,提示ADH31-1个体酗酒时由乙醛引发病理损害的风险性较大。
  • 论著
    刘晋红;张祥宏;左连富;严 霞;王俊灵;黄向华;邢凌霄;李月红;王凤荣
    2004, 18(1):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单次ig杂色曲霉素(ST)对小鼠大脑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方法,研究ST对BALB/c小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 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ig小剂量ST(3 μg&#8226;kg-1)后12 h或大剂量ST(3 mg&#8226;kg-1)后6 h即可见小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CA2区神经元出现胞核固缩深染、胞浆嗜酸性变、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且随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病变神经元逐渐增多;光镜下对海马CA2区病变神经元进行计数分析, 结果表明ST处理组发生病理变化的神经元比例均高于相应对照组,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高;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结果表明, ig ST 3,30,300和3000 μg&#8226;kg-1 12 h后,小鼠脑细胞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ig 3 mg&#8226;kg-1的ST后6~48 h,随ST作用时间的延长,脑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高。结论 经口给予ST可导致小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CA2区神经元发生退行性病变,诱导并促进小鼠大脑细胞凋亡。
  • 论著
    杨 菁;孙黎光;蔡 葵;宗志宏;邢 伟;刘素媛;刘 宁
    2004, 18(1): 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慢性铅中毒对大鼠海马活化的细胞外信号 调节激酶2(ERK2)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的关系。方法 大鼠怀孕后分别饮用蒸馏水或0.2%醋酸铅溶液,断乳后鼠仔则直接饮用,于30 d后测定LTP,并取海马作为慢性铅中毒标本测定ERK2含量。正常30 d大鼠海马片稳定培养2 h后 ,分别用含或不含20 μmol&#8226;L-1醋酸铅的人工脑脊液孵育,不同时间点收集,作为急性铅中毒标本测定ERK2含量。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标本活化的ERK2含量。结果 高频刺激后对照组和慢性铅中毒组峰电位分别为刺激前的185%和88%;慢性铅中毒组活 化的ERK2则比对照组降低了46%。海马片培养中,对照组活化的ERK2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铅中毒组在30和60 min时分别下降了68%和33%,120 min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活化的ERK2含量降低可能是铅中毒致使CA1区LTP不能形成的原因之一。
  • 论著
    夏小俊;金中初;郭 峻;薛丽君;陈维亚;李红娟
    2004, 18(1): 47-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阐明低氧下生物还原剂类药物(两种苯醌)对人肝癌细胞的毒性和DNA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人肝癌细胞SMMC-7721在低氧和常氧下培养不同时间,用稍加改良的微孔板直接法检测还原型辅酶Ⅰ/Ⅱ依赖醌氧化还原酶1(NQO1)比活性; 并用不同浓度的地吖醌(AZQ)和2,5-双(氮杂苯)-1,4-苯醌(DZQ)在低氧和常氧下分别处理1和6 h, 用MTT法测药物细胞毒性;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ASCGE)及改良法(MSCGE)测DNA链断裂和链交联。结果 低氧处理6 h肝癌细胞的NQO1比活性降低,更长时间处理后升高 (P<0.01)。低氧下AZQ与DZQ(1, 6 h)的细胞毒性升高。在ASCGE实验中,常氧下AZQ处理导致DNA链断裂;低氧下AZQ处理后则检测不到DNA链断裂。而无论低氧和常氧下DZQ均未导致明显DNA链断裂。在MSCGE实验中,低氧下AZQ使H2O2所致DNA链断裂减轻至明显低于空白/常氧组(P<0.01);而低氧和常氧下DZQ均能减轻H2O2所致DNA链断裂。结论 低氧短时(6 h后)可诱导NQO1比活性升高。短时低氧下(6 h内)AZQ和DZQ对人肝癌细胞的毒性上升。DZQ致DNA损伤主要形成DNA链交联,低氧加重此效应;AZQ主要造成DNA链断裂(常氧)和链交联(低氧)。
  • 综述
  • 综述
    骆 静;魏 群
    2004, 18(1):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钙调神经磷酸酶的结构特征和生化特性,综 述了近几年来它在突触可塑性和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说明了其在记忆形成中所 起的重要作用及其活力降低时出现的脑部疾病。基于这些理论基础,提出钙调神经磷酸酶可以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 综述
    苏瑞斌;李 锦
    2004, 18(1): 7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咪唑啉I2受体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咪唑啉受体,根据其与阿米洛利的亲和力可 进一步将其分为I2A和I2B两个亚型,主要分布于肾、脑和肝细胞的线粒体外膜上 ,其内源性配体是胍丁胺。许多证据提示咪唑啉I2受体与单胺氧化酶-B具有 高度同源性,但其与配体的结合位点不同于该酶的催化位点。激活咪唑啉I2受体可能产生 神经元保护、抗血管平滑肌增生及调节阿片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咪唑啉I2受体与抑郁症 、帕金森病、亨廷顿病、阿片成瘾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 论著
  • 论著
    余少平;熊永炎;王 琼;贺艳丽;伍仕敏;高 月;高沛永;刘永学
    2004, 18(1):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获得表达人毒蕈碱样乙酰胆碱Ⅰ型受体(hm1R)的工程细胞株(CHO-hm1R)并鉴定表达受体是否具有相应的功能活性。方法 以健康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hm1R之cDNA,并构建pcDNA3.1(+)-hm1R表达载体,转染CHO-K1细胞获得CHO-hm1R工程细胞株,将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细胞,以Fura-2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同时,观察阿托品预处理对乙酰胆碱作用的影响。结果 成功得到CHO-hm1R工程细胞株;乙酰胆碱10,100 μmol&#8226;L-1均可增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此反应可被阿托品500 μmol&#8226;L-1完全阻断。结论 CHO-hm1R工程细胞株可以用于hm1R配基的检测,为建立相关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体系提供借鉴。
  • 论著
    桑韩飞;梅其炳;张英民;徐礼鲜;程 虹;熊利泽
    2004, 18(1):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腺苷A1受体是否参与兔脊髓缺血预适应(IPC)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肾下段夹闭法建立兔脊髓缺血模型。动物分为7组,即缺血损伤组:使脊髓缺血20 min;IPC组:脊髓预缺血6 min,再灌注30 min后再次使脊髓缺血20 min;8-环戊基-1,3-二丙黄嘌呤(DPCPX,腺苷A1受体阻断剂)+IPC组及DMSO溶剂+IPC组:在IPC前分别ip DPCPX及DMSO, 其余步骤同IPC组;DPCPX+缺血损伤组:在脊髓20 min缺血前ip DPCPX,其余步骤同缺血损伤组;预缺血组:使脊髓缺血6 min; DPCPX+预缺血组:在脊髓6 min缺血前ip DPCPX,其余步骤同预缺血组。所有组再灌注48 h后,进行后肢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取脊髓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缺血损伤组相比,IPC明显改善脊髓缺血后兔后肢神经功能和减轻脊髓病理学损伤;DPCPX完全取消IPC对脊髓缺血的保护作用,而DMSO不能取消IPC的保护作用;单给DPCPX并不能进一步加重缺血损伤。缺血6 min及DPCPX+缺血6 min均不能引起脊髓缺血损伤。结论 腺苷A1受体参与兔脊髓IPC的保护作用。
  • 论著
    陈晓光;张晓宇;金淑莉;邸 琳;刘新宇
    2004, 18(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粘萎陵菜含有的一种化合物, d-儿茶素-3-O-β-D-葡萄糖苷(CGS)的保肝作用机制。方法 测定CGS在体外对NADPH-维生素C和Fe2+-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丙二醛形成)的影响, 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还原型细胞色素C形成)的影响; 在体内对CCl4和乙醇诱发的小鼠肝丙二醛形成的影响。结果 体外CGS 100 μmol·L-1能明显抑制NADPH-维生素C和Fe2+- 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丙二醛形成及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在体内能抑制CCl4和乙醇诱发的小鼠肝脂质丙二醛形成。结论 CGS具有抗氧化作用。
  • 论著
    朱小南;汪雪兰;何 进;余剑平;王 琴;陈汝筑
    2004, 18(1): 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尼古丁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与烟碱受体的关系。方法 用6-OHDA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用MTT、二乙酸荧光素活细胞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用尼古丁及N型和M型受体拮抗剂预处理,观察尼古丁的拮抗作用及其与受体的关系。结果 尼古丁可明显拮抗6-OHDA(50 μmol&#8226;L-1)诱导PC12细胞凋亡,呈钟型浓度效应关系,10 μmol&#8226;L-1尼古丁的拮抗作用最强。用10 μmol&#8226;L-1尼古丁预处理PC12细胞2 h可明显降低6-OHDA诱导的细胞凋亡。用10 μmol&#8226;L-1六甲溴胺阻断烟碱受体,可取消尼古丁对6-OHDA诱导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但用阿托品阻断M型胆碱受体,对尼古丁的拮抗作用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尼古丁对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这种作用由烟碱受体所介导。
  • 论著
    郭政东;王海波;李 智;刘洪瑞;郭政礼;赵立斌
    2004, 18(1): 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5亚型与G-蛋白亚单位G11(m5AchR-G11)融合蛋白, 探索m5AchR与G11之间的耦联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两步PCR法建立m5AChR与G11融合cDNAs,并在Sf9细胞内表达。[3H]QNB和[35S]GTPγS结合实验检测m5AChR与G11融合蛋白的功能。结果 m5AchR-G11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为(60.4±2.0)nmol&#8226;g-1膜蛋白。不同配体存在使融合蛋白中G11与GDP的亲和力发生变化。乙酰胆碱(ACh)、卡巴胆碱、毛果芸香碱、异丙铵、异丙嗪及阿托品存在时,GDP的IC50值分别为135,63,182,4.1, 8.9和5.9 μmol&#8226;L-1,无配体存在时,GDP的IC50值为23.4 μmol&#8226;L-1结论 杆状病毒Sf9细胞系统表达的m5AchR-G11融合蛋白具备m受体配体结合特性和组分间耦联的功能。m5AchR-G11融合蛋白对GDP亲和力取决于m受体配体的性质,分析GDP的亲和力的变化有利于筛选和鉴别m5受体亚型特异性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