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19, 33(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高 耀, 许 腾, 吴 丹, 田俊生, 秦雪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预测逍遥散潜在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构建逍遥散抗抑郁成分靶标-疾病靶标网络,通过网络分析方法筛选关键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节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探索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可能参与的生物过程。结果  逍遥散中多个成分可通过钠钾ATP酶α1,及ATP合酶α,β和γ亚基等靶点,调节三羧酸循环、糖代谢、氨基酸代谢、5-羟色胺能突触和氧化磷酸化等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  逍遥散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模式调节能量代谢发挥抗抑郁作用。

  • 论著
    余鸿强, 尉杰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1-42)刺激所致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姜黄素0.1,1,5,10,15,25和40 μmol·L-1与BV2细胞培养24 h,MTT法和ATP法检测细胞存活。姜黄素5和10 μmol·L-1预处理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2 h后,加入Aβ1-42
    1 mg·L-1共同作用24 h,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V2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原代小胶质细胞TNF-α和iNOS mRNA表达水平;BV2细胞加姜黄素5和10 μmol·L-1培养2 h后,加Aβ1-42 1 mg·L-1培养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BV2细胞中iNOS、自噬相关蛋白5(Atg-5)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与LC3-Ⅰ的比值;姜黄素5和10 μmol·L-1预处理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24 h后,加入Aβ1-42 1 mg·L-1共同作用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BV2和原代小胶质细胞对Aβ1-42的吞噬;原代小胶质细胞加入姜黄素5和10 μmol·L-1, 24 h后加Aβ1-42 1 mg·L-1培养4 h,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原代小胶质细胞对Aβ1-42的吞噬和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蛋白表达水平。稳定敲降Atg-5的BV2细胞加姜黄素5和10 μmol·L-1培养2 h后,加Aβ1-42 1 mg·L-1培养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稳定敲降Atg-5的BV2细胞中LC3-Ⅱ与LC3-Ⅰ蛋白比值及iNOS,Atg-5和P62蛋白水平。结果  MTT和ATP结果显示,姜黄素≤25 μmol·L-1时对BV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Aβ1-42相比,姜黄素5和10 μmol·L-1组细胞内iNOS,IL-6和TNF-α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原代小胶质细胞内iNOS和TNF-α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Aβ1-42组相比,姜黄素10 μmol·L-1组细胞内iNOS和P6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LC3-Ⅱ与LC3-Ⅰ蛋白比值和Atg-5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Aβ1-42组相比,姜黄素10 μmol·L-1组BV2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对Aβ1-42蛋白的吞噬明显增加(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Aβ1-42组相比,姜黄素5和10 μmol·L-1组平均每个细胞内Aβ1-42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1),Iba1的荧光强度降低(P<0.01);与Aβ1-42相比,姜黄素10 μmol·L-1不影响稳定敲降Atg-5的BV2细胞中LC3-Ⅱ与LC3-Ⅰ比值及iNOS,Atg-5和P62蛋白水平。结论  姜黄素通过增强Atg-5表达,促进小胶质细胞对Aβ1-42蛋白的吞噬,抑制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 论著
    张晓文, 范 娜, 郭耀东, 王学军, 程 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香叶木素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起保护作用。方法  BALB/c乳小鼠单次ip 0.1 mL CVB3 1×105 pfu,记为D 0;24 h后(D1),ig给予香叶木素12.5,25和50 mg·kg-1,连续7 d。实验结束,检测乳小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左室收缩压(LVSP);血清中肌酸激酶(CK)、CK的MB型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和分选外周血中巨噬细胞M1和M2极化情况;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和活化的胱天蛋白酶9蛋白表达水平。从乳小鼠脾组织分选巨噬细胞,分别用干扰素γ(IFN-γ) 5 mg·L-1、CVB3 1×105 pfu、香叶木素20 μmol·L-1、CVB3 1×105 pfu+香叶木素20 μmol·L-1处理巨噬细胞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1(Arg-1)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乳小鼠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香叶木素12.5,25和50 mg·kg-1组乳小鼠的MAP,HR和LVSP均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乳小鼠血清中CK,CK-MB和Mb水平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和活化的胱天蛋白酶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香叶木素12.5,25和50 mg·kg-1组乳小鼠血清中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心肌组织中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和活化的胱天蛋白酶9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乳小鼠外周血中F4/80+ iNOS+,F4/80+TLR4+和F4/80+CD40+的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F4/80+CD14+,F4/80+Arg-1+和F4/80+CD206+的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香叶木素12.5,25和50 mg·kg-1组小鼠外周血中F4/80+ iNOS+,F4/80+TLR4+和F4/80+CD40+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F4/80+CD14+,F4/80+Arg-1+和F4/80+CD206+的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FN-γ或CVB3单独处理均能上调脾巨噬细胞iNOS表达,抑制Arg-1的表达(P<0.05);香叶木素处理则能够抑制细胞iNOS的表达,上调Arg-1的表达(P<0.05);与CVB3单独处理组相比,CVB3+香叶木素处理后,iNOS表达降低,Arg-1表达升高(P<0.05)。结论  香叶木素能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M1型巨噬细胞的活化,促进其向M2型极化发展,改善病毒性心肌炎的心功能。
  • 论著
    李文华, 王君君, 甘俊英, 牛书彦, 马 秘, 唐 萌, 薛玉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3种不同特性纳米银(AgNP),即20和50 nm无包被AgNP(AgNP-20和AgNP-50)及20 nm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被AgNP(AgNP-PVP-20)对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的毒性效应和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线虫用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剂对照组)或不同浓度的AgNP-20,AgNP-50和AgNP-PVP-20(1,10和100 mg·L-1)分别处理48 h,记录线虫的存活天数、头部摆动频率和身体弯曲频率。荧光探针检测线虫体内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检测线虫体内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gNP-PVP-20各剂量组及AgNP-50和AgNP-20的10和100 mg·L-1组线虫存活率下降(P<0.01);AgNP-PVP-20各剂量组线虫的相对平均寿命均降低(P<0.01);AgNP-20和AgNP-50的10和100 mg·L-1组线虫相对平均寿命降低(P<0.05);3种AgNP 10和100 mg·L-1组头部摆动频率均降低(P<0.05);AgNP-PVP-20各剂量组线虫的身体弯曲频率均降低(P<0.01),AgNP-20和AgNP-50 100 mg·L-1组线虫身体弯曲频率降低(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3种AgNP各剂量组线虫ROS荧光强度升高(P<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gNP-PVP-20 10和100 mg·L-1组线虫体内MDA含量升高(P<0.05),GSH含量降低(P<0.05),AgNP-20 100 mg·L-1组GSH含量降低(P<0.05),AgNP-50各剂量组线虫MDA和GSH含量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随着剂量的增加,3种AgNP各剂量染毒组线虫的相对平均寿命、头部摆动频率和身体弯曲频率呈不同程度地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呈不同程度升高,且毒性作用AgNP-PVP-20>AgNP-20>AgNP-50。
  • 综述
  • 综述
    杨 纯, 石海莲, 吴晓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和多发性硬化症(MS)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往往伴随胃肠道动力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已被证明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免疫系统调控大脑功能,进而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被确诊前就存在胃肠道功能失调,而肠道菌群与胃肠动力异常关系密切,提示肠道菌群也可能通过肠道神经系统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通过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互作参与介导胃肠道动力异常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综述
    李汉兵, 赵旭琴, 王心怡, 戚佳梦, 王 灿, 姚元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广泛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二甲双胍的抗肿瘤分子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大部分研究认为,该药理作用依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激活。近几年,部分学者提出二甲双胍通过非AMPK依赖途径抗肿瘤的机制,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下调Ras相关GTP结合蛋白Rag活性和DNA损伤反应调节基因1的表达,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抑制Ras相关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活性、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等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迁移。本综述以此为切入点,综述二甲双胍不依赖AMPK途径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为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探讨展示新视角。
  • 综述
    薛恩复, 马望前, 汤慧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特发性肠道炎性疾病。磷酸二酯酶4(PDE4)是介导炎症的关键酶,其抑制剂能有效控制多种炎症性疾病。本文综述了已有PDE4抑制剂咯利普兰、美索普兰、罗氟司特、替托司特和阿普司特对IBD的非临床研究及替托司特、阿普司特对IBD的临床研究。其机制涉及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形成、减轻结肠组织炎症、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和抑制胶原沉积等。作为IBD治疗的新药,PDE4抑制剂阿普司特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罗氟司特等虽未开始临床试验,但具有深入研究的前景。
  • 综述
    尹圆圆, 彭 辉, 邵军波, 彭双清, 皮静波, 郭家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F-E2 相关因子2(Nrf2)是CNC碱性亮氨酸拉链家族成员之一,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稳态、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凋亡和自噬等细胞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线粒体是细胞合成ATP的主要场所,也是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Nrf2通路可通过多种方式或机制调控线粒体功能,进而调节细胞对外源性物质的反应与有害结局,包括调节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促进ATP合成、保护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和氧化磷酸化以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等,同时也可调节线粒体完整性和线粒体自噬。此外,Nrf2通路对毒物诱导的线粒体兴奋效应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rf2通路对线粒体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 综述
    陈月洪, 严丽莎, 寿逸凯, 朱骁拯, 樊 劼, 周诗旗, 于文磊, 胡 宇, 王欢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颗粒物(PM2.5)指环境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 μm的大气颗粒物,其组成成分复杂,粒径小,数量多,可随人体呼吸到达肺泡并沉积,甚至渗透至循环系统进入全身,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PM2.5暴露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本文从PM2.5诱导神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与自噬、细胞DNA损伤和DNA甲基化等方面阐述环境PM2.5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机制。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稿约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稿约
    2019, 33(7): 559-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