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康晓平;任蕴芳;于 鸣;沈倍奋
    2002, 16(4): 312-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确定可靠的筛选小分子人白介素6(IL-6)受体拮抗剂先导化合物的细胞模型。方法 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MTT检测法检测了R2细胞的人IL-6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和对重组人白介素6(rhIL-6)的反应性。结果 检测到R2细胞具有高丰度的人IL-6受体蛋白表达并对rhIL-6具有极为灵敏的反应性和极高的亲和力; 用R2细胞检测抗人IL-6单克隆抗体对rhIL-6的拮抗活性,发现单抗在20 mg·L-1浓度下对rhIL-6所引起的R2细胞的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92%。结论 R2细胞是可靠的筛选人IL-6受体拮抗剂的细胞模型。
  • 论著
  • 论著
    周 喆;袁素波;郭巧珍;廖明阳
    2002, 16(4): 302-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了解转化细胞在成瘤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 运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研究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后的裸小鼠接种成瘤细胞(BEAS-TT)的染色体畸变。结果 瘤细胞在传代早期基本以近二倍体细胞为主,随着细胞代龄的增加,各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趋势不同,其中BEAS-TTa逐渐形成以多倍体细胞为主的细胞群,而BEAS-TTb,BEAS-TTc则以近二倍体细胞为主份额细胞。核型分析表明3个瘤细胞系的核型与BEAS-TE不同,在其基础上有新的染色体(14号染色体)丢失和标记染色体(M4)的增加。结论 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稳定,14号染色体的丢失和M4染色体的增加,可能与BEASTE的裸小鼠成瘤性有关。
  • 综述
  • 综述
    常平安;伍一军
    2002, 16(4): 316-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些酯酶抑制剂可以强化创伤和中毒引起的轴突病,这可以从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上加以证实。有机磷酸酯诱导的迟发性神经病是研究轴突病强化机制的良好模型,有机磷酸酯诱导的迟发性神经病的强化可能与神经系统的修复机理有关。强化剂的靶标位点还未清楚,但不是神经病靶标酯酶,而可能与一种类似于神经病靶标酯酶的特殊酯酶有关。
  • 论著
  • 论著
    廖 红;高 静;张祖暄;徐 强
    2002, 16(4): 273-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加迷走神经结扎法(左侧不完全结扎)造成小鼠局部脑缺血5 min, 再灌注30 min。DTNB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线粒体膜蛋白结合铽;被动性回避行为学模型检测小鼠记忆能力;海马形态学观察。结果 小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GSH-px活性降低,海马,下丘脑和皮质线粒体膜蛋白结合铽降低,说明结合钙升高,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小鼠的记忆能力下降。EGb761(25,50,100 mg·kg-1·d-1,
    ig, 连续7 d)能逆转上述变化。结论 EGb761拮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抗氧化及阻止线粒体膜蛋白结合钙增加有关。
  • 论著
    包 捷;王晓云;王爱平
    2002, 16(4): 277-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修饰牛血红蛋白(PEG-Hb)是否理想的血液代用品。方法 分别以PEG-Hb 60,30,15和6 g·L-1浓度灌流大鼠离体肾脏, 测定肾功能。结果 60 g·L-1 PEG-Hb灌流后引起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在30,60,90和120 min时分别下降了75.5%,73.4%,68.2%和74.8%,同时灌流阻力均有升高,其他低浓度组无改变;60 g·L-1 PEG-Hb还引起Na重吸收分数在120 min时降低;PEG-Hb 60,30 g·L-1组的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含量升高,最高可达对照组的4倍,15 g·L-1组120 min时该酶含量亦明显升高。结论 低浓度PEG-Hb不引起大鼠离体灌流肾的肾功能下降,高浓度PEG-Hb灌流可使肾功能下降。
  • 论著
    刘 磊;黄海华;孙 璐;钟大放
    2002, 16(4): 292-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微生物模型对药物维拉帕米的代谢转化能力,并与人体内药物代谢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菌株筛选,确定以短刺小克银汉霉菌AS 3.153为转化菌株,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并考察了微生物转化体系中影响代谢物产率的主要因素。结果 该霉菌转化维拉帕米形成C-N键和C-O键断裂的10种氧化代谢产物。发现以pH 6.5,底物浓度0.075%,转化反应持续96 h等条件,代谢产物的总产率>95%,其中1种主要产物N-去短链烷基维拉帕米的产率>65%。结论 短刺小克银汉霉菌AS 3.153对维拉帕米具有与人体类似而且广泛的代谢途径,是研究人体药物代谢适宜的体外模型。
  • 论著
    董 艳;韩 晞;唐铁山;娄素杰;路长林;黄秀英;孙方臻
    2002, 16(4): 261-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PACAP-38)稳定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取新生SD大鼠海马,用B27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神经元;经Fura-2/AM标记后,共聚焦显微镜下测定[Ca2+i结果 PACAP-38(10 pmol·L-1)能抑制谷氨酸(500 μmol·L-1)所致海马神经元[Ca2+i升高,而Rp型硫化环腺苷酸(20 μmol·L-1)或氯化白屈菜赤碱(0.1 μmol·L-1)能阻断PACAP-38的抑制作用。二丁基环腺苷酸(0.1~100 μmol·L-1)和豆寇酰佛波醇乙酯(0.01~10 μmol·L-1) 也能抑制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Ca2+i升高。结论 PACAP-38减轻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Ca2+i升高可能与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A和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系统有关。
  • 论著
    王宏涛;孙建宁;徐秋萍;郭亚健
    2002, 16(4): 270-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异亚丙基莽草酸(ISA)减轻脑缺血损伤是否与改善能量代谢与减轻脑水肿有关。方法 采用三氯化铁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观察药物对脑组织含水量,能荷及Na+, K+-ATP 酶的影响。结果 ISA 200 mg·kg-1可降低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减轻脑水肿程度;ISA 200,100 mg·kg-1可明显增加模型大鼠脑组织能荷值;ISA 200,100,50 mg·kg-1对模型大鼠脑组织Na+, K+-ATP酶活力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结论 ISA可能通过保护脑组织能量代谢和提高脑组织Na+, K+-ATP酶活力,减轻脑水肿程度,保护缺血性损伤的脑组织。
  • 论著
    赵 丁;任雷鸣
    2002, 16(4): 250-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莫索尼定(Mox)对窦房结起搏细胞是否具有电生理作用及其相关受体以探讨Mox治疗实验性心律不齐的机理。方法 利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窦房结细胞AP。结果 Mox(0.3~3 mmol·L-1)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P的舒张期除极速率(VDD), 减慢自发搏动速率(RPF), 延长AP复极达50%及90%的时程(APD50和APD90)。1和3 mmol·L-1 Mox还明显增大最大舒张电位(MDP)的绝对值。预先灌流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1.0 μmol·L-1, 20 min)取消Mox降低VDD, 延长APD50和APD90的作用; 拮抗较低浓度Mox降低RPF和增大MDP的作用。育亨宾处理标本后, Mox显著增加AP幅度和最大除极速率。结论 Mox延长兔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APD50和APD90以及降低VDD的作用主要由α2受体中介。Mox增大MDP绝对值和减慢RPF的作用则与α2受体部分相关。
  • 论著
    任雷鸣;张 淼;袁志芳;朱忠宁;师晨霞
    2002, 16(4): 255-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α1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he)诱发血管收缩反应实验中,如何确定动脉标本的最适前负荷。方法 采用兔离体肾动脉、股动脉、隐动脉、肠系膜动脉、脾动脉和耳中央动脉环标本的等长张力纪录法。结果 在1.0~5.0 g前负荷条件下, 随前负荷增加, 各血管环静息张力呈线性增加。 KCl (120 mmol·L-1)引起各动脉的收缩随前负荷的增加而增强,但除耳动脉外, 在其他动脉标本上未观察到KCl最大收缩反应的最终坪值点。以Phe(0.01~100 μmol·L-1)为收缩剂时, 在肠系膜动脉, 脾动脉和隐动脉, Phe的EC50(EC50·Phe)值随前负荷增加(1.0~5.0 g)而明显改变; 但是, 各组标本在不同前负荷下的EC50·Phe值中存在一个最小值,其标准差亦很小。结论 前负荷明显影响血管的EC50·Phe值测定。确定离体血管标本最适前负荷, 特别是研究受体反应时, 应以受体激动剂的EC50值及其变异程度最小作为关键指标。
  • 论著
    梅 俏;于皆平;许建明;项 立;魏 伟;岳 莉;徐叔云
    2002, 16(4): 282-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是否与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有关。方法 制备大鼠乙酸性结肠炎和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对照组(100 mg·kg-1),褪黑素组(2.5,5.0,10.0 mg·kg-1),每天灌肠给药一次(乙酸模型给7 d, TNBS模型给21 d)。检测大鼠结肠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PG)E2,iNOS和COX-2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损伤明显,NO,PGE2,iNOS和COX-2含量显著增加。褪黑素可减轻大鼠结肠损伤,明显抑制NO,PGE2合成并减少iNOS,COX-2含量。结论 大鼠结肠经TNBS和乙酸致炎后iNOS,COX-2,NO及PGE2合成增强,褪黑素通过抑制iNOS和COX2表达减轻结肠损伤。
  • 论著
    王素青;石 年;吴又桐;董 杰;周 丽;李 涛;陈 亮
    2002, 16(4): 306-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探讨拟除虫菊酯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机理。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斑点杂交,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同时检测了氯菊酯(PM)和溴氰菊酯(DM)对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结果 4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表明1次 大剂量(PM1组, 400 mg·kg-1)和连续5 d较小剂量(PM2组, 200 mg·kg-1)PM处理后大鼠脑组织N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多。其中RTPCR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NGF mRNA水平均有显著升高;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与mRNA升高基本一致。而DM对NGF的影响与PM稍有不同,虽然大剂量(DM1组, 25.0 mg·kg-1)1次ip和连续5
    d较小剂量(DM2组, 12.5 mg·kg-1)ip均可引起NGF mRNA表达的增加,流式细胞术结果却表明DM2组海马的NGF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的增加;免疫组化亦表明DM2组皮层及海马各区NGF的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升高。结论 两型拟除虫菊酯对NGF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不同,而NGF表达的增加可能在其神经损伤修复中有重要意义。
  • 论著
    聂 伟;张永祥;周文霞
    2002, 16(4): 246-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确定雌激素可能具有的神经营养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卵巢未切除对照组相比,小鼠卵巢切除10周后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给予17β-雌二醇(2.4或4.8 μg·d-1, sc, 连续12周)替代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但卵巢切除及17β-雌二醇替代对海马内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海马内BDNF表达水平的改变与雌激素缺乏具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对调节海马内BDNF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 论著
    蔡际群;笹 征史;芹川忠夫
    2002, 16(4): 241-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鉴于左乙拉西坦在各种啮齿类动物上的抗癫痫作用不同,未见报告其在自发性癫痫大鼠上的作用,故研究之。方法 在大脑海马和皮质部位安置电极,观察腹腔注射单剂量左乙拉西坦对自发性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结果 给左乙拉西坦(40, 80和160 mg·kg-1, ip)后135~165 min,癫痫小发作的总持续时间分别下降到给药前水平的(87±15)%, (34±7)%和(39±19)%。大发作的总持续时间下降到(81±28)%, (65±11)%和(52±7)%。大发作的出现频率下降到(71±29)%, (54±12)%和(32±15)%。结论 左乙拉西坦具有明显的对抗自发性癫痫大鼠的大发作和小发作的作用。
  • 论著
    饶曼人;孙 兰;张晓文
    2002, 16(4): 265-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中草药中寻找更有效的既能降压又能改善左心室重构及功能的药物。方法 用两肾一夹方法制作肾血管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大鼠模型。前胡香豆素组分预防组和逆转组分别从术后第6周和第9周开始给药, 30 mg·kg-1·d-1, ig, 连续9周。制备大鼠离体工作心脏,观察心脏收缩及舒张性能、血流动力学和心肌顺应性变化,并测定心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与LVH对照组相,前胡香豆素组分预防组和逆转组大鼠-dp/dtmax分别增加19.4%和15.3%;LVEDP分别降低32.5%和25.6%;两组左室压力容积曲线均向右下移位;左室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22.6%和23.4%。结论 前胡香豆素组分可改善LVH大鼠心脏舒张功能,提高心肌顺应性,降低心肌胶原含量。
  • 论著
    赵贵卿;袁丽珍;李元敏;李军林;吴祖泽
    2002, 16(4): 287-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血清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反映糖尿病病情,探讨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iv小剂量链佐星(25 mg·kg-1)损伤大鼠胰岛细胞造成其糖耐量异常,继而喂以高糖高脂饲料诱发动物肥胖形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谱进行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组成中花生四烯酸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给予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500 mg·kg-1·d-1, ig, 14 d)治疗后的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谱中花生四烯酸含量明显增加。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对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棕榈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游离脂肪酸谱中花生四烯酸含量来实现的。
  • 论著
    高雪芹;张维东;宋守芹;武利存;王 丽
    2002, 16(4): 299-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抗血管生成的角度研究阿司匹林(Asp)预防和治疗肿瘤的机理。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替加氟组,Asp 50,25,10 mg·kg-1组, 于接种S180肿瘤细胞后d 2开始ig给药,连续9 d,观察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Asp对肿瘤组织环氧合酶-2(COX-2)及血管相关生长因子的作用。结果 Asp 3个剂量组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大剂量抑瘤率为21.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sp对肿瘤组织的COX-2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血管生长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表达也明显下调,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结论 Asp对S180肿瘤有抑制作用,它可以抑制与血管生长相关的COX-2的表达而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可能是Asp预防和治疗肿瘤的机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