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23, 37(8):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战世佳, 张 璇, 张 瑶, 郭金鑫, 洪恩宇, 杨 慧, 鲁 洁, 常 艳, 郭永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有无MYCN基因扩增的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系和临床样本中的表达及其与患儿预后相关性,研究SLC7A11对MYCN扩增高危NB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GSE49710数据集、TARGET数据库和R2数据库GSE45547数据集分析NB临床样本中SLC7A11 mRNA水平与MYCN基因扩增状态和NB患儿预后相关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YCN 扩增NB 细胞系SK-N-BE(2)和IMR32 细胞以及MYCN非扩增NB 细胞系CHLA-255 和SH-SY5Y细胞中SLC7A11 mRNA水平。在MYCN扩增NB细胞系SK-N-BE(2)细胞中,利用2条不同序列小干扰RNA瞬时敲低SLC7A11 mRNA,应用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LC7A11 mRNA和SLC7A11表达及MYCN mRNA和N-MYC表达,采用结晶紫染色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RTCA)技术观察NB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增殖标记物Ki-67表达情况。利用短发夹RNA慢病毒感染方法构建稳定敲低SLC7A11的SK-N-BE(2)细胞,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LC7A11的稳定敲低效果和MYCN水平,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NB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分析NB临床样本GSE49710和GSE45547数据集发现,在MYCN扩增NB中,SLC7A11 mRNA水平显著高于非MYCN扩增NB(P<0.05,P<0.01),且TARGET数据库和R2数据库GSE45547数据集分析表明SLC7A11 mRNA水平与NB患儿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P<0.01)。SLC7A11在MYCN扩增NB细胞系SK-N-BE(2)和IMR32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非扩增细胞系CHLA-255和SH-SY5Y(P<0.01)。与对照敲低组相比,瞬时敲低SLC7A11导致MYCN扩增NB细胞增殖显著减慢(P<0.01),Ki-67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稳定敲低SLC7A11显著减少了NB细胞克隆形成数(P<0.01)。瞬时和稳定敲低SLC7A11对MYCN mRNA和N-MYC蛋白水平均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SLC7A11在MYCN扩增NB细胞系和临床样本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儿预后呈负相关,敲低SLC7A11显著抑制SK-N-BE(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
  • 论著
    李 瑶, 陈 旖, 朱丹妮, 宋小红, 张金龙, 张 哲, 赵拯浩, 侯利华, 吴诗坡, 陈 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rhNGF)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BV2小胶质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及LPS+ rhNGF 50和500 μg·L-1组。除细胞对照组外,其余3组用LPS 1 mg·L-1刺激BV2细胞24 h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随后LPS+rhNGF组加rhNGF继续孵育48 h。孵育结束后收集BV2细胞,并收集各组培养上清即条件培养基(MCM),各组BV2细胞和MCM分别与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euro-2a(N2a)共培养12或24 h。CCK-8法检测BV2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V2细胞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及抗炎因子IL-4和IL-10 mRNA表达水平,CBA法检测BV2细胞培养上清中IL-6,TNF-α,IL-4和IL-10浓度,免疫荧光法检测BV2细胞M1表型标志物CD16和M2表型标志物CD206表达,NeuN/TUNEL共染法和Annexin Ⅴ/7-AAD法检测N2a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相比,LPS组BV2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细胞变圆且胞体变大;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及抗炎因子IL-10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抗炎因子IL-4 mRNA水平下降(P<0.01);IL-6和TNF-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IL-4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CD16和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16阳性细胞升高更加明显;与BV2细胞或其MCM共培养的N2a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且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P<0.01)。与LPS组相比,LPS+rhNGF 50和500 μg·L-1组BV2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1);IL-1β,IL-6和TNF-α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IL-4和IL-10 mRNA水平显著提高(P<0.05,P<0.01);IL-6和TNF-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IL-4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IL-10浓度低于检测限;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CD16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与LPS处理的BV2细胞或MCM-LPS组相比,与rhNGF 50和500 μg·L-1处理的BV2细胞共培养组及与MCM-rhNGF 50和500 μg·L-1共培养组N2a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且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rhNGF可通过抑制BV2细胞炎症反应诱导BV2细胞向M2表型转化,抑制N2a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论著
    李 曼, 刘伟江, 袁福临, 白海涛, 李 雪, 王 洋, 刘元林, 焦 宏, 张 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对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成脂和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复苏并培养hUC-MS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CD34,CD45,CD73,CD90和CD105;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体外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成脂和成骨关键转录因子mRNA表达,即脂肪酶(ADI)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及ALP和骨桥蛋白(OPN) mRNA表达。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敲低CHI3L1的hUC-MSC(shCHI3L1-MSC)和对照hUC-MSC(shNC-MSC),同上鉴定其生物学特征。shCHI3L1-MSC和shNC-MSC体外成脂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数目,RT-qPCR检测ADI和PPAR-γ mRNA表达;成骨诱导分化后,ALP染色检测ALP染色面积,RT-qPCR检测ALP和OPN mRNA表达。结果  培养的hUC-MSC高表达CD73,CD90和CD105,低表达或不表达CD14,CD34和CD45;成骨诱导分化后,与未诱导组相比,诱导组ALP活性增加,ALP和OPN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成脂诱导分化后,经油红O染色,诱导组出现大量红色脂滴,ADI和PPAR-γ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敲低CHI3L1基因,hUC-MSC表面标志物、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生物学特性未发生改变。shNC-MSC和shCHI3L1-MSC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后,shCHI3L1-MSC诱导组脂滴数及ADI和PPAR-γ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shNC-MSC(P<0.01),ALP活性及ALP和OPN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shNC-MSC(P<0.01),提示hUC-MSC敲低CHI3L1基因后成脂分化能力增强,成骨分化能力降低。结论 CHI3L1参与hUC-MSC体外成脂和成骨分化调控。
  • 论著
    徐书静, 沈锦涛, 刘 佳, 黄 悦, 余 硕, 余云舟, 孙黔云, 戴秋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合成多肽CPI-1的N端或C端衍生物并进行活性评价,以获得活性更高、药动学性质更好的A型肉毒毒素(BoNT/A)轻链抑制剂。方法  采用固相方法合成CPI-1 C端增加不同氨基酸的非长链衍生物〔CPI-1-L(1),CPI-I-GL(2),CPI-1-W(3),CPI-1-Y(4),CPI-1-R(5),CPI-1-K(6)和CPI-1-E(7)〕及C端或N端引入长链脂肪酸的长链衍生物〔CPI-1-K(stearic)GG(8),CPI-1-LK(stearic)GG(9),CPI-1-LGK(stearic)GG(10),C8-CPI-1(11),C12-CPI-1(12),C14-CPI-1(13)和C16-CPI-1(14)〕。线性肽CPI-1及非长链修饰衍生物完成固相合成后,脱除保护基后在NH4HCO3溶液中氧化折叠成环状目标肽;CPI-1长链修饰衍生物线性肽完成固相合成后,在树脂上直接碘氧化关环,然后裂解。各粗肽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纯化后得到目标肽。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测定目标多肽对轻链片段LC424的抑制活性,HPLC测定多肽对胰蛋白酶酶解的稳定性。小鼠随机分为毒素组、毒素+CPI-1组及毒素+CPI-1衍生物组,① 将生理盐水、5 mg·kg-1 CPI-1或CPI-1衍生物分别与2×LD50(或2.5×LD50)BoNT/A孵育后ip给予小鼠,测定72 h内小鼠存活率;② 以2×LD50 BoNT/A攻毒2和6 h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5 mg·kg-1 CPI-1或CPI-1衍生物进行解救,观察72 h内小鼠存活率。结果  共合成14个CPI-1衍生物,其中7个非长链修饰衍生物,7个长链修饰衍生物,经质谱鉴定相对分子质量正确。LC424抑制实验结果表明,CPI-1 C端引入疏水氨基酸亮氨酸(CPI-1-L)、色氨酸(CPI-1-W)、酪氨酸(CPI-1-Y)及碱性氨基酸精氨酸(CPI-1-R)后,其对轻链的抑制活性(IC50=0.06~0.15 μmol·L-1)较CPI-1提高3.5~0.8倍(P<0.01),引入酸性氨基酸谷氨酸(Glu)(CPI-1-E)抑制活性(IC50=1.26±0.28 μmol·L-1)降低78.6%(P<0.01);C端或N端引入长链脂肪酸修饰后抑制活性(IC50 >1.36 μmol·L-1)下降>80%(P<0.01)。酶降解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C端或N端引入长链脂肪酸修饰后,CPI-1-K(stearic)GG和C12-CPI-1的8 h胰蛋白酶降解率显著降低(P<0.05,P<0.01)。小鼠实验结果表明,2×LD50 BoNT/A与CPI非长修饰衍生物共孵育30 min后ip给予小鼠,与毒素组相比,毒素+CPI-1组小鼠72 h内存活率无明显差异;毒素+衍生物CPI-1-L,CPI-1-W,CPI-1-Y,CPI-1-R和CPI-1-K组小鼠72 h内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且与毒素+CPI-1组相比也均明显提高(P<0.05);2.5×LD50 BoNT/A与CPI长链修饰衍生物共孵育30 min后ip给予小鼠,与毒素组相比,毒素+CPI-1组及毒素+衍生物CPI-1-LK(stearic)GG、C12-CPI-1、C14-CPI-1和C16-CPI-1组小鼠72 h内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毒素+衍生物CPI-1-K(stearic)GG,CPI-1-LGK(stearic)GG及C8-CPI-1组无明显差异;与毒素+CPI-1组相比,毒素+衍生物各组均无明显差异。2×LD50 BoNT/A攻毒2和6 h后给予CPI衍生物进行解救,与毒素组相比,毒素+C12-CPI组小鼠72 h内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毒素+CPI-1及其余衍生物组无明显差异;与毒素+CPI-1相比,毒素+各衍生物组小鼠72 h内存活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CPI-1 C端引入疏水或碱性氨基酸可提高对轻链的抑制活性,C端脂肪链修饰衍生物抗酶解能力增强, N端月桂酸修饰衍生物在小鼠体内具有明显的抗BoNT/A活性。
  • 论著
    王朝杰, 张梦迪, 白图雅, 胡玉霞, 李 君, 王 蕾, 苏 敏, 杨 帆, 常福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苯并芘(BaP)对肝糖异生相关分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①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BaP 0.45,0.90和 1.80 mg·kg-1组,将BaP溶解于玉米油中进行ig给药,溶剂对照组ig给予玉米油10mL·kg-1,ig给药连续12周。② 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随机分为细胞对照组、BaP 0.1,1.0和10.0 μmol·L-1组,药物孵育细胞24 h。③ HepG2分为细胞对照组、BaP 1 μmol·L-1、芳香烃受体(AhR)抑制剂CH223191 1 μmol·L-1、BaP 1 μmol·L-1+CH223191 1 μmol·L-1组,药物孵育细胞24 h。细胞免疫荧光检测②③分组HepG2细胞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蛋白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①②③分组中小鼠肝组织和HepG2细胞中的肝糖异生相关因子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1(PCK1)和FGF21 mRNA表达水平; Western印迹法检测①②③分组中小鼠肝组织和HepG2细胞中的肝糖异生相关因子FBP1,G6Pase,PCK1和FGF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BaP 0.90和1.80 mg·kg-1组的C57BL/6小鼠肝组织FBP1,G6Pase,PCK1和FGF2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②与细胞对照组相比,BaP 0.1,1.0和10.0 μmol·L-1组HepG2细胞中FBP1,G6Pase,PCK1和FGF2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③ 与BaP 1 μmol·L-1组相比,BaP 1 μmol·L-1+CH223191 1 μmol·L-1组HepG2细胞中FBP1,G6Pase,PCK1和FGF2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BaP可提高肝糖异生限速酶FBP1,G6Pase,PCK1和FGF21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提高肝糖异生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hR/FGF21信号通路有关。
  • 综述
  • 综述
    卢关伊, 吴 宁, 李 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甲基苯丙胺(MA)成瘾是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RNA(miRNA)在MA成瘾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非临床研究表明,miRNA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可塑性、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损伤,参与MA成瘾的发生和发展。临床研究表明,miRNA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在MA成瘾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近期,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细胞外囊泡中的miRNA在MA成瘾中的作用,其在MA成瘾的诊断和研究中枢与外周相互作用机制方面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对miRNA在MA成瘾中的调节作用及机制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综述,旨在阐明MA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其诊断和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 综述
    张 鹏, 孟 永, 宋 硕, 熊亚妮, 谢金华, 刘楚乔, 付莉莉, 陶巧玉, 常 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由遗传、环境、饮食习惯和年龄增长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引起的视网膜黄斑区变性,可分为干性(萎缩性)和湿性(渗漏性)2类。干性 AMD 患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其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脂代谢紊乱高度相关。迄今尚无理想的干性 AMD 模型。本综述根据建模机制将目前研究或现有的干性 AMD 动物模型进行分类,介绍动物模型的建模方式、指标改变、造模周期、特异性改变、造模机制和适用性,评述各种动物模型利弊,帮助合理选择动物模型,以期对未来 AMD 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 综述
    陈思文, 吕 月, 张凯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多酚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EGCG口服生物利用度差,大部分进入肠道,经尿便排泄;静脉给药后主要分布在肝、肺和小肠;对多种肝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蛋白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应注意EGCG和相关药物的相互作用。本文结合EGCG的药动学特点,阐述EGCG对肝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为EGCG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综述
    毛 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雌二醇(E2)是人体内最重要的雌激素,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常作为激素替代药物用于缓解绝经后女性的更年期症状,但长期过度使用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细胞色素P450酶超家族1(CYP1)是参与E2代谢的主要Ⅰ相代谢酶,其中CYP1B1亚型催化生成的4-羟基化代谢物增多可能会促进乳腺癌发展,而CYP1A1亚型催化生成的2-羟基化代谢物增多可能会缓解乳腺癌发展。本文对CYP1介导的E2生物活化与女性乳腺癌发展的关系及外源性CYP1诱导剂和抑制剂对E2生物活化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或避免E2促发乳腺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