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应翔宇;阮金秀
    2001, 15(1):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鳐胆碱酯酶抑制法测定大鼠血液中梭曼残留浓度,考察了丁酮肟(DAM)及酰胺磷定(HI-6)对大鼠血液中梭曼消除的影响. 结果表明,415 μg·kg-1梭曼(5 LD50)iv后3 min,DAM预处理有加速梭曼在大鼠血液中消除的趋势,使血中梭曼浓度由(86±22)μg·L-1下降到(53±9)μg·L-1,这可能与DAM加速了大鼠体内主要解毒器官中膦酰化羧酸酯酶(CaE)的脱膦酰化速率有关,使有限的酶分子结合了更多的梭曼.相比之下,HI-6预处理则对大鼠血液中梭曼浓度没有明显影响. 提示在大鼠体内,CaE对梭曼的解毒作用比胆碱酯酶更为重要.
  • 论著
    葛 斌;陈立德;张振明
    2001, 15(1):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4-磺酸酯-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STMP)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结果表明,STMP显著抑制丙二醛(MDA)的生成,其抑制心,肝,肾MDA生成的IC50分别为4.4, 3.2及3.7 μmol·L-1;对抗溶血反应, 其IC50为318.3 μmol·L-1;但不影响O2的生成. 提示STMP通过清除·OH而对抗脂质过氧化.
  • 论著
    吴纯启;王爱平;廖明阳;王治乔
    2001, 15(1):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体外着床后全胚培养模型研究苯妥英诱发的胚胎脂质过氧化和形态异常,确定褪黑素(MT)的胚胎保护作用. d 8.5的小鼠胚胎经苯妥英单独或与MT联合作用48 h后测定胚胎生长,形态发育,全胚蛋白质含量及脂质过氧化产物. 结果表明苯妥英导致胚胎生长发育迟滞并诱发脂质过氧化产物增高4倍. MT 1 mmol·L-1有轻微生长抑制作用,但可完全拮抗苯妥英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并降低或完全拮抗苯妥英导致的形态生长发育异常. 表明MT有拮抗苯妥英胚胎致畸效应的作用.
  • 论著
    张晓冬;姜远英;曾华武;殷 明
    2001, 15(1):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放射性薄层层析法,检测了大鼠血小板和腹水白细胞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LO)代谢产物含量,探讨依布硒及其类似物α-甲基-4-(3-氧-2H-1,3-苯并异硒唑-2-基)苯乙酸(MBBA)对LO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依布硒, MBBA对5-LO,12-LO和15-LO都有较强的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特别是MBBA在2 μmol·L-1浓度时就可使花生四烯酸经15-LO的代谢产物15-羟基-(5,8,11,13)-二十碳四烯酸的含量减少96%,表现出强的抑制15-LO的活性. 这种抑制作用对阻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有重要意义.
  • 论著
    胡远东;郑志兵;王字玲;焦克芳;荣康泰;李 松
    2001, 15(1): 6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梭曼抗体酶EP6可变区(EP6V)三维结构的基础上利用自动柔性分子对接方法获得了PRCR-梭曼与EP6V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和相互作用能计算结果表明,氢键和静电作用在EP6V和PRCR-梭曼结合中起关键作用,抗体酶重链Asn 52和轻链Tyr 95在水解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在生理条件下水分子在水解过程中也将起重要作用.
  • 简报
  • 简报
    卢大用;陈恩鸿;曹静懿;周建军;沈祖铭;胥 彬;堀江清史
    2001, 15(1):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抗癌结构类似物吗丙嗪和雷佐生对红细胞膜钙调蛋白(CaM)活性的影响. 观察兔红细胞膜Ca2+,Mg2+-ATP酶(CaM的靶酶)活性反映膜CaM激活ATP酶的活性. 结果显示吗丙嗪(0.1~1 mmol·L-1)浓度依赖性抑制CaM激活ATP酶活性(下降11%~32%). 雷佐生在高浓度(0.5 mmol·L-1)仍未显示抑制CaM激活ATP酶活性的作用. 吗丙嗪在低浓度(0.02~0.1 mmol·L-1)能增加N-乙酰神经氨酸(0.2 mmol·L-1)抑制CaM激活ATP酶活性的作用. 结果表明吗丙嗪对CaM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雷佐生,因而可能在CaM介导的抑瘤途径的作用较雷佐生强, 且其作用可能与神经氨酸(唾液酸)有关.
  • 论著
  • 论著
    刘北英;钮伟真;曹敬清;韩大英
    2001, 15(1): 3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微张力换能及微电极方法观察了镍离子(Ni2+)对豚鼠心室肌收缩活动及慢反应电位的影响. 结果显示:①NiCl2 0.05 mmol·L-1有增加收缩活动的倾向,而在大于0.50 mmol·L-1时,收缩活动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②Ni2+能明显抑制正阶梯现象及静息后增强效应,但未使正阶梯现象翻转. ③Ni2+使慢反应电位的幅度及0期最大上升速率(Vmax)降低. ④高浓度Ni2+对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强而持久,且对活动心肌的影响更加明显. 上述结果表明:Ni2+通过多种途径拮抗Ca2+而影响心肌的收缩活动,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的Ca2+拮抗剂. 而低浓度Ni2+增加收缩活动的现象,则提示Ni2+对心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可能存在不同的机理.
  • 论著
    岑小波;王瑞淑;王 航;吴兆锋
    2001, 15(1):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旨在阐明锌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钙调蛋白(CaM)活性的影响. 各研究因素分别作用于成骨细胞3 d或短时作用后,分别测定[Ca2+i和CaM活性;采用CaM-PDE实验体系深入研究锌对CaM可能存在的潜在作用. 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或短时作用,锌对大鼠成骨细胞[Ca2+i及CaM活性均无影响;在CaM-PDE实验体系中,低浓度锌可以激活CaM,但高浓度抑制CaM,这可能与锌竞争结合CaM上钙结合位点有关. 在本实验条件下,锌对Ca2+/CaM信号途径无影响,但具有潜在激活或抑制CaM的生物学效应.
  • 论著
    周龙恩;刘红岩;徐少锋;付招娣;Kurt S ZAENKER;韩 锐;
    2001, 15(1): 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紫杉醇对人乳腺癌高转移细胞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采用重组基底膜侵袭模型,三维空间胶原小室培养,时间推移摄像和计算机辅助细胞跟踪系统研究紫杉醇对MDA-MB-435人乳腺癌高转移细胞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紫杉醇在0.01~0.1 mg·L-1范围内可明显抑制MDA-MB-435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或层粘连蛋白的粘附,抑制率分别为9.9%~51.2%和35.0%~49.8%;紫杉醇0.01和0.03 mg·L-1对MDA-MB-435细胞侵袭重组基底膜抑制率为66.7%和74.4%;0.02和0.1 mg·L-1时可明显抑制MDA-MB-435细胞在三维胶原中的迁移. 结果表明紫杉醇具有较强的抑制MDA-MB-435细胞粘附,侵袭和迁移的作用,提示其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可能具有应用前景.
  • 论著
    冯 力;刘伊丽;刘 杰;金春华
    2001, 15(1):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KATP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Nic)对豚鼠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特异性荧光探针, 观察不同剂量的Nic及KATP通道阻滞剂格列本脲(Gli)引起急性分离的豚鼠心肌细胞膜电位, 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值的变化. Nic 1 mmol·L-1引起细胞膜电位在1 min内迅速超极化〔膜电位荧光值减少(75±12)%〕,Gli 3 μmol·L-1可阻断其变化;0.1和1 mmol·L-1 Nic可使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和膜电位荧光值在1, 2, 5 min分别增加(12±3)%和(32±8)%,(25±6)%和(39±9)%,(34±6)%和(45±12)%;3 μmol·L-1 Gli可抑
    制其变化. 结果说明低浓度Nic只引起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高浓度Nic还可使细胞膜电位发生超极化,引起KATP通道开放.
  • 论著
    郭 丹;吴曙光;陈娜娜;朱正光
    2001, 15(1):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从中国黑眼镜蛇毒中纯化的中国黑眼镜蛇毒蛋白酶natrahagin对血小板聚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采用比浊法测定兔血小板聚集率,双缩脲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 应用胰蛋白酶损伤血管内皮的方法制作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评价natrahagin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结果发现,新西兰家兔natrahagin(0.025~0.1 mg·kg-1,iv)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10 μmol·L-1)和胶原(100 mg·L-1)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剂量为0.1 mg·kg-1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33.3%. 并能有效地抑制兔颈动脉血栓的形成,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0.1 mg·kg-1剂量组对血栓形成的抑制率达到45.4%. 研究提示,natrahagin抑制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与其抑制纤维蛋白原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作用有关.
  • 论著
    徐 曼;王逸平;孙伟康;宣利江;徐亚明
    2001, 15(1):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衰(CRF)的模型,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CRF大鼠肾功能及内源性内皮素释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CRF模型中,大鼠血清尿素氮,肌肝水平,血浆内皮素水平及肾皮质钙含量均明显升高;丹参多酚酸盐5, 10,15 mg·kg-1,ip连续给药14 d,则使CRF大鼠的血清尿素氮, 肌肝水平降低,丹参多酚酸盐10 mg·kg-1组的血清尿素氮已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另外,与CRF大鼠相比,丹参多酚酸盐5,10,15 mg·kg-1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及肾皮质钙含量均明显降低,10 mg·kg-1组与15 mg·kg-1组无显著差异,10 mg·kg-1组内皮素水平及肾皮质钙含量较模型组分别降低了59%,51%. 形态及定量检测肾小管平均截面积,肾小球平均体积的结果表明,丹参多酚酸盐10 mg·kg-1组能减少肾组织结晶沉淀物,减轻肾小管,肾小球损伤程度,延缓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结果提示,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改善肾功能,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内皮素的释放有关.
  • 论著
    李中华;裴印权;库宝善
    2001, 15(1): 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迷宫实验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实验(跳台法和避暗法),研究了胍基琥珀酸(14,28和56 mg·kg-1, ip)对小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在水迷宫实验中,给小鼠ip胍基琥珀酸56 mg·kg-1,每日1次,连给4 d,明显改善小鼠的记忆功能. 无论1次或连续4 d ip上述3个剂量的胍基琥珀酸对正常小鼠一次性被动回避实验均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对抗樟柳碱(5 mg·kg-1,ip), 亚硝酸钠(125 mg·kg-1,sc)和10%乙醇(10 mL·kg-1po)所引起的记忆障碍. 胍基琥珀酸的上述作用近似谷氨酸(300 mg·kg-1,ip). 结果表明,胍基琥珀酸类似谷氨酸和其他兴奋性氨基酸,在调节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论著
    谢冬萍;李 伟;瞿颂义;郑天珍;杨颖丽;丁永辉;魏玉玲
    2001, 15(1):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条实验,观察雷尼替丁(0.02, 0.2, 2和10 mmol·L-1)和西咪替丁(0.1, 0.8和4 mmol·L-1)对结肠收缩活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增加结肠头端环行肌和结肠尾端纵行肌的平均收缩幅度以及结肠尾端环行肌的运动指数,减小结肠头端纵行肌的平均收缩幅度,并均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雷尼替丁增加结肠头端纵行肌的静息张力和结肠尾端纵行肌的收缩频率,西咪替丁则降低结肠肌条的收缩频率. 阿托品(0.01 μmol·L-1)部分阻断雷尼替丁(0.2 mmol·L-1)对结肠肌条的兴奋作用,但不影响西咪替丁(0.8 mmol·L-1)的作用;六甲溴铵 (10 μmol·L-1)不影响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对结肠肌条的作用。提示,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对结肠肌条主要表现兴奋作用,雷尼替丁对结肠的作用与M受体有关。
  • 论著
    孙雪敏;余应年
    2001, 15(1): 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低浓度甲基硝基亚硝胍(MNNG)诱发猴肾vero细胞遗传不稳定的实验模型中,曾经证明受试细胞中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谱的改变和JNK/SAPK信号通路的激活. 同样条件下,现又发现p38MAPK及其上游激酶MKK3/MKK6,以及JNK/SAPK的上游激酶SEK1/MKK4的磷酸化程度增高,提示低浓度MNNG可通过激活MAPK家族的两条应激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细胞的应激反应,且不同通路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 论著
    种兆忠;孙建宁;徐秋萍
    2001, 15(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三乙酰莽草酸(TS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保护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 线栓塞法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3 h,然后将线抽出恢复血流. 再灌注21 h后,脑梗死范围达对侧半球的(36±8)%. 脑缺血开始和缺血后60 min分别ig TSA 100 mg&#8226;kg-1,可使脑梗死范围减少至对侧半球的(27±8)%(P<0.05), 并降低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 同样时间ig尼莫地平5 mg&#8226;kg-1也可减少脑梗死范围,降低神经症状评分. 24 h脑缺血再灌后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聚集程度,血液粘度及血浆粘度皆明显提高. TSA 100 mg&#8226; kg-1组红细胞聚集, 低切变率(5-1 s-1)下的血液粘度和血浆粘度基本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但红细胞变形能力仍有一定降低. 尼莫地平组可见高切变率(200-30 s-1)下的全血粘度降低. 结果表明, TS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 论著
    屈卫东;吴德生;张天宝;张本忠;邓 莹;张 雪;王云波
    2001, 15(1):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发育敏感期暴露于乙醇不同时间对胚胎发育和胚胎卵黄囊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体外全胚胎培养和电镜技术研究0.2 g·L-1乙醇不同时间作用时对胚胎发育影响及胚胎卵黄囊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表明发育异常与乙醇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关系. 0.2 g·L-1 8 h对胚胎发育和形态分化无明显影响,随时间延长除胚胎头长,体长,卵黄囊直径,蛋白质和DNA含量等主要发育指标进一步受抑制外,胚胎畸形,死亡率明显升高. 卵黄囊超微结构变化程度与染毒时间和胚胎发育状况相一致,乙醇可导致卵黄囊细胞内微绒毛和溶酶体数量减少,线粒体等部分细胞器内膜肿胀. 上述结果提示卵黄囊结构损伤和破坏在乙醇所致的发育异常中起重要作用.
  • 论著
    黄如衡;孙伟建;孔繁文;杨伟中;罗 杰
    2001, 15(1):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脑肿瘤病人脑室内注射5 mg甲氨蝶呤(MTX)3次后,脑脊液(CSF)中MTX呈二室开放动力学特点. 主要动力学参数:t1/2α=3 h;t1/2β=48.2 h;Vc=15.6 mL;AUC=6365 mg·h·L-1; Cl=0.324 mL·h-1. 给药后48 h血药浓度很低,峰值(4 h)时仅有0.7 mg·L-1. 对MTX经脑室给药CSF药物浓度高,维持时间久,而血药浓度一直在极低水平的原因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