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简报
  • 简报
    傅 军;余钟声;黄先玫
    2001, 15(4): 314-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多柔比星(Dox)心脏损伤机理和牛磺酸(Tau)的保护作用,将实验兔随机分成Dox组, 对照组(即生理盐水组, NS组)和Dox+Tau组. 兔均于第12周, 测量心输出量(CO), 颈动脉收缩压(SP)和舒张压(DP), 颈动脉平均压(MAP), 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 取左心室心肌细胞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用血清检测一氧化氮(NO)的含量. 结果表明, Dox组CO, SP, DP, MAP, LVSP均明显低于NS组, LVEDP显著高于NS组, Dox+Tau组SP, DP, MAP, LVSP均显著低于NS组, LVEDP明显低于Dox组, 但明显高于NS组. Dox组和Dox+Tau组血清NO含量均明显高于NS组. Dox组左心室心肌细胞[Ca2+i明显高于NS组, Dox+Tau组心肌细胞[Ca2+i明显低于Dox组. 本文提示, Tau对Dox损伤心脏具有一 定的保护作用.
  • 简报
    唐刚华;姜国辉;王世真;郑连芳
    2001, 15(4): 317-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川芎哚(PL)及其类似物(T-1~T-17)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T-1~T-17按Foye法进行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从中选出T-1,T-2,T-3,T-4,T-6,T-8,T-11,T-12及T-14按Chandler法进行实验性血栓形成实验,计算血栓形成抑制率,并与川芎嗪(Lig)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所有合成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血小板作用,其中T-4和T-6的抗血小板作用强于Lig;各试验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血栓作用,其中T-4,T-6,T-11,T-12及T-14抗血栓作用强度大于Lig. 由此可见,PL及其类似物具有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其中T-4和T-6的作用强于Lig,但PL的作用弱于Lig.
  • 论著
  • 论著
    应翔宇;阮金秀
    2001, 15(4): 302-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大鼠血液中梭曼残留浓度及组织中羧酸酯酶(CaE)活性,评价了山莨菪碱对大鼠血液中梭曼消除的影响. 结果表明,415 μg·kg-1梭曼(5 LD50)iv后15 s时,山莨菪碱即显著加速了梭曼在大鼠血液中的消除,使血中梭曼浓度由(434±70)μg·L-1下降到(342±47)μg·L-1;CaE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山莨菪碱有加强梭曼抑制肠道及血浆中CaE的作用,提示山莨菪碱加速了梭曼在大鼠血液中的消除,可能与该药的改善外周微循环作用有关,使更多的梭曼向外周组织中分布,并增加了梭曼与外周组织中解毒酶特别是肠道CaE的结合所致.
  • 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
    吴 涛;印木泉
    2001, 15(4): 306-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一个促癌剂检测模型,采用电穿孔法,将突变的c-Ha-rasV12G基因转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WI-38中,将获得的G418抗性(G418r)单克隆细胞株进行DNA Dot-印迹及RT-PCR分析后,进一步用佛波醇酯(PMA)处理,并选用克隆形成率, 锚着独立性生长及裸鼠成瘤性等表型改变对受试细胞进行了恶性程度检测. 结果表明:在促癌剂PMA作用下,WI 38基因转染细胞发生了恶性转化,c-Ha-rasV12G基因使细胞对PMA的促癌敏感性增强. 由此可见,该模型可直接用于促癌剂的检测.
  • 简报
  • 简报
    李 亚
    2001, 15(4): 311-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β淀粉样蛋白(βAP,于d 28双侧海马内各注射4 μg)对D-半乳糖(D-Gal, ip, 50 mg·kg-1·d-1连续42 d)致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检测了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包括开场行为, Y-迷宫分辨学习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并用荧光光度计测定大脑皮层内脂褐素含量. 结果表明D-Gal和βAP使大鼠在新异环境中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减少,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同时大脑皮层内脂褐素含量增加. βAP与D-Gal联用使上述作用进一步增强,说明βAP与D-Gal有一定协同作用.
  • 论著
  • 论著
    杨 雁;陈敏珠
    2001, 15(4): 287-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黄芪总提物(TEA)对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分别用D-氨基半乳糖(D-GalN,700 mg·kg-1, ip)+脂多糖(LPS,1 μg·kg-1, ip)诱导小鼠在体肝细胞凋亡和H2O2(0.1 mmol·L-1, 1 h)诱导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凋亡,采用形态学观察, 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表明:①TEA (40 mg·kg-1, ig×2, 5 h)使D-GalN+LPS升高的小鼠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以及使降低的肝线粒体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升高; TEA可明显抑制D-GalN+LPS引起的小鼠肝细胞皱缩变小,核染色质凝聚和DNA片段化. ②TEA(20 mg·L-1)可恢复或减轻由H2O2所致肝细胞增殖受抑和肝细胞MDA含量升高;TEA (40 mg·L-1)可使H2O2致DNA较强的AO荧光染色变淡,TEA(20 mg·L-1)对H2O2所致的DNA片段化有抑制作用,使H2O2升高的大鼠肝细胞DNA亚G1峰(即凋亡峰)明显降低,经DNA软件分析,TEA可使H2O2升高的细胞凋亡率从63.7%降至4.2%. 提示,TEA对体内外肝细胞凋亡均有保护作用,其抗肝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抗凋亡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 论著
    陈小义;呼文亮;徐瑞成;陈 莉;钱 进
    2001, 15(4): 293-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蟾蜍灵的抗癌作用机理,以肝癌SMMC 7721细胞为靶细胞,应用噻唑蓝还原法检测细胞毒作用,双荧光染色法和DNA电泳技术检测细胞凋亡与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生长相关基因p21waf1/cip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 结果表明, 0.01 μmol·L-1及以上浓度蟾蜍灵对SMMC 7721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作用,形态学和DNA片段化检测证实蟾蜍灵诱导的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p21waf1/cip1在蟾蜍灵诱导下表达上调,同时PCNA的表达下降,两者呈负相关(P<0.01). 提示蟾蜍灵通过上调p21waf1/cip1表达,下调PCNA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 论著
    黄海华;崔洪霞;钟大放;杜宗敏
    2001, 15(4): 297-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短刺小克银汉霉菌AS 3.153对苯丙哌林进行微生物转化研究. 根据液相色谱和质谱数据推测,转化产物分别为苯丙哌林单羟基化物(约65%),苯丙哌林双羟基化物和苯丙哌林单羟基化物的硫酸酯结合物. 发现苯丙哌林的微生物转化与其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有很多相似之处,转化菌株能产生人体Ⅰ相代谢产物和部分Ⅱ相代谢产物. 考察了影响单羟基转化产物形成的因素,发现以pH 6.5,底物浓度0.05%,转化反应持续72 h等条件较为适宜. 通过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出两种主要转化产物,经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确证其结构分别为4-羟基苯丙哌林和4′-羟基苯丙哌林. 结果表明,微生物转化模型是研究苯丙哌林代谢适宜的体外模型.
  • 论著
    连晓媛;张 岩;周长满;张均田
    2001, 15(4): 245-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慢性应激对小鼠脑中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了性激素降低是否参与此过程. 性成熟完整雄性小鼠和去睾丸小鼠接受慢性应激60 d,完整动物海马和大脑皮层中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且NT-3在海马齿状回的降低呈现某种程度的特异性,此外,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形态退化在整个脑中也最为明显;去睾丸应激动物海马和大脑皮层中BDNF和NT-3蛋白水平较完整动物进一步降低,尤其是海马齿状回NT-3蛋白水平的降低与其他脑区相比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同样,慢性应激引起的大脑皮层和海马特别是齿状回的神经元退化进一步被去睾丸恶化. 结果表明,慢性应激可抑制脑中NT-3和BDNF蛋白表达,去睾丸可使这种变化进一步加剧,海马齿状回对应激神经毒性较为敏感,提示:脑中BDNF和NT-3蛋白水平降低与慢性应激过程中大脑形态退化密切相关; 性激素降低在应激诱导的大脑退化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 论著
    刘胜学;曹 佳;杨梦甦;方志俊;安 辉
    2001, 15(4): 276-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丙烯酰胺的遗传毒理作用,采用单细胞克隆培养,双向筛选计数,多重PCR扩增与电泳分析,研究了诱导HL-60和NB4两种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及分子突变谱. 发现只有丙烯酰胺高剂量组(700 mg·L-1)才对两种细胞有明确的致hprt基因突变作用;丙烯酰胺诱发突变主要由点突变和缺失两部分组成(40.0%~66.7%,33.3%~60.0%),而自发突变几乎全是点突变(90.0%以上),两种细胞均无全基因缺失型;缺失突变可以发生于hprt基因上的每个外显子(除外显子7/8以外),较集中于基因的3′末端,且诱发突变中绝大多数是点突变与单个外显子缺失(93.3%,86.1%),两种细胞情况类似. 结果提示,丙烯酰胺具有较弱的诱导hprt基因突变的作用,且诱发突变与自发突变的分子图谱不一样,这可能与其作用机理有关.
  • 论著
    刘 力;庄志雄;陈 雯;杨杏芬;张 桥;杜柳涛;魏 青;邓丽霞
    2001, 15(4): 282-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形成是否与该点DNA修复速率慢有关. BRL-3A 细胞暴露于50 mmol·L-1过氧化氢(H2O2)30 min后, 分别于0, 1, 4及24 h收获细胞, 应用连接介导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修复百分率并与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的总修复百分率比较, 通过狭缝印迹法, 比较了各时间点细胞内p53/线粒体DNA比率来验证其修复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在4及24 h, 热点的修复速率分别为5.2%和42.1%. 而线粒体DNA的总修复百分率分别为76.9%和84.1%, 后者与前者相比, 其修复速率快1~14倍左右. 应用狭缝印迹发现各时间点细胞内p53/线粒体DNA比率无明显变化. 因此, 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形成与其修复速率较慢有关. 狭缝印迹结果表明所观测的线粒体DNA的修复是可信的.
  • 评论
  • 评论
    沈倍奋
    2001, 15(4): 241-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体的靶向性提供了一个改进治疗制剂选择性的方法. 由于大部分抗原均可诱生抗体,因此抗体应用的潜力是巨大的. 临床上正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 中毒性休克, 再狭窄, Rh溶血症和抗移植排斥等. 但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受一定限制,主要障碍是诱导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肿瘤参入量低,亲和力低和半衰期短等. 然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克服这些障碍,改善临床效果.
  • 论著
  • 论著
    曹春梅;夏 强;沈岳良;陈莹莹;徐万红
    2001, 15(4): 266-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酶解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用视频跟踪系统测定单个心室肌细胞收缩,以研究白介素-2(IL-2)对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 结果发现:①IL-2(0.5~200 kU·L-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成年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的收缩;② 纳洛酮(10 nmol·L-1)和nor-binaltorphimine(nor-BNI, 10 nmol·L-1)可阻断IL-2的收缩抑制作用;③百日咳毒素(PTX, 5 mg·L-1)预处理后,取消了IL-2对心肌细胞收缩的抑制作用;④U73122预处理可阻断IL-2的收缩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IL-2对酶解分离心室肌细胞收缩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心肌细胞上κ阿片受体介导的,其下游途径包括PTX敏感的Gi蛋白和磷脂酶C.
  • 论著
    涂江华;刘立英
    2001, 15(4): 272-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家兔主动脉贴块培养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 用15%小牛血清刺激VSMC增殖. 运用双盲法细胞计数和[3H]TdR参入法检测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观察选择性钠-氢交换蛋白(NHE-1)抑制剂HOE 642(3-甲磺酰基苯甲酰胍-4-甲磺酸异丙酯)对VSMC增殖作用的影响. 结果显示,选择性钠-氢交换抑制剂HOE 642能显著抑制15%小牛血清刺激的VSMC的增殖,20 μmol·L-1 HOE 642抑制VSMC增殖程度达60%. 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 论著
    梁建辉;孙红蕾;叶向锋;郑继旺
    2001, 15(4): 256-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伤害实验,评价三氟拉嗪的抗伤害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在热板法伤害实验中,三氟拉嗪(2~20 mg·kg-1)剂量依赖性地延长热板伤害反应的潜伏期, 三氟拉嗪 (2 mg·kg-1)和吗啡(1,3和6 mg·kg-1)合并使用,增加吗啡抗伤害的作用和效率(29.4%~54.4%);在醋酸扭体法伤害实验中,三氟拉嗪(0.1~3 mg·kg-1)非常显著地抑制醋酸伤害刺激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增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呈剂量依赖性. 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μ受体拮抗剂纳洛酮(1~9 mg·kg-1)和多巴胺-1(DA-1)/多巴胺-2(DA2)受体激动剂阿扑吗啡(1~9 mg·kg-1)对三氟拉嗪的抗伤害作用无翻转作用. 这些结果提示:三氟拉嗪具有一定的抗伤害刺激的药理作用,但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μ受体和DA2受体不参与三氟拉嗪的抗伤害作用.
  • 论著
    张中启;黄世杰;袁 莉;赵 楠;徐玉坤;杨 明;罗质璞;赵毅民;张永祥
    2001, 15(4): 262-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深入和全面地评价巴戟天寡糖(MOs)的抗抑郁作用,本研究观察了不同批次的MOs对大鼠,小鼠强迫性游泳和大鼠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的影响. 结果显示,3批MOs在20~50 mg·kg-1(ip或po)剂量范围内显著缩短大鼠和小鼠强迫性游泳期间的不动时间,其剂量效应均显示行为药理学所特有的U型曲线. 不同批次的MOs有效剂量均非常接近. 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MOs 60~100 mg·kg-1 (ip,每天2次,连续8次)显著减少大鼠的逃避失败次数,60 mg·kg-1还明显减少逃避失败动物数. 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MOs具有抗抑郁作用.
  • 论著
    蒋青松;黄燮南;孙安盛;吴 芹;谢笑龙
    2001, 15(4): 251-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血管平滑肌等张收缩和放射免疫测定环核苷酸水平等方法研究了异紫堇定扩血管作用及其机理. 结果表明,异紫堇定浓度依赖性地松弛去甲肾上腺素(NE, 1 μmol·L-1)和KCl(30 mmol·L-1)预收缩的兔胸主动脉螺旋条, EC50分别为(12.6±4.4)和(447±38)μmol·L-1,对NE的作用比对KCl强36倍. 亚甲蓝(10 μmol·L-1)可部分抑制异紫堇定的扩血管作用,但不受格列本脲,吲哚美辛,普萘洛尔或N-L-硝基精氨酸影响. 异紫堇定还可促进GMP生成增加,并可被亚甲蓝完全阻断. 异紫堇定对cAMP的生成无影响. 结果提示,异紫堇定的扩血管作用至少部分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促进cGMP的生成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