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李成檀;张丽慧;赵建波;方三华;张纬萍;魏尔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咖啡酸是否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5-脂氧酶(5-LOX)激活而减轻细胞损伤。方法 稳定转染绿荧光蛋白(GFP)5-LOX的PC12细胞,预先给予咖啡酸0.001~10 μmol·L-1和对照药MK886,30 min后观察缺氧缺糖/恢复(OGD/R)及过氧化氢(H2O2)160 μmol·L-1处理后的变化。MTT法和碘化丙啶染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和死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OGD/R(2 h/2 h)和H2O2处理40 min时5-LOX的核膜移位;ELISA法测定OGD/R(2 h/3 h)时5-LOX代谢产物的生成;DCF法检测OGD/R(2 h/0.5 h)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结果 OGD/R (2 h/24 h)GFP-5-LOX转染和GFP转染PC12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63.1±6.6)%和(70.7±6.9)%;H2O2处理24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2.5±7.7)%和(75.7±9.5)%。在GFP-5-LOX转染的PC12细胞中,咖啡酸和对照药MK886可使OGD/R细胞存活率从(63.1±6.6)%分别增加到(87.3±2.0)%和(89.9±6.3)%,细胞坏死率从(31.4±1.5)%降低到(10.1±2.0)%和(11.7±1.3)%(P<0.01);使H2O2处理细胞存活率从(62.51±7.65)%增加到(92.59±4.02)%和(75.31±6.60)%;使OGD/R细胞CysLTs的生成从261.1±33.7降低到108.5±16.7和(90.6±19.5)ng·g-1蛋白(P<0.01)。此外,咖啡酸抑制OGD/R诱导PC12细胞的ROS产生,IC50值为8.021 μmol·L-1;抑制OGD/R诱导的GFP-5-LOX转染的PC12细胞5-LOX核膜移位,IC50值为0.974 μmol·L-1;抑制H2O2诱导的GFP-5-LOX转染的PC12细胞5-LOX核膜移位,IC50值为0.501 μmol·L-1;MK886无上述作用。结论 咖啡酸可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PC12细胞5-LOX激活,对缺血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论著
    竺飞燕;陈 瑛;戴美芬;王 炼;包琼琼;庄晓赛;刘 云;胡 乔;张 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大鼠PC12细胞分别加入EGCG 1,5和10 μmol·L-1预处理30 min后加入鱼藤酮250 nmol·L-1继续作用24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e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与鱼藤酮模型组存活率(77.0±1.3)%相比,EGCG 1,5和10 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P<0. 05),分别为(79.8±2.3)%,(82.4±2.2)%和(88.3±2.0)%。Hochest33258染色发现,EGCG组细胞核形态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增加8.2倍;与鱼藤酮模型组比较,EGCG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下降46%,25% 和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流式细胞仪检测鱼藤酮组凋亡率为33.8%,EGCG 1,5和10 μmol·L-1组的凋亡率下降至30.6%,14%和15.7%。与模型组相比,EGCG 1,5 和10 μmol·L-1组线粒体膜分别增高了2.48, 3.96和4.0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GCG具有抑制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 论著
    余梓浦;王佩芳;李 纯;林 函;康定鑫;狄美琴;连庆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七氟烷与异氟烷急性暴露对SD仔鼠脑海马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出生7 d的雄性SD仔鼠分别急性暴露3.6%七氟烷和2.3%异氟烷6 h。TUNEL和活化胱天蛋白酶3片段的免疫组化技术(IHC)检测神经元凋亡;透视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胱天蛋白酶3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七氟烷和异氟烷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P<0.05)。TUNEL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神经元凋亡数量(2±2)相比,七氟烷和异氟烷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量显著提高,分别为13±2和22±5, 且异氟烷组与七氟烷组神经元凋亡数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透视电镜见七氟烷和异氟烷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有残缺不全的细胞核、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网。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胱天蛋白酶3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异氟烷作用强于七氟烷(P<0.05)。结论 七氟烷和异氟烷急性暴露可致发育中神经元的凋亡;在等效浓度下异氟烷能引起更严重的神经元损伤。
  • 论著
    李剑勇;王棋文;于远光;杨亚军;牛建荣;周旭正;张继瑜;魏小娟;李 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EE)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阿司匹林0.2 g·kg-1组、丁香酚0.18 g·kg-1组、AEE 0.18和0.36 g·kg-1组小鼠按体重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3 d。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模型及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AEE的抗炎作用,并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足爪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 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模型组肿胀度为(7.0±1.2)mg,阿司匹林、丁香酚、AEE 0.18和0.36 g·kg-1明显抑制耳肿胀度,肿胀度分别为3.9±1.2, 4.7±1.9, 3.9±1.9和(3.8±1.1)mg(P<0.05, P<0.01)。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伊文思蓝的渗出(A590 nm)为0.56±0.11,阿司匹林、丁香酚、AEE 0.18和0.36 g·kg-1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降低,伊文思蓝的渗出(A590 nm)分别为0.29±0.15, 0.34±0.12和0.35±0.18(P<0.05, P<0.01)。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肉芽肿增生(12.5±2.4)mg,阿司匹林、丁香酚、AEE 0.18和0.36 g·kg-1组明显降低,分别为7.0±2.1, 9.0±1.7, 9.9±1.4和(8.8±1.8)mg(P<0.01);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实验结果表明,AEE 0.18 g·kg-1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炎小鼠足跖肿胀(P<0.05),降低致炎足组织中PGE2,5-HT和血清NO含量,作用与阿司匹林和丁香酚较强或相当。结论 AEE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与阿司匹林和丁香酚作用相当;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有关。
  • 论著
    韩淑燕;李海霞;屠鹏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和红花总黄酮(ECT)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大鼠按分组分别ig给予PNS 50 mg·kg-1、ECT 200 mg·kg-1及PNS+ECT、阿司匹林100 mg·kg-1。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PNS和ECT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延长PT,其中PNS还能显著降低Fib含量,延长TT。与单独应用PNS或ECT相比,PNS+ECT配伍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降低红细胞压积上优于单用PNS(P<0.05),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抑制作用则优于单用PNS或ECT(P<0.05)。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相比,单用PNS或ECT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PNS降低Fib的作用较好;PNS+ECT配伍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在抑制红细胞聚集和血小板聚集,降低Fib含量,延长TT和PT等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有优于阿司匹林的趋势。结论 PNS和ECT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且二者配伍后能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 论著
    谢笑龙;龚其海;陆远富;邓 江;聂 晶;陈文明;石京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钩藤碱(Rhy)对兔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56只雄性家兔的血样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0.85, 1.69和2.78 mmol·L-1组,Rhy 0.33,0.65和1.30 mmol·L-1组。Born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双波长Fura-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百分率(59.6±0.6)%相比,Rhy 0.33,0.65和1.30 mmol·L-1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百分率明显降低,分别为(35.4±7.7)%,(18.2±4.8)%和(6.9±0.9)%(P<0.05); Rhy 0.65和1.30 mmol·L-1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为(42.8±3.9)%和(18.9±5.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80.8±1.5)%(P<0.05)。有Ca2+存在的情况下,与正常对照组家兔血小板胞浆钙离子内流(528±25)nmol·L-1相比,Rhy 0.33,0.65和1.30 mmol·L-1使血小板胞浆钙离子内流明显降低(P<0.05),分别为418±27,303±7和(257±25)nmol·L-1;ADP和凝血酶诱导后,对照组的血小板胞浆钙离子浓度分别为751±29和(982±50)nmol·L-1,Rhy 0.65和1.30 mmol·L-1作用后,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胞浆钙离子浓度分别降至620±37 和(528±17)nmol·L-1P<0.05),凝血酶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胞浆钙离子浓度分别降至777±29和(658 ±23)nmol·L-1P<0.05)。无胞外Ca2+情况下,Rhy对血小板胞浆钙离子浓度无影响。结论 Rhy抑制ADP 和凝血酶诱导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与其抑制兔血小板钙离子内流,从而抑制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有关。
  • 论著
    刘重斌;吴 博;肖 敏;王利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对慢性铁过负荷大鼠肝、肾和脾组织铁沉积与营养代谢的影响,探讨硝苯地平治疗铁过负荷等代谢疾病的可能性。方法 雄性SD大鼠连续8周喂饲铁含量为3.5 g·kg-1的高铁饲料,制备慢性铁过负荷动物模型。8周后, 模型大鼠ip给予硝苯地平1, 3和5 mg·kg-1,连续7 d。组织学染色观察肝、肾和脾组织铁沉积,用试剂盒分别测定血脂、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指标,同时测定血清中铁蛋白(SF)和总铁结合力(TIBC);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或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中营养元素铁、钙、锌和硒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铁过负荷模型组大鼠肝、肾和脾组织中铁沉积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硝苯地平5 mg·kg-1组,组织中铁沉积明显降低(P<0.05,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由1.25±0.21升高到(1.86±0.75)mmol·L-1,总胆固醇(TC)由1.52±0.17 升高到(1.91±0.34)mmol·L-1,丙二醛(MDA)由11.2±2.8升高到(15.3±3.6)μmol·L-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由204±52升高到(286±75)kU·L-1(P<0.05),高密度脂蛋白(M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硝苯地平5 mg·kg-1组TC降低到(1.65±0.36)mmol·L-1,LDL由1.14±0.15降低到(0.86±0.16)mmol·L-1,MDA含量降低到(11.9±3.5)μmol·L-1(P<0.05),TG, HDL, SOD和GSH-Px无明显变化;硝苯地平1和3 mg·kg-1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铁含量由1.21±0.11升高到(1.57±0.25)mg·L-1,SF由(232±17)升高到(348±46)mg·L-1,锌、硒和钙含量分别由1.8±0.6,0.096±0.018和(120±26)mg·L-1降低到1.4±0.4,0.072±0.012和(77±15)mg·L-1(P<0.05, P<0.01),TIBC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硝苯地平5 mg·kg-1组血清铁含量降低到(1.32±0.14)mg·L-1,硒含量升高到(0.087±0.017)mg·L-1,钙含量升高到(97±16)mg·L-1(P<0.05),对SF, TIBC和锌含量无明显影响;硝苯地平1和3 mg·kg-1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 硝苯地平能减少铁沉积,改善慢性铁过负荷大鼠的营养代谢,对铁过负荷等代谢疾病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综述
  • 综述
    李 君;龙林梅;雷 陈;梁中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降解和再循环系统,近年研究发现,放疗和化疗不仅可引起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还可以诱导自噬。细胞自噬可能导致细胞自噬死亡,也有可能导致自噬保护,显示双应重效应,可见自噬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密切相关。其分子调控机制可能与雷帕霉素靶蛋白, beclin 1,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以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等内容有关。
  • 综述
    杨 静;陈赛贞;王 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C12细胞被广泛用于神经细胞功能、分化、凋亡和神经递质分泌,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氧化应激可导致PC12细胞凋亡,其作用方式为激活对氧化还原反应敏感的细胞信号传导,主要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线粒体凋亡及NF-κB信号传导途径有关。本文综述了氧化应激致PC12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旨在为神经系统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抗氧化剂药物治疗和凋亡信号途径药物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综述
    饶跃峰;卢晓阳;张幸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性皮肤反应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轻则影响治疗,重则危及生命。虽然药物性皮肤反应也可以出现在非免疫机制的情况下,但是临床上免疫系统在迟发型药物性皮肤反应(DDCR)中扮演了主导作用。DDCR的开始阶段包括蛋白抗原化、树突细胞活化和迁移及T细胞增殖。最近研究表明,存在新的替代机制不需生物活化或抗原呈递过程就能引起药物特异性T细胞反应。DDCR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只有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阐明机制,才能对DDCR作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本文从免疫学角度出发,围绕引起DDCR的关键过程和影响因素,综述了DDCR的发病机制。
  • 论著
  • 论著
    张 辉;喻莉萍;黄常洪;李 旭;姚飞虹;胡吉林;何志雄;林应标;刘巧突;周菊锋;李强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氯化镧水杨酸8羟基喹啉配合物〔La(Sal)2(Qu)〕对粟酒裂殖酵母(S.pombe)的生长及细胞分裂的影响。方法 La(Sal)2(Qu) 2, 4, 6 8和10 mg·L-1处理细胞。应用恒温振荡培养和固体培养MTT法观察La(Sal)2(Qu)对S.pombe生长的影响;胞质分裂抑制实验观察La(Sal)2(Qu)对S.pombe细胞形态和胞质分裂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DNA含量的影响。结果 La(Sal)2(Qu) 6, 8和10 mg·L-1在恒温振荡培养S.pombe 8 h,可抑制S.pombe细胞的生长,生长率从正常对照组的(104.9±8.4)%分别降低至(36.1±2.2)%, (35.2±2.6)%和(37.6±2.8)%(P<0.01)。La(Sal)2(Qu) 4 mg·L-1可抑制细胞分裂,不仅具有1个隔膜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28.97%),而且可见具有2个或3个隔膜的细胞;La(Sal)2(Qu) 2, 4和6 mg·L-1使细胞DNA含量从1 N增加到2 N。结论 La(Sal)2(Qu)可影响S.pombe细胞的生长和胞质分裂。
  • 综述
  • 综述
    李汉高;李芳萍;张雪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钾通道是组织器官中的一种重要通道,几乎所有的组织中都有该通道的分布,并且它在调节细胞功能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动作电位的形成和信号传导等。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Maxi K)以其广泛的分布,以及参与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BKca/Maxi K的激活可导致细胞膜的超极化,从而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激活,抑制钙离子内流,引起平滑肌舒张。近年来研究发现,BKca/Maxi K的激活、失活和变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BKca/Maxi K对心血管平滑肌、子宫平滑肌、呼吸道平滑肌和阴茎勃起等具有调控作用,尤其是其基因疗法对阴茎勃起障碍的治疗逐渐显现出较大的优势。
  • 论著
  • 论著
    窦春艳;郑兴宇;秦雪梅;李震宇;薛水玉;高晓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寻找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肾毒性的差异代谢物。方法 大鼠喂食三聚氰胺污染饲料20 d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手段对正常对照组和三聚氰胺组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利用代谢组学分析软件SIMCA-P+11对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采集的GC-MS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聚氰胺组大鼠肾脏组织部分纤维化,有大量尿酸盐结晶,可见颗粒管形病变。正常对照组和三聚氰胺组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样品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指认引起差异的特征代谢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聚氰胺组大鼠肾脏组织中丙氨酸显著上升;缬氨酸和乙醇胺等明显下降;尿液中乳酸显著上升,而半胱氨酸和尿嘧啶等明显下降。结论 三聚氰胺污染饲料引起大鼠明显的肾毒性,尿液中有17种物质,肾脏组织中有11种物质被判定为可能特征代谢物。
  • 综述
  • 综述
    李相鹏;王 鹏;李英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参皂苷Compound K[CK,20-O-β-D-葡萄糖基-20(S)-原人参二醇]是原人参二醇型人参皂苷在人体内主要吸收形式和药效实体。近年来, CK的药理活性研究又有了新进展:① CK可通过活化胱天蛋白酶8直接或通过线粒体途径间接地激活胱天蛋白酶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② 可通过下调多种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及环氧合酶2与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而发挥抗炎、抗过敏和神经保护作用;③ 可阻断ATP敏感性K+离子通道,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抑制糖异生,促进糖酵解,对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④ 可上调核苷切除修复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减少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防止皮肤老化等。本文重点对近几年有关CK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刘秀菊;周 际;李 远;刘森波;方 聪;宇莉君;Ellen HE;Sven SKOG;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胸苷激酶1(TK1)是一种嘧啶补救途径的激酶,能催化脱氧胸苷磷酸化为一腺胸苷酸,与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多项实验证明,TK1可用于健康体检、肿瘤早期筛查、常规检测、疗效监视和预后等方面,是一种灵敏有效地评估人体肿瘤增长的标志物。本综述概述了近年关于TK1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 综述
    唐泽耀;王世龙;林 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川穹嗪(TMP)对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眼底视神经病变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TMP对中枢神经细胞保护机制为:对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起到抗凋亡作用,抑制神经细胞炎症反应,抗氧化作用,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促进中枢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保护中枢神经细胞尼氏体以及促进中枢血管内皮生长等。TMP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保护作用机制主要倾向研究与疼痛传导有关的背根神经节嘌呤受体P2X-离子通道型受体3受体相关作用。TMP对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机制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干扰神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抗光感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TMP对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综述
    赵 颖;汪 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肾脏疾病的临床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这样也只能延缓而不能抑制肾脏疾病的发展。因此,排除影响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尿酸是肾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炎症作用、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环氧合酶系统、诱导产生严重的肾小球血管病变以及诱导高血压和肾小球肥厚等多种途径损伤肾脏。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埃他卡林以内皮细胞为靶标,通过激活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可对肾脏产生保护作用。该途径有望成为防治尿酸肾脏损伤的新途径。
  • 论著
  • 论著
    徐道华;杨 玮;周晨慧;刘钰瑜;许碧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经分离纯化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成脂分化诱导液(AIM)模型组及AIM+小檗碱0.1,0.3,1和3 μmol·L-1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细胞,以对硝基苯磷酸为底物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IM模型组细胞形成的脂肪细胞明显增加(P<0.01),ALP活性明显降低(P<0.01),PPARγ,aP2和C/EBPα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AIM组比较,AIM+小檗碱显著抑制骨髓间质干细胞成脂分化,小檗碱0.1, 0.3, 1和3 μmol·L-1显著升高ALP活性,分别增加26%, 54%, 81%和122%;小檗碱3 μmol·L-1显著下调PPARγ mRNA(0.91±0.10 vs 1.34±0.06),(P<0.01),aP2 mRNA(1.05±0.10 vs 1.53±0.09)(P<0.01)和C/EBPαmRNA表达(1.24±0.06 vs 1.54±0.09)(P<0.01)。小檗碱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结论 小檗碱能够抑制骨髓间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PARγ mRNA, aP2 mRNA和C/EBPα mRNA表达有关。
  • 论著
    栾恒飞;李 振;赵其宏;王 乐;季 永;曾因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2/STAT3)信号通路在硫化氢后处理(H2S)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 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通过停灌30 min/复灌60 min的方法建立SD大鼠I/R模型。按照处理及再灌注成分分为持续灌注对照组,I/R组,NaHS 10 μmol·L-1组,NaHS +AG490 10 μmol·L-1组,AG490组和DMSO组。持续测定心率(HR)、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再灌注末取心肌TTC法测心肌梗死面积, TUNEL法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测p-STAT3和总的STAT3表达水平。结果 平衡灌注末各组间心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再灌注后,与I/R组比较,NaHS组明显改善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各项指标(P<0.05),减少心肌梗死面积〔(23±4)% vs (41±5)%〕(P<0.05);并降低凋亡指数〔(22±4)% vs (43±5)%〕(P<0.05),p-STAT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0.0450±0.0034) vs (0.0238±0.0021)〕(P<0.05)。AG490逆转了硫化氢后处理产生的心肌保护效应及p-STAT3表达水平的增加(P<0.05)。结论 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H2S减轻离体大鼠心脏I/R损伤过程。

  • 论著
    解丽君;张建新;李兰芳;张勤增;郝 娜;李立萍;李国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异丙酚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 再灌注2 h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缺血前10 min分别灌注异丙酚3,6及12 mg·kg-1至再灌12 h后实验结束。记录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并计算心率-血压指数;光镜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印迹检测心肌组织NF-κB和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平均动脉压、血压-心率指数分别下降了34%和32%(P<0.05)。光镜电镜观察显示,I/R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间及核周高度水肿;NF-κB活化,明显从细胞浆移位于细胞核,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5);胱天蛋白酶3表达增强(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由5±2明显升高到35±5(P<0.05)。与I/R组相比,异丙酚6和12 mg·kg-1组平均动脉压和血压-心率指数升高,而心肌形态学损伤有所改善;NF-κB从细胞浆向细胞核的移位被明显限制,NF-κB的表达量也明显低于I/R组(P<0.05);心肌胱天蛋白酶3表达减弱,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减少(P<0.05)。结论 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下调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从而减轻心肌I/R损伤。
  • 论著
    李 涛;朱 娱;刘良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VP)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及与Rho激酶的关系。方法 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离体乳头肌分别用AVP 0.1 μmol·L-1 和 Y-27632 10 μmol·L-1预孵育,或Y-27632+AVP合用时,先用Y-27632 孵育10 min后,再加入AVP作用10 min。平衡30 min后依次用含异丙肾上腺素(Iso)1和10 μmol·L-1, 0.1, 1, 10 mmol·L-1的H-K液灌流乳头肌,观察加入Iso前后收缩力变化。制备离体心脏,稳定后,进行相应再灌流30 min,检测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结果 失血性休克2 h,经Iso 0.1,1 及10 mmol·L-1灌流后,离体乳头肌收缩力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AVP 0.1 μmol·L-1预孵育可明显升高乳头肌对心肌的收缩力;与休克模型组相比,在Iso 1和10 mmol·L-1灌流后,乳头肌收缩力明显升高(P<0.05);Y-27632 10 μmol·L-1离体乳头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但Y-27632+AVP可明显降低由AVP引起的乳头肌收缩力的增加。失血性休克2 h后,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降低,AVP可明显改善休克模型大鼠离体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Y-27632可明显拮抗由AVP引起休克大鼠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增加。结论 AVP可改善失血性休克所致的心肌收缩力的降低,其机制与其激活Rho 激酶有关。
  • 论著
    张 翠;孔令雷;颜玲娣;梁远军;刘克良;宫泽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内皮素A型(ETA)受体拮抗剂GF063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利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得到原代SD乳鼠心肌细胞,心肌细胞用ET-1或ET-1+GF063处理24 h,以BQ123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并计算细胞表面积、[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心钠素(ANP)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ET-1 10 nmol·L-1作用24 h后,心肌细胞表面积明显增大80.6%,[3H]亮氨酸掺入明显增多73%,ANP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80%(P<0.05)。单独给予GF063 1 nmol·L-1~10 μmol·L-1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表面积,心肌细胞蛋白合成和ANP mRNA表达均无明显影响。但GF063 1 μmol·L-1可以显著抑制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大(P<0.05),GF063 0.1和1 μmol·L-1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蛋白合成(P<0.05),GF063 10 μmol·L-1抑制ANP mRNA表达升高(P<0.05),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药BQ123相当。结论 GF063能够抑制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作用。
  • 论著
    金 英;张智娟;刘婉珠;隋海娟;刘 卓;王 蕊;闫恩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Pio)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β25-35)所致培养皮层神经元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7 d的乳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先加入Pio 0.01, 0.1,1和10 μmol·L-1作用1 h,然后加入Aβ25-35 20 μmol·L-1作用24 h;或先加入GW9662 10 μmol·L-1作用30 min后,加入Pio 1 μmol·L-1作用1 h,然后加入Aβ25-35作用24 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的激酶4 (MKK4)水平、磷酸化c-Jun氨基端激酶1 (JNK1)水平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Aβ25-35可使体外培养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降到 (66.8±1.2)%,Pio 0.1, 1和10 μmol·L-1可明显对抗Aβ25-35诱导的培养神经元存活率下降,分别为(81.2±2.9)%、(87.9±2.2)%和(98.1±1.9)%,且呈明显浓度依赖性;GW9662能部分拮抗Pio的这种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核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培养神经元细胞核荧光染色均匀,只见到极少量细胞出现核固缩,凋亡率为(11.8±1.1)%。Aβ25-35作用24 h后,神经元出现核固缩或核碎裂的数目明显增多,凋亡率增加到(64.6±2.3)%,Pio 0.1, 1和10 μmol·L-1可明显抑制Aβ25-35引起的培养神经元凋亡率增加,凋亡率分别为(58.3±1.2)%、(52.6±1.3)%和(41.5±1.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25-35可使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磷酸化MKK4表达及磷酸化JNK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io能上调Bcl-2的表达水平,对抗Aβ25-35诱导的磷酸化MKK4和磷酸化JNK1表达水平增加。结论Pio能够明显抑制Aβ25-35引起体外培养神经元的损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上调Bcl-2蛋白表达和抑制MKK4/JN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论著
    皮 婷;薛小燕;林炼峰;苏钜年;程 欣;罗焕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远志皂苷元(senegenin)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的神经营养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24 h内SD大鼠皮质神经元,采用0.4% B27+DMEM/F12培养基制备营养缺乏模型。远志皂苷元0.5, 1 和2 μmol·L-1及阳性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 μg·L-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及平均突起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远志皂苷元的营养作用,检测神经元平均突起长度;另外在营养缺乏培养条件下,通过MTT法检测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 分别加入药物作用3d后,远志皂苷元0.5, 1 及2 μmol·L-1均可以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从溶媒对照组(152±46)μm分别增加至186±51,188±34及(193±43)μm,其中远志皂苷元2 μmol·L-1最为显著(P<0.01),稍弱于bFGF对照组(203±40)μm。营养缺乏培养条件下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从正常培养条件下(100.0±5.4)%降至(90.8±4.6)%(P<0.01)。远志皂苷元0.5, 1 及2 μmol·L-1可明显改善营养缺乏引起的细胞死亡,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9.7±3.2)%,(111.3±1.6)%及(112.9±4.8)%,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r=0.784, P<0.01)。结论 远志皂苷元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并可促进皮质神经元突起生长,具有神经营养作用。

  • 论著
    王秋宁;王洪新;杨育红;鲁美丽;李香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加入AsⅣ 3,10,30和90 μmol·L-1孵育30 min后,再加入Iso 10 μmol·L-1作用48 h。另设AsⅣ 30 μmol·L-1和Iso 30 μmol·L-1模型对照组。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细胞体积;MTT测定细胞存活率;以Fura-2/AM为荧光探针,采用Till阳离子测定系统,观察胞内[Ca2+i瞬间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Ⅳ 30 μmol·L-1对正常心肌细胞无影响;Iso 30 μmol·L-1可使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体积明显增大,心肌细胞内[Ca2+i瞬间峰值增大,同时使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了48.1%(P<0.01)。与Iso模型组相比,预加入AsⅣ 10和30 μmol·L-1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ASⅣ 30 μmol·L-1组可以恢复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AsⅣ 3~90 μmol·L-1可以拮抗Iso对正常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Ca2+i瞬间变化幅度增大的作用;ASⅣ 3, 10和30 μmol·L-1可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P<0.01)。结论 AsⅣ对Iso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2+i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