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综述
    张 鹏;沈筱筠;周春仙;杨 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BS1基因突变可导致一种以染色质不稳定为特征的Nijmegen断裂综合征(NBS)。研究发现NBS1蛋白可与Mre11和Rad50蛋白形成一个Mre11-Rad50-NBS1复合物,在DNA的复制和DNA双链断裂的修复等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本文对NBS1的结构及其在DNA的复制、维持染色质稳定以及DNA损伤应激反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谢富华;王润秀;覃燕梅;李莉萍;梁念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携带人生存素(survivin)基因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的重组腺病毒。方法 构建并筛选重组质粒pShuttle-survivin,将其与腺病毒骨架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 经同源重组产生腺病毒;PCR鉴定并测定病毒滴度;β-半乳糖染色检测病毒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感染效率;流式细胞术、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经PCR鉴定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48 h后感染率达75%以上;腺病毒感染MCF-7细胞后48 h,生存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抑制;腺病毒感染MCF-7细胞后,细胞分裂受阻于G2/M期,在48和72 h有凋亡峰出现。结论 成功构建人生存素基因shRNA表达载体的重组腺病毒。
  • 论著
  • 论著
    刘秀娟;赵修南;迟晓丽;周文霞;付晓敏;阮金秀;张永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纳米活性炭(ACN)与顺铂合用对顺铂抗肿瘤作用及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平板克隆形成法初步观察ACN对顺铂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制备荷S180肉瘤和H22肝癌小鼠模型,观察ACN对顺铂抑制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IgG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ACN单独应用对BGC823细胞克隆形成无明显影响,与顺铂合用则明显增强顺铂对BGC823细胞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也明显增强顺铂对S180肉瘤及H22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与顺铂组相比,ACN与顺铂合用明显提高脾细胞培养上清IgG水平,使CD4+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8+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从而使CD4+/CD8+比值明显升高。结论 ACN对顺铂抗肿瘤作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时对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论著
    潘 琼;陈 彦;梅 黎;戴仁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冷冻复苏对肝细胞代谢活性及细胞色素P450(CYP)mRNA表达调控的的影响,为冷冻复苏肝细胞用于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程序冷冻降温仪冷冻新鲜分离的大鼠肝细胞,1个月后复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CYP1A2, CYP2B1和CYP3A1 mRNA的表达;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细胞内咪达唑仑α-羟基化、双氯芬酸4-羟基化和右美沙芬去甲基化的代谢产物生成量。结果 肝细胞冷冻复苏后存活率与新鲜细胞无明显差异,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贴壁并连成片状,细胞核圆而亮。冷冻复苏肝细胞中CYP1A2和CYP2B1 mRNA的诱导表达与新鲜细胞无明显差异,CYP3A1 mRNA无明显表达。与新鲜细胞相比,咪达唑仑α-羟基化代谢产物水平无明显差异;双氯芬酸4-羟基化产物约为1/2;右美沙芬去甲基化产物则增加了1倍。结论 冷冻复苏对肝细胞的代谢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在药物代谢研究中须考虑冷冻复苏因素对肝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以助于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和恰当的判断。
  • 综述
  • 综述
    刘慧芳;付 伟;金国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神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10年来,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第二代药物。本文综述了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其结构特点及作用机制对该类药物进行分类和新型结构设计,为新一代高效低不良反应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分子的设计提供思路。
  • 论著
  • 论著
    汪延辉;刘 毅;郭利明;吕吟秋;李凡凡;徐玉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番茄红素及维生素(Vit) E和Vit C合用对庆大霉素大鼠肾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给予庆大霉素140 mg·kg-1(ip),连续7 d。预防组同时予以番茄红素20 mg·kg-1(ig)或Vit E 50 mg·kg-1和Vit C 200 mg·kg-1(ig)。给药7 d后,测定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尿肌酐含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庆大霉素组大鼠血清BUN和SCr含量升高,CCr降低,尿NAG活性升高,肾组织MDA水平增加,SOD和CAT活性降低, 肾脏病理改变明显。给予番茄红素,或Vit E和Vit C合用明显减轻上述改变,番茄红素的作用较Vit E和Vit C合用更为明显。结论 番茄红素及Vit E和Vit C合用均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庆大霉素大鼠肾毒性,番茄红素的作用可能优于Vit E和Vit C合用。
  • 论著
    任银祥;廉会娟;宋焱峰;张雪平;侯一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对内、外源性P物质(SP)引发的大鼠离体幽门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①使用电场刺激诱导幽门平滑肌内源性神经递质释放,诱发平滑肌收缩,用阿托品阻断胆碱能神经后分别观察NK1受体拮抗剂[D-Arg1, D-Phe5, D-Trp7,9, Leu11]-SP(APTL-SP)和BTX-A对肌条收缩的影响。②每隔30 min加入SP诱发在不同浓度BTX-A中孵育的幽门平滑肌条收缩,持续记录4 h,观察BTX-A对外源性SP所诱导肌条收缩的抑制作用。结果 ①电场刺激增加幽门平滑肌收缩振幅、频率和张力,该作用可被阿托品1 μmol·L-1不完全抑制,余波可分别被APTL-SP 1 μmol·L-1或BTX-A 10 kU·L-1抑制,被BTX-A抑制后的余波不能再被APTL-SP进一步抑制。②分别用BTX-A 4和10 kU·L-1孵育幽门平滑肌条,每隔30 min加入SP 1 μmol·L-1,连续观察4 h,SP诱导的收缩张力均随时间逐渐降低,4 h时BTX-A 4 kU·L-1组收缩张力为给BTX-A前SP诱发张力的(73.4±11.5)%,10 kU·L-1组为(25.1±8.1)%。结论 BTX-A对外源性SP和电场刺激诱发的内源性SP引起的离体幽门平滑肌收缩具有抑制作用。
  • 论著
    汪雪峰;汤慧芳;毛连根;王雅娟;何 威;陈季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气道内滴入脂多糖3 mg·kg-1制备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10 min后一次性ip不同剂量咯利普兰或地塞米松;同时设假手术和模型组。给药6 h后处死小鼠,观察肺湿重/干重比值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用细胞形态学方法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考马斯亮蓝法测定BALF总蛋白含量; 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肺组织匀浆MPO活性;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cAMP-PDE和PDE4活性。结果 小鼠气道内滴入脂多糖6 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肺湿重/干重比值明显升高;肺组织病理观察可见肺血管和气道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BALF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加;肺组织MPO活性、TNF-α水平、cAMP-PDE和PDE4活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咯利普兰(0.1,0.3及1.0 mg·kg-1)和地塞米松(0.5 mg·kg-1)可降低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降低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目和蛋白含量,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肺组织中MPO活性、TNF-α含量、cAMP-PDE和PDE4活性亦明显降低。结论 咯利普兰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DE4活性、抑制中性粒细胞黏附和趋化及降低TNF-α水平有关。
  • 论著
    倪连松;金洁娜;郑景晨;沈飞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用正常浓度葡萄糖(5.5 mmol·L-1), 高浓度葡萄糖(25 mmol·L-1)及葡萄糖25 mmol·L-1+普伐他汀100 μmol·L-1培养。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Ⅳ型胶原(Col-Ⅳ)、纤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含量;明胶酶谱法检测培养上清明胶酶A及B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增加,基质蛋白Col-Ⅳ和FN合成增多,明胶酶A及B活性下降,TIMP-1含量和TGF-β1分泌增加,总SOD活性和Cu,Zn-SOD活性下降,GSH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与高糖组比较,普伐他汀干预后可逆转上述变化。结论 普伐他汀可抑制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减少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胞外基质降解,并缓解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
  • 论著
    谢 青;王 进;王菊英;颜会兰;李应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依托泊苷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模型及小鼠尾鳞片表皮模型,分别观察依托泊苷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和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含量。结果 依托泊苷5,10和20 mg·kg-1可显著促进小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有颗粒细胞层的鳞片数从对照组(7.2±1.8)%分别升至(13.9±2.4)%,(15.7±2.1)%及(18.2±2.6)%;明显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指数从模型组(23.7±2.4)%分别降至(18.9±1.3)%,(15.6±2.0)%及(11.4±1.4)%。依托泊苷10和20 mg·kg-1可明显降低雌激素周期小鼠血清TNF-α水平,对IL-10水平无明显影响;依托泊苷5,10和20 mg·kg-1可降低尾鳞片表皮模型小鼠血清IL-2水平。结论 依托泊苷对实验性银屑病具有治疗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其促进颗粒层细胞分化、抑制表皮细胞增殖并降低血清TNF-α和IL-2水平有关。
  • 论著
    高 云;梁尚栋;穆松牛;刘征宇;姜建梅;徐昌水;张春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川芎嗪抑制P2X3受体介导慢性神经病理痛的作用途径。方法 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神经病理痛模型,于d 2起ip川芎嗪100 mg·kg-1,每天1次,共14 d。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CI大鼠L4/L5段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的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新鲜分离的L4/L5段背根神经节三磷酸腺苷(ATP)和α,β-亚甲基三磷酸腺苷(α,β-meATP)激活的电流。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大鼠ip川芎嗪14 d,L4/L5段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ATP激活电流和α,β-meATP激活电流无明显变化,假手术组亦无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CCI模型组大鼠L4/L5段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的表达、ATP和α,β-meATP激活电流明显增强。CCI大鼠ip川芎嗪14 d,L4/L5段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ATP和α,β-meATP激活电流较CCI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 川芎嗪可抑制CCI大鼠L4/L5段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的表达,从而对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产生抑制作用。
  • 论著
    杨永长;黄文芳;刘 华;曾娅莉;胥国强;刘 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辛伐他汀10和20 μmol·L-1与K562细胞作用48或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提取细胞端粒酶,用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c-myc和bcl-2 mRNA表达。结果 辛伐他汀10和20 μmol·L-1与K562细胞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4±0.18)%和(9.41±0.22)%,与对照组(1.88±0.14)%比较明显增加; 作用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41±0.32)%和(19.08±0.26)%,与对照组(4.20±0.19)%比较明显增加。辛伐他汀10和20 μmol·L-1与K562细胞作用48或72 h后,端粒酶活性,hTERT, c-myc和bcl-2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辛伐他汀可使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降低,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TERT mRNA表达有关。
  • 论著
    徐道华;周晨慧;吴 铁;许碧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丹皮酚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H2O2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PC12细胞经H2O2 100 μmol·L-1处理10 h可致细胞存活率下降,并能诱导细胞凋亡,LDH释放量及细胞内活性氧和MDA含量明显增加; 丹皮酚(12,25和50 μmol·L-1)预处理1 h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LDH释放量及细胞内活性氧和MDA含量。结论 丹皮酚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 论著
    陈建伟;马 虎;黄燮南;龚其海;吴 芹;石京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金钗石斛生物总碱(DNL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经Morris水迷宫训练合格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左侧脑室微量注射LPS(10 g·L-1)5 μL后分为LPS, LPS+布洛芬(Ibu, 40 mg·kg-1), LPS+DNLA (20,40和80 mg·kg-1)组,假手术组左侧脑室注射5 μL生理盐水。大鼠清醒后ig给予Ibu或DNLA,每天1次,连续14 d。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1-42)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8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侧脑室注射LPS后,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及搜索距离明显延长,海马出现神经元凋亡和坏死改变。Ibu和DNLA均能明显缩短模型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减轻神经元凋亡和坏死,降低海马Aβ1-42含量和caspase 3/8 mRNA表达水平。结论 DNLA可改善LPS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caspase 3/8 mRNA表达、减少Aβ1-42产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