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刘 涛;邓文娟;陈家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蛇毒纤溶酶是一种新型溶栓药, 其溶栓效果已得到认可,但其致出血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内外学者对这类纤溶酶的结构特点和纤溶机制等方面做了详尽的研究,揭示了其与传统溶栓药不同的出血机制,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景 丽;张振华;王卫平;张 敏;罗 娟;陈 锋;Andrew J LAWRENCE;梁建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考察先天性嗜酒(FH/Wjd)大鼠嗜酒的行为特性。方法 采用双瓶(5%或10%乙醇和自来水)自由选择的方法,观察FH/Wjd大鼠的饮酒量、饮水量和乙醇偏爱率,并进一步探讨FH/Wjd大鼠饮酒的昼夜差异性;在乙醇剥夺实验中,研究乙醇剥夺24 h对FH/Wjd大鼠饮酒量和乙醇偏爱率的影响;选用固定比率(FR1)实验程序,探讨FH/Wjd大鼠操作性自身饮酒的行为特点。结果 在双瓶自由选择饮酒实验中,给予5%乙醇,大鼠的饮酒量为(4.3±0.2)g·kg-1·d-1,饮水量为(20.1±2.3)g·kg-1·d-1,乙醇偏爱率为(82.9±2.0)%;给予10%乙醇,大鼠的饮酒量为(6.4±0.2)g·kg-1·d-1,饮水量为(37.2±2.7)g·kg-1·d-1,乙醇偏爱率为(69.2±2.0)%,与5%乙醇相比较,饮酒量和饮水量显著增大,但乙醇偏爱率明显降低。FH/Wjd大鼠的饮酒行为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夜间饮酒量和乙醇偏爱率均显著高于白天,夜间饮水量虽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FH/Wjd大鼠乙醇剥夺24 h,再次给酒后1 h的饮酒量增加37.7%,乙醇偏爱率增加22.1%;再次给酒后24 h的饮酒量增加15.6%,乙醇偏爱率存在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FH/Wjd大鼠操作性自身饮酒行为训练13 d后,连续测试3 d,操作性饮酒行为的偏爱率为49%~64%。结论 FH/Wjd大鼠具有饮酒量大和乙醇偏爱率高的特点,存在明显的乙醇剥夺效应,并可在短期内建立操作性自身饮酒行为,是一种理想的先天嗜酒动物模型。
  • 综述
  • 综述
    刘兆华;刘兆平;周庚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介导药物超敏反应(IDHR)是一种最常见、也最为复杂的药物不良反应。迄今为止,尚无可靠的动物模型可以有效预测IDHR。已有研究发现,腘窝淋巴结试验(PLNA)操作简单,省时,灵敏,特异性高,可靠性和重复性好,实验动物用量少。尽管其反应机制不清,给药途径为非常规途径,缺乏公认的评价标准,剂量水平、溶媒种类及实验周期的选择等各不一致,但PLNA是一种最有希望可成功预测IDHR的动物模型方法。本文综述了PLNA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并分析了PLNA在成分复杂的中药超敏反应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
  • 论著
  • 论著
    曾昭武;王小丽;张阳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替加氟磁性长循环脂质体经肝动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靶向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大鼠生物样品中替加氟的浓度。结果 磁控并加热的替加氟磁性长循环脂质体组的肝内8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是游离替加氟组的17.4倍,是替加氟长循环脂质体组的3.9倍;其肝外组织血浆和肾的AUC比游离替加氟组低。其肝靶向效率达到73.9%。结论 替加氟磁性长循环脂质体经肝动脉给药能显著增加药物的肝脏靶向性,可能降低其肾毒性。
  • 论著
    李庆伟;邢国振;王福强;胡哲文;吕颖坚;贾凤兰;阮 明;张宝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二苯甲酰甲烷(DBM)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MT(-/-)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对乙酰氨基酚(450 mg·kg-1, sc)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雌性MT(-/-)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DBM 50, 100和200 mg·kg-1组。DBM组分别ig DBM 50, 100和200 mg·kg-1·d-1, 共4 d。第4天给药后30 min,模型组和DBM组小鼠sc对乙酰氨基酚造模。24 h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制备肝匀浆, 测定肝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留取肝脏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DBM组小鼠血清中GPT, GO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GSH/GSSG比值升高,MDA含量下降;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DBM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MT(-/-)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论著
    金 锋;吴南翔;金 勇;于仲波;谭玉凤;陶 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磺草酮对大鼠血清酪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大鼠每日分别ig给予磺草酮5, 50和500 μg·kg-1,连续28 d染毒。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中酪氨酸、磺草酮水平;血糖检测仪测定血糖水平。结果 磺草酮50和500 μg·kg-1组大鼠血清中酪氨酸和磺草酮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各剂量组的血糖均在正常值范围。血清酪氨酸、磺草酮和血糖水平无性别间差异。结论 血清酪氨酸水平可作为磺草酮引起机体反应的生物标志。低剂量磺草酮对糖代谢无显著影响。
  • 论著
    杨光明;徐 竞;李 涛;明 佳;陈 玮;刘良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血管加压素1a(V1a)受体与V2受体拮抗剂对精氨加压素(AVP)调节缺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 蛋白激酶C(PKC)α, δ和ε亚型表达的影响,以及磷脂酶C(PLC)、磷脂酶D(PLD)和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变化。方法 缺氧培养大鼠肠系膜上动脉VSMC,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KC α, δ和ε亚型蛋白表达;采用酶偶联荧光分析法测定PLC和PLD的活性,酸碱滴定法检测PLA2的活性。结果 缺氧处理1.5 h,VSMC胞膜PKC-α和ε亚型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AVP进一步升高胞膜PKC-α和ε的表达。V1a受体拮抗剂d(CH2)5[Tyr2(Me)]AVP预处理可明显拮抗AVP诱导的胞膜PKC α和ε亚型蛋白表达升高,同时也明显拮抗AVP诱导的缺氧VSMC中PLC和PLD活性升高。而V2受体拮抗剂d(CH2)[d-Ile2Abu4]AVP对缺氧诱导的胞膜PKC-α和ε表达增加和VSMC中PLC和PLD活性升高无明显作用。结论 AVP诱导PKC激活的机制可能与V1a受体介导的PLC/PLD途径有关,而V2受体在这一信号传导途径中可能并不起主要作用。
  • 论著
    倪连松;金洁娜;郑景晨;沈飞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FB)和罗格列酮(RG)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培养于正常葡萄糖浓度(5.5 mmol·L-1,正常对照)、高糖浓度(HG, 25 mmol·L-1)、HG+FB 100 μmol·L-1和HG+RG 20 μmol·L-1。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Ⅳ型胶原(Col-Ⅳ)及纤连蛋白(FN)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组系膜细胞上清中基质蛋白Col-Ⅳ和FN含量增多;总SOD(T-SOD)和Cu,Zn-SOD活性下降;GSH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FB或RG干预后能部分或完全逆转上述变化。与HG组比较,FB或RG干预后,上清液中Col-Ⅳ含量下降〔48 h:(21.2±3.2) vs (17.7±2.2),(17.0±3.2)μg·L-1〕,FN含量减少〔48 h:(13.5±1.3) vs (12.1±1.0),(11.8±1.1)μg·L-1〕;GSH含量增加〔36 h:(94.0±30.3) vs (109.8±35.6),(111.0±28.5)g·L-1〕;T-SOD活性增强〔36 h:(10.8±2.2) vs (13.3±2.7),(12.8±3.3)kNU·L-1〕;MDA含量下降〔36 h:(18.6±20.5) vs (11.8±7.0),(11.3±7.2)μmol·L-1〕。结论 FB和RG均能减少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胞外基质合成,并显著缓解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
  • 论著
    王明霞;单保恩;李巍巍;王 敏;苏喜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吲达帕胺对雌性和雄性大鼠替米沙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替米沙坦单用和替米沙坦与吲哒帕胺联用组,雌雄各半,分别单次ig给予替米沙坦3.6 mg·kg-1或替米沙坦3.6 mg·kg-1+吲达帕胺0.135 mg·kg-1。96 h内定时取血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结果 无论雄性雌性大鼠,与替米沙坦单用组相比,联用吲达帕胺后替米沙坦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改变;而不同性别大鼠替米沙坦的药代动力学有显著差异,无论替米沙坦单用或联用吲达帕胺组,雌性大鼠替米沙坦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和cmax值均显著高于雄性,而血浆清除率显著低于雄性。结论 替米沙坦与吲达帕胺联用对大鼠替米沙坦的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而无论替米沙坦单用或联用吲达帕胺,雌性和雄性大鼠替米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论著
    毕明刚;周 娟;许 扬;孙 虹;季宇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岩黄连总碱提取物(CTFTAE)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尾静脉iv给予卡介苗和脂多糖制备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注射卡介苗当天ip给予CTFTAE 0.26, 0.78和2.34 mg·kg-1,每天1次,共12 d。末次给药后尾静脉iv给予脂多糖(7.5 μg),16 h后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3H]TdR掺入法测定CTFTAE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清GPT和GO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CTFTAE 0.26, 0.78和2.34 mg·kg-1剂量组血清GPT活性较模型组明显降低,GOT活性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肝细胞溶解坏死,而CTFTAE 0.78和2.34 mg·L-1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均明显减轻。模型组小鼠血清IFN-γ和IL-4含量升高,IL-4升高较明显,IFN-γ/IL-4比值降低;CTFTAE 0.26,0.78和2.34 mg·kg-1组IL-4含量降低,IFN-γ/IL-4比值升高。CTFTAE 15~1500 mg·L-1体外单独应用可增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可增强刀豆蛋白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 CTFTAE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有关。
  • 论著
    胡智兴;钟文远;李玛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稀土钇-氟尿嘧啶配合物(Y-FU)和钐-氟尿嘧啶配合物(Sm-FU)对荷人胃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毒性。方法 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分别ip给予Y-FU和Sm-FU,每周3次,连续4周。通过测定瘤体积和重量观察移植瘤生长,电镜观察和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其对主要脏器的影响。结果 Y-FU 28和56 mg·kg-1使瘤重减轻66%和72%,Sm-FU 31和62 mg·kg-1使瘤重减轻64%和81%,与FU 30 mg·kg-1组相比瘤重无显著性差异。电镜观察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发现,Y-FU和Sm-FU组移植瘤中有凋亡细胞,TUNEL阳性细胞较5-FU组明显增加。结论 Y-FU和Sm-FU对裸鼠人胃癌移植瘤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具有较强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有关。在所观察剂量范围内对主要脏器无明显影响。
  • 论著
    苏 强;杨俊卿;张 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神经元退变大鼠海马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慢性铝超负荷模型、美洛昔康1和3 m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大鼠ig给予葡萄糖酸铝(Al3+ 200 mg·kg-1·d-1),每周5 d,连续20周。给药组大鼠在每次给予铝盐后30 min分别ig美洛昔康。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RT-PCR检测大鼠海马COX-2 mRNA表达, 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COX-2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铝超负荷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神经元核固缩,海马COX-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同时给予美洛昔康可明显改善慢性铝超负荷导致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和海马神经元损伤,并明显抑制慢性铝超负荷导致的海马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增加。结论 美洛昔康对慢性铝超负荷导致的神经元退变大鼠海马COX-2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提示COX-2抑制剂对神经元退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论著
    于 雷;尹永强;李 欣;高卫真;康 毅;娄建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牛磺酸镁配合物(TMC)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和L-钙电流(ICa,L)的影响,旨在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酶解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个心室肌细胞的INaICa,L结果 TMC 50 μmol·L-1不影响INa,而100~200 μmol·L-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Na;TMC 50~200 μmol·L-1浓度依赖性地增加ICa,L,使ICa,L的稳态失活曲线右移,对ICa,L的稳态激活曲线无影响。结论 TMC对心室肌细胞INa的阻滞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之一;对ICa,L的促进可能有利于其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 论著
    李 昕;孟令丽;贾勇圣;梁远军;张树卓;郑建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内皮缩血管肽(ET)A受体拮抗剂ETP-508对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厚的作用。方法 心肌细胞用ET-1(10 nmol·L-1)或ET-1+ ETP-508(10 μmol·L-1)处理24 h,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3H]亮氨酸掺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RT-PCR技术方法观察ETP-508对心肌细胞表面积、蛋白质合成、肌原纤维肌节重新组装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ET-1 10 nmol·L-1诱导心肌细胞表面积和[3H]亮氨酸掺入增加,胚胎基因心钠素和肌球蛋白轻链2的mRNA表达增加,肌原纤维节重新形成;ETP-508 10 μmol·L-1可显著抑制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3H]亮氨酸掺入增加,抑制率分别达56%和46%;并显著减弱肌原纤维节的重新形成和胚胎基因的再表达。结论 ETP-508对ET-1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厚有显著的阻断作用。
  • 论著
    刘惠芬;朱华强;陈为升;赖苗军;周文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中脑腹侧被盖区(VTA)毒蕈碱受体亚型5(M5)在海洛因诱导大鼠行为敏化中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成年雄性大鼠sc海洛因0.25 mg·kg-1·d-1,连续8 d,制备海洛因敏化模型,每次给药后15 min测定大鼠60 min内的自主活动。之后停药10 d,第18天VTA内微量注射M5受体反义(M5AS-ON)或正义寡脱氧核苷酸(M5S-ON)2 μg。24 h后大鼠sc海洛因0.25 mg·kg-1激发,15 min后测定大鼠60 min内的自主活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蓝斑核(LC)和杏仁核(LA) 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水平。结果 海洛因模型组戒断10 d后大鼠自主活动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表明成功制备海洛因敏化模型;在海洛因激发前24 h VTA微量注射M5AS-ON能抑制大鼠海洛因的行为敏化, 而VTA中微量注射M5S-ON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同时,模型组大鼠脑内LC和LA区神经元pCREB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增加,VTA中微量注射M5AS-ON能明显抑制LC及LA区神经元pCREB阳性表达的增加,而VTA中注射M5S-ON后大鼠LC和LA区神经元pCREB表达较海洛因敏化大鼠无显著差异。结论 VTA内M5受体参与了海洛因的行为敏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C和LA神经元CREB蛋白的磷酸化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