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23, 37(3):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伍 超, 韩光磊, 董利顺, 王学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紫草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① 紫草素0.75,1.50和3.00 μmol·L-1作用A549细胞24 h,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水平。② 设细胞对照组、TGF-β1 9 pmol·L-1组、TGF-β1+紫草素0.75,1.50和3.00 μmol·L-1组,作用A549细胞24 h,分别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划痕愈合百分率和迁移细胞数,Western印迹法检测 N-钙黏蛋白、锌指转录因子Snail、E-钙黏蛋白、Smad4、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蛋白水平及Smad2和Smad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① 与细胞对照组比较,紫草素0.75,1.50和3.00 μmol·L-1作用于A549细胞24 h后均未显著改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水平。② 与细胞对照组比较,TGF-β1组A549划痕愈合百分率和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N-钙黏蛋白、锌指转录因子Snail、Smad4、PAI-1蛋白水平及Smad2和Smad3蛋白连接区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E-钙黏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TGF-β1组比较,TGF-β1+紫草素 0.75,1.50和3.00 μmol·L-1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被逆转(P<0.05,P<0.01)。结论  紫草素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而抑制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EMT及迁移能力。
  • 论著
    林 颖, 韩 露, 高圣乔, 罗 丹, 肖智勇, 周文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与验证六味地黄方活性组分的抗补体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  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用DMEM/F12高糖培养基培养,分为细胞对照、六味地黄苷糖LW-AFC、寡糖组分CA-30、多糖组分LWB-B和糖苷组分LWD-b组(终浓度均为100 mg·L-1),培养6 h后用L1000技术采集细胞转录组数据,采用Cosine相似度算法和特征方向法对各组转录组数据进行相似性比对和差异表达分析,采用基因富集分析算法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补体通路基因C3和C5 mRNA表达。采用基于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实验测定相对溶血率,观察LW-AFC,CA-30,LWB-B和LWD-b(终浓度均为1,10和100 mg·L-1)及LWD-b中各主要成分莫诺苷、芍药苷、獐牙菜苷、马钱苷、马钱苷酸和丹皮酚原苷(终浓度均为1和100 μmol·L-1)的抗补体活性。采用补体成分(C1q,C2,C3,C4,C5和C9)缺失血清法测定LWD-b的补体作用靶点。结果  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LWD-b下调的基因显著富集于补体级联激活通路(P<0.01),而LW-AFC,CA-30和LWB-B此作用不明显。RT-qPCR结果表明,与细胞对照组相比,LWD-b 100 mg·L-1组补体C3和C5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抗补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补体组相比,LWD-b各浓度组及LW-AFC 10和100 mg·L-1组相对溶血率均明显降低(P<0.01),但仅LWD-b组相对溶血抑制率>20%,提示LWD-b具有抗补体活性,LW-AFC,CA-30和LWB-B此作用不明显。LWD-b中主要成分的抗补体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与补体组相比,莫诺苷1和100 μmol·L-1组及芍药苷100 μmol·L-1组相对溶血率均明显降低(P<0.01),且相对溶血抑制率均>20%;獐牙菜苷、马钱苷、马钱苷酸和丹皮酚原苷组相对溶血率虽也明显降低(P<0.01),但其相对溶血抑制率均<20%;提示莫诺苷和芍药苷具有显著抗补体活性,而其余成分抗补体活性较弱。补体成分缺失血清法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与补体C1q,C2,C3,C5和C9缺失血清组相比,LWD-b 100 mg·L-1处理后相对溶血率变化均<5%,提示LWD-b降低溶血能力与其作用于上述补体成分相关。结论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并验证了六味地黄方活性组分LWD-b具有抗补体激活作用,莫诺苷和芍药苷可能是其发挥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LWD-b可能通过作用于补体成分C1q,C2,C3,C5和C9发挥作用。
  • 论著
    潘冰婷, 俞彬媛, 王芯叶, 霍 冉, 梁忠杰, 陈尚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联合高氧对新生大鼠肺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高氧、DEHP和高氧+DEHP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置空气环境并每天ig给予玉米油5 mL·kg-1;DEHP组大鼠出生后每天ig给予DEHP 750 mg·kg-1;高氧组大鼠出生后12 h内即置氧箱中持续吸入80%~85%O2;高氧+DEHP组大鼠出生后12 h内即置于氧箱中并每天ig给予DEHP 750 mg·kg-1。各组出生后第7天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改变,TUNEL染色观察肺上皮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测定肺组织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Bcl-2,Bax和活化胱天蛋白酶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DEHP、高氧及高氧+DEHP组肺泡结构均呈现不同程度简单化和肺泡数量减少的形态改变。TUNEL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EHP和高氧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与高氧组相比,高氧+DEHP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EHP和高氧组肺组织中Akt和GSK-3β磷酸化水平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ax和活化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高氧组相比,高氧+DEHP组肺组织中Akt 和GSK-3β磷酸化水平及Bcl-2 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 和活化胱天蛋白酶3表达增加(P<0.05)。结论  DEHP可阻滞新生大鼠肺发育,并加重或协同高氧致肺损伤,通过调控Akt/GSK-3β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调亡影响新生大鼠肺发育。
  • 论著
    侯衍豹, 肖海蓉, 康 玮, 张海娇, 付合明, 刘 冰, 张金晓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选取兔和大鼠,通过关节腔及静脉单次注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MSC)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及刺激性,以期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① 急性毒性试验:SD大鼠,关节腔注射和静脉注射MSC注射液(给药剂量分别为5.0×107和1.0×108 kg-1),单次给药,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给药后观察30 d。试验期间每日进行1次临床观察,给药前(d 0)及给药后d 1(给药当天),3,7,14,21和28测体重,恢复期结束次日(d 31)解剖,对体表及皮下、头部、颈部、胸腔及胸腔脏器、盆腔及盆腔脏器、腹腔及腹腔脏器及给药部位等采用肉眼逐项进行详细大体观察。② 刺激性试验:4只日本大耳白家兔,雌雄各半,采用同体左右侧对比法分为正常对照侧和给药侧,用关节腔注射及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4.0×106和6.0×106 kg-1)单次给药,给药后观察14 d。试验期间每日观察全身及注射部位,d 3和d 14进行解剖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① 急性毒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脉注射给药组SD大鼠临床观察和体重均未见明显异常;关节腔注射给药组出现给药侧后肢蜷缩,呈跛行,并给药部位逐渐出现膝关节肿胀,恢复期后可陆续恢复;关节腔注射给药组雄性大鼠给药后d 1和d 3体重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检查时间点平均体重无明显差异,雌性大鼠体重无差异。试验期间无动物死亡;静脉注射及关节腔注射组动物解剖检查均无异常。② 刺激性试验: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关节腔注射给药家兔膝关节周围组织可见明显的充血、红肿,经恢复期可陆续恢复;3 d解剖检查可见关节腔内有淡粉色浓稠积液溢出,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滑膜中度病变,对局部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14 d,病变程度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恢复正常。静脉注射给药组家兔临床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大鼠单次关节腔及静脉注射给予MSC注射液未出现明显毒性。兔单次关节腔注射给予MSC注射液对注射部位关节腔局部组织有一定刺激性,停药后有明显的恢复趋势。兔单次静脉注射给予MSC注射液对注射部位静脉血管无刺激性。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武凤云, 王应归, 肖 春, 李玉芳, 金 蕊, 程 龙, 牛 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用依托泊苷(etoposide)诱导类器官发生DNA损伤构建人小肠类器官衰老模型。方法  临床活检小肠组织,体外无菌分离获得小肠隐窝,在培养基中培养成为类器官。类器官用依托泊苷10 μmol·L-1处理7 d,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类器官表面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DNA损伤标志物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水平;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性染色检测类器官SA-β-gal阳性细胞面积百分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衰老标志物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人小肠隐窝体外成功培养成球。依托泊苷诱导的人小肠类器官衰老模型表面皱缩,类器官部分死亡,整体表面积变小;类器官中γH2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SA-β-gal阳性细胞面积百分率显著增加(P<0.01),约90%细胞呈SA-β-gal阳性;p16INK4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依托泊苷处理可诱导人小肠类器官发生DNA损伤,从而诱导人小肠类器官衰老。
  • 综述
  • 综述
    彭姣阳, 田 静, 罗秀菊, 彭 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坏死样凋亡是一种胱天蛋白酶非依赖性调节性细胞坏死方式,在心肌梗死、脑卒中、药源性心肌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损伤相关性心脑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是一种参与调节细胞坏死样凋亡的关键蛋白之一。RIPK1介导细胞坏死样凋亡参与① 心肌损伤,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和药源性心肌毒性等;② 脑损伤,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③ 血管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靶向抑制RIPK1能减少坏死样凋亡,对心脑血管损伤产生保护作用,表明RIPK1可能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潜在的靶点。目前已有多种类型RIPK1抑制剂,包括靶向RIPK1的D-天冬氨酸-高氨酸-甘氨酸残基中苯丙氨酸向内旋转从而与N端发生相互作用的活性构象的Ⅰ型,靶向RIPK1的D-天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残基中苯丙氨酸朝外的非活性构象的ATP竞争性Ⅱ型和结合激酶结构域的疏水变构口袋的Ⅲ型,它们通过不同的靶点和机制抑制RIPK1的激酶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RIPK1依赖的坏死样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同时总结了RIPK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综述
    张皓南, 肖 浩, 陈雅文, 敖 英, 汪 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成人疾病具有胎儿起源,且与孕期不良环境导致的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有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作为机体重要的内分泌系统,在胎儿多器官发育及其功能稳态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IUGR胎儿的多器官局部RAS功能存在明显改变。结合国内外最新临床和动物研究进展,本文综述RAS功能异常介导IUGR胎儿多器官(如胎盘、肾、心血管和骨)发育不良,阐明IUGR胎儿多器官RAS成分改变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并提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为IUGR胎儿成年后疾病易感的早期防治靶标。本综述为阐明多器官局部RAS功能改变在IUGR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及揭示IUGR相关胎源性疾病的早期防治靶标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 综述
    焦龙华, 田从魁, 王胜超, 王永广, 郜红利, 史伯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约30%人类癌症与RAS突变有关。RAS家族有3种亚型,即KRAS,HRAS和NRAS。KRAS已成为人类癌症中最常出现突变的基因之一,在多种癌症如胰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均发现KRAS蛋白被上调或被突变激活。多年来,针对KRAS突变抗癌药物的临床活性并不乐观。安进公司利用KRAS突变产生的半胱氨酸残基成功开发上市了共价抑制剂AMG510,使KRAS再次成为新药研发热点。本文以小分子与KRAS蛋白的相互作用模式为依据,将KRAS小分子抑制剂分为直接作用抑制剂和间接作用抑制剂,综述了各类抑制剂的代表结构、作用机制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KRAS小分子抑制剂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思路和方向。
  • 综述
    赵舒婧, 瞿敏敏, 王朝霞, 龚 莹, 徐 华, 刘翠翠, 谢剑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因毒性杂质(GTI)主要来源于原料药的合成过程或储藏运输等环节,其在痕量水平即可造成DNA损伤并诱发细胞癌变,因此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国法规对不同种类的GTI均提出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和控制策略,因此发展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原料药中GTI的筛查、定量及表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药物中GTI的警示结构及其分类、常见来源和毒理学限量标准,重点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气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液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电化学传感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新型技术应用于药物GTI的检测进行评述,并探讨基于警示结构或生物效应导向的通量筛查策略和方法,以期为药物GTI的有效监测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