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20, 34(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前沿论坛
  • 前沿论坛
    李玉倩, 李学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姜黄素是中药姜黄根茎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疏水性多酚,具有广泛的生物和药理活性,可用于治疗肿瘤、糖尿病、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肝病等,其中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如靶向调节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和相关靶点,姜黄素的药物代谢和代谢产物、结构修饰及衍生物、新型药物递送系统,以及姜黄素的临床研究现状,包括姜黄素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希望通过综述姜黄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以揭示其临床应用前景,也为其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论著
  • 论著
    李 昌,王爱玲, 肖跃红, 张占海, 张 琮, 曾宪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汉防己乙素(Fan)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I/R)组、I/R+Fan 1,3和10 mg·kg-1组,I/R+盐酸维拉帕米(VH)20 mg·kg-1组,每组9只。模型大鼠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30 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90 min。给药大鼠分别在造模前20 min ip给予Fan 1,3,10 mg·kg-1及VH 20 mg·kg-1。记录平均动脉血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 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 和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原癌基因(c-Myc)、活化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水平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LVSP和MAP、GSH含量、SOD活性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Mb,CK-MB和MDA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活化胱天蛋白酶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及P38 MAPK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R+Fan 3和10 mg·kg-1组LVSP和MAP、GSH含量、SOD活性及Bcl-2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Mb,CK-MB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胱天蛋白酶3和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38 MAPK和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Fan能够抑制P38 MAPK和ERK1/2的磷酸化,缓解心肌I/R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
  • 论著
    张文婷, 彭仁军, 善亚君, 左宗超, 从玉文, 王丽梅, 唐 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δ-生育三烯酚 (δ-T3H) 诱导小鼠体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生成的作用,评价δ-T3H促健康小鼠造血活性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分别单次sc给予δ-T3H 12.5,25,50,100和200 mg·kg-1,于药后24 h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G-CSF水平,分析δ-T3H诱导小鼠体内生成G-CSF的剂量效应。小鼠单次sc给予δ-T3H 100 mg·kg-1,于给药后3, 6, 12, 24, 36, 48, 72和96 h采血,ELISA检测血清中G-CSF水平和细胞趋化因子1(CXCL1)、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雄性小鼠单次sc给予δ-T3H 100 mg·kg-1,于给药后24 h取材分析组织匀浆中G-CSF水平。雄性小鼠连续sc给予δ-T3H 100 mg·kg-1 5 d,于给药后利用ELISA检测血清中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β(SDF-1β)的含量,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常规参数。δ-T3H 按照100 mg·kg-1分为单次sc给药组和连续2 d sc给药组,于给药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结果  δ-T3H单次给药升高G-CSF的作用呈给药剂量效应,最低有效剂量≤12.5 mg·kg-1,100 mg·kg-1给药后升高G-CSF的作用达到饱和;δ-T3H单次给药后48 h内以及连续给药期间小鼠血清G-CSF浓度均可维持在较高水平(36±12)μg·L-1;细胞因子检测发现,δ-T3H对CXCL1生成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不影响血清中其他炎症细胞因子(GM-CSF,IL-6,IL-10,IL-12和TNF-α)的生成;δ-T3H显著升高小鼠淋巴-造血组织如胸腺、脾、淋巴结和骨髓组织液中G-CSF水平(P<0.05),对其他组织器官匀浆中G-CSF含量无显著影响;δ-T3H诱导小鼠血清中TPO和EPO略有升高;血常规检测发现,δ-T3H连续给药可显著增加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升高),血小板小幅升高,而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则有一过性降低(P<0.05,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δ-T3H连续2 d sc给药组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δ-T3H促进小鼠体内G-CSF生成具有专一性以及组织特异性,同时δ-T3H通过刺激体内G-CSF的生成升高小鼠外周血粒细胞数,并促进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促造血活性。
  • 论著
    晏继喜, 查淑娟, 谈 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高糖诱导下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葡萄糖30 mmol·L-1刺激培养12 h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高糖组、高糖+MSC组(高糖系膜细胞与MSC按1∶10共培养)、高糖+MSC+PTX 0.1,0.3和 1.0 mmol·L-1组,孵育48 h。酶联免疫法检测系膜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系膜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系膜细胞中Bcl-2,Bax,胱天蛋白酶 3、胱天蛋白酶8和胱天蛋白酶 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系膜细胞的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和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高糖组相比,高糖+MSC组、高糖+MSC+PTX 0.1,0.3和1.0 mmol·L-1组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和ROS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细胞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Bax、胱天蛋白酶3、胱天蛋白酶8和胱天蛋白酶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高糖组相比,高糖+MSC组、高糖+MSC+PTX 0.1,0.3和 1.0 mmol·L-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Bax、胱天蛋白酶3、胱天蛋白酶8和胱天蛋白酶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PTX联合MSC可通过减少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以及抑制其氧化应激来改善糖尿病肾病。
  • 论著
    江 浩, 赵 凡, 喻家键, 王红珠, 孙晓伟, 高 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期纳米银颗粒(Ag-NP)暴露对子代雌性成年小鼠乳腺干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并研究其增加乳腺癌风险的潜在机制。方法  孕小鼠于孕第12天分别ig给予超纯水(正常对照组)或Ag-NP 5 mg·kg-1,7 d后停止暴露。取各组3月龄子代雌性小鼠,测量子宫长度和直径和体质量;洋红-硫酸铝钾染色观察乳腺导管形态,测量淋巴结面积;HE染色观察乳腺导管增生并定量增生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干细胞亚群比例;集落形成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管腔干细胞亚群集落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代小鼠乳腺导管环氧化酶2(Cox-2)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蛋白5(Stat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孕期暴露Ag-NP后子代小鼠的子宫长度和直径无显著影响,但体质量显著升高〔(25.7±2.5)g vs (18.3±2.7)g,P<0.01〕。洋红-硫酸铝钾染色发现,孕期暴露Ag-NP后子代成年雌性小鼠乳腺导管变细,结构发生紊乱。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g-NP暴露组乳腺导管增生比例增加,为(54.6±2.8)%(P<0.05)。流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管腔干细胞数目减少,为(1.1±0.2)%(P<0.01)。集落形成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g-NP暴露组总集落数无显著差异,双阳性(K8+K14+)管腔干细胞亚群集落比例增加,为(78.2±2.2)%(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g-NP暴露组Cox-2和Stat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孕期Ag-NP暴露导致乳腺干细胞分化的改变,引起干细胞数量的变化,从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而该影响可能与Cox-2/Stat5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论著
    孟 涛, 宋佳阳, 杨 墨, 尉杰忠, 段化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反复吸入炭黑气溶胶对小鼠肺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抗氧化因子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及其调控的抗氧化酶水平的影响,分析持续暴露后肺组织氧化应激和氧化防御的关系。方法  C57BL/6小鼠置于动式全身吸入柜中,每天6 h吸入炭黑气溶胶15.06和29.61 mg·m-3连续14 d。末次染毒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ELISA法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化学荧光法检测肺组织单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Nrf2及抗氧化酶亚铁血红素加氧酶1(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炭黑气溶胶15.06和29.61 mg·m-3组小鼠肺组织细胞出现炭黑颗粒沉积、毛细血管充血、炎细胞浸润、肺泡和支气管上皮损伤及肺间隔增宽等改变,且肺损伤评分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2.96和4.02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炭黑气溶胶15.06和29.61 mg·m-3组肺组织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内ROS和肺组织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抗氧化酶HO-1,NQO-1和GCLC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Nrf2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Nrf2 蛋白总体水平未见显著变化,但胞质Nrf2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而胞核Nrf2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HO-1,NQO-1和GCLC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相关分析显示,HO-1,NQO-1和GCLC mRNA水平与细胞内ROS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0.699和0.720(P<0.01)。结论  持续吸入炭黑气溶胶可造成小鼠肺组织细胞内炭黑颗粒的沉积,诱导肺组织的氧化应激,并促使Nrf2从胞质转位到胞核,上调抗氧化酶HO-1,NQO-1和GCLC的表达。
  • 综述
  • 综述
    田晓明, 潘 倩, 尹毅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香草素受体4型瞬时感受器电位(TRPV4)通道是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对钙离子具有选择通透性的阳离子通道。该通道激活后可引起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进而参与调节机体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近年来大量文献表明,TRPV4通道可能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包括急性肺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纤维化和哮喘等,TRPV4抑制剂的应用可不同程度地缓解上述疾病进展。本文对TRPV4通道及其抑制剂与有关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综述
    耿仕涛, 张尊月, 陈 欣, 李连富, 王昆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片类药物的持续摄入会严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吗啡和海洛因等滥用可破坏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增加感染各种病原菌的几率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同时诱发各种恶性并发症。然而,其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免疫功能改变作简要综述,以阐述阿片类药物滥用对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通过干扰肠道微生态而对免疫系统造成的间接影响,为深入研究阿片类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综述
    王洛萱, 李劲草, 张有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失眠症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及日间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失眠症的病理生理研究和镇静催眠药物的非临床评价需以适当的动物模型为基础。本文以模型动物睡眠结构为重点,从心理应激、特殊睡眠环境和药物模型3个方面归纳常用失眠模型。现有失眠动物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镇静催眠药物研究中应当灵活选择多种造模方法,以用更接近失眠临床表现的动物模型评价药物作用。
  • 综述
    张翰超, 郭彩霞, 李艳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活性氧生成和氧化应激是纳米材料引发细胞毒性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内质网作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钙储存的重要场所,对细胞应激十分敏感并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损伤。氧化应激、钙稳态失衡等可诱导内质网应激(ERS),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从而促进细胞内稳态的恢复。但持续或严重的ERS可触发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导致细胞死亡。已有研究表明,ERS是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早期、敏感指标。这一发现为纳米材料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角度。此外,纳米材料诱导ERS的水平与颗粒理化性质、作用模式、细胞类型等有关。本文对ERS在纳米材料毒性效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简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