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郭建荣;贾东林;金宝伟;廉姜芳;袁晓红;沈华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隙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SD大鼠第5~第6腰脊神经(L5~L6)制备SNL模型。术后隔日一次性蛛网膜下隙注射10 μl GDNF 2 g·L-1组。术后第3, 7和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背角处GFAP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NL组在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脊髓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可持续至第14天,而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未发生此种改变。GDNF组的阳性细胞显著减少。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脊髓背角均出现GFAP免疫阳性条带,灰度值较低;SNL在术后第3天即可诱导脊髓背角GFAP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GFAP蛋白的灰度值逐渐升高, 术后第3, 7, 14天分别为2.55±0.33,2.88±0.79和3.12±0.75(P<0.01)。与SNL模型组比较,GDNF可显著降低GFAP的表达水平, 术后第3, 7, 14天分别为1.61±0.38,1.65±0.64和1.57±0.41(P<0. 01)。结论 蛛网膜下隙注射GDNF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GFAP蛋白表达有关。
  • 论著
    韦鸿雁;潘 伟;邱 霓;黄 丽;周宏灏;肖洲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hBMSCs)增殖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FK506 0.001~5 μmol·L-1处理hBMSCs细胞中,雌二醇0.01 μmol·L-1或咖啡因100 μmol·L-1为阳性对照组,作用24 h后用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在促成骨细胞分化液中作用8 d后用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作用12 d后用邻甲酚酞络合法检测钙沉积量;通过检测磷酸盐释放量间接反映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核心结合因子α1亚基 (Cbfα1)表达。结果 与DMSO对照组相比, FK506 0.001~0.01 μmol·L-1促进细胞增殖,但对ALP活性及钙沉积量无影响;FK506 0.5~5 μmol·L-1则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增殖,显著抑制ALP活性及减少钙沉积量(P<0.05)。此外,FK506 0.1~5 μmol·L-1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CaN活性,与相同浓度FK506 呈浓度依赖性地下调Cbfα1的表达效应相一致。结论 高浓度FK506可通过CaN/Cbfα1通路抑制hBMSCs增殖及向成骨细胞成骨分化。
  • 论著
    王 峰;黄宏平;朱庆春;张环环;王邦安;汪萌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小剂量短期甲基苯丙胺(MA)对学习记忆和脑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12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每天ip注射MA 5 mg·kg-1,连续7 d。主动回避行为测试方法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脑电生理活动。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A 5 mg·kg-1组大鼠在主动回避行为测试的学习阶段,学会躲避电击前的失败次数明显减少(24±11 vs 171±71,P<0.01);在记忆阶段失败次数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1±36 vs 149±79,P<0.05);另外,MA组大鼠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最大正向波的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28±11 vs (47±13)ms, P<0.05〕。结论 短期小剂量使用MA可增强大鼠某些学习记忆能力,并与脑体表感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缩短有一定的关系。
  • 论著
    陈小飞;李建雄;王永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贝那替秦等抗胆碱药在不同惊厥模型的抗惊厥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ig给予贝那替秦2~40 mg·kg-1记录最大电休克发作模型( MES)及戊四氮惊厥发作阈模型(MST)模型小鼠的未出现惊厥数。制备新生Wistar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加入贝那替秦1~100 μmol·L-1,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贝那替秦2~40 mg·kg-1在MES模型未出现惊厥数为2/10~7/10,在MST模型上未出现惊厥数为1/10~9/10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 P<0.01), 2个模型的ED50分别为12.2(4.7~53.6)mg·kg-1和12.5(7.0~25.9)mg·kg-1。贝那替秦1~100 μmol·L-1能明显对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贝那替秦在MES及MST惊厥模型均具明显抗惊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NMDA受体的拮抗作用有关。
  • 论著
    李国熊;周 涛;周 恒;许重远;徐江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格拉司琼(Gra)对咯利普兰(Rol)潜在致恶心呕吐反应的影响,同时考察Gra对Rol抗抑郁作用及增强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观察氯胺酮/赛拉嗪诱导的麻醉小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来间接评价Rol潜在的致恶心呕吐反应;采用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Morris水迷宫考察Rol与Gra合用对小鼠抑郁样症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 Rol 0.5 mg·kg-1能显著地将氯胺酮/赛拉嗪诱导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从麻醉对照组的(48.6±11.1)min降低至(30.0±8.6)min(P<0.01); Rol联合Gra 0.05, 0.5和5 mg·kg-1后,小鼠麻醉时间分别延长至(39.5±15.5)min, (43.1±17.7)min(P<0.05)和(42.1±16.6)min(P<0.05)。单独Rol 0.5 mg·kg-1以及Rol联合Gra 0.05, 0.5和5 mg·kg-1小鼠的游泳不动时间分别为133±52, 135±66, 93±36和(133±64)s,无统计学差异; 悬尾不动时间分别为116±46, 90±33, 114±36和(120±59)s,无统计学差异。逃避潜伏期、穿越原平台次数及平台所在象限探索时间的比率Rol以及联合Gra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Gra能减轻Rol潜在的恶心呕吐反应,但是不影响Rol的抗抑郁、增强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效应。
  • 论著
    张科学;赵佳佳;张庆华;权 全;王晓健;李华超;林洁荣;蔡慧明;刘 苏;戴体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异氟烷(Iso)对幼小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探讨其与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的关系。方法 360只小鼠分为3大组,分别进行自主活动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每大组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正常对照组,Iso 0.05, 0.1和0.2 ml·kg-1组、GABA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一叶萩碱(Sec)2, 4和8 mg·kg-1组和Iso 0.2 ml·kg-1+Sec 2, 4和8 mg·kg-1组。小鼠sc给予Sec 10 min后, 再ip给予Iso, 测试给药后15, 30, 45和60 min小鼠5 min内活动次数;跳台仪和避暗仪记录小鼠步入、跳下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相比,Iso可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给予Iso后1 d小鼠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步入和跳下潜伏期缩短以及错误次数增加(P<0.05)。正常小鼠单独给Sec(除Sec 8 mg·kg-1组15 min外)对小鼠自主活动、步入和跳下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但Sec可改善Iso导致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 拮抗Iso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但随着时间延长拮抗作用逐渐减弱,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ec延长Iso小鼠的跳下和步入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 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改善Iso对幼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P<0.05)。结论 Iso可降低幼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损害学习记忆能力,GABAA受体可能部分参与了以上作用。
  • 论著
    陆彩玲;吴元桢;唐付华;刘楠楠;黄 玲;郭松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染锰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牛磺酸的干预作用。方法 (1) 牛磺酸预防实验: 染锰组大鼠每日ip给予MnCl2·4H2O 15 mg·kg-1, 连续4周。染锰+牛磺酸预防组大鼠染锰的同时ip牛磺酸200 mg·kg-1,持续4周。(2) 牛磺酸治疗实验: 每日ip给予MnCl2·4H2O 15 mg·kg-1染锰, 4周后再ip牛磺酸200 mg·kg-1,持续4周。水迷宫实验检测逃避潜伏时间及平台搜索次数。分离大鼠海马组织并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及胆碱O-乙酰转移酶(ChAT)活力。结果 (1) 牛磺酸预防实验: 与正常对照组逃避潜伏时间(29.5±2.5)s相比,染锰对照组明显延长为(39.8±2.3)s, 与染锰对照组相比,牛磺酸预防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缩短为(29.4±2.3)s(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染锰对照组海马组织AChE活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牛磺酸预防组酶活力则显著下降(P<0.05)。三组间ChAT活力无明显差异。(2) 牛磺酸治疗实验: 与染锰对照组逃避潜伏时间(56.6±3.0)s相比,牛磺酸治疗组显著缩短为(27.8±2.3)s(P<0.05), 平台搜索次数无显著性差异。与染锰对照组AChE和ChAT活力显著增加(P<0.05)。结论牛磺酸预防或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染锰诱导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乙酰胆碱含量有关。
  • 论著
    张晓琳;张明洁;许 静;杨 卓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神经胶质瘤细胞(C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C6细胞加入槲皮素0~200 μmol·L-1培养1 h后, 于42℃水浴加热1 h,再正常培养12 h。MTT法检测C6细胞存活率,Hoechst/PI双染法, annexinⅤ-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热激蛋白70(HSP70)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加热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均无明显改变,但加热组HSP70表达水平从正常对照组的0.22±0.01升高到0.36±0.02(P<0.01)。槲皮素能明显抑制C6细胞增殖,槲皮素50,100,150和200 μmol·L-1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3%,86%,77%和75%,呈浓度依赖性(r=0.94, P<0.05)。槲皮素50,100和200 μmol·L-1显著诱导C6细胞凋亡(P<0.05)。与加热组相比,随着槲皮素浓度的增加,C6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均明显增加,最高细胞凋亡率为59%,槲皮素200 μmol·L-1处理后明显降低了加热导致的HSP70表达增加,降低了53%(P<0.01)。结论 槲皮素可以抑制HSP70表达并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
  • 论著
    胡礼宏;韩新生;郭建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雌激素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雌激素受体(ER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ringle法阻断大鼠第一肝门制作95%肝I/R模型。肝缺血前1 h大鼠ip给予雌二醇4 mg·kg-1(雌二醇+I/R组)。分别取肝缺血前(0)、再灌注1, 3, 6和24 h共5个时间点的血液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核因子κB(NF-κB)和ERα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模型组和雌二醇+I/R组血清ALT和TNF-α水平、肝组织NF-κB和ERα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再灌注6 h,I/R和雌二醇+I/R组血清ALT水平分别升高了11.7倍和8.1倍(P<0.01),TNF-α水平分别升高5.2倍和3.2倍(P<0.01),但雌二醇+I/R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I/R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再灌注6 h I/R组和雌二醇+I/R组肝组织NF-κB表达分别升高了8.6倍和4.8倍,但雌二醇+I/R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I/R组(P<0.01); ERα表达分别升高了4.2倍和7.4倍,雌二醇+I/R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I/R组(P<0.01);雌二醇+I/R组肝组织损伤明显轻于I/R组。结论 雌激素预处理可减轻I/R导致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此作用与增强ERα表达有关。
  • 论著
    韩 滨;张丽丽;由振强;辛艳飞;陈云祥;陈国灿;徐潘生;陈 颖;宣尧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D-硝基精氨酸(D-NNA)对小鼠的肾损伤及其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ICR小鼠ig给予D-NNA 150,50和15 mg·kg-1, 连续30 d。测定并计算肾系数;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分光光度法测定肾组织一氧化氮(NO),硫代巴比妥酸法测丙二醛(MDA)含量,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肾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5%葡萄糖对照组相比,D-NNA 150,50和15 mg·kg-1组血清中BUN分别明显升高了83.6%,36.2%和27.4%(P<0.05),D-NNA 150和50 mg·kg-1组血清中Crea分别明显升高了281.6%和10.6%(P<0.05);D-NNA 150 mg·kg-1组肾系数和NO水平分别明显降低了5.6%和25.5%(P<0.05);D-NNA 150和50 mg·kg-1组肾组织中MDA水平分别明显升高了69.0%和36.9%(P<0.01),SOD活性和GSH-Px活性分别明显下降了17.4%和17.7%,7.3%和13.7%(P<0.05);D-NNA 150 mg·kg-1组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管损伤,嗜碱性变,萎缩或囊性扩张和间质炎性浸润, D-NNA 50和15 mg·kg-1组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D-NNA对小鼠肾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NNA的手性转化产物L-NNA导致NO合成减少,产生ROS有关。
  • 论著
    李宜川;张玉霞;刘国玲;高明灿;常景芝;陈晓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鸡胶原Ⅱ型制备实验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造模后第7~27天ig给予TPG 25, 50和100 mg·kg-1。观察CIA大鼠关节指数,体质量变化及足爪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足爪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 ,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免法测定关节浸液中一氧化氮(NO)和地诺前列酮(前列腺素E2, PGE2)含量。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TGP可明显降低关节指数 (P<0.05), 且TGP 50和100 mg·kg-1可有效缓解CIA模型大鼠体质量减轻(P<0.01);TGP 50和100 mg·kg-1组足爪组织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 TGP还可明显降低CIA大鼠关节浸液中NO和PGE2含量(P<0.05)。结论 TGP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MP-9表达、抑制炎症局部区域相关炎症介质产生有关。
  • 论著
    翁鹭娜;蒙伟能;季学涛;李 程;黄河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茶多酚锰络合物(TP-Mn) 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过程中差异蛋白质的表达。方法 HepG2细胞分别与茶多酚 (TP)700 mg·L-1,TPMn 700 mg·L-1,茶多酚锗 (TP-Ge)700 mg·L-1作用48 h后,光学显微镜法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法分离HepG2细胞表达的差异蛋白;肽质量指纹法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 光学显微镜检查发现,TP和TP-Mn组HepG2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皱缩变形,并出现死亡细胞;TP-Ge组HepG2细胞数量无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TP-Mn组细胞凋亡率为(30.1±0.7)%,明显高于TP组(12.3±0.4)%(P<0.05)。2D-PAGE结果显示,TP-Mn诱导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表达了多种差异蛋白质;肽质量指纹法鉴定结果显示,其中匹配率较高的差异蛋白质为γ-肌动蛋白和酪氨酸3/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结论 TP-Mn具有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能力,并有差异蛋白质表达。
  • 论著
    李有贵;计东风;钟 石;郑贤林;时连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竹节人参皂苷对乙醇损伤肝细胞L-O2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分离纯化竹节人参皂苷,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细胞内液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经分离纯化鉴定获得了6个竹节人参皂苷单体Rg1,Re,Rf,F3,Rg2和Rd;其中Rg1 0.16 g·L-1,Re 1.28 g·L-1和Rf 0.64 g·L-1可促进正常肝细胞L-O2增殖,增殖率分别为22.7%,34.8%和28.5%(P<0.01);Rd 0.16 g·L-1和F3 1.28 g·L-1对正常肝细胞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9.7%和43.3%(P<0.01)。Rg1 0.16 g·L-1,Re 1.28 g·L-1和Rf 0.64 g·L-1对乙醇200 mmol·L-1损伤的肝细胞L-O2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由乙醇损伤模型组的50.4%分别降低为23.3%, 26.9%和26.6%(P<0.01);Rd 0.16 g·L-1和F3 1.28 g·L-1则加强乙醇对肝细胞的损伤,抑制率高达83.2%和64.8%(P<0.01)。乙醇损伤模型组肝细胞L-O2乙醇代谢产生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降低;Rg1 0.16 g·L-1,Re 1.28 g·L-1和Rf 0.64 g·L-1可明显改善乙醇损伤导致的肝细胞L-O2内MDA含量升高,增强SOD和GSH-Px活性(P<0.01)。结论 人参皂苷Rg1,Re和Rf对乙醇损伤肝细胞L-O2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抗氧化活性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论著
    陈 放;刘开扬;徐 珊;李伟红;李国立;张洪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功能、超微结构的变化和NF-κB的表达及葛根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单次ip给予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制备DM模型。ig给予葛根素125, 250和500 mg·kg-1组,连续给药4周。视网膜电图(ERG)测定视网膜功能、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组织NF-κB p65 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模型组ERG的b波振幅明显降低。与DM模型组相比,葛根素250和500 mg·kg-1组的b波振幅明显上升(P<0.05);透射电镜下见DM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内、外核层细胞均出现线粒体改变。葛根素干预后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好转。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模型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以及NF-κB p65表达明显增强,葛根素干预后各组凋亡指数均显著下降,葛根素250和500 mg·kg-1组NF-κB p65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DM大鼠早期即出现神经视网膜功能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葛根素可抑制NF-κB的活化,抑制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保护神经视网膜的作用。
  • 论著
    韦潇湘;唐 深;王春双;陈长艳;陆彩玲;郭松超;李习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氢醌(HQ)对HL-60细胞向单核系、粒系分化的影响。方法 HQ 1, 5和50 μmol·L-1分别与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20 nmol·L-1或1.25%DMSO共同处理细胞,分别于48和96 h收集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硝基四氮唑蓝还原反应鉴定细胞分化;CCK-8检测细胞增殖,荧光定量PCR检测2-Cys过氧化物氧还蛋白(Prxs)基因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2-Cys Prx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HQ 1~50 μmol·L-1作用下,HL-60细胞向单核系分化受到抑制;HQ 1和5 μmol·L-1对DMSO诱导的粒系分化无影响,但HQ 50 μmol·L-1可抑制细胞向粒系分化。HQ 5和50 μmol·L-1与诱导剂的共同作用可以抑制HL-60细胞增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A和DMSO组2-Cys Prxs基因表达水平均有降低的趋势,HQ 1, 5和50 μmol·L-1+PMA 20 nmol·L-1组PrxⅠ, PrxⅢ和PrxⅣ各个基因表达水平与PMA组比较均有增高的趋势;DMSO诱导分化组中仅HQ 50 μmol·L-1+1.25%DMSO组PrxⅠ和PrxⅢ基因表达水平与单独DMSO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结论 HQ 1和5 μmol·L-1可以抑制HL-60细胞向单核系分化,HQ 50 μmol·L-1可抑制细胞向粒系分化,并上调PrxⅠ和PrxⅢ基因的表达。
  • 论著
    蒋洁君;周 婧;马宏跃;吕高虹;喻 斌;段金廒;张军峰;詹 瑧;许惠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蟾酥对豚鼠心脏的急性毒性。方法 豚鼠一次性ig给予蟾酥125和250 mg·kg-1,记录心电图并监测左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最大收缩压(Pmax),心率血压乘积(RPP)和心室最小舒张压(Pmin)。结果 蟾酥使豚鼠心电图发生显著改变;与正常对照组P-R间期(27.8±5.1)ms相比,蟾酥125和250 mg·kg-1组显著延长,分别为44.5±7.2和(57.1±8.9)ms(P<0.01);蟾酥也引起心电图QRS时程增宽和心率加快;dp/dtmax,Pmax和RPP显著下降以及Pmin显著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地高辛300 mg·kg-1相比,蟾酥组P-R间期,QRS时程,dp/dtmax,Pmax,RPP和Pmin无显著性差异,但心率显著增快(P<0.01)。结论 蟾酥导致豚鼠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下降。
  • 论著
    孙 蓉;杨 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柴胡挥发油致大鼠肝毒性损伤的能量机制。方法 大鼠ig给予柴胡挥发油0.19, 0.28和0.42 ml·kg-1,连续15 d。Clark氧电极法测定肝线粒体呼吸耗氧量、呼吸控制率(RCR)和磷氧比值(P/O), 测定ATP含量及定磷法测定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柴胡挥发油0.42 ml·kg-1可使大鼠肝线粒体和P/O从(1.76±0.28)%和1.28±0.38分别降至(0.76±0.12)% 和0.71±0.21,呼吸耗氧量从(2.82±0.64)mol·min-1·g-1降至(1.04±0.23)mol·min-1·g-1,ATP含量从(1.00±0.18)μmol·g-1蛋白降至(0.72±0.13)μmol·g-1蛋白,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分别从0.94±0.14, 0.95±0.14和(0.97±0.16)mmol·h-1·g-1降至0.53±0.08, 0.67±0.10和(0.65±0.11)mmol·h-1·g-1。柴胡挥发油0.28和0.19 ml·kg-1使大鼠肝脏线粒体PCR、P/O、呼吸耗氧量、ATP含量和ATP酶活性亦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柴胡挥发油可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功能、影响肝脏能量代谢造成肝毒性损伤。
  • 论著
    张晓菲;刘丽宏;丁春雷;杨润涛;赵长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定印迹水溶性壳低聚糖(CTS)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方法 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CTS(FITC-CTS),小鼠尾静脉iv给予FITC-CTS 100 mg·kg-1, 于10 min,0.5,1,4,8,12,24和48 h后行高效液相凝胶排阻色谱法(HPGPC)检测FITC-CTS在小鼠体内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FITC-CTS在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FITC-CTS在血浆中快速清除,4 h其血浆浓度降低68%; 在组织中60%分布到肾,30%分布到肝,几乎不分布到其他组织; 24 h内体内90%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主要为CTS原型。结论 CTS生物降解度低,主要分布到肾和肝,并原型快速通过尿液排出,体内基本无蓄积。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牟 男;孙洪良;郑建全;王丽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乙酰胆碱毒蕈碱(M)受体亚型特异性的变构调节剂及基因工程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 用PCR及搭桥PCR法对乙酰胆碱M2及M5受体作以下突变:① 将N-糖基化位点Asp突变为Asn;② 删除对蛋白酶敏感的M受体的第三个细胞内环;③ 在C端添加凝血酶识别位点(CMV)和6-His标记。将PCR扩增出重组嵌合蛋白基因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并感染昆虫细胞表达M2/M5受体蛋白。Western印迹及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验证受体的正确表达及功能。结果 通过搭桥PCR,成功扩增出1018 bp的重组M2受体和1041 bp重组M5受体核酸序列;使用pUC/M13的扩增引物成功构建M2/M5重组转移载体。将重组载体质粒与线性化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并感染昆虫细胞,见细胞空泡样病变。Western印迹分析确定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M2/M5蛋白表达,放射性配体受体饱和实验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受体蛋白与[3H]N-甲基-东莨菪碱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结论 Sf9昆虫细胞能够表达M2及M5重组受体蛋白,M2及M5重组受体蛋白的病毒样颗粒可用于M受体的新药研究。
  • 综述
  • 综述
    孙谷韵;吴 晖;张 峻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日常生活中,孕妇因生活方式如烟尘、生活用品、乙醇等以及药物治疗或是职业和环境因素的不同, 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外界物质。胎盘在母体与胎儿之间建立起屏障,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给胎儿的同时还阻断了部分有害物质从母体输送给胎儿,但仍有一些有害物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透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人胎盘绒毛叶体外灌注模型已成为评估有害物质胎盘透过性研究的重要方法,为胎儿生长发育的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信息。
  • 综述
    张 茜;金若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两种细胞之间的共培养方法包括直接共培养和间接共培养,而共培养体系主要用于诱导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自身的分化、维持细胞的功能和活力、对细胞增殖进行调控、促进早期胚胎的发育和提高代谢物的产量。目前细胞共培养体系主要用于药效方面的研究,而用于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却很少。但是,由于共培养体系缩短实验次数、减少药物使用量、辨别药物的优先毒性靶器官和研究药物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等优点,使之成为未来细胞毒理学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本文就细胞共培养技术的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共培养体系研究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 论著
  • 论著
    符丽娟;王洪新;包翠芬;隋海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基质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ip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治疗组ig给予BZ 10 mg·kg-1,连续12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左心室心肌组织改变,测定心脏质量指数;Western印迹法测定左心室心肌组织胶原Ⅰ型及Ⅲ型含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 )表达及转化生子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高,胶原Ⅰ型及Ⅲ型表达明显增加(P<0.05),MMP-2表达减少、TIMP-2表达增加(P<0.01),TGF-β1和 CTGF表达明显增强(P<0.05),心肌间质纤维增生。大鼠连续ig给予贝那普利12周后,心脏质量指数明显降低〔(4.13±0.18) vs (3.42±0.13)mg·g-1〕;胶原Ⅰ型及Ⅲ型表达明显减少(P<0.05),MMP-2表达增加,TIMP-2表达减少(P<0.05), TGF-β1及CTGF表达明显减弱(P<0.05),心肌间质纤维增生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大鼠心肌MMP-2表达减少,TIMP-2及CTGF表达仍增加。结论 贝那普利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TGF-β1和CTGF表达以及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从而抑制糖尿病心肌间质纤维化,改善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