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9年, 第2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08-25
      

    综述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汪 艳;陈 迟;张守尧;季爱民;雷正杰;张忠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过敏是药物临床应用和临床前研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预测性差,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分为系统综合征和药物性皮肤反应2类。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药物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引发机体免疫病理反应。制备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作用机制的关键环节,最常用的模型动物有豚鼠、大鼠、小鼠和兔,在一些特殊药物实验中也使用猫、犬和猪。不同药物过敏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不同,评价方法和检测指标也不尽相同。结合相应的超敏反应病理学检测指标,探索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和合理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对药物过敏的预测性。
  • 综述
    张晓京;彭 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硝酸酯类的生物转化涉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黄嘌呤氧化酶和线粒体醛脱氢酶等多种酶,其中线粒体醛脱氢酶的作用引人注目;硝酸酯类耐受的机制包括巯基耗竭学说、神经激素激活学说和氧化应激学说等,其中氧化应激学说比较流行;对于硝酸酯类耐受的防治除补充巯基供体等传统方法外,一些具有抗氧化特性的药物如肼屈嗪和硫辛酸等具有良好的抗硝酸酯耐受作用,其机制与恢复被抑制的线粒体醛脱氢酶活性有关。因此,抗氧化治疗特别是寻找和开发针对恢复线粒体醛脱氢酶活性的抗氧化药物成为目前防治硝酸酯类耐受的新策略。
  • 综述
    鲁小梅;王 盛;刘瑞江;范如霖;宋勤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飞蓟素是从植物水飞蓟种子中提取得到的一类生物活性成分,含65%~80%黄酮木脂素(或称水飞蓟素混合物)、少许黄酮、20%~35%脂肪酸和一些多酚。水飞蓟素除用于治疗肝炎和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外,对前列腺癌、皮肤癌、膀胱癌、肺癌和结肠癌等具有抑制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水飞蓟素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与其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有关。另外,水飞蓟素具有抗炎、抗肿瘤转移及抗氧化活性,与抗肿瘤药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综述
    贺福元;邓凯文;唐 昱;李 鹏;黄 胜;邱 云;邹 欢;周宏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出现了严重的免疫毒性反应,被停止生产使用,对制药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对鱼腥草的用药沿革、产地、栽培、有效成分和制剂方法对成分的影响、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及免疫毒性研究进展等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鱼腥草及其制剂的药理与毒理作用,为正确认识其免疫毒性机制、研究致敏成分和改进制剂工艺及鱼腥草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 综述
    方 韵;梁中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6(HDAC6)是主要存在于胞浆中的微管脱乙酰基酶,在体内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错误折叠和聚集的蛋白质组成的聚集小体是神经变性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聚集小体在早期通过自吞噬作用,对细胞起着保护性作用, 而HDAC6能调节聚集小体的形成并且参与自噬性降解。本文综述了近几年HDAC6参与聚集小体以及神经变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为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 综述
    郭莉霞;刘建辉;陈 刚;邓小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功能紊乱是糖尿病早期的病理学特征。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黏膜L细胞分泌和葡萄糖浓度依赖的多肽类激素,它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最重要的是,GLP1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可促进胰岛素分泌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增加其数量,增强其功能。其机制包括多条胞内信号通路,如通过激活GLP1受体激活蛋白激酶A和直接被cAMP活化的交换蛋白,或通过GLP1受体由表皮生长因子β细胞素(β-cellulin)或基质金属蛋白酶反式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并增加Wnt信号通路因子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GLP1及其类似物调节胰岛素分泌细胞增殖和功能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 综述
    杨月峰;吴祖泽;王立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载体系统是基因治疗的基础。目前,腺病毒载体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溶瘤腺病毒的研究进展为前列腺癌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研究表明,溶瘤腺病毒单独使用或与治疗基因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发挥抗肿瘤效应。治疗基因是发挥功能的关键因素。自杀基因能将药物转化为毒性代谢产物,细胞因子能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抑制血管生成,凋亡相关分子能诱导细胞凋亡,这些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均表现出一定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本文对重组腺病毒介导的前列腺癌基因治疗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