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22, 36(2):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龙 燕, 柯 璇, 洪 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LT1R)对体外培养的APPswe/PS1∆E9双转基因小鼠(APP/PSI小鼠)皮质原代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① 将携带CysLT1R的慢病毒-绿色荧光蛋白载体(LV-CysLT1R-EGFP)或空载体(LV-EGFP)转染至APP/PS1小鼠皮质原代神经元,使神经元过表达CysLT1R(CysLT1R-OE),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神经元CysLT1R蛋白表达水平。② 分别以CysLT1R激动剂YM17690(1 μmol·L-1)单用或与CysLT1R拮抗剂普仑司特(Pran 1 μmol·L-1)联用处理CysLT1R-OE神经元12 h;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内Aβ1-40和Aβ1-42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神经元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切割酶1(BACE1)、早老素(PS)1和PS2表达水平。以YM17690(1 μmol·L-1)单用或与Pran(1 μmol·L-1)联用处理CysLT1R-OE神经元2 h后,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ysLT1R和NF-κB P65亚基在细胞内的分布。③ 采用渗透差法在CysLT1R-OE神经元中导入核定位序列多肽(NLS-pep,10 g·L-1)竞争性抑制CysLT1R核转位或阴性对照多肽(NON-pep,10 g·L-1),随即以YM17690(1 μmol·L-1)处理CysLT1R-OE神经元12 h,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ysLT1R激活后细胞培养基内Aβ水平、胞质中APP和BACE1表达水平;以YM17690(1 μmol·L-1)处理导入多肽后的CysLT1R-OE神经元2 h,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ysLT1R和NF-κB P65亚基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  ①  CysLT1R-OE神经元CysLT1R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② 与CysLT1R-OE组相比,CysLT1R-OE+YM17690组神经元分泌Aβ1-40 和Aβ1-42显著增加(P<0.05),胞质中BACE1及细胞核中CysLT1R和NF-κB P65亚基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神经元中APP,PS1和PS2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YM17690和Pran联用(CysLT1R-OE+YM17690+Pran组)可消除上述改变。③ 与CysLT1R-OE+YM17690组相比,CysLT1R-OE+NLS-pep+YM17690组CysLT1R和NF-κB P65亚基在细胞核内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神经元分泌Aβ1-40和Aβ1-42显著下降(P<0.05),胞质中BACE1表达水平下调(P<0.05),APP未见显著改变。结论  CysLT1R被激活后,通过上调BACE1表达从而促进Aβ的生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CysLT1R发生核转位并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介导。
  • 论著
    王 慧, 兰小兵, 郑 萍, 王 晴, 马 琳, 杨佳美, 刘 宁, 余建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獐牙菜苦苷(Swe)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① 将PC12细胞放入恒温缺氧箱内(缺氧缺糖)4 h,再置CO2培养箱正常培养(再灌注)24 h构建PC12细胞OGD/R模型。再灌注同时分别给予溶剂(OGD/R模型组)、Swe 0.1,1.0和10.0 μmol·L-1(Swe组)或阳性对照药尼莫地平12 μmol·L-1(尼莫地平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DCFH-DA荧光探针检测PC12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Fluo-3 AM荧光探针测定PC12细胞内Ca2+浓度,JC-1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② 构建PC12细胞OGD/R模型,再灌注同时分别给予溶剂(OGD/R模型组)、Swe 10 μmol·L-1(Swe组)或尼莫地平12 μmol·L-1(尼莫地平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蛋白表达及胱天蛋白酶3活化水平。结果  ① 与细胞对照组相比,OGD/R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LDH漏出率显著增加,Ca2+浓度显著升高,MMP水平显著降低,ROS和MDA含量显著增加,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胱天蛋白酶3活化水平显著增加(均P<0.01)。与OGD/R模型组相比,Swe 0.1 μmol·L-1组细胞SOD和CAT活性显著增强, 胞内Ca2+浓度及ROS和MDA含量显著降低
    (P<0.05);Swe 1和10 μmol·L-1组及尼莫地平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LDH漏出率显著降低,Ca2+浓度显著降低,MMP水平显著升高,ROS和MDA含量显著降低,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增强(P<0.05,
    P<0.01)。② 与OGD/R模型组相比,Swe 10 μmol·L-1组和尼莫地平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Swe 10 μmol·L-1组Bcl-2/Bax比值显著增加,胱天蛋白酶3活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Swe对PC12细胞OGD/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有关。
  • 论著
    刘 欢, 邓海艳, 田小雪, 孙鹤宁, 刘晓健, 王洪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模型小鼠产生的肺炎症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① 体内实验:采用低氧舱(10%O2,90%N2)内饲养C57BL/6小鼠制备肺动脉高压模型。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模型组、模型+APS 200和400 mg·kg-1组(每日ig 给予)、模型+BAY11-7082 5 mg·kg-1组(NF-κB抑制剂,ip给予,每周3次);钙蛋白酶1敲除(Capn1 EK684 FN-/-)雄性小鼠分为敲除对照组和敲除低氧组;28 d后,测定右心室压(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并检测血管壁厚度比(WTR)和血管壁面积比(WAR);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水平;Western 印迹法检测肺组织钙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② 体外实验: 原代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分为细胞对照组、低氧组、低氧+APS 0.6 g·L-1、低氧+BAY11-7082 10 μmol∙L-1和低氧+MDL-28170(钙蛋白酶1抑制剂)10 μmol∙L-1组。除细胞对照组外,其余组加药后直接置低氧培养箱(3%O2、97%N2)培养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细胞中IL-1β和TNF-α水平;Western 印迹法检测细胞钙蛋白酶1、MMP-9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① 体内实验:与野生型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模型组小鼠RVSP、RVHI、WAR、WTR、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面积、小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水平、肺组织中HYP水平、钙蛋白酶1、MMP-9、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低氧模型组相比,模型+APS组、敲除低氧组和模型+BAY11-7082组小鼠的RVSP、RVHI、WAR、WTR、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面积、血清中IL-1β和TNF-α水平、肺组织中HYP水平、钙蛋白酶1、MMP-9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② 体外实验:与细胞对照组相比,低氧组细胞存活率、细胞中IL-1β和TNF-α水平、钙蛋白酶1、MMP-9、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低氧组相比,低氧+APS组、低氧+BAY11-7082组、低氧+MDL-28170组细胞存活率、细胞中IL-1β和TNF-α水平、钙蛋白酶1、MMP-9、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APS对低氧诱导的小鼠PAH具有改善作用,可通过抑制钙蛋白酶1/NF-κB信号通路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反应。
  • 论著
    邢一浩, 杨 成, 铁 妍, 贾雪珂, 徐静蕾, 刘 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供体(JS-K)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协同诱导人肝细胞癌(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人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分别设立细胞对照组(只加等量二甲亚砜,终浓度<0.01%)、JS-K 5 μmol·L-1组、阿司匹林5,10和20 mmol·L-1组、JS-K 5 μmol·L-1+阿司匹林5,10,20 mmol·L-1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联合用药指数(CI);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2种细胞分为6组:细胞对照、JS-K 5 μmol·L-1、阿司匹林20 mmo·L-1、Z-VAD-FMK 50 μmol·L-1、JS-K+阿司匹林和JS-K+阿司匹林+Z-VAD-FMK组,给药后处理24 h。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活化胱天蛋白酶9、活化胱天蛋白酶3和活化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结果  与JS-K 5 μmol·L-1组比较,JS-K 5 μmol·L-1+阿司匹林5,10和20 mmol·L-1组HepG2和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P<0.01),且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CI<1)。JS-K 5 μmol·L-1组、阿司匹林5,10和20 mmol·L-1组、JS-K 5 μmol·L-1+阿司匹林5,10和20 mmol·L-1组细胞扁圆,生长迟缓,形态不规则,脱落并悬浮于培养液中。与JS-K 5 μmol·L-1组比较,JS-K 5 μmol·L-1+阿司匹林5,10,20 mmol·L-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P<0.01)。DAPI染色结果显示,与JS-K 5 μmol·L-1单药组或阿司匹林20 mmol·L-1单药组比较,JS-K 5 μmol·L-1+阿司匹林20 mmol·L-1组细胞核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核碎裂等凋亡样特征更加明显,活化胱天蛋白酶9、活化胱天蛋白酶3和活化PAR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与JS-K 5 μmol·L-1+阿司匹林20 mmol·L-1组比较,JS-K 5 μmol·L-1+阿司匹林20 mmol·L-1+Z-VAD-FMK 50 μmol·L-1组细胞核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核碎裂等凋亡特征减少,活化胱天蛋白酶9、活化胱天蛋白酶3和活化PAR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JS-K与阿司匹林联用具有协同抑制HepG2和SMMC7721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胱天蛋白酶诱导的凋亡级联反应有关。
  • 论著
    吴卓娜, 朱鲲鹏, 顾若兰, 孟志云, 甘 慧, 朱晓霞, 李 俭, 窦桂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125I]标记的羧肽酶G2([125I]CPG2)尾静脉推注给予Wistar大鼠后的组织分布和排泄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采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大鼠尾静脉推注[125I]CPG2 700 μg·kg-1后,于0,0.08,0.5,1,2,4,14和24 h经眼眶静脉采血,用酸沉放射性计算血药浓度,分析药物浓度-时间变化和药动学参数。给药后0.5,6和24 h取大鼠全血、组织及消化道内容物,给药后5,8,15,24,41,50,73,102,159,190,211,230和286 h收集粪、尿和胆汁,并用γ计数仪测定各样本中[125I]CPG2的放射性。结果  大鼠尾静脉推注[125I]CPG2 700 μg·kg-1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27 792±6896)μg·h·L-1,峰浓度Cmax为(16 894±1809)μg·L-1,清除率CL为(0.026±0.005)L·h-1·kg-1,表观分布容积Vd为(0.16±0.04)L·kg-1,半衰期t1/2为(4.18±0.59)h;给药后24 h,药物暴露量胃内容物最高,脑组织最低;给药后286 h粪和尿累计排泄(87±4)%,给药后24 h从胆汁中回收到给药量的(7.77±0.54)%。结论  尾静脉推注[125I]CPG2后,大鼠胃内容物中[125I]CPG2含量高于其他组织。排泄主要通过尿液进行,少量从粪中排泄,70%放射性在给药后24 h内排出。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张 毅, 石 童, 张瑞华, 陈学军, 靳 倩, 石晶晶, 王 陈, 李丽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膜电位检测原理,构建一种靶向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的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  采用α1β2γ2L-GABAAR-CHO细胞株构建GABAAR药物高通量筛选方法;分别以工具化合物的50%激动效应浓度(EC50)和EC80浓度下的激活值(ASV)和Z′因子作为判定指标,对缓冲液反应体系、激动剂GABA激活浓度、染料种类和染料孵育时间进行优化选择;在优化条件下分别利用激动剂GABA(0.05,0.25和1.00 μmol·L-1)、阳性变构剂地西泮(Dia,1,5和30 μmol·L-1)和拮抗剂加巴嗪(gabazine,Gab,0.1,1.0和10.0 μmol·L-1)进行方法稳定性考察;通过工具化合物GABA,Dia和Gab的剂量-效应关系检测,考察方法灵敏度。结果  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了对不同药理性质化合物GABA,Dia和Gab的特异性检测;通过方法优化获得的优化条件为:在GABA EC20~EC50激活浓度下,采用5 μL含氯体系加样,对使用红色染料孵育30~50 min的GABAAR-CHO细胞进行工具化合物检测;对不同浓度GABA,Dia和Gab检测的CV%分别介于4.09%~15.30%,5.59%~8.30%和5.65%~15.64%;通过对3种工具化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检测,获得GABA和Dia的EC50值分别为(137.4±26.3) nmol·L-1和(3.5±0.7)μmol·L-1,Gab的50%抑制效应浓度为(164.9±36.6) nmol·L-1。结论  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高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稳定可靠、灵敏度高,为靶向GABAAR的先导化合物发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综述
  • 综述
    朱艳慧, 刘雅琳, 祝侠丽, 蔡邦荣, 贾永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虽然接种疫苗是减轻流感流行的有效手段,但面对新的大流行病毒的传播和复杂住院流感患者,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应用必不可少。目前,正处于非临床和临床研究阶段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包括血凝素抑制剂、M2离子通道蛋白抑制剂、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抑制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与其他3种抑制剂相比,RdRp抑制剂可快速降低病毒载量,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但其临床疗效需进一步评估。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防治流感的常用药物。本文综述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抗病毒活性、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具有广谱活性的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参考。
  • 综述
    王道辉, 刘凤英, 骆 媛, 王 天, 王永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血小板型磷酸果糖激酶(PFKP)是细胞能量代谢糖酵解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在细胞内的表达保持动态平衡且相对稳定,发挥着调控细胞生物合成和能量代谢的作用,是代谢类疾病和癌症领域的研究热点。当细胞所处微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氧供应不足、代谢底物匮乏或细胞癌变时,细胞内出现PFKP介导的通过改变自身代谢模式而形成的代谢重编程,从而改善环境变化引起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PFKP在调控以Warburg效应为主的代谢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代谢模式向糖酵解转移,形成有氧糖酵解方式。本文主要围绕PFKP介导的代谢重编程作用机制及其参与肿瘤、呼吸系统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黄 艳, 蒋佳洛, 王文林, 林梦娴, 胡婷婷, 饶朝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食同源植物在《食品安全法》中被称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日化产品、保健食品和日常饮食。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药食同源资源共110种,其中药食同源植物共99种,其中部分植物可造成肝损伤。本文主要概括薄荷、栀子、肉桂、决明子和白果等几种药食同源植物来源中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线粒体途径和P450酶系代谢途径等造成肝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以期为药食同源植物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科学指导,对其在食疗、药用及保健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综述
    李英奇, 王 恒, 李嫚琪, 杨紫轩, 许瀚林, 常 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雷公藤甲素是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炎和免疫抑制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然而,雷公藤甲素具有严重的生殖毒性,会造成精子数量减少和活力下降,直接损伤睾丸、卵巢和子宫等,其毒性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及乳腺癌耐药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等蛋白表达异常及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生精上皮细胞、线粒体和溶酶体等中的标志酶活力下降相关。可通过雷公藤甲素毒性缓解药物、化学结构修饰和新型递药系统等方式缓解雷公藤甲素的生殖毒性。本文主要对雷公藤甲素的生殖毒性、毒性机制及缓解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