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李泽慧;安超;胡凯文;周科华;段惠惠;唐民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浙贝母总生物碱(TAF)对人肺腺癌A549/顺铂(DDP)细胞DDP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1 离体实验: 采用MTT法观察TAF(12.5~200 mg·L-1)对A549和A549/DDP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MTT法检测TAF 9 mg·L-1对A549/DDP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同时设环孢菌素A(Cys A)1 mg·L-1和汉防己甲素(Tet)1 mg·L-1为阳性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DR1) mRNA相对表达;Western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DDP细胞P-糖蛋白(P-gp)相对表达。2 在体实验: 制备BALB/c裸鼠A549/DDP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DDP 5 mg·kg-1、TAF 2 mg·kg-1、DDP 5 mg·kg-1+TAF 0.5,1和2 mg·kg-1联用组,每两天ip给予DDP,每天ig给予TAF,持续13 d,检测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结果 TAF作用72 h抑制A549和A549/DDP细胞存活的IC50值分别为141±5和(298±22)mg·L-1;IC10值分别为15.3±1.9和(9.0±1.2)mg·L-1。DDP 0.01~100 mg·L-1与TAF 9 mg·L-1合用后,DDP抑制A549/DDP细胞存活的IC50值由(14.06±3.72) mg·L-1降至(0.79±0.14)mg·L-1,抑制A549细胞存活的IC50值无明显变化;TAF对A549/DDP细胞DDP耐药性的逆转倍数为17.80倍,高于Cys A(10.16倍)和Tet(14.05倍)。TAF可明显降低A549/DDP细胞MDR1 mRNA及P-gp相对表达(P<0.01)。DDP 5 mg·kg-1体内抑瘤率为49.9%,与TAF 2 mg·kg-1合用后抑瘤率增至67.4%(P<0.01)。结论 TAF在体内外均可逆转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可降低MDR1 mRNA和P-gp蛋白表达。
  • 论著
    陈洁;敖英;乐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状态下,大鼠肝代谢功能和相关的氧化/抗氧化能力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假手术组外,制备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缺血40 min、再灌注15, 60和180 min分别处死大鼠,检测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红霉素N-脱甲基酶、五氧基异噁唑O-脱乙基酶和苯胺羟化酶法为探针测定肝细胞色素P450(CYP)3A, CYP2B1和CYP2E1催化功能;RT-PCR法检测肝Ⅰ相药物代谢酶CYP3A1, CYP2B1/2, CYP2E1,以及Ⅱ相解毒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NQO1)及其上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mRNA水平。结果 再灌注60 min,肝匀浆MDA含量升高(P<0.05),SOD活力下降(P<0.01);再灌注180 min时,血浆ALT和AST活性升高(P<0.05)。Nrf2基因于再灌注60 min时显著激活(P<0.05),下游因子NQO1 mRNA于再灌注180 min时明显上调(P<0.05)。CYP3A催化功能和mRNA水平分别于再灌注60和180 min开始明显降低(P<0.05);CYP2B1/2 mRNA和催化功能水平分别于再灌注15和180 min开始明显降低(P<0.05);CYP2E1催化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肝组织氧化应激及并导致功能损伤。在再灌注早期,具有抗氧化功能的NQO1在转录水平显著上调,其机制可能与上游因子Nrf2被激活相关;CYP3A和CYP2B催化功能在转录和(或)转录后水平明显下调。
  • 论著
    宋尚华;骆媛;李万华;隋昕;王永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梭曼染毒大鼠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NR2A, NR2B及GABAα1受体在中毒后不同时间m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大鼠先ip给予HI-6 125 mg·kg-1一次性sc 给予梭曼160 μg·kg-1,采用HE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中毒后不同时间大脑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及神经元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海马组织中NR2A, NR2B及GABAα1受体在梭曼染毒后30 min,1 h,2 h,6 h,24 h,48 h及7 d的表达变化。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梭曼染毒后1 h出现明显的细胞损伤,在染毒后24 h细胞损伤最为严重;TUNEL染色显示,在染毒后6 h出现明显细胞凋亡,在染毒后24 h凋亡最为严重。染毒后2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R2A及NR2B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但GABAα1受体到染毒后24 h才出现表达明显增加。梭曼染毒后2~6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海马NR2A, NR2B及GABAα1受体mRNA表达显著上调,染毒后24~48 h,NR2A及NR2B受体mRNA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至染毒后7 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梭曼染毒后期,出现NMDA受体亚单位NR2A, NR2B及GABAα1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异常;该表达异常可能与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及凋亡存在一定关系。
  • 论著
    杨淋清;吴德生;刘庆成;龚春梅;张文娟;胡恭华;周丽;黄新凤;刘建军;庄志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甲醛长期染毒对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癌症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16HBE细胞每周染毒甲醛10 μmol·L-1 24 h,连续24周,分别于染毒3, 6, 9, 12, 15, 18, 21和24周提取RNA或DNA,应用DNA甲基化相关酶消化结合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观察24个癌症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观察染毒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和成对盒基因(PAX5)基因表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16HBE细胞相比,甲醛染毒细胞4个基因甲基化水平显著改变,2个基因甲基化程度升高,2个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而在阳性对照人非小细胞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中有9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3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6个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甲醛染毒16HBE细胞和A549细胞MTHFR基因均发生高甲基化改变,PAX5基因均出现低甲基化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甲醛染毒24周的细胞中,MT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非甲基化DNA含量降低58.2%,而PAX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降低,非甲基化DNA含量升高27.1%;随着甲醛染毒时间延长,MTHFR基因表达逐渐降低,而PAX5基因表达逐渐升高。结论 低剂量甲醛长期染毒可以使MTHFR基因和PAX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异常,进而引起基因表达水平改变。
  • 论著
    褚春民;张洪泉;卜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薯蓣皂苷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第1天大鼠左后足底皮内注射胶原乳剂制备CIA模型,第7天加强注射。第12天ig给予薯蓣皂苷30, 60和120 mg·kg-1,吲哚美辛8 mg·kg-1,连续14 d。给药前和给药开始,每4 d测量1次右后足跖肿胀程度;处死后光镜观察右后足组织形态变化;检测CIA大鼠脏器指数;Western印迹法检测踝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 p65亚基和环氧合酶2蛋白(COX-2)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足爪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A模型大鼠右后足跖明显肿胀(P<0.01);病理切片发现明显增生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明显增高(P<0.01);踝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 p65亚基和COX-2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足爪TNF-α及PGE2含量亦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薯蓣皂苷60和120 mg·kg-1治疗可抑制CIA大鼠的足趾肿胀,明显改善大鼠病变关节的病理组织结构,降低大鼠胸腺指数,显著降低NF-κB p65亚基和COX-2的水平(P<0.01),降低足爪TNF-α及PGE2含量(P<0.01),对关节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 薯蓣皂苷对CIA大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65亚基和COX-2的表达有关。
  • 论著
    魏玉平;郭元芳;孙高英;王小元;刘永青;胡中一;毕文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地钱素C(MC)羟基衍生物进行筛选,寻找具有高抗肿瘤活性的MC衍生物,并初步探讨其抗肿瘤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用MTT法观察56种MC羟基衍生物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筛选其中细胞毒作用最强的MC衍生物,并比较其与MC对HeLa细胞存活的抑制作用。用倒置显微镜、DAPI染色和DNA梯带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56种MC衍生物中,F41对HeLa细胞毒性最强,抑制HeLa细胞存活的IC50为(11.31±2.13)μmol·L-1,明显低于MC(IC50为(17.19±3.28)μmol·L-1)(P<0.01)。F41和MC与HeLa细胞作用24, 48和72 h,F41对HeLa细胞存活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强于MC(P<0.05)。形态学和DNA梯带检测显示,F41处理后,HeLa细胞皱缩变小,有空泡和凋亡小体出现,胞核浓缩变小,DNA电泳呈梯状条带。流式细胞分析显示,F41 15 μmol·L-1处理HeLa细胞24 h,G2/M期细胞占总细胞的比例为(43.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1±1.6)%(P<0.01); G1期细胞比例为(34.8±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6±5.5)%(P<0.01)。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表明,F41可使HeLa细胞内磷酸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1水平降低,细胞周期蛋白B1和 P53蛋白表达增多。结论 F41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抑制HeLa细胞分裂,其抗肿瘤活性可能强于MC。
  • 论著
    吴加华;周嘉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表达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稳定表达G6Pase的鼠肝细胞瘤H4ⅡE M1.3细胞,一组细胞分别给予二甲双胍0.1~5.0 mmol·L-1孵育16 h;另一组细胞先加入化合物C 20 μmol·L-1, Bay11-7085 5 μmol·L-1或雷帕霉素25 nmol·L-1作用30 min后,再加入二甲双胍2 mmol·L-1共育16 h,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测定G6Pase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加入化合物C 20 μmol·L-1作用30 min后,再分别加入二甲双胍2 mmol·L-1、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1 mmol·L-1孵育15 min,Western印迹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 细胞加入二甲双胍2 mmol·L-1和胰岛素1 μmol·L-1作用15 min,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 二甲双胍0.5, 1, 2和5 mmol·L-1作用16 h可以显著抑制G6Pase基因表达(P<0.05, P<0.01),二甲双胍0.5和5 mmol·L-1时,分别抑制G6Pase基因表达26%(P<0.05)和85%(P<0.01)。AMPK抑制剂化合物C可部分逆转二甲双胍的抑制作用(P<0.05);二甲双胍可诱导AMPK磷酸化,与AICAR作用相似,但这一作用可被化合物C抑制。结论 二甲双胍抑制G6Pase基因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有关,而可能与Akt, 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核因子-κB(NF-κB)介导的通路无关。
  • 论著
    余波澜;郭小桥;司沙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阿佐昔芬代谢产物去甲阿佐昔芬与谷胱甘肽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的相互作用。方法 SD大鼠ip注射去甲阿佐昔芬10 mg·kg-1溶液,每天1次,连续3 d, 第4天处死大鼠, 提取肝内去甲阿佐昔芬与谷胱甘肽结合产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比较和鉴定去甲阿佐昔芬在肝微粒体和大鼠肝内的谷胱甘肽结合产物。雷洛昔芬20 μmol·L-1,4-羟基他莫昔芬20 μmol·L-1和去甲阿佐昔芬20 μmol·L-1分别加入大鼠肝微粒体系中孵育30 min后, 应用试剂盒测定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考察其对谷胱甘肽转移酶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去甲阿佐昔芬0, 5, 10, 20和30 μmol·L-1对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抑制强度。结果 体内实验表明,去甲阿佐昔芬代谢产物可在大鼠肝中形成谷胱甘肽结合物。质谱分析鉴定其主要成分为去甲阿佐昔芬双醌甲基化合物与谷胱甘肽的单价结合物。体外的酶活性测定表明,去甲阿佐昔芬能浓度依赖地抑制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去甲阿佐昔芬20 μmol·L-1可以抑制谷胱甘肽转移酶90%以上的活性。 与雷洛昔芬和4-羟基他莫昔芬相比,去甲阿佐昔芬是最强的抑制剂,在相同浓度下,其抑制率显著高于雷洛昔芬和4-羟基他莫昔芬(P<0.01)。结论 阿佐昔芬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反应性,可能会与生物分子中的巯基发生共价结合。其在临床上的长期生物学效应值得进一步探讨。
  • 论著
    欧莉;卫培峰;苗彦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黄芪配伍熟地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骨质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切除雌性未孕大鼠两侧卵巢的方法制备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模型大鼠按照分组分别ig给予黄芪5.4 g·kg-1,熟地5.4 g·kg-1,黄芪+熟地(含黄芪2.7 g·kg-1和熟地2.7 g·kg-1),雌激素0.18 mg·kg-1,每2周1次连续给药16周。制作骨骼切片,检测去势大鼠骨密度及骨质病理的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体质量显著增加,股骨质量((1.05±0.11)g)明显降低,骨量丧失较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373±63)g)、熟地组((370±46)g)及黄芪+熟地组的体质量((370±60)g)均明显增加(P<0.05),但股骨量无显著变化;黄芪+熟地组的股骨密度(0.1470±0.0373)g·cm-1和椎骨骨密度(0.1350±0.0402)g·cm-1均明显增加(P<0.05),骨皮质厚度(0.852±0.151)g·cm-1及骨小梁直径(0.073±0.015)g·cm-1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黄芪配伍熟地能够增加骨密度、促进骨形成,使骨结构得到改善,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论著
    郭妍;迟晓丽;马渊;肖智勇;周文霞;张永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中药新药LW-AFC对代谢综合征(MS)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高热量饲料喂养昆明小鼠6 周,同时每天ig给予二甲双胍(阳性对照药)0.2 g·kg-1和LW-AFC 0.2,0.8和3.2 g·kg-1。实验结束时测量小鼠体质量和摄食量, 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肽、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含量,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数(HOMA-IR);测定小鼠内脏脂肪质量(VFM)、计算内脏脂肪系数(VFC),并检测血清瘦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下丘脑神经肽Y(NPY)含量。TC和FBG含量用酶比色法检测,LDL-C和HDL-C含量用清除法检测,FINS和NPY含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C肽含量用均相酶联免疫法检测,瘦素、抵抗素、TNF-α和IL-6含量用液相芯片(luminex)法检测,并采用伊红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腹型肥胖相关指标VFM和VFC、脂代谢相关指标TC和LDL-C和糖代谢相关指标FBG增高(P<0.01),肝细胞呈弥漫性小泡性脂变,日均摄食量增高(P<0.01),促食欲肽NPY、抑食欲激素瘦素和抵抗素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 LW-AFC 0.2,0.8和3.2 g·kg-1可降低TC(P<0.05)和LDL-C(P<0.01)、升高HDL-C(P<0.05, P<0.01)等脂代谢相关指标水平,降低FBG, HOMA-IR和C肽(P<0.05, P<0.01)等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水平,并可减轻肝脏小泡性脂变等病理损害,提示LW-AFC对模型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及肝脏病理损伤具有改善作用。LW-AFC 0.2,0.8和3.2 g·kg-1可降低小鼠的日均摄食量和促食欲肽NPY水平(P<0.05),但可显著增高抑食欲激素瘦素的水平(P<0.01),提示LW-AFC对模型小鼠的食欲具有抑制作用。不同剂量的LW-AFC还可降低血清脂肪因子抵抗素和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P<0.05, P<0.01);变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炎症因子IL-6与脂代谢关系密切,抑食欲激素瘦素与糖代谢关系密切,而抵抗素与炎症及食欲关系密切。结论 LW-AFC可调节血脂、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肝脏病理损伤,从而改善代谢综合征。通过降低促食欲激素、升高抑食欲激素水平而抑制食欲以及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可能是其改善代谢综合征的部分作用机制。
  • 论著
    衡晴晴;卞勇;李璘;徐立;尚尔鑫;钱大玮;段金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海藻、大戟、甘遂和芫花分别与不同剂量的甘草配伍对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进行分组。小鼠分别ig给予海藻甘草、大戟甘草、甘遂甘草或芫花甘草合煎液1次,分别于给药后20, 60, 30和20 min后, 再ig给予5%印度墨汁混悬液0.2 ml。给予墨汁20 min后处死小鼠,测定小肠推进率(IPR)。结果 大戟甘草合煎液组小鼠在总给药剂量0~30 g·kg-1范围内且总给药剂量一定时,随甘草剂量的增加小鼠IRP降低(R=0.7853,P<0.05)。芫花甘草合煎液组总给药剂量低于5 g·kg-1时,小鼠IRP未见明显变化;总给药剂量>5 g·kg-1且一定时,小鼠IRP随甘草呈剂量依赖性增加(R=0.8414, P<0.05)。海藻甘草合煎液和甘遂甘草合煎液组海藻和甘遂与甘草配伍比例的变化对IRP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一定的总给药剂量范围内,大戟甘草合煎液对小鼠肠功能的影响与配伍比例密切相关,甘草剂量增加时小鼠肠功能减弱。芫花甘草合煎液对小鼠肠功能的影响也与配伍比例密切联系,甘草剂量增加时肠功能增强。
  • 论著
    杨贤志;陈勤;陈庆林;金蓓蓓;叶海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远志皂苷抑制β淀粉样蛋白片段1-40(Aβ1-40)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聚集状的Aβ1-40 25 μmol·L-1诱导PC12细胞凋亡,然后将处理后的PC12细胞分为Aβ1-40模型组和远志皂苷50,100和200 μmol·L-1组,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膜联蛋白-Ⅴ和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及细胞色素c(Cyt c)表达阳性的细胞百分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PC12细胞中Cyt c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β1-40模型组PC1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为(31±7)%;Bcl-2阳性表达细胞率降低(P<0.01),为(23.9±1.9)%;Bax和Cyt c阳性表达细胞率升高(P<0.01),分别为(79.0±3.7)%和(49.2±3.6)%,Bcl-2/Bax阳性表达细胞比值为0.3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远志皂苷50,100和200 μmol·L-1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升高至(51±13)%,(64±7)%和(84±10)%(P<0.01);Bcl-2阳性率升高至(38.7±0.9)%,(53.7±1.6)%和(60.3±0.8)%(P<0.01),Bax阳性率分别降低为(60.8±1.9)%,(41.5±2.2)%和(32.7±1.4)%(P<0.01),Bcl-2/Bax比值亦分别上升为0.64,1.29和1.84;Cyt c阳性率分别降低至(45.4±3.4)%,(30.2±2.2)%和(27.5±1.0)%(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凋亡率和Cyt c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1);远志皂苷50,100和200 μmol·L-1作用24 h,PC12细胞凋亡率和Cyt c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降低(P<0.01)。结论 远志皂苷对Aβ1-40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Bax和Cyt c表达,增加Bcl-2表达和Bcl-2/Bax比值,从而阻断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
  • 论著
    陈咨苗;倪连松;王美荣;潘亮亮;胡万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酮替芬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高糖高脂饲料对SD大鼠饮食诱导6周,随后一次性ip给予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每天ig给予酮替芬0.09 mg·kg-1,持续8周。检测空腹血糖(FBG)、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胰腺丙二醛(MDA )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胰腺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电镜观察组织形态。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水平显著升高(P<0.01),FFA, TG和LDL-C水平升高(P<0.05),IL-6,TNF-α水平升高(P<0.05),MDA含量增加(P<0.05),SOD, CCO和SDH活性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酮替芬同步干预后, FBG水平下降((24.5±2.7)vs (15.9±1.9)mmol·L-1), FFA, TG和LDL-C水平由1.03±0.23, 2.89±0.56和(2.05±0.33)mmol·L-1分别降低至0.71±0.15, 2.36±0.40和(1.56±0.30)mmol·L-1,IL-6, TNF-α水平由(58.33±4.94)ng·L-1和(1.98±0.45)μg·L-1分别下降至(33.84±3.82)ng·L-1和(1.12±0.27)μg·L-1,MDA含量减少((1.12±0.20) vs (0.87±0.20)μmol·g-1,SOD, CCO和SDH活性由(28.55±4.06)kU·g-1, (13.00±1.14)mmol·g-1和(3.75±0.44)kU·g-1分别增加到(31.34±2.59)kU·g-1, (15.87±1.64)mmol·g-1和(4.92±0.50)kU·g-1,电镜结果显示,酮替芬的干预使胰岛β细胞形态结构得到改善。结论 酮替芬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炎症介质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使胰岛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善,实现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 论著
    李三强;杜景霞;朱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热休克预处理对对乙酰氨基酚(A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分别热休克(HS)处理小鼠10 min(HS10组)、20 min(HS20组)和30 min(HS30组),室温恢复8 h后,小鼠ip给予AAP 550 mg·kg-1诱导急性肝损伤,分别于AAP后0, 6, 24, 42和72 h进行相关指标检测。赖氏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给予AAP后0 h,小鼠肝热休克蛋白70(HSP70), 细胞色素P4501A2(CYP1A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给予AAP后0, 6, 24, 42和72 h时小鼠PCNA的表达。结果 与AAP对照组相比,HS20组小鼠血清中AST和ALT酶活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HS10组和HS30组小鼠无显著差异。与AAP对照组相比,HS20显著降低了A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程度(P<0.05),而HS10和HS30未显著降低肝损伤的程度。HS20显著诱导了小鼠肝HSP70(P<0.01), CYP1A2(P<0.01)和PCNA(P<0.05)的表达,而HS10和HS30显著诱导了小鼠肝HSP70和CYP1A2(P<0.05)的表达,但未明显诱导PCNA的表达。与HS10和HS30相比,HS20更加显著地诱导了HSP70和CYP1A2的表达(P<0.05)。HS20组小鼠在注射AAP后0, 6, 24, 42和72 h,小鼠肝PC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AAP对照组(P<0.05)、HS10和HS30组(P<0.05)。结论 40℃热休克预处理20 min可以有效降低A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程度,加速肝损伤后的修复。
  • 论著
    谢云斌;罗方妮;王磊;刘星妍;王正英;王小伟;李华玲;李湘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RNR2调控的酵母增强绿色荧光蛋白(yEGFP)发光酵母细胞,高通量筛选化学诱变原。方法 用PCR方法从酵母(W303-1A)基因组扩增RNR2启动子,经酶切后,用T4连接酶与线性化的含酵母嗜好遗传密码子的yEGFP报告载体相连,连接产物转化子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RNR2调控的yEGFP酵母报告载体。用醋酸锂方法将其转化于W303-1A酵母细胞,从而构建成RNR2调控的yEGFP发光酵母细胞(W303-1A/RNR2-yEGFP)。用甲磺酸甲酯0~400 mg·L-1分别作用于该发光酵母细胞0,4,8,12,16和20 h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其荧光发光强度,选择最佳诱导时间;用不同浓度的DNA烷化剂、DNA断裂剂和DNA合成酶抑制剂作用于该重组细胞16 h,检测其荧光发光强度,考察W303-1A/RNR2-yEGFP细胞对各种化学诱变原的敏感性。结果 经测序确定W303-1A/RNR2-yEGFP构建成功。选择16 h为最佳诱导时间;各种化学诱变原与W303-1A/RNR2-yEGFP细胞作用16 h后,与DNA发生结合的化合物中放线菌素D和溴乙锭诱导的发光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发光倍数<1.5;与DNA发生烷基化的化合物中,甲磺酸甲脂200 mg·L-1诱导的细胞发光度最强,发光倍数为5.21,瘤可宁200 μg·L-1诱导的发光倍数为1.9,而丝裂霉素C的发光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在使DNA发生断裂的诱变原中,顺铂250 mg·L-1诱导的细胞最高发光倍数为3.7,其次4-硝基-N-氧化喹啉3.1 mg·L-1、博来霉素12.5 mg·L-1和福来霉素200 mg·L-1,最高诱导倍数分别为2.35, 2.26和2.53;在抑制DNA合成酶或拓扑异构酶的诱变原中,5-氟尿嘧啶500 μg·L-1、羟基脲570.45 mg·L-1和喜树碱30 mg·L-1所诱导的细胞最大发光倍数分别为2.36, 2.65和2.53;而非基因毒性化合物秋水仙碱、刀豆氨酸和四环素诱导的发光度与对照无明显差别。结论 该重组发光酵母细胞可用于对多数造成DNA断裂或合成阻断的化学诱变原筛选,具有快速、方便和高通量等特点。
  • 论著
    金涛;张丹;徐懿乔;徐尚福;刘杰;陆远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昆明种小鼠细胞色素氧化酶1A1(CYP1A1)的昼夜节律、性别差异以及对肝毒物毒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在环境控制的SPF饲养室内适应性饲养2周后,于06:00, 10:00, 14:00, 18:00, 22:00和次日02:00处死取肝,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24 h内核激素孤儿受体α(Rev-erbα), 时钟基因(Per)1, Per2CYP1A1, CYP1A2及其调控核受体基因AhR的表达。另取小鼠于6:00和18:00 ip给予对乙酰氨基酚500 mg·kg-1,12 h后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结果 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CYP1A1, CYP1A2及其调节基因AhR在18:00左右表达最高,且雌鼠的表达高于雄鼠,在6:00左右表达最低,表达峰谷差为4~7倍,其节律变化的差异与Rev-erbα, Per1, Per2的节律差异大致相符。与此节律相对应,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毒性在18:00给药高于6:00给药。结论 昆明种小鼠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1基因表达存在昼夜节律及性别差异,该差异可影响肝毒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和毒性。
  • 论著
    沈国林;庄笑梅;谭妍;原梅;李桦;高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模型,评价异鼠李素和阿魏酸的肝细胞摄取性质。方法 应用RT-qPCR技术测定0, 0.5, 2和4 h悬浮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上摄取转运体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和Oatp2,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2和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1的mRNA表达。应用已知底物非索非那定、普伐他汀、甲氨蝶呤和阿昔洛韦评价转运体的功能。将已知底物或受试药物在4℃和37℃分别与肝细胞孵育不同时间,LC-MS/MS定量测定细胞摄取量,考察温度和时间对底物摄取的影响。由浓度依赖的摄取实验,计算得到KmVmax和主动摄取率等参数。在肝细胞模型上,将转运体的阳性抑制剂与异鼠李素10 μmol·L-1和阿魏酸50 μmol·L-1共孵育2 min,观察抑制剂对受试药转运的影响。结果 悬浮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上表达有转运体Oatp1, Oatp2, Oat2和Oct1,并能介导已知底物的主动摄取。转运体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4 h的表达水平约为0 h的10%。转运体对已知底物摄取活性也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程度显著低于表达水平,4 h的活性约为0 h的28.7%~71.4%。在经验证的肝细胞模型上,异鼠李素的4℃和37℃摄取无显著差异,主动转运率为14.6%。阿魏酸在37℃的摄取量显著高于4℃,主动转运率为84.1%;Oct阳性抑制剂奎尼丁100 μmol·L-1能显著抑制阿魏酸的肝摄取,抑制率为64.9%。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模型,并用底物进行了验证。异鼠李素通过被动扩散进入肝细胞,阿魏酸的肝细胞摄取则以主动转运为主。
  • 论著
    李飞;朱美财;占志;马红雨;蔡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重组表达抗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作用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突变体(PA1 t-PA),经诱导表达、复性和纯化后进行生物学活性和酶动力学分析。方法 构建pBV220-t-PA重组表达质粒,经DNA测序确认后,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温控诱导表达,凝胶过滤法对包涵体蛋白进行初步纯化,复性后,过刺桐胰蛋白酶抑制剂亲和层析柱纯化,酶动力学分析其活性。结果 经测序t-PA突变体的DNA序列正确,表达蛋白占总菌体蛋白的30%,经纯化后纯度>95%,比活性为4.2×108 IU·g-1,t-PA突变体与PAI-1反应后其活性未受到抑制。t-PA突变体酶的米氏常数Km为0.3298 μmol·L-1,最大水解速度Vmax为0.0476 μmol·min-1·g-1结论 t-PA突变体能够明显抵抗PAI的抑制作用,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 论著
    夏仪;王卓;张天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双酚A(BPA)对大鼠卵泡体外生长发育及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卵泡体外长期培养方法,从12~14 d龄的雌性大鼠卵巢中机械性分离腔前卵泡(140~170 μm),隔天分别换一半含BPA 0, 50, 100和150 μmol·L-1的培养液, 连续培养10 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卵泡发育的形态, 计算卵泡存活率、有腔卵泡形成率和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排出率, 测定卵泡直径,显微镜下观察卵泡的排卵情况以及卵母细胞成熟情况,计算生发泡(GV)、生发泡破裂(GVBD)和第一极体(PB)的形成率;分别于培养2, 6和10 d时采用磁性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基中雌二醇和孕酮的分泌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卵泡在10 d培养过程中,大多数正常对照组卵泡都经历了腔前卵泡、有腔卵泡以及成熟卵泡阶段。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PA 100和150 μmol·L-1组的卵泡存活率、有腔卵泡形成率、COC排出率、GVBD率以及PB率均明显降低(P<0.05)。BPA 50 μmol·L-1组培养10 d时的卵泡直径以及培养6和10 d时BPA 100和150 μmol·L-1组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均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BPA 100和150 μmol·L-1组卵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PA 100和150 μmol·L-1组在培养6和10 d时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 BPA 100和150 μmol·L-1可抑制大鼠卵泡的生长和卵母细胞的成熟。
  • 论著
    张利军;史慧勤;苑晓燕;袁海涛;赵君;彭双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观察多柔比星的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表现,为其作为心脏毒性评价模型提供可靠的检测指标。方法 选择发育正常的6 hpf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斑马鱼胚胎暴露于多柔比星2.16~34.48 μmol·L-1 48 h。显微镜观察72 hpf斑马鱼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学改变。通过DVC摄像系统测定心率;测量静脉窦-动脉球(SV-BA)间距,HE染色观察斑马鱼心肌结构。结果 多柔比星2.16 μmol·L-1组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形态无改变,但心率下降,为(166±5)min-1;SV-BA间距增加,为(237±13)μm。多柔比星4.31 μmol·L-1可引起斑马鱼出现心包水肿,心脏畸形,心率减低,为(166±5)min-1;SV-BA间距增加,为(268±13 )μm。随着多柔比星浓度增加,斑马鱼出现体长缩短、体节发育异常、脊柱弯曲、卵黄囊水肿、出血、心脏缩小等多种表型改变。心脏组织切片显示,多柔比星8.62 μmol·L-1可引起斑马鱼心包腔变大、心脏缩小、心肌层变薄和心肌细胞减少。结论 多柔比星对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作用的表现与对哺乳动物的毒性作用表现相同,有望成为评价药物心脏发育毒性的模型。
  • 论著
    王玉;陈勇;邱海龙;苗筠杰;陈建伟;李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番荔枝总内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初步探讨其毒性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番荔枝总内酯7和14 mg·kg-1组,分别ig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1 h后取血,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肝和肾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肌酸激酶(CK)水平;BCA法、分光光度法和荧光素法分别测定心、肝和肾线粒体中蛋白质浓度、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和ATP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组织中Ca2+和活性氧类(ROS)浓度。结果 番荔枝总内酯14 mg·kg-1组大鼠肝组织中央静脉周围细胞轻微肿胀;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血清ALT,AST,BUN和CK水平显著升高,分别由溶剂对照组的(50.0±1.4)U·L-1,(126±11)U·L-1,(6.13±0.15)mmol·L-1和(293±13)U·L-1升高到(59.0±2.6)U·L-1(P<0.05),(176±12)U·L-1(P<0.05),(12.9±2.05)mmol·L-1(P<0.01)和(480±97)U·L-1(P<0.05),血清Cr水平无明显变化。心、肝和肾组织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分别由溶剂对照组的(22.6±4.9),(72±10)和(34±4)μmol·g-1蛋白·min-1降低到(7.5±1.7),(54±10)和(26±6)μmol·g-1蛋白·min-1(P<0.05, P<0.01);心、肝和肾组织ATP含量由溶剂对照组的(10.4±2.1),(6.8±1.6)和(12.5±3.4)nmol·L-1降低至(2.2±3.4),(3.4±1.2)和(5.5±1.1)nmol·L-1(P<0.05, P<0.01);心肌细胞中Ca2+和ROS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分别由7.37±0.64 和14.8±4.1增加到9.06±0.08和110.0±19.0(P<0.05, P<0.01),肝和肾细胞内Ca2+和ROS浓度无明显变化。番荔枝总内酯7 mg·kg-1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番荔枝总内酯对大鼠心、肝和肾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心、肝和肾组织中线粒体复合物I的活性和ATP含量,升高组织细胞内Ca2+和ROS浓度,引起组织细胞损伤。
  • 综述
  • 综述
    吴晶晶;孙妩弋;胡姗姗;刘道芳;魏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其亚型广泛存在与各种组织,能够特异性地使活化的GPCR发生磷酸化及脱敏,从而终止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新的研究还发现, GRK不仅作用于GPCR,也可以通过使非GPCR磷酸化或通过非磷酸化作用参与信号转导。GRK不仅能够调节GPCR和非GPCR,其自身活性也可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本文结合GRK的多种功能作用和GRK活性调控,对GRK在脑、内分泌、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及黑色素肿瘤中的作用做简要综述。
  • 综述
    候丛颂;杨志宏;孙晓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ocktail"(鸡尾酒)探针药物法作为一种快速、高通量的研究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活性影响评估、药物代谢途径确认、药物-药物相互作用预测、药物代谢表型分析、临床用药方案优化等诸多研究方向。此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CYP450同工酶的特性、"cocktail"探针药物法的特点、探针药物选择依据、"cocktail"探针药物法在中药对CYP450代谢酶影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较为系统地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并为此方面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论著
  • 论著
    董娜;张贵强;贾培媛;武军华;李帅;单俊杰;王玉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寻找和筛选具有较好佐剂功能的天然多糖。方法 自中药提取当归多糖、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茯苓多糖、黄精多糖、枸杞多糖和淫羊藿多糖。苯酚硫酸法测总糖含量;间羟联苯法分析糖醛酸含量;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多糖分子量分布。按照分组,每只BALB/c小鼠肌内注射60 μg卵清蛋白(OVA),OVA+0.1 mg氢氧化铝,OVA+1 mg多糖,OVA+生理盐水,并分别在第1, 28和58天进行3次注射,在第21, 52, 70天采血,测定血清OVA抗体滴度。结果 7种多糖中的总糖含量为板蓝根总糖,65.41%; 当归总糖, 30.88%;黄芪总糖, 43.70%;黄精总糖,48.88%;茯苓总糖, 58.68%;枸杞总糖, 45.83%; 淫羊藿总糖, 32.60%;总糖中糖醛酸含量为板蓝根糖醛酸,13.36%; 当归糖醛酸, 19.73%;黄芪糖醛酸, 6.53%;黄精糖醛酸, 5.96%;茯苓糖醛酸, 1.96%;枸杞糖醛酸, 8.96%;淫羊藿糖醛酸, 7.53%。7种多糖表现出不同的分子质量分布特征。初次免疫,7种多糖和铝佐剂均未激活小鼠血清OVA抗体产生;在第2次免疫后,淫羊藿多糖佐剂组产生较高滴度的抗体,达到1:105;第3次免疫后淫羊藿多糖佐剂组抗体滴度进一步提高,板蓝根多糖、当归多糖及茯苓多糖佐剂组的OVA特异性抗体滴度均达到1:105,与OVA+0.1 mg氢氧化铝及OVA+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板蓝根多糖、当归多糖、茯苓多糖及淫羊藿多糖均具有很好的佐剂作用,特别是淫羊藿多糖具有较强的激发体液免疫活性。多糖有望成为候选的新型免疫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