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齐小娟;王 政;蔡朱男;张 斌;余应年
    2005, 19(3): 229-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可在体外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检测具有酶活性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生物检测器。方法 构建原核细胞表达质粒,从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在供体和受体荧光蛋白之间以PSA特异性识别氨基酸序 列SSYYSG连接的融合蛋白。将纯化的融合蛋白依次用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商品化的纯品PSA及精液切割,检测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的变化。结果 糜蛋白酶、商品化的纯品PSA及精液切割均可有效抑制融合蛋白的FRET现象,并表现出对时间和剂量的依 赖关系。而胰蛋白酶在90 min内未见FRET抑制现象。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FRET检测器可成功检测具有酶活性的PSA,为活性PSA的检测提供一种可选择的途径。
  • 综述
  • 综述
    余艳柯;陆 源;余应年;杨 军
    2005, 19(3): 237-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γH2AX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细胞DNA损伤应激反应的热点之一。 细胞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直接诱导或是通过复制压力诱导形成的双链断裂(DSBs) ,以及细胞自身调控的程序性DSBs和逆转录病毒转染细胞 过 程中产生的DSBs均可诱导H2AX的磷酸化(γH2AX)和簇集。本文对H2AX及其组蛋白家族,以 及γH2AX与DSBs之间的关系及可能作为一个探测DNA损伤的新分子探针来利用作一简要综述。
  • 论著
  • 论著
    秦照萍;叶树明;杜继曾;沈公羽
    2005, 19(3): 226-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嗅觉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Triton X-1 00灌流单侧鼻孔,30,45和60 d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嗅球的钙结合蛋白-D(CB)和小白蛋白(PV)表达。结果 损伤后30 d, 与对照侧相比,损伤侧嗅球的CB和PV阳性细胞密度减少68.9%和66.7%,45 d后减少46.4%和50.0%,45 d的CB和PV阳性细胞密度比30 d时增加,60 d时接近对照侧。结论 大鼠嗅球中CB和PV的表达受Triton诱导的传入神经阻滞的可逆调控。
  • 论著
    王维亭;赵专友;何小云;刘厚孝;汤立达;刘宝顺
    2005, 19(3): 220-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开发新型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防治药物。方法 采用 阿扑吗啡刺激中枢兴奋引起清醒雄性大鼠勃起模型,通过记录海绵体内压,观察爱地那非对 勃起潜伏期(TFR)、30 min内勃起次数(PP30)、勃起强度(AUC)、勃起持续时间(D) 的影响;采用去势大鼠模型,观察柠檬酸爱地那非灌胃给药对电刺激大鼠阴茎TFR的影响 ;采用小鼠去势模型,观察小鼠捕捉潜伏期及捕捉次数影响。结果大鼠给予爱地那非1 h后,可使阿扑吗啡诱导的TFR缩短,PP30,D,AUC增加, 3,10 mg·kg-1爱地那非 使TFR分别缩短28.1%, 43.0%;24 h后爱地那非10 mg·kg-1仍可缩短TFR,较对 照组比较缩短27.7%。3,10 mg·kg-1爱地那非使PP30分别增加42.3%,42.3%, 可使D分别增加89.3%,91.5%,AUC分别增加30.3%,74.9%,10 mg·kg-1仍可使24 h后AUC明显延长。爱地那非6,20 mg·kg-1可使去势大鼠延长的TFR分别缩短47.9%,78.8%,使延长的TFR缩短一半所需的剂量为6.4 mg·kg-1;爱地那非4.5及15 mg·kg-1可使去势小鼠捕捉潜伏期分别缩短125.8%,153.0%,其延长的潜伏期恢复 到正常所需的剂量为3.3 mg·kg-1。爱地那非1.5,4.5和15 mg·kg-1可使去 势小鼠爬背次数分别增加1.7, 1.9和3.3倍,其爬背次数恢复到正常所需剂量为11.4 mg·kg-1结论 爱地那非对性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起勃功 能障碍药物。
  • 论著
    邢凌霄;张祥宏;尹桂然;李月红;王俊灵;严 霞;王凤荣
    2005, 19(3): 205-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0.125, 0.25, 0.5, 1.0和2.0 mg·L-1 ST预处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IL)-12 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 在0.125~1.0 mg·L-1范围内,ST处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2 p40和IL-12 p35 mRNA的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蛋白水平,对IL-12分泌的影响不明显。当ST浓度达到2.0 mg·L-1时,可明显抑制IL-12 p40 mRNA的表达及IL-12的分泌。结论 ST可抑制巨噬细胞IL-12的表达或分泌,提示ST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 论著
    张 琳;杨 静;张 晶;詹 春
    2005, 19(3): 214-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是否促进大鼠宫颈鳞 状上皮细胞(RCEC)增殖及有关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RCEC并用免疫组 织化学技术 鉴定细胞纯度;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rhEGF刺激RCEC的增 殖 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 且明显提高S期细胞分数。rhEGF 0.1,1.0,10和100 μg·L-1明显提高cyclin D1 mRNA表达,以10 μg·L-1于d 3的作用最强,最高可达50.7%。结论 rhEGF对RCEC有促进增殖的作用,其机制与增强cyclin D1 mRNA表达,以及刺激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有关。
  • 论著
    欧绍武;龟山亚砂子;郝丽英;龟山正树;李金鸣
    2005, 19(3): 186-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弄清人神经母细胞瘤(NB-1)细胞上的鲀毒素抵抗型(TTX-R)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编码基因及分子特性。方法 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NB-1细胞TTX-R钠通道α亚单位进行克隆。结果 该克隆命名为hNbR1, 其开放阅读框架(ORF)为2016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显示,hNbR1与心肌Nav1.5/SCN5A氨基酸相似性达99.1%,并具有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结构特点。4个相似的跨膜结构域(DⅠ~DⅣ),其中包括6个推定的α螺旋跨膜片段(S1~S6),每个结构域的电压感受器跨膜片段(S4)均有正电荷残基;在DⅠ的P-环存在的半胱氨酸残基(C373)提示该通道为TTX-R钠通道。 DⅠS3~S4一个位于第3号染色体的新的外显子(第6A外显子)编码了该通道α亚单位。另外,一个删除了DⅡ~DⅢ第18外显子的选择性剪切体(hNbR1-2)被发现。结论Nav1.5/SCN5A比以往所知具有更加广泛的分布,而且发现一个新的外显子在神经肿瘤组织中编码了这个TTX-R钠通道的α-亚单位。
  • 论著
    陈尚勤;李昌崇;郑亚兵;陈 超;朱列伟;陈 莲;杨 毅;林振浪
    2005, 19(3): 209-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产前注射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孕大鼠于孕18,19,20 d im地塞米松 0.8 mg·kg-1·d-1,出生后4和1 d仔鼠取肺,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Ⅳ型胶原的分布和表达强度。电镜观察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结果 电镜下,正常4 d仔鼠外周肺组织上皮细胞基 底膜变薄,不连续,胞浆伸出伪足进入间质,与成纤维细胞靠近、接触。地塞米松组4 d仔鼠外周肺组织上皮细胞的基底膜的不连续现象较少,上皮间质的直接接触较少。正常仔鼠肺 泡上皮细胞基底膜Ⅳ型胶原的表达呈不连续线状,间有缺损,量较少,色较浅;地塞米松组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的Ⅳ型胶原表达较多、色较深、呈连续线状,阳性强度明显上调。结论 孕后期用地塞米松影响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 Ⅳ型胶原表达,抑 制基底膜发育,从而影响肺泡正常发育。
  • 论著
    汪倪萍;戴 敏;王 华;张玲玲;魏 伟
    2005, 19(3): 169-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木瓜苷的镇痛作用并研究其相关机制。方法 通过小鼠乙酸扭体反应,甲醛实验及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屈伸关节实验等疼痛模型,观察木瓜苷的镇痛作用并检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分泌的前列腺素E2(PGE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不同剂量的木瓜苷(小鼠60, 120和240 mg·kg-1,ig, 大鼠30, 60和120 mg·kg-1, ig)可以抑制小鼠的乙酸扭体反应和甲醛第二相反应。木瓜苷(60, 120 mg·kg-1)可使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致炎d 28关节滑膜细胞升高的PGE2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木瓜苷具有镇痛作用,其可能机制与其抑制外周炎症介质有关。
  • 论著
    张 研;马正良;曾因明;于常州;范建伟
    2005, 19(3): 175-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γ-羟丁酸钠(GHB-Na)对缺氧缺血后脑损伤新生大鼠有无保护作用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180只7日龄SD乳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6只),分别为假手术(Sham)对照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GHB-Na 50,100和200 mg·kg-1组。按Rice法制备缺氧缺血模型。Sham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不缺氧。GHB-Na组动物于缺氧缺血后立即腹腔注射GHB-Na。Sham组和NS组动物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以后每8 h一次。在术后2, 6, 12, 24 h, 3和7 d每组处死6只乳大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左侧海马组织中NR2B mRNA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Sham组相比,NS组术后2 h,NR2B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约20%); 在术后6,12,24 h和3 d, NR2B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 术后7 d,NR2B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约94%)。与NS组相比, GHB-Na 100 mg·kg-1组在术后6,12,24 h, 3和7 d,NR2B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分别减少约27%,45%,19%,31%和37%);而GHB-Na 50,200 mg·kg-1组的NR2B mRNA 在这些时间点虽然也较NS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差异多无显著意义。结论 GHB-Na能有效抑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海马NR2B mRNA的表达,特别是100 mg·kg-1组的抑制作用好于50和200 mg·kg-1组。
  • 论著
    黄新艳;魏 立;李晓林;朱东亚;李庆平
    2005, 19(3): 194-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左心室肥厚是否与时钟机制有关。方法 分离纯化培养的7 d龄乳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加入AngⅡ和(或)替米沙坦(Tel)处理,然后提取总RNA,用RT-PCR检测评价心肌细胞时钟基因(Bmal1, mPer2, Dbp)的转录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心肌细胞相比,0.1 μmol·L-1 AngⅡ处理72 h使心肌细胞时钟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调;0.1 μmol·L-1 Tel能拮抗0.1 μmol·L-1 AngⅡ对心肌细胞时钟基因转录上调的作用。结论 在正常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中,时钟基因以日周期节律方式振荡表达,AngⅡ诱导其表达增强,Tel从受体水平拮抗AngⅡ的诱导作用。
  • 论著
    朱军慧;王兴祥;陈君柱;许轶洲;孙 坚;尚云鹏;郭晓纲
    2005, 19(3): 199-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尼古丁影响出生后的血管新生是否与其影响外周血内皮干细胞(EPC)的数量和活性有关。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尼古丁(分别为10-12, 10-10, 10-8, 10-6及10-4 mol·L-1)培养一定的时间(12, 18, 24, 32及48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被认为是正在分化的EP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和粘附能力检测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和粘附能力。结果 尼古丁在浓度为10-12~10-8 mol·L-1范围内显著增加外周血EPC数量,改善外周血EPC的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并且EPC数量随尼古丁浓度增加而增加,10-8 mol·L-1浓度尼古丁EPC影响最为显著(P<0.01, n=6)。另外,10-8 mol·L-1尼古丁呈时间依赖地增加外周血EPC数量,改善外周血EPC功能。而尼古丁在浓度>10-6 mol·L-1却减少外周血EPC数量,损害外周血EPC功能。结论 尼古丁可增加EPC数量并改善其功能,然而高浓度尼古丁或许对EPC具有毒性。
  • 论著
    金 英;范 莹;闫恩志;宗志红;包翠芬;李 智
    2005, 19(3): 161-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β25~35)引起的大鼠海马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机制及抗炎药物布洛芬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布洛芬7.5 mg·kg-1,连续应用3 周,脑室内单次注射Aβ25~35(10 μL, 1 mmol·L-1),注射后继续应用布洛芬1周后,取脑,进行尼氏染色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研究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Western印迹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蛋白激酶C(PKC) 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RT-PCR分析IL-1β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脑室内注射Aβ25~35可引起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和浸润,IL-1β蛋白表达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这种炎症反应伴有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损伤。 另外,Aβ25~35也能引起磷酸化的p38 MAPK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从对照组0.167±0.091增加到0.497±0.059(P<0.01, n=4)。使磷酸化的ERK1/2蛋白表达下调, ERK1的表达从对照组0.146±0.010下降到0(P<0.01, n=4)。ERK2表达从对照组的0.412±0.054下降到0.131±0.038(P<0.01, n=4)。这些改变伴随有caspase-3蛋白表达的增加。但Aβ25~35对PKC的蛋白表达没有影响。布洛芬(7.5 mg·kg-1,连续应用4 周)能明显抑制Aβ25~35引起的IL-1β, p38 MAPK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损伤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和浸润也被明显减轻。 结论 p38 MAPK的激活和磷酸化的ERK1/2的下调在Aβ25~35引起的海马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中起关键性作用,布洛芬能阻止这种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 论著
    朱建华;刘 忠;黄朝阳;李 闪
    2005, 19(3): 181-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同周龄Wistar Kyoto(WKY)大鼠作正常对照,将21只14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肼屈嗪组(10 mg·kg-1·d-1)和氯沙坦组(10 mg·kg-1·d-1)。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大鼠心肌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t-ERK)、磷酸化ERK(p-ERK)及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水平;用RT-PCR法半定量测定大鼠心肌中B型利钠肽(BNP)mRNA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浆BNP水平。结果喂药10周后,氯沙坦组和肼屈嗪组血压相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n=7, P<0.01)。氯沙坦组心肌肥厚指数显著低于肼屈嗪组和模型组(n=7, P<0.01),与WKY组无差异(n=7, P>0.05);肼屈嗪组和模型组心肌肥厚指数无差异(n=7, P>0.05)。4组大鼠t-ERK水平无显著性差异(n=7, P>0.05);氯沙坦组心肌p-ERK, p-ERK/t-ERK及MKP-1水平均显著低于SHR肼屈嗪组和SHR模型组(n=7, P<0.05),与WKY组无差异(n=7, P>0.05)。肼屈嗪组和模型组心肌p-ERK, p-ERK/t-ERK及MKP-1水平无差异(n=7, P>0.05)。氯沙坦组大鼠心肌BNP mRNA和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SHR肼屈嗪组和模型组(n=7, P<0.05),与WKY组无差异(n=7, P>0.05) ;肼屈嗪组和SHR模型组大鼠心肌BNP mRNA和血浆BNP水平无差异(n=7, P>0.05)。结论 氯沙坦能通过抑制ERK活性逆转心肌肥厚,伴随BNP水平下降;肼屈嗪却不能,提示BNP的变化可反映降压药物逆转心肌肥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