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投稿须知

版权协议下载

1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是军事科学院主管,军事医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药理学和毒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论著、专题评述、综述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创建。


2  来稿用中文撰写,基本按照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制定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 Ann Intern Med, 1997, 126(1):36-47〕的格式撰写。文章应论点明确,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精炼。论文全文(包括正文、图表、关键词、参考文献、英文和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 8000字(中文)或 20 000 印刷符号(英文)。


3  文稿请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排版 , Word 格式。来稿须达到清稿要求。勿用非规范字。数字与单位之间加空格。需排斜体字的外文,如:拉丁字〔如属名,种加词和种下加词Peaonia Lactiflora Pall. var. trichocarpa(Bunte)Stern〕、物理量(如速度v,质量m)、旋光性、构型和标明取代位的化学元素符号(如ldcisNO等)、基因名称及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均数xt检验,概率P)。


4  题名  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超过30字,不用副标题。中、英文题名一致。


5  作者  作者应为能解答文章有关问题者。英文稿中,中国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如:杨光辉 YANG Guanghui,李刚 LI Gang)。


6  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下面写工作单位、省、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单位署名应使用全称,并具体到科室。作者不是同一工作单位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及工作单位前均加“1”“2”等标明。


 7  摘要  来稿须同时附中、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500字或2500印刷符号,按结构式摘要格式书写,标明目的、方法、结果(给出主要数据,不能只用结论性语言)和结论。英文摘要内容可以比中文摘要更详细一些。


 8  关键词  设3~8个,置摘要之后,之间用分号(;)。尽可能与最新的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 in Index Medicus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相一致,中译名尚可参阅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北京图书馆主编的《汉语主题词表》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如《医学名词》和《生物化学名词》等。


 9  脚注  置首页底,注明该文获得课题基金来源和编号;作者简介内容主要包括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通讯作者姓名和E-mail地址。


 10  引言  介绍立题的依据和实验基础,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提出文章的研究目的,勿作文献综述。


 11  药物、试剂、动物和主要仪器  写明来源及规格,动物体重用范围表示。生物名应写明拉丁学名,以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造成混淆。药名尽量与国际通用名称一致,用国际非专利药名 (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INN),参照卫生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如欲在文中使用英文缩写的词,第一次出现时应给出中、英文全称和英文缩写。如是新药,首次出现时须写明化学名及结构式,注意命名原则。非正式产品应给出药物纯度。对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括号中注明原文。主要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及产地、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须描述工作原理。


 12  中草药  实验药材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录,应使用药典规定的名称并给出拉丁名;未经药典收录的植物、动物应给出正确的分类学命名(拉丁名),指明科属和取材部位,矿物应指明主含成分。所用药材均应给出产地(来源)、取样季节、鉴定人及其所在单位、标本存放地以及其中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如果购自通过GSP认证的药店如同仁堂药店等,则上述有关药材质量的指标可以不再提供,但需注明购自药店的名称;自行炮制的中药饮片则需同时说明炮制方法和过程。中成药和复方应写出全部药物组成和配比,简述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市售成药或保健品需写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使用批准的药物名称并标明生产厂家和批号;民间验方或自拟方则需同时说明详细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并提供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由药材或饮片制备的提取物或活性部位应给出具体的制备工艺,如所用溶剂及其用量、提取时间、温度和次数等,其他处理过程亦应给出准确描述;同时应给出收率(提取物或活性部位占生药的比率),并有内在质量控制方法,例如可给出活性部位的有效成分或成分群、提取物的标志成分或成分群含量的均数及标准差,或者给出提取物或活性部位的特征色谱图。粗制剂、水煎剂等无质控标准的研究论文一般不予刊用。


13  方法  已知的方法应引用文献并作必要的说明,尤其是改进之处。未曾报道的方法应详述。


14  单位和符号  按国家规定的法定单位和代号书写。如: 1秒1 s,2分钟2 min, 3小时3 h,4 天 4 d,雌♀,雄♂,静脉注射iv,肌肉注射im,腹腔注射ip,皮下注射sc,灌胃ig,口服po,脑室内注射icv,动脉注射ia,3毫升3 mL,离心力9 000×g,压力 p,半衰期t1/2,概率P,常用对数lg ,容量V。浓度单位为mol·L-1,分子的单位前可加词头,如 0.5 μmol, 1.0 mmol·L-1,分母的单位前不用词头,如不用mL或μL。压力单位用Pa,放射性活度单位用 Bq(1Ci=37 GBq)。凡“原子量”“分子量”,均应换为“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具体数字后不必写单位符号。


15  数字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实验应写出观察数(n)。结果通常应写出实测值,一般勿只用百分比。若用百分比,应说明以何为100%及其实测值。


 16  有效数字  测得的数据不得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任何一个数据,只允许最后一位数为不定数。样本x±s的有效数字一般以s的1/3定位数,例如(4614.5±420.7)g,s的1/3达100多克,平均数波动在百位数,故应写(4.6±0.4)kg。又如(9.7±0.24)cm,s的1/3=0.08,达小数点后第2位,故应写(9.70±0.24)cm。末尾数字,小于5舍,大于5(含5且其后跟有并非全部为0数字时) 则进;如恰等于5,则前一位数逢奇则进,逢偶(包括0)则舍。


 17  统计学分析  平均数皆应写出标准差(s),不用标准误(sx)。应明确实验设计类型,统计学分析应写明所用统计方法、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检验水准,显著性检验结果以*P<0.05,**P<0.01,两档表示。


18  结果  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若有图表,正文中必须简述插图的主要特征或表格的重要数据,不需复述全部数据。正文和图表的数据必须统一、准确,应着重总结重要的研究结果,对研究结果应进行必要的统计学推断并报告相应的检验统计量和精确的P值。


 19  图表  一律用英文表达;要求自明,对图表内各种缩写、符号、给药途径、剂量或浓度、几种处理间的时间顺序、药物作用时间等进行说明。表列入正文,尽量用三线表。插图(包括图题和图注)放在正文中,在正文的相应位置写明图号。图例依次用○,●,△,▲,□,■。图需附作图数据,直线应根据回归方程式绘制,曲线也应经曲线拟合,给出数学方程;显微镜病理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放大倍数(如HE×400)或标尺,同时图注要对照片中的病理表现给予简洁的文字描述,照片中配以箭头指示。


20  讨论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着重于新的发现、对结果的分析、交待实验不足之处、实验条件对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结果与他人结果之异同、偶然性、必然性和下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避免赘述一般知识,重复结果中的内容和不成熟的推断。


21  致谢  限于对完成本论文有直接帮助和贡献者,应明确其工作和贡献。致谢文字须经被致谢者同意。位置放在参考文献之前。


22  参考文献  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如[1-2]。勿引译文、文摘、转载、内部资料(含非公开发行的会议论文集)。“未发表的观察资料”、“个人通讯”和尚未被采用的稿件,可在文中用圆括号注明,不列为参考文献。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在该刊名后注明年份和“in press”。英文稿件按英文著录。中文稿件按文献的原语种著录,引用文献为中文期刊时,在期刊名称后加在括号,注明中文期刊的英文名称(全称,斜体)。作者3人以内全部列出,超过3人时,后加“等”或“et al”。作者姓名写法为姓前名后,名用缩写。英文刊名按 List of Journal Indexed in Index Medicus 和《世界医学药学及化学期刊名称缩写手册》缩写。中文稿件中常见类型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其他类型和英文稿件中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详见本刊网站http://www.cjpt.ac.cn:81/Jweb-cjpt下载中心:参文格式-中文稿件-CJPT-2021和参文格式-英文稿-CJPT-2021。
【期刊】作者.题名[J或J/OL].刊名, 出版年, 卷(期):起页-讫页 (发布日期) [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DOI .
[1] Oshima T, Curric MC, Geller DM, et al. An atrial peptide is a potent renal vasodilator substance[J]. Circ Res, 1984, 54(5):612-616.
[2] Zhu PF, Zhao YL, Dai Z, et al. Phenolic amides with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from the nonpolysaccharide fraction of Lycium barbarum fruits[J/OL]. J Agric Food Chem, 2020, 68(10):3079-3087 (2020-02-27) [2021-02-0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059104/. DOI:10.1021/
acs.jafc.9b07499.
[3] 董博宇, 李鹏跃, 陆洋, 等. 热毒宁雾化吸入给药刺激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16, 31(10):4202-4205.
[4] 韩玲, 孙祖越, 杨威, 等. 全程式中药安全性评价和监管[J/OL].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2020, 34(11):810-819 (2020-12-16) [2021-01-12].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155.R.20201215.1457.002.html. DOI: 10.3867/j.issn.1000-3002.2020.11.001.
【书籍】作者.题名 [M或M/OL] //编者. 书名. 版次(第1版略). 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 出版年:起页-讫页[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1]陈兰英, 刘荣华,陈奇. 中药复方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M]//陈奇. 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1-26.
[2]Turcotte DL. 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cs[M/OL]. 2nd e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34-238[2020-09-22].Http://www.seg.org /reviews/mccorm30.html.
[3]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新生儿脑病和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M]. 段涛,杨慧霞,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39.
【会议论文集】作者. 题名[C或C/OL]∥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出版年: 起页-讫页[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1] Fourney ME. Advances in holographic photoelasticity[C]//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ugust 23-25, 1971,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lifornia. New York: ASME, 1971:17-38.
[2] 闫加庆, 陈乃宏.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C]//中国药理学会. 第二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12.08.01, 河北承德. 2012:35-35.
[3] 胡朝英. Pharmacokinetics and tolerability of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in healthy Chinese subjects [C/OL]//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上海(2013-09-26) [2019-09-12]. https://nxgp.cnki.net/kcms/detail?v=3uoqIhG8C467SBiOvrai6S0-v32EBguHnM4c5glNtQ3l2CSuoX2BPHlvpRZ8bQLhmfLU_
Ah5APZ6uBOJZVGEyZEE0EN0h_XLD&uniplatform=NZKPT.
【学位论文】作者.中文题名[D]. 城市:单位名称, 出版年.
[1] 陶玉珠. 党参和甘草提物对IEC-6细胞迁移多胺调控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专利】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专利号 [P].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1]李梢, 张宁波, 张博. 基于基因网络的药物组合协同作用确定方法: ZL200810239284.4[P]. 2008-10-23.
[2]Tachibana R, Shimizu S, Kunayshi S, et al. Electronic watermarking method and system: US6915001[P/OL]. 2005-07-05 [2020-11-11]. http://www.google.co.ln/patents/US6915001.
【电子公告】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EB/OL].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发布、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1]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nonclinical safety evaluation of pediatric drug products[EB/OL]. (2006-02-08)[2011-08-01]. http://www.rsihata.com/updateguidance/2010/
ucm085389.pdf.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EB/OL]. (2016-02-22) [2020-12-0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
02/26/content_5046678.htm. 


 23  请通过《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网站投稿,也可将稿件发至编辑部的邮箱(cjpt518@163.com)。请从网站下载中心下载“《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论文著作权专有使用许可授权书”,各位作者按文章署名顺序签名并加盖第一署名单位公章后扫描上传至采编系统。投稿同时,作者可推荐审稿专家(单位地址、电子邮箱及联系电话),可备注需回避的审稿专家。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或学术会议交流或短讯形式发表过的文稿必须申明。


 24  稿件审理

本刊实行以同行评议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主编终审)。编辑部通过编委及外审专家评审稿件,从而判断是否录用,以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审稿环节均为单盲评审。稿件处理流程具体过程如下: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即行编号并发回执,收到论文著作权专有使用许可授权书即进行审理。作者可在编辑部的网站查询自己稿件状态。编辑部将在稿件达到送审要求后2个月内通知作者稿件处理意见。本刊的评审类型为单盲评审。作者须在收到稿件修改意见后1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返回编辑部,逾期作自动撤稿或重新投稿处理。


  25  注意事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版面费和稿件评审费。编辑部具有著作权(包括汇编权、复制权、发行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专有使用权并独家代理许可第三者使用上述权利。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  100850
电话:(010)66931617, 66930636
E-mail: cjpt518@163.com
期刊网址 : http://cjpt.magtechjournal.com
 

发布日期:2024-01-03    浏览:[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