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20, 34(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前沿论坛
  • 前沿论坛
    王 梅, 孙朋悦, 梁 文, 戴苑苑, 蔡 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为人类贡献的宝贵财富之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的关键是能够提供基于生物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系统作为科学证据的能力。目前现代科学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中草药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生产,确保药品的质量、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打入国际市场。中草药以药品的身份进入欧盟有多种途径,但是无论哪一种选择,药物的质量都是最重要的。迄今为止,中草药成分的复杂性和其生物活性协同作用的复杂性,对药物质量控制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复方中草药的质量控制难度更大。系统生物学方法是一种多维化学和药理学方法,能够将复杂的中草药成分与生物活性联系起来。因此,系统生物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是中草药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可以为中医的诊断和中草药的传统使用提供科学证据,从而大力提高中草药产品在全球的接受度。本文讨论了中草药特别是复方中草药进入欧洲的关键点,强调了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以及为保障质量标准的落实,执行不同类型的良好的质量管理(GXP)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欧洲对植物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理解,以及采取的相应管理方法。此外,本文也为说明中草药在欧盟市场上的商业潜力,介绍了一些欧盟成员国常见疾病的OTC市场的情况,他们是注册中草药进入欧盟的主流市场,我们需要对这样的市场规模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 论著
  • 论著
    张一佳, 傅风华, 曹燕卿, 邵 帅, 谭 博, 苏瑞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丙泊酚诱导大鼠丘脑镇静作用的新型调节机制。方法  ① 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丙泊酚(100 mg·kg-1,ip)诱导镇静模型SD大鼠丘脑差异磷酸化蛋白质进行标记和定量分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差异磷酸化蛋白质的生物进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Western 印迹法检测大鼠丘脑酪氨酸羟化酶(TH)第19位丝氨酸磷酸化表达水平。② 利用TH抑制剂甲基酪氨酸(20 mg·kg-1,提前30 min ip给药),考察其对丙泊酚诱导C57BL/6J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诱导时间、持续时间和翻正反射消失率的影响。结果  质谱结果显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丙泊酚组SD大鼠丘脑中共92个磷酸化蛋白质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其中TH第19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Western 印迹法结果一致(P<0.05)。丙泊酚(70~120 mg·kg-1)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小鼠的翻正反射消失率,TH抑制剂甲基酪氨酸预处理可使丙泊酚诱导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率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由92.32 mg·kg-1(95% CI:90.60~94.08,R2=0.9969)降至85.38 mg·kg-1(95% CI:81.30~89.67,R2=0.9768),量效曲线左移。与单用丙泊酚组比较,甲基酪氨酸预处理组可显著延长丙泊酚(90,100和120 mg·kg-1)诱导的C57BL/6J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P<0.05)。结论  本研究筛选出大鼠丘脑中多种磷酸化蛋白质参与调控丙泊酚诱导的镇静效应,抑制TH的活性可显著增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
  • 论著
    魏肇余, 薛 瑞, 李光香, 张雯雯, 王洛萱, 李云峰, 张有志, 王恒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大、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上评价氯胺酮单次预防给药对大、小鼠场景恐惧表达的影响,并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调节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和大鼠时间依赖性敏化(TDS)2种PTSD动物模型,在条件性恐惧训练前不同时间点进行不同剂量的单次给药,采用僵住行为测试评价氯胺酮在2个模型上对场景恐惧的影响。在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中,训练前0.5 h单次预防性给予氯胺酮10 mg∙kg-1,分别于造模训练后24 h 和第14天取脑,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BDNF的表达。结果  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在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上,氯胺酮10 mg∙kg-1分别在训练前第7天、24 h和0.5 h单次预防给药,训练后24 h场景恐惧测试中各组小鼠僵住时间百分率无明显差异;而训练前0.5 h单次预防性ip氯胺酮10 mg∙kg-1,在训练后第14天显著降低小鼠僵住时间百分率(P<0.05);在大鼠TDS模型上,条件性恐惧训练前0.5 h单次ip氯胺酮10 mg∙kg-1可显著降低TDS大鼠僵住次数百分率(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训练后24 h和第14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大脑皮质BDN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训练前0.5 h给予氯胺酮10 mg∙kg-1组,在训练后24 h和第14天小鼠皮质BDNF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氯胺酮单次预防性给药可减少小鼠场景恐惧的表达,该作用与给药剂量有关,且具有延迟起效的特点,但延迟起效作用与恐惧记忆形成后大脑皮质BDNF表达改变在时间上不具有一致性;氯胺酮单次给药可降低TDS增敏的大鼠场景恐惧的表达,此作用与给药时间点密切相关。
  • 论著
    张作艳, 吴林文, 马家思, 郑珊珊, 何 镭, 张 翀, 曾玲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己糖激酶结构域蛋白1(HKDC1)成为胃癌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  用脂质体法向胃癌细胞NCI-N87,BGC-823和HGC-27转染沉默HKDC1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siRNA-1和siRNA-2),同时设阴性对照siRNA(siRNA-NC)组,分别获得NCI-N87-siRNA-NC,NCI-N87-siRNA-1和NCI-N87-siRNA-2细胞,BGC-823-siRNA-NC,BGC-823-siRNA-1和BGC-823-siRNA-2细胞,HGC-27-siRNA-NC,HGC-27-siRNA-1和HGC-27-siRNA-2细胞,用Western 印迹法检测siRNA对HKDC1表达的抑制效果,并计算抑制率。将上述细胞接种入96孔板,孵育72 h后,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计算细胞存活率。将上述细胞分别接种入无基质胶和铺有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24 h后计数小室下室细胞数,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收集上述细胞提取蛋白质,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Snail的表达。结果  分别转染siRNA-1和siRNA-2,对NCI-N87-siRNA-1和NCI-N87-siRNA-2细胞HKDC1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0.5±0.1)%和(48.6±0.1)%,对BGC-823-siRNA-1和BGC-823-siRNA-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6.5±0.1)%和(58.9±0.1)%,对HGC-27-siRNA-1和HGC-27-siRNA-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3.5±0.1)%和(85.9±0.1)%。与对应的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NCI-N87-siRNA-1和NCI-N87-siRNA-2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68.2±2.5)%和(70.4±2.1)%(P<0.01),BGC-823-siRNA-1和BGC-823-siRNA-2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77.0±0.1)%和(73.7±0.1)%(P<0.05),HGC-27-siRNA-1和HGC-27-siRNA-2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63.2±0.6)%和(70.4±0.1)%(P<0.01,P<0.05)。NCI-N87-siRNA-NC, NCI-N87-siRNA-1和NCI-N87-siRNA-2细胞的迁移数分别为488±43, 319±27和262±37(P<0.01),侵袭数分别为143±8, 68±2和30±2(P<0.01);BGC-823-siRNA-NC, BGC-823-siRNA-1和BGC-823-siRNA-2细胞的迁移数分别为1131±69, 830±159和579±57(P<0.01),侵袭数分别为1127±113,781±97和565±96(P<0.01);HGC-27-siRNA-NC,HGC-27-siRNA-1和HGC-27-siRNA-2细胞的迁移数分别为453±36,190±25和57±16(P<0.01),侵袭数分别为645±53, 462±62和264±47(P<0.01)。与对应阴性对照组相比,3种细胞HKDC1 siRNA-1和HKDC1 siRNA-2组细胞内E-钙黏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N-钙黏蛋白和Snail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沉默HKDC1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并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薛 瑞, 魏肇余, 张森品, 陈红霞, 李云峰, 张有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敏感品系上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方法  采用给予30 s声音刺激(85 dB,5000 Hz),后2 s伴随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0.6 mA,持续2 s),声音-电击共配对5次,每次间隔2 min的方法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在ICR、DBA/2(简称DBA)和C57BL/6J(简称C57) 3种品系小鼠上评价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获得和表达的行为特点,以确定敏感品系鼠;分别于条件性恐惧训练第2,7,14,21和28天对C57小鼠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进行检测,以评价该品系小鼠条件性恐惧的自然消退特点;采用30 s声音+30 s间隔+10次消退训练的模式进行声音线索恐惧消退训练,并于24 h后进行消退保持测试,以评价该品系小鼠消退训练和保持的特点。结果  声音-电击配对5次可成功诱导C57小鼠形成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DBA小鼠可诱导形成声音线索恐惧但无法形成场景恐惧,ICR小鼠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均未诱导成功,确定C57小鼠为敏感品系鼠。C57小鼠呈现时间依赖的恐惧反应自然消退,其中场景恐惧在训练后第7天僵住百分率消退至(25±12)%,声音线索恐惧训练后第28天僵住百分率维持在(48±22)%;C57小鼠经10轮30 s声音消退训练,僵住时间百分率由(55±30)%消退至(32±27)%,但24 h后消退保持测试时僵住时间百分率又回升至(47±35)%。结论  以敏感品系C57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恐惧获得、表达、自然消退、消退训练和消退保持各阶段恐惧行为检测的实验方法,成功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
  • 实验方法
    程 涛, 张青杰, 郑天歌, 李云峰, 梁建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和比较梁氏情境应激箱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诱导作用,对其表观效度进行评价。方法  将小鼠放入4种不同应激环境中15 min,随后采用饮糖偏爱实验、社交行为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以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4种情境应激环境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① 与饲养鼠笼、正方形箱和三角形箱3种情境应激环境相比较,梁氏情境应激箱处理显著性降低ICR小鼠的饮糖偏爱率。此外,间隔3 d重复3次给予梁氏情境应激刺激仍能明显抑制小鼠的饮糖行为; ② ICR和KM小鼠属于远交系动物,而C57BL/6J小鼠为近交系动物。梁氏情境应激箱处理对3种小鼠的社交行为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③ 梁氏情境应激箱处理对小鼠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进食潜伏期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梁氏情境应激箱处理可产生特定的情境应激反应,引起小鼠典型的抑郁样行为表现。作为一种新的抑郁动物模型及其实验方法,具有良好的表观效度。
  • 综述
  • 综述
    李 燊, 吴海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建立不同因素诱发的ASD动物模型,并探讨其行为学、神经环路与分子信号机制,对于揭示ASD的发生机制,开发新型临床干预与治疗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围绕目前国际上常用的ASD实验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以期为深入开展ASD发生机制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方案研发提供线索和依据。
  • 综述
    罗 杰, 纪雅菲, 方 洋, 曾九僧, 刘 蓉, 曾 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是一种影响广泛的精神类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病与线粒体功能紊乱存在密切联系。线粒体氧化应激、能量障碍、线粒体DNA异常和线粒体缺陷介导的线粒体功能紊乱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经典抗抑郁药物、新型抗抑郁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方式能通过干预上述线粒体功能紊乱,发挥改善抑郁症状的作用。因此,本文就线粒体功能紊乱与抑郁症的联系,以及药物对线粒体功能的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及新的治疗药物和手段的研究提供借鉴。
  • 综述
    李 双, 叶 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呼吸困难和肺功能进行性恶化为特征的慢性肺纤维化性疾病,预后不良。IPF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与老化、遗传、环境暴露、氧化应激和微生物-宿主防御反应有关。基因突变、转录和翻译异常、表观基因调控改变及代谢紊乱均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采用高通量技术的组学研究从多维度揭示了IPF的发病机制,为寻找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了新视角。本文综述了应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阐明IPF发病机制、寻找生物标志物、提供治疗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