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18, 32(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前沿论坛
  • 前沿论坛
    余苏云,陆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低,亲和力弱,如何起效一直是中医药研究者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多成分多靶点”和“显效理论”等一系列假说的提出使中药研究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但中药使用中的很多现象用现有理论仍不能得到较好的解释,如微量成分如何发挥药效?低血药浓度成分的起效机制是什么?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从药物杂泛性角度探讨中药作用多样性的内在分子机制,从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解释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从对肠道菌群的稳态调节角度阐释低血药浓度成分的作用机制。此外,生物靶标之间协同致死关系的重要性也为中药起效方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其作用特点提示,生物靶标间的遗传协同可能是中药药效倍增的核心,该作用模式或许能为中药起效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解读和思考,从而创新中药药效学研究方法。
  • 中药毒理学学沿--生殖毒性
  • 中药毒理学学沿--生殖毒性
    杨威,肖百全,喻祥,韩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毒性中药材是中药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由“大毒”、“有毒”和“小毒”类中药材组成,其安全性特别是生殖毒性的研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报道已开展生殖毒性相关研究的毒性中药材仅20种,且多数研究未依据国际国内《药物生殖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开展,研究结果对该类药材生殖毒性风险预测的价值非常有限。建议和鼓励后续进行毒性中药材生殖毒性研究的机构和(或)个人应尽量按照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最新版《生殖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S5)》,系统、规范地开展研究,逐步积累生殖毒性安全性数据,为中药安全性数据库的建立积累素材。
  • 中药毒理学学沿--生殖毒性
    游云,黄芳华,韩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手工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简称《药典》)确定孕妇禁用和慎用中药材及其饮片,根据中医临床适应证进行归类。以“药材名称+生殖毒/妊娠”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出相关研究论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孕妇禁用和慎用药材涵盖了多种临床功效。部分单味药的水煎剂如大黄、附子和瞿麦等致生殖毒性剂量相当于《药典》推荐临床剂量的1~3倍,提示这些单味药在临床常用剂量具有对人体产生生殖毒性的风险。生川乌、生草乌和大戟致动物生殖毒性剂量超过了临床剂量的10倍以上,其原因有待深入研究。此外,中药雄黄生殖毒性的种属差异性及红花和莪术在正常妊娠动物和血瘀证妊娠动物生殖毒性的差异性,均提示中药生殖毒性研究应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逐步建立并完善包括药学、药理、毒理和临床应用的中药安全数据库,配合生殖毒性的潜在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为中药临床安全用药服务。
  • 论著
  • 论著
    赵颖,张家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法筛选β 分泌酶(BACE1)抑制剂的适用性评价方法。方法  选取2 种基于FRET 方法建立的商品化BACE1活性测定体系,按照标准流程检验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和Compound 1对于BACE1的抑制活性,计算抑制剂在2 个测定体系中的抑制率和催化曲线斜率,同时定量计算化合物加入对测定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曾报道的BACE1抑制剂EGCG加入基于FRET方法的测定体系后,导致体系荧光强度降低,且荧光强度降低得到的直线斜率(10.8±2.6)与抑制曲线斜率(10.2±3.4)数据一致,证明EGCG 对BACE1 的抑制活性为假阳性;而Compound 1 加入对于体系荧光强度无影响,证实了其对BACE1 的抑制活性。在基于FRET方法的测定体系中初筛显示阳性的化合物,其对测定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与未加入BACE1 的空白对照进行校正,评价待测化合物在所选测定体系中的适用性,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结论  采用此化合物空白荧光校正方法可定量测定被测化合物对于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从而评价BACE1 抑制剂在FRET 体系中的适用性。
  • 论著
    顾浩,陈寅萤,王朋倩,王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网络模块划分方法优选问题,并对划分结果进行功能解析和评价。方法  利用多种常用模块划分方法,包括MCLiQUE,Cluster one,NCMine,PEWCC,Fuzzifier cluster,Community cluster,Connected component cluster,MCL cluster,MCODE cluster,Spectral clusters of protein sequences 和AP 等,对冠心病基因网络进行模块划分,通过网络结构熵值计算进行评价,优选出一种方法进行划分模块。基于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对模块的通路功能进行富集,并利用杰卡德相似指数分析方法,对模块与总网络的功能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用MCODE cluster 方法划分出11 个模块,网络熵值为4.33637,在几种方法中熵值最小,最适于冠心病基因网络模块的识别。基于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杰卡德相似指数分析方法,发现11 个模块能涵盖冠心病相关通路中的38条,覆盖率达到73.1%。其中,模块3,4 和7 能用较少的基因富集到较多的功能。结论  网络信息熵可以为模块划分方法的评价提供一种可行方案。划分后的模块可以代表原疾病网络的大部分功能,并在功能富集上有一定优势,对进一步简化和理解疾病网络具有实际意义。
  • 论著
    汤依群,冯凯,梁时雨,吴启权,潘奕彤,刘婷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与临床发病机制相关且重现性好的缺血性心动过缓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左冠状动脉结扎组、右冠状动脉结扎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麻醉开胸,心电图监护下结扎左、右冠状动脉分支,分别在术后第5 天(d5),d10 和d15记录Ⅱ导联心电图,观察心电图和心率的变化;d16测量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大鼠心功能;大鼠处死后,剪取含窦房结的右心房组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右心房组织形态改变;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右心房钠钙交换蛋白1(NCX1)和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亚型4(HCN4)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结扎左、右冠状动脉大鼠心电图ST段均抬高(P<0.01),右冠状动脉结扎上升幅度较左冠状动脉结扎小(P<0.01);右冠状动脉结扎大鼠术后心率持续降低,d10 后心率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左冠状动脉结扎大鼠术后心率呈升高回落趋势,d5心率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然后回落,d15 回落到假手术组水平;左冠状动脉结扎后15 d,大鼠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明显下降(P<0.01),左心室终末舒张压显著上升(P<0.01);右冠状动脉结扎术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组织形态检查结果显示,右冠状动脉结扎引起右心房炎性浸润和纤维化更为明显(P<0.01);Western 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右心房组织(包含窦房结)NCX1 和HCN4 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大鼠右冠状动脉结扎,引起右心房缺血性改变,成功制备了缺血性心动过缓模型。
  • 论著
    宋俊科,张雯,张雪,杨海光,周启蒙,王金华,杜冠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丹酚酸C 对MPP+诱导SH-SY5Y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H-SY5Y细胞与丹酚酸C(0.1,1.0和5.0 μmol•L-1)或阳性药N-乙酰半胱氨酸(NAC)5 mmol•L-1孵育2 h后加入MPP+ 500 μmol•L-1,继续培养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O/EB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凋亡,应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超氧化物指示剂(MitoSOX)特异性探针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法测定NADPH 氧化酶2(NOX2)的表达,免疫荧光和Western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Bcl-2,Bax 和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 的表达水平。结果  MPP+ 500 μmol•L-1损伤导致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丹酚酸C(1.0 和5.0 μmol•L-1)及NAC(5 mmol•L-1)能够逆转MPP+损伤,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P<0.01,P<0.01)。丹酚酸C(1.0 和5.0 μmol•L-1)能够显著减少MPP+诱导的细胞总ROS 增加(P<0.01),维持Bax/Bcl-2表达平衡(P<0.01),减缓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P<0.01),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P<0.01)及胱天蛋白酶3的活化(P<0.05,P<0.01)。同时,丹酚酸C(0.1,1.0和5.0 μmol•L-1)能够明显抑制NOX2的表达(P<0.01),降低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水平(P<0.01),改善MPP+引起的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结论  丹酚酸C能够抑制MPP+诱发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
  • 论著
    陈显兵,杨清煜,覃晓莉,赵方毓,唐鲜娥,王子礼,陈宗海,向家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蛇菰多糖(BPS)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鸢尾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雄性SD 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在普通饲料中添加猪油10%、鸡蛋5%和胆固醇2.5%)4 周后,一次性ip 给予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1,1 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FBG≥7.8 mmol•L-1确认模型成功。模型大鼠ig 给予BPS 200 mg•kg-1,持续4周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冰冻切片进行苏丹Ⅲ染色,观察脂肪变性程度;检测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鸢尾素含量及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肝组织PPARγ 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降低(P<0.01),肝指数增加(P<0.01),肝细胞内可见大量脂滴,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HDL-C显著降低;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P<0.01);血清鸢尾素水平降低(P<0.01);肝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BPS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明显增加(P<0.01),大鼠肝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明显改善,血清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 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减少(P<0.05);血清鸢尾素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BPS能明显降低STZ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提升鸢尾素水平并增强肝组织PPARγ的表达。
  • 综述
  • 综述
    吴伟,沈青青,徐玲燕,杜娟,江振洲,张陆勇,黄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和肾是机体最主要的代谢和排泄器官。炎症状态下,机体内肝、肾和肠道大部分转运体表达和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均下调。肠道作为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器官,肠转运的内外源性物质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从细胞、动物和机体3 个方面综述了促炎细胞因子、炎症诱导物和炎症性疾病对药物转运体表达和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影响,最后阐述了炎症引起转运体改变的相关机制,对阐明药物不良反应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
  • 综述
    邓利红,胡建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呼吸道是人体暴露于有毒外源化学物的主要途径之一。肺组织存在多种生物酶类如细胞色素P450、前列腺素H 合酶、脂氧合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可对吸入的化学物进行代谢活化或解毒,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引起机体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产生毒性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①黄曲霉毒素B1 在肺内代谢为黄曲霉毒素B1-8,9-环氧化物;② 碳链化合物在各酶类作用下生成的环氧化物、氢氧化物、重氮化物等活性中间产物;③ 芳香族化合物在肺内代谢为醌类、环氧化物和酯类等活性物质;④ 无机化合物在肺内甲基转移酶和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甲基化代谢物及金属离子;此外,还对这些活性中间产物或终致癌物对肺产生的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进行总结,以阐明外源化学物在肺内原位代谢与其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机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