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刘袁静;李 涛;曾水林;王健华;史婷婷;朱建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纳米三氧化二铁(nano-Fe2O3)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腹侧中脑的损伤作用。方法 立体定位下,大鼠中脑黒质和腹侧被盖区各一次性注射1 μl nano-Fe2O3 20 g·L-1后,分别于1, 2, 3和4周组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取中脑行Perls反应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多巴胺(DA)能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内注射生理盐水对大鼠游泳速度、找到平台时间、潜伏期及搜索平台策略评分无影响。注射nano-Fe2O3后2和3周,大鼠找到平台时间和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搜索平台策略以趋向式和随机式为主,注射nano-Fe2O3后各组均以趋向式和边缘式为主;各组游泳速度明显下降(P<0.05)。Perls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均没有双标阳性细胞;nano-Fe2O3组药后1~4周均出现酪氨酸羟化酶(TH)/铁双标阳性细胞(TH+/铁+)、胶质体丝酸性蛋白质(GFAP)/铁双标阳性细胞(GFAP+/铁+)、OX-42/铁双标阳性细胞(OX-42+/铁+),但各组间数量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溶剂对照组TH+, GFAP+, OX-42+单标细胞无显著差异;而nano-Fe2O3组黒质和腹侧被盖区均出现DA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少数DA能神经元胞浆内有nano-Fe2O3沉积,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注射区数目增加并且吞噬nano-Fe2O3颗粒。结论 脑内注射nano-Fe2O3能引起DA能神经元的破坏及胶质细胞数目和形态的改变,影响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
  • 论著
    张劲松;栾春业;王 强;徐 艳;张 晶;环 飞;程 洁;肖 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代森锰锌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PC-12细胞加入代森锰锌0, 1, 10, 30, 60和120 μmol·L-1, 培养24 h后, 应用WST-8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PC-12细胞中加入代森锰锌0, 1, 30和120 μmol·L-1, 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术FITC-AnnexinⅤ/PI 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及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以及ER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代森锰锌浓度增加,代森锰锌组晚期凋亡率升高,呈浓度依赖关系,IC50为49.95 μmol·L-1。代森锰锌120 μmol·L-1组细胞晚期凋亡率为(90±4)%(P<0.05);Hoechst33258染色可见细胞核膨大、染色质边集浓染等凋亡特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Bcl-2逐渐降低,Bax和p-ERK1/2表达增高(P<0.05), 代森锰锌120 μmol·L-1组p-ERK1/2积分吸光度分别为128.0±2.5和178.4±4.0。结论 代森锰锌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ERK信号通路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 论著
    李 敏;张 冰;刘小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AMP-PKA信号通路对细胞色素P4503A(CYP3A)在正常肝细胞L0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L02细胞中分别加入8-溴-环腺苷酸(8-Br-cAMP)10 μmol·L-1及抑制剂H-89 10 μmol·L-1, 培养48 h, 分别采用完整细胞免疫组化法、Western印迹法和红霉素-N-脱甲基法检测细胞中PKA、孕烷X受体(PXR)及CYP3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PKA蛋白表达(211±20)、PXR蛋白表达(0.45±0.14)及CYP3A的活性〔(0.38±0.02)μmol·min-1·g-1蛋白〕相比,8-Br-cAMP 10 μmol·L-1处理后, 细胞PKA蛋白表达(296±18)升高、PXR蛋白表达(0.69±0.21)升高、CYP3A的活性〔(0.43±0.01)μmol·min-1·g-1蛋白〕增强;H-89 10 μmol·L-1处理后细胞中PKA蛋白表达(176±14)降低,PXR蛋白表达(0.47±0.13)及CYP3A的活性〔(0.39±0.05)μmol·min-1·g-1〕减弱,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AMP-PKA信号通路可能是药物代谢酶CYP3A的调控途径之一。
  • 论著
    敬海明;刘建中;高文晖;赵超英;马 玲;李国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氯化锰对大鼠脑脉络丛组织的毒性损伤作用。方法 大鼠ip给予氯化锰6 mg(Mn)·kg-1建立不同暴露时长(30 d, 90 d及90 d后无处理观察30 d)的氯化锰中毒动物模型,各时间点染毒结束后采集血清与脑脊液(CSF)样本,提取侧脑室的脉络丛组织。溴甲酚绿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白蛋白(SALB)与CSF白蛋白(CALB)水平,并计算CSF白蛋白指数。光镜与透射电镜下检测大鼠脉络丛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氯化锰30 d组、氯化锰90 d组及氯化锰90 d+30 d恢复组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均明显高于其相应的对照组(P<0.05),并且氯化锰30 d组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低于氯化锰90 d组与氯化锰90 d+30 d恢复组(P<0.05), 氯化锰90 d组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低于氯化锰90 d+30 d恢复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氯化锰导致脉络丛上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微绒毛结构紊乱、缩短;胞浆内出现空泡、核质凝聚,线粒体结构破坏,细胞间连接部分断裂或消失等,随染氯化锰时间的延长有加重的趋势,并且脱离氯化锰接触30 d后仍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结论 氯化锰可以引起脉络丛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具有时效性与不可逆性的特征;CSF白蛋白及CSF白蛋白指数与脉络丛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血-脑脊液屏障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 论著
    张丽萍;李 秋;舒 鹰;李云雷;陈成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5-羟基癸酸盐(5-HD)对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影响机制及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在常压9.5%~10.5%O2的低氧舱中进行低氧处理,每天8 h,每周6 d。1周后,按照分组每天先sc给予5-HD 5 mg·kg-1,再进低氧舱,连续3周。右心导管法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测定心脏右心肥厚指数(RVHI),光镜下观察肺血管形态学改变,并用图像分析法测定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AMT)。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肺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 IL-8,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a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IL-6及MCP-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氧模型组大鼠mPAP, RVHI及PAMT明显增加(P<0.05); 与低氧模型组相比,给予5-HD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氧模型组大鼠血清IL-6, IL-8, MIP-1a及MCP-1水平增高(P<0.05);与低氧模型组相比,给予5-HD组大鼠血清IL-8, MIP-1a及MCP-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5-HD可能是通过抑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清中的某些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下调大鼠炎症细胞因子分泌,达到降低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 论著
    周钱梅;苏式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丝裂霉素C(MMC)导致的肾功能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人乳腺癌异种移植瘤裸鼠模型,2周后分别ip给予姜黄素100 mg·kg-1, 隔天1 次,MMC 1,1.5和2 mg·kg-1, 隔5 d 1 次; 姜黄素+MMC组各药的剂量与频率与单独用药一致, 实验持续4周。观察动物体质量和存活率,测定瘤质量;采用液质联用仪检测药物在肾组织中的分布,测定血清肌酐(Cre)及血清尿素氮(BUN)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姜黄素 100 mg·kg-1与MMC 1,1.5和2 mg·kg-1联合用药组的实验动物食欲正常、无明显差异,且动物无死亡;单用MMC 1.5 和2 mg·kg-1组动物存活率分别为4/8和7/8。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姜黄素联合MMC 1,1.5和2 mg·kg-1组肿瘤质量分别减少了40.9%,86.5%和82.7%,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单用MMC相比,姜黄素联合MMC 1.5和2 mg·kg-1用药后,Cre分别降低了25%和43%, BUN分别降低了41%和34%;肾组织中MMC药物含量分别减少了88%(P<0.01)和84%(P<0.01)。结论 姜黄素可以减少MMC抑制肿瘤的用药量,并通过减少MMC在肾的分布,减轻其肾功能损伤。
  • 论著
    颜俊文;苗加伟;何海洋;时京珍;吴 芹;刘 杰;石京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万胜化风丹中雄黄和朱砂的肝肾毒性作用,探讨目前对其毒性评价指标的合理性。方法 成年昆明种小鼠分别一次性ig给予万胜化风丹(原方药)3 g·kg-1、雄黄和朱砂减量的万胜化风丹(减量方药)3 g·kg-1、不含雄黄和朱砂的万胜化风丹(减方药)3 g·kg-1、雄黄0.3 g·kg-1、朱砂0.3 g·kg-1、亚砷酸钠 36 mg·kg-1和氯化汞 0.07 g·kg-1,8 h后检测肝及肾组织中砷和汞的含量,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e)、尿素氮(BUN)含量;RT-PCR方法检测肝和肾中金属硫蛋白基因(MT-1)的表达。结果 亚砷酸钠、原方药及减量方药组肝和肾组织中砷的蓄积量明显增加(P<0.05), 且亚砷酸钠>原方药>减量方药。亚砷酸钠组ALT显著升高,其他各组略有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氯化汞和朱砂组肝肾组织中汞的蓄积量明显增加(P<0.05),且氯化汞组>朱砂,氯化汞组同时伴Cre、BUN显著升高(P<0.05)。亚砷酸钠组、氯化汞组肝肾病理损伤明显, MT-1 mRNA在肝肾组织的高表达。结论 万胜化风丹、雄黄和朱砂的急性肝肾毒性远低于亚砷酸钠和氯化汞。
  • 综述
  • 综述
    高 原;陈金妮;陈尚勤;蔡晓红;陈国荣;林振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大鼠染毒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对胎鼠肺发育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受孕后第12天每天ig给予DEHP 0,10,100和750 mg·kg-1,至自然分娩。第1天每窝随机取自然分娩仔鼠3只,测定体质量;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测定辐射状肺泡计数(RAC)和肺间质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EHP组仔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光镜下仅DEHP 750 mg·kg-1组可见肺间质增厚,间质细胞增多,肺泡数目减少,RAC减小,肺间质比例增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EHP组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HP 10,100和750 mg·kg-1组MMP-2表达和MMP-2/TIMP-2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MP-2分别为0.099±0.009,0.124±0.008,0.140±0.010 vs 0.091±0.011 (P<0.01); MMP-2/TIMP-2分别为1.079±0.074,1.447±0.077,1.704±0.084 vs 0.994±0.079 (P<0.01)〕。结论 孕鼠染毒DEHP后对胚胎生长和肺发育有抑制作用。DEHP抑制胎鼠肺发育的机制可能与MMP-2的过度表达以及MMP-2/TIMP-2平衡失调有关。
  • 论著
  • 论著
    赵 坡;许 军;陈小兵;黄洪林;徐远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对氯苯氧异丁酸甲氧基苯丙烯酸酯(AZ)的安全性。方法 小鼠分别ig给予AZ 3000~1001 mg·kg-1或ip给予AZ 1600~983 mg·kg-1,观察14 d,测定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大鼠ig给予AZ 500, 291.7和166.7 mg·kg-1(为临床拟用剂量的60倍、35倍和20倍), 连续13周,停药2周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增长、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病理组织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小鼠ig及ip给AZ的LD50分别为2053和1254 mg·kg-1。大鼠给药13周后,AZ 500 mg·kg-1组血清转氨酶、尿素氮和肝系数升高(P<0.05),AZ 291.7 mg·kg-1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肝系数升高(P<0.05),其他各组各指标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 AZ 500 mg·kg-1有1例肝组织炎细胞浸润,其余组大鼠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明显病变。停药2周后各异常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 AZ在规定剂量下使用应有较好的安全性。
  • 综述
  • 综述
    徐索文;刘培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 是1997年被发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受体,属于E族清道夫受体家族,它可以结合、内化、降解oxLDL。LOX-1具有介导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平滑肌细胞凋亡、巨噬细胞泡沫化与炎症以及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等功能。由此可见,LOX-1参与了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有望成为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点。近年来,可溶性LOX-1的检测有助于动脉硬化相关疾病的预防。本文对LOX-1的表达调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综述
    石大禹;金小宝;朱家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PGG)是一种来自于多种药用植物的天然多酚化合物。使用体外细胞或体内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PGG具有抗癌、抗糖尿病以及细胞保护的药物效应。对PGG生物学活性分子机制的研究逐渐发现其在细胞中具有各种药效靶位,而这些靶位是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中的关键节点,PGG的多靶位性与其药效多样性是相对应的。本文综述了PGG作用于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中各个节点从而实现其药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 论著
  • 论著
    宋苏沛;王 雷;廖艺聪;刘晶晶;张明阳;周美艳;周慧轩;唐 然;戴体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γ-羟基丁酸受体拮抗剂NCS-382对丙泊酚、氯胺酮和依托咪酯催眠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① 催醒实验:120只小鼠分别ip给予丙泊酚200 mg·kg-1、氯胺酮150 mg·kg-1和依托咪酯40 mg·kg-1制备催眠模型后,再按分组分别icv给予人工脑脊液(aCSF),NCS-382 1, 5和25 μg·kg-1, 记录睡眠时间。② 热板实验:80只小鼠分别ip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和氯胺酮40 mg·kg-1后,再按分组分别ith给予aCSF和NCS-382 1, 5和25 μg·kg-1,记录热板法痛阈。③ 扭体实验:80只小鼠分别ip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和氯胺酮40 mg·kg-1后,再按分组分别ith给予aCSF和NCS-382 1, 5和25 μg·kg-1,1 min后ip给予1.0%冰醋酸溶液10 ml·kg-1,记录15 min内小鼠扭体次数。结果 ① 催醒实验:NS-382 1, 5和25 μg·kg-1组小鼠的睡眠时间明显缩短,从丙泊酚组的(81±30)min缩短到44±23, 40±21, (40±17)min;从氯胺酮组的(19±4)min缩短到8±4, 12±3, (15±4)min;从依托咪酯组的(31±11)min缩短到21±9, 22±6, (23±10)min;② 热板实验:小鼠在给予氯胺酮麻醉后10~30 min痛阈明显长于基础痛阈(P<0.05),NCS-382对氯胺酮所致痛阈延长无改善作用。单用NCS-382对正常小鼠的痛阈无影响;③ 扭体实验:单用NCS-382对正常小鼠的扭体次数无明显差异; 氯胺酮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给予NCS-382对此无改善作用。结论 γ-羟基丁酸受体可能介导了静脉麻醉药丙泊酚、氯胺酮和依托咪酯的催眠作用,但可能与氯胺酮镇痛作用关系不大。
  • 论著
    闫加庆;李 昕;王丽韫;闫海涛;何新华;仲伯华;郑建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抗胆碱药左旋盐酸去甲基苯环壬酯(R-DM8021)的帕金森病(PD)治疗作用。方法 ① 使用脑单侧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方法建立PD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单次ig给予R-DM8021 0.2,0.5,1.0和2.0 mg·kg-1旋转行为;观察大鼠连续ig给予R-DM8021 0.2,0.5和2.0 mg·kg-1 21 d对大鼠旋转行为;观察大鼠连续ig给予R-DM8021 0.2,0.5和2.0 mg·kg-1 7 d后自发活动情况。② 昆明小鼠ig给予R-DM8021 0.25~40 mg·kg-1, 30 min后ip给予氢溴酸槟榔碱35 mg·kg-1, 观察肌肉震颤持续时间。③ C57BL/6小鼠ip给予MPTP 30 mg·kg-1 7 d建立MPTP帕金森病模型,ig给予R-DM8021 5,10和20 mg·kg-1后观察小鼠自发活动情况。结果 ① 与6-OHDA损毁模型对照组相比,单次ig给予R-DM8021 0.2, 0.5,1.0和2.0 mg·kg-1分别使APO诱导的旋转次数增加(17.3±4.5)%、(29.8±9.3)%、(30.2±13.9)%和(31.7±5.5)%;苯海索3.0, 5.0和10.0 mg·kg-1组分别增加(18.8±4.8)%、(22.2±17.3)%和(36.9±10.0)%。连续给药21 d,大鼠APO诱导的旋转次数显著增加(P<0.01 ), 并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与等剂量的苯海索相比,R-DM8021对APO诱导旋转的作用更强。建模成功后,大鼠10 min内自发活动路程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 连续给予R-DM8021和苯海索7 d可明显提高大鼠自发活动路程,R-DM8021对大鼠自发活动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等剂量的苯海索(P<0.01)。② ip给予槟榔碱35 mg·kg-1,小鼠出现明显肌肉震颤,持续时间为(8.9±1.0)min,R-DM8021和苯海索均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小鼠肌肉震颤持续时间,两药对槟榔碱致小鼠肌肉震颤持续时间抑制作用的ED50分别为(6.87±1.33)mg·kg-1和(41.14±9.31)mg·kg-1,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 ip连续给予MPTP 7 d,小鼠3 min内自发活动路程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连续ig给予R-DM8021和苯海索3 d可明显提高小鼠自发活动路程,R-DM8021对小鼠自发活动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等剂量的苯海索(P<0.01)。结论R-DM8021对3种模型PD均有治疗作用且效果均优于苯海索。

  • 论著
    王振宇;梅 茸;宋京风;刘伟平;陆 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新型铂类化合物LLC-0601与舒铂对SD大鼠的肝毒性,探讨其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尾静脉iv给予顺铂2 mg·kg-1(阳性对照)、舒铂40 mg·kg-1、LLC-0601 40和70 mg·kg-1,连续2 d,间隔5 d,共6次,末次给药后恢复期28 d,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并于给药末期和恢复28 d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 谷草转氨酶(GOT), 碱性磷酸酶(ALP), 总蛋白(TP), 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肝质量与系数,组织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 微量丙二醛(MDA)及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LC-0601 40 mg·kg-1 组各项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其余给药组动物均出现精神差、少食、少动、竖毛、毛发无光泽以及体质量下降;给药末期血清生化检测舒铂组GPT升高,TP和ALB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顺铂、舒铂和LLC-0601 70 mg·kg-1组肝质量明显降低(P<0.05),顺铂和舒铂组肝系数明显降低(P<0.05);顺铂、舒铂和LLC-0601 70 mg·kg-1组肝组织匀浆中GSH-Px和T-SOD降低,各给药组MDA均升高(P<0.05);顺铂、舒铂和LLC-0601 70 mg·kg-1组肝病理组织学均出现不同程度肝细胞点灶状坏死,肝窦内淋巴细胞浸润,以舒铂组病变程度最重。恢复期顺铂组病理组织学病变较给药末期重,出现延迟性毒性反应,其余各给药组各项检测指标均基本恢复。结论 顺铂、舒铂和LLC-0601均可引起大鼠肝损伤,其机制与药物引起的组织过氧化损伤有关。
  • 综述
  • 综述
    闫长会;檀德宏;彭双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机磷农药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使用,其残留农药势必对环境造成持续污染,这种长期、低剂量的有机磷暴露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有机磷致神经毒性主要与胆碱酯酶抑制有关,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环境有机磷暴露人群胆碱酯酶没有明显抑制,但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不仅受到突触可塑性和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影响,也与学习记忆相关信号系统的激活,神经细胞骨架的降解以及神经发生等密切相关,随着非胆碱作用机制在有机磷致神经毒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有长期低剂量机磷农药暴露致认知功能损伤的表现及其可能作用机制的新进展进行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