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前沿论坛
  • 前沿论坛
    郭宁, 施明, 孙丽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是由处于不同发育阶段、形态及功能各异的细胞群体构成的“类器官”,其中多数细胞可发生分化,而极少数细胞则维持未分化状态,被称为肿瘤干细胞。正常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和增殖受其调控机制的严格控制,以维持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稳态,而肿瘤干细胞则具有恶性增殖的能力,经过不同形式的自我更新式分裂,产生并扩增具有不同分化表型、独特形态的异质性肿瘤细胞。大量的研究表明,常规治疗虽可杀灭大部分增殖活跃的肿瘤细胞,而肿瘤干细胞通常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并表达高水平的多药耐药基因,具有很强的药物抗性及DNA 损伤修复能力,因而能成功地逃逸化疗、放疗的杀伤。残存的肿瘤干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更强,成为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祸根”。本文将综述近年来抗肿瘤治疗与肿瘤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讨论肿瘤干细胞表型特征、抗肿瘤治疗与肿瘤干细胞富集、肿瘤干细胞信号调控机制以及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的新理念。
  • 前沿论坛
    王莉莉;李菲菲;赵长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最近10年协同致死筛选技术被成功应用到肿瘤相关领域的研究,成为揭示肿瘤相关基因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的有力手段。本文介绍了协同致死筛选的技术以及其在肿瘤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了大量与常见癌基因如RAS、多聚ADP核糖聚合基因、MYC或抑癌基因P53、张力蛋白同源基因存在协同致死关系的基因,筛选还发现了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长春新碱和拓扑替康等的增敏基因。这些研究为揭示肿瘤耐药、复发机制提供了线索,为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目前相对成熟的协同致死筛选的几种不同的技术方法,以及该技术用于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研究进展。
  • 论著
  • 论著
    梁慧春;李诺敏;许宇辉;叶恩茂;张剑;余伯阳;杨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延胡索四氢小檗碱同类物衍生物乙酰化四氢小檗红碱(THBr-A)的脑内受体结合特点及其抗焦虑效应。方法 ① 体外实验:制备稳定转染人肾上腺素α1,β1,多巴胺D2,多巴胺D3γ-氨基丁酸(GABA)-A,GABA-B,N-甲基-D-天冬氨酸(NMDA),5-羟色胺1A(5-HT1A),5-HT2A受体基因的HEK293细胞膜,加入THBr-A 1×10-10 mol·L-1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观察THBr-A的脑内作用靶点。制备稳定转染人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HEK293细胞膜,单独加入THBr-A 1×10-10~1×10-5 mol·L-1,或先加入喹吡罗10 μmol·L-1后再加入THBr-A 1×10-10~1×10-5 mol·L-1;或制备富含5-HT1A受体的SD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膜,单独加入THBr-A 1×10-10~1×10-5 mol·L-1[35S]GTP-γS实验观察D2和5-HT1A受体的内在活性。② 体内实验:雄性HaM/ICR小鼠按照分组分别于实验前60 min单次ig给予THBr-A 5,10,20,40和80 mg·kg-1,通过自发活动、孔板、高架十字迷宫及明暗穿箱实验观察THBr-A对小鼠自发活动和焦虑行为的影响。结果 ① 体外实验: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结果显示,THBr-A主要作用于D2,D3和5-HT1A受体,相应的百分抑制率分别为96.43%,77.61%和78.31%。[35S]-GTP-γS实验结果显示,THBr-A具有D2拮抗(IC50=11.54 nmol·L-1)和5-HT1A部分激动(EC50=55.37 nmol·L-1)的内在活性。② 体内实验:自发活动实验结果显示,单次给予THBr-A 5~8 mg·kg-1对小鼠给药后60 min内的自发活动数无影响(F(5,54)=1.247,P=0.300)。孔板实验结果显示,单次给予THBr-A 20,40和80 mg·kg-1,小鼠的探头次数(F(6,63)=8.667,P<0.01)和探头时间(F(6,63)=6.067,P<0.01)明显增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显示,单次给予THBr-A 20和40 mg·kg-1,小鼠的入开臂时间百分比(F(6,63)=9.382,P<0.01)和入开臂次数百分比(F(6,63)=8.957,P<0.01)明显增加。明暗穿箱实验显示,单次给予THBr-A 20和40 mg·kg-1,小鼠的穿梭次数(F(6,63)=8.217,P<0.01)和明箱滞留时间(F(6,63)=8.457,P<0.01)明显增加。结论 THBr-A主要作用于脑内多巴胺和5-HT系统,并具有D2拮抗、5-HT1A部分激动的内在活性,有效地改善动物的焦虑样行为,提示THBr-A有望成为抗焦虑症新药。
  • 论著
    张庆华;项梦琦;郭益添;叶艳清;蒲泽锦;冯家琳;吴灵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腺苷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其与Ca2+相关的机制。方法 CCK8法测定腺苷1.0,2.0,4.0和6.0 mmol·L-1分别作用24,36和48 h后对HepG2细胞存活的抑制率。腺苷1.0,2.0和4.0 mmol·L-1作用24 h后,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m-钙蛋白酶、胱天蛋白酶4、Bax、Bak、胱天蛋白酶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腺苷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随腺苷浓度由1.0,2.0增加到4.0 mmol·L-1,细胞凋亡率分别由(20.30±1.23)%和(28.50±2.32)%增至(38.10±4.09)%,并伴有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1.17±0.02,1.28±0.03和(1.49±0.04)倍,以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由703± 53分别降至504±34,315±27和124±10(P<0.01),同时m-钙蛋白酶、胱天蛋白酶4、Bax、Bak、胱天蛋白酶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腺苷可通过提高细胞游离Ca2+水平,激活钙依赖蛋白,并激活内源性内质网应激胱天蛋白酶4信号转导途径而诱导HepG2细胞凋亡。
  • 论著
    刘重斌;陆建峰;郭贺杰;陈露;王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对慢性锰染毒大鼠学习记忆改善作用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ip MnCl2·4H2O 15 mg·kg-1 ,同时ig给予番茄红素5,10和15 mg·kg-1,每天1次,连续3个月。分别于第1,2和3个月末进行水迷路实验测定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实验结束后,取血、肝和海马组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肝和海马组织中锰含量。化学比色法检测肝和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 酶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和番茄红素组相比,慢性锰染毒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显著增加(P<0.05);血、肝和海马组织中锰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和海马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GSH-Px和CAT 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给予番茄红素15 mg·kg-1干预后,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在第1,2和3个月末分别由慢性锰染毒组的50.7±10.8,46.1±9.2和(51.4±13.6)s 显著降至42.1±4.0,27.5±4.6和(26.0±4.7)s(P<0.05);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在第2和3个月末分别由慢性锰染毒组的38.7±9.2和(45.2±14.2)s 显著降至26.2±4.8和(27.3±8.3)s(P<0.01);血、肝和海马组织中锰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和海马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GSH-Px和CAT 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 番茄红素能有效改善因慢性锰染毒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减退。
  • 论著
    蒋嘉烨;王现珍;栗源;卞卡;可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肥厚心肌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ACE2的改变及卡托普利的作用。方法 7周龄SHR大鼠,ig给予卡托普利3.375 g·kg-1,每天1次,连续17周,至24周龄。分别于18,24和32周龄测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实时PCR法检测ACE mRNA和ACE2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ACE和ACE2蛋白的表达。结果 从18到32周龄,SHR模型组和正常Wistar-Kyoto(WKY) 大鼠组的血压和LVMI基本无变化。与同龄WKY大鼠相比,SHR血压和LVMI均显著升高(P<0.01)。给予卡托普利3.375 g·kg-1,可显著降低血压(18和24周龄)和LVMI(24周龄)(P<0.05),停药后作用消失。与18周龄的SHR相比,32周龄的SHR心肌ACE mRNA与ACE2 mRNA及蛋白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同龄WKY大鼠相比,24和32周龄的SHR ACE mRNA与ACE2 mRNA比值显著升高(P<0.01);18,24和32周龄时,其蛋白比值显著升高(P<0.01)。SHR给予卡托普利,18,24和32周龄时心肌ACE mRNA与ACE2 mRNA及蛋白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其mRNA比值由5.42±0.82,37.44±6.76和71.73±4.30分别降低到1.45±0.09,15.40±2.62和6.82±2.84,其蛋白比值由4.61±0.29,5.76±0.93和6.13±0.23分别降低到2.94±0.23,3.02±0.07和2.79±0.10。结论 SHR肥厚心肌中ACE和ACE2表达失衡,卡托普利通过激活ACE2 mRNA及蛋白表达而调节ACE与ACE2的比值,说明其可能通过改善ACE与ACE2的比值从而减轻高血压及其左心室肥厚。
  • 论著
    张贵强;董娜;王玉霞;李倩;贾培媛;武军华;麻浩;李海霞;单俊杰;王海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淫羊藿总多糖(EKP)中组分B(EKP-B)和均一多糖B-1(EKP-B-1)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gp120蛋白的免疫佐剂活性。方法 EKP-B(150 μg)、EKP-B-1(150 μg)、铝佐剂(200 μg)和生理盐水分别与HIV-1gp120(20 μg)配伍肌内注射免疫小鼠1次。免疫后2和4周收集小鼠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4周后处死小鼠,MTT法测定小鼠脾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脾细胞中CD4+/CD8+和CD3+/CD19+ T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免疫后2周,与HIV-1gp120单独免疫组相比,EKP-B-1与HIV-1gp120配伍可提高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P<0.05),EKP-B无明显作用。免疫后4周,EKP-B和EKP-B-1与HIV-1gp120配伍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P<0.05),还能明显促进B细胞增殖反应和IFN-γ的分泌(P<0.01),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胸腺IL-4的分泌无明显影响,同时EKP-B还能提高脾细胞CD3+/CD19+细胞百分率(P<0.01),EKP-B-1提高脾细胞CD4+/CD8+细胞百分率(P<0.05)。结论 EKP-B和EKP-B-1(每只鼠150 μg)对HIV-1gp120抗原显示良好的佐剂活性,能明显提高HIV-1gp120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提示EKP-B和EKP-B-1有可能作为艾滋病疫苗的佐剂。
  • 论著
    刘朝晖;刘雨潇;李俊峰;赵岳;刘元林;童英;张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辛二酞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OC3/P存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SAHA 4~64 μmol·L-1与OC3/P细胞作用6,12,24或48 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质和细胞核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SAHA 4,16和64 μmol·L-1与OC3/P细胞孵育24 h,可引起OC3/P细胞皱缩,细胞贴壁不良,折光率减弱,活细胞数目减少,且随着SAHA浓度升高细胞形态改变更明显。瑞氏吉姆萨染色发现,SAHA 64 μmol·L-1与OC3/P细胞孵育24 h,使细胞体积减小、细胞质凝集和核固缩。MTT法检测结果表明,SAHA 4~64 μmol·L-1对OC3/P细胞存活具有抑制作用,并存在明显的时间和浓度效应关系,其中SAHA 64 μmol·L-1作用 6,12,24和48 h对OC3/P细胞存活的抑制率分别为(7.1±1.9)%,(14.6±2.0)%,(36.8±2.7)%和(83.3±3.0)%(r=0.891,P<0.05),SAHA 4,8,16,32和64 μmol·L-1作用48 h对OC3/P细胞存活的抑制率分别为(28.8±1.2)%,(34.8±4.3)%,(52.3±2.8)%,(61.3±4.9)%和(83.3±3.0)%(r=0.966,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SAHA 4,16和64 μmol·L-1作用48 h均可诱导OC3/P细胞凋亡(P<0.05,P<0.01)。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SAHA 4,16和64 μmol·L-1作用24 h,OC3/P细胞核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变化。结论 SAHA可抑制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OC3/P的存活并诱导其凋亡。
  • 论著
    宣荣荣;陈海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经脂多糖(LPS)处理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LPS 0.01 mg·L-1作用RAW264.7细胞24 h,应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差异基因富集的Gene ontology(GO)功能和Kyoto encyclopo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并通过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LPS处理后,共有1959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974个,下调985个。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发挥蛋白结合和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以及调节细胞过程、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和免疫系统等生物学功能。信号通路分析显示,显著富集的途径与炎症、免疫系统和癌症等疾病密切相关。结论 DGE技术验证了LPS介导炎症反应的NF-κ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和Jak-STAT 3条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发现了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外识别等新的途径。
  • 论著
    杨海扣;周静;于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对氧化应激损伤大鼠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离体心脏K-H液平衡灌注20 min后,模型组灌注含有H2O2 200 μmol·L-1的K-H液10 min,K-H液60 min;H2O2+NaHS组依次灌注含有H2O2 200 μmol·L-1的K-H液10 min,NaHS 10 μmol·L-1的K-H液10 min,K-H液60 min。记录平衡末、处理后10,30和60 min的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灌注结束后检测冠脉漏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结果 平衡灌注末各组间心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H2O2+NaHS组能显著改善心功能各项指标(P<0.05);冠脉漏出液中LDH[(884±51) vs(1290±71)U·L-1)和MDA((7.6±0.6) vs(9.3±0.6)nmol·L-1]的含量下降,SOD含量增高[(90±11) vs(69±8)U·L-1](P<0.05);HE染色可见心肌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外源性硫化氢能减轻大鼠离体心脏氧化应激损伤。
  • 论著
    孙爱华;王宇光;孟浩;吕永壮;高月;姜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差异蛋白质组技术,探讨藜芦人参配伍对肝功能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雌雄各半,ig给予藜芦0.27 g·kg-1、藜芦0.09 g·kg-1+人参0.24 g·kg-1、藜芦0.27 g·kg-1+人参0.71 g·kg-1、藜芦0.81 g·kg-1+人参2.13 g·kg-1,每天1次,连续8周。收集血清及肝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水平,并对肝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差异凝胶电泳技术(DIGE)分离大鼠肝组织总蛋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串联质谱及数据库查询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 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只有藜芦0.81 g·kg-1+人参2.13 g·kg-1检测到GOT没有升高的趋势;而GPT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藜芦0.27 g·kg-1、藜芦0.09 g·kg-1+人参0.24 g·kg-1及藜芦0.27 g·kg-1+人参0.71 g·kg-1组大鼠肝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藜芦0.81 g·kg-1+人参2.13 g·kg-1有2例(8.7%)样本分别出现肝窦扩张淤血及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改变。藜芦人参合用前后大鼠肝组织差异蛋白质经DIGE进行分离后,成功获得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经DeCyder6.5软件分析获得差异>1.5倍的蛋白质点共30个;质谱鉴定去冗余后得到4种差异蛋白质,其中二硫键异构酶A3前体和碳酸酐酶Ⅲ明显降低;谷氨酸脱氢酶1及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明显升高。结论 藜芦0.81 g·kg-1和人参2.13 g·kg-1合用可能影响大鼠肝内与pH自稳、蛋白折叠及氨基酸代谢相关酶的表达。
  • 论著
    陆红;陈必成;胡丽萍;洪炜龙;林成成;白永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马兜铃酸(AA)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垂盆草提取物(SSBE)对AA损伤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加入AA 1,5,10,50和100 mg·L-1;或AA 10 mg·L-1+SSBE 10,50,100,500和1000 mg·L-1,培养24 h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NRK-52E细胞凋亡;ELISA和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Myc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AA浓度的增加,NRK-52E细胞损伤愈加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 10和50 mg·kg-1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了c-Mycp53明显表达(P<0.05);AA 10和50 mg·kg-1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后,MIF的分泌和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AA 10 mg·L-1组相比,SSBE 1000 mg·L-1不仅减轻了AA所致的损伤,而且明显下调了MIF的表达(P<0.05)。同时,SSBE 1000 mg·L-1也明显抑制了c-Mycp53的表达(P<0.05)。结论 AA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MIF的表达,进而影响炎症应激反应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和活化。SSBE的干预可明显降低AA所致的损伤,这可能与MIF的表达下调有关。
  • 论著
    焦常平;叶亚婧;张渊;高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诱导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20 nm和50 nm SiO2 0~1000 mg·L-1处理A549细胞24 h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纳米SiO2 25,50和100 mg·L-1处理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内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氮自由基(NO·)、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膜ATP酶的活性变化;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坏死细胞形态。结果 20 nm和50 nm SiO2对A549细胞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30±4和(120±14)mg·L-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纳米SiO2引起A549细胞内O2-·,·OH,H2O2和NO·含量显著增加(P<0.05),ROS过量产生(P<0.05),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细胞存活率与ROS及MDA含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R2=0.954和R2=0.937),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Hoechst33342/PI双荧光染色法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与坏死。结论纳米SiO2可诱导细胞自由基过量生成,氧化应激反应加剧,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膜受损和细胞功能障碍,以及引发细胞凋亡与坏死,产生细胞毒性。
  • 论著
    刘向云;王永;李雷;许丽;苏欣;桂博;周莉;孙祖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对SD大鼠和比格犬的毒性病理学差异。方法 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大鼠分别尾iv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30,60和120 mg·kg-1;比格犬24只,雌雄各半,分别iv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25,50和100 mg·kg-1,均每天1次、共3个月,恢复期观察1个月,麻醉采血后,取大鼠或犬大脑、小脑、骨髓、甲状腺、唾液腺、肾上腺、胰腺、气管、心、肺、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脾和淋巴结,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病理制片,采用HE染色法,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比较大鼠和比格犬的毒性病理学差异。结果 大鼠各系统相关脏器均无明显异常改变,而比格犬给药期分别在肝、胃、肺、肾、脾和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灯盏花素100 mg·kg-1组1只犬胃黏膜细胞轻度水肿,肝可见多处小肉芽肿性炎症,汇管区轻度纤维化,灯盏花素50 mg·kg-1组肝组织可见多处小肉芽肿性炎症;灯盏花素100 mg·kg-1组可见近端肾小管异常改变;肺部异常改变;以及肠系膜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血管扩张、淤血;灯盏花素100 mg·kg-1组犬给药局部淋巴结内可见少量棕黄色颗粒沉淀;1个月恢复后镜检消失。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对脏器毒性反应存在种属差异,比格犬的毒性病理反应更明显。
  • 论著
    谷颖敏;吴韬奋;黄珍祯;赵源;樊海艇;吴文斌;米金霞;张超超;汤家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雄黄对孕大鼠和孕兔胚胎/胎仔发育的影响,探讨雄黄的生殖毒性。方法 孕大鼠于妊娠第6~第15天ig给予雄黄125,250和550 mg·kg-1,每天1次,共10 d。阳性对照组孕大鼠于妊娠第10天im给予环磷酰胺10 mg·kg-1,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等容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第20天处死解剖;孕兔于妊娠第6~18天ig给予雄黄31.3,62.5和125 mg·kg-1,阳性对照组孕兔从妊娠第6天~第18天ig给予沙利度胺200 mg·kg-1,每天1次,共13 d,第29天处死解剖。观察给药前后临床表现和毒性症状,处死后称体质量及各雄黄组子宫、胎仔和胎盘总质量,观察并记录胎仔外观、着床数和活胎数,测量胎仔顶臀长和尾长,并计算晚期胚胎流失率。胎仔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骨骼,用Bouin液固定检查内脏。结果孕大鼠雄黄125,250和550 mg·kg-1组没有明显的母体毒性反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雄黄550 mg·kg-1组胎仔体质量、尾长和顶臀长有显著差异(P<0.05),子宫连胎质量、子宫净质量、胎仔总质量、胎盘总质量、平均胎仔数、活胎率和晚期胚胎流失率等无显著差异;胎仔外观、骨骼和内脏均未见畸形。孕兔雄黄62.5和125 mg·kg-1表现明显临床毒性反应,孕兔31.3,62.5和125 mg·kg-1组子宫连胎质量、子宫净质量、胎仔总质量、胎盘总质量、活胎率、胎仔体质量、尾长和顶臀长均随着雄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晚期胚胎流失率随着雄黄剂量的增加而上升,其中雄黄125和62.5 mg·kg-1组活胎率分别为45.76%和72.73%,与正常对照组活胎率(90.9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在兔胎仔的外观、骨骼和内脏检查中未发现有畸形。结论 兔比大鼠对雄黄的毒性更敏感,表现为母体的毒性反应、活胎率下降和晚期胚胎流失率上升。未发现雄黄对大鼠和兔有致畸作用。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黄桦;张峻;马润玫;闫晨;郑巧玲;姚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方法 体外模拟子宫环境,以安替比林为参照物,选用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刚娩出的健康、完整、足月的人类胎盘,在其胎儿面选择供应同一胎盘小叶的一对脐动静脉,穿刺插管后建立单个胎盘小叶的胎儿循环;胎儿面向下固定于胎盘室内,放置于37℃恒温水浴中,将一端接有导管的两根钝头针插入同一胎盘小叶的绒毛间隙内2~3 mm,建立母体循环。以蠕动泵为循环动力,向同一胎盘小叶的母体侧和胎儿侧供应胎盘灌流液,建立同一个胎盘小叶母体和胎儿双向闭合循环。在母体池中加入安替比林100 mg·L-1,循环灌注3 h。测定胎儿循环侧液体的渗漏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循环开始0,5,10,15,20,30,45,60,75,90,105,120,150和180 min测定安替比林的浓度计算胎盘透过率,并测定循环开始后0,30,60,90,120,150和180 min母体池和胎儿池中的胎盘灌流液的pH值。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20例。在持续循环的3 h过程中,母体池和胎儿池灌流液pH值均维持在7.2~7.4范围内;胎儿侧漏液率为(2.47±1.27)ml·h-1;循环结束时,阳性标记物安替比林的胎盘透过率为(36.62±5.08)%。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人类胎盘体外循环灌注模型可用于药物的胎盘透过性研究,为妊娠期用药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体外研究模型和理论支持。
  • 综述
  • 综述
    吴浩铭;李学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能控制多种类型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凋亡等其他功能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TGF-β发挥了复杂而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组织以及肿瘤发生的初期,TGF-β可以通过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达到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而随着肿瘤的发展,由于相关基因突变的累积以及表观遗传学上的修饰,TGF-β会在肿瘤微环境中过表达,通过Smad和非Smad途径诱导肿瘤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转移。同时,TGF-β能促进肿瘤血管的新生,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对于肿瘤的杀伤作用。针对TGF-β在肿瘤中发挥的作用,TGF-β靶向药物正在大力开发,现在部分药物已经进入到了临床试验阶段。目前抗TGF-β策略主要包括反义寡核苷酸链,中和抗体以及受体激酶抑制剂3种方法。由于TGF-β在肿瘤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抗TGF-β治疗之前,若使用生物标记分子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鉴别,将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增加治疗的效果。本文就TGF-β的基本情况,与肿瘤的关系以及抗TGF-β策略的发展状况进行综述。
  • 综述
    李中燕;汤宇;田艳;尹若熙;王国成;俞腾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磷酸二酯酶4(PDE4)是细胞内特异性cAMP水解酶,PDE4可以通过调节心肌细胞内的cAMP水平,进而影响cAMP参与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的调节。目前,PDE4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银屑癣等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较为广泛,该综述旨在介绍PDE4在实验动物和人心肌肥大、心衰和心律失常中作用的研究进展。首先,通过观察大鼠心肌肥大模型发现PDE4水平有明显降低,进而对人类病变的心脏进行研究,表明患病的心脏上PDE4A和PDE4D水解活性也有明显下降;其次,在人心衰的心肌细胞上,存在于心脏兰诺定2型受体/Ca2+复合体中的PDE4D3,水解cAMP的活性也有显著降低;最后,在β肾上腺素刺激下,离体人心肌细胞中PDE4受到抑制后,细胞内cAMP水平和L型Ca2+电流均增加,表明PDE4受抑制会增加心率失常的发生率。
  • 综述
    蒋艳;张彦;陈翠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皮祖细胞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和定向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均高度依赖于血管,而内皮祖细胞在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已取得明显进展。通过内皮祖细胞干扰和阻滞血管新生可以抑制卵巢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的生长,内皮祖细胞亦可能作为基因载体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而且内皮祖细胞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肾细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乳腺癌的诊断、分型、分期及疗效评估。
  • 综述
    程一帆;马璟;严东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参与了超过75%的药物和多种内源性化学性物质和前致癌物的Ⅰ相代谢反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传统的体外模型能够检测P450酶的基本功能,但不能够体现其在生物体内的实际情况。由于CYP复杂的遗传多态性,普通的动物模型实验数据外推至人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构建转CYP人源化小鼠模型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主要有转人CYP1A,CYP2D6,CYP3A,CYP4F2和PXR/CYP3A4人源化小鼠等类型的小鼠模型。运用人源化小鼠模型进行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获得更可靠的体内实验数据并较准确预测外源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这些人源化小鼠模型在评估和预测药物毒性风险和促进安全用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转细胞色素P450酶人源化小鼠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 综述
    李婷婷;刘海燕;谢建忠;蒋学华;王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胎盘提供母体-胎儿物质交换的场所、分泌维持妊娠所必须的激素,胎盘对环境污染物、前致癌物、药物等外源性化合物的屏障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胎儿的正常发育。临床迫切需要准确地预测体内药物透过胎盘屏障时的转运及代谢以对妊娠期用药提供指导信息,而宫内药物治疗也对胎盘屏障机制及其干预措施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综述胎盘小叶灌流、传代细胞系、原代细胞、外植体及绒毛组织块等目前体外研究人胎盘的主要模型及其特点,以便于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胎盘研究。
  • 综述
    饶小惠;陈锋;潘明新;汪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研发中生理性功能的体外细胞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细胞色素P450酶3A4(CYP3A4)是最重要的临床药物代谢酶之一,其作用底物谱广泛。相应地由这些底物作用于CYP3A4酶而产生的酶活性被抑制或诱导,直观表现为复杂化的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因此,CYP3A4体外细胞模型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常用CYP3A4表达的一些体外模型,相比体内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这些差距有望通过加深机制了解、基因工程学技术以及体外微环境模拟功能单元构建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得以缩减或消除。如何构建接近生理性表达的体外CYP3A4细胞模型是本研究领域一直探索的热点。本文就目前已知的CYP3A4生理功能特征、表达调控机制以及基于已知相关机制研究进行体外细胞模型构建的细胞种类、构建策略和方式进行综述。
  • 综述
    孙瑞婷;王华;吴祖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放射性肠损伤是急性放射病的重要组织损伤类型,也是腹部肿瘤放疗引起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目前,对于放射性肠损伤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研发新的防治策略,对于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多能干细胞,实验药理学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治疗放射性肠损伤,特别是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干细胞治疗和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的双重优势,并具有协同作用,这为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救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