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孙林光;黄奕俊;苏兴文;孔天翰;邱鹏新;颜光美
    2006, 20(5): 361-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普卡霉素对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低钾性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低钾性凋亡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Hoechst 33258 核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醋酸荧光素染色等方法,根据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等特征,分析普卡霉素对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低钾性凋亡的影响。结果 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与普卡霉素预孵育1 h及持续作用下,普卡霉素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低钾诱导24 h所致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其有效浓度在50~200 nmol·L-1之间,普卡霉素浓度为200 nmol·L-1时达到的最大凋亡抑制率约为80%。结论 普卡霉素对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低钾性凋亡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论著
    李子刚;汤慧芳;陈季强
    2006, 20(5): 372-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苯二氮卓类药物(BDZ)地西泮和咪达唑仑对孕和未孕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是否不同。方法 分离、制备孕和未孕SD大鼠子宫平滑肌条,采用累积给药法在浴槽内加入地西泮和咪达唑仑0.01~300 μmol·L-1,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给药前后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结果 地西泮和咪达唑仑对孕和未孕大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且咪达唑仑的抑制作用明显较地西泮强。对于未孕大鼠,地西泮和咪达唑仑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IC50分别为280.6和1.1 μmol·L-1。对于孕大鼠,地西泮与咪达唑仑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IC50分别为52.2 和28.2 μmol·L-1。地西泮对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的影响较小,而咪达唑仑在高浓度时能完全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结论 咪达唑仑对未孕及孕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的抑制作用强于地西泮,尤其是对未孕大鼠子宫平滑肌,为临床选择BDZ药物用于分娩提供了实验依据。
  • 论著
    何旭东;吴洪海;楼宜嘉
    2006, 20(5): 381-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阿伐他汀(AT)伍用大豆异黄酮(SI)调节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药效学及相关分子机制以提供联合疗法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喂养法建立食物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他供试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 AT 20 mg·kg-1, AT伍用SI(40 mg·kg-1+120 mg·kg-1, 20 mg·kg-1+60 mg·kg-1, 10 mg·kg-1+30 mg·kg-1),每日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2周。酶法测定血清中各项脂蛋白含量;制作冰冻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RT-PCR检测肝脏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载脂蛋白apoA-1的mRNA表达, Western 印迹检测LDLR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AT伍用SI (40 mg·kg-1+120 mg·kg-1,20 mg·kg-1+60 mg·kg-1) 与单用AT 20 mg·kg-1相比,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P<0.05),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P<0.05);AT伍用SI(10 mg·kg-1+30 mg·kg-1)与单用AT 20 mg·kg-1相比,对指标TC, TG及LDL-C的作用具有药效等效性,明显升高HDL-C(P<0.05);能够减少肝脏对脂蛋白颗粒的蓄积,RT-PCR实验和Western 印迹实验表明能够增强大鼠肝脏LDL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上调HDL-C代谢相关蛋白apoA-1 mRNA的表达。结论 AT伍用SI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和脂蛋白代谢紊乱有预防作用,该脂质代谢紊乱调节作用机制与上调LDLR和apoA-1 mRNA表达及促进LDLR蛋白表达有相关性。
  • 论著
    张 芳;颜玲娣;付红焱;宫泽辉
    2006, 20(5): 367-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海洛因依赖患者来源的吗啡多抗与多种阿片类物质的结合特异性的研究,分析人源化吗啡抗体识别抗原的关键结构。方法 竞争ELISA法观察海洛因依赖患者血清中吗啡多抗与9种阿片类物质的结合特异性。结果 吗啡多抗与吗啡、海洛因、可待因及吗啡-葡萄糖醛酸苷等阿片受体激动剂有较强的结合性,最大竞争抑制率达到80%~100%,IC50值在1~100 μmol·L-1之间;但与[D-Ala2, N-Me-Phe4, Gly5-ol]脑啡肽和拮抗剂纳洛酮及纳曲酮没有结合。在激动剂中,与抗体亲和力较强的化合物结构均与吗啡相似(6-位醇羟基);美沙酮、羟考酮、埃托啡等6-位取代结构变化较大,与抗体的亲和力也较弱,最大竞争抑制率仅有50%~75%。结论 吗啡抗体主要识别的结构是阿片受体激动剂的活性基团N-甲基,同时分子结构中3-位或6-位取代基对抗体识别也有一定影响。
  • 论著
    孙桂波;徐惠波;温富春;丁 涛;孙晓波
    2006, 20(5): 377-3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去葡萄糖竹节参皂苷Ⅳa (DCⅣa)是否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钡、乌头碱、毒毛花苷G及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大鼠或豚鼠心律失常模型,八道生理记录仪观察并记录Ⅱ导联心电图,观察DCⅣa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结果 DCⅣa能缩短氯化钡和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增加恢复正常心律的动物数;增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毒毛花苷G用量;延长冠脉结扎致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的潜伏期,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降低室颤发生的百分率。结论DCⅣa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论著
    吴宇群;刘耕陶
    2006, 20(5): 393-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9 种光学活性黄皮酰胺类化合物体外对黄曲霉毒素 B1(AFB1)引起大鼠肝细胞非程序性 DNA 合成(UDS)损伤和谷丙转氨酶(GPT)释放的保护作用有无差异。方法 用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将分离的大鼠肝细胞与羟基脲(终浓度 10 mmol·L-1)和所试化合物于37℃ 5% CO2培养1 h,再加入 AFB1 (终浓度 0.1 μmol·L-1)和[3H]TdR, 测定UDS合成和GPT释放的量。结果所试9 种光学活性黄皮酰胺类化合物在 0.1 mol·L-1浓度时,右旋(+)黄皮酰胺、左旋(-)新黄皮酰胺、消旋(±)新黄皮酰胺、(-)表新黄皮酰胺和(±)表新黄皮酰胺对 AFB1 引起的大鼠肝细胞 UDS 损伤有显著的阻抑作用;而(-)黄皮酰胺、(+)新黄皮酰胺和(±)新黄皮酰胺、(-)表新黄皮酰胺和(±)表新黄皮酰胺则能显著抑制 AFB1引起的大鼠肝细胞 GPT的释放。(±)黄皮酰胺和右旋表新黄皮酰胺二者则对 UDS 损伤和 GPT 释放均无影响。结论 黄皮酰胺类化合物对上述的AFB1引起大鼠肝细胞非程序性UDS合成的损伤和GPT释放的不同作用与其立体结构的不同有关系,5S6R 构型有利于保护 AFB1引起的大鼠肝细胞 UDS 损伤,而5R6S构型则利于保护AFB1引起的大鼠肝细胞 GPT 的释放。
  • 论著
    李强翔;文格波;王琳娜;肖 扬;陈梅贵;张 卓;钟惠菊
    2006, 20(5): 387-3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氨基胍(Ami)与维生素C (Vit C)合用是否可通过抑制糖基化和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起到保护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Ami, Vit C和Vit C+Ami治疗组分别 ig Ami 100 mg·kg-1,Vit C 100 mg·kg-1或Vit C 100 mg·kg-1+ Ami 100 mg·kg-1,每日1次,给药16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水平;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内膜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Ami和Vit C可增加糖尿病大鼠的体重,但对血糖水平无影响;Vit C降低TG 、TC和LDL水平,显著提高HDL水平,Ami 及Vit C明显降低HbA1c和G-LDL水平,并增强主动脉HSPG表达。Ami+Vit C的治疗作用较Ami及Vit C更为明显,但所有的观察指标未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 Ami和Vit C无降血糖作用,但可通过抑制糖基化和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起到保护作用。
  • 论著
    丁兆丰;贾凤兰;阮 明;张宝旭
    2006, 20(5): 399-4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澄清酮康唑对可卡因所致小鼠肝脏损伤具有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影响。方法 采用可卡因致小鼠肝损伤模型,分别使用预防性和治疗性给药两种实验方法。所有动物处死后,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测定肝脏中的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的含量变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单纯给予可卡因,血清中GPT, GOT 和LDH 活性升高,肝组织中MDA含量增加,GSH/GSSG比值下降。与单纯给予可卡因相比,预防性或治疗性给予酮康唑能够显著地降低血清中GPT,GOT 和LDH活性,并且肝组织中MDA含量下降,GSH/GSSG比值回升。经过酮康唑处理后,肝脏的病理损伤程度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酮康唑能对可卡因引起的急性肝脏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论著
    谢升谷;陈亚坤;陈枢青;曾 苏
    2006, 20(5): 405-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了解人UGT1A3重组酶与芹菜素的有关代谢及其酶动力学参数,并阐述不同有机溶剂对酶动力学参数测定的影响。方法 采用Bac-to-Bac系统表达人UGT1A3重组酶与芹菜素37℃共孵育,用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底物浓度,利用Lineweaver Burk法计算酶动力学参数,并进一步进行代谢物的确认。同时考察了用不同有机溶剂溶解底物对酶动力学参数测定的影响。结果 采用Bac-to-Bac系统表达人UGT1A3重组酶,测得其催化芹菜素的Km为(28.88±2.47)μmol·L-1Vmax为(224.19±21.11)nmol·min-1·g-1Vmax/Km为(7.75±0.29)mL·min-1·g-1。不同有机溶剂对酶动力学参数测定无显著影响。结论 芹菜素可被人UGT1A3重组酶催化,进行葡醛酸结合反应。
  • 论著
    敖 琳;高利宏;胡 冉;杨梦苏;曾志雄;方志俊;曹 佳
    2006, 20(5): 414-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讨促癌物岗田酸(OA)在促进Balb/c 3T3细胞转化过程中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N-甲基-N′-硝基-N- 亚硝基胍(MNNG)为启动剂,OA为促癌剂,建立Balb/c 3T3细胞转化模型。台盼蓝染色法检测OA的细胞毒性,Annexin Ⅴ-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小鼠毒理基因芯片分析OA促癌作用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同时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验证部分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MNNG 1 mg·L-1启动后,7.8 μg·L-1 OA持续处理能促进Balb/c 3T3细胞的转化。OA处理3, 5和7 d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同时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Bnip3, Cycscaspase 3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以及Gstp2, Txn1和Prdx1等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发生明显改变。RT-PCR检测显示OA处理3, 7 d时,SPP1和Txn1基因的表达变化与芯片检测结果相似。结论 OA在促癌过程能诱导Balb/c 3T3细胞凋亡,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基因和抗氧化基因的表达。
  • 综述
  • 综述
    刁汇玲;朱心强;杨 军
    2006, 20(5): 43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复制蛋白A(RPA)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胞DNA损伤应激反应的热点之一。RPA是真核细胞中主要的单链结合蛋白,包含70, 34和14 ku 3个亚单位。RPA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复制开始与延长阶段中,RPA具有解链、结合单链模板并维持DNA连续复制的功能;DNA损伤时,RPA与许多具有染色体结构维持、保护、修复功能的蛋白质簇集在DNA损伤位点,共同完成对DNA损伤的检测并进行修复。
  • 论著
  • 论著
    鲁澄宇;王海燕;吴 铁
    2006, 20(5): 410-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定小鼠灌胃给药鬼臼树脂表观体内残量动力学参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liss法评定鬼臼树脂的急性毒性。小鼠270只分成9组,每只小鼠给药2次,按5, 10, 15, 30, 60 min, 2, 4, 8和12 h序设置各组给药间隔。首次给药量为160 mg·kg-1,第2次给药剂量动态调整 (160~240 mg·kg-1) 使累积死亡率控制在20%~80%之间;根据每组小鼠累积死亡数计算鬼臼树脂的表观药动学参数。结果 鬼臼树脂灌胃给药的LD50为307.4 mg·kg-1。体内过程属开放一室模型;主要表观药动学参数如下:ke为0.1844 h-1, t1/2ke为3.7573 h, ka为1.2579 h-1, t1/2ka为0.5509 h,tmax为1.6048 h,Amas/F为115.0 mg·kg-1结论 本方法适合鬼臼树脂的药代动力学评价,测定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马 龙;杨 勇;周晓辉;洪 玉
    2006, 20(5): 426-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AlCl3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行大鼠蛛网膜下腔插管并留置5 d。大鼠鞘内注射1.5% AlCl3 40 μL,每日1次,连续5 d。最后1次给AlCl3后28 d进行避暗及跳台行为学实验;取脑皮质和海马,切片,HE染色观察颗粒空泡变性变化和锥细胞计数,Bielschowsky染色观察神经原纤维缠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淀粉样β蛋白(Aβ)、淀粉样β蛋白前体(β-APP)和tau蛋白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大鼠鞘内注射AlCl3后避暗及跳台实验错误次数明显增加,潜伏期明显缩短。海马颗粒空泡变性细胞明显增多,海马和皮质锥体细胞明显减少。大脑皮质和海马 Aβ,β-APP和tau免疫阳性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见神经原纤维缠结样病理改变和Aβ沉积。结论 鞘内注射AlCl3建立AD大鼠模型方法简便、实用并能较好地模拟AD行为和病理表现。
  • 综述
  • 综述
    杨 涓;董江川;韩 冰
    2006, 20(5): 437-4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雷公藤多苷(GTW)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免疫抑制剂,对女性生殖系统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主要从GTW的生殖抑制作用研究概况,及研究中存在的分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GTW的进一步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论著
  • 论著
    王青山;朱英建;张利平;郭 新;谢克勤
    2006, 20(5): 421-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氯丙烯(AC)诱导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改变和脂质过氧化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ig AC 200 mg·kg-1,每周3次,分别给药3,6,9和12周。用电生理仪测定对照组与染毒组大鼠坐骨神经NCV;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坐骨神经匀浆丙二醛 (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抗氧化能力(H2O2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等指标。结果 随染毒时间的延长,GSH含量,抗氧化能力,SOD活性从染毒3周开始呈进行性下降;NCV,GSH-Px和CAT活性从染毒6周开始进行性下降;MDA含量则从染毒3周开始呈进行性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层多元回归分析抗氧化能力,MDA含量和GSH-Px活性是影响NCV的主要脂质过氧化指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NCV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080,P<0.05),与抗氧化能力,GSH-Px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7112,0.8943,P<0.05)。结论 NCV和脂质过氧化的改变随染毒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加重;NCV改变和脂质过氧化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脂质过氧化可能是AC诱导的NCV改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