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23, 37(12):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索引
  • 索引
    2023, 37(12):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前沿论坛
  • 前沿论坛
    马贺远, 李钦青, 楚世峰, 张 钊, 贺文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从神经血管单元(NVU)这一整体性结构及其功能出发开展脑缺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NVU已经成为脑科学和脑重大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NVU主要组成细胞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等,它们在结构上密切相关,在功能上共同维持脑稳态,在脑功能和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NVU损伤导致微血管及血脑屏障完整性受损、神经元细胞死亡、神经胶质反应、免疫细胞浸润,甚至组织损伤和脑水肿。本文以期阐明NVU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脑缺血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为开展基于NVU结构和功能的脑缺血疾病防治药物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 中药毒理学前沿——发育毒性
  • 中药毒理学前沿——发育毒性
    郭健敏, 张文强, 邓应华, 蒙飞彪, 梁 纯, 杨 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三段式幼龄动物试验(JAS)系统考察馥感啉口服液(FGLOL)在幼龄SD大鼠长期给药后的潜在发育毒性和延迟毒性。方法  第一阶段:根据1岁内婴幼儿临床拟用剂量,每天分别ig给予出生后4日龄(PND4)大鼠FGLOL 3.88,11.64和38.75 g·kg-1,共18 d,停药恢复3周。第二阶段:根据1~6岁儿童临床拟用剂量,分别ig给予PND15大鼠FGLOL 3.88,11.64和38.75 g·kg-1,共31 d,停药恢复3周。第三阶段:根据7~12岁儿童临床拟用剂量,每天分别ig给予PND40大鼠FGLOL 29.06,58.13和116.25 g·kg-1共66 d,停药恢复4周。上述试验均设溶剂对照组,ig给予等体积纯水。考察FGLOL对幼龄大鼠一般状况、摄食量、体重、生长发育、神经反射发育、学习记忆功能(总运动距离,中心、角落和边缘运动距离,潜伏期,工作记忆错误和参考记忆错误)、体格发育(体长)、骨骼发育(骨密度)、血液学(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和凝血、血液生化(谷氨酸脱氢酶、尿素氮和甘油三酯)以及组织病理变化等的影响。结果  三段式JAS中,ig给予FGLOL均未造成大鼠死亡。与溶剂对照组相比,FGLOL组大鼠一般状况无异常,体重、生长发育、神经反射发育、体格发育、骨骼发育、血液学和凝血、血液生化以及组织病理等变化均未见有毒理学意义差异。结论  FGLOL对相当于人类<6岁年龄段幼龄大鼠的JAS试验的未见不良反应剂量(NOAEL)为38.75 g·kg-1,对相当于人类7~12岁年龄段幼龄大鼠JAS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的NOAEL为116.25 g·kg-1。
  • 中药毒理学前沿——发育毒性
    郭健敏, 张文强, 邓应华, 蒙飞彪, 谢松强, 梁 纯, 杨 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考察芩香清解口服液(QXQJ)对4日龄(PND4)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交叉抚育法对PND2大鼠进行数量和性别调整,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及QXQJ 3.45,10.35和28.05 g·kg-1组。PND4起每天ig给予QXQJ,溶剂对照组给予纯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18 d。给药结束后恢复观察3周。实验期间对各组大鼠一般状况、体重、生长发育、体格、骨骼、血液学和凝血等指标进行检查。结果  QXQJ连续给药18 d对幼龄大鼠摄食量、生长发育、神经反射、自发行为、血液学、凝血、血液生化、免疫、生长激素和组织病理等检查指标均未见明显影响。PND5起,QXQJ 10.35和28.05 g·kg-1组幼龄大鼠出现黄棕色软便或稀便以及腹部膨大症状,这些症状于PND22基本恢复;28.05 g·kg-1组幼龄大鼠于PND7起体重、顶臀长、尾长和四肢长较溶剂对照组明显偏低(P<0.05),停药1周后恢复;28.05 g·kg-1组幼龄大鼠PND22骨比重和骨密度显著低于溶剂对照组(P<0.05),PND42时基本恢复。结论  QXQJ可导致未断乳幼龄大鼠出现黄棕色软便或稀便及腹部膨大等消化不良症状,继而影响体格发育,停药或离乳后基本恢复;QXQJ对PND4大鼠连续给药18 d发育毒性的无不良反应剂量(NOAEL)为3.45 g·kg-1。
  • 论著
  • 论著
    杨鲁霞, 张孝昌, 李擎宇, 魏振桥, 黄曼琼, 焦园园, 邢雅玲, 王升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全基因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双氢青蒿素(DHA)改善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ip给予LPS 10 mg·kg-1诱导ALI小鼠模型。模型成功后,ip给予DHA 20 mg·kg-1(模型+DHA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给药24 h后,取肺测定小鼠肺湿/干重比(W/D);制备并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数;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全基因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小鼠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并进行RT-qPCR验证。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模型+DHA组小鼠肺W/D值显著降低(P<0.01),病理损伤显著减轻,BALF中各类炎症细胞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全基因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发现,ALI模型小鼠肺组织内免疫相关的胎盘特异蛋白8(Plac8)、Toll样受体7基因(TLR7)显著上调(P<0.01),给予DHA干预后则均显著下调(P<0.05,P<0.01)。RT-qPCR验证结果显示,模型+DHA组ALI小鼠肺组织中Plac8和TLR7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 Plac8和TLR7基因的作用主要与细胞因子生成调控、T/B细胞活化及其信号转导、趋化因子信号转导、NF-κB信号转导等相关,即与机体对外界应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相关。结论  DHA可减轻LPS诱导的ALI小鼠肺水肿,改善肺部炎症,减轻AL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LR7和Plac8 mRNA表达、负调控其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而调控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和免疫细胞活化等免疫反应有关。
  • 论著
    张梦丹, 周文华, 龚佳格, 李 鹏, 高 洁, 李建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N  1,N  2-双(2,3-二羟基-4,6-二磺酸苄基)亚乙基二胺钠盐(NBED)对铀的促排效果和机制。方法  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铀染毒组、铀染毒+三乙烯三胺五乙酸钙钠盐(DTPA-CaNa3)150 mg·kg-1组(阳性对照)、铀染毒+NBED(45,90和180 m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尾静脉iv给予醋酸铀酰〔相当于铀(Ⅳ)0.03 mg每只〕后立即尾静脉iv给予相应剂量DTPA-CaNa3或NBED,24 h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肾、骨、肝、脾和肌肉中铀含量(肝、脾和肌肉组织合并检测)。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NBED的解离常数及NBED与铀酰的络合常数。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铀染毒组相比,铀染毒+NBED 45,90和180 mg·kg-1组肾铀蓄积量降低48.2%~66.5%(P<0.01),骨降低21.4%~54.8%(P<0.01),肝+脾+肌肉降低38.2%(P<0.01),且有剂量依赖趋势;铀染毒+DTPA-CaNa3组肾、骨、肝脾肌肉中铀蓄积量仅分别减少47.8%,21.4%和22.7%(P<0.05),NBED 180 mg·kg-1促排效果显著优于DTPA-CaNa3 150 mg·kg-1(P<0.05)。电位滴定实验结果表明,pH 7.4时,约有22.3% LH5,59.8% LH4和17.85% LH3(L表示NBED,H为NBED结合的H+),二级解离LH4为主要存在形式;pH 3~11时,NBED与铀酰存在4种络合形式,其累积形成常数分别是logβ111(12.5),logβ101(9.8),logβ102(15.3)和logβ1-12(6.5)。pH 7.4时75.3%以(UO2)L22-的形式存在,且溶液中游离铀酰离子的-log[UO22+free]值,即pUO2为9.57。结论  NBED在体内主要以二级解离LH4形式存在,与铀酰2∶1螯合为铀酰复合物排出体外,且NBED具有较好的促排效果,优于DTPA-CaNa3。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吕 琳, 王思涵, 曾 泉, 段 晗, 毛 壮, 王唱垚, 裴雪涛, 王 华, 李艳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构建稳定表达线粒体荧光报告系统的牙髓干细胞(DPSC)建立线粒体示踪体系,并采用该示踪体系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辐射损伤细胞输送线粒体。方法  ① 构建质粒pSIN-EF1α-COX8A-DsRed2(简称COX8A-DsRed2),并进行基因测序和PCR鉴定;COX8A-DsRed2用293T细胞包装获得慢病毒(Lv-COX8A-DsRed2)并感染DPSC,采用荧光显微镜观测红色荧光蛋白DsRed2在DPSC线粒体的稳定表达(DPSC-COX8A-DsRed2)。② 在DPSC-COX8A-DsRed2中使用荧光染色法观察DsRed2荧光蛋白与线粒体膜受体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M20)和线粒体示踪试剂MitoTracker Green的共定位。③ 采用10 Gy X射线照射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系IEC-6建立细胞辐射损伤模型,并使用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 N-琥珀酰亚胺酯(CFSE)荧光染料标记IEC-6细胞;于照射后,立即加入DPSC-COX8A-DsRed2,继续培养24 h,荧光显微镜观察DPSC-COX8A-DsRed2能否向辐照受损细胞递送线粒体。结果  ① 载体成功插入基因COX8A和DsRed2基因序列,COX8A-DsRed2构建成功;DPSC-COX8A-DsRed2细胞内表达红色荧光DsRed2;② 荧光染色法结果显示,红色荧光报告系统DPSC-COX8A-DsRed2与线粒体膜受体TOMM20、线粒体示踪试剂MitoTracker Green共定位于细胞线粒体;③ DPSC-COX8A-DsRed2与辐射损伤IEC-6细胞共培养,荧光显微镜可观测到绿色荧光的IEC-6细胞中出现DPSC来源的红色荧光标记的线粒体,表明DPSC与IEC-6之间发生了线粒体转移。结论  构建的线粒体荧光探针能够准确指示线粒体的转移,为下一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转移在辐射损伤救治中的作用提供了理想工具。
  • 综述
  • 综述
    张敏娜, 唐仁明, 袁丽丽, 钟 鸣, 王光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缺血性脑卒中(IS)发生过程中,血管系统血栓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引发脑组织损伤,缺血再灌注过程活性氧进一步引起应激性损伤。常规给药受制于血脑屏障的选择性通透作用和药物本身较低的生物利用度,对IS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纳米药物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可穿越血脑屏障到达梗死灶周围,释放药物或治疗基因,发挥治疗作用。纳米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溶栓药物的药效,溶解血栓增加缺血区供血;通过对抗炎症细胞因子,消除活性氧,削弱损伤反应;负载治疗基因调控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增加神经元的数量,诱导血管的发生,增强脑组织修复功能。纳米药物不但改善药动学和药效学,实现更有效的药物治疗,且可利用纳米成像技术实现IS治疗过程的实时监测和病情评估。
  • 综述
    陈佳胜, 张鑫月, 刘俊宏, 孟文琪, 张 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活性的蛋白质表达谱(ABPP)和基于亲和性的蛋白质表达谱(AfBPP)分析技术是以化合物为中心的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鉴定小分子药物和(或)毒物的直接作用靶点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明确直接作用靶点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小分子化合物的药理毒理机制。本文简要介绍ABPP和AfBPP技术,并总结了近年来该技术在药物脱靶、毒物靶点鉴定方面的应用实例,如克雷诺拉尼、BIA 10-2474和奥利司他等药物的脱靶效应及VX、杀螟硫磷和丙烯醛等有毒化合物的直接作用靶点鉴定,以期对药理学、毒理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综述
    付莉莉, 魏丽萍, 刘楚乔, 陶巧玉, 张 鹏, 邱云良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第三代非甾体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已被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近年来,其被应用于儿童生长发育领域,如儿童矮小症、体质性青春期生长发育延迟及性早熟等疾病,但其对肝、肾功能,脂质代谢,生殖功能及骨代谢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来曲唑可引起睾丸形态异常、生精小管及间质组织改变;还可降低骨密度,对骨代谢的平衡造成影响。此外,还会造成认知功能损伤和神经细胞凋亡。来曲唑的生殖系统毒性机制可能与其影响睾丸细胞的发育成熟、体内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表达以及睾丸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有关;骨代谢毒性机制与其增加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破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增加成骨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NF-κB活性有关;认知功能毒性机制与其调节海马经典及非经典效应、降低星形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吸收、减少L型钙通道阻滞胱天蛋白酶3活化有关。本文以期为临床儿科安全有效地使用来曲唑提供参考。
  • 致谢审稿专家
  • 致谢审稿专家
    2023, 37(12): 9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